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讲课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你是一匹风驰电掣的千里马,那么自我宣传就能助你早日寻找到伯乐;如果你是一块不怕火炼的真金,那么自我宣传就能帮你拂去身上的尘土;如果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那么自我宣传就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也许你多才多艺,但如今却如一坛酒,静静地在深巷中酝酿着自己的香醇,感受着“李广难封”的悲哀,那么请你不要再信守“沉默是金”的信条,快快向大家推销自己吧。
世常有千里马,而伯乐却并不常有。如果你不想做一个被岁月遗弃的千里马,那么就快快在原野上奔驰吧,尽情展示自己吧,不要徒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悲哀与长叹,不要让自己空留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腔哀叹。所以,及早地展示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世界,你我他也许个个都是人中蛟龙,但最终成功的也许只有他,因为只有他懂得在机遇面前尽情地展现自我,而你我在机遇面前,却只知缄口不语,希冀着有那么一个机遇来发现自己,殊不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永远只是少数,而不懂得展露自己的你我,则只能归结为历史进程中那平凡无能的浩浩众人中的一员。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仍被藏在布袋中的锥子,那就及时地戳穿布袋,显露自己的锋芒;如果你是另一个毛遂,那就不妨也来一个“毛遂自荐”,续写一段佳话……
但是,盲目的自我宣传并不值得提倡。我们宣传自己的前提是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所以,当你不具备足够的才情来让世人肯定你时,不妨适当地当一下深巷中那坛还需慢慢发酵的酒,待一切都已准备好时,再让世人为你的芳香美味而倾倒。正如梅花也是在蕴积了春秋的精华之后,才在冬天释放自己最浓烈的香气的。
同学们,当有一天你是那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时,就请积极地向世人宣传自己吧!
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二】
感谢大家给我一个上台的机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是不可猜疑的。
一、作文讲评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讲评的前提准备必不可少。
1.做好学生写作情况的资料准备,这是讲评成败的关键
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文,并做好笔记。如学生这次作文的基本情况,主要的优缺点,典型的例子,尤其是优美语句、精彩片段,还有选出几篇好文章以及典型的病文等等。教师一定要勤动手、勤动脑,随时记录相关情况,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讲评。我常被学生的真情实感及一些独到的笔触所感动,当我把他们文章中的某句话、某段话读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和眼神告诉我,我成功了。
2.做好作文理论指导的准备
也就是说,这次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这次作文写作中的表现怎么样,出现的问题需要哪些理论作为指导,这些理论知识要准备好。在讲评过程中,插入一些作文指导的写作理论,除了能给予这次作文的一个评价和指点外,其实很重要的还有为学生的再创造指明道路。
二、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突出重点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和记录下的情况在讲评的时候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让学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在教师的“重锤”敲打中震惊起来,取得更大的收获。当然,在突出重点问题讲评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做足重点,带动一般,详评与略评相结合。如,我在讲《岁月的礼物》时,重点突破对命题作文的审题,也略讲一下这次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文体不明等。
三、作文讲评要多以欣赏的眼光,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
我以为,作文讲评的主旨是让学生不断增强“乐于写”的心态,而“乐于写”的策略首推抒发性灵。古人主张作文批改原则要“少改多就”,旨在诱发兴趣,保护创作热情,引导独立创作。激励学生放开手脚,多读多写,积累多了,见识多了,实践多了,等他有了六七成火候时,再指点一二,自然事半功倍了。作文讲评就是这种批改思想的延续,赏识是关键。
以欣赏的眼光,就是要多肯定。所以,在讲评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欣赏环节,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等,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赏中有评”。在上《岁月的礼物》讲评课时,我事先挑出几篇学生较好的习作,印发给学生。先让学生猜猜文章的作者,揭示出谜底后,我让原作者朗读其作品,并接受我的现场采访。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1)你是怎么审题、构思的?
(2)最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是哪些?
(3)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满意?
我发现他们回答得都很好,说到自己的作文都是滔滔不绝,这样鼓励了他们,也让其他的学生知道了怎么样才能写出好文章,一举两得!
四、作文讲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并能对其进行升格训练
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言堂”,学生被动听教师说教,这违背了以生为本的原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并能进行适当修改,而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改。在互改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的目的。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班上的班干部竞选活动,我这次竞选的是语文课代表。我认为语文课代表不只是个称号,而是份责任,是份热心。我曾经在5年级也当过语文课代表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我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代表的意义,要有一颗爱心。
热爱班级事业。我知道,语文课代表这个职位人人都向往,而且这个职位的要求也很高,我不能保证我是最好的,但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做好这个职位的任务,向班上的同学证明我是一位能干的语文课代表。假入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做好这个职务,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成为老师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当有同学在语文方面又困难的时候,我也会主动的帮助你,让你成为语文方面的尖子生。
关键词:语文 试卷 讲评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85-01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后期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尤其是在复习冲刺阶段,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它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来说,程序多,工作量大,在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备课量大的情况下,试卷讲评往往成为薄弱的一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得完,讲得透,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应是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用心思考、积极探索的课题。
回顾本人一年来的高三试卷讲评课,其模式与课型主要有如下几种,现作一小结及反思,以供同仁借鉴。
1 核对答案
其操作流程主要为印发答案,课内落实,或者由老师迅速地将答案播报给学生。反思这种课型,教师设想的目标并未达成。这样的课上总有学生或会周公,或拿出其他学科的练习,或借机交流自己的“课外心得”,当然“课外心得”一定与我们语文学科不相干。这样的课型实在是浪费时间,完全可以将答案直接贴上墙,不应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2 逐题讲解
这种课型在中学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最为常见,其信息含量大,操作简单,只要老师课前将试卷认真做一遍,上起课来一定很流畅。由于信息量大,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耗时过长,且全面开花式的讲评使学生的思维疲劳,因而即使老师讲得再透彻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的试卷中出现同类题型时,学生还是不会做或做得不好。
3 重点讲解,课后分发答案
这种课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照顾到了各种层次的学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由于课后分发答案要求学生自行核对,作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尴尬,而事实也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后并未将这一工作很好的落实。
4 课前分发答案,课上集中处理共性问题
它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使课堂重点突出,还可以避免前一种课型中学生的惰性。可它也带来了新的困惑:长期这么讲评试卷,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哪一次讲评试卷时没发答案,即使试卷讲完了,学生仍会跟住要答案。从这一角度来说,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削弱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反思了这些课型的不足,在教学中我也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整理如下:
第一,发动学生主观性,做好统计工作,确定讲评重点。
每次考试过后,我便要求学生填写质量分析表。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试卷知识整理,将试卷中所出现的考查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自己做错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在讲评前,老师根据学生填写的质量分析表抽取部分同学的试卷,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第二,讲评重思路,看变化,觅规律,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应有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和综合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将同类题型进行集中比较分析,从具体试题上升到方法点拨、原则解说、步骤总结等理性层面。如对于考试中学生得分较低的诗歌鉴赏题,其考察点集中于“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五个方面。所以每次讲评此题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就此次考察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要领等,然后再选取同类题型进行拓展训练。这样,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调整答案,在探究调适中实现言语能力的提升。
语文中的答题是一种言语表现,主观题的作答是一种明确的思考结果的表达过程,客观题的作答,学生心中要先有主观的表达才能确定答案。因此,试卷讲评课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言语品悟过程,让课堂呈现尽可能多的言语品悟结果,让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进行言语表现的矫正,最终实现言语表现能力的提升。
我们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绝不能提供给学生完整的正确的解题过程甚至答案,老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群体也是自主探究的重要伙伴。在此前提下,学生应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考与答案,并从同学群体所呈现的表达方式与内容中获得参照,适时矫正、调整自己的思考与答案。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经过“思考――品悟――表达――修改――定稿”的过程,其答题能力与言语能力才能真正获得提高。然后再发给学生参考答案,学生也就不会过分执着于答案,唯答案是听。
第四,讲评要形式多样,在变化、活动中彰显活力,切忌一言堂。
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笔者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例如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按照题型把全班分成八个组讲评试卷:基础知识组、语言表达组、文言文阅读组、诗歌赏析组、现代文阅读组、选考题阅读组、作文组、试卷总体答题情况分析组。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安排研讨分析讲评试卷,评析要求每组均需在做一定量的调查研究后,进行分析综合评估,要对试题评出标准答案,评出命题特点和命题思路,评出答案特点和答题思路,评出解题方法和思路,评出试题演变和拓展可能。将试题中遇到的同一类型的题型、同一特点的答题思路放到一起,提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把握规律,教师的作用是画龙点睛。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语文教学离不开测试,而测试更离不开讲评。试卷讲评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通过一份试卷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漏洞,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笔者踏入杏坛二十多年,分析、讲评了不少试卷,并一直在思考、探索,努力想要打破旧有的讲评试卷的模式,提高课堂的实效。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改进,笔者深深感到:既然试卷讲评课犹如登山,那么我们就要做好登山前的准备,备好行囊;登时要留心,应对急情;登至顶峰时激情洋溢,回归时余情绕怀。在教师面前,没有可选择的山,土丘要过,泰山亦要攀。“试卷讲评课”这座山也一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绕道而行,没有任何理由让它成为阻碍自己的屏障。身在这座山,我们就必须找到适合它的歌,大声地弹唱出来,大步地登上去,征服它!
那么,怎样的歌才适合这座山?怎样的歌才可以让试卷讲评课这座大山生机盎然、鸟语花香呢?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个人粗浅的想法。倘对杏坛同仁有所裨益,则乐莫大焉。
首先,试卷讲评应该是一首细腻动人的前奏曲,我们得用耐心和细心去弹奏。记得奥苏贝尔曾指出:“影响学生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作为教师要努力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之前就应该认真准备,潜心分析学生的考卷,作好相关的记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和高效地上好试卷讲评课,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其次,试卷讲评应该是首快节奏的歌。这里的“快”字体现在讲评要及时,趁热打铁。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学生在完成试卷后的短时间内,思维还处于热点,对试题相当熟悉,他们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还很清晰,同时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愿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批改试卷并且进行讲评,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将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忘得一干二净,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只关注考试分数,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相对滞后。学生做完一份语文试卷需要两个小时,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非常关注,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学中,由于我们备课任务繁重、批改试卷难度大,往往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工作搁置太久,而此时,学生做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就只剩下分数了。因此,教师最好当天考试当天阅卷,第二天马上进行讲评,及时将考试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这是提高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一个必经之途。
当然,“快”不代表马虎了事、草草了结,应该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快”体现的不仅是速度,还应该有高度、有深度。
再次,试卷评讲还应该是首赞歌。评讲“得失”,鼓励为主,提升学习信心。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于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在点评时要让表扬和激励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次考试后都有成就感,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如此,讲评课的实效性也会随之提高。
综观日常的教学,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师会把试卷讲评课上成试卷批判课,对学生批评、指责过多,甚至把讲评课变成“骂课”,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这种题目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事实上,每次考试结束,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分数,对自己成绩的好坏和进步与否十分敏感。进步了,精神振奋、激情高涨;退步了,则神情沮丧,积极性受挫。这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完全背离了讲评课注重激励、提升信心的原则。
最后,试卷讲评课要给学生唱赞歌:进步了,表场;退步了,鼓励。这就要求我们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又包含殷切的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能和他们一起找原因,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份,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才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强其成功感。针对学生考试得失情况的分析,要鼓励并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薄弱点,思维的障碍点,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对有创新思维的解题方法可请同学“现身说法”,共享成果。对学困生,更要关心和爱护,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使其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学生一旦有了信心就越“考”越强。
要想唱好试卷评讲这首赞歌,教师先要优化评价语言。艺术是架设于师生之间的桥梁,优化试卷讲评的语言,可以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教师的讲评一要准确、恰当,实事求是,不随意夸大,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二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和精彩瞬间,用艺术评语来肯定和激励,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升;三要根据不同情况,找准评价点和着眼点,以点带面,及时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优化评价语言,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让学生有所获,有兴趣,有信心,促使学生充分发展。
从教以来的试卷讲评课,笔者一直坚持将激励贯穿其中,心中谨记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警言。学生只有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被教师肯定后,其学习的“内因”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试卷讲评课犹如登山,需要综合运用许多方法和技巧,才能快速高效地攀援而上,登上顶峰,欣赏到无限风光。
《摭言》谓贺以诗卷谒韩退之,韩暑卧方倦,欲使阍人辞之。开其诗卷,首乃《雁门太守行》,读而奇之,乃束带出见。宋 王 介 甫 云 此 儿 误 矣 方 黑 云 压 城 时 岂 有向 日 之 甲 光 也 或 问 此 诗 韩 王 二 公 去 取 不 同 谁 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凤之变,居围城中,见日晕两重,黑云如蛟在其侧。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
(节选自明・杨慎《升庵诗话》,有删节)
1.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6处)
宋王介甫云此儿误矣方黑云压城时岂有向日之甲光也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不同谁是
2. 文中被作者嘲讽为“不知诗”的“宋老头巾”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文中是根据哪两个方面的经历批评“宋老头巾不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材料,完成4~6题。
4.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贾巧。
B. 《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C. 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朗台的贪婪、形成鲜明的对照。
D.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E.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5. 《哈姆雷特》中的克劳迪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概述《雷雨》第三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材料,完成7~9题。
从与梁启超的交锋中学点什么
林谷
梁启超是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启蒙者。失败后,梁启超已不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了,却一举成名并成为现代学坛新盟主。但对梁启超仍然抱着十分敬重的态度。除在学问上不时虚心向梁启超请教外,在学术讨论上也与梁启超发生过多次交锋。
1919年2月问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但毕竟是部早期草创之作,并不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1922年3月4日,梁启超到北大三院讲演,讲题就是《评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次讲演一连讲了两天。头一天讲演未出席,但事后看过记录。到第二天亲临会场恭听梁启超的讲演。梁启超首先对《中国哲学史大纲》作了很高评价,指出“这书自有他的立脚点,他的立脚点很站得住。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然后重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梁启超讲完后还留下一段时间让当场答辩。的答辩不仅批驳有力,而且表现出包容异见的大家风度,说:“中国哲学史正在草创时期,观点不嫌多”,“我希望多得许多不同的观点,再希望将来的学者多加上考虑的工夫,使中国哲学史不致被一二人的偏见遮蔽了。”
据曾参加过这次讲演会的陈雪屏回忆,仅用了短短四十分钟就轻松地把梁的论点一一批驳了,当时的会场就像海边上的潮水来回翻涌一样,一开始听众还觉得梁启超讲得有理,但听了的答辩后,又忽拉拉一片倒向这一边了。陈雪屏说:“如果用‘如醉如狂’来形容当时听众的情绪似也不算过分。”
1929 年1 月19日梁启超不幸病逝,为恩师的早逝(梁享年仅五十六岁)悲痛地落下泪来。在日记里也提到过那次学术交锋的事,但他却说:“这都表示他的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他就是这样以无比宽厚的胸襟来知人论世的。
7. 根据梁启超的评价,简要概括《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特点,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运用有关表达技巧知识,简要赏析所写答辩及听众反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文意,谈一谈你从的言行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宋王介甫云/此儿误矣/方黑云压城时/岂有向日之甲光也/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不同/谁是?
2. 王安石(根据上文“王介甫”可推知,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3. 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
4. BD(B项,祥林嫂是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祝福》被收入小说集《彷徨》;D项《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没有巧设“苦肉计”,“苦肉计”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5. 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谋杀老哈姆雷特的凶手,在他哥哥死后继任了丹麦国王王位;他败坏伦常,嗜杀贪,阴险狡诈,惯于玩弄两面派手法,是莎士比亚笔下恶的代表。
6. 周冲奉母命给侍萍送钱。四凤拒绝接受,鲁贵却厚着脸皮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7. 立足稳健,观察敏锐,组织致密,大胆创新。
8. (1) 第2段末,直接引用的发言,表现了包容异见的大家风度;
(2) 第3段首行所写的回忆,是从侧面概括交代的批驳简明有力,轻松自如(此处如抓住“短短四十分钟”、“轻松”、“一一批驳”等词语赏析亦可);
(3) 第3段所写听众的反应,是从侧面描写的批驳水平高超,简明有力,轻松自如。
一、在课堂中放点“盐”,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来说,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在教学中加点“醋”,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教学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在教学实践中添点“油”,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在课堂中加点“酱”,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课前五分钟演讲”这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作用、对“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认识误区以及如何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
【关键词】课前演讲;评价;语文能力
演讲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重要的宣传方式。本文所讲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指教师上本节课内容前五分钟时间内学生的演讲。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口语交往的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将这种训练常规化,因而十分有必要。
(二)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前五分钟演讲”正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的需要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它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说”已经被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节语文课前的学生演讲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提高了学生能力
首先,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要把准备好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事先进行练习。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现了。“演讲”和“评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表达能力,如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这些都能在今后的演讲中或“扬”或“弃”。在演讲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八篇作文,想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恐怕不会很明显,通过“课前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演讲时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在演讲前精心组织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敷衍了事。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大有提高。
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演讲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等,这都对学生有思想教育意义。
第四,“课前五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了准备演讲,学生要选择和组织材料,认真进行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论述,这些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此外,“课前五分钟演讲”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转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锻炼”自己的主要目标。如何“锻炼”呢?课前演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它需要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情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三、认识上的误区
(一)学生存在的误区
对“课前演讲”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理解老师开展这项活动的良苦用心,没有真正体会这项活动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活动的益处,困此不重视这项活动。
(二)教师存在的误区
也许一些语文教师会认为一堂课用五分钟(甚至有时超过五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浪费”了时间,课堂上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分就会下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首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为人们的日常交际服务,应具有日常交际工具的功能。而人们的日常交际最主要还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再次,从课堂效果来看,一堂课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好四十分钟进行课文教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课前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而担忧。因为,这和课文教学一样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老师要做的是,由于授课时间的相对缩短,在课前老师要对教材进行更加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去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四十分钟的利用效率。
四、“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做法
(一)演讲的顺序
学生按学号轮流演讲。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作好准备。男女同学的学号常常是随意排列的,这样就避免了性别方面的乏味单调,同时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
(二)演讲的内容
不同的演讲内容,对学生智能的锻炼、能力的提高程度是不相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如第一个月自我介绍、第二个月讲一段新闻、第三个月说说自己喜爱的名人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从规定的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演讲,如叙述古代神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轶闻趣事,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身边的事情发表看法等等。不管是自由演讲、主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演讲的要求‘
课前演讲的最基本要求是一定要脱稿,一定要有评价。要求学生演讲时必须脱稿,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演讲后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演讲完后,对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要及时进行适当讲评。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评价的结果可量化为分数。值得注意的是,评讲重在鼓励,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演讲还应达到演讲的基本要求是:情节完整、吐字清晰、基本流利。
课前演讲主要要培养学生发言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能做到情节完整、吐字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时初步让学生了解讲述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声音变化和神态手势等。
(四)写演讲后记
学生演讲后把自己演讲的得与失,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思,让学生在写后记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演讲效果,找出闪光点,察出不足处。在参照老师和同学点评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更有用,更有触动性,更利于自己今后演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