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软件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有着重要作用,并在整个会计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在高职学校中有着独立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强化学生的掌握水平造成阻碍,现分析其中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目前一些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但其实没有合适教材,使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没有合适教材给教学造成相应阻碍,而学生在学习时,也造成相应影响。而有些教师在没有合适教材时,无法准确把握这门课,使它成为软件培训课、程序编写课和计算机基础课。
2、缺乏规范的课程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算化教学与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不相符合,其中有着一些矛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如在会计工作中,会计软件的主要技术向基于网络的ERP软件转变,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是无法顺应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且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落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现代社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3、缺乏完善的课程讲授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缺乏实践性。目前许多学校都知道实践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重视课程的理论性传播,而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却缺乏相应的实践性。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1、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中,主要是为会计工作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目标中,保证学生能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操作进行熟练操作,同时能够将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在安装、调试和维护会计电算化时能够熟练掌握。另外在企业中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了解会计电算化使用中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要结合相应实例安排教学内容,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模块功能等进行讲述,并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调整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需要相应的开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同时要开展数据知识相应的课程。比如Access数据库系统具备着实用性和简单性。Access数据库系统能够创建报表,可有效管理和分析数据,有着简单操作。在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时,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构建、安装数据库、配置服务器及安装调试财务软件等内容进行讲述。
3、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相应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分析,按照教学内容等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编制教学案例。其次要激发学生教学兴趣,启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考及讨论适当的引导、提示和总结。最后学生要根据自身上机实践活动,将案例实验报告进行编写,有效总结自身对案例的认识和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一段实践工作,或者在一个企业进行兼职工作,,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当中的财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有效的工作案例,在教学中合理的结合教学设计,选择优质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工作的可行性。
4、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模式。在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模式中,主要是进行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学生根据财务软件系统,选择某个企业公司案例设备财务软件系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核算操作。但是学生若只是完成这些实训工作,是无法提高操作水平。这时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时,主要进行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首先分段实训主要是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科学选择案例教学方法,在对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学习时,根据学习内容在财务软件上完成教师需要的操作,有效实验所学内容,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验证。其次分岗实训,学生在完成了分段实训后,就可以进行实际岗位的模拟实训。当发生会计业务时,学生可以在不同岗位,以不同身份在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比如在发生采购业务后,采购人员要处理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出纳也要相应处理财款,并由会计处理凭证和记账。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可有效融合教学目的和就业,并提高了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最后保证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同步实训。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后,可以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对某个公司企业的财务案例资料进行分别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比较分析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不同,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所具备的优势,以此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实际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因此要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大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若干思考.活力.2012,36(12):556-559.
[2]曹欣欣.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建议.教学探索.2010,34(34):113-11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56-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结合了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学科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内部原理、会计知识、管理思想、计算机基础及会计软件应用。我系就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可是对于这么一门涉猎复杂的课程,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好它,还需要各位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操作技能为辅。一个拥有包括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证书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时,在计算机上却做不出企业中日常最平常的下料单。可以说,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培养。
一、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则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这样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第二,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老师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重视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已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存在很多版本,大多数以软件开发为主,重点介绍了从系统分析到运行维护的开发全过程,这些教材,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但是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教学则常常以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这种用户手册对于软件操作和会计知识的内部的勾稽关系交待得并不清楚,所以使用起来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在选择教材上,一定要适当。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有很多种,要选择应用广泛、功能较完善的一种进行讲授。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之后,应尽可能多地让其接触其他会计软件。不同的会计软件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操作方式,多操作几种软件,可以取百家之长,有利于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后,还应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它包括编程方面的知识和一般的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四、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五、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把他们引入神圣知识殿堂的领路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人师者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有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而在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教师如果不抓紧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对教师的培训也就变得重要了。只有对教师进行及时、充分地培训,才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他们教出“落伍”的学生。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及时提升,与时俱进。
现在,几乎80%的基层单位基本都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电算化复合型人才,而我们这些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刘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8):164-165.
[2] 丘永政.农村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77-78.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会计核算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发展,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会计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对常用的大型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学生电算化水平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即能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的解决会计新问题。
基于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这种定位,我们应以科技教育为目标导向,用现代科技给我们创造的条件和种种便利,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扎扎实实的做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一个一线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电算化教学工作经验,下面就中职教育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教材不规范,教学标准不统一。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大多是以学习编写会计核算程序为主要目标,往往要求读者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和不切合实际的事,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2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的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教学上需要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师资队伍的不足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1.4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不重视岗前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5教学方式固定。
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和黑板式教学模式一样,不能展开多元性案例研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描述归纳来讲解。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老师对一班学生,不能因材施教,没有充分运用实践性教学、会计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1.6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过低。
1.7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的衔接性差。
2.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当中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自编电算化实训教材。
现有的教材往往是先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论、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然后再进行软件的操作。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将理论部分置于课程的开始部分,而有关理论形成过程等部分内容置于后面。这实际上和人认识事物的顺序是相反的,试想,向没有吃过苹果的人去描述苹果的味道是很一件困难的事,但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即让他品尝一个苹果。所以在没有使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之前,让学生就去分析甚至开发一个系统是困难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前先自编电算化教材,将教学内容的顺序做出调整,将财务软件的使用放在最前面,在体验认识了什么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如何操作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白行分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如何进行信息的处理的。让学生在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其自行归纳总结出有关的概念性、规律性的理论内容,然后再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效果也非常不错。
2.2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
以前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计算机应用》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只是学到一知半解,将来毕业后在单位如果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就会无所适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后来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增设下列课程:
(1)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
(3)会计电算化应用。
(4)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5)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6)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课程。
2.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
原来只是开设一门《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在第六学期专门开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考证工作。
2.4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单单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性教学,会计作为以“数字”为主要表现的一门管理技术,只有经过强化训练,经常进行会计实战模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企业一个月从初始化设置到会计报表
转贴于
整个账务处理流程的案例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对“数字”,对企业会计操作产生一定的“敏感度”,“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搜集、组织案例材料,及时进行上机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好课堂的演示教学,以化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的逐步提高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目前我们采用用友财务及企管软件uferp-m8.25及安易财务软件演示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同时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我们实现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通过实习让学生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2.5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我校投资约十万元,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2.6 加强是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要提高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
2.6.1派员参加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培训。
相继派出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班;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安易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还专门派出两位会计专业教师到院校脱产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半年,来提高我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
2.6.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我们与南海智勤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佛山市辉煌不锈钢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经常派老师去讲课或到公司兼职,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面向社会招生。
2.6.3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的财会教师拓宽了知识面,让其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电算化教学水平。
2.7创新学习模式,进行会计电算化社会调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懂得操作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财务核算软件的品种繁多,功能也越来越多,这就意味这学生今天在学校学的最新知识,在明天可能就会成为陈旧的技术,今天所学的某一种财务软件,在将来不一定会使用到这种财务软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现有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重点。
这几年来,我在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时,刚开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后来通过慢慢摸索、反思、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我就谈谈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案例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是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可独立练习又可综合训练。在设计案例时,先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内容单独设计案例,包括一个教学的案例,两个练习的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单个子系统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练习。对于综合练习的案例设计上也是由简到繁的,第一个综合案例是由一些最简单的业务构成的,比如没有外币核算、对会计科目较少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制单、审核、记账等,第二个案例就加了很多特殊情况下的业务处理,如有外币核算,有些会计科目增加了个人往来、数量、部门等辅助核算,对凭证的处理就多了修改、删除、冲销等处理。接下来的案例再逐步加深,如增加业务量,由原来处理一个月的业务增加到处理两个月的业务。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对账务的操作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2 重视学生作业的修改,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典型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案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选的案例必须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具有现实性,是学生触手可碰的。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求做哪几个步骤就做那几个,做对做错也不管。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课堂上老师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但真正让学生做练习时,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感到茫然,不懂操作或操作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案例,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利用学生上交的作业作为案例,及时批改,但批改方式与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同。
我是这样批改电算化作业的:打开学生所操作的账套,检查是否有错,如果没错,提出表扬;如有错,就把错误的地方用图片的形式剪切出来,指出具体错在哪里,是怎么造成的,然后用图片加文字告诉学生修改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这些都用Word文档记录下来,再反馈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以某一个学生错误的情况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找出操作的错误并按步骤修改正确。
我有时还在课堂上利用下课前的15分钟,请学生们停止练习,交叉检查学生操作完成的账务,找出错误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通过以上批改作业方式既让学生加深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独立完成每个案例的操作与分岗位操作相结合
在学生初学财务核算软件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整、系统地完成一整套会计资料的操作,即从建立账套、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的处理到期末处理再到报表的编制,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时候学生在操作时都属于比较陌生的阶段,所以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及时巡堂,一方面督促学生上机操作,一方面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务必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避免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操作,依赖其他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用财务软件处理一整套账务流程后,可选用一、两套账务综合实训资料作为案例,给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岗位权限完成各自的操作内容。
通过这种先独立后分岗位操作的方式,学生既能了解账务处理的整个流程,又了解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还增强的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可采用会计软件正式使用前的试运行阶段的“双轨”运行模式
会计软件的使用或者说从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一般要通过试运行(或称双轨运行),让新旧系统并行地运行一段较长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中要求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手工账和电脑账必须同时进行,试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即必须按软件规定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从实际出发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切工作,还要经常关注计算机处理过程,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比较计算机与手工双方的处理结果,保证运行的结果要核对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甩账,独立实施会计电算化。在实际案例教学中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双轨”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是在学生完成会计专业的理念学习之后,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来进行的,即利用同一套账务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练习的同时也进行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的实训。我们对二年级的学生就是采用这种双轨运行模式的,学生在做完实习前的财务会计综合手工实训后,要求以手工实训的账务为案例,完成电算化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把手工账与电脑账进行核对,检查双方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通过手工会计的操作对以前所学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的关系有了深刻理解,并能弄清其内部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电算化上机操作与手工账相比较,能非常清楚和直观看出地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和优点缺点。
5 采用案例教学的同时,可尝试采用倒推法来检验操作的正误
目前《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目标集中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能力,而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基本没有能力去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倒推法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倒推法是与人们的习惯相悖的,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思维不能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并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倒推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登录财务软件时,发现用户名和密码都输入正确了,但却打不开任何账套或打开的不是正确的账套时,就要想到与之有关的权限设置是否有误?是否该人员对要求的账套没有设置好权限?怎么检查?到哪里去检查?如何改正?又比如,工资管理模块中,工资的变动数据、工资的分摊设置都正确了,为什么工资分配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数据却有误,有些员工的工资不能生成在记账凭证中,这时就要思考是在哪里出错了?是人员类别没设置好,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时就要倒回去检查变动工资中对部门、人员的设置等有没有错误,从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改,直到生成正确的记账凭证。这些在正常的教学练习中都不能体现的,但这恰恰是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倒推法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所谓会计电算化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纵观国内,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2 师资力量薄弱在会计专业中,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因而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一方面对原来的会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软件知识方面的短期培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计算机的实践知识比较薄弱,只能把计算机当做处理会计工作的工具来讲解;另一方面是授课教师来自计算机专业,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缺乏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而将会计电算化当成软件开发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交叉性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整合。再有,近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师师资队伍比例失衡,老中青教师队伍脱节比较严重,中流砥柱力量日益减弱。
1.3 教学内容落后,方法单一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在这种大环境下,进而带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现实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例如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逐渐成为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与技术的发展速度之间明显存在着差距。导致社会应用水平高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高于教材的内容。在会计电算化课时方面,很多学校给予的课时较少,以及教学软件的滞后性,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简化或省略一些章节和模块的内容。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未很好地融入教学理念。
2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定位不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会计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学生比较认可会计职业,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本不顾忌自身的教学条件,导致将会计电算化误认为是计算机与会计学的叠加,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就是所谓的既懂会计又会电脑的人。在论及培养目标时,由于对环境以及适应环境缺乏周全的考虑,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难以相互匹配。
2.2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理念落后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要求,基本会计电算化操作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所以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仅局限于培养技能,进而满足于通过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着眼于某种商品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使用某种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处理,以及编制报表等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们均只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学习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并且在一个学期完成这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应变方面,适应性都表现出不足。
2.3 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条件简陋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校内会计电算化实习实训基地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使得会计电算化校内模拟实训流于形式。会计软件的单一,版本的滞后,都给培养条件带来了困扰。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味地以市场为中心,在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盲目开设相关的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非常低。
3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构想
3.1 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严谨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培养人才的首要环节。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这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理论基础教育,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学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来强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操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业务素质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关键。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建立高水平、高业务能力的“双师”教学团队。再次,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去学习、交流,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经验成果融入实践工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认为,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而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第一对于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对于电算化专业来说,这部分知识是基础,专业性相对较强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所以教学方式主要以实施计算机CAI为主。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形式多样、界面美观、操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声形并茂,直观易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是财务软件应用,这一部分是对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原理,教学方式通常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的具体流程,然后将备份的练习账套通过网络系统传递给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和操作。第三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全程跟踪,教学方式主要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网络软件接收、评阅学生完成的账套,并进行在线评阅打分。
3.4 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表现为“合作教书育人”与“合作发展就业”。第一,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中去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异同。学生可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的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培养其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其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一个集培养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上多个单位、岗位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其作为中国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通过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自身的积极进取在招生数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本人作为一名在长期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知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尤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认为该课程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只有真正地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形成双边教学模式,边学边做才能真正地找到教学和实践结合时遇到的各种联结点和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到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熟练地掌握岗位技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模式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做模式进行探讨。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改革
在会计类专业中,会计电算化是其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时,需要将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分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进行意见的贯彻,对教学改革建设指导思想进行明确,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重视专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作为重点,做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逐步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办学模式。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侧重学习财务软件功能的操作使用,能娴熟使用一种通用财务软件,达到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对会计软件操作水平的要求,具备自主学习财务软件新增功能或同类其他财务软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按岗位的工作流程编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我们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尝试按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编排教学内容。采取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会计电算化实训融合进行(理实一体化);并采用情景再现,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综合项目实训及校外实习,形成了“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与“全过程体验”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特点。
三、结合工作岗位划分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授课中,要对其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任务及模块划分。针对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分工不同进行课程应用模块设计,如可按工业企业工作流程划分总帐、工资、固定资产、往来、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报表等,各个模块再分别按照其工作流程划分子模块,以更好地完成企业工作目标为驱动,采用社会上目前较流行的会计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应用,让学生在学校充分应用会计软件,以此更好地实现课堂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让学生能预先了解工作职责,为以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提供强有力的先决条件。
四、以任务驱动为引导,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做”全过程体验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进行引导,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藏在任务中,让学生来分析讨论任务,并掌握任务中的知识,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来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具体讲授某一项目时可按以下流程进行:创设情景,通过展示某一虚拟企业的日常业务的资料,使学生置于一种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之中;提出任务,由教师向学生提出所要完成的任务;由教师向学生提示完成某一任务处理的操作方法,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学生在整个“教、学、做”全过程进行学习。
五、安排与本课程相适应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有更多的突破,使“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结合起来,把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切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可设计三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即课堂教学、课堂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安排会计电算化实习内容,布置与会计电算化各模块内容相关的毕业实践报告)等三个环节递进的实训实习内容,实现本课程实践教学系列化、过程化。
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开放性、体验式以及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就实践教学设计而言,通过教师来设计,学生实践来验证;就实践教学过程而言,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以及经营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来进行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环境的搭建,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每一个岗位业务处理的整个过程,全面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能够给学生的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
在教学中,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场所,实现教室与校内实训室一体化,校内课时均安排在实训室内完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堂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人分发一套实训资料,但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训资料,而是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需要,开展交叉操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分工、工作方法、工作步骤以及工作结果。由会计电算化教师及其他会计专业的教师,集体进行实训教学资料的编写,从而让资料更加仿真,并且还能够避免实训资料内容有较多重复,从而增加实训教学资料的相关性。
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下,边学理论,边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将校外实习地点也变成课堂,教师定期到实习地点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现场教授学生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技能、与人沟通的能力、企业管理的理念。
七、构建学生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优势互补,业务素质高的师资团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会计专业可以使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校外的专家进入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或者进行专业讲座的开设,邀请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中兼任教师。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也可以开展双证书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教师,让其参与到企业和行业培训中去,给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从而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八、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先进、适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财务软件在国内不断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专业理所当然的成为各类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但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则可能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不断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来看,目前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问题
首先,会计电算化课时的安排比重较低。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占有比例大约为百分之五,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也只不过是涉及一些财务总账、固定资产、报表以及薪资等常规模块。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而言,这些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用途比较广泛的应付款、应收款、成本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教学模块根本没有涉及到,导致学生就业或择业的范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其次,课程的结构设置缺乏合理性。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实训和演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高职院校一味的图排课方便或者因实训室条件受到限制,而将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的安排定位一比一,或者实训课时更少些,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该种课时的设置条件下,不但使教学过程的安排受到限制,而且因实训课时短且零散,学生只能简单的熟悉一下相关财务软件操作过程,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训练。
2.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其精通相关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操作规程。目前来看,有些教师难以独立操控财务软件运行环境,设计不出较为完整的综合实训教学案例和方案,更有甚者不能快速地处理实训中出现的最基本账务软件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财务软件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不断制定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也由原来的单机环境模式转向了现代的网络环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财务软件将面临着升级换代问题,但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在购买了新的财务软件之后,便不愿意为此再投资;很多教师也因习惯了原来的财务软件,而不愿重新备课或设计教学案例。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财务软件,必然落后于显示需要。
再次,实训机房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训机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每一台学生用机上都安有一个还原卡,学生每次进行实训后的数据结果无法实现保存。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其实训过程应当保持连续性,前面完成的实训结果数据应当作为后来实训操作的初始数据。在此以用友ERP—U8.61版的财务软件为例,每个学生在一学期内的实训数据大约为4G左右,如果以每一学期五百名学生进行计算,则数据量就会非常的大。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比较少,尤其是机房,既要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又要用于其它课程安排,因此难以对实训结果数据进行及时、全部的备份。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实训前需要导入之前的实训数据,因学生之前实训的数据难以保存,只能引入老师提供的标准数据,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发现之前实训中存在的错误,不利于实训教学效果的实现。
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着考评问题。一般在每一个学期的期末,学校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主要考评指标是书面成绩,从而导致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书面考试注重记忆能力,但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这显然是避重就轻了。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多媒体 教学 教育技术
*课题基金:本文系《基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教学服务支持模式的比较研究》课题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国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批准号:BCA060016)子课题(编号:教科协[2007]D146)
一、传统的电算化会计教学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一般采用理论课与实操课分开教学的方式,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针对理论课和实操课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是理论课在普通教室进行讲授,而实操课则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学习。有时为了让学生上机能够比较容易上手,教师也会利用理论课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上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在上实操课时再由学生自行练习。这两种教学方法是目前电算化会计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有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被大多数电算化教师所采用。但应该看到,如果所安排的理论课与实操课相隔的时间较长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忘记,使其在上实操课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学生的提问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一节实操课下来,老师就会非常劳累,课后学生却仍旧一知半解。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运用在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是有缺陷的,对于加快普及我国的电算化事业已经是成为一个瓶颈。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多种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认为“手把手”教学法最为可行。
二、努力实现“手把手”教学
中职学校电算化会计教育以培养初级电算化人员作为其培养目标,而初级电算化人才一般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力求培养出能从事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能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教学方式莫过于“手把手”的实操演练教学方式。这里的“手把手”教学,与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是一个师父带少数几个徒弟,而我们的“手把手”教学则是一个师父带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徒弟”。然而,要想实现这种手把手的实操演练教学方式,除了必须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以外,还需要在实训场室安装用于手把手演示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常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或投影仪。只要每个学生面前的电脑能够与教师机正常连接,教师演示的每一步,学生都可以跟着练习,教师就可以一边演示和讲解,学生在练习中有不懂的问题只需用鼠标点击一下“举手”,用文字或声音提问,教师都能即时给予单独或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解答,实现师生之间的无缝沟通,使学生在操作演练中尽快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术。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迅速发展,我们有很多教师都热忠于制作课件来进行教学。依笔者看,电算化会计课堂教学中只采用课件教学并非良策,应该着重采用“手把手”教学,即教师直接在多媒体平台电脑室上对学生进行实操演示教学,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练边看边听边思考,学生的问题教师只需通过实际操作就可以作答,这样既直观又方便,学生还能记得牢。当然,教师进行“手把手”教学时还应该对相关操作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解释透彻,使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的原因,教师还需要布置适当的问题型课外作业来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总结,并联系实际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加大对电算化教学设备、实训场室的建设
由于“手把手”教学方式学校需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室。然而,多数中职学校多媒体设备明显不足,实训场室也不充分,教师很难有机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电算化教学。只能在黑板上进行叙述,既费口舌又无法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加之每周上机操作的时间又很有限,学生的学习往往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比如:由于对人员权限不熟悉,当去做其他一些还没启用的模块时,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模块还要启用或应该由谁来启用,使得后面的操作根本就做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初级电算化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教师在学生上机操作时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辅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在得不到老师及时帮助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放弃学习乃至厌恶学习的情绪,一旦有了这些情绪,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校的管理都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笔者据此认为,要想切实解决电算化会计教学问题,中职学校应加大对电算化教学设备、实训场室的建设,要将电算化会计课程全部安排在有局域网的多媒体电脑室上进行教学,在多媒体电脑室里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安装配套版本的会计软件。
四、加强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电算化会计要求从事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否则,不仅难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甚至还会会计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培养初级电算化人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中职学校和大中专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绝大多数的初级电算化人才都是由中职学校中培养,社会培训机构则是对中职学校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可见,中职学校在培养初级电算化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靠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的人正是教师,中职学校的电算化教师其会计专业知识一般比较扎实,对会计软件的使用也比较熟悉,但是,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教师还得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室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完善,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学习各种课件制作软件,制作了大量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有的甚至将整本教材的内容都制作成了课件,采用多媒体平台教室上课很是方便,收效也很不错。但是,电算化会计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操作员身份感和分工协作的职责感,要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去感受电算化系统的内在数据流程,体验作为各类操作员对会计业务的处理的真实感受,仅靠课件进行教学是无法收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恰当运用媒体,做到与课程特点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五、结束语
事实证明“手把手”教学在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是有效的。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能力,针对课程的特点去组织设计教学,在课程涉及到相关实训场所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准备,包括授课教师的素质准备,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在日益繁重的教学中提高效率,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电算化人才,学校的设备投资也才能收到超值回报。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更侧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岗前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而传统教学普遍采用“课上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模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难以学以致用。翻转课堂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微视频资源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在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 会计电算化专业岗前实训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实训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教学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目标不合理,与用人企业需求相脱节
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各种业务的ERP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其应用,知识落后于企业实际应用,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教学中教师流畅讲授案例以及演示某会计软件的操作,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因案例数据是前后关联的一套完整的企业账务数据,遇到问题时,首先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独立寻找解决的办法,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实训课程课时有限,方法单一,难以提升专业能力
目前会计电算化一般只设置36学时或54学时,很多实训任务教师布置后,课后学生应付完成作业,做作业时条件一旦改变,就会问题百出,这种训练的模式让学生缺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难以升华所学知识。
二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在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下,教师使用录屏软件来录制课堂上播放的PPT及讲解声音,形成的微视频、微课件等课程资源。教学视屏短小易懂,每个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10分钟左右,视频中只出现一只手在纸上书写教学内容,就像师生同坐一桌,在一张纸上讲解,供学生观看并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学习。在云平台教师及时汇总、点评和总结。课堂上,在教师辅导下同学们展开个性化的学习,使得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相互探究、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
目前,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等。ERP沙盘模拟实验模拟生产性企业运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企业战略规划、预算、ERP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岗位、政府机构和服务公司,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会计工作及其相关内外部企业单位实务的岗前实训。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该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互动平台、课程评价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结合翻转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为岗前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三 翻转课堂下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岗前实训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案设计(以采购结算模块教学为例)。
1.教师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制作好教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采购结算模块教学教案,见表1。
2.开展在线教学、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教师在课前采用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将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形象化为音频、视频等数字化的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提升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持续性。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完成采购结算业务的碎片化,如“5分钟学会普通采购业务处理流程”“8分钟学会从请购单到入库单的业务操作”“5分钟学会采购运费处理”等微视频,通过会计实验教学课程网站和ACOD点播系统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会计实验的预习与复习并在线答疑。将采购与结算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知识碎片化、模块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接收和内化相关知识。
学生观看视频后协作完成采购管理模块实验,以某组7名学生代表运营的明达笔业有限公司案例进行介绍,该公司2014年1月份发生的部分采购业务有:
1月1日,根据生产计划,生产部提出采购申请,要求采购20盒。采购部李明向供应商询价认为嘉禾公司的报价最合理。1月2日,上级领导批准同意向嘉禾公司订购笔壳并签订采购合同。1月3日,收到嘉禾公司发来的笔壳20盒并验收入库,同时随货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1月3日财务部据业务部交来的发票开出转账支票付清货款。
学生分6组(每组负责一个企业),每小组7人,组内定角色,各角色岗位分工如下所述(见表2)。
在处理业务时若遇到问题怎么办,经小组讨论或组间交流后得到解决办法,确认正确后重新审核、结算。各小组各司其职完成系统业务处理后,演绎业务处理流程(见下图)。如情境演绎“采购结算业务流程演绎”“采购系统中普通采购结算业务处理”“采购退货业务处理”等问题探究,各小组内讨论形成结论后,向班级阐述小组观点,其他学生指出问题并为其打分,再由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点评,回答学生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在处理业务时若遇到问题时,经小组讨论或组间交流得以解决。各小组各司其职完成系统业务处理后,演绎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管理系统的审批手续与票据的填开”“采购结算业务流程演绎”“采购退货业务处理”等问题探究,组内讨论后阐述结论,其他学生提问并打分,最后由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点评,回答学生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教师课下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如QQ、微博等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向班级成员专题讨论如“采购运费如何处理”“各单据的传递顺序、传递联次有哪些”等追加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在线探讨,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教师通过在线互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收集和归纳学生的问题,以备课堂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创建评价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课程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方式。翻转课堂的微课程知识和能力体系能够提供足够多教学资源,学生可按需进行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需创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
第一,考核方式多样化。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除了无纸化的考核方式之外,还应结合在线平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通过网络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考核任务,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给予评价。第二,考核内容综合化。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内容不仅包括理论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对学生参与度的考核,教师通过参与的过程,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更有效地监控实训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