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

第1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3分)

1.在朝(cháo zhāo)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2.魏格纳发现,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xiānɡ xiànɡ)应的突出部分。

3.他就像软禁(jīn jìn)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4.叶子长得那么均匀,不留一点儿空(kōnɡ kònɡ)隙。

5.平台经过仔细耙(bà pá)扫,收拾得很平坦。

二、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chónɡ dié hén jì zhú jiàn pāo qì sōu suǒ

( ) ( ) ( ) ( ) ( )

zhù zhái yǐn bì qīnɡ xié róu ruò kuān chǎnɡ

( ) ( ) ( ) ( ) ( )

三、轻松演练。填填看,看你们谁填得又准又快。(3分)

( )地选择 ( )的阳光 ( )地吻合

( )的洞穴 ( )的工程 (

)的细丝

四、按字典的要求填空。(7分)

1.“弃”字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查,可查( )部,再查( )画;也可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弃”的意思是( )。

2.“凹”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查,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笔顺是: 。

五、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填序号。(3分)

尽:A.完,完成 B.全部用出 C.达到顶点 D、全部

1.桌上摆的尽是我喜欢吃的菜。( ) 2.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

3.爸爸用尽力气才把我送到了医院。( )

六、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引人( )意 毫不可( ) ( )遇而安 浩如( )海

不可( )议 精神大( ) ( )费心机 坐( )不安

七、加标点。(8分)

1.大体上讲 住所是很简朴的 清洁 干燥 很卫生

2.他画完了大洋洲 又画南极洲 画完了非洲 又画南美洲

3.1912年 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 魏格纳作了题为 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的演讲 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 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八、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设问 E.反问

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3.魏格纳在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

4.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九、花落谁家(选词填空)。(3分)

突然 果然 居然 仍然

1.鸟的天堂里( )有许多鸟。 2.他来得很( )。

3.陈老师生病了,( )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4.屋子的内部( )没有布置,( )墙壁很光滑。

5.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6.( )你想取得好成绩,( )得刻苦学习。

十、小小裁判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2分)

1.爬山虎是一种动物。( )

2.蟋蟀是用前足、后足和钳子来建造住宅的。( )

3.他总是经常这样和别人开玩笑。( )

4.上课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

十一、句子沙龙。(4分)

1.这几本课外书,大家已经看了几遍。(改为被字句)

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改为陈述句)

十二、课文链接。(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2题每题3分,3、4题每空一分,共9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诗句的意思是: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

诗句的意思是:

3.爬山虎的脚像 又像 。

4.列夫·托尔斯泰生前坚持写日记,他是 国著名作家。

十三、阅读直通车。(请你欣赏美丽的文章,然后理解并回答问题)(12分)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西湖散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且不说西湖凉风习习,且不说西湖湖畔如同仙境一般,光是西湖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尤其是荷叶上的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但却关不住一湖清香。

荷花不畏风雨,也从不孤独,要开就开满湖,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上。有一朵花就献出一个莲蓬……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地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2.请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标题。(2分)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5分)

。 把( )比作( )。

你能仿写一个句子吗?

4.人们赞美荷花是因为:( )(2分)

A.满湖的荷花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B.亭亭而立的荷花能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C.喜爱荷花的清香、美丽 、壮观,更喜爱它的不孤傲,不娇贵的性格和毫无私心、毫不保留的献身精神。

D.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上。

5.把短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第2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上证指数依旧在1970-2170点年初的区间内波动,还是没看出有突破的迹象,成交量的萎缩导致市场对上证的关注度始终没法上来。我们看到增量资金都在创业板里面,创业板指数小幅上扬,但成交量已经比前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前期低的时候只有150亿左右,现在已经有300亿的量能了。所以,如果现在坚持在炒作第一线的,应该多关注创业板的个股。题材方面,我们还是看好泛科技股的表现,如智能手机的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进口软件替代,文化传媒和生物科技等。总之,七大新兴产业中都会有机会,关键在于精选标的。问题就来了,两市这么多股票,如何选择能够独立于大盘走强的股票是一门学问,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实践。

研究资本市场这些年来,越来越感觉国内资本市场,最有意思和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就在以下两个地方:一个是并购重组,包括以前流行的借壳重组,现在流行的增发收购,另外一个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新股的发行和上市。从业这些年,我们不断看到新股发行制度在变化,也不断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博弈,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博弈。对新股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尤其是这两年国内新股停发阶段,美股的新股上市和港股的新股上市,都被资金爆炒,从中可以看出,有一批资金是专门做新股套利的,海外活跃的资金,也有国内出海的身影。笔者创作的在网络上被转载最多的就两个PPT文件,一个是《如何阅读研究报告》,另外一个就是《新股的申购和二级市场炒作》,以后可以多说一些新股的内容。现在国内新股要重新发了,而且过渡到常态化发行,相信部分资金会回来,继续参与新股投资。

新股改革始终是民间议论最多的地方,自从1月份新股重启以来,又有了新的问题。老股转让,这是的套现啊,于是有人看不下去了,现在对老股转让有了严格的限制。以前可以超募资金,于是13年那些手上有钱的都开始并购,现在超募又有了限制,有很多要求。以前不能募集资金来偿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现在又开始允许一定的额度来完成上述两项指标。于是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新股募集资金的调整。为什么?因为你的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行业平均,否则要解释,而发行股数你也没法调整,那么唯一可以调整的就是募集资金。大家都想多要点钱,于是行业好的,如环保科技等,募集资金可以向上调整。行业不行的,就只能往下调了。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是网上打新股,原来只要有1天的市值,现在要发行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而每周都有新股发行,那么股票要一直放着了。说了这么多,到底要不要参加打新呢?当然要!而且要积极参与。

第3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很多学者对于旅游文本翻译研究主要从旅游文本的定义范围,功能与文本类型上研究,笔者认为应用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较为适宜。

英国的纽马克认为译者在不同的文本中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他将文本功能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唤功能 (vocative function)。首先,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说话人,作者、话语创始人的思想。他用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考虑任何回应。”纽马克认为:“表达”的文本类型有: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短篇故事、小说和戏剧)、自传、散文,和私人信件。其次,信息功能是指“一个主题的事实,外部语言的事实,包括报告的想法或理论”。典型的信息功能文本例如教科书,技术报告,报纸,科学论文,会议记录或议程等。旅游文本同时具有信息功能,侧重内容,注重客观,准确,规范。最后,“呼唤”的意思是 “号召读者去行动、思考,去感受,实际上是反应。”注重目标读者的接受视野和接受方式,并实现劝道功能。呼唤功能包括通知、说明、宣传、说服性写作和娱乐的通俗小说。所以呼唤功能是旅游文本的主导功能。

因此,按照以上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旅游文体是一种信息型―呼唤型文体,或信息-呼唤复合型文体,以描述见长,与异国情调,民俗文化不可分离。”

二、汉英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原则

由于大多数旅游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考虑到译文对读者造成的影响,译者应该根据汉英旅游文本的特点,语言文化,在英语读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范围内确定旅游文本汉译英的翻译原则。

贾文波指出(2004:109-117),汉语旅游文本大多重言辞华美,多用四言八句,多仰仗辞藻的渲染而非物象的明晰展示,因而“文采浓郁”。而且,汉语旅游文本还注重用典故和古诗词来点缀行文,追求一种诗情画意之美。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

相比汉语旅游文本,英语旅游文本更注重信息的传达。李明认为(2007:209):“英文的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和语言的实用,景物描写多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由此可知,汉语旅游文本注重引经据典,语言华美文雅,结构工整对仗;英语旅游文本强调信息准确,语言简洁客观,结构主次分明,忌同义重复。

基于二者的不同特点,张光明等(2009:222)认为,旅游文本的翻译与旅游文本本身一样,具有“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 打动读者”的功能。翻译的原则 “要做到准确,通俗,明晰,译文要有吸引力,能雅俗共赏,使各种不同文化的读者均易于理解,乐于接受。”顾维勇(2005:83)认为,“译者要考虑到译语的可读性,及读者接受效果,所以译者的自由度相对较大。”

因此,旅游文本汉译英的总体原则如下: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译到信息准确简洁,宣传功能对等;以英语读者的可接受性为导向,译到语篇连贯,易读易懂。

三、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通过以上对中英旅游文本特点的总结,可以根据翻译原则,依照具体情况来定翻译策略,举例分述如下:

1.直译。直译,是忠实地译出原文的信息和内容。如果原旅游文本里只是实质性的信息,没有特殊的文化内容,直译不会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的策略。

例如: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丝绸之路的中间段,中国的西北部。面积454000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兰州是该省的省会城市。

译文: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the middle part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It covers an area of 454,0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24 million. Lanzhou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province.

原文是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对甘肃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进行简要介绍,因此做直译处理。

2.释义。释义是不直接按照原文翻译,用自己的话将原文意思在译文中解释出来。在翻译汉语旅游文本中比较晦涩难懂的诗句典故时,常用释义作为翻译策略。

例如:西湖在杭州市区的中部,面积约6平方公里。沿湖四周,花木繁茂;群山之中,溪泉竞流;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湖光十色,千古风情,令多少人流连忘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真是恰如其分。

译文:Situated in the west of Hangzhou, the West Lake covers six square kilometers. The causeways, bridges, pavilions, springs, trees and flowers in and around the Lake make it a paradise on earth, where one cannot tear himself away.(彭萍,2010:10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采取了解释性的翻译,简单地翻译成paradise,完全迎合了英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如果将其直译成There is a heaven abov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the earth,则译文显得冗长??嗦,原本描述杭州的景点还将苏州加入其中,使英语读者难以理解。

3.直译加注释。直译中的有些词语可能使英语读者产生疑惑,注释就是在括号内对一些音译的人名,地名,事件名进行解释,由于中文旅游文本中涉及很多的历史,人名,地名,朝代,典故等,直译加注释可以增强习语的可接受性,同时保持原文的原意。

例如: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保护区范围154平方千米。峨眉山以自然风光和佛国仙山而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译文:Mount Emei is located in the mid-south part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transitional belt from the Sichuan bas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highest peak of Mount Emei is Wanfo peak (mean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Buddhas),at an altitude of 3,099 meters. The whole reserve occupies an area of 154 square kilometers. The Mount Emei, with its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holy mountain of Buddhism, enjoys the fame as “the most elegant place under heaven”.

在此例中,原文中的“万佛顶”在译文中既保留了音译,又添加了一个同位语作为注释,这样使译文更加清楚,同时使英语读者对景点有所了解。

4.增译。旅游文本翻译关键在于宣传。对于汉语旅游文本中人名、地名的翻译可以适当增补信息,扩大读者对原文知识的了解,并便于英语读者搜索或者查证相关信息。但不能过度增译,会影响主要信息的传达。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著名的古建筑和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可以在半坡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和许多其他景点找到。

译文:Xi’an i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irteen dynasties, a city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The ancient “silk road” started from here. Well known ancient buildings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can be found in Banpo Museum, Mausoleum of Qinshihuang emperor,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Qin,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and many other attractions.

译文中增译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一座超过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强调此历史文化信息给读者,使英语读者初步了解了西安的历史,增长了知识。

5.省译。省译即删去原文中的一些冗余信息或违背译文表达习惯的词。省译不是省掉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有效传递信息的清晰度,提高原文信息传递效率。汉语旅游文本文本大多言辞华美,文采浓郁,而英语旅游文本更注重实质性内容的传达,为了使英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在翻译一些言辞华美,语言重复累赘的汉语旅游文本时,可以采取省译的翻译策略。

例如: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潋滟,气象万千。

译文:The yellow river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at some place, flows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彭萍,2010:20)

译文中省去了一些原文中非实质性的信息描写和渲染,保留了原文具体客观的信息,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又保证了旅游宣传的目的实现。

6.类比。汉语旅游文本中的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故事会使英语读者产生陌生感,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可以用英语国家类似有文化意义的形象来代替汉语中的形象,从而使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这种翻译策略即类比法。

例如: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宁夏平原中心。自明清以来,她就是伊斯兰教在西北部的居住地和传播中心。

译文: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 Yinchuan, the ca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Ningxia plai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inchuan has been a place for Moslem to live and a center of Islamic education in the Northwest.(刘慧梅 1996:14)

此译文中,将银川同类比拟为“小麦加”( smaller Mecca),麦加是伊斯兰教著名的第一圣地,银川作为中国回族自治区的首都城市,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未必知晓,但运用类比法,英语读者可以很好的理解。

第4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多读好书,滋养灵魂演讲稿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非常喜欢看书。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名字叫《成语故事》。这本书收集了中国历代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标明了成语的出处,详细的解释了成语的 意思。我看了其中的很多故事,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比如说《铁杵磨针》这则故事,讲得是唐朝诗人李白小时侯不好好读书,经常逃学。有一天,李白又逃学,在山脚下,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铁棒。他奇怪地问:“老奶奶,您磨铁棒干什么 ?”老奶奶耐心地说:“我要用他做绣花针。”李白接着问:“如果磨不成,就白费力气了。”老奶奶却满怀信心的说:“孩子,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今天磨不成,还有明天,明天磨不成,还有 后天……”李白听了,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李白用功读书,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读完了。最后,他成了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有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学习,这样才会成功。想想自己有时候做事因为怕麻烦就不愿意做或是草草应付完事,我觉得真是羞愧。我以后做每一件事也要认真的去 对待,做一个有行动、有目标的好孩子。

  现在我每天都会读一则成语,想让自己懂得更多,有更多的收获!

  多读好书,滋养灵魂演讲稿

  如今,在这个科技腾飞的时代,音乐可以听MP3,要找资料只需轻轻点几下鼠标便可浏览,要看动画片只要遥控器一按就能观看……相比之下,书籍就显得有些枯燥了:既没有音乐,没有动态的画面,又 得自己认真思考。令人觉得很麻烦。

  但是,你可要记住:成功,靠的可不仅仅是媒体,更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不仅仅因为它知识丰富,更因为它在提高作文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就把书籍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爱不释手。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只大书柜,那里面全是书,连书桌下的小书柜也被我塞满了书。从小小的、薄薄的故事书 到大大的、厚厚的历史书,从知识丰富的杂志到深奥难懂的数奥书,应有尽有。曾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流连忘返。读到高兴处,我常常开怀大笑;读到悲伤处 ,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感慨万千;读到优美的词句,我会情不自禁地称赞。去新华书店看书时,我常常忘了时间,直到一本书看完,抬起头看到太阳已快下山时,才跳起来,一路狂奔,跑回家中 。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也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提醒我,又像是一位成功人士,跟我面对面的交谈,使我受益匪浅。

  《家》《春》《秋》让我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知道了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我的世界无声、无光、无语》告诉了我:用刻苦和智慧就能创造奇迹;《听哲学家讲故事》中无数蕴含着深刻的道 理的小故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读书让我体会到了人生中蕴含的哲理,让我享受到了获得知识后的快乐,让我交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更让我增长了见识。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出门,却从书 中知道了许多新鲜事。

  书伴随着我长大,给我快乐,给我知识。它就像一位好朋友,伴着我一起成长。

  多读好书,滋养灵魂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像久旱初逢甘霖,像蝴蝶飞过花丛,每当回忆起小的时候,我就觉的有一种美好的情感跃入我的心房。

  小时侯,我无意中看到培根的这句话:“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那时我粗识文字,却不懂这句话的意思,读书怎么可以增长才干呢?

  一个念头在我幼小的脑中萌生:我只要多读书,不就了解这之中的原委了吗?

  至此,我的生活逐渐日益充盈起来,恰似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因为我识字不多,我的阅读范围选择连环画。

  稍微大一点后,我喜欢上了读故事,后来连故事也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便喜欢上了读小说。书中的各种人物的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令我牵肠挂肚。当我在《红岩》中读到江姐受到十指连心的痛苦时,我泪落如珠,感同身受。

  读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每时每刻地影响着我的学习。

  因为我喜欢读书,我对在语文课上所学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别敏感。而且我阅读古诗文,自己大概也能理解—二。

  通过阅读书籍,我也养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书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段落,简练的成语也都摘抄了下来,丰富和锻炼了我的记忆力。

  小时候写作文时,写说话的动态,一个说字使全部解决。后来通过摘抄增多了各种词句脑子里贮存了许多精美的动态词语和静态片段,不在是一个说字的搪塞了。

  现在,我更喜欢上了读四大名著虽然内容有些难理解,生字多,却也提高了我的生字兴趣,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并记在本子上。《西游记》也正如鲁迅先生的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

第5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在“你还原了吗?阅读教学的深度研究”课题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学应有的核心价值取向”――既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得意(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怎样写――得言(话语形式),更要突破表达瓶颈――得法(学会表达),做到“得意不忘言”。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习得“三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三锄头”(理解、还原、点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指向阅读教学重点――在“理解”中“得意”

“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得意”,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其负载的信息,理解文本要传达给读者内容的过程。笔者认为,“得意”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倘若学生连文本写了什么都不能理解,谈何感悟?谈何运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理解”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历阅读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知晓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信息――让学生在“理解”中“得意”。

1.关注“中心句”,在上联下挂中“得意”

在《草原》的教学片段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得意”的――教师着落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提问:老舍先生为什么不舍得离开草原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草原美呀!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草原美的语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分别走进“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两个关键词:这个“碧”的意思就是“绿”。你读课文看到哪儿是绿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到:“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等等。“一碧千里”在学生的上联下挂中,清晰明了起来。而“茫茫”又是什么意思?老师依然领着孩子,到文本中去看:快联系上下文,草原上除了满眼的绿草,还有什么呢?学生们发现草地上有牛羊、骏马,是那样有生气、有情趣。难怪老舍先生发出那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品悟“中心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学生理解词语“一碧千里”“茫茫”时,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让孩子走进作者内心,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同感。从教学效果来看,以中心句带动学生理解课文,还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更多期待,产生了更大的热情。

2.关注重点词句,在联系生活中“得意”

《“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满怀信心”就是一个联系生活“得意”点。笔者在教学中,先请学生解释“满怀信心”是什么意思,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用“满怀信心”,也就是说“我满怀信心”的理由是什么。再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样“满怀信心“的经历吗?学生便畅所欲言。再回头读“我”的满怀信心时,学生读得便更加入情入理了!

真正的学习语言,应是理解语言的运用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情景,与生活链接。读者便在与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共鸣中,水到渠成的“得意”。

3.关注“陌生化知识”,在课外拓展中“得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化知识“,对于这样的知识难点,教师应积极补充课外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在拓展中“得意”。

教学《乞巧》一课时,对“乞巧节”这一陌生化知识,老师就应该补充相关资料,引出《牛郎织女》的视频,让学生知道,织女是天地间织布纺纱的能工巧匠。再出示古人“乞巧”的风俗,让学生轻松地、立体地、全面地理解了“乞巧节”。

二、指向阅读教学难点――在“还原”中“得言”

“言”是指文本的语言形式。所谓“得言”,就是理解文本是怎么表达的,并将积累内化、模仿迁移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言语形式。经过长期的“还原”课题实践,笔者发现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的言语状态下“得言”,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文本与生活链接的桥梁,帮助学生还原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化难为简,水到渠成的――“得言”。

1.补白还原人物内心世界,得“‘言’从‘心’生”

例:《临死前的严监生》对“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引发对心理活动的还原。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着“两个指头”这一还原点,出示四句不同层次描写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并摇头的句子,引导学生还原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课文连续四次写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看来必有奥妙。再读读句子,想想奄奄一息的严监生此时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他想说些什么?”随即,引导学生补白式的练笔,描摹严监生的内心世界。接着展开简单与细致动作描写对比――“都是‘摇头’,都是写‘两个指头’,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写:大侄子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二侄子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奶妈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这样写不是更简洁吗?”让学生着实体会,这样描写显得语言单调,不生动、不形象;没有变化;不好揣摩他的心理变化。有了细致的动作刻画,才能走进主人公的心里,所谓――“言从心生”。

学习语言文字,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要学习它们的表达效用。案例中教师抓住严监生的摇头、指头,以想象补白的还原体验形式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体会简单动作传递的丰富内容。让学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展开合理还原想象,还原他的内心活动,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在还原中立体起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

2.动作语言还原人物的性格特点,得“‘言’从‘言行’来”

例:《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时喝酒部分的语言、动作还原。

第一次武松要酒时,教师抓住“敲着桌子、叫道、酒”三个还原点引导学生敲着桌子,想着酒,叫起来;教学武松第二次要酒时,教师又抓住“如何、笑”这两个还原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还原出武松的笑声。这一笑,不但笑出了店家的自吹自擂,笑出了对店家的不信任,更笑出了武松对自我酒量的极度自负;第三次要酒,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感叹号、掏出银子”两个还原点,层层递进式的带着学生还原文本,带着学生还原书本中描绘的武松,由“掏”,由“感叹号”,联想武松连比带划、急不可耐的动作、语气。由此,学生都活活变成一个酒量惊人的武松。

在《景阳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老师利用文本的语言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体悟到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不再是静态的,陈述性的知识,而是携带着鲜明形象的,注入温度的。因此,这样的朗读还原体验,不但促使学生关注文本所展现的内容情境,更催化了学生走进人物,走进人物是“怎样写出来的”。

3.以画面还原文本情境,得“‘言’自‘画’显”

语文课本里不乏一些写景画境的佳作。对于这一类文章,教师在习得言语的教学中应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语境、沉入画境、习得“画法”呢?笔者认为,以“画面还原法”教学此类课文,引导言语习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诗中情境并不常见于生活中,老师可以根据诗意,利用画面创作、多媒体图片展示、视频呈现帮助学生还原诗意,让学生充分体会“画面是诗文的还原,诗文是画面的再现”的言语表现规律。首先教师便引用导游语,引着学生进入画境:今天李白将带我们到庐山去游览,庐山的哪些景物使人流连忘返呢?当学生谈到香炉峰时,教师便可播放香炉峰图片,并板画紫烟缭绕图,配上解说。当学生谈到庐山瀑布时,教师便可播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相关视频,学生感受。

这样恰如其分地使用板画、图片、视频等画面展示方式,还原了文中情景。让孩子对文本中的景物有了由抽象到具象的认识,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与此同时,对情景合一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了个性化的习得。

三、指向阅读教学核心──在“点破”中“得法”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一只盯着语言内容,一只瞄着语言形式,适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本领。让阅读教学由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

教学《麦哨》时,教师首先抛出统领全文的问题:找一找,全文中哪些段落写到“麦哨”。请大家自由读这四个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于是学生便发现这四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发现第一段和第七段几乎是一样的;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写法。教师进而引导:你们是否发现文字中表达出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学生马上发现了――欢快,柔美。继而进行换题训练:乡村的一切都是快乐和柔美的代表,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课题可以有更多选择,你来试试拟定新题,并能解释理由。在学生列出数个有理有据的题目后,教师可以再引发思考:为什么作家就偏以《麦哨》为题呢?引发学生讨论,再让学生谈谈本文的学习对你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此部分教学意在让孩子围绕课题总体感知全文,同时抓住首尾呼应的段落部分让孩子在充分地读书、感受、对比、分析中,在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语感,练习表达。“写作有什么帮助?”的点破尤为有效,既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提升,又是对孩子今后习作的启发。这样的对话安排,有效拓展了课堂空间,为语文课增容,让孩子的习作练习有法可依。

实践证明,得意、得言、得法,乃阅读教学之本真!而落实得意,实现得言,走向得法的根本途径,就是理解、还原、点破!

第6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关键词】学生;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是单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或辅的工具,在各个领域中,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关键性的思想和方法。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数学的社会,作为每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人类适应与促进未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一、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呼唤数学,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现实生活采撷数学实例,我们可以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庆祝生日”点蜡烛活动加强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用“10以内数学”说一句话(我妈妈电话号码是……,119是火警电话、遇到困难请拨110,120是急救中心电话,122是交警电话等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不但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中的知识点,数学教学远离生活,过于理性化,造成学生只会做课本中的题目。其实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如圆锥体积的教学,老师不能仅停留在解答书本的例题上,而应十分注重将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带学生去建筑工地上去测量沙堆有多少立方等等。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这样不但记住了公式和解题方法,而且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提高了应用能力,使学生悟出“圆锥体积”这一知识的新的外延。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快乐的星期天”这一课设计中,选择小朋友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星期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去动物园,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再如,学生学完“认识钟表”后,教师出示福州火车站发往北京、上海、天津的时表,让学生说说福州到各站几时开?说说自己的一天作息时间。学生体会到学会看钟表就能准时乘火车,也会按时上学,还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字形体。”有一位老师在教小学平面图形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线段、点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作品。学生兴趣很浓,充分发挥想像力,画出许多构成作品的基本几何图形。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三、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无不贯穿着数学思想,如一个家庭如何配合支配收入,一个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课型,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思维。如“设计租车方案”、“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购物问题”、“购物方案”等,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表达和交流,这些数学思维的训练,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也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四、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第7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成语识记、辨析、运用的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特别是根据语境,正确地加以分析、辨别、判断和选择,是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及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很好地适用检测,笔者认为在成语复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高度重视积累。

首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积累时应把重点放在常见且易错的成语上。如,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等。

其次,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了解试题的选句和设题类型,并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类,这样,复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对高考的帮助较大。例如:2003年的“如数家珍”、2001年的“车水马龙”、1997年的“万人空巷”、1995年的“首当其冲”、19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1992年的“灯红酒绿”等成语主要是从意义的理解方面考查;2001年的“蓬荜生辉”、2000年的“汗牛充栋”“洗心革面”、1999年的“美轮美奂”“炙手可热”等成语主要是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方面考查;1998年的“处心积虑”、1997年的“趋之若骛”、19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等成语主要是从色彩方面考查;1994年和1996年重点考查近义成语的选用,等等。

再次,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例如:①(1999年11月17日《中国教育报 •自学是宝》)现在我做事总先立个计划,遵循按步就班的原则,不自觉地改掉了原先马虎了事的坏习惯。句中“按步就班”应写成“按部就班”。语出陆机的《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意思是按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来选用词语。后来用“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部”、“班”同义,意为门类、次序,而“步”没有这个意思。②(2000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时尚游戏》)富人的日子总要比穷人日子有意义,富贵闲愁让人沉闷,可有钱让生活花样百出,时尚游戏首当其冲。AA制、周末夫妻、情人节玫瑰、诗意的栖居……时尚的车轮滚滚向前,看得人眼花缭乱。句中“首当其冲”误解为“首先、首要”了。

2、仔细辨析差异。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

①“年富力强”与“老当益壮”、“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等是对象的不同。“年富力强”指正处于气力强盛的壮年,是大有作为之时,它不能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老当益壮指年纪老了志气当更壮,现形容人老干劲大。“鱼目混珠”是说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失,像云一样飘散,多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如今分散到各地;“烟消云散”指像烟和云的消散那样,比喻事情消失得干干净净。

②“信口雌黄”与“信口开河”、“暗箭伤人”与“含沙射影”、 “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等是程度上的差别。“信口雌黄”语意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信口开河”语意轻,指说话不假思索,随口乱说。“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妄自菲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泛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③“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等是褒贬的不同。“无微不至”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侃侃而谈”是不慌不忙地谈着;“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

④“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咄咄逼人”与“盛气凌人”等是范围的不同;“心照不宣”多指大家,有时指较多的人;“心领神会”着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咄咄逼人”“盛气凌人”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咄咄逼人”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盛气凌人”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⑤“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不落窠臼”与“独树一帜”、“半途而废”与“浅尝辄止”等是侧重点的不同。“目光如豆”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鼠目寸光”偏重在眼光“近”,强调看不到将来。“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所创新;“独树一帜”表示独自另树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或自成一家。“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

3、巧扣语境选用。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选用,就是要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来寻找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例如:

①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②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大坝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员必须迅速赶到,“安步当车”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因而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例子很多,不再多列举。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笔者建议考生对容易误用的成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容易读错写错解释错的成语,容易混用的近义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容易错用对象的成语,词义容易重复的成语,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容易产生前后矛盾的成语,使用不合事理的成语,多重含义成语,搭配或修饰不当的成语等。当然,一个成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入不同的类型,但分类不是目的,只是通过分类,达到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的目的,功利一点说,就是能够做对成语方面的检测题。

容易误读、误写、误释的成语例举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汪振学  邮编221200

一、容易误读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正确读音)

1、多音字的误读:自怨自艾(yì)、穷形尽相(xiàng)、差(chā)强人意、博闻强识(zhì)、力能扛(gāng)鼎、咬文嚼(jiáo)字、安土重(zhòng)迁、审时度(duó)势、弱不禁(jīn)风、称(chèn)心如意、浑身解(xiè)数、乳臭(xiù)未干、安步当(dàng)车、暴虎冯(píng)河、否(pǐ)极泰来、呼天抢(qiāng)地、大腹便便(pián)、如法炮(páo)制、箪食(sì)壶浆、曲(qǔ)高和(hè)寡

2、形声字的误读:瞠(chēng)目结舌、蹉(cuō)跎(tuó)岁月、睚(yá)眦(zì)必报、焚膏继晷(guǐ)、众口铄(shuò)金、鳞次栉(zhì)比、同仇敌忾(kài)、高屋建瓴(líng)、风流倜(tì)傥(tǎng)、断壁残垣(yuán)

3、形近字的误读:饮鸩(zhèn)止渴、病入膏肓(huāng)、万马齐喑(yin)、怙恶不悛(quān)、如火如荼(tú)、官运亨(hēng)通、罄(qìng)竹难书、相形见绌(chù)、不容置喙(huì)、杳(yǎo)如黄鹤

4、难读字的误读:卷帙(zhì)浩繁、暴殄(tiǎn)天物、凤冠霞帔(pèi)、歃(shà)血为盟、繁文缛(rù)节、管窥蠡(lí)测、筚(bì)路蓝缕、纵横捭(bǎi)阖、呶(náo)呶不休、觥(gōng)筹交错

二、容易误写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错误的)

1、音近字的误写:唉声叹气(哀)、按图索骥(途)、按部就班(步)、并行不悖(背)、不肖子孙(孝)、川流不息(穿)、发愤图强(奋)、流言蜚语(诽)、流芳百世(留)、蛊惑人心(鼓)、披星戴月(带)、事必躬亲(恭)、阴谋诡计(鬼)、融会贯通(汇)、汗流浃背(夹)、迫不及待(急)、矫揉造作(骄)、委曲求全(屈)、刻不容缓(克)、各抒己见(书)

2、形近字的误写:草菅人命(管)、火中取栗(粟)、开门揖盗(楫)、有口皆碑(牌)、同仇敌忾(恺)、相形见绌(拙)、纵横驰骋(聘)、摇摇欲坠(堕)、炙手可热(灸)、饮鸩止渴(鸠)

3、音形相近字的误写:和蔼可亲(霭)、为虎作伥(怅)、中流砥柱(抵)、百无聊赖(籁)、功亏一篑(溃)、墨守成规(默)、虎视眈眈(耽)、如鲠在喉(梗)、飞扬跋扈(拔)、鞠躬尽瘁(粹)、破釜沉舟(斧)、声名狼藉(籍)、噤若寒蝉(禁)、剑拔弩张(驽)、销声匿迹(消)、语无伦次(轮)、铤而走险(挺)、再接再厉(励)、旁征博引(证)、 怨天尤人(忧)

三、容易误释的成语50例(下面解释均正确)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谢:推辞。【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隐藏。【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难。【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树:培植。【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产生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暴:损害,糟蹋。【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喻:使明白。【不可胜数】数不完,形容非常多。胜:尽。【不可思议】原是说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议:理解。【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学:学识,学问。【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训:法则。【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党:偏袒。【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各不相下;现有时指互相对立或搞分裂、的言行。抗:对等,相当。【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讳莫如深】形容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讳:隐秘不说。【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销:熔化。【计日程功】按日子来计算工作的进度或功效。程:计量,考核。【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劳:伯劳鸟。【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罪不容诛】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刑。【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危:端正。【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多余。【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以……为师。【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耸:使人吃惊。【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文:掩饰。【先声夺人】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对方的士气,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声:声势。【过犹不及】做事过了头就如同做事不够一样。犹:如,同。【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咻:教。【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困。名:占有。【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形:比较。【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旷:荒废。【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心广体胖】心胸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胖:安详,舒坦。【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果:饱。【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间:空隙,隔开。【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容易混用的近义成语辨析40例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汪振学  邮编221200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有些题目就是要求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备考时必须注意。例如:

1、【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3、【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4、【半斤八两 伯仲之间】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较多用于贬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指老大、老二;间,中间。意为不分上下。

5、【包办代替 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6、【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7、【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8、【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9、【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博闻强志 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11、【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12、【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3、【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一个人或较少的人。

14、【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偏重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止住)。

15、【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都表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16、【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17、【阿谀逢迎 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炎,势,比喻权势)。

18、【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染)。

19、【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

20、【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21、【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

22、【固执己见 一意孤行】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后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行为。

23、【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残暴,卑劣的坏事。

24、【含糊其辞 闪烁其辞】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前者着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着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25、【汗牛充栋 滥竽充数】前者形容书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后者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充好。也用作自谦之词。

26、【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

27、【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28、【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在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29、【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都指怕招惹是非。前者用作褒义时,偏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时,偏重指处世待人,十分明智;用作贬义时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

30、【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在脸笑。

31、【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宽得多。“天经地义”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32、【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偏重在对景物的留恋。

33、【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偏重在一天天坏下去。

34、【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前者偏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正合分寸。

35、【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但前者侧重于人工,后者侧重于天然。

36、【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前者指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后者指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常和“听而不闻”连用。前者强调的是经常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突出的是“熟视”。后者强调的是看见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突出的是不注意。

37、【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在平时说话;后者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

38、【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39、【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在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40、【众口铄金 有口皆碑】众口铄金: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有口皆碑:碑,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第8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

(一)

今天从桂林下来了一位好友――陈默,他自然是带着外地旅行社的经理们来阳朔踩点的。陈默早早地就打过电话给我,于是我也像以往一样在西街的“可可酒吧”等着他。当彩霞即将逝去之时,他带着他的客户们准时如约而至,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陈默是桂林旅行社的经理,也是我的客户,陈默的客户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客户,只不过要经过陈默这一环。

西街的酒吧都不大,很多音乐人在夜色中就着一杯啤酒写下自己的灵感后便尽兴在酒吧中弹唱。没人知道这些曲目将来是否会广为流传,但这至少都是他们的首次,于是酒吧中的人们便就着那漓泉啤酒的泡沫尽情享受这些第一次的原创作品。

陈默今天虽然如约而至,却不像以往一样愿意坐在一楼享受我们平时觉得最为享受的免费原创歌曲。也不知他今天哪根筋搭错了,非得要坐到二楼的阳台上。可可酒吧的阳台其实不过是古时木楼上的一条不到一米宽的走道,约三十公分宽的条桌靠着椅栏再铺上古色的蜡染蓝布便成了阳朔特有的吧桌,吧桌周边放上藤椅,再坐上四个人,那走道也就别想走过半个人。但在那骑栏而下望着西街中的各式游人却又是另一种风味,也许陈默今晚就是想向他的客户们炫耀西街中由各式人流而构建的辉煌。

楼道的转角处坐着三个欧洲女孩,其中一个女孩的金色长发像金箔打成的瀑布,在那昏暗的楼道中是那样的显眼。虽然我土生土长于阳朔,对老外们从来是见怪不怪,但倚靠着栏杆边的那位女孩却不得不使我多看几眼。也许是因为啤酒的原因,又或许是女孩藏在那长长的睫毛下的眼睛如同天上的星星般美丽。

“喝酒呀,老林!”一开始就与客人们聊得正欢的陈默猛然大声地向我叫喊。这时我才发现陈默与他的两个客户早喝光了六瓶“漓泉”,而分配给我的两瓶却还只是象征性地喝完了一杯。

“今天有心事呀?”陈默说话是从不饶人的。

“呵呵,哪有什么心事,我只不过是一门心思看美眉去了。”因为太“狗肉”了(狗肉在桂林话中指好朋友),所以在陈默面前我是从不会掩饰自己的心思的。

“美眉?”陈默马上扭头向周边望去,“呵呵,你说那几个洋妞?还行!”陈默做旅游早把自己做成了油条,看周边的美女就如同看一件物品那样随意。

“May I buy you a drink?”陈默一点都不停顿地向女孩高声地说着。

我听懂了陈默的意思,但不知为什么,心中却感觉有点尴尬,感觉着自己脸有些发红,所幸西街夜色中的光线是以红色为基调,倒也没有人能看得出我的脸在发烧。

“OK,你们是喝漓泉?”回答的是那位眼晴如同天上星星般明亮的女孩,她流利的中文让我吃惊不小。

我见到陈默与他的朋友们也显得相当的惊讶。

随着Touche Finale那种清雅的带着东方香甜味道的香味飘至,她像天上的仙女般飘到了我的身边,于是我使出从来也没有体现过的绅士风度赶紧起身让座。

看来这是一个极喜欢东方的女孩,连身上的香水也透露着她热爱东方的的信息。

“你好!”我假装潇洒地与她打招呼,忙着给她倒酒,但感觉自己的手好像有点不太听指挥,这种感觉真的是前所未有。

“你好,我叫Jan。”这女孩好似在对大家打招呼,但那眼神却只是对着我一个人。

“很高兴认识您,这些都是我的朋友,你叫我林就行。”

……⋯

这一晚就这样过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老婆问我昨天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连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笑⋯⋯

(二)

第二日:陪陈默与客户们往兴坪。

西街与兴坪的对比是很强烈的, 一处很热闹喧哗, 一处是宁静得鸦雀无声。3月早上的兴坪更是显得万分的秀丽,这时江中基本无船,江面被成群的鸭子与水牛占据。初升的阳光斜照着山峰,映射在如镜子般的江面上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布倒影那种奇异的景观。船行江中,分不清哪里是山,哪边是水,正如“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感觉。

如果说中国国画所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浪漫主义的构想,当来到兴坪,这时我们会感觉到国画其实只是现实主义中的一个写真。

其实我们也起得很晚,到兴坪都快十点,叫了一条船,几个人站在船头细细地品赏着漓江的美景⋯⋯

“林――!”这声音是从船后传过来的,我听得很清楚,机动船的马达声也掩盖不住我对这声音的记忆,是“简”!

“靠岸!靠岸!”

也许是我指挥船家的声音太大,陈默与他的客户被我这声音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水中出现了紧急的险情!

“Jan!”我跳下船,与蹦过来的简来了一个三分钟的拥抱。

“林,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昨晚我还好后悔没留下你的电话。”从她的眼中我能见到简说的绝对是真心话。

身边飘过来的仍是“Touche Finale”那种淡淡的清香,但这时的简却是紧紧地依靠在我的肩头。

“林,我们下船,我们一起在漓江边走走。”简如仙女般甜美的声音在我的耳畔细语,听得自己有些手软脚软,随着她的说话声,吹到我鼻中的简的呼吸的芳香是那样令人沉醉。此时的我早已飘到了九天之外,脚如行云一样任简挽着我的手飘到了漓江岸边,船上的陈默也顾及不到我与简,正忙着与简的另外两个朋友嘻笑吵闹,叫船家扔下我们,自行向上游驶去。

也许是这几日的工作过于劳累,我停下脚步,坐在江边的石滩上,望着江对面被凤尾竹遮住的大河背村静静地出神。简却因见到江中泡水的水牛兴奋不已,便挽起裤脚在江中尽情与之游戏。望着简婀娜的身形,我在想我到底何能何德能得到这样一位西方天使的垂青?

待我休息够了,简却因嬉戏有点累了,于是我们手挽着手地往回行。

一路的行走与闲聊中得知简来自加拿大,27岁,现在国内的一所大学任外籍教师。

夜色将至,本应各归各路⋯⋯

“送我回酒店吧?”简深情地望着我说。“当然。”我心中本想拒绝,但当眼睛对视着她那蓝宝石般的眼睛时口却不随心声。

这时的我有种做贼的感觉,因为我知道老婆还在家中等待着⋯⋯

简回酒店的第一件事是先去冲凉,而我却忙着趁机给老婆挂个电话,告诉她陈默还得晚点走,自己要晚点才回家。

“林,你也去洗洗吧,一天下来是不是出太多的汗了?”

“不,我没有换洗的衣服,洗了也是白洗。”话出口后我就有点后悔,担心简会鄙视我们阳朔人不讲卫生。

“呵呵,你真逗!行,那你过会再洗吧。”我有点木然,不知道简坚持要我冲凉是什么意思。

简住在阳朔的太阳谷酒店,酒店位于阳朔书童山的半山腰之中,坐在401房的露台上,阳朔县城缤纷的夜景尽收眼中。

这时的简是浴袍加身,金色的长发披在洁白的浴袍上是那样的诱人。

简叫了两份牛排,一瓶红酒,叫酒店的侍者送上一支蜡烛,熄灭了廊灯,我们就坐在401房的露台上,面对着,细品着……

这时的我不知能表达出什么言语,甚至都不敢正视简的眼睛,只知随着山中不知名的昆虫的鸣叫笨手笨脚地使用着刀叉……

酒店廊道的背景音乐放着《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歌曲……

红酒总是浅浅地一杯接着一杯,简在每次碰杯时眼神总是显得那样缠绵……

酒瓶中的酒慢慢地少了,而人却似越来越醉,但这种感觉似乎就是我从来都梦想追寻的那种童话中的浪漫的仙境……

我们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拥抱着,随着音乐的节奏踩着舞步,一步一步地移向房中……

我们紧拥着,我们热吻着,简的睡袍渐渐地滑落……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猛地跳起来,冲向露台上――当然不敢接电话……

我扶在露台的阳台上,口袋中的手机这时也停止了呼叫,我眼望着县城中的灯火,在那灯火中的深处――有一个是我的家……

简从背后拥着我,用她的脸轻擦着我,好一阵,简轻声地说:“林,回家吧。”

(三)

当我从太阳谷往家中走时已是晚上十二点多钟,脑子中的混乱有点让自己不知道回家的路,如果凭记忆去识路我想一定是回不到家中了,但脚步却如同老马识途似的把我带向家中。

有一次,陈默好像对我解释过爱情,他告诉我男女之爱只不过是一种化学反应,当男女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引起荷尔蒙迅速升高,于是两情相悦,便产生了爱情,当两个人的荷尔蒙都降下来的时候,爱情便消退了,于是便也就应对了世上没有永恒的爱的这个道理。

但愿我与简都是因为荷尔蒙升高的原因,但愿陈默说的是对的……

早上起床后老婆问我昨天在哪发财了,因为我的梦话中老是说“捡”。

赶紧查到太阳谷酒店前台的电话。连忙拨过去,是一前台经理接的,她告诉我401房那几位外国女郎今早已退房。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是我的恶梦,接待的团队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边出问题,甚至在漓江开船时都有两次被跳板跺了脚,就连那样热爱的阳朔美景在我的眼中也变得如同阴云般灰暗。

老婆说我一定是累了,叫我在家好好休息,没有必要这样拼死拼活地去挣钱。我心中知道结在哪里,我发现自己深深地爱着简……

好后悔没有留下她的电话,也没有给她留下自己的电话……

十五天仿佛过了十五年,每天如同灵魂出壳了一样地生活,老婆也不再让我去码头接待团队,以前归我做的事现在全归老婆一个人挑下,而留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去阳朔县城散散步,然后顺便带点菜回家……

又是这样过了十五天,这天还是照常去散步,去买菜。当走到菜场口时,所有的人都抬头看向天空,我也顺着向上望去,原来一个硕大的气球飘在县城青山间的白云中,当气球渐渐漂近,我看清了球下飘带上的字:简爱你!简在401!

嘴中是咸咸的,我知道那是我的眼泪,但我任它这样流着,以前听别人说泪水是苦的,所以我从不敢流泪,现在才感觉这眼泪的味道原来是如此的美妙,比那甜的更美味!

太阳谷酒店只去过那一次,但青石板的山路却历历在目,每一个拐角,每一个台阶就如同自己家中的一样记得清清楚楚,我飞奔着跑向酒店,平时上六楼都喘气的我一口气跑到了位于半山腰中的酒店,径直奔向401房。

401房的门是半掩着,我轻推着走进房间,看到了简还是穿着那一件白色的睡袍站在露台上,正背着房间的落地窗,望着阳朔的县城。

我知道她在看什么,我知道她在那里等待……

我轻轻地走到简的身后,将双手从她的细腰中穿过,拥着她,用我的脸轻抚着她的金发。简轻轻地颤动了一下,回过头,用她那天上星星般的眼睛望着我,猛地转过身,紧紧地搂着我,将她的柔唇紧贴着我的嘴唇,使她的香舌在我的嘴中狂乱地搅动,于是我不能呼吸了,我们的舌头拢在一起倒在床上,任由简压在身上,品赏着简美味无比的泪水……

当我再次清醒时,我问简为什么会爱我,因为我在前一个月一直无法也不敢肯定简会爱我,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做梦……

“Love does not need a reason!”简这样回答我,我却听不明白,但我从简那宝石般的眼睛中读出了简同样也深爱着我。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

第9篇:流连忘返的意思解释范文

王东敏,南京市竹山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在街道学校工作五年,先后服务过三所学校,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有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主张收入《苏派教育・名师的教学主张》一书。参加了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七、八、九册的编写工作。近年来,提出并践行“自组织课堂”“自组织教学”“自组织管理”的研究,为业界瞩目。

青年教师发展团队的几名老师上研究课,选择了“24时记时法”,一轮下来,大家都不满意,于是集体鼓动我上。我梳理了大家的“上法”:以观察钟表确定时刻引入;呈现“节目预报”介绍24时记时法;结合钟面解释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相互转换。我该怎么做“这道菜”呢?

(1)“用尺子量长度”,追寻学习的通感。板书后询问学生板书内容的意思,点出尺子是工具,使用工具得有方法,确定长短需要衡量标准即单位,度量(用数据记录长度)反映了数学的工具性。再要求学生模仿说句话并讲明意思(如用秤称重量、用钟表记时间)。

(2)“矿工的抱怨”,人人争当创作师。介绍故事主人公因矿难幸存,急切期盼被救和思念家人。由“腕表时针指向‘10’、分针指向‘12’到底是几时”,引发矿工“这该死的手表,我出去一定要创造一块手表”的抱怨和想法,设问:“你想创造一块怎样的手表呢?”

(3)“怎样记时”,人类共同的选择。自学24时记时法,交流探讨后申报讲解,接受质询,引领归纳。了解:时间是连续的、持续的;作为时间的记录单位,“一天”有起始点,有终结点;钟表面一圈12小时,时针转动两圈的时长是一天,这样设置和时、分、秒间60进制以及人们的观察、记录习惯有关。

(4)“记时的发展”,一条求索的路。依赖日月星辰等天象记时;依赖太阳,根据影长确定时间,最简单的“立杆测日影”,半工具化的“影钟”“日晷”;完全工具化的“水钟”“铜壶滴漏”“沙漏”,但不方便连续使用、广泛使用,而且如何确定滴漏的快慢也是个问题;根据机械原理,使分针、时针、秒针按彼此匹配的速度围绕圆心旋转,造出钟表记时,实现了记时工具的现代化。

(5)“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钟面显示的时间不同?以电筒照射地球仪,比拟太阳照射地球,介绍:由于地球是球体,所以同一时刻,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地方是白天,没照到的地方是黑夜,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是正午12点,被阳光斜射的地方是上午或下午;地球沿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每个地方的昼夜交替。

无疑,这群年轻人被打动了,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问题1:意义赋予有什么重要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新信息在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学习者总是以“我意识”“我运算”来处理新旧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建构信息意义,达成自我理解。可见,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逻辑只有被学习者赋予自我识别的符号、方式,实现主体意义赋予,完成内在表征,才称得上拥有。

一群有着自我实现愿望的年轻教师,认真地集体备课,精心研读了教材和教师用书,他们对课程标准也是耳熟能详,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手段丰富,组织的学习形式多样。为什么内心真实的感受却是不满意呢?原因在于他们的教学停留在告知层面,告知学生生活中用的是24时记时法、什么是24时记时法、怎样用普通记时法表达、怎样用24时记时法表达、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如何相互转换,学生更多凭记忆和模仿习得新知,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义赋予。

我又是怎样调整的呢?记时和度量、称重一样,都是使用工具描述出数据,反映、服务于生活,把整个“量和计量”的学习打通;矿工遇险于地下,看不到日光,针对无法确定时间的抱怨真的是个问题,学生想不尝试都难;把告知学生记时法变成引导他们自己琢磨人类的记时方法选择,让他们“自圆其说”;从依赖自然到独立于自然,记时方法和工具的演变给学生无限遐想;“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钟面显示的时间不同”的“科普”,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精神。

问题2:怎样帮助学生实现意义赋予?

一要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体验里有好奇,有困惑,有质疑,有思考,有探究,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数学教育,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体验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用”。唯此,学生对数学才会心向往之,才会赋予数学学习以自我的意义。二要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分课时教学往往容易导致完整的知识逻辑碎片化,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建构完整的象的意义。上面调整后的24时记时法的教学,先让学生心中有“整头大象”,把“记时”整件事搞明白,后面再去讨论“记时转换”和“时长计算”,相信届时会水到渠成,这样的学习“更有着落”,更利于意义建构。三要注重数学的学科精神。数学学习,就是要用数学的力量震撼人、感染人、打动人,用数学的理性精神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比如: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不会停也回不去,但是人们能发明记录工具,创造记录规则,通过工具读取数据、描述时间,这里面充盈着数学思想,体现了科学精神,伟大又神奇!徜徉其中,定会迷恋陶醉,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小学)

阅读延伸

1.图式。图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被用来说明知识是如何得到和表征,以及关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应用的。康德最早提出图式的概念,他把图式视为先验纯粹想象力的产物和主动创造,他认为,先验图式是联系感性直观(对象)和知性(纯粹化概念或范畴)的中介和桥梁。巴特利特正式从心理学意义上界定了“图式”――是对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使个别成分一个接着一个按系列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皮亚杰则从认知内在结构的视角来说明,他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而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具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系统,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现代认知心理学从经验的视角说明图式是个体对类似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认为图式产生于学习者对同类个体特征的概括。可以看出,图式的产生与发展,是其合理内核和学习过程规律被逐步揭示、反映的过程,对图式内涵的理解不同,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图式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促进、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或获得都有新的启示。关于“图式”,您还可参看《图式研究的历史演变》(唐芳贵,《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整体领悟。盲人摸完大象身体的各部分,认识里就有完整的大象了吗?我们总以为把每课时学习的内容拼装起来,就掌握了知识整体,实则不然,知识只有呈现为整体状态的时候才有意义,才有生命。所以,逐课时“点”状学习时,要有“线”性观念,关注知识体系的逻辑完整性,从整体架构的层面规划每个阶段、每个课时的数学学习。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