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李白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任真淳朴,着意追求自然美,不事雕琢
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雕虫丧天真”,为了做到这一点,李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了尝试。
1.善于向民歌学习,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
李白的一生漫游从未停止过,他每到一地都会学到当地的知识,为他向民歌学习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李白还有大量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子夜歌》等。其中的《子夜四时歌》不管是从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乐府色彩,明代王世贞评得精当:“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
2.善于锤炼诗的语言,使之工整自然。
李白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力求精选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歌》),表达了诗人游寓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种精炼的语言,在五言诗中运用的最为明显,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吞吐之语与矫揉造作之情,用最平淡的语言,唤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3.善于将怵目惊心的自然景象,写得平和自然,令人神往。
李白的很多诗歌既有雄浑的意境,让人领略到奇险的自然景象,又使人心旷神怡,情绪松快。例如《送友人入蜀》,诗人写道“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写出艰险壮美的景象,使诗既有雄浑的意境,又给人以优美的感触。
二、散文句式的语言应用,比较自然,不受拘谨
诗歌语言要求严谨,散文语言比较自然,不受拘谨,而李白却能将诗歌语言散文化,决不让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冲破格律的限制,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这句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说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表现了李白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
这样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在《上留田行》一诗这样写道:“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此诗沈德潜评曰“末一节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可见,这几句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文章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三、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希望为国立功,是个典型的爱国诗人。他这一腔爱国之情,从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用五岳的轻,来衬托然诺的重,来写侠客的豪侠性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写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用汗水不能想西北倒流的客观事实,否定功名富贵的永久存在。
李白还善于将夸张和想象两者并用,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诗歌中的奇幻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
这种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在李白诗集中俯拾即是,但如若说用得最好的,当属《蜀道难》一诗。诗人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以致“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用到了数字上的夸张“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蜀道之艰险,他更是用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想象神话故事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因这蜀道之雄奇而无法通过,极言蜀道之高。为了强调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诗人用到了“百步九折”。如此等等极度的夸张,配以作者从头到尾对于蜀道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高险,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关键词:李白 诗歌 逸气
在历代对李白诗歌的评论中,“纵逸”“逸气”“逸态”“奇逸”“飘逸”“豪逸”的字眼俯拾皆是。如“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西清诗话》),“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沧浪诗话》),“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唐诗品汇》)。再如,胡应麟《诗薮》云“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亦云“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等等。
通过对历代论者评品的解读,我们发现“逸”与“气”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实际上李白诗歌确实以“气”贯穿其中,有仙气、豪气、酒气、骨气、奇气、怨气,更有逸气。诗人因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形成逸气,诗中的逸气不仅是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还是一种平和淡然心境的反映。
一、“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气,云气”(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曰“象云起之貌”,“气”原指自然界大气之意。后来“气”渐与文学创作有关,被注入了人的生命意识,与创作主体紧密相连。孟子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亦云“文以气为主”,刘勰则谓“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等。“气”已成为“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太白以气为主”,甚至“以气夺人”,展示了其诗作无穷的魅力。
二、李白诗歌“逸气”的表现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许慎《说文解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有“逃跑”“隐逸”“释放”“安逸”“放纵”之意。李白诗中“逸”与“气”的结合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首先,“逸气”是一种舒卷自如、淡然平和的心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文中李白的诗歌若无特别说明,均出于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宁静的心态与敬亭山形成了相互默契的对话。“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悠然独步溪月的形象,仿佛生成了一机禅趣。“明朝挂帆席,枫叶纷纷落”(《夜泊牛渚怀古》),停泊牛渚的夜晚渗透着一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冲淡平和之美。诗人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舒卷自如地表达心中情怀,飘逸而灵动。
其次,“逸气”是一种对自由追求的精神体现。诗人常以“大鹏”自喻,不愿做“蓬莱之黄鹄”、“苍梧之玄风”、“殷勤于衔木”的“精卫”、“警晓于蟠桃”的“天鸡”,因为它们“不旷荡而纵适,何惊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大鹏赋》)。以“大鹏”自喻是对“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自由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诗人的自由精神,在其笔下高出天外的峰峦,一泻千里的江河,手弄白日的仙境中得到体现。诗人笔下的名山大川是飞动飘逸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理想中的仙境是飘逸灵动的,“美思欲望等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对自由的追求,诗人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灵动自如的舒卷之气;正是此种逸气贯注于诗歌,才使得诗歌“率皆纵逸”,呈“逸态凌云”之势。
最后,诗中“逸气”形成了飘逸自然之美。诗人以其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天真纯朴的心态,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天成的诗作中流露出飘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在生活与自然中所得的刹那感悟和情思,诗人兴到神会,一挥而就,形成了自然天成之作,富有无穷的韵味和情味。“忘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罗大经先生在《鹤林玉露》中肯定了诗人“胸襟阔大”,诗作“自然流出,不假安排”。诗中飘逸自然之美,正是诗人淡然平和、追求自由的“逸气”体现。
三、李白诗歌“逸气”形成的原因
“逸气”的产生一方面与盛唐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诗人自己独特的气质。
盛唐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兼容并包,民族高度融合,尤其是南北文风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对“逸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时的交流与融合是空前的,是无所顾忌的包容,是自由的创造和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充满朝气的时代蕴含着解放气质,“在施行封建礼教的精神禁锢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松懈”。生活在精神领域较为解放时代中的李白,他脱略小节、自由使气、飘逸欢乐,吟唱出一首首富有自由精神的逸气之歌。
当然,诗人舒卷自如“逸气”的形成也离不开道、侠思想的熏染。李白信奉道教,以得道成仙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他“十五游仙山,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追求道教大师——司马子徽的超脱通达之境,道教对其影响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诗人甚至认真地炼丹服食,追求自由的神仙境界。诗人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他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诗人通过饮酒排遣现实中政治失意的痛楚,在饮酒中找寻失落的自由,以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命真趣,获得一种超越政治、超越生世的乐趣。
同时李白的思想也受任侠风气的浸染,“少以侠自任”,“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豪侠笑尽一杯酒”等,侠气的浸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李白自由逸气的形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侠客独立不羁、豪迈仗义的气概正是诗人受侠气熏染而形成的自由逸气。道、侠思想给予了他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诗人在内心深藏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在诗歌中则显露为舒卷自如的逸气。诗人企慕神仙、任侠之气,其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独立不羁、飘逸洒脱的自由人生境界。
总而言之,诗人在盛唐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受道、侠思想的熏染,形成了独特的逸气。诗中的逸气是一种舒卷自如、平和淡然的心境,也是一种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诗人在“逸气”的贯注下进行诗歌创作,形成了飘逸自然之美。正可谓“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沧浪诗话》),“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太白诗豪迈清逸,飘然有凌云之志”(《读四家诗选》四首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诗歌;浪漫主义;夸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出生于中亚碎叶城,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①。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②。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的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在《江上吟》中说自己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诗圣杜甫也高度称赞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③(《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形象,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生活经历很广,思想很复杂,他那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时不可磨灭地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李白的主观感彩,往往也表现在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中,让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他的《蜀道难》是他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这首诗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奇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然后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最后才叙述正题;在诗的开头、中间、结尾处三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回旋往复,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2、大胆的夸张、惊人的幻想、瞬息万变的感情
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李白有的诗在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处处隐着一个“高”字,到底有多高,读者自己可以去充分想象。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我们也就想象不到阵亡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再比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
3、语言质朴、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意极其真挚自然。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杜甫极为佩服地说他“笔落惊风语,诗成泣鬼神”,在表达感情上,他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还表现在其壮浪纵恣的抒情形式。
在灿若星河的古诗人当中。李白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一颗,他以丰富奇特的思绪,奔放雄健的风格,瑰玮绚丽的色调,清新自然的语言,用手中的笔不停地抒发自己“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凌云壮志,畅谈“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背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自信;表达“我本楚狂人,风格笑孔丘”的豪放洒脱,用手中的笔为自己铸起一座后人难以望其向背的丰碑,成为我国诗坛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注释:
① 李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运熙
②杜甫《李十二白二十韵》
③唐诗三百首今译《西安:三秦出版社》艾克利 王友怀
参考文献:
1、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关键词】联想;想象:心理基础;个体差异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的过程就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过程。本体被我们心中熟知的一种能唤起审美体验的喻体所取代,读者在欣赏候,就以作者从自身体验展现给我们的这一喻体出发,顺着作者向我们指引的方向对本体进行审美,在心理上最终指向本体。这个心理上的指向和回指的过程,便完成了对比喻的审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类不同的事物。比喻就是找出这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进行某种能引起我们心理体验的处理。物理世界中的两个事物之间一方面具有相异点——自异处观之,万物皆异;另一方面有具有相似点——自同处观之,万物皆同。那么怎样才能让两个事物产生比喻,这就需要作者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活动,艺术审美之上的艺术想象,其心理基础在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的状态就是“感觉”被激起的状态。“想象”就在于把已经被激起的感觉与另一感觉产生联系。比喻就是通过作者大胆的创新,奇特的想象,突出物理世界中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舍弃彼此的相异之处,获得艺术上的美。
比喻是在文学作品中用的最广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秦牧称之为“语言艺术的艺术”;钱钟书认为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作为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他的才情在他的诗歌中通过比喻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白《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中“水流”与“箭”,“舟行”与“飞”是两对不同的事物,然而在诗中,李白故意忽视了它们的差异,抽象出彼此的一个共同点一快,向我们传达水流舟行之迅速。这个抽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快”这个已经被凝固的抽象的乃至空洞的动作,由眼前具体的实景表明了,所以空洞的动作有了实在的具体的主观体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借“东流水”一去不复返来比喻“古来万事”不可再来。作者心怀万事逝去的感伤,别人是无从得知的,但李白的那种感伤之情被这东流之水激活了,东流之水便成了李白心中一去不复返的感伤之水。诗中本体的情怀和体验,被艺术的移植到了喻体中,同时又在喻体中呈现和进一步强化了本体带给我们的情怀和体验。这是一个作者的体验从本体指向喻体,又从喻体回指到本体的过程,艺术美的产生便在这一去一回的心理活动之中。“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芙蓉花来比喻后宫女子得宠之美,以断根草比喻女子人老珠黄失宠之惨。既连用两个比喻,又两句形成对比。芙蓉之花开在盛开之时,如今比喻以色事君的宫女,无不体验出其娇媚。断根之草,当然是根断水绝,枯黄死去。作者在两个喻体中渗入了自己的心理体验,并且两个喻体形成对比,也完成了本体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是由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分不开的。“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以天镜比喻月之明,以海市蜃楼比巧云之美;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愁思难断;“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天上银河比喻庐山瀑布等。
所有的这些比喻,无一不是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抽象出彼此的某点相似之处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是产生比喻是比喻的心理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是不会也不可能产生比喻的,更不要说一个好的贴切的比喻了。
然而依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人内心的活动是复杂的精彩的。因而建立在心理活动上的艺术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喻是建立在联想与想象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艺术联想又是千差万别,它随着个体、时代、民族的差异而不同。
《上李邕》前两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在这里李白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来自比“大鹏”。“大鹏”的意象出于庄子《逍遥游》。在《逍遥游》中,大鹏寄托了庄子追求意志,彻底自由的理想。而在李白的《上李邕》中,“大鹏”经过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改造,这只“大鹏”是李白心中的大鹏,为什么这句大气磅礴的诗出于李白,正是由其内心的豪迈,大气,开阔而结成的。每当要表达内心那“似仙”的情怀时,李白的使用的喻体也结成了一种常人不见的有无限时空感的意象物了。
关键词:狂傲;酒;豪放;悲哀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04-01
他以纵横寰宇的气势,将天地囊括于一己之胸怀;他用吞吐盛唐的气概,把江山融汇于一己之诗篇;他凭借飞扬尘世的气魄,竟敢狂言嘲笑孔圣人,于是他成为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史上自我意识最为强烈的狂傲之人。他的狂――言论上的自命不凡,在其诗文之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
“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
他的傲――行为上的与众不同,终其一生已是最好的解释:他对政治成就的追求是终生的,他虽“报国有长策”(《赠从弟洌》),“欲献济世策”(《邺中赠王大》),但他又偏偏不甘心“白首为儒生”只为考科举;他想做官,但他只期望并且坚持着以谋臣策士的身份出仕而坚决不从小官做起。在封建专制体制十分牢固的唐朝,这种行为本身就很与众不同。
自命不凡且行为不与集体保持一致,加上又狂又傲,这种人如果生活在我们周围恐怕人见人厌。但是换作李白就不同,没有人敢小瞧他的狂傲更没有人会讨厌他的狂傲。相反正是由于他的狂傲,李白才会获得当时之人的欣赏和后世之人的赞赏。李白的狂傲以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原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为动力,以其“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乐府・江上吟》)的天才为资本,以其“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自信为旗帜。可见,他的狂傲包含了他所有的理想,才华与自信。这些积极向上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一个豪放不拘,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形象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使情况更为糟糕的是,李白一生嗜酒如命的特点更加深了这个形象对后世大多数人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就影响了一千多年。
我是先决定用“狂饮”这个不太雅的词来概括李白对酒的作为之后才发现宇文所安也称李白为狂饮者。看来无论是在普通人还是在名师大家的心目中,李白都注定是个豪放到喝酒都近乎于“狂”的人。所以才会有人说,李白对酒的享受与运用以及他嗜酒如命的传奇最能体现他豪放的一面。李白与酒的诗句举不胜烦,在此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仅举两个最脍炙人口的句子:首先是“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下独酌》),其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一切与酒有关的诗句都充分证明了李白是个豪放不拘,甚至乐观向上的狂饮者,但是我认为诗句中所表现的一切豪放行为连同那个豪放不拘的狂饮形象都不是真的李白,仔细想想吧,李白的那首诗不是有酒就有愁,有愁就有悲的呢?比如,许多人在看到前一句经典时都丝毫不会怀疑到李白当时的豪放与闲适,因为只有这样的性格和心境才能想到以及敢于去邀请明月和身影并与之共饮。没有人知道当时具体的写作原因和影响因素,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独自喝闷酒的狂傲之人能闲适到那里去?“天下无人知我心”(《悲歌行》),如果他真有知心的人又何必苦心塑造出这么一个“独酌唯邀月与影”的悲凉形象而故意把自己变成一个孤家寡人?所以归根到底,“举杯邀明月”不是因为豪放闲适,而是因为愁――一个狂傲的天才没有知己的孤寂之愁,以及由此引发的空落悲凉;再比如,那句最富有豪放情节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看似多么的豪放大气p豪情冲天,但他真的喝的开心吗?请不要忽略了《将进酒》的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明显地他不使“金樽空对月”的目的还是要消一个愁字――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所有英雄豪杰(自然包括狂傲的李白)来不及施展才华抱负的“万古之愁”和由此引发的扼腕悲哀。举杯向月,月下狂饮,饮以遣愁,愁尽余悲。多么深沉的愁,多么令人心疼的悲啊。可要知道,真正的豪放者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而李白呢?“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他自己的原话,李白深知这个道理却依然放不下各种悲愁还要借酒来消,这么一个拿得住狂傲却忘不了愁,放不下悲的人怎么可能是个豪放的人呢?他显然是在强装豪放,而这也正是李白最大的悲哀。
是的,关于李白的悲哀,有人说他的悲哀在于一生空有报国之心却未受重用;也有人说他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以幼稚的政治头脑去追求过高的政治成就;但我认为,李白最大的悲哀在于他分明不是个豪放的人却硬要强装一个豪放的人,一个不该他扮演的角色,他一演就演了一千多年。
说到这里,一个无法跳过的问题出现了:以他狂傲的性格,为什么要强装一个不属于他的豪放形象?我的回答是,他狂傲的性格正是他强装豪放的原因之一。如前所述,李白狂傲的自命不凡,狂傲的与众不同,在他包含了理想、才华和自信的狂傲中一颗强烈的自尊之心显而易见,为此他近乎虚荣的粉饰自己。甚至不惜自我标榜、自我吹嘘,不惜两次屈就相门以使自己脸上有光,就连魏颢记录的关于他的传奇也大多出自李白本人之口。所以,当失意与失败降临在一个极度自尊又有着狂傲性格的天才头上时,李白只好用强装的豪放来自我掩饰,以保全他的苦心构建与经营。更何况如此自尊又狂傲的天才怎么能承认自己输(无论是输给现实还是命运)了呢?哪怕是为了最后的反抗吧,也要强装豪放以丰富自己的传奇。
这难道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狂傲之人的最大悲哀吗?如果你知道何为“悲”的话。我认为,悲者,非心也。李白的狂傲――他对自己的理想、才华和自信的充分肯定是不用怀疑的,就像他不加掩饰的对政治成就的追求不受怀疑一样。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他――充分的狂傲,充分的追求。而当现实境遇没有满足他的肯定与追求时,他“豪放”的唱到“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蜀道难》)等等。如果换作一个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的知识分子这么说我也许会很欣赏,但换成一辈子都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掌权成贵之梦的李白这么唱就显得“醋意十足”而且“惺惺作态”,因为明显与那个不受怀疑的真实的他差太远了。瞧,一个充分狂傲,充分追求的李白非心的“豪放”了一千多年,这能不是他最大的悲哀吗?
其实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忽略,李白的诗歌大多刻意地突出和创造自我形象,所以我们对李白“豪放”的印象大多也是由他创造,加上我们想象,双方共同组合得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白的“豪放”就真的很值得怀疑了。但无论怎样,一个狂傲的天才花这么大力气,下这么大苦心去维系一个非心的“豪放”形象并且小心翼翼的维系了一千多年,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可悲的事。
参考文献:
[1]裴斐.李白个性论.
[2]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
我们的双手是美丽的白鸽(护士演讲稿) 文章作者:lwj1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7日8:41 我们的双手是美丽的白鸽 朋友们: 有人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双手。石油工人的手,是铁打的双手,像钻探机一样,为祖国钻来了用之不竭的石油;农民兄弟的手,是呼风唤雨的手,像地图一样刻满了大地的渠道、丰收的田畴;而我们这些当护士的,双手就是美丽的白鸽,盛满着人间的情意、生命的温柔…… 在我选择职业之初,母亲就跟我说:“孩子,去当护士吧,那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母亲告诉我,说我出生的时候是难产,如果不是护士拼命忘我地工作,我就会窒息在娘胎,这个如花的世界就会少一个如花的生命。听了母亲的话,我满怀着对护士的崇敬和向往
走进了护士学校。可是,当我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人们对护士这个崇高的职业并不是个个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 就在刚刚当班的那天,我给一个穿金戴银满身珠光宝气的老太太打针,那老太太有点紧张,肌肉收得很紧,药水老是打不进去,我就将针头拔出重新再扎,那老太太“哎哟”一声,回头大声对我说道:“你这姑娘是怎么搞的,手脚这么重?”我就耐下心来,让她放轻松点,针打完了,可这老太太却将这事反映给了我们的护士长,并在医院的意见簿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意见。我因此受了领导的批评,还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我委屈极了,跟护士长说:“我情愿去扫厕所也不当这个护士了。” 护士长笑了,说:你才当班,手重点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手是听心使唤的,护士的心,天使的心,先得有这份心,手也就自然会温柔如水了。她送给我一本《林巧稚的故事》,林巧稚既是医生的榜样,也是我们护士的榜样,我看了深受感动。我跟在护士长后面当过几次班,我亲眼看她为病人擦洗脓血,她用一付天使的心肠对待自己的每一个病人,她的动作是那么轻,轻得就像白云掠过天际,她对病人的感情是那么深,深得如同家人。林巧稚是我远处的榜样,护士长是我身边的榜样,有了榜样,我工作起来就显得格外地得心应手。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医院里住进了一个跌断踝骨的病人,护理时我发现,这个病人竟是我上次给她打针被她提了意见的那个老太太,她可是难说话的呀。但是我不怕,我一定要通过这次护理,来改变我们护士在她心目中的印象。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而老人跌了,又何止一百天呢?每次给她打针换药,我的手尽量做到轻得不能再轻,而且,由于冬天的手冰人,每次给她打针换药之前,我总是将手在自己的胸前焐热,除开打针吃药必要的护理之外,我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为她端茶倒水,也记不清多少次深夜起来,扶她去洗手间,甚至记不清我为她煮了多少次面条,洗了多少次饭碗和换下的衣服……直到阳春来临,老人出院的时候,我拿下口罩,她才看清了我的真面目,她拉着我的手不断地打量,万分感慨地跟我说道:“孩子,让我好好瞧瞧,你的手怎么这么轻柔又这么温暖呢,我的儿子在美国念博士生,女儿也在北京上学,身边没有亲人,要不是你的精心护理,我不知要受多少罪,我的脚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好呢!”她褪下手上的一只金镯子,要往我的手上戴,可是我怎么能收这么贵重的礼品呢,我要的只是人们的理解,世上又有什么比理解更为可贵的东西呢! 人们称我们护士是白衣天使,可是在这崇高的赞美后面,有的是琐细的工作和具体而繁重的劳动,我们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辜负这个崇高的赞美和这神圣的使命。一九九六年秋,东北《托起明天的太阳》剧组在我们庐江境内合铜公路发生了车祸,伤员送到我们中医院来。那时,我们全体护士上阵,没日没夜地工作,当他们从昏迷中醒来,回报我们的是最诚挚的微笑。他们家在远方,一个个伤势都很严重,我们不仅要给他们疗伤,还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抚慰。那时我的母亲也生病在床,可是我却不能在家照顾母亲,我万分抱歉地跟母亲说:“妈妈,女儿委屈您了。”可是母亲不仅不怪我,反而说我做得对。家里做了一点好吃的,我都带到医院来送给我的病人。当他们康复出院,重新走上舞台时,我们的高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一个在病房里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女演员,出院时和我难舍难分。她和我两手相握,说了一段十分动情十分诗意的话:“我们在舞台上演的是《托起明天的太阳》,可是你们护士的手,却是美丽的白鸽,它托起的是人类生命的太阳。” 这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中,它是对我的鼓励,也是
对我的鞭策,更是我工作的永远动力。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关键词:家庭教育;失败;南风法则;认知失调
2014年元月,一名职业院校大一女生放寒假后一直都未归家。好在她还一直与家人保持着联系。起初,这名女生说寒假与同学一起去打工,家人以为锻炼一下也好,没有多想。期间,这名女生让家人向其银行卡里存了一部分款。但临近春节,仍不回家,引起家人怀疑,所有亲人无不担忧,轮番规劝。但直到大年三十,还是不回家,家人催急了,就不接电话,导致家人甚为不安。家人要求与其见面,这名女生也坚决不同意,甚至连从小看护自己,无比疼爱自己的祖父母的苦求也打动不了。这愈发加剧了其父母的内心痛苦,日夜垂泪,白发陡增。春节过后,临近开学,父母以为女儿总是要上学的,结果却是,这名女生不想返校,这更让家人无所适从,悲愤难捺。以致脾气暴躁的父亲甚至恼怒地对她说,见到她要打断她的腿,只当没养这个女儿。
这个案例中,女生对家人的远离,实在出乎其家人和校方的意料。这名女生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也曾有过名列前茅,在家中,父母深知孩子不能娇惯,管教比较严格,非常关注其学习成绩,有时也有打骂呵斥,但其物质生活基本没受过什么委屈。上大学后,父母不再严格要求,只关注花费够不够,每月都给与超出其他同学很多的费用。然而,这名女生出现有家不归不愿上学的情况实在令家人费解,也令所有人扼腕唏嘘。
无疑,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几乎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冀孩子能承载和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光耀家族,并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倾其所有,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有时却会事与愿违,甚至难免伤心。两者本无冤无仇,但孩子大了以后,有的父母之爱,却化为了孩子的冷漠,甚至仇恨。但此时的父母,多半只会强调自己辛苦的付出,大诉冤屈,埋怨孩子的不领情,谴责孩子的过错,很少反省自己的错误。这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失败的表象是,家庭教育者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隔阂、对立、反目、失望、绝望、无奈直至放弃。原因是家庭教育者与孩子沟通不畅、不能沟通、无法沟通,观点相互不能理解、支持、融通。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的态度与其行为间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引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改变行为、改变态度、找到行为好处和减少选择感[1],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上面出现的现象,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本质。出现上述情况,家庭教育者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谁也不愿意放弃孩子,仍然希望与孩子保持亲情,这是肯定的。但家庭教育者该如何补救呢?
首先,应清醒认识到,家庭教育失败的责任,主要在自己,而非孩子。是自己实施教育的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要求。是自己采用简单、武断、粗暴的方法,凭经验、凭想象去教育孩子,孩子不顺从,就批评、指责、呵斥、打骂,利用家长威权,压制、强制孩子按自己意志行事。并且同时强调是对孩子好,不允许孩子争辩,不太顾及孩子的想法、心理感受,使孩子感到委屈、憋闷、不解。孩子虽放弃行为抗争,心里却滋生出厌恶、自卑、自暴自弃,成为“问题”孩子,研究表明,此时的孩子会把教育者特别是父母视为“祸害”[2],令人不寒而栗。
其次,家庭教育者还应认识到,应当充分尊重孩子人格。暴力、语言暴力、冷暴力都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孩子毕竟是孩子,尽管表现有些“差”,但他们也是想做好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是人类的一般心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爱和尊重,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所以,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是能够使“问题”孩子“回心转意”的。
再次,家庭的教育者应调整教育方法。放任肯定是不行的,要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充分利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古训,化解孩子由于自己教育不当引起的伤害。有一个“南风法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得人寒冷刺骨,行人却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让行人觉得温暖如春,随之脱掉大衣。“南风法则”提示人们南风力量强于北风,伤害造成的坚冰要像南风一样,徐徐吹拂。教育是一门科学,不可主观臆断,要多了解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多向老师、专家、心理咨询师请教,发现问题及时求助。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舍得投入时间精力,而不是金钱和物质。毕竟,孩子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支点之一,没有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切都会失去光彩。
最后,不管家庭教育糟糕到什么程度,都要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千万不可断了联系。上述案例发生后,经指导家长停用语言暴力,减少联系频次,让家族中与孩子平时交往较多感情较深的成员与孩子保持联系,从关心生活入手,减轻孩子心理压力,成功化解了孩子的心结,使孩子又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总之,家庭教育失败的家庭教育者要改变原有认识,找到好方法,耐心运用,“问题”家庭,“问题”孩子也就没问题了,家庭教育是能够转败为胜的。
参考文献:
[1] 常逢锦.从认知失调理论看儿童的南风教育.文教资料.2005年28期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新课改理念 变革
新学年伊始,学校引进的多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带给老师和同学的不仅是新鲜感,更多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冲击。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传递更丰富、更实用的知识成为新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适应新的课堂呈现方式以获取知识,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念,其中被教师广泛认同的建构性、多样性、有效性、生成性这四个教学理念,如果能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一一落实,就能加快老师学生从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向新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的转变步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适时引入,为这些教育理念的更好推广,提供了一个创造无限可能的平台!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把投影机、实物展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计算机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它以实物、课件、视频、音频等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先进的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使课堂充满了乐趣,但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加以分析。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沦为PPT课件,甚至把“白板”当“黑板”用
对于很多工作经验丰富、习惯“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的老师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反而成为累赘,他们认为靠自己丰富的经验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不必耗费时间翻花样。于是就拒绝了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皮亚杰认为,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概念的学习不能靠机械地灌输,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自主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则为我们实践这一理论提供了平台。
语文课堂的导入,不再是几张配图和老师的深情朗诵,借助影音技术,可以构建更形象的情境课堂,使学生产生积极共鸣,从而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综合科目可以结合生产生活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体悟自然科学的奇妙!
二、过分依赖交互式电子白板,忽视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可量化的,它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以及自然观察智力等。多元智能理论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依据。就新课程的教学而言,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生本”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视“当事人”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等。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标准与多元”的统一。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意义建构。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确实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我们也不能摒弃传统教法。理科实验课不能只是演示,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既能培养兴趣,又能在实践中探究真知;基础知识概念生成课利用交互式白板可以引入丰富的材料,但流动的展示却也弱化了知识结构,若配上传统板书勾勒知识结构网就相得益彰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先进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
三、追求课堂容量,忽视了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让老师摆脱了黑板空间有限的束缚,书写速度的束缚。老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在同一平台,更快捷地传递知识!然而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必将与老师以大容量换取高效率的愿望背道而驰!
可以说现代教学论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要讲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方式和个性特长相适应,反对整齐划一,提倡独具匠心、不拘一格;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作业和测验及时批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准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
所以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学习。
四、“新瓶装旧酒”,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
固守在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中,沿袭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注重互动,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它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课程进行“创生”“动态生成”和“改造”。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还要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以上四方面的问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逐渐得以解决。作为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态度要积极,行动要坚决,抓住机遇,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
情人节的早上,她的办公室铺满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香溢满,惹得员工们窃窃私语,据说是一名“高富帅”送的。大家都等待看她吃惊而幸福的样子,没想到,她只是莞尔一笑,继而,让助理当作特殊“福利”分给了大家。
她究竟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呢?一时间,很多想追求她的人都望而却步。
他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憨厚踏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给她送早饭,有人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有人说他是巴结领导,就连她对他的这种行为也嗤之以鼻,告诫他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再做这种无聊的事。
他却丝毫不为所动,继续固执着,什么火腿鸡肉卷、美味葱抓饼、芝士牛奶玉米粥……经常变换着花样。一周后,她再也不忍心把这样的美食扔进垃圾桶,肆无忌惮地吃起来。
然而,在工作上,她丝毫没有因此给他特别的照顾,甚至对他比别的同事更加严厉。有一次因为他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她竟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家猜想,这下这个“马屁精”不会再送早餐了吧。结果,第二天早上一份蛋香土司雷打不动地送到了她的办公桌上。
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说他疯了,甚至有人说他没有一点做男人的骨气。没有人理解他的这种行为。
日子久了,同事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她也习以为常,没有人再去谈论这件事。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她和他竟然手牵手走进了公司,过了不久便宣布了他们结婚的喜讯,众人一片惊愕。
结婚那天,大家起哄让他俩讲讲他们的恋爱史,她竟激动得满脸热泪。
她说,因为工作的原因,她经常不吃早饭,时间久了,便经常胃痛,偶然被他得知后,他决定给她做早饭。每天下午下班后他便去学习厨艺,回家后再慢慢研究,直到做出自己满意的早饭为止。无论遭到怎样的非议,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始终坚持着,因为他心中有一份再平实不过的爱。而今天正好是他给她做早饭的第九百九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