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本人自2010年入司以来,先后参与 XXX 等项目的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伴随着项目的落地收获颇丰,在2015年担任部门技术副总监,全面负责部门北京中心技术把控工作。随着公司走出去战略和部门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的要求,积极开展部门产品化思路的设计、研发工作,沉淀业务应用公共组件,提高项目交付能力。

个人学习方面,积极参与公司具备的项目管理及技术技能相关培训,使自己的眼界不断开阔,同时也以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的名义参与公司内部组织的技术沙龙,分享心得体会。在2016年参与集团组织中级职称评定,并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级职称。

目前主要负责工作简要描述

(一)参与业务拓展,

参与业务线产品规划设计,并辅助业务线拓展、储备方向填报、及技术标书编制等工作。并负责业务线及项目的研发进度管控。

(二)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交付能力。

组织各业务线遵循部门统一技术路线,交流共性问题,提高部门协作,提高生产率和交付能力。

(三)团队建设能力

协调组织新员工参加集团统一的入职培训,了解主营业务。在项目组负责人与组员间建立师徒关系,加强传帮带效果,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后续工作思路

(一)目标分解到位,思想转变到位。

遵循部门三中心定位,加强应用中心建设,围绕相关制度完善、任务强化执行,提高项目交付能力,加快转变思路,达成部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的年度目标。

(二)狠抓主要矛盾,提高交付能力。

1.加强执行力,凡事闭环处理。

2.加快新技术应用,革新。

第2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h7272hy”为你整理了这篇审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期两天半的审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课程结束了,对于我这个外出学习“新人”来说,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首先,开阔了视野。此次培训针对法规审理、信息写作、大数据审计运用、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方面开设了课程,授课老师运用理论数据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将审计概念、实际操作等相关内容清晰化、简单化,对于我这个进入审计部门时间不久的“小白”来说,审计各项工作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市局领导前辈的经验分享交流也让我感受到了襄阳审计人刻苦钻研和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

第3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做中学”理念顺应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顺应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方式,体验科学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实践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当前的初中教育信息化较少考虑初中生发展的规律与特征,没有支撑初中“做中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育改革方向不明,是信息技术在支持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明确初中阶段以“做中学”作为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是基于对初中生发展阶段和认知规律的分析得来的。有数据表明,评价初中生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主要有思维认知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开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有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在数字化学习能力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参与较为复杂的信息化学习活动,但信息环境下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很必要;在阅读素养方面,处于“阅读新知期”的第二阶段,阅读能力不断增长;在数学素养方面,能体会模型的思想与运用演绎推理证明教学结论,能独立思考并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在科学素养方面,能学习并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具备应用科学知识,描述、解释和探究周围世界的能力,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做中学”的途径

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做中学”的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学习方式上,倡导探究协作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空间上,设计具有多样化交互功能的物理学习空间,可建设具有学科特色和可变化的教室;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与网络学习空间方面,注重建设高互动、高体验的多媒体学习系统,强调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构建有效的家校互动渠道;在资源建设上,可提供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教材、在线学习资源;在课程开发上,除基础课程外,按类别增开课程,如创意艺术类、科学类、综合人文学科类、天文类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还可利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4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除了在大数据的概念上的研究外,重点放在技术研究。美国政府六个部门启动的大数据研究计划中,绝大多数研究项目都是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技术挑战,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不是数据科学,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

国内在大数据研究领域的重点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数据挖掘,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应用式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系统。但目前国内高校很少有开设大数据方向的相关专业,业内先驱当属北航软件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此专业是北航软件学院、北航计算机学院与慧科教育(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联合打造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另外,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设立了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同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设立大数据的硕士博士学位项目。另外,开设大数据相关本科专业的院校有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而2014年9月开始,西安欧亚学院也开始对外招收网络工程专业(大数据方向)。

三、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西安欧亚学院作为一所民办三本院校,本着创新型教育理念,一直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年正式招生,共两年时间。无论从企业需求,还是学术要求,我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及论证。

1.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在与北京大学教授合作的项目中,受到启发。继而开始搜集大数据方面的各种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专业开设情况进行考察,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课程规划清单。

(2)企业调研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学生将来是否能顺利的找到工作,与其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考虑,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可是,我们并不了解,目前,就某一个行业领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无论从专业能力方面,还是从个人基本素质方面。

鉴于此,我们对一些相关企业做了调查问卷,结果得出,企业需要的大数据人才,从个人素质方面,需要以下能力:

良好的数据敏感度,能从海量数据提炼核心结果。

对统计、数学建模有强烈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擅长与商业伙伴的交流沟通,具有优秀的报告讲解能力及沟通能力。

工作高效,有条理,细致,态度积极,责任心强,能够承受较强工作压力。

在专业技能方面,需要以下能力:

熟悉数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基础知识,熟知常用算法。

熟练使用SAS、SPSS、R、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

精通至少一门编程语言(C、Java、Python、shell)。

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熟悉Linux 操作系统开发环境。

(3)师资培养

学生所学知识的源头均来自于老师。我校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基本的理论知识都能掌握,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缺乏。为此,我们将教师分批派往不同合作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为期一个月至半年不等。这样,教师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将理论联系于实际;同时,在企业中,能经历到不一样的工作状态和企业氛围。将来回归课堂,能给学生传递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书中没有的工作经验和阅历。

另外,在大数据方面,有很多不同方向的讲座、论坛、会议。其间,各领域的业内高手都会云集,畅谈自己的编程经验或心得体会。我们会及时派出相关老师外出参会,听取高手经验、开拓视野的同时,更希望能和高手有交流甚至合作的机会。

(4)专家论证

经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和深入企业实习的见闻体会,我们更加明确了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方向,进一步完善了培养计划。为了更有力的支持我们的方案,专业开发团队先后多次请来名校教授进行座谈论证,经过5次不断的“推翻―重做―修改”,最终形成2014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2.方案阐述

我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开设了一个大数据方向的实验班,本科四年制,培养阶段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和多元化培养三个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通识教育培养阶段。

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而设置,并为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两个模块。在综合基础模块中,设置了由“政治思想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系列课程构成的必修课程,和由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系列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重点满足对学生逻辑思维、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基本技能模块中,主要设置有计算机类、英语类和人文类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基本工程与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阶段:专业培养阶段。

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学历提升两个模块。学历提升模块开设计算机类考研必备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础、数据挖掘等基础性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模块开设统计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Hadoop并行计算、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分布式云计算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大数据在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培养工程人才在计算机学科网络大数据专业领域中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阶段:多元化培养阶段。

通过设计多元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使学生个性培养得以实现。大数据专业将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帮助企业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包括实现和分析协同过滤算法、运行和学习分类算法、分布式Hadoop集群的搭建和基准测试、分布式Hbase集群的搭建和基准测试、实现一个基于、Mapreduce的并行算法、部署Hive并实现一个的数据操作等等,实际提升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马云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全球贸易新秩序》的演讲中提到: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建立在规模经济、金钱、权势和力量上,而是建立在知识、智慧和创新上。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正在从IT转变到DT的时代。未来50年,世界还要经历比过去20年更大的变化,变化之大要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互联网+”也同样来到了教育身边,“线上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创客活动”等层出不穷。于是,有人就担心,在这样的时代里,教师与教育的“实体功能”会不会因此削弱?其实,无论科技发展水平有多高,信息传递有多迅捷,教育都不会消失,因为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学校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感受教师的爱心,这是任何网络课程都代替不了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智慧启迪是不可能被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取代的。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良好的教育生态,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成长的舞台。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那么,“互联网+”来了,我们的广大教师该如何“装备”,以适应并促进这一教育趋势的发展呢?

一、愉悦接纳,更新观念

不管是处在哪一个年龄段的教师,都要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年轻教师对新事物的接纳比较快,是这一浪潮的主力军;中年教师要突破高原区的瓶颈,教育生涯还有一大段路要走,面对这样的浪潮,不要排斥,要悦纳,要学习,要更新,刷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界面;老年教师也要勇于紧随潮流,多向中青年教师学习、看齐,勇敢地踏上这班潮流列车。“互联网+”的时代来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迅速更新观念,张开臂膀拥抱她。

二、接触体认,实践摸索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形态发生新变化。不熟悉不要紧,有先行者的探索让我们借鉴观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了解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什么。国外率先开展的慕课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国内高校联盟的慕课又是怎样的现状?翻转课堂是怎么做的?先行实验的一些学校积累了一些怎样的经验?譬如,江苏省徐州十三中学开发了“自主学习平台”,那里有教学案、微课、作业、检测、学习社团、书香暑假等丰富的内容。全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分别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和学习空间。教师在空间中作业、反馈和评价;教师还在空间中建立虚拟课堂,设计“错题集”、个性化菜单式作业派送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预习新知、自主学习;课上,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学习同伴与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掌握足够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并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加以帮助提升。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个人素养的要求更高了,要随时应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与预习过程中生发的真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效度的点拨与释疑。这样就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与“因类而异”的教学期许。

三、激发灵感,勇于实践

“互联网+”的时代,在给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创新的机遇。我们不是经常苦于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吗?不是觉得还有很多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要传授给学生吗?“互联网+”的时代给了教师们这样的机会。我们虽然对教育信息技术不是行家里手,但是我们在学科课程上可以“我的地盘我做主”――开发新颖课程,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技术不内行,我们可以学习,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与外来技术力量的支持。譬如,如何利用“微课”来做文章?徐州市沛县曙光小学一位叫盖鸾英的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她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编写了一套课外阅读教材,现在已经完成了一至四年级的教材编写。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投入使用,效果很好。这套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诵读的内容,也做了配套的PPT,供老师们使用。微课这种形式给了她灵感,她结合经典诵读学习内容,利用微课加强阅读与诵读方法的指导,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徐州教育网“彭城课堂”栏目中,专门设立了“快乐诵读100课――盖鸾英微课社团”,开发上传了约200节经典诵读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在微课学习社团,设有学生学习后的签到与写学习收获的功能,不少学生在学习收获栏里,开始写自己对诗歌和绘本故事的理解,并仿写、创作诗歌。只要有想法,只要肯钻研,只要能厚积薄发,“互联网+”就能让我们心中的想法变成现实。

四、强化教研,跨界合作

教师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通过教师们的小团体或大群体的协作,打造属于本校的特色,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这才是在这一浪潮中,全体教师所应追逐的。2015年7月10日,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的多位知名教育学者齐聚北京,近距离观摩了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关村三小的三位教师:一位科学教师、一位数学教师、一位语文教师共上一节“小球弹射器项目学习”的课。这节70分钟的课,三位教师占用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科学老师率先出场,跟学生们一同回顾了飞行器原理,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弹性势能转换成动力势能的原理,设计、制作发球器,最后使小球精确地飞到指定地点。数学老师则带领学生从角度、力量等方面思考并讨论小球飞行的距离和方向。语文老师则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并鼓励每个小组都互相交流,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踊跃发言,用文字描述或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自由组成团队,计算、画图、动手设计发球器,到进行竞赛,比试哪个团队的发球器发射最精确,再到仔细观察自己及其其他团队的表现,最后项目陈述,用文字、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总结整节课的心得体会,几乎都是学生在当主讲人。中关村三小展示的这节学科融合课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加强教学研究,跨界协作,默契配合,就完全有可能设计并奉献给学生不一样的精彩教学内容,且将视角投向学生的有效合作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上。

五、数据利用,订制师爱

大数据不是数据大,它不是简单的数据,更不是枯燥的数字,其内涵就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各种挖掘、分析和研判等,来掌握和满足用户最精当的需求。在“互联网+”的时代,面对大数据,教师要学会研判,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急切需求,充分利用课堂与课间、课外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用微笑,用慈祥的眼神,用亲切的话语,温暖并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窝。我们教师的职责,诚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钱中文接受《教师月刊》采访时说的,“不光要传授知识,激发兴趣,让孩子们逐渐认识我们的社会、历史与自然,热爱我们的家园,友善地面对整个世界。同时,教师还要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礼义廉耻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我们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从小培养学生做人最起码的感情与品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有血性与良心,怜悯与同情的人。”大数据能让教师用慧心慧眼从中寻觅出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并在具体的交往中,以订制的师爱予以真诚的辅助、矫正与激发……

第6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之前每次学习或者培训,我都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会有一些启发,都会感受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缺少行动。这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把认识到的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促进个人成长。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以下从三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第7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运维自动化 风险管控 数据交互

一、引言

在保险实务的开展中,不可避免出现录入错误、系统BUG及非常规客户需求变更等需要系统运维人员介入的情况,同时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十分重要,不规范的运维轻则导致数据质量问题,重则导致风险扩大,造成经济损失,直接对保险公司的正常业务发展造成影响。

笔者认为,现阶段运维工作存在以下可以改进之处:

(1)采用人工作业模式,大多情况下缺少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一定的人工误差;

(2)缺乏统一的方案制定规则,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方案的不完备或运维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数据质量问题。

(3)处理过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整合归纳汇总,运维经验不能被后续同类问题处理人员所复用。

(4)部分运维人员积累了自己的运维方案模板,但多以文件形式存放,而不是采用数据库存储的形式进行管理,导致可读性不强。

综上所述,有必要研发用于运维的辅助系统,方便方案制定者快速、高效、准确的制定统一的运维方案,提升为业务服务的质量,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二、智慧运维的提出

与运维实务同等重要的是运维知识的沉淀与风险管控,具体则体现在运维日志的管理上。现阶段运维日志仍采用传统的手工Excel录入模式,即各人记录各自的运维日志,并以文件形式保存。

这种模式在大数据、互联网的今天已经呈现出诸多弊端[2],如:信息维度不统一、查询条件不全面、数据存储不安全、信息不共享等,已经给运维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维度不统一导致运维资料汇总分析维度难以确定,标准难以固定;

(2)查询条件不全面导致筛选目标数据变得困难,尤其是数据量较大、且筛选条件较多时难以快速追溯历史问题;

(3)数据存储不安全,采用文件形式存储容易导致手工日志的意外丢失、覆盖等问题;

(4)信息不共享导致各运维人员只能查看各自的日志,给运维知识的沉淀与传承带来了阻力,影响运维“传、帮、带”工作的实施,同时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也会导致对运维风险预判的失误,从而可能使问题再次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运维知识沉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提出“智慧运维”计划,旨在设计并一套健全的运维知识沉淀体制,使各运维工作者的运维日志以较为全面的信息维度进行统一,并实现自定义条件查询检索、运维信息共享与风险管控。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以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平台,采用ODBC模式访问核心系统数据库实时镜像,结合SQL Server2005,设计面向服务的四层B/S系统。

(1)根据不同系统出现的运维问题,结合相关参数自动生成解决方案;

(2)设计满足系统需求的简洁、高效的运维日志数据库,用于储存有关运维问题信息及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查询、更新等操作,实现日志数据的浏览、分析、评级、相互学习等功能;

(3)设计实用的数据查询功能,用以满足日常运维常规查询需求。图3-1为系统整体结构图。

(二)核心功能设计

核心功能模块为方案自动化与运维日志管理,前者用于解决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数据及系统问题,通过运维平台的智能后台分析、数据校验,生成统一、规范的解决方案,后者主要用于解决运维人员的经验差异会导致的风险预判不一致问题,一方面帮助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潜在风险,以便适当时予以干预;另一方面帮助运维人员思考风险识别的规律,快速提升风险预判和处理的能力。

运维风险根据对系统数据改动的程度及涉及数据的量级分为三级,管控机制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一,由各运维人员录入日志并自判风险等级;其二,经验丰富等的专岗校验各运维人员的原风险等级,并给出新风险等级;其三,若新风险等级与原风险等级相差两个级别以上,系统自动推送交由上级领导审核,并在领导做出批示后返回登记人员。管控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运维风险管控流程

运维日志功能模块特色如下:

(1)提供统一的运维日志管理平台,各系统运维人员均可在此记录日常工作心得体会,并可通过“希望谁看”功能指定学习人员,强化内部学习氛围,有助于运维综合实力提高;

(2)提出了运维风险等级概念,通过设置专岗人员定期为各日志评级,判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与风险情况,提升运维人员对高风险问题的重视程度;

(3)以系统数据库管理的模式取代常规手工Excel录入模式,在规范操作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备性,并且为季度、年度的运维工作总结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四、分布式服务的构建

人保财险核心系统运维涉及到承保、核保等相关系统。为实现自动化方案定制,本文提出了多服务协同下的数据交互技术,以解决不同系统的运维问题,分布式服务与传统单点式服务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

(1)将负载由单节点转移到多节点,实现负载分流,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2)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单节点的失效而导致整体服务崩溃的风险;

(3)不同节点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便于定位与排查问题。

表4-1与表4-2为分布式服务与单点式服务的性能对照,可以看出,分布式服务在处理效率上相较于单点式服务占优,且效果明显。

五、服务器响应机制优化

运维方案自动化作为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其用户访问量大,服务负荷强度高,后台数据匹配与计算任务重,如何快速制定方案并确保用户体验成了一道难题。

目前常规的数据处理查询匹配逻辑大多采用即时处理技术,即用户发起数据请求,服务器第一时间接收并响应,此技术用于访问量小、负载低的应用是可以的,但用于本应用很容易造成访问冲突与服务器过载导致无法响应请求或数据库锁表等情况发生。

为此,本文设计了延时响应机制,该机制的原理是将用户的请求先行记录下来,通过一个特定标志位判定该请求是否已经被处理,同时设定定时触发机制,一定时间内定额校验并处理待处理任务,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并回写请求记录表,将特定标志位置为已处理状态。此机制可有效缓解服务器荷载,结合上文提到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也可确保用户快速获得处理结果。

请求表数据结构如图5-1所示。

其中id为自增主键;problemcode为请求编号,系统通过该字段匹配问题类型并校验数据出具方案;outstring为结果字段,用于存储请求返回数据;flag为上文提到的处理标志位,1为已处理,0为待处理;inserttime与updatetime分别为请求发起时间与处理时间;errormessage则用于记录处理请求时遇到的问题,成功处理则记录null。

此模式的优势如下:

(1)缓解服务器压力,提高处理效率;

(2)流程轨迹清晰,请求可追溯,并提供错误信息以便排查;

(3)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六、系统实现

系统历经2个月的涉及与开发周期,现1.0版本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图6-1为系统登录及登录时提示的更新通知界面。

(一)方案自动化模块实现

本模块用于解决各类运维问题,并自动提供统一的修正方案或解决办法,目前1.0版本已经实现运维自动化方案35类,基本覆盖了保险实务的各个方面,切实起到了信息服务的作用,同时固定的方案模板本身也有助于提高对运维的准确性,缩小次生数据问题,降低运维风险。如:车险承保中的修改车型代码功能模块,用于解决因人为失误或客户提供车辆信息有误导致的车型代码错误问题。

(二)运维日志模块实现

本模块用于记录各系统运维负责人的电子运维日志,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与风险等级的预判定与实际判定。如图6-2所示本功能界面分为三个区域:录入区、查询区、结果与编辑区。

用户可根据工单号、日期、关键字、涉及系统、问题性质、归属机构、风险等级等自定义查询,同时该功能还包含“我的学习”子功能,即录入者希望记录被谁看到,即可指定相应人员,对应人员点击该按钮后,即可看到他人为自己推送的学习记录。同时,两级审核的风险评估机制为问题的准确定位及高效处理提供了保障,图6-3至6-4为二级专岗风险等级审核前后的界面,将预判风险等级为二级的问题,正式确认为二级。

(三)确认查询模块实现

根据运维中最常涉及的几个问题,如数据是否有误、保费是否实收等,以方便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提高运维效率。如图6-5所示为paymentlog表实时查询结果,其中errormessage为“保单信息不能为空”说明该保单缺少信息,不满足系统校验规则。

七、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现阶段人保财险南京公司信息运维存在的问题与可提高的方面入手,提出了运维方案自动化思想与“智慧运维”电子运维日志设计思路。着重研究了分布式服务的构建与服务器响应机制的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详细讨论、设计、实现了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并就其核心功能做了详细论述。

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从运维方案获取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制定,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标准、统一的解决方案,实现了运维问题的快速定位、准确分析、高效解决。

结合电子运维日志功能,在满足运维日志的功能上加强了运维风险判定与管控,为运维实务的开展增设了一道风险管控防线,同时该模块还为运维知识沉淀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有助于运维“传、帮、带”工作的开展。此模式应能对其他相关行业信息管理起到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玲.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保险业创新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1(12),27-28

[2]梁立.大数据时代保险业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4(21),181-183

[3]胡杰.人保财险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关系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3(05),33-34

第8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一、文秘工作的性质

(一)文秘工作的从属性

文秘工作主要是围绕着领导机关和决策者,具有辅助的性质,因其本身并不能独立的存在,而具有从属的性质。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从属性并不意味着被动,更是需要文秘人员提前做好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当领导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候,为领导提供信息或者方案,而不是当领导提出问题或者需要某些关键信息的时候再来去收集和整理,做到让领导花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文秘工作的机要性

在很多时候,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收发的公文和信函在刚开始的起草阶段往往是不对外公开的,具有机密性和保密性。这些文件往往可能涉及国际安全或者企业利益,而这些文件从起草到最后销毁或者公开的全过程,都是由文秘经手的。所以在文件的撰写、印制、传阅、清退和销毁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严格控制,文秘工作的机要性决定了文秘工作人员对于保密措施和保密性需要有严格的了解和执行规范。

(三)文秘工作的综合性

在很多时候,文秘工作不具备稳定的计划性,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和工作时间来弹性安排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经常是电话来了能直接给予答复的就回答,不能给予答复的转接客服或者请示领导;文件来了根据文件的时效性和紧急性分别进行处理;客户来了需要接待客户,所以经常会出现在同一时段,不同的事件同时出现。因此,对于文秘本人的素质有较高要求。

二、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应具备“专而广”的知识

文秘工作需要具备“专而广”的知识。“专”是需要对于所从事的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高校从事文秘工作,就需要对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在金融行业从事文秘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在机关单位从事文秘工作,需要了解中央到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

其次。“广”是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文秘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的基本素质,如语言和文字的组织表达的能力、会议和客户务接待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此外,对于领导工作可能涉及的领域,或者领导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也要有所了解。比如领导对于古诗词和历史感兴趣,经常在发言或者指示中用到典故或用历史上面的小故事来做比,文秘人员就必须对历史和古诗词领域花精力去了解。因此。文秘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全方位复合型的人才,只专不广或只广不专都难以胜任秘书工作。

(二)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

文秘工作每天都需要和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部门打交道,如上司、同事、客户、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等。因此,必须用得体大方的态度,优雅温和的言谈举止和高素质的教养来维护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优秀的文秘应当是一个出色的公关人员。

特别是在和领导的相处过程中,文秘工作者更应该处理好自己和领导的关系。文秘的工作性质常常导致文秘和领导走得比较近,不仅承担着在领导决策的前期搜集信息的工作,有时候甚至直接参与领导的决策。而且还掌握着涉及领导个人隐私的一些秘密。老话说得好,“言多必失”,所以,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文秘工作者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对于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做到心里有数,不能口无遮拦,只图一时嘴快。不然的话,不仅仅会泄露一些工作上的机密,给人留下不专业和大嘴巴的印象,还有可能损害到领导的个人形象。在旁观者的眼中,文秘的一举一动往往折射出领导的为人任人的风格,所以管住心和口十分必要。

此外,协调能力也是文秘必须具备的,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需要注意协调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协调的效率。及时解决和疏导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协调中把领导交代的任务或者决定落到实处。

(三)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如果把每一次工作都视为新的开始,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工作,那么工作的开展自然会非常顺利和有效。反之,如果视工作如鸡肋,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

文秘的工作往往比较琐碎重复,因此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与上司沟通不顺畅、被给予超过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工作过于琐碎重复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等困扰。古人有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在遇到这些挫折、挑战和困扰的时候,需要清醒头脑,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只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不断地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好的工作。

(四)具备不断学习积累的能力

文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和决策前信息的搜集者,甚至是决策的参与者,都需要具备极高的创造力、决策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人生而知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从中积累得到的。

文秘需要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字功底的积累。文秘经常会有一些文件起草、综合材料、会议记录等工作,这对于文秘的文字功底要求颇高,在工作岗位上,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二是思想观点的积累。思想观点具有继承性和开创性,文秘工作者无论是在看材料、听发言讲话,或者甚至是别人的闲谈,只要发现好的观点和思想都可以记录下来,通过借鉴别人的观点来开阔自己的思维,也许就能在某一次的材料观点上厚积薄发。三是数据的积累。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积累和恰当地使用可以提高文件或者材料的可靠性和说服性,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具体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单纯的文字罗列更加具有可参考性。

在做到这些之后,文秘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比如能从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者事件中得到与众不同的心得体会;能把一些零散的没有逻辑性的意见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和概括;能把一些抽象性的思想观点具体化、形象化,能把领导的思想和意见进行深化和完善;能联系理论和实际,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等。这些都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从量变发生的质变。

三、新时期条件下对于文秘工作的新要求

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办公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办公自动化的推广,对文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办公自动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由原来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软件产品。现在秘书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纸和笔来完成工作了。作为一名文秘人员,你也许不了解办公软件的发展和优化,但是必须要掌握这些软件。比如必须熟练掌握Microsoft-office的系列软件,如word、excel、ppt等。此外,有必要掌握Photoshop等绘图软件。这样才能在办公自动化的大潮中有效提高文秘工作者的工作效能。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文档的管理也对文秘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界因为计算机的发展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文档一体化”,就是指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体出发,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这一整个过程中都使用计算机,通过办公自动化或档案系统等不同的方式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让生成公文的各个部门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和归档的要求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下录入信息,同时可以进行多次不同端口的输出。这看似在输入阶段增加了时间和工作量,但是实际上可以减少重复劳动,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

(作者单位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顾晓鸣.网络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J].探索与争鸣,2001(4).

[2] 朱传忠,叶明.秘书理论与实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 霍世清.机关文秘人员素质与文书档案管理[J].攀登,2007(5).

第9篇: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下,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阶段中,“互联网+”是必然的产物,“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与市场、用户、产品、技术、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互联网+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实现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本质是互联网,内容是金融服务,金融依托互联网发展,这也是当今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和金融两者进行的融合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以服务用户为导向,优化用户的金融服务体验,使得用户价值的提升,向用户随时随地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实现信息化、大数据化,从而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金融数据的价值。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

2005年以前银行的一部分金融业务已经逐渐依托互联网实现技术支持,但是这时还未形成互联网金融概念,其次是从2005至2012年期间,互联网借贷业务开始在互联网上萌芽,第三方支付开始逐渐兴起,这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初始阶段。这时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实现了一部分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金融业务并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资源的获取和整合。2012年之后,由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促进和金融和互联网和深度融合,不仅是部分银行金融业务实现互联网技术,还包括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金融业务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出现了很多创新点,如网络借贷、众筹平台、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迅猛崛起,包括2017年兴起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实现了居民出门买菜不带一分钱的愿望,这标志着“互联网+会计”模式发展的成熟阶段。

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高校作为培育优秀金融人才的基地,必须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步伐,引领金融教学改革的潮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脉搏,下大功夫改革金融教学,这既是对未来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也是对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教学注入新的内容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首次出现是以线上支付的形态,通过网购平台,买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实现卖家与买家的线上交易。如今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不仅包含线上支付,而且涵盖线下支付,线下支付渠道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线下支付渠道的打通,实现了民众日常出门只带手机即可支付的愿望。支付宝支付推广的优惠活动,更加满足了用户体验,在第三方支付势头正热的今天,势必会影响高校的金融教学课堂,让高校学生了解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过程,了解其背后的体现金融知识,培养第三方支付方向的金融人才。

(二)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P2P网络借贷、非P2P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

“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类融资模式:P2P网络借贷、非P2P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这都是金融课堂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属于重要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P2P网络借贷,字面意思解释为个人面对个人,即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借贷服务;其次是非P2P网络小额贷款,这种模式不属于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而是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关系,主要是电商自建的贷款平台与个体或者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借贷关系;最后介绍的是众筹融资,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面向大众的融资,该种融资方式一般适用于从事某项创业和活动的资金的筹集,不仅可以解决项目发起人的资金??题,而且也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了解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金融教育改革。从当前学生和金融企业的需求来看,金融学教学内容应倾向于微观化、产品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将金融理论与具体的金融产品有机结合,实现金融教育的创新,以下是改革倾向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材内容,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列入教学

目前的金融教材内容仅仅局限于宏观的金融理论,教材中对于当下金融产品的介绍少之又少,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而应该创新教育内容进而教育形式,在课堂中加入对金融产品的介绍,同时鼓励同学们各自介绍了解的金融产品,在交流中提升对金融产品的了解。

(二)丰富案例教学库,以教师为主体

金融教育的改革要求丰富案例教学库,在对金融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应穿插案例教学,并且确保案例的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需要教师在课下通过亲自参与金融实践,总结相关的金融案例;浏览每日金融市场信息,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政策动态、金融大事件等,建立金融市场信息库。

(三)运用金融APP,进行金融产品教学

互联网金融时代,催生了大量的金融APP,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金融教育改革带来了便捷,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介绍相关金融APP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一部分较为常用的金融APP,通过这些APP的使用,使得学生可随时随地感受信息对于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并且全面地了解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及其变化,掌握查询利率及其?化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

金融教育的改革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金融产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激发学生对金融专业的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在课下参与的金融产品交易活动中产生的心得体会,让其理解信用、利息等基本金融要素,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国家货币调控的机制与原理,了解金融的基本要素和货币宏观调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发言,达到对金融产品知识的互相交流和金融交易方法的学习效果。其中学生参与的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我们推荐余额宝、众筹、证券投资基金,不推荐参与股票、P2P网络借贷交易活动,由于两者的投资风险大,大部分学生在对金融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时,可能会产生较大投资损失,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有限可能较难承受,失利过后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金融的厌恶,丧失对金融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