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学生课堂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课堂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课堂礼仪

第1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礼仪教学;生态课堂

引言

随着生态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发展,课堂生态学成为了众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礼仪教学课堂作为一个师生与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特殊微生态系统,各种信息的交流构成了礼仪课堂教学的生态运作机制。通过礼仪教学机制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等出发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以促进礼仪教学课堂多维度互动的人际关系改进和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传授成为教育中的首要因素,课堂教学作为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的最基本方式,蕴藏着如何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无穷大的生命活力。20世纪50年代,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课堂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管理模式,并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教学质量的评定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教育生态学的兴起,建立了教育系统内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思维高度。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十”精神为指导,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中实现课程结构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凸现学生本位,构建师生互动的民主和谐情感交流关系,创新学习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理念,创设能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充分体现礼仪素质教育的价值,解决枯燥无趣的灌输式礼仪课程教育弊端,将会有效促进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利用高职礼仪课堂建立教学实效机制,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转变,对他们的情感认知、正直乐观的品德、健康积极的心态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礼仪教学课堂生态问题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品德高尚的多层次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民族兴旺。在高等职业礼仪教育环节里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成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现实困境。很多国内学者提出了创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高效课堂的理念,为礼仪课堂教学确定了价值方向。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改革,引导重视学生自主、独立、创新的礼仪课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礼仪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提高模式,建立高等职业礼仪生态教学多层次精品特色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积极开展创造性学习,强化高等职业礼仪生态课堂课程内涵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以现实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深入礼仪课堂开展全面系统的礼仪课程实践研究,力争能为礼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从而弥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教学中理论逻辑思辨能力研究的不足。

高职礼仪课堂生态教学体系的实践复杂性,使得对如何解决礼仪生态课堂构建,缺乏一定的实质性的研究指导,导致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礼仪生态课堂教学面临困境,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对新旧理念的冲击,很难把控教学的环境效应。利用礼仪生态课堂理论的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教学改革中礼仪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并提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礼仪素养的综合训练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第一,教师教学领导能力对于促进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作为生态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灵魂人物,教师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的主导地位出发,高等职业教师礼仪堂教学领导力是生态回归的需要,可以有效彰显礼仪教学实效在学生的行为上的展示,推动贯彻落实高素质教育改革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第二,创新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意义重大。以多维度的礼仪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关系为途径,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转变。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礼仪知识以及学科基本理论,培养创新实践愿望的能力,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豁达宽容的人生境界。显然,传统的课堂很难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尤其是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和任务难上加难。面对这种现实的状况,“生态课堂”呼之欲出,力求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达到更加理想的课堂状态,从而有效的提升礼仪教学的成效。

三、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礼仪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各有机生物相互交流信息与能量的过程,即教师、学生、教学情境、生态环境对礼仪知识的传承、应用的创新的载体性作用。与传统的礼仪单纯传授技术课堂相比,生态课堂是学生行为、心里、性情、特质与礼仪技术、课堂氛围、教师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保持多样性,留住独特性,尊重创新性,追求持续性是生态课堂的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推动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实现自由可持续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礼仪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理论研究被注入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方法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管理和规范,致使礼仪教育课程仍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一)高职礼仪课堂重视程度与学生对礼仪的急切需求失衡

高职礼仪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教学计划制定上地位相对偏低,重视程度不高,绝大多数院校只在个别专业开设课时量较少的礼仪课程,而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粗暴、着装怪异、言谈粗俗等不文明现象急需更正。这与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和我国所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同时,礼仪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使得礼仪教学方法被限制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下难以突破,在学生需求与学院对礼仪课堂教育的供给方面形成了矛盾,阻碍了礼仪教学的发展。

(二)礼仪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供给与师生信息交流互动失衡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师资缺乏,给礼仪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的困境,即使是目前从事礼仪教学工作的老师也缺乏礼仪工作的实践经验,知识综合性不高,课堂灵活应用能力较差,礼仪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实际要求不同步,学生满意度不高影响了礼仪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成为礼仪课堂的主宰者被认同和固化,学生自然成为简单的信号接收器而失去了课堂的主动权。此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放弃了礼仪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代价,而失去了礼仪教学的意义,学生的被动性与师生间互动性致使礼仪教学生态环境不能良性的运转。

(三)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结果失衡

高职礼仪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缺少现实仿真职业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课堂与社会对接的效应不大,这与礼仪课堂教学目的必须以社会实践的成果表现相背离,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使礼仪教学缺少了对本质和内涵的把握,高职学生礼仪素养与礼仪技能偏低,学生自控力较弱,对文明素质认识不足,形成了行为、观念与现实的反差,失去了对礼仪教学实践检验的判别标尺。最终放弃教学过程的真正价值应以学生礼仪素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结果,导致了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技能的失衡。

(四)礼仪教学考评机制与课程教学目标失衡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怪象表现在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教师的评价是为了评定职称与获得绩效等的现实功利。在此种评价模式下,礼仪教学评价机制多出了很多虚假的成分而掩饰了问题存在,最终虚假的结果掩盖了真实的问题,不利于礼仪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应用性很强的礼仪课程,沿袭传统的考核办法已经与目前现实的礼仪目标相去甚远。只凭理论成绩定教学结果的考评方式,导致礼仪教学将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应用技能拒之门外,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限制了礼仪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路径探索

(一)创建礼仪课堂生态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高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课堂中能动的、平衡的、和谐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是营造课堂生态环境的基础,归还学生学习权力的本质,让礼仪教学充满快乐、自由、成功与喜悦,消除学习被动的障碍和抵制情绪,达到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将追求至善的礼仪教学思想境界与塑造美好心灵的礼仪教学目标融入课堂动态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收集的案例带回课堂,如在课堂开展演说运用礼貌谦让的话语传达尊重之意,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式”充分展示语言表达的礼仪规范,利用小组观摩仿效,演练确保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体现礼仪课堂学生精神与心灵内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创设多元自主的教学快乐展示环境,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从而让学生在礼仪课堂中自主发展,自觉地将礼仪知识转化为能够与社会实际结合的行动,提高综合素质及礼仪技能。

(二)优化礼仪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进展

礼仪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礼仪教学实效达到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礼仪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关系到对教材的筛选、案例的处理、难度的分解与内容的拓展等。第一,吸收生活中礼仪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引进生活中的礼仪实例,填充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第二,建立前后礼仪知识的链接充实教学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礼仪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巧妙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作用,优化教学内容。第三,增加礼仪实践教学拓展教材内容。礼仪课堂教学总以实践作为教学实效的检验标准,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内容重组,实现学生礼仪的最优个性发展。第四,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活化礼仪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让教学内容运动起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跳跃性和灵活性,如礼仪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了课堂内容。第五,尊重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礼仪教学内容。个性张扬的礼仪教学意识培养与礼仪规范并不冲突,礼仪教学潜能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三)创新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框架

礼仪课堂教学的师生共振效应是生态课堂生命力的表现,体现的是生命与生态交互作用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促进了师生与环境的相适应,最大化的实现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动态良性的发展。第一,探索礼仪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礼仪生态课堂模型。探寻礼仪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是优化师生关系与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构建师生对话沟通平台,发挥学生勇于质疑的学习风格引发自由互动合作探究的自我思维展示,以此推进礼仪生态课堂模型的建立。第二,建立礼仪教学生态课堂教学新形式促进生态课堂形成。礼仪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陶冶身心,树立信念,形成规范,展示真诚的效果,礼仪教学的生态课堂要求符合生命运动的规律与生态课堂教学节奏相统一,切实保障有礼有节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把握礼仪课堂教学的动、静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竞争性,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应对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赢的礼仪教学最高境界,使固定的礼仪理论知识瞬间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礼仪行动,焕发出生命能动的气息。

(四)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仅是职业技能的体现,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礼仪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保证。礼仪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礼仪知识掌握,礼仪技能练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展现同时作用于礼仪生态课堂中,要求老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的效率,更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成长,礼仪课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与关注中得到赏识,增强学生自信。评价理念的师生共同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对象的学生参与都有助于礼仪生态课堂的深入发展。首先,学生本位的评价环境可以激发师生感情的融合,促进心灵沟通,让学生获得关爱、信心、自由与个性的成长,教师的收获、喜悦让教学机制持续健康进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落实,有助于建立礼仪生态课堂的评价标准,随时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并给予及时反馈、更正,进一步促进学生礼仪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推进礼仪课堂生态教学机制的形成。

结语

总之,礼仪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创造性礼仪知识的应用得以体现的新课堂模式,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闪烁着礼仪智慧的光芒,礼仪课堂生命活力的的充分展现把课堂交给其真正的主人―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激情与挑战,而成为文明礼仪形成的摇篮迸发出生命力的火花。运用课堂生态学的方法,探索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情境的设定,揭示礼仪课堂教学赖以发展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环境,寻求由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氛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合理发展的教育方向。营造和谐健康、完美人格塑造、身心愉悦、启迪智慧、开发智能、活跃思维等认知过程最优化的礼仪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平等沟通交流、相互尊重、激发创造能动性、转化智趣、树立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等的融洽教学环境,是礼仪生态课堂研究实践性较强研究的重点,其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即是整个情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处在礼仪教师转型与过度时期的高等职业礼仪课堂教学研究面临着新旧思维模式的碰撞与选择,在权力打造礼仪生态课堂的过程存在着教师、学生、学院领导等各种价值伦理的磨合,还同时存在着思想和行动上的压力与阻力,要面对理论与实践的礼仪教学现实矛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高等职业教育礼仪生态课堂,需要将教育学、心里学、生态学等综合学科融于一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在始终,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其终极目标。(作者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礼仪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岩高、邹京霞.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合[J].

[2] 杨丹.对目前我国高校深入礼仪教学创新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3] 王紫斌.态课堂的理念创新与建构[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6)

第2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松身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碰撞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生的质疑激情。要将“质疑”引入数学课堂,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加法出发,一步一步地深入,逐渐理解小数的乘法的计算。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积极地表现出赞同,如果有些问题是不对的,或者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很详细,显得比较笨,我们也要给予其积极的解答,这就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自己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同时,我们要应该讲给学生一些事实,即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所以,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使其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应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数学知识,创新数学问题。教师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适宜的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找出问题,归纳问题,实施问题的“再造”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到问题所在的场景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质疑、求解,从而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采用说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不同方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障碍,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和现实中的学习疑问相关联,使学生产生疑惑,形成悬念,创造出不断探究的寻疑环境。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出问题:“小强今年已经12岁了,可他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会产生疑问,引起对问题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接着告诉学生,“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年、月、日的概念关系,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先得到答案。”孩子们立刻注意力集中,关注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化成一种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建立了很好的开端。

三、方法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生年纪小往往找不到正确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技巧,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法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提问方式的科学引导。首先是教会学生学会联想,在知识的节点上找到问题。联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事物l展规律中寻求突破口,运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突破情境,寻找和发现新路径和方法。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猜测,猜测不是没有任何前兆、随心所欲的盲目行为,而是借助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大胆估计和预测,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假设出答案,再对猜测结果进行合理验证的实践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避开容易忽视、混淆的问题,恰当地点拨学生意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应教育学生学会质疑,针对自己的理解力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疑问,怎样使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找准必然,发现真理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时提供学生提问机会,让他们在问题后得到思索和回顾,不断总结和提高,启发自己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四、强化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验证质疑

小学生的年纪还很小,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为了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来带领学生验证质疑。比如,在结束“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教室外测量学校的花坛和草地,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心中的疑问,例如用什么办法才可以测量出梯形草地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高度呢?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形状中,两条平行线的最短距离就是高。”在老师的帮助下,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验证质疑,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第3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一、深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1)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小语自学辅导教学也正是贯穿着这一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

在实验初期,班级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相当部分学得慢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读”和“练”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启、读、练、知、结”这五个环节,既发扬了传统教学的长处,又以其新的内涵弥补了其不足之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能力优化为主标的教学思想。

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在知道自学目标、自学程序、自学内容后先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感知课文的内容,非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粗读、泛读、速读,重点段落则采用精读、细读、朗读或感情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法贯穿于每一节课,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批。实践使我深有体会,这一环节,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领悟文章内涵,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为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我指导学生时一直注意“读”和“练”贯穿课堂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言自学辅导”课堂模式中,“知”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能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加工反馈信息时能否做到以诚相见,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是众多因素中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因此,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不但着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自学汇报的能力,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

第4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错误中总会有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比较深,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学生的智慧,充分展示出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会惯性地排除万难,唯恐在教学中出现失误,然而当我们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失误”,那么这时我们就当抓住失误,让失误有所生成。

四年级上册“溶解得快与慢”研究“碾碎物质颗粒大小是否能加快物质的溶解”,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了方糖,采用对比实验规范水量、水温、方糖等条件一致加以探究,但学生的探究出现了多种不同结果:1.碾碎的方糖和整块方糖溶解的速度几乎差不多。2.整块的方糖比碾碎的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甚至更快。面对这样的结果,可以说“事实”悖于理论。此时如何处理这样的尴尬,刚好看到原先准备的冰糖,于是以冰糖为材料,严格控制材料,通过研磨碾碎冰糖颗粒及整块冰糖进行对比,结果为“碾碎冰糖颗粒能加快冰糖的溶解”,至此学生对之前的预测才恢复了信心。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了结论为“对于部分物质,碾碎其物质颗粒大小能加快其溶解的速度。”课后通过研究,发现可能因为方糖结构松散,用其进行研究效果欠佳,所以研究时应该采用单晶冰糖效果明显些。而正是这失误给了我一个警醒,我们应当准备充分,严谨至教,当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失误我们应该灵活化解,努力做到严谨科学化。

二、练智慧对话生成教育机智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的必然选择,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交流是打造高效课堂关键,我们应当充分地把握好每一次谈话,让每一次谈话有所生成。

来看顾超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师早有准备地抛出问题“在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磁铁,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会怎样变化?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展示各自的预测。课堂上顿时呈现了几种不同思维的碰撞――“老师,我们组觉得吸回形针的个数(磁力大小)会随增加相吸磁铁数量的倍数而成倍增加”;“我们组觉得继续增加相吸磁铁的数量,磁力大小肯定会变大的,但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块磁铁可能会把第一块磁铁的磁力吸掉点,这样它们的总磁力应该不会成倍地增加”;“我们组觉得后面增加的磁铁会把前面磁铁的磁力吸掉,这么多磁铁的磁力会相互抵消,使总的磁力反而减少。”此时顾老师也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观点,继续他的对话“如果预测增加磁铁数量磁力大小也会随之增加,那么实验操作时在第一次挂回形针个数的基础上可以怎样挂回形针?如果磁力大小是减小的,那么可以在第一次实验时挂回形针个数的基础上怎样挂回形针?”师生在又一次地对话中总结而出“实验时可以根据预测在第一块磁铁吸回形针个数的基础上直接进行适量地增、减。”此时的学生已然蠢蠢欲动,他们急切地渴求证实自己的预测,学生的主动探究,当然使他们更专注于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他们的发现也就水到渠成了。更可贵的是,经历了猜测与实测间的差异,学生的记忆是更为深入的,理解是透彻的。

三、行创新治教生成魅力教学

1.更新实验材料。合适的科学实验材料是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如果我们不断创新实验材料,我们的课堂也会流光溢彩。

“热是怎样传递的”相比传统教学,浙江一位名师更新传统材料使用了“蜡烛环”完成实验探究――同等大小、厚薄均匀,学生通过在一定距离处挂上多个蜡烛环亲眼见证“热的传递”,有效地避免了因凡士林涂抹的量不等而引起的实验误差,且学生直接悬挂烛环,操作简便,实验结果更为科学严谨。

2.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当我们抓实此细节,以创新地理念设计教学,我们的课堂也会焕发无穷的魅力。

第5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一、科学实验的概述

科学实验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研究对象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由观察、定义、假设、检验、发表和构建组成,它是人类对知识进行总结和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

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目的,然后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启迪;不只是单纯地做实验,还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的引入来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是老师的启发式教育,也可以是真正的操作试验和社会任务,这是对于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科学实验的界限的定论。

二、利用科学实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引入

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出诸多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将知识进行直观化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本内容、图像和声音进行立体式结合,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是一种别样的实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使其快速掌握课本知识。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可以跟着幻灯片的变化而变化,对知识有着极强的验证。比如,在生物课中关于食物链的描述,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客观形象地将食物链的构造、生产者和消费者概念进行很好的讲解,再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入动物界中真正的生存搏杀过程,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将授课的内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终进行内容总结,将整堂课的内容系统地进行展现,这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

多媒体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迅猛发展,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也是科学实验教学的有力实施,对学生的注意力的提高和凝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启发式教育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引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充当着唯一权威者的角色,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产生的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的思维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前进,这样导致学生的兴趣缺乏、注意力涣散,教学质量较差。

时代在发展,尤其是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兴趣和提高其注意力,应该将学生被动的角色定位转换过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注意力。比如,科学中在讲到影子和阳光的关系时,应该让学生实地感受,让其站在太阳下进行观察,然后对阳光和影子的关系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启发当中,最后对启发的内容进行总结,将之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肯定是空前的集中,其教学影响也是深入脑海,让学生牢牢掌握课堂知识。

3. 实验操作在科学教学中的引入

21世纪的关键是人才,更是创新,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强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实验操作引入的原因所在。

实验操作是让学生对知识独立探索,是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兴趣的有效方法,更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授课老师要尽量科学地将课本内容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实验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空前凝聚。学校一定要搭建实验平台,这是未来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学生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源泉,在这里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4. 课外任务在科学教学中的引入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社会是知识淬炼的绝佳之地。教师应该尽量创造课外教学教案,让学生进行任务性的探究。在课外任务中,学生能够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调动自己的兴趣和聪明才智,这对其学习内容的加深和注意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效果。例如,在“种子的生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培育种子,然后每天观察种子的成长变化,让其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将观察内容与课本知识进行对照,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渴望和深入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集中,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定会有效提高。

三、结语

第6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练笔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25-01

课堂练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随机做小片段、小段落等文字练习。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抒情表意,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提升语文能力;其次,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能力并为之奠基。

一 情动之时,随手记录快乐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阅读过程中出现情感的碰撞是读者深入文本的重要表现之一。此时,阅读者应及时抓住情感的触发点,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既是情感表达的快乐与阅读快乐的良好结合,也是对自我阅读过程与轨迹的一种必要记录与备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对那些文质兼美的优秀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多种感情,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澎湃感情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

以《酸的和甜的》一文为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不仅仅是狐狸的笑话而有心理学的根据,即狐狸以精神胜利法来获得自我安慰。对这一点,不仅仅如文末所言,“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二年级小学生也多数不明白,虽有小猴子亲自尝试,对多数学生来说仍是似懂非懂。这种情况下,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单元教学主旨:“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必然会被激发。这个过程中,学生适时记录所思所想即会在无形中演变为一种课堂小练笔,有助于学生巩固与提升语文的学习情感。

二 精彩之处,仿写也快乐

虽然今天的社会提倡创新,一味模仿并没有出路,但学习与创造之初,模仿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与途径,“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叶圣陶语);进而才会有自己的独创,“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仿”(伏尔泰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课文的精彩之处进行仿写练习,既会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得到适当的拓展,也会在非明确的习作练习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写”的快乐。

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中,在引导学生从感觉、颜色、味道、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感受秋雨中大地万物多姿多彩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味刚刚过去的夏天或春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例如,文章第一段有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那么,夏天(春天)的雨呢?有学生说,“夏天的雨,也是一把钥匙。它脾气不好,一点也不温柔,往往你还没来得及准备和躲闪,它忽地一下子就来了,把凉爽的大门打开了。”把这样的话写下来,虽口语色彩浓重,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模仿,兼具创造精神――不是完全的、照抄照搬式的模仿。这种小练笔,把说与写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效果极佳。

三 空白之处,体会创造之乐

就像书画家在书画艺术创作中有意留白、为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更好地体会作品的艺术之美一样,好的文章也会在文章中有意地留下一些空白,力图以“此处无声胜有声”之境,为读者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文章之美提供便捷之径。而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中,这样的文章有很多。例如《清澈的湖水》一文,文中“小洁”游湖过程中始终“紧紧地攥着面包纸”,直到文章最后才说“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这里,文章并没有描写到她是如何扔掉面包纸的,过程如何,细节怎样,这就为学生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想象,并书写下来,就会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小洁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课堂练笔的课文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向学生的生活实践延伸,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结合文本感受生活,进而丰富文本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促使学生在创造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当然,课堂小练笔采取的形式,并不仅限于此。结合教学实际,其他如概括、评议、拓展、转换等均可。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课堂小练笔的进行都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达成水融之态。因此,教师要以一颗慧心,使学生因“心动”而至“笔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晓红.小练笔给语文课锦上添花[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3(1):82~84

第7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第一,新奇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设计好的一个环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对新事物感兴趣,对事物的变化敏感好奇。我在设计教颜色单词的那节课时,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导入。要教五个颜色单词,我准备了五个矿泉水瓶,都有半瓶水。先展示给学生看是无色的水,并告诉他们这是神奇的水,会变色,让学生猜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把瓶盖盖紧(每个瓶盖内都涂有不同颜色的颜料),开始一边说着咒语一边用力的上下左右的摇晃着瓶子,瞬间瓶里的水有了明显的很深很正的颜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唏嘘着,趁此机会,我引入了第一个颜色单词的教学。接下来,如果有谁猜的颜色是对的,那么谁就来当魔术师变出下一个颜色,变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猜对就可以当魔术师。从导入到学习新知识过度的很自然,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的开始成功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操练巩固,形式多样

课堂的效果,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操练巩固环节,操练和巩固既要充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要想让学生在整个课堂联系中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就需要把课堂的活动设计的学生感兴趣,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玩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设计出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来操练所学知识。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 “过目不忘”的竞赛游戏。用多媒体准备了许多不同颜色的物品,先逐个闪一下,猜闪过的物品的颜色,说出闪过的物品名称及颜色。增加难度,让学生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赛按顺序说出颜色,看谁说对的多,再加大难度, 要求按顺序说出颜色和物品名称,可以先领读复习几遍所学过的物品名称,比赛谁说对的多,颜色逐渐增多,或所给观察的时间逐渐减少,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竞赛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每个学生都在努力看着记着,跃跃欲试,个个不甘落后,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第三,学以致用 贴近日常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拿到日常生活中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不同颜色,学生服装的颜色,学习用具的颜色,水果的颜色,自然界的现象,动物植物的不同颜色的等等都是学生所熟悉和了解的,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想到的有关颜色的内容,用抢答形式,积极的答的好的给予高度评价,鼓励赞扬他们的表现,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转动脑筋,学习知识。因为刚刚学习过人体的部位,我设计了一个听颜色给娃娃贴五官和身体部位的的游戏,准备了用彩色卡纸剪的不同颜色的五官和身体部位若干,由两个小组各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贴,我背对黑板出示颜色和身体部位,全体学生一起说出要求,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到颜色正确的的部位贴到娃娃的正确位置,小组里成员轮流贴,每人贴一个,看哪个组贴的又快又好,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进去,课堂气氛积极活跃。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颜色知识内容编短剧,编歌谣,并表演展示,学生既感兴趣又体验到成功,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是轻松愉快的,改变了常规课堂的拘谨和严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歌曲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教学生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的巩固了教学内容。比如,选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做为巩固颜色词的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边唱边找出当时穿着所唱的颜色的衣服的学生,鼓励学生,边唱边在唱到自己衣服颜色的时候把衣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同学看,教室里出现了翩翩起舞的穿着鲜艳颜色衣服的女同学,和摆着不同造型耍酷的男同学,学生们唱的开心,演的快乐,学的扎实。

第四,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科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8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凌桂泉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几下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否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也谈不上教育的改革,课堂教学的优化。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性,使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可控的,目标的达成也是可测的。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

二、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主动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将"讲堂"变成"学堂",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现在提倡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拔和指导上,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教学中,一些学校变换学生的座位形式,由"秧田型"变化为"圆桌型"、"马蹄型"等,由全班划一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读读、圈圈、做做,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甚至走出课堂--这些都正好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物理课堂教学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我认为应突出一个"练"字,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先讲后练,也可以先练后讲,也就是"讲练法"。为了做到以练为主,以讲助练,最佳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练--讲--练",这是因为采用"讲练法",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由于缺少了一个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即"练"的过程,因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是"停留在记忆或初步的理解"的水平。有了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改变,促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真正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从另一层面看,更利于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更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第9篇:学生课堂礼仪范文

关键词:注意力;师生情感;语言魅力;问题情境;变换形式;有奖问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78-01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关注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固然是至关重要;而重视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本身的努力以及与教师的配合来实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搜集,加上自己的思考,拟订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进行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有两个基本标准:

一是专注性,即是否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正在注意的对象上;

二是持久性,即保持注意的时间长短。告诉学生在课堂上要提高注意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暗示自己这堂课很重要,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就能专心听讲。

2、要自觉意识到老师讲课的重要性,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同时还要认识到,没有老师的授课和指导,我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甚至学不下去。要常提醒自己听好老师的讲课,不要错过学习的好机会。

3、排除内外影响和干扰。当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老师讲课方式不合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当出现不安静时,就要排除干扰,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状态。

4、有意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讲课理解,要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主动地记住它们,则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就能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

5、要善于分配注意。课堂不仅要听、看、记忆,而且还要记笔记。会听课的学生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在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思考、去记,当听到重点的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时就简要地记一下笔记。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兼顾各方面,结果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注意的转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合作的、互动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善于运用教学语言魅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1、导入语。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评价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答题、讨论发言,对学生完成的某个任务,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评价。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

第三、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兴趣。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这样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由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铺垫。

第四、以变换的形式,生动的知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充分利用脑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使人脑过于疲劳。有效的办法是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提高。语文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文图对照地读,可由图复述课文,也可由文字想象图画,或更高层次地让学生依照文章内容作画。当然,教师适当拓展课外知识,以兴趣激发孩子的注意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五、用正确、新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师首先要教得有趣。高年级学生应该更多希望讲述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语言的深刻、幽默风趣等。

第六、在课堂中,还可采用积极回答问题有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