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经济学基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基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基础论文

第1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1.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角度而言

据我们对多所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是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自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以来也一直是这样开设的。就经济学本身而言,经济学理论不仅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而且指导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把握经济问题的本质。而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是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展开阐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国民收入的相关内容、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了解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这种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资源整体运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管理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这课程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西方经济学中学到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对我们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而且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内容。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只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不是专业课程。

2.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及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是以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其专业基础课程也应该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为主。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由由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两类构成。而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将经济学分成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进行开设和讲解。以及仅将就涉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也一直是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仅掌握其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不够的,更需要去了解企业运行的一些管理知识。

3.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角度而言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大多数是三本院校分数录取的学生,其文化素养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并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是录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学生,其数学基本功底比较薄弱,综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学生。但是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复杂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中,大多是将理论逻辑分析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时还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图标,贾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还涉及到复杂的概率统计等数学方面的知识。而管理学但是该课程市面上已经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语言阐述和一些形象的图表进行论述。

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首要原则,笔者认为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结合专业设置的原则,构成对专业的知识基础内容体系。因此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符合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能够给予学生最必备的某一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或专业基本训练:二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是内容覆盖面较广的,能够大致体现某个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三是所设置的所有通识课程必须能够构该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同时又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而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确定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而言,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结论,懂得如何去应用这些基本结论就行即可,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去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基础。因此需要将较为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理解较具体的形象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应用型本科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来进行.要针对课程整合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综合程度、课程整合方案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虑将多门学科整合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考虑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特殊性又要能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从而渗透到各个相关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级级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放回学校统一经管类开设的公共课程;将原来作为专业课程的财务管理概论和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取消原来的统计学,改成经济统计学,增加34课时的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保留原来的经济法课程,课时由原来的68课时变为51课时。将管理学改为企业管理学,将国家税收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对于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中,根据上述的原则和要求,我院重点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下就这两门课程进行阐我院对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课程

将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内容整合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开设。根据应用型本科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可知,对于管理学,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更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把握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将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实务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融会到一起。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理论学习,了解企业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我院在2014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管理学课程改为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即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学,其中管理学原理占40%,企业管理学内容占60%。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企业设立和运行这门选修课程进行强化对企业运行的相关的知识进行强化。

2.2取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第2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目前,中职校一般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为实施“基础会计”多媒体情境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多媒体在“基础会计”情境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模拟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环境,重复再现教学中所需要的真实情境,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供快捷简便的沟通渠道,便于实现师生间活动中的数据保存、过程监督以及结果评价。

(一)教学准备

“基础会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需要做如下准备。

1.师生亲身体验经营活动。选一家中等以上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访问,了解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收发、生产加工、产品验收入库、产品销售、货款回收等资金周转的具体过程,使从未出过校门的中职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如果可能,还可以增加部分亲身体验活动,由学生参与部分经营过程。

2.视频、图片资料。在经过企业允许的情况下,对所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录像、拍照和收集资料,以备课堂教学中使用。针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主要经济业务,以剧本的形式编写主要经济业务案例,聘请“演员”在企业的实际背景下模拟经济业务过程,制成录像。

3.flas。会计核算中的某些经济业务要拍成较真实的录像需要很高的成本,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制作flas。教学中可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相关的动画来增加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动画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制作。

4.会计账务处理实物。购买部分领料单、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收集一些发票、银行结算凭证等,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会计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实物资料或照片。亲自接触实物,进行实证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会计核算过程。

(二)基本步骤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分为如下基本步骤。

1.带入情境。当学生了解了会计知识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后,他们一定会重视对“基础会计”的学习。这是实施“基础会计”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初学“基础会计”的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是陌生的,对会计的核算过程和会计信息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如果一开始便灌输大量的概念、假设和原则,容易使学生对“基础会计”产生厌烦情绪。“基础会计”的情境教学首先应把学生带入会计的真实环境,体验会计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真实的企业经营活动,最好是选一家上市公司,这样可以利用其公开的会计信息。参观前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参观后写出参观报告: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该企业是不是很赚钱?该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引入会计天地。

2.延续情境。在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学生又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在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真实情境中,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使教学内容转化为连续情境中真实可信、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

3.优化情境。一旦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他们便会主动地去阅读教材,但严谨晦涩的教科书会让他们感到理解困难。“基础会计”的情境教学需要将教科书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或转化为角色的扮演或实物的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心灵去体验,在形象的感染中使他们渐渐地感受到会计的真谛和会计的魅力。

4.凭借情境。教师凭借情境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还应训练他们应对会计问题的直觉,培养独立分析和思考会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常的情境观察,训练感官,强化感觉,积聚大量表象与经验,并突现、强调情境的某一部分,使学生潜在的直觉在外界有利因素的碰撞下,迸发出直觉思维的火花。情境中鲜明的形象刺激着想象活动近乎无意识地展开,潜在的创造性易于爆发出来。教师通过改变情境、变换数据、叙述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5.拓宽情境。学校的高墙将学生与纷繁变幻的世界隔离开来,情境教学应为学生认识社会打开一扇窗户。情境教学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会计知识,还应把这些会计知识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丰富的会计信息资料、国内外大量的会计案例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

(三)教学实施

很多教师对动画制作和视频制作并不擅长,要达到制作较完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很多老师可能对情境教学望而却步。解决办法如下。

1.动画与图片相结合。较简单的内容仅需几幅图片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内容,可制作flas等。

2.团队协作。由多位老师组成“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团队,先制定情境设计计划,然后由每人负责几个特定内容的情境设计,最后集体讨论修改,定稿制作完成后,可以共享。

3.可聘请专业人士制作动画、图片及视频等。在争取学校资金支持的同时,可以考察确定相应的专业公司,聘请专业人士,与课程教学团队一起,制作动画、图片及视频等。

二、“基础会计”实施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基础会计”实施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人生活、工作在社会中,他要认清其周围环境、认清社会,才能更好地处理他与别人、他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培养其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方法认识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基础会计”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但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对事物有一个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多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基础会计”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恰恰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会计”教师要在这个良好的会计情境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方式,其背后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教师不能脱离这个本质目的,而仅仅停留在有趣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上。另外,从“基础会计”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可以看到,只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才能体现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情境教学就是利用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最终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情境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注意事项也是不容忽视的:

(1)可接受性。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设置,要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合适的“路径”和“梯度”,便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2)直观性。问题的设计的内容要直观,是平时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入口宽,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的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大;

(4)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促进其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5)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到的知识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起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3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级韩语精读,教学方法,初探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王沐阳.高职应用韩语教学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第4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1.1治疗方法采用美国醒脉通MECT治疗仪。治疗前常规禁食、禁水8h,治疗当日禁止吸烟,前1h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脉搏及体重正常,指导病人排空大小便,协助其去枕平卧,去除义齿等,两肩胛间垫一沙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四肢伸直[2];将MECT治疗仪调节为治疗状态,连接多参数监护仪,给予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后,静脉注射1mg阿托品,2.0mg/kg~2.5mg/kg丙泊酚致睫毛反射迟钝,呼之不应时用面罩加压给氧,静脉注射2mL0.9%氯化钠冲管,1.0mg/kg~1.5mg/kg琥珀胆碱静脉注射,观察确认病人全身肌肉松弛、自主呼吸停止、腱反射消失后停止吸氧,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置一牙垫,将涂有电胶的电极片紧贴于病人头部两颞侧通电3s~4s后给予加压吸氧至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送观察室观察30min,做好保护性措施,防止病人出现急性谵妄和躁动不安时发生意外。病人回病房后注意观察进水进食情况,同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记忆障碍等副反应。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前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前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MECT的治疗原理、治疗方法及对疾病的作用,纠正病人和家属认为MECT治疗是“电击”的错误认识,同时介绍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暂时性头痛、对记忆力的短暂影响及恶心呕吐等,强调头痛、恶心呕吐均是短暂的,对记忆力的影响也是可逆的,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并让接受过MECT治疗的病人现身说法,打消病人和家属的顾虑,以消除治疗前的紧张恐惧感,同时鼓励病人和家属说出心中的疑虑,表示理解并一一解答。其次,组织病人观看国内外MECT治疗的相关录影片,在病人对治疗有一定认识后再护士的带领下熟悉MECT治疗室环境,并观看全部治疗过程,消除其陌生感。第三,病人初次治疗时,由护士陪伴进入治疗室,一路热情介绍治疗设备、安全性,过于紧张的病人指导其通过深呼吸消除紧张感,并通过交谈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治疗结束后在耐心听取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进入治疗室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出现的副反应进行耐心解释,理解病人不良反应的心情,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鼓励病人继续治疗,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①精神及配合度指标:根据病人治疗过程中紧张恐惧程度分为三级。0级:治疗过程无不适、紧张和恐惧感;Ⅰ级:治疗过程中有轻微不适、恐惧感,但不回避治疗;Ⅱ级:治疗过程中有不适、恐惧感,并试图回避治疗;Ⅲ级:治疗过程中有明显不适,有强烈的紧张和恐惧感,尽力回避治疗,需医生护士协助才能继续治疗[3]。②效果指标:护理前后由1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进行评价,由P、N、G3部分组成,采用7级评分法,从无到极重分别计1分~7分,P、N总分值为49分,G总分值为112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4]。③脱落率:未完成疗程的病人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人首次治疗过程精神状况及配合度比较观察组病人首次治疗过程精神状况及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

2.2脱落率比较观察组1例病人脱落,脱落率为0.65%,对照组15例病人脱落,脱落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P<0.05)。

2.3PNGC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P、N、G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P、N、G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5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情境;独立思考;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合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代课程教学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知识点通过情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现在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授课是填鸭式的讲课模式,不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虽然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对每节数学课的情境苦思冥想,但还是会有一些不恰当。例如:在教授有关“有理数中正负数”的相关知识时,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而没有利用其他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正负数概念的教学辅助器材,知识讲授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利于知识的记忆,也不利于知识的活学活用。

【解决途径】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重要性的认识,创建符合生活规律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在认真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情境的目的。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情境,情境设计首先应该体现数学知识点,其次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例如:在有理数中正负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带一个表盘温度计到课堂,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会说上面都是整数,有一些数相同,有一些数字前面有个减号。这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这个减号是什么意思啊,这个是我们生活中的温度计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正负数知识密切相关哦。学生学习正负数的兴趣就会提高,带着兴趣学习,会更容易学活知识,记住知识。

二、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机会减少

中学数学教师为了培养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增加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但是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练习的学科,学生缺少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数学知识容易造成对数学知识理解肤浅的影响。有一些数学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这些问题交流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初中数学的“圆”的一章学习中,圆的构成,圆心半径与圆的关系可以通过学生和交流合作得出。但在圆周率的学习章节中主要介绍圆周率的得出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交流合作得不出的。是不适合课堂交流讨论的。再如;数据分析中数据的代表和数据的波动这类章节学习中,学生交流数据中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性,合作得出结论。其实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人云亦云。缺少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对相应的知识点就很难真正把握。

【解决途径】在数学学习中一定的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学生仍在习惯养成阶段,应该控制合作交流次数,重于提高学生的探究钻研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通过分别以三角形三条边a,b,c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a・a=s1,b・b=S2,c・c=S3,推测出勾股定理,首先学生要认识到S1+S2=S3,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也可以自己钻研得出,相比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得出的过程,印象深刻,以后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经过自己研究没有得出结论也可以讨论,大家互相帮助,有利于相关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数学经验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中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必要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意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应用作用不明显,如在贯穿初中的方程及方程组知识教学中,教师对方程在实际生活用的应用意义讲述不明确,如5x+6=36这样的方程式子学生可能会很容易解出x的值,但并不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样的方程,甚至教师会要求学生单纯地把题目中的数学内容提炼出来,还不要求还原回去,导致了方程这样的初中数学知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作用不大。

【解决途径】学生学习不是只为了考试成绩的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更是为了数学思维的养成,和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要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要想是初中数学体现这个作用就需要教师的数学教学不只局限于课本,还要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多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真正需要的问题联系起来教学,例如:在“概率”一章的学习中,教师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扑克游戏、硬币游戏抽奖等让学生认识到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卡片道具模拟抽奖,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直接明了的认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生活中学生就会自觉地使用数学思维。

第6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课题”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3002

1 问题的提出

在近几年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反映,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上课和作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时候,论文质量、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功底和查阅书籍和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写作的时间和速度以及写作态度等往往与教师预期的效果不一致,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点已经很好地掌握,只是在平时的经济现象分析时应用的很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当然这是缺乏训练,很少有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测验,绝大多数并没有掌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研究兴趣来消化教学内容。

本文结合《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来探讨基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式的创新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农业经济学》教学探讨一下如何将理论经济学很好地应用到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中去,进一步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研究怎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在吸收和综合案例教学方法、课程讨论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课题”模式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应用。

2 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次,讲授的内容仍然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解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以及教师的调研案例等;最后,考核内容是基于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仍然以期末考试的笔试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该教学方法的一些缺陷,当然,这里总结的一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教学方式,或许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但是,本文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现行农业政策的回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仍然遵循的是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一味追求,当然追求的目的多样化,有些学生是习惯性对教科书的学习方式,拟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全部掌握,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等。二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农业经济学理论知识,但是,如果将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调研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分析,给出的理解千奇百怪,而且与农业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解释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就现象论现象。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弱,一些教师带队外出调研通常会反映此问题,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学的十分熟练的知识点能够忘记,比如,有几位大四的经济学本科生与本校教师在农村开展调研,即便老师将每一个调研问题讲的非常透彻,他们仍然不理解“非农活动”的含义,因为农户给他们的种种答案根本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准确对应的满意答案。

3 “课题”模式教学内涵及实施意义

本文所讲的“课题”并不是指我们的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者自治区规划办、教育厅等纵向和横向课题,而是相当于案例教学,但与案例教学有些微小的差别,很多案例教学都是在任课教师已经早已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活生生的案例,里面的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也是教师或者案例教学的教材中早已经设定好的,而这里的“课题”指的是教师事先并未给定案例,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框架,根据学生小组的研究兴趣爱好来选择。学生所要选择的案例不仅仅是活生生的现实经济现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就所研究案例的某一个知识点和理论框架的应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研究要比案例研究深刻一些。这种方式即锻炼了学生收集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又比较全面的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对产业经济学某一个理论框架下的“课题”,需要学生提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在所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让硬逼着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刻苦专研某一个经济学,搞科研,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本科教学的经济学基础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分析和认识能力,或者对本科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理解与应用,对所学知识的检验。“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包括,能够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突出团队能力。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利用大一、大二的经济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能够充分发挥本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 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的实施环节的设想

本文强调的一点是“课题”具有系统性,能够将理论知识框架学生自己综合起来。而且这种“课题”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因为每一个同学对于《农业经济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就其文献综述,所要研究经济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走势都很好地掌握了,这样仍然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

下面介绍“课题”模式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基本原理。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农业经济学分为几大教学内容板块,采取每一个教学板块作为一个“课题”单元。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自然班级将每一个班级分为若干研究小组,每一个研究小组需要在几个理论框架的每一个理论体系中选择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本模块的理论体系,选择其中一个农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周期是本模块的教学计划执行完毕。

“课题”模式的教学实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基本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将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体系给出。教师在这一个基本作用是在于将每个部分的理论框架和目前仍然可能存在的争议讲授给学生,例如,农产品市场理论中,只给学生讲授理论框架和基本知识点。第二阶段:学生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小组在教师讲授的知识框架下就某一个农业经济问题时自己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所研究的现实问题的现状、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自己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例如就某一个题目“市场不完善背景下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这样小组将会对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用市场环境、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各种指标来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会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各种衡量指标的计算、理论含义及其如何应用。第三阶段:课堂讨论。这一阶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每一个小组均需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教师在研究问题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不透彻的知识点、或者不全面的需要加以重新解释,当然,有些知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也并不是很好地能够掌握,其实,教师也是在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过程。然后,与学生进行就某一现实产业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先听一听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看一看学生在以前面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然后,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就此问题展开对该知识体系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此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第四阶段:巩固和继续完善、跟踪研究。这一阶段主体仍然是学生本人,或者小组研究。主要是在第三阶段的讨论的结果中寻找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的深化,或者改进或者延续。

关于本方案的考核问题。成绩分为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以小组的“课题”的成绩为标准,记团体成绩。最后一次是个人对本科程某一个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就某一个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点作理论综述的课程论文。

5 “课题”模式教学方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学生与授课教师相结合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这里继续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用来说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与授课教师的紧密结合,不仅学生从理论体系的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等,而且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课程中,学生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的角色,同样,老师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些理论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分析。

5.2 与导师制(导师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结合

导师制是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制。“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以及授课内容,而且学生的指导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也是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导师从专业的系统性学习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常规化、系统化和创新化。

5.3 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密切结合

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本科专业在理论和实际研究的一种具体应用,是考验学生专业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求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相结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某一门专业课程某一部分的理论体系或者知识点展开研究和应用,而是通过“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创造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邬滋,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3).

[2]汪冠群.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的支持体系建设刍议[J].当代经济,2009,(14).

[3]张春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第7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关键词:两岸合作;经济学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17-03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两岸教育合作成为两岸合作的重点议题[1],两岸高教界就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等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两岸应加强高教领域合作成为两岸高教界的共识[2~3]。对于两岸高校间应如何合作,学者与高教管理界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如在研究课题上展开合作,共同的教育评鉴与证照考核机制、两岸教授共同指导研究生、两岸学位互认、相互招生、建立双联学制、与国外知名大学三方合作学制、举办短期研习活动等[2]。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6月,是西安交通大学与郭誉森、胡春田等一批来自台湾中研院、台大等经济学名教授合作举办的教学与科研中心。金禾中心以培养具有坚实经济理论,熟练掌握宏观、微观、计量等现代经济理论的高级经济学专门人才,密切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开展研究为主要宗旨。自成立以来,金禾中心克服地处西部的劣势,团结两岸经济学学人,从两岸教授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起步,逐渐将教学和学生培养上的合作延伸至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并逐渐实现从教学合作到科研合作,从两岸合作到国际合作的跨越。

本文将系统总结金禾中心十余年来探索两岸合作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中的经验,为两岸高教界开展合作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

一、金禾中心在两岸合作培养现代经济学创新性人才的实践

在两岸合作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的过程中,金禾中心组建由两岸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核心课程大多选聘台湾地区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与大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辅导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两岸优质教师资源的互补;在两岸学术交流上,在接待台湾各大高校师生赴西安交大交流的同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在双向选择基础上,选聘台湾和西安交大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同时针对指导教师不在学生身边的劣势,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论文写作过程的监控,以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

1.理念的共识。理念的共识是两岸合作的基础。金禾中心成立本身就是两岸学者对大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西部地区开发急需具有现代经济学理念的创新人才这个共识的产物。在成立之时,金禾中心就确立引进西方、尤其是美国比较成熟的现代经济学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专心治学的学术氛围,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学学术型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针对经济学日益数理化的趋势,在学校的支持下,研究生生源主体为具有良好数理基础的理工类保送生;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经济学直觉不足的缺陷,我们将培养阶段前移,从理工类大二学生中招收学生进入经济学(数理经济与金融)试点班学习;针对大陆普遍存在以学生发表期刊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替代课程训练等培养环节的短期行为,重视和完善学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以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为考核学生的最终落脚点。

2.两岸合作的组织保证。金禾中心在成立之初就组建由两岸学者共同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全面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咨询工作。如在充分了解、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经济学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现代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兼顾西安交通大学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选聘两岸优秀教师担任经济学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和培养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等。

3.两岸优势互补的师资力量。鉴于中国大陆在现代经济学教学上与国际一流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台湾地区经济学者多有留学欧美背景的实际,金禾中心经济学核心课程的主体师资为来自祖国台湾地区中研院、台大、台北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大、文化大学、政大等高校或研究机构,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或研究员。自成立以来,赴金禾中心讲学两周以上的学者年均达30多人次。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薛琦在接待金禾学生赴台访学时表示,台湾没有一所大学的经济系能像金禾中心一样请到如此多的名教授集中在一起给研究生上课。这些名教授在上课过程中一方面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科研实际讲授科研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主流经济学知识和方法。

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了解现实是学以致用的基础,为此,金禾中心在课程中选聘两岸学者共同担任主讲教师。其中,台湾地区学者主要承担国际学术前沿部分的授课任务,交大学者则将授课重点放在本土化及应用上。在教学中,双方共同切磋、协商,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工作。同时,金禾中心不定期邀请国内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专题报告,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4.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金禾中心已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两岸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学术交流。(1)两岸学术会议。自成立以来,金禾中心先后举办了第三届两岸金融论坛和两岸经济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并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台北大学等学校组织的经济学学术会议。(2)学术报告。我们针对台湾地区学者每年几十人次来中心授课或访问的现实,邀请在其中心期间做一二次的学术报告,并邀请其参与中心研究生自发组织的seminar活动。(3)组织学生赴台访学。在台北大学、中大等高校的帮助下,金禾中心每年组织二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生赴台访学一个月。在访学期间,除和论文指导教师交流论文写作、了解台湾风土人情外,赴台学生还将聆听多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台湾相关大学师生一起交流学术论文。(4)组织博士生长时间赴台参与学术研究。随着金禾中心两岸合作研究的不断开展,金禾中心积极选派优秀博士生赴台进行长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赴台的学生除选修中心无法开设的专业课程外,还需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

此外,金禾中心利用两岸优势的师资和学术资源,为师生提供与国际学术接轨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如邀请与台湾教授有科研合作的国外教师赴金禾中心访问和讲学,为学生提供大量出国学习的机会。

5.培养方案的落实与管理。针对金禾中心生源实际和现代经济学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金禾中心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既注重科学性和前沿性,又注重在日常的管理中落实。具体的措施如下。

在课程方面,以研究生为例,我们将课程分为预备课程模块、高级经济学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其中,预备课程模块由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三门课程组成,两门中级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并为高级经济学的教学提供知识背景 [4]。数理经济学课程则是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核心课程模块由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构成,主要是为学生搭建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平台,为精深研究打下基础。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经济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前沿,以开拓学生思维和增强应用中、高级经济学基本理论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并在选题、收集资料等科研基本功上得到训练,为随后的科研和学位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在培养方案的落实中,我们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对国际前沿的介绍,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中国大陆实际。既注重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又注重发挥在课程辅导和习题训练中助教的作用。

6.学位论文写作管理。与课程教学过程一样,金禾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也多为台湾教师。这在有利于学生跟随台湾指导教师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金禾中心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从事高水平研究的措施,这些措施贯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与交大一般的招生方式不同,金禾中心在研究生第一年并不指定导师,由金禾中心进行统一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到第二学年年初,由导师和学生作双向选择,并进入科研和论文准备阶段,此时,台湾教师负责学生论文的选题、写作和质量,而金禾中心针对导师不在身边的不便,负责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论文写作过程的监控,如按专业方向组建由金禾中心本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讨论班,在每两周的固定时间要求研究生就报告其所读、所想及科研和论文的设想及写作,以此来激荡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的科研压力;要求学生在研二赴台访学期间加强和导师的沟通,完成论文核心部分的工作;针对中心实际,将开题、预答辩与赴台实习时间通盘考虑,并加强学生中期考核和开题、预答辩和答辩流程的监控,促使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论文写作;指派金禾中心自有师资配合台湾教师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严格实行论文由海峡两岸专家双方匿名评审原则和答辩专家委员会必须由海峡两岸专家共同组成原则等。

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金禾中心在两岸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约束金禾中心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少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中具有普遍性,本节将介绍金禾中心在办学实践中遇到与两岸合作培养创新性人才有关的困难。

1.国际化与本土化。经济学作为一门兴起于西方的社会科学,本土化与国际化是学科发展中永恒的矛盾。在两岸合作培养现代经济学人才过程中,如何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际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就学术和学生培养来讲,教师和学生来源的国际化、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学生培养和科研与国际主流范式相接轨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金禾中心在成立之初就订立国际化的目标,并从基础性的学生培养和科研与国际主流范式相接轨做起。如金禾中心在教学上引进国际先进的教材和课程体系,采取国际主流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重视学生的科研基本功训练,实现了和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作为血脉相连的兄弟,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市场经济较为完善,其有益的经验是中国大陆发展市场经济的参考范本,不少授课的台湾学者或参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或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研究心得,其实践经验对于年轻的大陆学子了解经济学及其现实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独特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本土化体验,也是两岸经济学教育合作有优势。

因台湾地区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较小,关于台湾现象的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中能发表的有限,台湾地区的经济学者大多以研究欧美现象为主,与国际学术界联系紧密而本土研究不足。随着大陆经济的日益崛起,中国(大陆)现象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一些主流刊物关于中国现象的论文日益增加。这种现象促使大批的台湾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中国大陆,将教职转向中国大陆著名高校也成为台湾经济学界一种风潮[5]。与大陆学者相比,台湾学者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上占据优势,其学术方向转向可为大陆的现代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金禾中心任教的台湾教授中不少或对中国大陆经济现象有着一定的研究,或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这些台湾教授在金禾中心任教和指导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本土化创造了新的条件。

尽管两岸合作在学术研究的本土化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但毕竟熟悉中国大陆经济现象的台湾学者有限,在办学实践中,如何在进一步国际化的同时兼顾本土化,将是金禾中心未来不断需要探索的课题,也是两岸高教合作,尤其是社会科学界合作办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2.两岸高等教育界的进一步开放与协作。在金禾中心的办学历史中,曾经走过台湾执政时期两岸高教合作的低谷时期。随着两岸交流和协作向纵深发展,高教界合作的环境也得到优化。但从金禾中心的办学实践看,两岸的高教合作仍需要进一步开放思想。

随着金禾中心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渐完善,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学生、尤其是博士生,专业课程不足和指导教师不在身边日益成为金禾中心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约束。

因博士生专业方向专深,需要相关专业课程的配合,但在金禾现有学生体量的情况下,为人数较少的博士生专门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课程面临资源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在台湾一些名牌大学,因体量较大和研究方向集中等原因,不少大学开设这些博士所需的研究生课程。因此,选派优秀博士生赴台湾地区选修相关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的理性选择。同时,与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不同,博士所研究的内容较为精深和前沿,为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需学生和指导教师间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而学生和教师分处大陆和台湾成为其中的巨大障碍。尽管金禾中心组织学术讨论班和要求博士生导师每年至少在西安两周等形式可以缓解这个困难,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金禾中心选派优秀博士较长期的赴台交流,以便于其旁听相关课程和与指导教师一起展开学术研究。但一个单位的能力有限,能支持的学生有限,况且选修相关课程与导师间展开合作研究也面临两岸高校学分共认等诸多问题。因此,希望两岸高教界能进一步密切协作,达成高教合作协议,消除两岸高教合作中的障碍。同时,大陆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所制定的公派留学计划等,能否在不违背祖国统一的前提下,资助学生赴台湾地区一流大学访学,以更好的促进两岸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系统总结西安交通大学在两岸合作培养现代经济学创新性人才上成功经验,如在取得理念共识的基础上组建由两岸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两岸合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利用两岸互补的优势教学资源,协作完成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构建两岸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培养过程的监控等。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两岸合作培养人才在带来独特的本土化优势的同时,仍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兼顾的问题。在具体培养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两岸高教界需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闫炳辰.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中华民族繁荣基石[J].台声,2007,(6):22-24.

[2]张宝蓉.发展与共享并举特色与卓越共创――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9):22-24.

[3]杨广云,王娜.共促互动新阶段的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59-60.

第8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经济论文基本特征:经济论文是指一般在论述上具有经济价值的文章.这种文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主题必须紧密地联系着国民经济总体。其语言的运用也必须符合经济活动客观规律的要求而不是违反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跟自然规律有不同的地方。自然规律并不要求人的活动才能起作用,而经济规律却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起作用。人们在行动中运用经济规律,常常是以认识经济规律为基础的把人们的行动化为书面语言,即形成了经济论文这种文章形式。正确地表达社会主义各种经济规律,是写作经济论文的核心问题。

经济论文分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经济论文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和写作对象。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主要靠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写作经济论文需要注意它本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1.科学性.即必须符合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

2.政策性。即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第9篇: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二《计量经济学》具体授课内容的改革方案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通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考虑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特别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体操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能力。一方面可以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案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内容,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对比、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内容,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