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商业银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商业银行

第1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1、地位不同

农村商业银行都是由原来的农信社改组而来的,而农信社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不一定是国有银行,但是农业银行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2、服务主要对象不同

第2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摘要】2012年6月,结合“巴塞尔协议Ⅱ、Ⅲ”,我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就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对《资本办法》和现行规定的对比,结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资本办法》将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资本充足率 农村商业银行

一、《资本办法》与现行规定的对比

2012年6月7日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13年正式实施。具体见表1:

二、《资本办法》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以重庆农商行为例

(一)信用风险资产权重变化对农商行的影响

1.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下降,对资本充足率有正面效应

《资本办法》规定小微企业风险权重从100%下调至75%,将减小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对农商行来说是一种利好,减轻了小微企业业务的资本压力。从这条规定也可以看出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具有导向效应和示范效应。

2.调降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权重对资本充足率有正面效应

即将试行的《资本办法》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权重计算方式作出调整,在第一支柱下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统一为100%。新规将大大降低农商行尚未完成整改的融资平台资本消耗,目前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完成整改,半覆盖、无覆盖的地方融资平台的占比降至较低水平,且新规要在明年初开始实施,对于存量融资平台贷款的影响有限。以重庆农商行为例,截止2012年6月末,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255.12亿元,其中有12.44亿元属于关注类,其余都为正常类贷款。尽管目前对新增的融资平台贷款准入门槛依然很高,但是新规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商行更有动力投放此类贷款。

3.同业债权风险权重提高,将对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效应

《资本办法》调高了对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增加原始期限在3个月内的对其他商业银行同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原始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权重由20%调整为25%。将促使农村商业银行更多地依赖比较稳定的存款,此项规定将有效防止风险在银行业内部积累。2011年重庆农商行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3个月内的为69.55亿元,3个月以上的为4.49亿元,经测算实行新规,风险资产将增加16.15亿元。可见,新规对同业资产权重的调整将使得计提的信用风险资产上升,资本充足率将下降。

(二)资本覆盖风险范围――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将对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效应

《资本办法》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由于现行资本要求中并没有针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金,实行新规后必然将增大了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分母。操作风险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公式左边为商业银行用基本指标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公式右边 GI 为过去三年中每年正的总收入,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和净非利息收入之和,n 为过去三年中总收入为正的年数;系数α为 15%。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采用基本指标法对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进行计量。由此可见,操作风险将对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办法中规定中小银行操作风险达标的过渡期较大型银行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农商行的压力。

第3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着眼长远,提升竞争力,实现战略转型,加速发展,向行业强者行列迈进的根本战略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持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纷纷开始转型蜕变。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发源于农村信用社,其原来传承农信社的价值理念、运营方式和管理思路、价值理念等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完善和强化人本管理,凝聚和激发广大员工强大的精神力量,树立群众满意的银行形象。

一、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观念日益得到重视,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总体看,其文化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未来金融市场竞争需要,主要表现为:

(一)先天的缺失

在农商行的成长变迁历程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了文化的脱节。

1.农村商业银行源起于信用社,它立足于三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其文化本身根植于农村,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它对于现代管理文化吸收较晚,造成企业内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碰撞。同时,缺乏建立企业内部文化的氛围,尤其对于基层员工,他们大部分缺乏主动的意识,在此情况下,培养企业文化认知感,将面临挑战。

2.从信用社早期一直到如今改制后的农商行,企业经历多次管理者的变化,原先管理者先后为农业银行、农改办、人民银行、省联社,以及业务范围、工作重点的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也相应调整部署,导致文化连续性被打断,难以形成长期积淀的、浓郁的企业文化和体系。

(二)后天养成不足

1.制度与企业文化不契合。对于严谨规范的现代金融机构而言,制度尤其重要,它既是企业精神的传导器,也是企业职工行为的指南针,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规章制度是企业运行、健康成长的保障,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最完美体现在制度层面。华为公司的“狼文化”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据了解华为新员工入职必学的“圣经”。然而,个别农商行所确立的价值理念在他们所执行的规章制度中没有充分体现,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这必然造成了文化的断裂。

2.企业文化推广不力。部分农商银行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现象,表现在对业务指标要求严格,对员工的学习、企业文化、形象的推广弱化。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会议贯彻,形成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管理员工队伍比较懈怠,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不高,集体意识薄弱,再加上对企业文化又缺乏深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3.企业文化建设不接“地气”。员工是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金融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企业文化传播、发扬的根本在于员工,部分单位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应景之作”。提升员工归属感等实际问题只是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有的甚至只是由于宣传的需要,落不到实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员工的疲惫心态。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文娱活动变成了为办而办,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状态及工作的繁忙程度,导致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变成了少数员工的“独舞”,举办活动的意义无法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建设农商行企业文化的路径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企业文化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建立一套反映时代精神内核、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体系,为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行为指南。

1.企业制度与文化融合发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充分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上。如果把制定规章制度比作立法,企业文化就是立法精神,规章制度也必须体现农商行的价值观,由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由追求量的扩增转向内涵的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在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原有制度的审查与完善,即对照当前银行核心价值观,来分析、判断原有制度是否与之相吻合,是否存在相矛盾的地方。例如,业绩与薪酬相匹配的原则,这应该是农商行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然而由于没有精细的绩效考核的方法,部分农商存在大锅饭现象,对于这种原因导致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相抵触的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分配奖励制度来解决。二是对陈旧的、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废弃,与当前的农商行状态相契合。

2.具有长期发展愿景与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据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着力完善相关制度,培养员工意识,规范行为习惯,抓好风险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立志打造机构稳健、员工和谐、股东分享、社会诚信的一流商业银行,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支持三农建设最具有实力、活力、最可信赖的金融机构。要具有先进水准的管理模式、体制和机制,具有卓越的经营业绩,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向一流水平看齐;要具有卓越的品牌,使品牌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要具有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3.提炼发扬昂扬奋发的企业精神。农商行应根据自身实际,继承自身的优良传统,精心提炼出切合实际、健康向上、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有益发展、彰显形象、适时新颖、能被广大员工接受的企业精神。要积极思考农商行本身的特色、优劣势,农商行“立足三农”、服务三农,蕴含了无私奉献、热心公益、勤劳奋斗等等精神,这需要我们不断提炼,并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现企业时代精神,提高企业品牌含金量。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拓展员工视野,积极开展“网点服务转型”工作,提升员工素养,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

4.“以员工为本”提升企业文化。在文化定位时要注重自有文化传统与企业自身特色,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辨识度和归属感。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充分重视员工的价值,把员工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主观能动性;实现由“以管人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从而提升员工亲和力、战斗力、促进员工爱岗敬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要使全体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来关心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投身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增强员工的向心力。

第4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按照农村金融机构的需要而成立的,同时也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主要分为客户信用风险、贷款保证风险、市场经营风险等风险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贷风险防控成了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并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从而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客户信用风险。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来说,客户信用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借贷人的故意违约而造成的。在具体的借贷中,如果真的发生了违约情况,借贷人没有及时还款,那么就会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如果借贷人都缺乏借贷信用的话,那么长期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1]。

贷款保证风险。贷款保证风险主要指的就是在具体的贷款业务中,由于保证人没有对贷款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得对方难以还款。在担保的过程中,担保人的判断能力是比较主观的,所以使得贷款保证存在很大的风险。要想成为贷款保证人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代偿能力、担保资格、相互担保、担保手续和诉讼时效。

市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经济是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外界因素风险。除了上述所说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信贷风险,那就是外界因素风险。外界因素风险主要指的就是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借贷人不能够按时还款。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台风、地震、泥石流等。比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造成了上万人的死亡,其中就包括借贷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商业银行就只能自行承担经济损失了。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从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等完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信用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从而使得信贷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激情,缺乏工作责任心,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贷款流程操作不规范。贷款流程操作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来看,贷款流程操作非常不规范,虽然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重视贷款业务,但是没有按照贷款的严格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使得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相关部门对后续跟踪服务执行力不足,同时,很多银行也不能及时掌握借贷人的动态,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存在。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贷款业务的审核工作缺乏充足的依据,没有充分体现出审核结果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一定要积累大量的抵押资产,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就应该重视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找到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不断提高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从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强化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保证信贷业务的正常进行,就应该不断强化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信贷业务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市场经济形势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从而保证信贷资产的营利性和流行性。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信贷业务风险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信贷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风险信息和动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除此之外,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重视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以往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方式,从而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几率。

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防范措施。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控制制度,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机制,保证能够及时发现信贷业务风险,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并定期对信贷业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如果有审核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机构,不断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独立性;还应该定期对当地农村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并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来不断完善信贷业务的流程,从而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完成。

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来说,不断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显得非常重要,农村商业银行要想从根本上完善与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就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内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贷款责任制度,重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检查等环节,把信贷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一旦遇到了信贷风险问题,就要及时追求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贷放分控”和“实贷实付”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因为职务的便利出现挪用公款的行为,同时,在进行贷放分控时,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要按照信贷操作流程进行,在接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一定要严格审查相关文件,不能一次性发完;在进行实贷实付时,还应该根据借贷人的实际贷款需求来发放相应的贷款金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双方的共同利益,降低信贷风险。

加强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很多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的信贷业务管理专业知识,因此,要想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对相关的信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岗位技能、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贷管理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商业银行还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激发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贷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可以满足农户提供资金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信贷基础体系比较薄弱,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较高,本文将深入探究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措施,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抗风险能力。

一、转变观念,重视信贷

信贷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观念,贷款放出后,要加强贷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监控机制,把贷后管理这一环节做到同贷前决策和贷中审查一样的严格要求,克服重放轻管的倾向性思维,从思想上纠正贷后管理的偏差。同时,相关的信贷经营部门、资产保全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法律审计等监察部门要明确职责,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做好贷款管理,把贷后工作纵向推进。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银行内部要建立共享的客户信息资源,社会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广泛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杜绝本位主义,确保消息更新及时。客户经理必须及时更新客户的相关信息,将CRM系统的功能落到实处,并实行定期访问和建立访问台账,加强服务,保证风险管理经理在线监测所需的信息,便于上下级进行资料交换和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实时掌握信贷业务信息,防止银行战略性失误。

三、提高信贷业务的服务质量

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贷款风险能有效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地位,在发放贷款时必须保证担保齐全以及贷款抵押物的价值合理。为了保证贷款保证人信用水平的度量,银行应与本地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加强联络,解决贷款过程中的违规保证等行为,避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同时,信贷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信贷业务的社会形象,并对恶意违约现象进行整改。

四、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力度,严格遵守制度

信贷管理过程中,银行要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控制力度,明确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保证信贷业务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要坚持“审贷分离、责任明确,离任审计”的信贷原则,将信贷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责有分担,杜绝出现操作失误或环节脱轨而互相扯皮的现象。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确保借款人的还款实力和信用度量,排查贷中审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规避,并在后期跟踪过程中及时发现未显现的风险,严格遵守三查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

五、引导银行经营发展多元化

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层要及时调整银行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方式,对银行的年度绩效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并纠正不合理的方面。在发展目标上,应该坚持以风险为原则,根据发展目标和市场环境进行经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达到时刻防范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引导银行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特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制定管理机制,避免众多银行产生同质化竞争,通过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刺激农村信贷市场发展。

六、调整机构设置,加强风险防范

第一,将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和重构,在总行风险部门下设经理部门,实现信贷业务贷前和贷后的统一管理,贷时审查等程序仍由总行进行授权。第二,切实遵循“四眼原则”,规避道德风险,实行同一客户的贷款检查和审批需要有两名经理经手。第三,对风险责任人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对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避免风险责任人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同时对信贷考核不达标的项目进行修正,降低项目风险。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队伍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大力进行风险意识的强化和倡导。新的经济形势下,专业的人才队伍显得更加重要。培养专业的信贷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董事、经理等高层管理层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将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员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个人特色的发挥,将员工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才能。

八、结束语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壮大,农村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规避风险,稳定资金增长,银行要找准发展定位,将发展眼光准确锁定在本地现代农业市场和中小型企业上,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提高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力,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稳定前行。

参考文献:

[1]薛慧珍.浅析商业银行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与防范信贷风险[J].时代金融,2009

[2]丁林.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2014

[3]周华.改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

[4]赵保国.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思考[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第6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战略实施

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1.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农商行”或“农商行”)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重庆农村信用社,2003年启动法人体制改革转型为股份合作制,于2008年6月29日挂牌成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全国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并于2~3年内实现上市、于5~10年内真正成为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突出城乡统筹概念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商行拥有区县支行43家、营业网点1837个、员工15300余人,并拥有资本金60亿元、总资产2026亿元,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家,西部首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也是重庆目前资产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地方金融机构。截至2009今年5月末,重庆农商行各项存款达18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070亿元,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重庆农商行力争到201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0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下降到2%,资本充足率超过8%,股本回报率达到20%以上。

2.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特点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2008年6月成立,前身是重庆农村信用社。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成立不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相比,非常单一。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农村信用社这一模式的金融机构的限定,重庆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业务手段有限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处于成立之初,主营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业务,金融服务的主体集中在“三农”,即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除存、贷业务外,其它中间业务只有少量代收付业务,业务占比不足0.5%,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相比都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而目前,重庆作为全国的直辖市,又定位为西南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城村改革试点城市,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这一年轻的地方商业银行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 本文研究的目的

重庆农商行作为重庆市金融机构翘楚,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信社改制的大趋势下,已成功改制为商业银行,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在内外环境下制定整体战略发展。

为了肩负起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企业使命,实现“成为具有良好价值创造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重庆农商行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以发展零售业务为核心,加快调整业务结构;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

因此,文章研究的目的是结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发展愿景,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研究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实施方法。

2.研究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结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现状, 内外部环境及对其战略发展和实施进行研究。

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环境分析

(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部分

重庆农商行相对于同业竞争对手而言,在以下几方面据有明显优势:

(1)具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为配合农信社的改革,国家从财政、税收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强力的支持。除国家统一的政策扶持外,针对重庆的现实情况,国务院批准用于弥补三峡库区淹没迁建贷款损失的7.43亿元专项长期低息借款,用于农信社消化历史包袱并使其达到票据兑付条件。另外,重庆市政府不仅出资10亿元专门用于消化重庆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而且还出台了以土地收益置换不良贷款、“三农”贷款营业税先征后返等地方扶持政策。

(2)具有本地运作优势。重庆农商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其总行即最高决策机构所在地处于重庆本地,拥有较其他当地非总行级同业相对更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更为快捷的决策效率和更为充分的经营自主性,且更加接近市场和客户,了解地方政策与环境,在市场响应能力、金融创新步伐和业务领域拓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全国性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

(3)具有经多年累积的庞大客户资源。截止2009年底,在对公业务方面,重庆农商行与70多万家企业和机构等对公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在个人业务方面,个人存款账户超过1000万户;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超过10万户。作为当地最大的县域和农村资金供应者,与413万户农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庞大的客户资源,将为重庆农商行进行重要业务拓展和交叉销售提供大量的潜在机会。

(4)具有明显的本地农村金融市场优势。除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其它大中银行不愿涉足农村业务,而近年来农行农村网点又处于收缩状态。重庆农商行的本地农村金融市场优势明显。

(5)具有支农产品优势。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性地成为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承载主体,并逐步开创了社、农、微企、政多赢局面。小额信贷事实上已成为重庆农商行的招牌产品。此外,代扣烟草款是重庆农商行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个中间业务产品,并将为进一步开发中间业务产品提供良好的思路和借鉴。

2.劣势部分

对比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和国内其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结合重庆农商行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 重庆农商行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总行角色亟待转换,法人治理亟需完善。改制前,市联社集政府授权管理机构、金融企业、行业管理者于一身,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错位,以所有者身份行使管理职能,履职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甚至取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自主管理等问题。改制后,总行的角色和职能必须定义清晰,角色的过渡也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统一一级法人后,总行的法人治理机构亟待完善,各支行原有的法人治理机构也将作相应调整。

(2)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核心竞争力是在特定环境要素下,整合银行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在所处经营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给顾客带来独特价值和利益的,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的动态能力,由若干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组成。重庆农商行除网点优势较明显之外,在其他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中表现均不突出,而网点优势受成本制约往往反而体现为劣势。由于没有形成明显的核心竞争力,农商行在向商业化运作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将受到较大影响。

(3)业务和产品创新意识及能力不足,业务和盈利结构单一。由于没有专门的研发力量,且员工日常事务缠身,重庆农商行全体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也相对较少,造成迄今为止仍以经营传统银行存贷业务为主的局面,利息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市场和创新型金融产品开发严重不足。

(4)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基层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代为授权、代为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操作性风险极大。现有风险管理主要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流程、制度还仅仅处于文档初建阶段,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培训也有待加强。

(5)科技支撑亟待加强,对科技的重视没有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业务操作未完全实现电子化,部分管理信息化刚刚提上议程,决策科学化基础尚未搭建,科技创新能力欠缺,科技只能跟着业务走,且一直处于“救火”的被动状态,难以引领业务创新。IT治理和管控体系几乎没建立,缺乏独立的、战略层面的科技决策与指导组织,决策层对业务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科技制度、标准尚不健全,科技交付、科技运维等科技服务流程不完善,且没有形成正式的、可共享的书面文档。对科技项目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管理,缺乏科学的方法论,科技绩效评价机制和标准尚未建立。没有将科技相关工作纳入全行的经营业绩考核范畴,缺乏科技人员的职业规划、培训计划和绩效考核。

(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1.优势部分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书记为重庆勾画“314”蓝图,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和“率先奔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新规划。

根据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全市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支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农民进城、城市生产要素下乡”。在具体实施中,将大力强调增强金融统筹城乡发展能力,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推动设立村镇银行、社区性金融合作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扩大直接融资和中小企业担保规模;建立多层次农村保险和再保险体系;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乡村房屋产权抵押融资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级信用网络。重庆农商行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重庆城乡统筹发展首当其中将农商行推向了历史舞台的前面,城乡统筹将为以“三农”为服务宗旨的重庆农商行拓展优质客户、加快金融创新,提供极为丰富的客户资源、空前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2. 劣势部分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国外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国内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催生,在同业“城乡夹击”的竞争态势下,农村金融市场不再是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商行“唯我独尊”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已有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重心下移,加大对包括县域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的营销力度;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发展,机构网络不断扩张;外资银行加快抢滩;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挂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创新提供与商业银行同质的金融服务。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相继出现。自汇丰银行2007年12月成立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成为进入中国农村市场的首家外资银行后(汇丰表示2008年还将会在中国内地农村设立6至10家支行),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也已表示有意进入。据悉,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已扩大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获准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会突破100家,并且村镇银行有望得到期盼已久的货币政策支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管理、支付清算、会计核算和征信系统等。

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各类资本的参与,必将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但同时也必将直接威胁重庆农商行在重庆农村市场的地位,挤占重庆农村地区的市场份额。

四、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分析

1. SWOT分析

SWOT分析(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 analysis),即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全面评估。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及竞争地位。

制定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数,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需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并加以组合,得出公司未来竞争战略对策。这些对策包括:最小与最小对策(WT对策),即考虑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目的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于最小;最小与最大对策(WO对策),着重考虑弱点因素与机会因素,目的是努力使弱点趋于最小,使机会趋于最大;最小与最大对策(ST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于最大,使威胁因素趋于最小;最大与最大对策(SO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数,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

2. 战略成功因数分析

财务层面:满足股东、满足投资者,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本充足、价值最大。

客户层面: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能赢得客户,产品齐全、服务最优。

内部运营层面:保持优势、克服劣势,提高竞争力,效率最快、内控严密。

学习与成长层面:持续提升并创造更大的股东价值,学习成长、持续创新。

四、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规划及实施

1. 整体战略

成为具有良好价值创造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坚持服务“三农”、做实县域的基础上,增加高成长、高盈利、风险可控的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强化零售银行经营特色,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即:定位于巩固和开发“三农”、县域中的零售市场,定位于发展零售银行产品。

2. 战略规划

统一成一级法人治理,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与平衡机制,科学规范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并力争引进一到两家金融类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

构筑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从以核算、报告和控制为主向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根本转变。

推行产品经理制,建立一支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集研发、管理和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产品经理队伍,加快掌握产品的设计、定价、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等核心技术,提高风险回报基础上的产品定价水平。

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建立重点客户业务快速通道积极推进“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三级营销”建设,加快分支机构扁平化管理步伐清晰界定前、中、后台机构职责,增加客户和产品管理部门;将中后台管理及经营决策职能向总行和支行集中,提高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

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委派风险主管(BRO)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审批垂直管理,逐步实现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打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

将品牌建设与形象推广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增强产品品牌宣传的系统性、有效性,树立健康、良好的社会形象。

将建立创新型银行确立为战略目标,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创新、研发和定价机制,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3. 战略实施

(1)公司治理: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制度,科学规范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推动股份按市场化原则流通,力争引进一到两家金融类战略投资者。

(2)组织优化:完成以“扁平化”为特征、以“四级管理向三级管理转变”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借鉴先进银行的成功实践,明确前、中、后台职责,在信用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资产保全、信息技术等业务单元探索建立条线型事业部。基本建成流程银行,形成持续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

(3)风险管控: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逐步实现风险和审批条线的垂直管理,资产质量接近“好银行”标准。加强表外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清收,探索通过设立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提高管理效率。

(4)市场拓展:巩固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优势地位,积极拓展大中型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提升对公业务市场占比。坚持优势区域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占比,巩固和扩大在县域经济的领先地位。

(5)业务发展: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积极建设零售银行,在夯实大众客户市场基础的同时,加快培育高端客户群体,提高个人业务对全行效益贡献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优化收益结构和赢利水平。

(6)经营管理:建立起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价值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主要财务指标达到并保持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较好水平。建立垂直、独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拓展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水平,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设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及岗位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7)渠道建设:完善销售渠道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渠道,积极调整营业机构布局,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分销渠道的服务效率。

(8)产品创新:建立创新型银行,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创新、研发和定价机制,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9)科技支撑: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IT架构,加快推进以综合业务系统升级为核心的IT建设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处于全国农村商业银行领先水平。

(10)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农商行文化”的基本框架,确立“诚信,协作,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五、结论

文章结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历史转型时期,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研究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实施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唐文.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信用社志.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2008.

[2]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第7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审批效率低、审批权限单一

由于缺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信贷审批人员的划分,业务流程单一,使得一些客户本来应当很简单的审批流程却变得更加繁琐。对于授信金额,银行没有对审批人员明确其权限,有可能造成大客户被小对待,降低了优质客户的审批效率。[2]再加上总行距大部分支行路程遥远,客户经理常常要多次往返总行与支行,不仅浪费人力、财力,也严重影响了审批效率。

2.审贷分离导致信息传递存在偏差

由于总行审批决策人员不能直接接触客户,即使其了解市场行情,然而未必对具体某一企业做到全面了解,使得审贷之间信息传递就有可能存在偏差。

3.审贷分离措施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审贷分离制度的建立,然而相应的配套制度却还不够完善。一是缺少科学的责任认定与追究制度;二是审批力度标准不一致,有时审批人员可能为了对风险更好地防范,过于严苛地审批贷款,容易造成客户经理的积极性被打消,从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策略

1.优化参与主体和贷款调查

首先,通过对岗位培训考核制度的不断强化,有效强化信贷业务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业务技能,保证信贷业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在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除了培训现有人员,农商银行还应当不断吸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优秀的营销人员是营销成功的第一要素。[3]银行管理者也应当通过对知识面的不断扩充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要与贷款客户经理多沟通,帮助其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工作,通过对优质客户的有效维持,确保信贷业务稳定持续地发展。其次,优化贷款调查。在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贷款调查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只有对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予以客观准确的了解,才能确保后续业务能够顺利进行。支行客户经理在接到贷款申请后,要做好调查的整体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较多地掌握客户信息。总行审批人员要对支行客户经理提交的资料依照各项审查指标全面、严格审查,对存在问题的贷款申请,要反复考察,如果确实判断其偿还能力不足,坚决不予审批。

2.优化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

对贷款审批的优化,一是要对审批组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建立一个隶属于总行的审批中心,以此实现审批权利的可控下放,减少递交审批材料的时间浪费,提高作业效率。二是建立业务并发机制。将单线程业务开展转变为多线程业务同时开展。比如对零售业务统一、产业链性质相似的客户进行统一处理。比如将客户首笔谈话、项目可行性踏查、初次审查、校验担保物等几项流程同时进行,从而使得审批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三是统一前后台审查口径,在前台关口就将担保物不合理、信用等级低等客户过滤掉,降低后台审批次数,通过审批关口前移来提高审批效率。银行能否按时收回借款,能否保证正常的经营盈利,贷后管理至关重要。一是对贷后审查机制予以强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贷后审查队伍,通过人员轮岗、材料检查、暗访等形式保证贷后流程的严肃性,提高审查业务的中立性,避免内外串通、勾结等情况出现,将贷后风险降到最低。二是细化客户信息调查流程,当借款客户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及时还款,要从客户盈利情况、贷款用途、经营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仔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妥善保存以便日后审查,控制客户出现道德风险。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小额信贷公司、贷款业务种类不断涌现,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中的一员,还不具备强大的整体竞争实力,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来优化自身,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从而在金融市场站稳脚跟。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普遍存在问题,并就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策略,希望能借此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以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38~44.

[2]张锴.望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南昌大学,2013.

第8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实现多方共赢。一是农村信用社可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升盈余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可加快资金结算速度,增加信贷品种和信贷规模,更好地为“三农”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三是可增加税收,组建农商行后,盈余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营业税及附加纳税比例也由3.3%提高到5.5%。四是可保障股东权益。按照盈余情况计算,股金溢出部分投资三年可全部收回,随着利润逐年递增,可为股东带来长期稳定回报。五是可拓宽融资渠道。农村信用社可在其他省(市)、区开办营业网点,用外地资金支持德惠市地方经济发展。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德惠联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项存款42.6亿元,各项贷款26.9亿元;2011年实现盈余0.8亿元,弥补历年亏损挂账0.78亿元;清收不良贷款1.22亿元,不良率下降9.23个百分点,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家政策向农村金融机构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长春市区己成功组建了三家农商行,具备了丰富的先期经验。德惠农信社员工呼声强烈,能够向组建农商行这一共同目标攻坚克难,携手拼搏,具备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德惠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政策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外部监管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努力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

具体措施是:

第9篇:农村商业银行范文

1、现行的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利率政策与商业化运作不适应

农村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主的一种信贷方式。它注重的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农民的融资负担,协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实施习惯小额贷款政策时,多采取免抵押,低利率的方法。但是,近些年来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后面临的挑战,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加速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进程。但是,开始凸显一个问题,农村小额信贷的目标是扶贫,而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于是,但开始出现目标冲突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一般选择都是提高门槛、拖延、推诿等,不愿意办款。农户发现办款难办以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浪费精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2、操作小额信贷扶贫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

由于小额贷款是为农民提供免抵押贷款,为了证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所提供证件真实性,银行需投入大量工作人员对借款人个人信誉和借款人提供的各项证件进行真实性调查。

3、扶贫工作人员的非专职性和不稳定性

小额信贷扶贫是一项经常性、持续性、艰苦细致的工作,客观上要求扶贫社工作人员要专职,而且保持相对稳定。专职工作人员在现有的县乡干部中选配,各级政府要保持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工作时间给予保证,不要随意抽调他们搞其他突击性工作。但由于扶贫社没有编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专职问题。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扶贫社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无法专司其职。2002年,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后,一些地方连安排兼职人员都面临很大的困难。不仅如此,这些兼职人员还很不稳定,经常变动工作,尤其是乡(镇)政府换届时,变动更大,这给小额贷款扶贫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风险控制问题

由于小额信贷的特点是针对相对比较贫困的群体,这样群体本身的还款能力、风险抵御能力相对比较弱,另外我国相应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也还缺失,于是小额信贷的风险相应也就比较高。另外,由于小额信贷的管理大多数是由政府工作人员完成,大多不是专业人士,相应的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力较弱。导致了风险加剧。

5、监管体制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小额信贷结构,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的监管体制,监管缺失,缺乏监管弹性和差别,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未来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较大的障碍。

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策略

1、调整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的利息补贴政策

现行的小额信贷扶贫政策未反映市场规律的要求,未能达成脱贫与信贷机构自负盈亏、持续发展的“双赢”。为此,建议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和较大扶贫项目贷款的贴息按现行的政策执行,以利息覆盖成本和信贷机构可持续按现行的利率向农户收取利息。同时,参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浮动的标准提高财政贴息比例,以补偿信贷机构操作小额信贷的高成本,使其从“做得越多,费用越大,盈利越难”的怪圈中摆脱出来。

2、进一步加强扶贫社建设

扶贫社是农业银行和贫困农户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代贫困农户统一向农业银行办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同时向农户提供各项社会服务,受农业银行的委托负责向借款农户收回到期贷款本息。农业银行关闭贫困乡(镇)低效的营业网点后,扶贫社的中介服务地位更显重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可以缓解农业银行操作小额信贷需投入较多人力的矛盾,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农业银行操作小额信贷的成本。

3、用创新的精神推进扶贫开发新阶段的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贫困农户发展家庭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缺”,即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及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原材料生产基地,实行小额贷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相结合,是解决“三缺”问题的切入点。龙头企业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则能较好地解决缺资金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兴办原材料生产基地有效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降低到户贷款的风险,从而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至于具体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在实践中探讨,应积极开展试点,探索经验。

4、防范贷款风险

提高贷款的管理质量,严格信贷资产检测考核;实行分散经营、多元化放款,使行短、小宽、浮、高五字放贷措施。(即:期限要短;额度要小;支持面要宽;利率浮动;支持高效特色农业)。用好信贷自,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各方面对信贷投入的需求也随之加快,在此期间,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均应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完善信贷决策体系,信贷决策失误,借贷先天不足,是导致信贷质量差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合理确定决策者的权限,严格对决策者考核、量化。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