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人事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弊端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31-02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 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 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 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 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 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 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 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 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 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 以人为本”和“ 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伟. 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 科技,2004,(10).

[2] 孙鹏. 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第2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 人才流动 档案管理 改革

随着人才流动的频繁,传统意义上的流动人员在迅速增长,人事档案数量大幅攀升,人才中介机构也由政府人事部门单家独办变为其他政府部门、民营、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结构。这对如何管好用好人事档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人事及人才流动档案管理的内容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所受奖励、处罚等方面情况并以个人为单位归档保存的原始记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人员、企事业人员;外商投资、乡镇以及各类民营企业等;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驻华外国企业机构中方雇员等。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签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二、人事和人才流动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

1.“档案商品化”和“档案管理盈利化”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从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到从国有单位流向其他所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从高科技的私营企业,到国有性的事业单位,涵盖了我国几乎所有行业和人群。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条件的制约,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公益化,人事档案管理的经费来源还要依靠收取档案管理费,这一定程度上为某些部门提供了寻利空间,轻服务而重盈利的趋势开始出现。“档案商品化”和“档案管理盈利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最终导致档案多头管理,档案的公益性程度不高,面临失信危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盈利化倾向造成的一个直接危害就是人事档案面临失去信誉的危险,同时刺激多头管理现象产生。造成档案管理混乱,严肃性、公信力不足。一些中介机构受利益驱使,“抢夺”、骗取、截留、扣压档案以及涂改、抽取、销毁、伪造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阻碍了人才流动。此外中介机构舍本逐末,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中介机构自我发展和人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档案管理效能低下,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发挥应有作用。现行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偏重静态性资料描述,不能动态反映个人信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的主要功能是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的动态评价,为人才的高效流动提供参考,但现行人事档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同时,随着流动人员群体的逐渐壮大,“人档分离”正在成为趋势,以往档案收集方法和程序无法施行,尤其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人事管理非常不规范,很少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的考核,个人的业绩资料进入档案信息非常困难,很多人才中心存放的档案很长时间没有信息补充。较为普遍地存在重收档(收费)、轻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档案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熟悉档案管理政策和业务的专业人员,档案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分类、补充和更新,“死档”较多,档案信息应用也就少之又少了。

三、人事档案及人才流动档案管理改革思考

1.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社会化档案管理。在同一的管理制度指导下,实行人事档案与人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度分离,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实现对有关于人员的全面了解。具体说,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把以往分管与不同处所的人事档案,在信息的查询与利用上实现社会化服务。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我们所处的这个新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人才流动的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加强,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2.改革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现机制变破。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联合办公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总之不仅应有利于管理,更应着眼于保护跟人的权利,特别是知情权、再调查的请求权、错误的改正请求权、提出异议的权利、档案资料传播和使用目的的控制权等。另外,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强调一下义务和责任:确保人事档案质量的义务、负有保护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义务、以及保证人事档案被正当使用的义务等。

参考文献

[1]流滢.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9):320

第3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现代的人事档案管理涉及到的信息不断增多,信息的载体也日益多样化,造成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一般都是由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直接进行档案数据的更改、补充,很少由当事人参与。当事人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知情权缺失,以致部分材料失实。其次在档案的管理上,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才拥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私营、民营企业只能把人事档案放在人才市场。使企业不能及时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变更,以致档案管理落后。

(二)管理方法不健全。

人事档案管理应当实行“档随人走”的管理模式,但是现今社会中,企业间人才流动现象普遍,档案的管理变成“人档分离”。 人事档案多年来采用传统的十大分类制,一份材料归属什么种类常常存在许多主观因素。近年来,虽然采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但也只是采用电脑进行目录录入,并没有带来管理方法质的飞跃,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低。

二、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作用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之路,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保护重要原件。

通过计算机对档案原件进行数字扫描,之后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收藏、管理和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避免档案原件因多次使用而损坏,并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

(二)一体化运作。

所谓一体化运作,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平台。只要一方进行人事档案的维护操作,其他各方都可以得到同步的数据更新,大大缩短了人事档案调用的时间,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运作。

(三)快速检索。

以往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检索,主要是通过手动翻阅,经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翻阅了大量档案还是找不到所需资料。而信息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检索技术对数字化的人事档案进行分类存储与查询可以在瞬间找到。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时代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是这样,不能恪守陈规,应该主动突破旧规则对档案工作的限制,探索和分析更适合现如今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推进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形象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当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创新认识档案管理的理念。

作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引进一下现代化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对档案管理硬件上提高,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高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处理。

(三)人事档案内容的创新发展。

针对人事档案的内容,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一般包括政治面貌、工作经历、学历、职称等,当时却很少会涉及人员的工作能力、特点、业绩等,在对档案内容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档案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信息载体,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很多共性,但更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性质、职业特点、社会评价等等,我们应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人事档案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人员属性,对档案进行重新定位,提高档案的价值,更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管理机制的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应当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体制,围绕这一中心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强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定期检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其次,建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机制,对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充分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四、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不只是管理技术上的创新,也要从制度上、思想上去创新。信息技术可以做到管理技术上的创新,但它也需要制度的维护,思想的重视。文章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的分析,从而引出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并为档案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人们利用档案提供方便。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开发区管委会)

参考文献:

[1]尤晓敏,万季芳.信息技术在机关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35-35.

[2]周喜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3):13-14.

[3]郭英.论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5-125.

第4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 中职毕业生 人事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中职毕业生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登记表、军训登记表、中考报名表、在校成绩表、中职毕业生登记表、党(团)材料、在校期间在校表现、体检表、毕业生介绍信等。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职学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状况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强化对中职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开拓人才信息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重要凭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毕业生身份丢失,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毕业生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用了”、“作用不大”,另一些就业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没有人事主管权的非公有制单位的毕业生更是“遗忘”了自己的档案,怀着一种要不要档案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欠缺认识,势必会影响人事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所起的作用。

2.档案管理不规范。管档部门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制度;管档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充当档案“保管员”的角色,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只是按学校或接收时间不同在原档案袋上直接编号,导致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降低了人事档案工作效率,更谈不上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了。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档案管理人员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在用新方法、新技术管理档案方面还缺乏新思路。当代档案职业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传统技能,而且应具有信息技能,特别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为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准确快捷服务。

二、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使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的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中职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中职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质量,强化对毕业生的档案观念教育。中职必须对学生人事档案的价值重新定位,重视学生人事档案的建档质量,加强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将毕业生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暂未就业的要及时向相关人才服务机构送达,杜绝随意搁置。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档案意识教育,树立起重视个人档案、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

2.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其次,要应用现代技术。加强现代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计算机已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大大提高,在档案管理方面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

3.采取措施实现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动态管理,是指在档案管理的生命周期内,注重管理活动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体现全程与全方位的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过程的延续性和科学性,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辅助现有信息技术,不断进行档案信息的挖掘与更新,从而使管理的全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产生最佳的效果。中职毕业生人事档案动态管理是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即在“收、管、用”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动态管理模式,以达到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4.加大人事工作力度,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实行,毕业生择业时间进一步延长,根据这种情况,应加大为广大毕业生实行人事的力度,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一是人事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继续做好“个人”的基础上,积极向各高校联系,宣传人事政策,并制定对毕业生实行人事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二是人事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的转正定级、落户手续、养老保险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人事人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5.整合资源,规范档制管理。一个人的经历和事件,不一定会在一时一地,所以,对大中专毕业生一生中所形成的各种材料搜集整理,要个人、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包括个人的学历、技术职务、准入资格、遵纪守法、个人诚信及个人的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材料,有关部门和单位都有义务向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保证一人一档,资源共享。

6.提高透明度,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就是人事信息电子化,人事信息查询网络化。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有关单位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其个人情况。同时在允许的范围内,个人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为档案管理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

7.优化服务,“一站式”管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创造方便、快捷的档案转递、查询途径;要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唯一性;要与其他有关部门一起拓展服务的范围,让这些管理对象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应该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先期成立流动人员党支部,搞好党员管理;设立人才中心户籍专户,搞好户籍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良生.档案管理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第5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制度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用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激励机制的不断更新,近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渐显露。怎样使人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的为经济社会服务,已成为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往往以追求利润作为目标,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利润很难看到。

a)领导不重视。现在很多企业领导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反而不能快速实现经济效益,大多没有给档案管理工作设置足够的经费、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b)档案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差。档案管理部门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及社会的贡献较小,对自己的责任性认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许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有但也是其他部门的员工兼职的,使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大大下降。

c)员工档案意识差。员工对档案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填写自己的档案时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弄虚作假。加之有些企业不重视档案,公然宣称不需要档案或承诺重新建档,更加剧了人们档案意识的淡化。

(二)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不规范

收集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人事档案材料有其严格的纸张规格要求和装订顺序,通过整理使每一份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的档案虽已立卷成册,但由于材料分类不准确,查阅者不能顺利地查到待查内容,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关人员的考察、考核、各种培训、聘任、晋升等归档材料的增多,给人事档案收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准确分类归档。

(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较滞后

表现为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管理方法上实行“档随人走”、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力、物力、资金不到位,重复浪费极为严重。此外,还存在诸多问题:管理观念仍比较落后;管理理论研究滞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差,保管条件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制约发展;人事档案的案卷质量有待提高,不少机构的人事档案还没有达到“归档齐全完整、鉴别认真、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队伍不稳,素质参差不齐等。

(四)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明显滞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以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并通过网络,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社会共享。而国内多数企业仍采用落后的手工操作进行管理,即便使用微机,也仅限于单机管理,不能实现档案的无纸化传递和利用。

(五)硬件设施解决落实差

对人事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有些企业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因档案多且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有的管档单位连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意识已成为制约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强化相关领导的档案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管理设施、定期检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正确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只有领导加强档案意识,员工才能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感,及时、完整地收集档案材料,把握好人事档案的质量。普通员工也要有良好的档案意识,明白档案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自觉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二)规范人事档案的材料收集,完善内容档案内容

收集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考核、考察、技能、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职务的任免审批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加,增大了人事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必须收集要及时、鉴别要仔细、整理要认真,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处理,手续不完整的材料退回补办,保证材料完整,手续完备。树立起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完善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应摒弃传统的人事档案内容单一重复、政治性强、不具有个性化记录;应有所侧重地收集人事档案的内容材料,既要反映过去,更要说明现在;应遵循“适应社会需要”和“精炼有效”的原则,摈除冗余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能真实反映人才的能力、特长的内容,体现个人信用记录的内容。

(三)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培训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一支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过得硬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队伍。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工作者往往是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长年工作在单调、乏味、枯燥的工作岗位上,收入待遇又低,没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涵养,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的人,很难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工作长久。档案工作者要淡泊名利,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提高为档案事业建功的责任心,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学习,要熟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代社会科学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内容、拓宽知识范围、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再次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素质。档案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方法,熟悉档案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精通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管理档案。

(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人事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员工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在档案的查询、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无纸化操作。同时,档案的数据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履历等固定信息,而且可以纪录员工工资、职级、学历、岗位变动等动态信息,一旦员工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准确地将最新信息录入微机,保证员工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要建立员工人事档案局域网,在安全保密的基础上,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现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保证各级领导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所需档案资料,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六)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

按照相关条例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库房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尘、防鼠、防高温等设施(要求:温度l4℃~24℃,相对温度45~65%),实行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同时要不断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据我了解,只有少数企业才能基本达到要求,大部分企业还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颖.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论刊.2011(6).

第6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档案管理;分析

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基础,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能够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企业管理人员要秉着科学的管理理念,抓准实际,健全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

一、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滚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档案管理所涉及的门类很多,信息量大,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它是企业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我国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发展创新的时期,各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对档案管理存在认识偏差。一个企业进行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管理人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目前,不少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的发挥。人事档案并不能当作企业档案的全部,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爱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应用,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性,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专业的工作,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门类很多,信息量丰富,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而且还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能够自如应对工作中出现的任意问题。但根据调查,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并没有专业的人来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兼职居多,这种情况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太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够胜任档案管理的工作,从而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档案管理的需要。

3.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价值不高。由于企业对人事管理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人事资料信息不全、档案不完整的心想,严重抑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人事档案中只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对于本人的业绩、能力等动态材料并没有太多的登记,这样的人事档案无法准确的反应出一个人的全貌,在客观上很容易造成“断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档案的利用价值,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档案管理的要点分析

1.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1)保证数据录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若信息数据录入出现错误,就会直接导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显示错误,从而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实效。目前,大多数数据录入是靠手工输入来完成的,操作人员要想处理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另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速度也是档案管理的关键。

(2)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为保障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各企业要设立专职人员去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设定完整性规则,使系统自动拒绝不符合完整性约束的数据。

2.强化企业内部上下人员的法制意识

要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强化企业内部各阶层人员的法制意识是关键。搞好企业文化,让法制意识深入人心。提高企业全员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建设,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年度计划,并要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项资金,落实责任工作制,建立出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档案管理团队,依法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更新观念,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要向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企业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有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才能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档案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聘请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定期进行档案抽查,全力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

4.保证档案的利用价值,全面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作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针对档案门类多、涵盖广的特点,积极探索档案开发的内在价值,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将企业档案的信息不断进行丰富,保证企业档案的利用价值。

5.加强企业档案的保密性

由于企业档案室一个企业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加强企业档案的保密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技术机密等。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方案或是科研成果等基本上都在企业的档案中,所以说,要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谋求发展,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及爱情那个企业档案的保密性,维护好企业的自身利益。

三、总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积累,要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站住脚跟,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企业管理方面着手,转变观念,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新,才能够真正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丽娟,逄凤霞.提高创新能力、探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J].兰台内外,2010(02).

[2]陈丽萍.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第7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一、民营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佳。一方面,分布在民营企业的人才总量明显偏少。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明显偏少。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更为短缺。

二是人才内流不畅,外流不止。许多民营企业忽视人才内部流动,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无法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与此同时,部分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又外流不止。

三是人才吸纳不力,储备不够。只有很少一部分民营企业设置了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疏于引才、用才,导致技术落后,企业创新能力弱。

四是人才待遇不公,机制不全。有的企业在人才待遇上有失公正,以亲疏远近定分配。还有一些企业缺少制度化的分配机制,分配随意性大,损伤了人才的积极性。

二、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人才理念滞后。一些企业主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所确定的许多人才工作理念知之甚少。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倾向比较严重,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家长制管理。由于缺乏科学的人才理念,造成的结果是:既引不进人才,又用不好人才,还会让现有人才外流,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优。

2、民营企业人才培养欠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缺少人才培训规划,只是把人才视作工作机器,不关注人才的专业发展,致使人才“智力”透支严重,发展空间狭窄,许多优秀人才失落感增强,最终选择“跳槽”。

3、民营企业人才激励单一。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物质激励只是其发挥作用的诱因之一,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本化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自身成长的需求、社会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等等,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物质激励,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4、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开发人才、培训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和措施,忽视人力资源规划,只是在紧要岗位紧缺人才时,才想到要对人才进行培训,临阵擦枪,十分被动,不能有效地挖掘人才的潜能。

三、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坚持党管人才,转变人才工作观念。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今天,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管宏观、管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构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人才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当前,尤其要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人才工作观念,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具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

2、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吸纳各类人才。一要以感情投入为基础,真心引才。要坚持以心交友,以情揽才,只有真诚相助和坦诚相待,才能为民营企业引进大量人才。二是要以创业发展为纽带,事业引才。民营企业要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大胆委以重任和给予重奖等措施,全力构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以优秀人才的发展创业来做大做强事业,以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引才聚才。三是要以知识价值为取向,待遇引才。民营企业要建立起灵活多样的分配奖励机制,真正实现优秀人才优厚待遇,一流人才—流报酬。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人才为本,加强与人才之间的心理沟通,缩短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各类人才扎根民企。

第8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无棣县 毕业生 就业

1 基本情况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2000年之前,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由政府下达指令性分配计划,实行统分统配。据统计,1997-1999年,无棣县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180人,已安置毕业生1056人,待安置的毕业生124人(1999年度中专毕业生中只对省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安置),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2000年起,毕业生分配制度开始改革,除了对大专以上毕业生继续下达指令性分配计划外,对中专毕业生则改为政府下达指导性计划、进行双向选择就业。到2001年,统分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被彻底打破,全面实行指导性计划就业,毕业生主要通过进入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落实就业。2000年至2007年回生源地报到的毕业生人数为2376人,落实就业人数1208人,就业率50.84%,比1999年的就业率89.5%低了38.7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7年人事部门收集的全县各类用人单位对大专以上毕业生的需求数仅为836人,为实际报到人数的35.2%;而对中专生的需求不到10%。

从2000年以来的就业成功率看,无棣县大中专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形势已十分严峻,近五成的毕业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这对投入了巨大教育投资甚至是举债供孩子上学的毕业生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人才市场对人才配置功能发挥不到位。目前无棣县人才市场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政府主导的有形人才市场功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发挥还不到位,“要人才找市场,要工作找市场”的观念淡薄,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本地的民营企业缺乏储才意识,重使用,轻培养,等到缺人时才想到招人,招不到人才,就到同行中去互挖。每年初下发的人才需求征集信息,多数企业都不填报,回收率不到20%,让人才市场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建立本地人才信息库为企业服务,导致本地人才大量外流。

(2)大中专毕业生培养和使用脱节,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大中专院校对社会人才需求了解不够,专业设置重复,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毕业生人才资源浪费和紧缺同时存在,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纷纷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纷纷抱怨招人难。如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类毕业生相对饱和,文秘、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出口主要是考公务员,而招考公务员的数量有限且文秘、法学类毕业生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就业有一定难度。

(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工作才显得体面,没本事的才到小城市、小企业工作。而毕业生自己也不愿回本地就业,能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在同学面前也显得自己有实力、有面子,这在无形中为毕业生就业竖起了一道门槛。还有些毕业生没有好的轻松的工作不去,宁愿呆在家里由父母养着,而不去自食其力。从毕业生就业流向看,虽然机关、事业、国有企业每年招考的毕业生数量不多,但还是吸引着众多毕业生前来报考。

(4)企业就业环境与毕业生期望存在差距。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少时的独生子,求学时的城市生活,精神、物质追求高,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能力差。无棣县的工业企业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工资水平偏低,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月工资都在800—1200元之间,而周边发达地区普通工人月工资已提到1500元以上。加之个别企业既不为毕业生办理人事关系,又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为他们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更谈不上为毕业生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据统计,目前在民营企业工作,但没有建立人事关系的毕业生达50%以上。加之毕业生本人对人事关系、人事档案意识淡薄,毕业生不到当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及人事档案托管手续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统一分配以来,无棣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已积压的毕业生“无头档案”达三千余份,其中,办理人事的只有400多人。

3 对策措施

(1)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宏观指导。一是要加强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抓好落实。二是出台鼓励毕业生回乡创业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奖励重才、爱才企业,形成良好的全社会重才、爱才、育才环境。三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教育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营造亲切、温暖、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尽最大努力满足毕业生精神上、生活上和创业成才上的需要。

(2)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我县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及农村基层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奋斗成才、艰苦创业的优秀事迹,帮助毕业生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自主创业意识,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上。确立“只要有用武之地,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是机关、事业或民营企业,照样能成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观念。

(3)规范用人制度,引导企业树立合理的用人观。机关、事业单位坚持“凡进必考”制度,空缺岗位要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对企业要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用人观,要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要舍得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是振兴企业之本”的观念。人事劳动部门要督促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各种社会保险。从政策、保障上创造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人才既有可干的事业,又有晋升的空间。

(4)加快经济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要依托培训机构和骨干企业,加快毕业生实(见)习基地建设,缩短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差距。要出台扶持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让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农村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5)搭好平台,努力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一是要加快人才劳动力有形市场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使政府的导向、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的所求有一个直接的沟通渠道。二是要加强人事服务,建立简便、快捷的程序,为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服务。要建好人才数据库,及时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办好人才交流会,加快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形成全社会“要人才找市场,要工作找市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梁松,史本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与公司绩效[j].软科学,2009(11)

第9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

一、评定范围

全县各类企业中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符合有关条件,均可申报评定相应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经济、会计、统计、审计、计算机软件、翻译等“以考代评”系列除外)。

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直接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符合有关条件的,也可参加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职务资格的评审,但评审的任职资格只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范围内有效。

二、推荐评审的条件

申报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和业务能力,任职期限内各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继续教育学习达到规定学分;学历、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达到规定条件。

(一)继续教育条件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内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须达到20学分。

(二)学历条件

国家正规院校、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中央和省委党校、省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等颁发的毕业文凭且专业对口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有效学历。不具备规定学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是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其专业工作年限条件要适当从严。

(三)任职年限、专业工作年限条件

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必须同时达到规定年限,具体规定见表一。晋升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职务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见表二。

三、推荐评审的程序

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随时申报、集中受理、分批评审”的办法,即:符合条件的个人向单位申报,单位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不再分系列呈报各主管部门,可随时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受理人数,分类、分批提交相应的系列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仍由县中小企业办公室受理材料并组织评审。当年度的最后申报、评审时间按市里的要求执行。具体推荐程序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填报有关评审材料并提供有关证件。

(二)用人单位对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三)用人单位组织填写《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同时将审查核实并经相关人员签字和单位盖章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按规定进行张贴公示。

(四)公示期结束后无异议的,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及《评审简表》中的“单位(核实)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负责人签字后,将评审材料呈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县中小企业办公室。

四、推荐评审人员需申报的材料

1、《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

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不得复印);

3、《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初级15份(其中原件3份);

4、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成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其它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等(不得超过三件)原件;

5、成果及奖励证书原件;

6、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聘任书原件;

7、原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

8、《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六公开”监督卡》1份;

9、继续教育证书(附任期内各年度的培训结业证书或其有效材料原件)。

有关表格可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

五、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按期定职

对国家教委承认的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不含“五大”毕业生),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员级”职务;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二年,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级”职务;大本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级”职务。

对于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不能进行按期定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根据情况参加评审,由相应评委会评审确定任职资格。

定职时,单位要对符合定职条件人员的政治表现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成绩等进行全面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填写《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单位将考核意见填入《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盖章后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上报审批时须同时提报以下材料:

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加盖单位公章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介绍信和转正定级审批表复印件;

3、任期内的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六、县外调入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确认

从县外或条条管理单位中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在原单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调入后未被确认的,均需办理确认手续。

需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要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填写《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盖章后,连同工作调动介绍信、原《专业技术职务呈(申)报表》、任职资格证书原件、聘任书原件、毕业证书原件及其它专业技术档案一块报<,/SPAN>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确认手续。

七、有关费用的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