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组织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突出主题、引导教育是推进“安康杯”竞赛的重要前提。
在实施“安康杯”竞赛过程中,必须突出主题,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揽竞赛全局,以提高员工意识为先导,以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以增强员工队伍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攻克工作难点和开展科技攻关为载体,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既是我们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弘扬主旋律,使全员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二、重视激励、丰富内涵是推进“安康杯”竞赛的基本保证。
“安康杯”竞赛活动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竞赛活动的关键是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其实质是实现安全管理群众化。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把竞赛活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机制,要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支持、工会运作、企业实施、职工参加”的竞赛推进格局和责任考核、经费保证、表彰奖励的运行机制。
目前,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可推行“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充分展示竞赛的全过程和实效,对加强竞赛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还要不断拓展活动内涵,充分发挥“安康杯”竞赛载体的作用,在继续开展好“十个一”活动的基础上,将创建班组安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先争优等工作融入到竞赛活动中,使竞赛活动更加丰富、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同时,在竞赛活动中要注意选树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充分调动起企业全员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效、创新方法是推进“安康杯”竞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本身不是纯理论的,必须以形形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为依托,吸引广大职工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去,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最终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理念、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事实证明,“安康杯”竞赛在安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管理者和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非常有效的载体,因此,必须注重竞赛实效,并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一)实行三个过程相结合,实现“安康杯”竞赛目标。
一是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相结合,通过加大现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有力、落实有效。二是与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相结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采取技术问答、反事故演习、技术讲座、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在广大职工中形成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与推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相结合,认真落实好“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依法监督”的工作原则,强化劳动保护组织和基础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使“安康杯”竞赛活动成为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要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实施监控、整改事故隐患,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特殊岗位实施严密监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疾病隐患,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推进“科技兴矿”战略,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科技投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要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齐抓共管、突出维护是推进“安康杯”竞赛的持久动力。
“安康杯”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政、工会等相关各方要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努力营造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职工群众既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又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坚持以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为本,以职工满意与否、高兴与否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加大工会监督参与力度,提高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切实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点。
国投新集公司在1989年建矿伊始,面临着没钱、没人、没技术的严峻局面,坚持以 “自我造血、滚动发展”为发展原则,走自主创新之路,经过“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的辉煌发展历程,从一家地方小煤矿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知名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创造了闻名国内煤炭行业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经验。当前,国投新集公司正在进行“矿井自动化建设”为核心的“三次创业”进程,先后建成我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和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口孜东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的前列,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又一次全面展现。随着当前市场经济更一步地走向深入,尤其是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意识的逐步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认可。煤炭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地带,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形势下,煤炭企业必须进一步在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各方面积极进行自我变革,才能走上更加稳健的发展之路。
一、国内煤炭企业自主创新工作面临的现状与不足
1.自主创新意识需要加强。由于煤炭在我国能源行业中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又因为煤炭行业是传统行业,产品量大,产品单一,用户数量相对集中,用户需求变化也比较小,因此,国内煤企业的计划经济特点明显,历来仅仅重视安全管理和生产组织工作,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近两年煤炭进口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不少煤企纷纷要求政府要加强进口管制,寄希望于政府救市,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在管理理念创新、经济技术一体化创新方面,很多煤炭企业只注重短期的效果显著的业绩,在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重视不足,企业的资金主要是上规模、上设备,以快速提升规模和产量,获得超额利润,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粗放经营观念。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行业结束了发展的十年黄金期,许多煤炭企业因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不足,纷纷倒闭或整合。
2.自主创新机制急需建立。虽然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改革经验,加入WTO也已十多年,但煤炭行业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依然不能实现完全的市场竞争态势。同时,由于政府对煤炭和电力的供应与价格控制力度较强,煤炭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我国煤炭企业丧失了自主创新能力。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计划经济时代下国有企业的特点依然十分清晰,重点煤炭企业基本上仍为国家控股,企业负责人对应政府相应行政级别。这就造成企业管理层次过多,机构不够精简,责权界定不够清晰,企业内人事关系复杂等不足,自主创新与自主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运行机制。
3.自主创新基础亟待完善。目前,多数煤炭企业的科技活动限于产学研合作方面,过分依赖外部的技术支持,通常采用专家会诊的方式,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造成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并不多。而且,很多煤炭企业在软硬条件配备、创新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建设创新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等方面的自主研究基础薄弱,多数先进设备的关键部分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使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二、国投新集公司的创新实践
创新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还是文化创新,每个方面创新都推动着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新集矿区开发建设20多年来,为当代中国煤矿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并不断加快在煤炭工业技术与管理领域的创新步伐,形成了具有新集矿区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在自主创新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1.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国投新集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并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国投新集公司从建矿之初就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鼓励创新氛围。近年来,国投新集公司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工作力度,并连续召开三届创新成果表彰大会,表彰各口、各层面的创新成果,全力推动创新步伐。公司还通过具有国家二级培训资质的培训基地,通过入职培训、培复训、资格培训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和贯彻创新制度,将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灌输到全体员工中去,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自觉的认识,构建创新氛围和全员创新精神。
2.形成了良好的创新习惯。创新是全员性、系统化、持续性的,国投新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创新运行机制,要求所有员工要时时想着创新,事事想着创新,培养出一种对创新的热爱、对创新的激情,同时将创新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成为工作的习惯,不仅形式上要创新,在内容上更要创新。国投新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的新集精神,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员工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创新习惯。公司每年通过五小改革、合理化建议等方式方法,积极落实并推进公司各项创新工作的落实。
3.形成了坚强的创新支持平台。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创新的速度,要求企业加强对创新的支持。如果不及时进行创新,还是按照老的工作方式、陈旧的技术、传统的管理模式,那么企业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国投新集公司多年来十分重视创新,并在机构设置、基础设施配备、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安徽省四大矿业集团中,依靠公司设计研究院,率先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出台了相关制度,对于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行奖励,以鼓励创新。当前,又注册成立了“国投新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国投新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两家技术型全资子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4.取得了诸多的创新成果。在体制创新方面。早在1998年,公司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先导,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分离。剥离了非经营性资产,精干了煤电主业。科学规范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了公司的领导体制。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三会一层”组织形式,建立了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领导体制。体制的变革为国投新集的自主创新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在管理创新方面。国投新集公司改变多层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公司、矿井、区队“三个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安监、财务、供应、销售实行垂直管理,财务统一核算,资金统一运营,利润统一分配,供销统一对外。在公司内部各二级单位之间实行模拟项目法人负责制,最大限度的实现内部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实现生产经营的高产高效,充分调动了职工和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
在制度创新方面。国投新集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 “全员下水,分头上岸”,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以规范劳动用工的合同化为主要内容,建立了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推行“价值制”岗位工资制度,建立了收入能增能减、岗变薪变的有效激励机制。推进了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员工信任的管理人员脱颖而出,并及时被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的良好氛围。
在技术创新方面。创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与技术。国投新集公司就利用引进的美国的思科系统,独创性的自主开发了矿山应急救援系统。口孜东矿作为“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成为国内煤炭行业在矿井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上的典范。国投新集公司与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并由国投新集公司主持的《两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该公司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文化创新方面。任何一家煤炭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成为本企业区别于其他煤炭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存基础。在国投新集公司一次创业期间形成的新集精神的基础上,在二次创业期间,新集矿区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又延伸出“真诚、信心、责任、沟通、激情”的新思想,并成为指引新时期全体职工的思想规范。
随着国投新集公司“三次创业”的深入,公司在自动化建设与创新力度上不断加大。特别是“立足煤炭、发展电力、延伸煤制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公司创新工作将在技术创新、管理流程、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创新,适应并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煤炭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主要目标
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是所有煤炭企业下一步走出困境,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政策调整,激励、推动煤炭企业加快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推手。
1.形成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煤炭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政府的各类政策等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发展的压力。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依靠外部力量,根本上必须依靠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国投新集公司与煤科总院重庆研究院和西安研究院分别就煤矿瓦斯防治和防治水工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共同工作小组,专门就新集矿区的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研究,确保矿井安全顺利开采;与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煤炭行业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增强自身创新发展实力。
2.开发以共赢为目标,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市场合作体系。煤炭市场已经逐步从单纯的买卖发展到煤钢互保、煤电互保等多种形式。煤炭企业生产也已经从偏重于矿井产量和建设速度,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多元化发展,注重发展质量上来。煤炭企业市场创新不能以短期经营为目标,其具有时间的持久性。国投新集公司专门成立煤炭定价委员会,根据市场容量、确定煤炭产品,提高煤炭质量、优化煤种结构,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并采用灵活的产品定价策略,实施按质论价、折扣定价、按运送方式定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不同方式确保煤炭市场稳定和共赢。
3.深化煤企运行机制,建设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创新体系。今年下半年,动力煤期货已经正式运营,从国家层面上为煤炭企业提供了又一规避煤炭市场风险的保障,说明国家在积极探索和加快煤炭企业改革进程。作为煤企自身来说,在加强自主创新改革体系方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制度。通过技术创新制度的完善,建立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包括:创新项目负责制、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等等。国投新集公司早在2010年,从董事会层面,成立了技术咨询委员会,明确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到推广的程序和办法,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加强公司科研创新水平。
其次,加强创新环节管理。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的必须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体现在管理、技术、装备、培训等各个环节的配合方面。特别是要把加强专业技术管理,贯穿矿井采、掘、机、运、通和防治水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全过程,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再次,以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煤炭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主流,并成为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煤炭工业向高效、安全、环保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投新集公司连续多年获得“信息化建设500强”称号,并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等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今年,公司目前完成了矿井部分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的国产化设计,建成并成功应用矿井远程中央集控三级SCADA系统,初步编制完成我国煤矿第一套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管理和运维标准体系,公司“两化融合”工作稳步推进。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以人才为基础。煤炭需要全面提高对创新机构和员工的激励强度,要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人才政策。从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入手,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实施留心留根留家工程,积极鼓励和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来煤矿工作,对于从事创新项目研发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开辟绿色通道,不受编制、工资等限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不断提高煤矿科技人员比例,加大煤炭产品技术含量。
5.形成创新文化,营造自主创新文化氛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文化的作用越重要。独特的企业文化在稳定职工队伍,激发创新热情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树立极强的自主创新意识。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和风格。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创新理论水平和对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其次,要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形成创新的氛围。通过培训、宣传、再教育等具体工作,使员工认识到企业对自创新工作的重视,并建立起鼓励创新、激励创新、应用创新的企业工作思路,切实把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
总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新出效率,创新出效益。从国投新集公司的创新历程,以及对创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作者认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牛克洪.中国煤炭大集团建设探索[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 李春霞.以创新精神做好煤炭企业基层党建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 张卫平.创新机制深化内涵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质量[J].中国煤炭工业,2012
[4] 韩玉婷.路世昌.神华模式特征分析 [J].中国煤炭工业,2013
[5] 刘旭.张晓丽.走出工作思维的误区原来还可以这样工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