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工工艺范文

车工工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工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车工工艺

第1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薄壁零件的高效精密的数控加工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是制造业在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的代表,也是体现国家的制造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一个标志。薄壁零件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如汽车制造业、军事工业等。不可否认在薄壁零件加工中是存在一定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合格的零件,造成浪费。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薄壁零件加工工艺问题的分析研究,优化薄壁零件制造加工措施,进而解决薄壁零件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薄壁零件的精度和质量,提高所制造加工零件的合格率。

1 薄壁零件概述

薄壁零件顾名思义,其显著特点就是壁薄,同时它还存在着强度差与抗变形能力低的特点。加工过程中的表面硬化、颤振、热力、切削等因素都关系到薄壁零件的变形与否。数控加工的过程可分为三部分,即设计与编程、加工与监控和成品检验三阶段。对薄壁零件加工来说,突出问题就是零件变形不易控制。这也说明薄壁零件的加工对加工技术、装夹方式、切割刀具及切割工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2 影响薄壁零件数控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

薄壁零件具有轻量化的动态性能,不过保障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却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瓶颈,薄壁零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想要提高薄壁零件加工的精度就需要对影响其精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对薄壁零件数控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影响零件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存在以下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2.1 热因素导致薄壁零件变形。通常情况下,比较薄的零件加工过程中受到切削热的作用时,都会不同程度产生热变形现象,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下降以及质量不合格等。分析其原因得出:当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完成装夹工序后,再陆续进行精车与半精车以及粗车加工程序,产生一定程度的切削热量是必然的,然而薄壁零件在受热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变形也是必然的,结果就是零件的精度无法得以保证。

2.2 受力因素导致薄壁零件变形。薄壁零件的加工材料是一类较轻薄的材质,这类材料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这样就会使薄壁零件的形状、长度等精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在利用三爪卡盘夹紧零件的过程中,薄壁零件就会在外力的影响下变为三角形的,这样零件内孔的加工余量就会分布不均。当内孔真正的加工完成后,松开卡盘,零件受弹性影响恢复成原来的形状,这一过程就会出现误差。

2.3 振动因素导致薄壁零件变形。一般情况下,薄壁零件在受到切削力的作用时特别是径向切削力,会产生振动和变形现象,对零件的外形、长度、表面的粗糙度以及位置精度等都会产生影响。

2.4 刀具的角度因素导致薄壁零件变形。主偏角决定径向切削力和零件加工轴向的分配,对于刚性较差的薄壁零件来说,刀具的主偏角要接近90度。刀具的角度直接影响零件表面的粗糙度。

2.5 操作不当导致薄壁零件变形。不规范的操作工序以及不正确的切屑流向也是导致薄壁零件变形的主要因素。精车之前没有进行释放变形、精车时过大的切削量都会引起薄壁零件的变形。当切屑流向不正确时,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切屑堵塞在切削工具与零件之间,进而引发薄壁零件的变形。

3 优化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措施

3.1 对所加工零件的特性进行分析。在使用数控车床加工薄壁零件时,需要考虑装夹的定位和零件加工精度两个问题。

首先是装夹定位分析,在利用数控车床对零件加工时要考虑零件装夹的可靠度,还要考虑到薄壁零件加工精度问题。零件过于轻薄的就不能使用三爪卡盘。在精密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程序中要慎重地对零件的定位以及夹紧装置进行分析,对可能会引起零件变形的外力作用的大小及方向进行仔细分析,设置切合加工实际需求的专用夹具。如果工件的刚性不够,而零件的受力又很大,容易发生振动的时候,可以考虑临时增加零件壁厚的办法来提高薄壁零件的刚度,比如在空心处浇灌石膏、明矾或松香等材料,在零件加工完成后再对其进行去除。

其次分析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目前常用的FANUC 0i数控系统的螺纹编程指令有G92螺纹车削循环,G76复合形螺纹削循环等。G76的车削过程是斜入式,就是说通过用单侧刀刃车削零件,以此来防止过分磨损刀刃,不过这样生产出来的螺纹会出现表面不平的现象,刀尖角度的不够标准,最终使得牙型精度降低。而用指令G92进行加工,虽然能使牙型的精度得以提高,但它采用的是直进式方式进行车削,会产生比较大的车削力,使得切屑的排放受到阻碍,还会加大刀刃的磨损。

3.2 选择合适的刀具。在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刀具进行仔细的选取。比如,对车刀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硬质合金90度的车刀适用于外圆的粗车与精车工艺,机夹刀则是螺纹的车刀之首选,这是由此刀具刀尖角度比较精确,并且损坏后也很容易更换的优点决定的;其次是对镗刀的选择,内孔的镗刀更多的选择机夹刀,因为这种刀刚性好不需要刃磨,可以减少换刀的时间还能够减免零件的振动变形,使得振纹的出现机率降低。

3.3 优化零件加工的切削参数。切削的深度对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削力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减小切削的深度,虽然会增加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走刀次数,但是可以减免由于切削力增大而导致零件变形的出现。除此之外,加工过程中切削的速度同样也会对切削力有影响,使用高速切削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可以起到削弱切削力的作用,也可以降低加工时的温度,防止热力变形的出现。

3.4 选择科学合理的工艺工序。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工序路线是保证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的关键所在。制造企业要将分析重点放在薄壁零件变形规律上面,了解掌握薄壁零件变形的规律,重视防止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变形问题,以零件的生产技术要求及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情况为根据来选择合理的定位,紧密贴合定位元件与零件定位面之间的接触,防止薄壁零件生产过程中振动变形的发生。选择科学合理的工序路线就是合理的选择夹具与零件的夹紧方式和定位基准,并且保证在加工过程中的基准始终协调一致,对加工余量要进行合理地分配;对相同零件的不同部分进行精加工的工序,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加工顺序。

4 结束语

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制造企业提高对薄壁零件的高精加工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条件,对现在的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当前的数控加工的方式,不断的完善对生产工艺的分析,改进设计,优化方案,不断的积累薄壁零件的生产加工经验,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带动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整体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零件加工的精确度,生产出对环境污染小、表面质量好、符合现代加工工艺要求的薄壁零件,最终使产品立于不败之地,使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敏,魏加争.一种薄壁零件数控车工加工工艺[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第2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改探索

普通车工是我国中职机械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模式一般为“2+1”模式,这使得普通车工教学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理论学习存在一定困难,不能建立起学习兴趣,如果能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融入技能教学中,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训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将会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新理论课教学形式――走出课堂、相聚车间

在从事职业教育的十几个年头,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职业教育的理论课学习?如果能将理论课的学习改变一种方式,即将乏味的理论课学习和学生的技能训练相结合,那样既能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压力,又能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车工工艺与技能操作》这门课学习之前没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机械工程材料》等一些必备的相关知识。他们从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职校学习这门课程。较差的文化基础,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这门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为了让他们顺利地完成该门功课的学习,我试着将学习的地点改换到车间。根据教学的内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在这门课的教学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走出教室相聚车间,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理论与操作。以一个成型的工件来讲,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

二、讲完理论即刻进行操作

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将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学生来讲,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每次操作之前,我都会给学生讲一些本次课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然后再进行操作。这样理论不多,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得多,理解起来也快得多,减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理论。

三、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理论缺陷

让每一次操作前的理论所涉及的内容不能全部解决本次课的操作内容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没有讲解的理论需求,让他们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将出现的问题解决,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了兴趣,由于没有压力感,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比如在进行图2加工时,学生会问锥度角是如何计算出来的?1∶5或者1∶10的锥度是怎样得来的?在操作的时候怎样来控制锥度的长度?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然后现场解决,并一边操作一边讲,让学生在操作时逐一将这些理论理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要快些,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

四、操作结束时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补充理论

每一次课程结束时,我会针对学生在本次操作出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他们认真分析,与他们一起寻找原因,是因为缺少什么样的理论,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或者因为理论不足而无法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记牢,下次操作出现相同问题时再一次加深理解,记忆可能就更牢了。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它去掉了理论的枯燥无味以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同时,也弥补了理论知识的滞后,还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将不断地吸收别人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更适合中职车工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环保型;煤化工;装车工艺;工艺设计

1煤化工产品特征

煤化工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其他化学品、能源产品的过程。煤化工开始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已出现完整的煤化工体系,二十世纪煤化工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石油市场的不断改革,油价不断攀升,石油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煤化工从新受到关注,煤化工产品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煤化工产品主要是燃料产品和化工产品。可应用于溶剂、医药、香料、染料、塑料、橡胶等制品中[1]。但煤化工产品大多具有危险性。例如,甲醇无色、透明、易燃,有极强的毒性,遇热、明火、氧化剂都会燃烧,虽然在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但发挥过程中会对机械设备表面油漆产生腐蚀[2]。另如,乙烯应用非常广泛,是目前现代化工中应用量最大的化学品,但它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还会污染大气、土地、水环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极易引起爆炸,且属于燃烧性爆炸,破坏力极强,不易扑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丙烯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需要量和应用量也非常大,无色无味,易燃,危险系数极高,与乙烯一样能够引起燃烧爆炸。此外,煤制油产品,如:合成汽油、合成采油、煤油、石脑油也都属于危险品,对环境有污染,属于危险性液体,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大多属于液态和固态,少数为气态。装卸车作业中或运输中可能会因震动、撞击、暴露在空气中、高温引起化学变化,造成爆炸、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3]。因此,在装卸车作业中,必须做好工艺设计,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到污染问题,保证煤化工产品装卸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2煤化工产品装卸车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多个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建立了煤化工基地。随着煤化工项目的大规模建设,煤化工产品运输与装卸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4]。由于我国煤化工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体上分为: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两大类,以自营物流为主。煤化工产品物流运输中装卸车作业非常重要,通过前文对煤化工产品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煤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具有较强毒性,如运输或装卸车作业过程发生事故后果十分严重。但当前我国煤化工运输与装卸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易发生泄漏。传统装车工艺由于管线与汽车槽车密封帽存在缝隙,装车过程难免油气外溢。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装卸作业成本增加,更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诱发事故,尤其是液体和气体产品装车,加强装卸车工艺设计势在必行。

3基于环保型装车工艺设计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环保型装车工艺设计融入到煤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环保性,结合煤化工产品特点来设计。环保型装车工艺系统包括:精确装车系统、自动采用系统、防尘系统等配套设施。

3.1精确装车系统的应用

精确装车系统能够将物料按规定重量连续自动称重,并转入车中,是实现装卸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系统,直接影响着装卸车作业效率,该系统由:称重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主体结构、装车机械设备等几大部分构成。煤化工产品装卸车工艺设计中应积极融入精确装车系统,该系统可多次称重,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工艺要求,能够大大降低装载误差率,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实现装车自动化、智能化,装车效率明显提高,装卸成本得到了降低。新时代背景下,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煤化工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装车改革已成为现代煤化工装卸车作业的主流方向。且该系统中装车系统采用装载误差自动补偿技术,装载精读非常高[5]。另外,系统信号传输采用数字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更融入了传感技术,在提高称重精准度的同时,更缩短了读数时间,很显然环保型装车系统要优于传统装车系统。

3.2辅助设备的选择

辅助设备的选择非常重要,是整个装卸工艺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环保装卸车作业的关键。辅助设备包括:自动采样系统、封闭仓、防尘系统等。封闭仓选择要结合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要具有高热反射率和低热辐射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防止油气外溢,减少污染,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此外,封闭仓必须坚固,具有较强的强度和稳定性。防尘系统应采用自动系统,融入变频技术,传统防尘系统持续运作,能耗问题突出,却无法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而自动化防尘系统,通过与变频技术的融合,可自动判断装卸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防尘效果,以降低防尘系统的整体能耗,节约电能和劳动资源,实现装卸现场自动化、智能化防尘。自动采样系统能够对不同物料进行安全采用,可大大装卸、采样工作难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压缩机加装卸法的应用

压缩机装卸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装卸法,这种装卸法安全、实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在具体应用中先要排空储罐与槽车间的管道,安装压缩机,用压缩机将需灌注的储罐中的物料抽出,然后进行加压送到排空的槽车中,使槽车中的物料压力升高,降低储罐中的压力,使储罐与槽车间产生压力差,利用压力将物料灌注到需要的储罐中。该工艺作业速度快,生产能力强,能够实现多槽车同时作业。但实际应用中必须做好压力控制,避免空气的渗入,以免发生爆炸,具体作业参数的设计要根据生产情况而定。

3.4泵装卸法的应用

泵装卸法在应用中必须要做好泵的选择,泵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作业中的泵能耗与作业效率。泵选择要根据作业量和煤化工产品特点,选择低能能耗环保型的泵,要保障泵的经济性、实用性、适用性。在选定合适的泵后,将泵安装到槽车与储罐间的管道上,然后利用泵进行排空和灌注,排空与灌注中必须要做好现场记录和监控,确保现场安全,降低事故率。但这种装车方法不能去除罐车内的蒸汽,可能会对运输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蒸汽的出现,要解决好泵入端的净压头问题。这种方法在装车时应用优势明显,但在卸车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具体应用中要结合装卸车实际情况,确定好作业参数要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石油资源的匮乏使煤化工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煤化工产品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但煤化工产品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及装卸车过程中都具有一定危险性,若发生泄漏或事故,不仅会引起安全事故,更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要做好装车工艺设计,确保装卸车过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曹湘洪,李广新.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J].化工进展,2013,01:80-87.

[2]汪寿建,赵文浩.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J].化肥设计,2013,01:1-5.

第4篇:车工工艺范文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手制作模型

对于教材上复杂的图形、枯燥的文字,学生很难想出它们的结构形状,分析其性能、特点都很困难。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模型以及模拟装置。可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学习车刀角度时,让学生用发泡塑料切割出90°,45°车刀,在切割过程中,对各个刀面的位置、角度大小及测量基准面都有了很形象的认识。特别是前刀面及主切削刃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经过动手制作很简单地把这几种变化的车刀制作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论,教师巡回指导,再用主、副正交平面分别切割车刀得到断面图形,展示出车刀的前角、主后角、副后角……通过制作、展示、互评,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非常用心,积极地提出问题,讨论非常热烈,制作得很认真。又如在学习螺纹的基本参数时,学生对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等较难理解。首先,可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然后以一条直角边为周长,将纸折成圆筒形观察原三角形斜边的形状,原来的直线变成了螺旋线。再用几个不同尺寸、角度不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观察各种情况下螺纹线的形状与各角的大小、边长的关系,总结规律,明确螺纹升角对螺纹形状的影响。在螺距与导程的关系中,让学生对样件进行涂色区分,区分出不同螺旋线上的牙,指出哪个是螺距、那个是导程,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电线在圆柱上进行等距离缠绕。电线在圆柱上形成了螺旋线,不同颜色的线间隔分布,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多线螺纹,学生兴趣很高。

在作中学,自己总结规律,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模型,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并动手操作演示。通过设疑、观察、解答、交流等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观察,去总结规律,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适合一些结构较复杂、不容易做到现场参观的知识的教学。如用靠模法车削圆锥,用视频展示完整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的印象较深刻。

二、采用自主学习模式

目的可以引导行动,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具体分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巩固练习。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学习目标任务,并将任务分配到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预习讨论等,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展示,同学们一起对展示的问题进行评论,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进行点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通过适当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学生来到前台,教师退到幕后,在回答问题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有目的性,很少有学生睡觉的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第5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理论教学; 备课; 提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4-001

在中职学校的机械、电子和汽修等专业的教学中,《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这门课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岗位提供了发展的后劲。那么,如何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摸索、改革、创新,开拓出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车工技能课的学习兴趣,为国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中注重备课环节

1.备教材

教学是中心,备课是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实践性更强,这就要求老师最好是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目标。在备课时必须详尽的了解车工学科的特点、教学大纲和技能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我校,应结合学校的课程要求认真备课,详细书写教案。

2.备学生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我校的情况,相对来说,秋季班的学生比春季班的学生基础要好些,各方面素质也稍高一些,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详尽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状况等等。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再去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显示,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各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有差异,因此,必须抓住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降低学习的要求,期望值不能太高,还要适时的对学生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鼓励,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讲课计划和进度,适应学生的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宽容友善、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

3.重在培养学习方法和塑造健康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现在的教育更注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就是说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因此,在车工课上应采取精讲多练、压缩理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实训课的一定要学生书写实训报告,做到心中有数,为实训课做好铺垫,并和学生一起归纳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讲授车刀的结构组成时,拿一些车刀的模型给学生进行实物讲解,并让学生亲自拿着车刀多看、多思、多讨论,从而总结出车刀的结构特点“三面、两刃、一尖”,并结合实训中的情况,讲解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以及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刀尖在切削中的作用和磨刀时的注意事项。

二、理论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置

课堂提问是车工工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关系到实训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如何设计提问和怎样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关键。

1.提问要遵循教学规律

在工艺教学中,提问应紧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紧密联系实习操作。不但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而且要真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目的。

2.提问的方法要灵活

恰当地选用提问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车工工艺兴趣有着积极作用。教师一要掌握问的时机,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要掌握问的艺术,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车工工艺教学中,我较常用的提问的方法有:

开门见山法。新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教师应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来。教师直截了当的提问在于检查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也可调动学生温故知新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在讲“深孔加工简介”一节时,提问车套类零件,从车削工艺上分析圆柱孔的加工比车削外圆要困难的多,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通过提问,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以便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很自然地进入所讲内容的角色。

层次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发问,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例如我在讲授中心钻折断的原因时,设置了系列的问题,并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这样提问把中心钻折断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层层理清,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思维灵活,双基落实,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比区别法。即将相类似加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工件在车削加工中的认识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授“车孔”一节时,设置了“车削通孔与不通孔的关键技术都是解决内孔车刀的刚性和排屑问题,那么车削时车刀形状是否也相同?这样一问,就使学生在对比中弄清楚了车通孔与车不通孔车刀几何角度不同的原因,达到解释析理的目标。

第6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板图;挂图;模型;车工工艺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02-02

《车工工艺学》课以诸多专业知识为基础,并涉及许多机床结构和工艺理论,这些内容如果单纯口头讲授,往往效果不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车工工艺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对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板图、挂图、模型是专业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工具,是“工程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工艺结构、特征和作用。因此,运用板图、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认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图

所谓板图,就是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图形,“板图”的使用在教学中最具灵活性,对简单的图形,都可用“板图”方式画出。其具体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1)结构相对较复杂的图形,可在课前用小黑板画出,例如,“常用车刀的用途”一节,图例挂图中没有而又不很复杂,可在课前画出。(2)线条简单的图形,可在授课过程中画出。在授课中画出的图形,首先应选好位置,让其与板书相互照应。其次,还要设计好“板图”的画法,简单的图形可一次画出,相对复杂的图形最好采用“复添法”。

所谓“复添法”,即对某一结构的各个部件(或某一部件的各个视图)随教学过程逐步添画或略予修正的板图技法,这是板图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是挂图不具备的。在添画过程中,能让学生对部件的结构更加清楚。如“车刀角度的标注”一节,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正确画出图形且填写正确的角度代号,讲解这一节课最好采用“复添法”,按照具体的步骤在黑板上作图:(1)首先判断车刀使用时的进给方向,确定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2)画出车刀在基面上的投影图的全部;(3)作主切削刃的延长线,然后画主截面图;(4)作副切削刃的延长线,画副截面图;(5)作切削平面图;(6)画局部放大图;(7)标注各投影图上的角度代号。

通过以上步骤的讲解和每一线条的添画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车刀工作图的画法,而且对以前学的刀具角度的概念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这种在画图时逐级添加、依次递增、使“板图”逐渐完善的方法,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可清晰明了地讲解新授内容,最终达到的效果比挂图还要好的目的。

挂图

结构复杂的图形用“板图”难以表达清楚,且绘画难度较大,用“挂图”更方便,效果更好一些。“挂图”在《车工工艺学》的教学中使用频繁,每种版本教科书都有配套的“挂图”,正确使用“挂图”是讲好课的关键。首先“挂图”要有理想的挂放位置,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看清全图。其次,还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看图方法,常用的看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次观察法 就是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看图的方法。其观察顺序是从主体到辅件,从重要的部位到次要的部位,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掌握问题的重点。

问题观察法 根据学生观察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有助于把以前学到的知识与新授内容联系起来思考,理解整个图形所表达的意思,达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正确理解图形的目的。

分解法 是把较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部分,先局部后整体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组成图形的部件学生大体都已熟悉,先分解后整合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以上这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如运用得当,就可把一个刻板的机械图形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较难的问题。例如“CA6140车床传动系统”图,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应该根据此图掌握主运动的传动系统及计算。该图形相对其他图形更为复杂且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运用“主次观察法”,让学生找到电机、主轴(抓两头)。(2)运用“问题观察法”,向学生提出动力从哪里来?传给哪个部件?如何向下一级级传递?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到达主轴(连中间),这样就把传动链给串联起来了。(3)学生把传动路线掌握以后,就可用“分解法”把每根传动轴上的部件一个个地观察分析,最后掌握全部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的讲解,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领会和掌握,教学效果较好。

模型

工艺学的某些基础理论比较抽象,较难理解,而用模型教学就好比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对可动件的具体操作,使得本来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尤其在新生刚入校不久,看图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使用立体的模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车刀的角度”是车工工艺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能否正确理解和记忆对今后工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只用语言或“挂图”,学生就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通过常用的车刀模型来讲解车刀角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位置、分布、结构、性能等现象的反复观察分析,寻求研究对象的特有规律,从而让学生对车刀角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最终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模型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眼看、手摸,全方位地对所持模型进行观察,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

直观教具在工艺课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也导致了现代的青年教师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教学,离开计算机甚至不会讲课,所以在倡导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统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在《车工工艺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运用板图、挂图、模型的方式、方法直接相关,正确使用这类教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眼、耳、脑、手并用,使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印象更深刻、更强烈,记忆更牢固。同时,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教学手段,补偿直观教具的不足,使枯燥的工艺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板图、挂图、模型除了可以在工艺学教室使用外,还可在实训现场使用,比其他方式更具灵活性,这是其他电化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传俊.试论高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8(7).

[2]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许兆丰.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5]刘建材.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挂图的运用[J].福建教学研究,2000(3).

[6]李明云.演示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职教,2000(3).

第7篇:车工工艺范文

关键词:试车工艺;教学改革;实践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93

1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该门课程主要针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开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工作之后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将实践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由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实践环节几乎不能实现,而教学中的内容也过于理论,没有实际操作意义,使学生产生“学的知识没有实际用途”的想法,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重在动手操作,过于看重对工作原理的理解,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甚至产生自己“学不会,选错专业”的想法,让学生未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对工作开始“厌烦”,不利于以后的就业及发展。

1.2 教学方式单一

纯理论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本就开展困难,多数情况下以灌输为主,只是把老师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学生,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缺乏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引导,造成学生被动式学习,而学生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还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该门课程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原本作为辅助教学设备的多媒体逐渐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只是照着多媒体的课件一直读下去,结果就造成教师总是“照本宣科”的读课件,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只是一直在听老师读课件,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乏味,老师也很累,而且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1.3 可供参考资料少

由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可供老师及学生查阅的资料少之又少,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想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提升自己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教材单一,教材所收录的内容也存在着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技术及方法落后陈旧,甚至已经被先进的技术取缔,而教材却并未改版,依然是落后技术,使学生所学和时代脱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学过的知识早已过时,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课程改革与探索思路

2.1 企业参观实践与实例分析

实践环节的主要方式是带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和简单的操作。由于该门课程无法在学校进行实践,而顶岗实习需要一定的专业认识,也很难实现,所以学校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利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装配、试车过程、包装、仓储以及配送等环节,熟悉生产过程。使一些在课堂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企业中通过眼观、耳闻和与工人师傅的交流,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观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发动机的整体认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逐渐编制组织成知识网,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多布置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如模拟某发动机试车的工艺规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多种教学手段并存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将枯燥的文字以生动的图片或短片形式展示给大家,所以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补课替代的优势。但多媒体教学不应该是课堂上唯一的教学手段,重点的知识点、提纲类内容,应以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一些图线、图表类内容可以以纸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至于出现幻灯片播放结束就找不到相应内容,或迅速回翻幻灯片使学生眼花缭乱,不能紧跟教师思路。除此之外,在教学进行中,老师要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自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间接增加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觉得该课程生动有趣,学起来也轻松愉快,学会主动学习。

2.3 与时俱进丰富课堂内容

对于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学校而言,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到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和学习,了解实际需求的同时多收集与该学科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素质等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实际为例,多向学生展示新内容,代替陈旧过时的技术,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接触到实际生产所需的知识,保证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中。

第8篇:车工工艺范文

从很多车工工艺以及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其中包括了文化基础较差、主观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思考方式单一以及缺乏自信心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学生素质的不足也直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2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取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升学率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这样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体系上也相对统一,因此教学模式也相对较为单一。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职业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并且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相对较为落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很难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的加以运用,这样就起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要有所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中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于中职院校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3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并且以为学生提供就业为基本导向来进行定向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将二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而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1教学实践设施必须要齐全。在进行车工工艺的课程训练时,车工实训室中的教学设施必须要保证齐全,同时训练的场所空间以及机床设备等一切课堂所需的物品也要足够充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学实践中设施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教学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可以看出,教学实践设施对于车工一体化教学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条件,中职院校必须要认识到教学实践设施的重要性。

3.2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的职业教育对于教师队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一体化教育教学中要求双师型教师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素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到一起,从而在根本上保证提高教学的质量。

3.3一体化校本特色教材开发。把《车工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金属切削机床》和《公差与配合》等教材理论知识进行了“删、减、并、改”,实践操作部分中由图纸任务分析、工量具准备、刀具准备、毛坯材料准备、工艺优化、车削步骤、注意事项七个方面组成,组织教师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部分进行了资源整合,编写了以“项目为纲,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教材。

4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实施

4.1教学环节一: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安全为了实训,实训必须安全。学生的人身安全是保障车工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因此,笔者采取的办法是根据项目中的任务,把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知识做成安全生产实训单提前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实训室前就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同时设立学生安全监督员,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实训意识。

4.2教学环节二:理论知识讲解。为了顺利完成车削台阶轴加工任务,采取影像直观教学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用触摸式数字电视播放教学课件,观看企业工人车削台阶轴的教学视频,对轴的概念、技术要求、对刀操作技能、车削工艺及步骤和装夹车刀、工件等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4.3教学环节三:图纸任务分析。图纸任务书,是学生加工工件的关键,用CAD、CAXA等软件做出三维零件图,解决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的现状,使其准确认识图纸任务内容,师生根据车削工艺共同探讨制订出车削加工步骤。4.4教学环节四:小组互助合作训练。一体化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分层教学的分组方式,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每组由三个层次学生合理搭配,采用以优带差、分工合作、循环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小组互助操作训练。按照学生实训分组,将3人分为一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组领、还刀具、量具的任务;按照A、B、C来确定学生角色,A角色为车削轴件任务操作者,B角色为负责提供刃磨刀具(如90°车刀、45°车刀),C角色为研究任务单、优化车削工艺,三个学生循环式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于实训中“吃不饱”的学生要增加新的训练任务,让其快速提高技能水平,并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其完成实训任务,使其完成实训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5一体化教学效果

第9篇:车工工艺范文

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工艺规程的指导下按照工艺路线进行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的加工,并对每个大学生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完成零件加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工艺规程和工艺路线设计的是否合理,并针对自己的设计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对大学生工艺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全面了解零件加工的过程,应该达到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工艺,以及每一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对车削的工艺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在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认真学习工艺文件也加强了大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掌控能力。

车削实习尽可能与现代企业的产品相结合,最好能用企业需要的零件作为大学生实习加工的课题,并编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

在大学生车工实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选好实习课题,把零件图画在黑板上,分别介绍在零件加工过程和零件在加工中使用的工艺参数。大学生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车削操作练习,把操作与学习编制工艺规程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对大学生分别指导,使每一个人都能加工出符合图样技术要求的合格的零件。

加强大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内容的学习

加强大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和工艺参数的学习指导,是提高大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必要保证。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提效目标,在实际加工中,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用最经济的方法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这需要特别重视加工工艺规程对加工方法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到零件的尺寸和精度及形状和位置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效果,它决定一个加工零件能否成为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