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语培训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师认知;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47-03
作为一种专业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近几十年引起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国非外语专业高校的普遍关注。用“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教学用语,在完成非语言类学科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创造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二语能力,使学生既能读懂本学科的外语资料,又能用二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二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二语教授学科知识”。显然,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对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认知水平是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认知理论
所谓教师认知,是指教师对教学各元素,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课程、主题、材料、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形成的观点、知识、理论、态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认识等(Borg,2003)。概括起来讲,对教师认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教师对教学认知的内容、认知的发展与形成、认知与教师培训的关系以及认知与教学的互动关系等(Borg,2003)。作为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认知是基于对个人的知识体系、实践经历、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和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对教师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性影响。
依据教师认知形成的特点,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对教学的最初认知,这一认知是其开始教学生涯并进一步接受教师职业培训的认识基础。虽然早期学习经历形成了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知,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职业培训后,大多数教师的认知均可发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转变,有的表现为认识重组,即对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则表现为对以前认知的彻底改变(CabarogIu and Roberts,2000),因此,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三个因素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认知与教学对象及环境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认知始终指导着教学实践全过程,而教学实践则通过教师反省和总结而反作用于教师认知。
二、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状况考察
本研究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受试是近两年在某外语培训机构接受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的4个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师。从年龄上看,有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也有教龄已长达20余年的相关领域专家;从来源上看,涉及计算机、自动化工程、医学、法学、管理学、建筑工程、农林、交通等十余专业;从职称上看,正高职12名,副高职36名,中职125名,初职及初任教师的院校毕业生33名;从学历上看,博士28名,硕士128名,本科40名;从性别上看,男教师114名,女教师92名。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外语强化培训之后,这些教师参与了针对双语教学认知有关问题设计的问卷调查,就双语教学的目的、实施现状及模式等问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自的认知。
(一)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0名教师认为非外语专业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被实践证明较难普遍提升学生的二语水平,教师应当尝试实施双语教学,其中,49名教师认为应彻底改革高校现行的效能较为低下的应试型二语教学模式,坚决主张实施双语教学。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既区别于语言教学又区别于专业教学,是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外语运用能力,且提升外语能力是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附带目标。同时,也有66名教师对实施双语教学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由于专业课时量有限,多数教师自身的第二语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难完全达到,起码在现阶段较难以达到,急于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强教师所难,也会误导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维和理解,冲击专业学习。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只是跟风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观上还会造成职称门槛的提升。
(二)对双语教学现状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6名教师中,已在各自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有63名,占30%,拟于近两年陆续开展双语教学的88名,占43%,仍在观望或没有心理准备的55名,占27%。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教师中,45名为非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学历教育背景的教师18名。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对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持“满意”态度的占12%,“基本满意”的占29%,持“不满意”态度的占32%,持“不好评价”态度的占27%。总结起来,对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首先,教师二语水平普遍难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从教师角度看,精通专业且二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教师对双语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从事双语教学缺乏自信,认为双语教学课堂上能够给学生的专业信息量明显减少。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专业教师中,有约28%的明确表示,囿于二语水平的原因,双语课堂教学常常存在“硬着头皮说二语”的问题。其次,教学对象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根据问卷反馈信息,82%的教师认为在课堂双语教学中,面对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的学生,常常面临深浅难以把握的困境。因为对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阅读篇幅较长、知识面宽的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和资料较吃力,很难有效地吸收专业知识,听力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也局限了部分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多数学生二语口语表达能力弱,不敢开口讲,课堂上只能做听众,元法参与问题讨论交流,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再次,双语教学难以选择较为合适的教材。调查中了解到,为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较为地道纯正的英文表达,不少高校在双语教学中引进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一些教材的内容还不能与国内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配套,语言难度不能与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某些内容甚至脱离我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此外,绝大多数
国外引进教材价格不菲,给教学保障带来困难。在有的专业,还存在可引进的适宜教材少、选择余地非常小的现实问题。最后,双语教师劳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母语和二语进行讲解,费时费力,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受到挤占,导致教学对象能够接受到的专业信息明显减少,专业教学受到影响。有的教师明确认为,“专业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是种了外语课的庄稼,荒了专业课的田”;二是高校教师评价并未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所大大增加的备课工作量,教师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有的教师提出,对并不特别精通专业外语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双语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往往数倍于单纯的专业课备课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视程度、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无论在工作量认定上,还是在教师物质或精神回报上,都明显体现不足,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知。国外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强调在部分学科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在对此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认知上,75%的教师倾向于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明确认同“国内双语教学并非在全部专业都可以开展”的主张。此外,面对国内双语教学的三种常见典型模式,43%的教师倾向于eoncllrrent approach模式(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母语和二语之间频繁转换,对同一信息用母语和二语分别作以传输),25%的教师倾向于al.temate-language approach模式(即将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两种语言按时间、授课内容、科目或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区分实施),23%的教师选择preview―review 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语或母语大致介绍即将讲解的专业知识,之后用二语讲解课程的主体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 approach模式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有9%的教师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多数教师肯定了母语在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中相对于二语的绝对地位,尤其是讲解那些较复杂、逻辑性和推理性强的抽象内容如数学模型等时,更是离不开母语的运用。
三、提升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和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状况并不乐观。能否尽快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水平,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摆在各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依据教师认知理论,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可以从双语教师职前教育经历、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双语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职前教育经历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职前教育经历主要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语型、专业型或二语加专业型学历教育经历,这一经历构成了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基础能力。二语型教育经历主要指以英语语言作为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专业型教育经历指非英语专业学历教育经历,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指近年兴起的同时注重英语及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如商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目前,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驾驭二语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而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又较缺乏,难以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比较而言,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师资是目前最适宜从事双语教学的人选。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益紧密的国际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二语加专业的学历教育背景。据此可以认为,在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大力推广二语加专业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广阔前景的。就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双学位”模式。
(二)在职培训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针对拟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型教师实施的二语强化、针对二语型教师实施的专业培训以及针对双语教师实施的双语教学能力普遍提升的培训。现阶段,从各高校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迫切需要也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对具有较好二语基础的专业型教师实施二语强化及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其实施双语教学的信心和能力,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这无疑是在职培训的重点。就二语强化培训而言,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实施双语教学,教师除对两种语言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必须熟练掌握外,还要能恰到好处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实施转换,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二语表达能力,能够用二语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应以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加大语言输出机会,着力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能力训练。此外,针对大多非语言专业出身的双语教师存在的发音不准、影响沟通效果的问题,在职培训中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就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以及何时、何种程度地进行语言转换等双语教学技能问题上,也需要对双语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引导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特点、使用教材情况以及个人英语表达水平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作出综合客观判断。一般而言,授课内容决定教学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和方式。对于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用母语教学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对于较为形象、具体、并有一定情景的内容,用英语讲授则可借助具体的情景判断理解讲授的内容(Yip,Tsang,and Cheung 2003)。在培训的模式上,可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培训、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校本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教育资源、提升培训效能。外出培训包括国内基地培训和国外培训:国内基地培训可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获得系统的双语教学知识;国外培训重点是让教师通过在国外学习,理解国外社会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二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28-02
实习支教是我国对贫困、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偏低的县乡给予教育支援与扶持的计划,它对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弥补教育资源,合理共享教育资源,使落后地区同样获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和前沿知识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在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支援南北疆教育事业工作的号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师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学生去南北疆的县、乡、村开展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前的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南北疆双语物理教育环境、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从大学生就业和当地双语教育人才缺乏两方面考虑,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找准物理教育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岗前培训策略[3-4],使物理专业师范生在上岗前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技能和水平,提高他们融入南北疆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成为适应于新疆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11年至2014年连续多次赴南北疆新师大本科生支教点,考察实习支教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实习支教情况,每次都进行了总结。在和当地的教育部门及有关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基本问题。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识到实习支教前岗前培训中的初级维语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到了支教学校后,汉语言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据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议,实习支教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初级维语口语和课堂教学日常用语培训,以便更适应当地的双语教学。第二,经过实地调查,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当地大部分从事的是汉语教学,从事物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较少,且支教学生每周可以上课达到28节,有的支教生担任了全科的教学任务,非常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第三,在岗前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部人数20%~30%左右,对于民汉混合班级,大学生物理专业知识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重视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忽视培训效果和基本素质培养,导致支教中很不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很不好。第四,汉语言学生对学习初级维语的意识淡漠,且在维语的日常用语上交流比较困难,民语言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汉语解释上有一定困难,且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很薄弱;以上这些因素为岗前培训正常开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训难度。
2.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环节的主要问题。第一,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学院只出台了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完成培训的具体给分标准,指导教师奖惩措施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导致管理过程无据可依,增加了岗前培训的难度,个别老师和学生在落实培训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导致培训的形式化。第二,对岗前培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少数老师并未按照要求,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或指导时间和次数不达标,对培训的学生要求不够,以至于学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岗前培训考核环节不够严格,缺乏监督机制。如个别学生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学生培训成绩评定最终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教案准备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和评分等过程组成,但是这些环节缺乏监督机制,且具体落实情况均有指导教师自己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把关不严,指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均没有惩罚措施或者相应解决办法。
二、建立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调研中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双语地区教育环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
1.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在实际岗前培训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指导教师和岗前培训学生的奖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的上岗培训动力,增强培训效果,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时效等记录在册;以专业成立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培训学生实行检查、抽查和调研,确定学生培训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培训规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优化。师范院校对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办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细则形式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过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法,结合南北疆地区双语物理教学及基层贫困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开展的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将优化后的岗前培训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效改善培训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对不合适的条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保障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适应性和执行的效果。对修订前后的岗前培训方案及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实习支教地区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形式,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岗前培训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优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采用物理专业支教学生管理导师制,指导教师最好是有经验的从事教法专业的教师,通过小组听课、评课、研讨,分组讨论、轮流试讲、示范课讲评、微格教学、实验技能、初级维语培训、实验授课等多种形式,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评定及讲课大赛等环节决定,通过考核小组检查等方式,完善对物理专业支教学生岗前培训考核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相应制度,不允许参加实习支教,必须重新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支教,这样也确保了实习支教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的环境,更加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严格,要细化,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适应性强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物理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又能够让大学生适应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环境,完成物理专业学习、教学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完善薄弱之处,尽快使之适应特殊环境中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以满足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兴.岗前培训体育课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39-41.
[2]刘朝晖.民族地区社区管理人才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8):79-8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民族地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6-02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21世纪我国对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按照会议内容,我们必须着重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1.分析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园所数量急剧增加,入园率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总人数不断增加。以为例,到2015年,将达到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示范幼儿园,农牧区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村小学和教学点都举办有学前班,学前两年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在园幼儿达到8.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不能够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村镇教育观念、意识落后[1];民族教师稀少,双语教学难度大;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幼儿一日活动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儿教师职业形象欠佳,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职业倦怠使幼儿教师缺乏爱心;教师注重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等方面。
2.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招生可以分为大专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尽管学前教育的招生层次颇多,幼儿园教师需求量仍非常大,专业素养也达不到专业标准中的指标。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是一个深远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同时幼儿教师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职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形成专业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和丰富专业知识等,这都需要一个详细科学的计划。为此,根据中央政策的相关规定,针对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素养偏低等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化的培养、培训、考核等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3.牢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着力点。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基础教育、全国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衔接,培养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学校作为教育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教育的灵魂,在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是基础工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广大群众对此也有着需求。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滞后[2],突出表现在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低,学前“双语”教师整体素养偏低,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可见,双语师资的培养也是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建设的重点之一。
二、依据《专业标准》,探讨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策略
1.教育部门依据《专业标准》,开展幼儿园教师建设工作。第一,教育部门应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严格把控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准入标准,确保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第二,教育部门应该依据《专业标准》的内容,确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等,并且将《专业标准》的规定有效地运用于转岗教师的培训上,普遍提高学前教师的整体水平,防止和纠正学前班“小学化”的倾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第三,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双语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时,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教育部门应该依据《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规定,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3],制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确保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确保部分幼儿家庭可以在政策的帮助下,享受免费的幼儿园教育,同时确保学前双语教师工资和学前双语教育者的学习经费。第五,依据《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规定,制订适合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材和幼儿读物,各级部门要加大对双语教育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大力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努力建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
2.学前教育院校依据《专业标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第一,认真组织研究制定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方案和课程计划。确定汉语、民族语言、学前教学法和汉语授课能力等综合性的培养方案。采取汉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并重的评价考核方式,让准教师在院校的培养下具备和达到能够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变革教学方式。《专业标准》着重提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获得。因此,学前教育院校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采用见习实习等多种教学途径,让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提升学习者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学前教育院校应将《专业标准》作为自我评估的依据,作为管理和引导的指标,将其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规定,就是学前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
3.幼儿园管理者依据《专业标准》,进行园所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一,开展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最适宜有效的途径。要确保园本培训的科学开展,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了解本幼儿园的现状,有效地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培训教师。同时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机。第二,幼儿园作为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门办园,主动与外界进行理念、模式的交流,确保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要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4]。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实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4.幼儿园教师依据《专业标准》,促进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热爱民族地区教育的事业心和不断为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育提高而努力的决心,克服一切教育工作和生活困难,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和奋斗的决心。第二,作为一名现代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要对自身的特点和本民族的风俗特色、经济发展、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为自身职业道路发展的指导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第三,幼儿园教师对照《专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情况下,依据《专业标准》的规定,清晰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第四,参加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自主阅读学习、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探讨在专业成长中遇见的共性问题,在综合性的研修活动中,积极与教师、专家、家长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强势互补,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并在过程中,获得产生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情景中的实践性知识,知晓如何把那些明确的知识付诸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育实践智慧,获得专业成长[5]。第五,反思日常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言语、行为等,针对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第六,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科研、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职业道德,提高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学前理论,了解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对新理论和新研究具有兴趣,与时俱进,成为一名高素养的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师。
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要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养的队伍,这要求教育部门、学前教育院校、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园教师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体系计划。
参考文献:
[1]余赞,庄周赞.新课程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科教文汇,2006,(8):121.
[2]邢俊丽,李雪莲.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1-162.
[3]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师资培养,2004,(11):54.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验;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99-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和外部世界交往的不断加深,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们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学生和外界交流的桥梁的作用不断的凸显出来。此外,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留学生出口地,所以高校本科生出国留学学习硕士课程的学生在不断地增加,于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英语能力,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是指一个人能够对非母语语言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熟练掌握,并拥有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双语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学生专业课上讲授时,采用非母语语言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非母语的语言知识。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这个非母语进行教学(本文主要通过英语来举例),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一个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下,还能够了解国外专业的发展情况,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具有全面性。在学术建立世界观时,由于接触的国内外文化较多,能够形成更具有开放性的世界观,更加能够易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在不同学科的发展方向,了解其他国家文化,从这个方面来说双语教学是具有极大的好处。
二、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国际视角,于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双语教学的发展,并认为双语教学能够对培养国际交往的高端人才做出基础性的贡献。我国经过十多年双语教学的发展,已经在教学理念、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双语教学的模式。随着双语教学在高校中不断地发展,高校领导层对于双语教学的了解不断加深,更加对其投入了力度,为了提高高校双语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引入优秀的双语人才和外国教师来高校进行专业课的双语讲授,可见双语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从上到下都是被认可的。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非常重视高校的双语课堂教学,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校双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些高校为了开设双语课程而开设,并没有准确住双语教学的内涵,总体而言有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弱,所以双语教学时需要注意难度;二是,专业课程的教师能力有待于提高,即双语教学能力不足;三是,课堂内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别较大;四是,专业课中英文教材具有差别,在选择教材时需要认真挑选。
三、香港大学双语教学的经验借鉴
香港是我国特别行政区,香港在回归之前是英国殖民地,故普遍而言该地区居民英语能力较强,学生普遍而言英语能力也较强,教师的英语能力也非常突出,所以本文想从香港高校身上学习国内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可借鉴的经验。具体总结这些经验如下。
第一,香港的大学对于双语教学成立专门管理的机构,把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的教学大纲、办学理念与双语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二,香港各高校均对双语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划定双语教学的范围后,进行双语教学和知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学习英语,在课堂外也会注重英语语言的学习,在教师划定的大纲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不同的课程双语教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来制定不同双语课程讲授的原则,可以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下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引入世界各国在专业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两方面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四,注重教师的双语能力,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自由港,所以香港大学聘任的教师均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也为香港大学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教师的双语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的英语能力较弱,那么是很难能够将专业融会贯通的教授给学生的。
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许多高校将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等同起来,错误的将双语教学看做是简单地用外语上课,因此,双语课堂往往会变成英汉互译课程,学生看起来是在听老师用外语上课,实则是听了一堂翻译课。学生的学习重点很容易变成对专业术语的记忆课和翻译课,而不是学习专业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专业学习就容易演化成单纯的外语语言学习。这种情况是对双语教学的概念定义不清楚而造成的。外语教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主要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以非语言学习为主要目标,获取知识信息和技能经验。双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才是外语”。
(二)双语师资不足
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双语不同于简单的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为媒介进行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双语师资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完全兼顾到外语和专业两方面的内容。此外,我国的师范类院校也没有设立过任何的双语师资的培养专业,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造成了双语师资严重不足。
(三)教材不统一
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双语教材,各大高校都是选择外文原版的教材,或者选择自编教材,但是市面上可以选择的双语教材很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接受外文教材的结构,教材的体系之类的问题,使得双语教学的推行受到制约。
五、国内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从前文看出,随着我国不断纳入到世界体系,英语对于培养具有世界视角的本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香港的双语教学经验能够为国内普通高校探索双语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思路,但是内地和香港毕竟具有很多差别,例如国内本科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双语能力有限以及缺少国际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国内高校展开双语教学模式会存在这一些困难,于是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认为国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双语教学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定位和目标。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努力确定双语教学课程、课时、方法,明确双语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高校的双语课程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在决定哪门课程成为双语课程前进行明确,作者认为制定双语教学目标不过有三: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让学生具有更广阔的世界观;二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方面最新的知识;三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让学生面对外部世界具有沟通的能力。高校在制定人才方案时,应该考虑到这几个问题。
第二,确定适合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高校采取恰当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够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国高校总是认为只要将课堂教学用英语教授出来就实现了双语教学,或者使用英文教材,老师用英文读一遍后用中文解释了就是双语教学,这些观念都没有正确界定双语教学内涵产生的。双语教学需要教师们转变观念,不能机械的进行双语教学,应该从教材的选用上、学生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选择适合高校本校特质的双语教学模式。
第三,通过实验班级等方式,对于少数班级进行双语试点教学,通过几轮的教学不断完善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成熟之后可以推而广之。在课程选择上应该采取起源于西方国家或西方国家发展比较好的学科,通过这种双语模式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
第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注意书写教案,尤其是问题和改进措施方面,形成常态化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双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文化等方面的学习障碍,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程度,教师可以调整作业、考试等方面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策略; 双语教学; 会计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一批既懂经济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顺应这一需求,双语课程教学在我国高校内蓬勃开展起来,如某财经类院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已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然而国内优秀的双语教师还不是很多。有些专业教师经过短期的出国培训后就回校开设了双语课程,由于自身英语基础薄弱,特别是发音及口语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常是教师上得累,学生听得也累,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双语课程失去了兴趣。就双语教学而言,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知识一样重要,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也应像外语教师一样,学习一些语言教学理论、规律和方法并应用到双语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与语言学习策略
著名加拿大双语教育学家M.F.麦凯和西班牙学者M.西格恩在他们合著的《双语教育概论》中指出: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的教学,不能称为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不是两种语言的机械相加,而是在两种语言教学同时进行的条件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双语教学的任何一方,都要在另一方的联系中设计和实施,反之,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两种语言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以及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现在,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教学技能,有时需要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跳舞”。教师是学生双语学习的向导、顾问和裁判,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
学习策略则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为了促进学习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一种行为或行动,从而使语言学习更成功,自主意识更强,学习过程更加其乐无穷。
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可以减少其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保持学习热情和动力,或者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双语教师如果将成功的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归纳总结出来,并融入到常规的课堂活动中,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所培训的策略应包括元认知策略(如组织、评估和计划学习等)、认知策略(如分析、推理、信息转换、做笔记等)和情感与社交策略(如自我交流、自我奖励和合作学习等)。研究表明,恰当地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的理解、表达等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在专业的双语学习中是必需的。
三、语言学习策略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会计双语课程一般在较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已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外语技能或理解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教学必须考虑学生这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学习策略培训,使他们在双语课中专业和英语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应用以下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可发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促使学生形成元认知意识并使学生从依赖教师的个体转变为能够自我指导的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大量有关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或称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Intrinsic motivation),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可介绍课程特点,要求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譬如,通过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国际会计而不是只会记账的人(You are studying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 NOT a bookkeeper)。教师可告诉学生:一个国际会计在企业或公司处于管理层的位置(The role of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 is a MANAGERIAL POSITION),他或她应该熟悉法律(the Law)和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Guidelines),根据不同情况向决策层提出财务方面的建议,而这些背景知识或技能都可通过会计双语课堂得到了解和掌握。教师的引导或介绍将会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产生想学好的愿望或动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如预习每课的词汇和主题内容(Preview the vocabulary and topic areas for EVERY class)、不要缺席,认真听讲(Go to every class and listen carefully) 、记笔记(Make notes)和向老师提问(Ask your teachers questions)等等。元认知策略是关于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本身,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会计词汇学习策略
会计词汇学习策略是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策略,学生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他们对一些专业的单词或术语很陌生。教师在课程中应融入对会计词汇学习策略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平时的英语课能使语法进步,但在会计双语课堂还必须学习会计词汇(Your English classes will improve your grammar and structure BUT you must learn the accounting vocabulary);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会计英语词汇量导致理解上的困难(Most students fail because they don't learn enough new words),所以要在会计双语课上取得成功,平时的词汇积累和准备是关键(Preparation is the key)。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财会单词分类记忆并进行示范,指出哪些单词需要背,哪些单词需要在用中学,并告诉他们中英对照会计词典的用法。
(三)专业英语阅读理解策略
会计双语课程的教材一般是原版教材,有些学生阅读会有一定的困难。其实普通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用在专业文献阅读上同样有效,如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找主题句或关键词、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等。有些重要的概念或术语,教师可用中文解释清楚,有时母语会帮助理解目标语,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上课时一味使用外语,使双语课变成单语课,这有悖于双语教学的精神,一切要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为前提。
(四)课堂合作交流策略
有些会计双语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即用英语讲解一段,再用中文翻译一下刚刚讲解的内容,学生对这种乏味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非常不满。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统一。教师应该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会计课堂教学,倡导合作学习。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如果不进行交互式的活动,没有对方给予相关的反馈,学习者将无从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教师应努力使双语课堂变得有趣和多样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用英语完成多种不同目标的活动,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4到6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或发言等活动,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效果最为理想。分组方法也可有趣多样,有时按照学生不同的鞋码,有时按照不同的出生月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每次不同性别、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智能的学生有机会编在一起进行交流。教师可结合案例,要求学生借助PPT等多媒体分组进行讨论和演讲。如,通过在线直销公司E-CENTIVES在瑞士的资本筹集这一案例,就公司在海外上市这一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课余可围绕要探讨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和领会;然后进行知识内化,即在充分理解资料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自己的专业和英语知识,形成自己的结论。学生可分组在课堂上口头展示和交流,教师通过评价补充或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并启迪学生智能,引导他们思考。会计的双语课堂同样可以成为学生提高语言水平的平台,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谈论话题,具有一定的话题拓展能力,并能够在讨论中维护自己的立场。双语课堂是合作和交流的场所,通过案例讨论,学生之间实现可积极参与和相互交流,教师则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论和补充,对课堂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师生间的充分交流。
(五)纠正错误策略
人们对是否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或者何时、如何以及什么样的错误应该纠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错误,东西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西方的语言教学要求学生先能自由表达,再在生活或学习中慢慢体会,自己学会正确表达;我国的教学则先教会学生正确表达,再要求他们自由表达。其实,如果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效果也许会更好。教师对学生在表述中出现的小的语言错误可采取宽容态度,不要打断学生加以纠正。但是,如果学生存在比较大的语言错误或者专业知识错误,就应加以纠正,廉价的赞扬和鼓励会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教师对于学生所说的中式思维英语则应该及时记录,在恰当的时候纠错,并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
(六)评价与激励策略
教师对课堂上多发言的学生一定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给予他们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同时,也要留心那些合作学习或分组讨论中不大开口的同学,分析他们不愿发言的原因,是个性使然还是专业水平有限或是外语表达有困难,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双语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束语
会计双语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是侧重于会计英语的教学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授?笔者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应能通过阅读原版文献等方式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如果对专业教材不熟悉或者不喜欢所教的课程,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同时,双语教师也要成为语言教学的专家,适合普通英语教学的各种语言教学策略同样适用于双语教学课堂。双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外语听说能力,并要学习西方的一些语言教学理论,凭借娴熟的业务知识、流畅的英语表达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况新华,刘冰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华东外语教学论坛(2)[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 郑玉琪,陈美华. 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10).
[5] 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language pedagogy [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4.
[6] Hutchinson,Tom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关键词】 藏汉双语教学;黄茨滩小学;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引言:双语教学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平等权利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新的民族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进一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民族地区的推行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双语教学已成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教育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双语教学,能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黄茨滩小学教育现状及基本情况
在夏河县城附近半牧半农区的民族小学——黄茨滩小学,现共有学生139人,其中藏族84人,占全校总人数的60.4%。可见提高该小学藏族学生的素质,完善双语教学对该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多么的重要。由于农牧民居住十分分散,部分藏族村庄与汉族、回族村庄错落分布,形成了独特的生活语言环境,对双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校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汉为主单科加授藏语的课程设置类型。然而,随着社会的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小学英语教学的开设,使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冲击和制约了“藏汉双语”教学的形式,进而也制约了全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夏河县黄茨滩小学藏汉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以供探讨。
二、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结合安多藏区文化的实际情况,虽然初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双语教学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藏汉双语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仍需不断实践、摸索和改进的一项教育系统工程。黄茨滩小学藏汉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统一;对藏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和功效认识不清。对以藏为主类科加授汉语文,还是以汉为主类科加授藏语文,在各类升学考试中藏语文仍为主科,理应同英语一样,但在实际生活中藏语文使用范围有限,而英语却有”万能”之势,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误认为孩子学习藏语文没有发展前途,放弃母语,选择英语,对藏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理解不深,没有从“放弃母语意味着什么”来考虑,从而也就低估了藏语文教语文的社会功效,出现了许多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导致学生学习藏语文的积极性消减,对学好藏语文信心不足,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些现象都阻碍着双语教学。
(二)教师业务水平低、队伍建设与培训渠道不畅通制约着藏汉双语师资的整体素质。首先,双语教师数量少,能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藏族教师,他们一般汉语水平较差,而大多数汉语教师又不懂民族语言。其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虽然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大部分是中等师范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是合作民族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中有的汉语程度好一点,但藏文差,有的藏语系毕业的,但汉语差,尤其数学更差,如此来源相对单一化的教师队伍,其知识结构势必“近亲嫁接”,造成教学方法刻板、雷同,教育观念僵化,不利于多种教学思想的融汇和交流。所以说,教师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以藏为主”类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学前教育力量薄弱,小学一年级衔接教学由于语言因素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学前教育对藏族儿童的双语学习也有重大影响,是否上幼儿园或学前班,直接影响到儿童双语学习能力。因为在学期教育阶段,藏族儿童可以初步学会一些汉语口语,听懂一些基本句子,可以避免他们上学后,由于对汉语一点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和学习的无助感。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
由于自然、文化等诸多因素,很多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多数教师已习惯了“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有信息技术教育人才严重匮乏。大多数教师不会操作计算机,更谈不上制作课件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上课。因此,更无法解决电教教材,使”双语”教学的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成为难题,这对“双语”教学消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制约了我校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另外,还应配套教材、读物,特别是教辅材料。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总之,根据甘南藏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在基础教育阶段以母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必将长期存在下去。藏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汉语,对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力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每一个民族教育教学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科;双语教学;科技进步;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66-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在对外经贸、对外交流、求职、求学等活动中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早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已经提出在重点院校用英语教授基础课和专业课3年内达到10%的构想,加快了我国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多进步。高校双语教学是通过学科教学即教学语言(英语)的实际使用来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并进入到双语思维层次的教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辅以中文表述,完成课程教学。以此将外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从而提高外语的使用能力。
我校于本世纪初开始在部分院系试行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与教学,目前已经培养出一大批有经验的双语教学老师。本文从个人实践入手,以《信息论》和《数字图像处理》两门课的教学为例,就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探讨意见。
二、工科双语教学的特点及问题讨论
1.定位。双语教学不同于双语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始中文和英文课程,它是将一门外语(通常英语)设为教学语言,辅以母语解释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因此双语教学本身不是语言教学,而是学科教学。该课程的重点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是形式变为使用英语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英语阅读与翻译水平。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对口专业的科技文献的使用水平,为日后深入学习世界先进水平的专业知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以后参加国际会议,进入跨国公司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形式。总结下来,双语教学授课形式一般有两种:(1)英文教材与英文课件,中文讲解;(2)英文教材与中文课件,中英文讲解。在双语课上,教师的讲解语言通常是中英文结合,但中英文讲解的比例则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接受程度而不同。教师需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适时调整,有时还需要提前增加教辅。比如增加1~2个课时的科技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和英语能力提高上获得双丰收。《信息论》是通信、电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课程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采用英文教材和课件,中文板书,中英文相结合但中文比例达70%的讲解方式。而《数字图像处理》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涉及应用更多的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经过前期的学习对有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加上这门课所学内容大多通过图像显示呈现,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因此我们通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英文的讲解但英文比例达70%的方式来进行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课程知识。实践证实,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度高且学习任务完成好,相对传统教学,双语加多媒体这种形式值得推广。
3.教材选取。工科课程的教材内容与世界科技水平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根据世界科技力量的分布格局来选取教材非常重要,这也是要在工科学生中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由于诸多因素落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选用国外的优秀教材(主要是英文表述教材)无疑是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先进科技知识的通道。实践也证明,国外的优秀教材语言表达平实,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大量的成熟理论和实验、应用的成果,对学生有很高的吸引力。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扩大理解深度,从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看学习效果比中文授课更好。我们选用的教材都是通过多方甄选,选用国外使用率最高的两本经典教材,对于有英语四级上下水平的学生没有太多难度。而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可懂性与生动性,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做了最大的贡献。
4.师资力量。在大学阶段双语教师的匮乏是推广双语教育的主要制约因素。英语专业的教师不懂专业,专业课程的老师英语的表达能力普遍有限。因此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各个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我校从2001年开始双语教师培训,为期一个月且由外教授课,主要是训练老师的听说能力,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可见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设想将大学中的部分专职英语语言教师作为语言顾问教师配合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学开展工作,如与专业教学合作研究双语专业教材、教案等,帮助专业课程老师解决学习中碰到的语言现象等。在大学各非英语专业可以由英语专业教师开设一些与英语背景有关的公共课程或讲座如文化交流、英美国家概况、西方宗教知识等等。这些课程形式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为主,将英语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三、与时俱进的实践优化
对于工科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学习的知识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决定了对于他们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们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与时俱进:(1)更新教材。这是基础,教材更新一方面要保留经典知识点,同时还要做到技术进步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更新,而这一方面国外的优秀教材总是走在前面,选用英文教材仔细筛选显得更加重要。(2)教学形式的更新。从原始的仅有教材、板书的授课方式,过渡到英文多媒体PPT展示,甚至现场实验展示,结合图片、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更易于理解的英文授课方式,降低学生的心理难度。以《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为例,通过多媒体一方面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某些图像处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室利用计算机现场编一些小的程序,展示给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对英文文字的理解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对英文文献的阅读与翻译水平。(3)网络平台的开发。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渠道,开发网上教学平台,把有关资源在网上展示,供学生免费浏览下载,添置相关国内国外链接,供学生随时查看学习最新信息,并设置交互平台,供学生和老师交流。
四、结论
双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育与语言教育分开的教学模式,是学科学习与语言学习的一体完成,是一种顺应时代需要的很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线教师在方方面面的不断摸索与改进,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需要的国际型人才,为他们走向社会胜任职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建华,路珗.双语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历史性启迪[J].疯狂英语老师,2008:156-160.
[2]张建军.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28-229.
[3]张艳,王涛,徐青,秦志远,林丽霞.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9-30.
[4]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5]姚舜才,樊旭梅.高等自动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1).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极不平衡的,概括地说表现在三个方面:1、城乡之间“双语”教学的不平衡,城市里的孩子接受汉语较快,农村的学生接受汉语举步艰难;城乡教师的汉语水平极不平衡。2、市县之问“双语”教学的不平衡,近几年和日喀则,林芝等市的“双语”教学发展较快,而其它县与市的“双语”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差异。3、南北“双语”教学极其不平衡,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受“双语”的信息的限制。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法,首先从理念上加以引导,提高认识,随着和田与内地联系的不断加强,人才交替输入输出,转变理念只是时间问题。其次就是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开展双语培训,多开口说话,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三是建立民汉合校。另外我个人认为就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学校的学生之问的联系。让他们结成互助对子交流学习汉语的心得和经验,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和汉族学生结成对子创造语言环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水平。
二、 明确教学目的,改变教学方法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双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双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去的双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咨询报告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而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向高级发展,否则,只能是封闭、落后。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双语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有趣的
外语教学情境,初一的双语课本里大多是对话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把这些对话设计成真实的情境,适时、恰当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在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
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双语语境中学双语,说双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如可以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交际又是要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动。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师教学语言的作用
1、教师语言要清晰。高低适中以往的教学常规中规定,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其实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更要清晰,通俗,生动,富于感染力,说话有抑、扬、顿、挫,不快也不慢,不高也不低,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听清楚。一味的高声大喊大叫,会使学生的听觉经常处于强大的压力下,容易使听觉中枢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不能教长时间的继续听讲。一味低声细语,也使学生听起来很费力,降低教学效果,声音的高低,要考虑到教室大小,学生的习惯而定,最好是结合教学内容转换,以保证学生的听讲兴趣。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系统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急需大批具有对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都开始在涉外本科专业推行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六大试点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贸易本科课堂上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的学科教学与交流。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学科的学习、思考与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实验阶段,许多院校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现实发展对该专业提出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指导。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必须从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一个完整的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一、双语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素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具体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模式等四个基本的构成性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
师资是双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学科发展趋势、理论发展动态等有较全面及时的了解。同时,这些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较强的听说表达能力。
学生在这个教学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配合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一方面,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双语课程的内容无法讲授,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时学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双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要求学生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双语课程的学生要投人大量时间和精力,既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而广义的教材则是指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师手册、学习指导书、复习题、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在内的教学材料系统。面对众多的原版教材,选择的标准为该教材能基本概括学科理论,或者是能反映学界形成共识或权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本学科理论的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基础,也要为从事具体实践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士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依据。
国际流行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三种,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应视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生类别、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状况、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以及语言目标而定。双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双语教师积极编写详细规范的双语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双语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个最重要的因素以外,为保障双语课程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系统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相关学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双语课程的激励机制、规范双语课程的评价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二、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在我国还不成熟,在学生、教师、教材和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双语师资水平有待加强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的“双高”是高校双语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骨干教师一般都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在温州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学生担心老师是否能使用英语清晰准确地讲述教学内容,52%的学生则担心老师是否能恰当处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技能等方面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国内财经院校的热门涉外专业,该专业学生入校时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而且该专业学生在人校后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但双语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在于学生目标语言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听说水平不尽如人意,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学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碍。此外,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充足,难以做到迁移、融会、贯通,造成了专业知识前后无法相互沟通,新知识的学习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直接损伤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统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的双语教学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始于最近几年,任课教师本身信息渠道狭窄,同时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不仅对于学生,而且对于老师来讲独自承担教材的使用费用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造成当前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的局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WI’O体制及案例分析”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译后再编著,虽然能基本满足教学过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统规划。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吃透原版教材,为了满足大纲要求和联系我国实际,教师要收集很多针对我国实际的资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难度要比非双语教学大很多。此外,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些学生还可能产生抵触晴绪,教师在课堂上可能面临更多的难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薪酬激励措施,光靠教师的热情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同样,学生在学习难度和学习任务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还是采用相同的学分,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上述问题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不是某课或某个教师能够解决的,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解决。
三、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目标,而对整个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与安排,并根据实践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课程设计、师资来源与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评价管理设计等。
(一)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目前国际贸易本科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群体一接受”型,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少数采用个体一接受型;而个体探究型、群体探究型则占极小的比例。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为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充实教学内容,节省英语板书时间,利用国内外经贸专题网站、专业学习网站拓展双语课堂的范围和空间。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公布外文版教学大纲、本学科主要内容、中外文参考资料、相关站点链接等;二为教学方法的优化,尝试“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发挥各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和实践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其知识结构具有层次鲜明、衔接紧密的特点。双语课程的设置宜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基础性学科、应用性学科和上层学科在设置时间上的系统性。在第一、二、三学期完成全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及经常课背景,不提倡开展双语教学。在第四学期,为避免学生从大学英语教育到双语教学的巨大落差,宜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过渡,如“外贸函电”、“经贸英语会话”。第五学期可开展“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由于是基础课程,不宜采用过多的外语教学,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比较适合的教学外语使用比例是20%30%,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在大三上学期开展“进出口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经贸地理”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大三下学期开展“国际结算”、“单证制作”、“报关与商检”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大四上学期开展“国际商务谈判”和学生课程实践的双语教学。这样可以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有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
(三)师资来源与培养
在教师方面应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外贸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外学者来讲学,或者聘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学者担任双语教师,或者引进外贸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承担适当课程、适当比例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国内进修访学或国外进修的方式培养在职双语教师,或将教师送到外贸公司去实践,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外贸操作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使其知识结构与贸易发展与时俱进。
(四)教学内容设计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内容新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内容理论性较弱、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用英语讲解很晦涩,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实践可以弥补学生对理论理解的不足;三是章节相对独立,内容相对松散,前后章节既是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对前章内容的理解相对来说不太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四是注重教材的选择,可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使用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及法学专业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荐的教材,还可参照国内高水平大学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删减集成,自己编写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词表、网站、工具书等。
(五)评价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对双语教学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以便为今后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应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即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双语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展开有效监控,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作出的价值判断。双语教学评价不仅能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使学校、学院及时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评价管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激励,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制定双语教师的薪酬制度,使他们的超额付出得到肯定和回报,如适当上调双语课的课时量,以解决课时有限带来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耗损的问题;二是对学生双语学习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课堂/课外论坛中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质量、水平确立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撰写英文报告、论文、方案,期末总结评价时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有机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可中英文结合;三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监督机制,把双语教学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程序,从根本上稳定双语教学模式,可成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制订既详细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估细则,对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章程和模式,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