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不文明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

第1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支柱,不仅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本次活动是让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问题,并想看看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对我校现今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究竟有多少看法,做一个懂得反思的充满责任感的大学生!

一、活动背景

同时作为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一个未来的教师,为了让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关注社会现状,关注时事政治,学会评论社会现状。同时为了锻炼培养大一新生的能力以及胆量。同时丰富我们大一新生的课外活动,充实我们新生的业余生活,在***的指导老师以及会长等人的组织建议下,提出以“了解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为主题,从而举办一场问卷调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2011年11中旬,师范学院的***成员们在直到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一项主题为“告别陋习握手文明——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问卷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此次“告别陋习握手文明——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问卷的活动,由师范学院***组织策划,经由***内成员相互宣传,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社团的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拟写题目,准备问卷。

三、活动进行

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采取“老生带新生”的方式——一个大二学生带领三个大一学生去分发问卷,收集问卷,并随机寻找同学就问卷上题目进行采访。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及时将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合。

四、活动结果

通过本次告别陋习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我们了解了我校总体的文明程度较好但仍存在不文明现象。走向文明不仅需要学校的管理同时更加需要同学们自我的文明意识的提升!本次活动无疑有助于***社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的发展。

第2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的言语举止影响着国家人品素质的培养。作为当代大学生学院最重视的莫过于对学生的管教。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从总体上讲多数青年学生都能够做到文明,但是其少数学生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提高。

对于自身的文明素质而言我应该做到:在班级里,不做有辱班级的事。譬如,上课不迟到早退、遵守集体的纪律、多为班级作贡献、积极参加班级或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场合的良好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做到不到处吐痰、不随地仍垃圾、不随意在课桌上留下“足迹”不损害公共场合原有的良好秩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校外对人诚实、说话有礼貌,对人说话态度温和,不讲脏话、粗话,尊老爱幼,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

面临评估的到来,我们作为学院的一分子,在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应该用实际行动为评估多做贡献,做一个真正有内涵、有高尚道德的当代大学生。不仅如此,还应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在学习、素质各项全面发展。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我校教学评估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有的高校会开设恋爱课,鼓励学生学好恋爱可以拿学分,甚至有多位高校校长曾在新生入学仪式上希望学生能在大学谈谈恋爱。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却是“零容忍”,甚至对男女学生之间要求要保持多少厘米的距离,学生如果谈恋爱要给予怎样的处分,等等。国内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截然不同的观念,究竟谁是谁非,目前而言在舆论上各执一词。

最近,两起校园整治学生恋爱的事件在网络上炒得火爆,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来,纷纷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个发生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该校用“曝光照片”的方式,即鼓励学生偷拍,来对付包括“在校园公共场合拥抱、亲吻”在内的不文明行为;另一个是山东滨州学院,一对大学情侣校内搂抱,结果被该校“自律委员会”的学生成员发现,发生争执,并遭到殴打。这一“软”一“硬”两起暴力侵权事件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在高校里横加干涉大学生情侣的事屡有发生?应不应该让学生来充当“道德警察”?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是“零容忍”还是该鼓励?

下面结合案例,就高校学生谈恋爱的是与非做一些分析。

学校应该体现包容与自由精神

近日,一则“滨州学院一大学生因在学校内被女朋友抱了一下,与校“自律委员会”起争执被围殴”,另一则“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用‘暗探’抓拍大学生情侣并登陆‘曝光台’曝光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信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滨州学院一对情侣因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在公共场合搂抱时,被学校自律委员会学生发现后因不配合信息登记引发冲突,导致涉事情侣中的男同学身上出现多处擦伤。滨州学院对此事已进行了调查处理,并给予当事学生不同程度的处分。据了解,滨州学院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是学校成立的专门管理学校内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组织,对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亲吻等不文明举止和公共场合吸烟、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危险行为进行制止。

说这两起事件是暴力侵权,也并无问题。在滨州学院事件中,被女朋友“抱了下”的男同学被“自律委”成员打伤,人身权受到了损害。而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事件中,有过拥抱、亲吻行为,被“暗探”抓拍的学生情侣登陆“曝光台”,肖像、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受到侵犯,给“示众吊打”,承受了“精神羞辱刑”,是可谓之“软暴力”。

可是,正如社会学家所说:现代社会讲究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尤其是在民法范围内,更是重在厘定权利。这些情侣学生的法定权利,又为什么会由人肆意践踏?

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登陆“曝光台”的学生情侣被界定为“行为不文明”,该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13条规定:“在校园公共场合存在搂抱、亲吻、勾肩搭背等不文明F象、不听劝阻者,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而在滨州学院,同样有着类似规定。所以说,无论是偷拍学生情侣搂抱、亲吻者,还是群殴同学的“自律委员会”学生成员,其行为是有根有据的,把他们称作“道德警察”,戴了副“道德眼镜”四处巡视,并不为过。不过,这种把所谓的“条例”鸡毛当令箭的行为,真的担得上“道德”二字吗?

所谓道德,本就重在自律,而非律他。遥想当年五四时期,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奠基人的执掌北大,也曾组织过“进德会”,倡导不、不赌、不纳妾等,但却是以身作则,重在自律,而却绝非挥舞道德大棒去约束他人。可在滨州学院,“自律委员会”居然是学校成立的专管学生不文明行为即律他的组织,职责之一是“对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亲吻等不文明举止进行制止”,以学生制学生,让学生间相互举报、监督,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间的信任,反倒会让学生间相互猜疑、举报,让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而脆弱。比如,在此次事件中,学生对学生的“监督”就引发了学生间的激烈冲突,还有学生因此而受伤。岂非南辕北辙,十足讽刺?

让学生充当“道德警察”恐会扭曲学生人格,培养“伪君子”和“告密者”,会破坏学生人际关系,让校园秩序走向失序混乱,让部分学生充当“道德警察”,进行校园管理,去制止学生情侣的搂抱、亲吻、勾肩搭背等所谓不文明举止,其害,害莫大焉。

其一,利用部分学生对学生情侣进行偷拍,或者是盘查甚至殴打,可是试问,若这些“道德警察”也到遇到心仪对象堕入情网时,又当何以自处?是否也愿受到如此对待?是否会“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奉行起“双重道德标准”?若是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就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道德律,同样不文明。可能还会容易培养一群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说、做各一套的“伪君子”。

其二,所谓“睦友以信”,同学同窗本应是朋友关系,以和睦相处、诚实守信为基本的交往原则。可这部分同学却对情侣同窗搞起了偷拍打报告,又或者是因盘查起争执进行围殴,那就违反了“睦友以信”原则。这样也只会培养出践踏诚信,为人不屑的“告密者”。

其三,让部分学生充当“道德警察”,去偷拍或者盘查情侣同学,除了有损于这部分学生独立、正直品格的养成,也会破坏学生间的正常人际关系,更是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争端,甚至是导致校园秩序走向失序混乱。至于成因,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后记里,就曾给出很好的答案:“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于战争。”而我们所看到的滨州学院“自律委员会”成员群殴同学事件,就是一个缩微版的典例。

在当下这个时代,新一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本来就性格各异、较有个性,并且较为缺乏与同学相处的能力,像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些极端校园血案的发生,更是给此类问题敲响了警钟。正因如此,高校在管理上则更应该将学生间的关系作为校园治理的重要内容来重视。而不是让学生间相互监视,相互管制,如果这样一味地做,就可能成为学生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不利于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学生恋爱由于身处校园,本就受到时空等诸多方面条件限制,高校基于教育机构的本位,即便无从提供便利,也宜秉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而非“赶尽杀绝”。

不仅是对待学生谈恋爱,目前一些高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有一些不必要的管制。我们知道,新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学校不应对他们过多限制,而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滨州学院这种禁止情侣拥抱、设立“自律委员会”的高校更应该自律,应该丢弃管制思维,不能肆意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更不能专断、保守。也就是说,学校决不能双手抱胸排斥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是要放开胸襟,对学生谈恋爱这样的行为持以开明、开通、兼容并包的心态。学校应该体现包容与自由的精神,更应该坚持法治思维,尊重学生合法权利,校方必须在不必要的管理上丢掉动辄打向学生的“杀威棒”。

提倡慎重谈恋爱应是高校主导方向

像滨州学院类似的例子还有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今年5月10日,一则关于“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禁止学生谈恋爱,已谈恋爱的须报备”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不少学生反映,根据规定在校谈恋爱将被通知家长,还不能进行评优。不少学生表示反对,也有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现在学校谈恋爱的太多了,很多情侣特别不注意形象,公共场合接吻,在身上摸来摸去,让人看了很‘辣眼睛’。这种歪风邪气应该治理一下,毕竟学校是个学习的地方,这些行为有辱校风。”

有学生表示,该校谈恋爱现象确实严重,不雅行为也时有发生,学校治理情有可原。“如果说谈恋爱不再是谈恋爱,而是成为一种风气,我觉得这样的爱情不是爱情,而是打发时间的产物。”

然而,对于该学院是否真有规定不许谈恋爱,多数学生也是一脸茫然。对此,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小刚介绍说,此事是误传。“学校有少数同学在谈恋爱过程中行为举止不文明不得体,影响到校园的校风,所以提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告诉家长。”吴院长表示,此次通知中还提到了其它的几项规定,其中对于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的同学,将进行通报及处分,同时取消其评优评选的资格。学生干部要履行好职责,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的现象将免去其学生干部的职位。

“我们是在会上讲的这几个方面,很多同学记笔记没有记清楚,东记一点西记一点记混了,加上在群里发酵以后,出现了禁止谈恋爱的误传。”“怎么可能禁止谈恋爱,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国家也没有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只是提倡大学生慎重谈恋爱。”吴院长说,学校多数学生对于恋爱中的不雅行为也很反感,因此要加以纠正,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恋爱。

学校有权阻止学生谈恋爱吗

根据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原则。但是,这种自由也只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学生身处学校,必会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而在我国大多数中学校园里,为了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往往是禁止谈恋爱的。但在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大多数已成年,是有权自由谈恋爱的,但这种自由也只是相对的自由,大学生们应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维护校园的文明环境。

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恋爱等行为禁止或干预的原因之一,可能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但很可惜,现在还没有系统性的证据说明大学生谈恋爱对学习有什么负面的影响。谈恋爱是有因卿卿我我而消耗时间的一面,也有男女学生间相互促进提升学生成绩的一面。即使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但高校直接采取禁止恋爱则是一种高成本的做法。

毕竟,大学还有课程考核、毕业条件等制度约束学生的学习的行为,除非大学相关领导认为大学的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如果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才能促使学生将精力放到学习上,那么学校是不是也应该禁止学生玩游戏,打扑克、上网、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找一个知心伴侣或者累积恋爱经验可能也在一些大学生的目标函数中,牺牲一定的考试分数换取恋爱经历可能是这些学生的自愿选择,所以说,大学禁止和干预学生的恋爱行为,将会降低这些学生的福利程度。

高校禁止或干预学生恋爱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失恋学生的自杀在每个学校都会发生,禁止恋爱不就是没有这些问题了吗?但仔细分析,这样的逻辑也不成立,如果按照会有大学生因为恋爱而自杀就禁止大学生恋爱,考试不及格学生毕不了业也会导致学生的自杀,是不是规定只要上大学,每个学生的分数一定要及格,不能容许不及格的现象发生?推而广之,学生在校园上体育课会遭遇器械意外等,难度大学要禁止所有这些吗?

第4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原因

关于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研究,笔者曾对湖北武汉四所高校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了问卷200份,最后共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2份,问卷有效率为96%。通过本次调查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表现。

1 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1.1 举止缺乏文明礼仪修养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于“有些不文明词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口头禅中”,有72人选择“习惯了”,占被调查对象的37.5%。有35人选择“不是”,约占被调查对象的18.2%。有85人选择“偶尔有”,约占被调查对象的44.3%。在对“上课时,你会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吗”的调查中,有大部分同学在上课时不会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这是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在对“上完课或下自习后,你会不会将自己的垃圾带出教室”的调查中,有36人选择了一直是将垃圾带出教室的,约占被调查对象的18.80/0。有42人选择了有时会,约占被调查对象的21.9%。有53人选择了在有人提醒的时候会,约占调查对象的27.6%。有61人选择了不会,约占调查对象的31.70/0。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觉力。教室是大学生公共场所之一,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却有如此比例的学生在教室制造了垃圾,却又不将其带出教室,可见大学生的文明程度一斑。

1.2 缺乏基本的礼貌

在被调查的192名大学生中,在平时与同学相处时,仅有90人会经常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等词语,约占被调查对象的46.9%,还没有过半数。在被问及“宿舍有人休息时是否会注意保持安静”时,仅有53人很注意,约占被调查对象的27.6%。在问及“回到宿舍时,是不是会同室友相互打招呼”,仅有63人会无论自己心情好坏,都会笑着先打招呼,约占被调查总数的32.8%。在问及“你希望别人是礼貌对待你的吗”时,约有70.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希望”。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礼貌,其需要进行礼貌规范;同时大学生又非常渴望他人礼貌对待自己。这种现实存在的差异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礼貌的规范。

1.3 不尊敬教师

在问及“无论在何种境况下,你是否会主动问好”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仅有32人会经常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会主动向教师问好,认为尊师是美德,约占被调查对象的16.7%。有93人很少会主动向教师问好,只有在碰到熟悉的老师情况下才会,约占被调查对象的48.4%。有67人基本上没有,因为比较难为情,约占被调查对象的34.9%。在对“你如何看待大学生上课接打电话现象”的调查中,有89人认为是大学生的自由,约占被调查对象的46.4%。仅有26人认为是不文明现象,约占被调查对象的13.5%。其他40.1%认为要看实际情况。熟不知,在上课时接电话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不尊重。以上几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课堂纪律,在对调查的192人中,竟无一人从未违反以上几种行为中的任何一种,这个数据是让人心寒的。对以上问题的调查反映了大学生在态度上对教师的人格不尊重,在行为上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1.4 不遵守公共秋序

对“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遵守公共秩序吗”这一问题调查中,数据显示公共秩序并不是很好。当被问及“在食堂中是否会自觉排队打饭”这一问题时,有48人会自觉排队打饭,约占被调查人数的25%。有57人会在人少时才会自觉排队,约占29.7ry0。有50人会在着急的情况下会插队,约占26%。有37人从来都不会自觉排队,约占19.3%。当被问及“上公交车时,你怎么做”这一问题时,有84人会遵循先到先上的原则,约占吐3.8%。有68人会抢着上车,约占35.4%。仅有40人会让别人先上车,约占20.8%。在对“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内,你对一些人占位子有何看法”这一调查中,有90人表示反感不满,约占46.9%。有15人却选择了对这种现象没有感觉,约占7.8%。有87人表示可以理解,约占45.3%。但是当对被调查对象中一些人进行追问时,也有多数表示自己也有过占位子的行为。公共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保证,通过这些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公共秩序的意识显得薄弱,在校园或社会中会出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2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在培养上的缺失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养成及学校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个人行为举止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文明礼仪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在忙于工作或生计,或自身的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文明礼仪各方面的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自身尚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的文明程度。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人建构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性格上往往都唯我独尊,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家庭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偏失,导致孩子不注重自身修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2.2 高校对文明礼仪教育在管理上的缺失

一是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设置的忽视。如在课程教授上,缺乏专业的文明礼仪教师,并且一些文明礼仪的实践性训练被局限,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从而制约了教学的效果。二是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的松懈。高校教育过分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的淡出校园。许多德育教师在职责上还分管其他一些事情,往往会忽略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管理,导致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上的松懈,进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

2.3 社会对文明礼仪教育在环境上的影响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都变得现实,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使得道德滑坡。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世界各种文化不断的碰撞,各种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文化不断冲刷我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对西方文明礼仪的盲目崇拜,对我国的传统文明礼仪价值观的摒弃,也使得大学生文明礼仪失范。

2.4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往往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和个性,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关注自我的获取,从而漠视基本文明礼仪的培养。我们在校园中可以频频看到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现象的出现。在对“学校普遍存在的课桌文化、WC文化现象,你的态度是如何的”这一问题调查中,有86人居然表示很欣赏那么好的诗句,约占调查对象的44.5%。仅有约19.3%的人表示讨厌看到,其余约35.9%的人表示没注意看过。

参考文献

[1]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01).

第5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关键词: 文明礼仪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 礼仪教学

礼仪是中华民族美德宝库里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人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当前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生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生对基础文明礼仪知识的缺乏是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于礼仪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有些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出口成“脏”,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不讲究文明礼仪。此外,当今大学生大多数为“90后”,是独生子女,许多大学生在家里被父母等长辈像对待皇帝和公主一样溺爱着,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万般呵护使他们变得骄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目无尊长。这样的生活成长环境是大学生各种不文明行为滋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好学生的概念一直被定义为“学习好”,对于学生只要学习好,能得到好分数,则很多老师对于他的一些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对于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纠正。高等教育一直注重“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成人教育”,长期以来忽视礼仪教育,不重视上好大学生的礼仪课,即使是补课,也是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课堂讲得多,课外活动少;结论下得多,学生体会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道一些礼仪规范,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其具体地转化为个人文明的行为和礼貌的举止,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另外,有些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不真心诚意对待学生,本身的行为举止存在问题,达到礼仪教育的反效果。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很多事端都是因为缺乏文明礼仪知识而引起的。传统文明礼仪被逐渐淡化,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只热心与关注国内外政治、国际关系等要闻,而关注文明礼仪教育的专题栏目及活动却很少。甚至有的媒体组织一些品位低俗,影响恶劣的节目,破坏了文明礼仪的环境。网络管理不够规范,许多不文明、低俗的信息通过网络肆意传播,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改善社会和家庭氛围

影响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和家庭因素,决定这种现状难以改变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一些盲目的从众心理,礼仪修养决定了大学生的礼仪行为。

多年来,在国民公德意识的培养上,重视表面而忽略细节,因此,有必要改进工作方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上其他各种团体或组织应该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礼”讲“礼”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全社会营造出文明礼貌的大环境。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舆论的力量和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文明礼仪的错误言行和丑陋现象,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曝光,形成以讲文明礼仪为荣、以不讲文明礼仪为耻的风尚。积极持续宣传并树立文明礼仪典型,通过及时报道文明礼仪活动,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讴歌讲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推举“文明礼仪形象标兵”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宣传热点,加强舆论导向,形成浓厚的文明礼仪宣传氛围。

(二)加强礼仪教学

虽然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礼仪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于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大学生在成长经历中形成的习惯诚然不好改变,但并非无法改变。我国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8~22岁,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少年,他们已经逐渐成熟,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再是较盲目地受身边人的影响。可以通过有效的礼仪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礼貌行为、得体举止、合适的仪表谈吐的益处,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礼仪素养,还可以反作用于家庭和社会,改善社会和家庭礼仪氛围。通过加强礼仪教学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礼仪教学方面,关键是要出效果。各个学校要结合学校本身及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改革,制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及本校学生实际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方案。要坚持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规范化。合理地确定课程,将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中,使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还要促进文明礼仪教师专业化。要让具备文明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讲授礼仪课的任务,使文明礼仪教育更显专业化,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效更高。还要实现文明礼仪教育方法多样化,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可现场示范、讲解、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等。加强实践环节,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和礼仪相关的活动,学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加强礼仪教育指导。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要使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说大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的话,就等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高等院校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要求他们用文明礼仪规范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纠正自己对文明礼仪的错误观念,坚持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学习文明礼仪,大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得到增强的同时,道德水准也得到提高。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要求。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提高个人的素质。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今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谭国应.试论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周衍安.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J].职业技术教育,2007.

[3]汪长星.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

[4]郝丽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5]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6]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5.

第6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丽水学院大学生文明修身行动倡议书

XXX: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礼仪之邦,修身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环,它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数历史事实表明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命运,更左右着一个民族的兴亡盛衰。然而,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却发现有些行为和现象不尽如人意。例如宿舍内外还不够美观;公共场合穿拖鞋现象屡禁不止;男女生交往不够得体;上课迟到现象依旧普遍 ;大学生诚信问题依然存在。结合时代特点和我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学习、生活现状,为推进我院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励广大同学奋发有为,自觉成才。为此我们倡议:

一、加强基础文明修养、争创文明个人、文明集体,响应学校号召,共建文明校园。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在文明修身行动中,我们责无旁贷要听从学校号召,统一行动,加强基础文明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自觉实践高校行为规范要求,积极自觉修身,为创建文明大学校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乱泼乱扔、不随地吐痰、不乱攀乱折、不乱刻乱画、不起哄闹事、不损坏公物、不浪费粮食水电、不踩草坪、不吸烟酗酒、不赌博、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我们应做到宿舍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班级学风优良、纪律严明。

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我们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找适当的机会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这样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

三、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我们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珍惜时间是对生命的责任;勤奋学习是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节约用水用电和节约粮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不破坏环境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

四、培养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作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重任,应该把握当前形势,认清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自觉树立奉献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不断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立志奋发成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投身到大学生文明修身行动中来,从基础文明、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等不同层面入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倡文明之风,践文明之行,以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青春形象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G20杭州峰会的胜利召开。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医学院文明修身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是人生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环。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机敏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同样呼唤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风貌。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身的素养,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作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当代大学生,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文明修身,责无旁贷。

目前,我校大学生文明修身现象并不令人满意,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当我们置身校园美景中,总能感到一丝不和谐的音符:干净的马路上,有人把废纸丢弃;安静的自习室里,有人穿着拖鞋进出;还有个别同学随地吐痰、上课迟到,这些场景在眼前晃来晃去,总让人感到一丝丝的遗憾。

医学生作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拥有礼仪知识,掌握更多的社会文明礼仪,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医学生面对救死扶伤这一特殊职业要求而必备的素质。为深刻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医学院学生的文明修养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经学生科研究决定,在全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活动。医学院学生科热切地呼唤每一位学子,思考起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医学院学生科倡导大家做到:

1. 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教室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保证上课纪律

2. 勤奋学习,讲诚信,无作弊、违纪行为,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

3. 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课堂、实验室秩序。遵守实验室准则,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器械,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节约使用实验用品,实验做完及时清洗实验器械及桌面

4. 创建安全、文明宿舍: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不破坏公共设备,保持室内、个人卫生,养成勤叠被子的良好习惯,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杜绝夜不归宿

5. 着装不露胸,不露背,不露腰,不露肩(以上均指过分暴露),女生不穿超短裙,奇装异服进入医学院;男生进入医学院不穿背心,不穿运动短裤。禁止穿拖鞋、衣衫不整进入教室

6. 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不佩戴夸张首饰,男生不佩戴耳环,耳坠耳链,不打耳钉;男生不佩戴过分夸张首饰品

7. 不随地吐痰、不踩草坪、不乱攀乱折,爱护校园卫生,不吸烟酗酒、不抹牌赌博,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遇到不文明行为能够主动上前制止

8. 文明日常行为,不随意在校园、教室的墙壁、地板乱贴乱画,不损坏公物,保持教室卫生。禁止在楼梯楼道间大声喧哗或开展体育活动,严禁上课期间在院内操场打羽毛球、篮球,或做长时间逗留

9. 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

10. 不将早餐等食品带入教学区,不在上课期间吃零食

11. 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文明修身倡议书

XXX:

走在若大的校园,你是否发现有些行为和现象不尽人意?例如宿舍内垃圾遍地;马路上、教室内穿拖鞋现象比比皆是;公共场所男女生交往过分亲密;随地吐痰;考试作弊;上课迟到;网上不能自律诸如此类,大学生文明修身现象并不令人满意,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你是否想过,这些不文明现象与我们的身份大相径庭?文明是素质的前提,没了文明,就如同齿唇之寒;没了文明,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不仅需要机敏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同样呼唤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风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数历史事实表明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命运,更左右着一个民族的兴亡盛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们热切地呼唤每一位学子,思考起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一、培养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作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重任,应该把握当前形势,认清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不断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立志奋发成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我们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找适当的机会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这样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

三、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我们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珍惜时间是对生命的责任;勤奋学习是对家庭父母兄弟和国家的责任;节约用水用电和粮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不破坏环境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做一个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时代青年。

四、培养文明意识、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在文明修身活动中,我们责无旁贷要听从学校号召,加强基础文明修养,树立自尊自爱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男女同学交往文明得体,不打架斗殴、不起哄闹事、不说脏话;培养学术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考试作弊;努力学习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立自理能力、健康的心理和卫生清洁意识,不乱泼乱扔、不随地吐痰、不踩草坪、不吸烟酗酒、不抹牌赌博;培养高尚的人格,加强人文素养和网络文明意识,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乱攀乱折、不乱刻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浪费粮食水电。积极自觉修身,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希望各班级充分发挥基层作用,积极发动、广泛宣传,热情参与文明修身工程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全面自省、努力探索、认真实践。同学们,让我们投身到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活动中来,从基础文明、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等不同层面入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倡文明之风,践文明之行,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完美人生努力奋斗!

第7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内容;方法;途径

一、目前高职院校的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已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趋成熟和稳定,但青年人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又造就了办事轻浮、不计后果、缺乏礼仪修养的种种行为。

二、开展高职院校礼仪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努力营造注重礼仪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团员、学生开展各种文化、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增长知识、提高觉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行为,在活动中实现礼仪教育,并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1.在校园中大力普及礼仪知识

学校相对来说是高素质、高修养人员的荟萃之地,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存在许多与礼仪规范不协调的地方。由此,高职院校普及礼仪知识势在必行。

2.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号召师生开展修身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可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全校师生针对校园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等,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不文明行为寸步难行。

3.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礼仪教育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礼仪的精髓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自尊的有机统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体会、感受才能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学生的礼仪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

要途径。

四、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建议

礼仪教育要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必须从教育内容、教师队伍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工作的实效性。

1.充实礼仪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学习时间比较短,开展礼仪教育要突出重点,体现高职院校学生重技能、重实用的特点。礼仪修养教育可以针对刚入学的新生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尤其是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帮助更大。礼仪教育的内容安排要强化“做人教育”“诚信教育”和“尊重礼让教育”,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加强思想道德上下工夫。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

师队伍。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礼仪规范的体现者。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通过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教育,使广大教师对礼仪文化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用学到的礼仪知识

约束自己,完善自身修养。

3.加强在礼仪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

如何使礼仪教育从体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重大课题。有关教育部门要尽快组织礼仪专家、教师编写一套体现民族特色的教材,将礼仪教育和学生的修身、做人结合起来。

第8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一、大学生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

2013年8月―2014年2月,课题组遴选了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天一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遴选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并对100名老师、市民采访调研。通过调研,宁波市大学生文明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1.自身文明素质意识较高,但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较大

根据调研发现,94%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宁波市大学生文明素质整体较好,但个别人素质较低。87.8%的大学生认为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97.5%的大学生上网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不发不文明的图片或帖子。75%的大学生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会主动让座。82.5%的大学生遇到小偷行窃的违法行为会主动去制止或报警。81.5%的大学生会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宁波市大学生在基本行为和礼仪上都能保持高度的文明意识。

但是,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和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比较宽容。例如,调查发现41.5%的大学生对身边同学旷课、迟到、早退现象都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有52.9%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体现,应该严惩,但仍有42.5%的大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考试中作弊,觉得无所谓。76.5%的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所排队时别人不排我也不排。81.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寝室卫生状况一般或比较差,但平时很少打理。这些数据反应了大学生内心对文明素质的认识普遍较高,但在行为上比较“放松”。

2.文明素质内涵偏低

文明素质不仅表现在言谈举止等方面,还反应在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审美趣味、欣赏能力等方面。在调查中发现,宁波市大学生文明素质内涵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传统文化热情不高,对传统文化中的部分经典了解不多,大学生们对社会上明星的追逐明显胜过对学术、经典的热爱,这点从宁波各高校举办讲座中学生参与的冷热程度上可见一斑。调查发现,同时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84.1%的大学生会选择当前知名度较高的明星,话题人物,一些具有深厚学识的学者的专业讲座则受到冷落。二是审美情趣不够,美学意味不高。据调查,62.1%的宁波市大学生平时所读书目大都是“成功之道”,考证之类的“功利性”比较强的书籍,对于一些具有浓厚美学意味的音乐剧、宁波地方戏剧、高雅文学作品并不感兴趣。

3.其它不文明现象的表现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仅有12.9%的学生从不逃课,而逃课的理由中有46.2%的大学生选择“睡觉”。一些教师反应,有少数大学生不仅不懂得正式场合的礼仪知识,而且连一般场合的接人待物的礼貌也没有,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老师的意识都没有。

二、大学生文明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你认为当今大学生文明素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多项选择)进行调查时发现,91.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风气”选项,90.2%的大学生选择“家庭和教育原因”选项,65.2%的大学生选择“生活和个人习惯”。

1.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发展还不平衡, 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思想意识必然要经历一场革命。宁波地处东部沿海,商品经济发达,社会不断发生巨大变革。宁波的开放程度很高也使一些西方负面思潮很容易进入大学生的眼界,影响他们的思想。一些市场经济的某些运行规律比如“价值规律”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竞争规律”倡导优胜劣汰,鼓励强者,有部分学生将此等价于精神生活。另外,“极端个人主义”,“以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思想也影响了青年学子,他们在走向人格独立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局限性,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行为的盲目性,导致了大学生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

2.学校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应试教育,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围绕“分数”这个指挥棒转。教育界曾多次强调加强德育,把德育放在首位,但教育的过程颠倒了,分数以外的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摆到了次要位置上,只要分数好就一好百好。这必然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有影响。长期以来,社会上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失衡,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不利。部分宁波高校在专业建设上也常常忽视基础学科建设,而着力“服务地方”能创造产值的专业学科建设,这些带有一定“功利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宁波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

3.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缺点

宁波市大学生整体构成逐渐从80后过渡到90后。这一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缺少与他人相处的机会,加上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让他们产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社会公德心,不愿为公共事业牺牲个人利益。宁波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相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学生,他们自小受教育的条件更优越,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又陷入了学外语、学绘画、学拉琴的误区,过于注重技能学习而忽视道德培养。总之,这一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文明素质培养上的“缺位”。

三、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对策

1.创新文明素质教育理念

⑴学生为本。“学生为本”源于“以人为本”,与主体性教育思想相契合。坚持“学生为本”理念,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尊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文明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早在2002年,宁波大学就提出了这一理念,2005年又提出“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深化了这一理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中提出了“学生的示范才是真正的示范”的学生观。这些均体现了在甬高校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新理念。

⑵德育为先。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这就必须着力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湛、思想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尽快提升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保证。对在甬高校来说,坚持“德育为先”,也体现了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和“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的新时代精神。

⑶实践为重。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提出了复合性要求,也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当前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应该“知行合一”。在甬大学生对文明素质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与道德的层面,还应该落实到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生活中。

2.创新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

⑴对浙东文化、学术经典的挖掘。在甬高校大学生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这说明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在甬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文明素质中应该注重弘扬区域文化精神。宁波拥有浓厚的浙东学术传统,要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这对在甬大学生培养高尚的文明素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⑵“宁波帮”精神的教育意义。对在甬大学生而言,宁波区域特有的“宁波帮”文化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文明素质财富。应该深入挖掘“宁波帮”创新创业的精神,加强对在甬大学生自信自强、艰苦创业的教育;挖掘“宁波帮”爱国爱乡精神,加强对在甬大学生感恩文化的教育;挖掘“宁波帮”中“诚信”精髓,加强对在甬大学生诚信、责任意识的培养。

⑶美学教育与实践教育。要注重对在甬大学生的美学教育,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模式让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艺术走进校园,培育富有美学内涵的校园文化。另外,要结合宁波本地创业实践传统,在实践中融入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无意识”地接受文明素质教育。要特别注意的是实践与学业的结合和促进,不能因为实践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本业。

3.创新文明素质教育的平台

⑴体制机制的载体平台。对在甬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平台,理顺责任机制,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在甬高校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教育不应该忽视社会的协同参与。通过宁波市开展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应该统筹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形成各方共同支持大学生文明素质建设的良好局面。

⑵实践教育平台。2012年初,教育部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宁波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浙东文化学术传统中的“知行合一”观念也蕴含丰富的实践教育意义。在甬高校大学生普遍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在甬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为大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的条件,建立实践基地,在实践中融入文明素质教育。

第9篇: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精神;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64-02

一、大学生公共精神与道德教育的内涵

公共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公共精神指“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公民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建构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1]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独立的人格、公共参与意识、社会公德、公共理性。

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是在学科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师行为的引导过程中,通过学校日常生活中诸多隐性因素的作用,实现对学生在知、情、信、意、行方面社会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展现出美好的人性、卓越的品行,使自身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推动社会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提升。公共精神和高校道德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公共精神的培养是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优秀的青年,在教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而公共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美德。其次,高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生活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必经阶段,对大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竞争、流动、分化的趋势。打破单位、地域、城乡所有制的界限,“流动中国”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给社会增添了活力。当代大学生的公共精神逐渐彰显。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捍卫国家领土、西部支教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以8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处处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关心国家命运、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安危。但同时也暴露了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在某些方面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独立的人格

“独立人格主体作为公共精神的现代内涵有着两层含义:“一是主体平等,现代公共生活中参与个体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二是主体拥有独立人格意识,即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持有自己的观点”[1]。然而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贫富差距也逐渐加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主体平等意识:在富贵权势面前战战兢兢、卑躬屈膝;在贫穷无利可图面前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同时还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被物质所“物化”“异化”的现象。马克思认为“异化”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强权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对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真假丑恶不能独立正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

2.公共参与意识淡薄

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特征。约翰.穆勒所言“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从总体上看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时国家、社会、企业等也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政策,为大学生的公共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但目前,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动机存在功利倾向,公共参与的整体层次不高。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截至9月底数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社会参与活动更多的是以个体切身的利益作为目标和动机,例如考虑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与评奖、评优、各类加分挂钩,从长远考虑的就是是否与未来的就业有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