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素质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一词,以前的含义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某些先天的特点,又称天赋或禀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的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发展除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实现。我们农村中学基本上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只是口头上谈素质教育,而根本上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对素质教育现状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前政府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需要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今天,这种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和存在,便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从学校内部看,农村中学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学校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素质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
1、教育理念匮乏、落后,教育资源配置失调。教师仍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2、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非常松散。
3、课程改革形式。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的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
三、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主人。只有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才有出路。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创设民主和谐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考虑。
(三)完善教育评估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使教育评估机制进一步的完善。注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政策应该倾向于农村教育,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真正走进乡村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四、大力实施的发展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育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了新的丰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吉丹如《建构主义教育观与中学教学素质教育》 扬州大学;2001年
[3]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二版
[4]邹卓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杨民:《关于如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思考》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夏立坤:〈〈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董琳:《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素质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智力教育对人知识增长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评价的传统化而变得容易操作。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适宜的记诵、必要的训练和考试作为检查、促进和发展的手段;也不是不要知识学习,而是更强调知识的应用、综合与发现,更重视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强调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养成道德习惯、体验道德成长的主要资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置于对立的两端。我们还需要考试,但再也不能用应试的模式来进行教育,要努力把道德的学习与学科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由于对智力教育的评价传统而容易,所以大部分的教育行政机构都以文化科的成绩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好坏。这就驱使一些学校让学生和老师拼时间,违规办学。我所在的学校曾经一周上六天课,学生和老师叫苦不迭,一些学生年龄很小就戴上了眼镜。更可笑的是一些初三学生考上高中也放弃了,原因就是上学就是受罪,他们不愿意再受罪了,上初中已经上够了。规范办学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社会价值观的转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对于规范办学行为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一项工程。近几年,我们山东省对规范办学行为查出力度较大,但依旧有些学校找借口、钻制度的空子占用老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为什么一些学校领导顶风而上,这无非就是以教学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衡量学校的造成的。
对学生德育的评价应立足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评议。一个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所以对它的评价同学和老师最有发言权。基于此,我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应采取同学评议和老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同学评议主要以小组评议为主,同班其他同学评议为辅的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系统的评价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否则,家长和学校老师花很大力气也未必奏效。这一项应结合每年年底进行的三好学生评比和中考、高考中的德育考核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外部约束。
对学生体育方面的评价也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评价的办法。身体是每个人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体育教学显得很重要。尤其是今天的独生子女由于整天处在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里,所以不愿意吃苦、不愿意锻炼,导致身体状况成总体下降的趋势。中国CBA联赛有句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量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时候,没有一套考察体育方面的办法。在追求升学率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一些农村学校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一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前所有的音、体、美课程全都停止,全部安排成文化课,其结果是学生厌学,文化课老师叫苦不迭,音体美老师“万事大吉”。就连体育课中应该讲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也不去教给学生,我记得在一次初中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一些跳三级跳远的运动员动作就错了,太可笑。在学生升高中或大学时对身体体质方面的考察要有硬性规定,否则,不能入学或升入差一点的学校。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通过硬性手段使学生锻炼身体,以致形成习惯,这样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同时也会促使初中、高中乃至小学体育教学不至于处在一种散乱的状态,不致于成为学校可有可无的课程。
美育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实现其目的。让学生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是美育教育的目的。无论是美术教师还是音乐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并学会创造美的能力。现在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把教学当成应付,可上可不上的事,因为他们没有压力,从而就没有动力。他们应像文化科教师一样立足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美,感受到美。无论对美术教学还是对音乐教学都有一定的评价办法,不能随心所欲。从长远来看,应培养学生一项终生受益的爱好,这爱好从哪里来?就应该从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们一点爱好、兴趣都没有,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没有条件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参加一些兴趣培训班。
再就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问题。有一些课程,像安全常识课、科学常识课、人生规划课、劳技课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都不开,只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来督查时,学校里临时找几个后勤老师迅速到班里讲一讲。讲的内容也很概括,像任课老师的姓名、讲了哪些问题、讲到什么地方等,时间就是几分钟。如果上级不来检查,有些学校干脆连课本也不发给学生。如果这些课程按时按量的上好,不但能增加一些生活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学校 工作环境 工作状态 工作诉求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今天的论文我无法说是所有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现状和职业诉求,只能是从我工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向人们呈现一个现代农村中学的样子,和一群八零后的农村教师的工作现状与职业诉求。
一、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
1.艰苦的环境,快乐的工作。刚开始写我就觉得我这次的论文有跑题的嫌疑,但是我还是想把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写出来。因为那是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学生所以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一个曾经从辉煌走向落寞又走向正在崛起的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十几个年轻人被分配到这里,开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为这里去市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们单身都要住宿舍,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没吃过苦,甚至连炉子都不会生,可来了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得自己生炉子。我们抱怨过,毕竟要与现代接轨,可把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扔在这么闭塞的地方,我们受不了在这晚上只能点个灯泡聊天的生活!可时间长了才发现,人是会变的,会很快的适应环境.有时甚至都在佩服我们自己,真的很顽强.我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刚来到这里我对恶劣的环境怨声载道,却被一些学生的眼神所感动;现在我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有时甚至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能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同事兼朋友.我想说的是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工作的很幸福。因为没有压力,我们可以把生活和工作随时混为一谈也可以随时快速分开。但我必须说明的是当时我们所带学生的成绩在赛罕区农区排名是前几名的,只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我们没有因为老师工作的轻松而耽误了学生的成绩,同时应该庆幸松散的管理没有出现学生的安全问题,当然这也是侥幸。学生在上夜自习前的两个多小时时间里可以在校园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快乐的玩耍。由于老师住校,有时我们甚至觉得太闲,没课的时候都会叫学生来办公室谈心,那时觉得离学生很近,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
2.全新的环境,紧张的工作。07年学校进行彻底改造,我们建了新教学楼和宿舍楼,钢筋水泥体现了现代化的文明和先进,却也阻断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提高学校成绩和声誉,从领导到每位教师都处于备战状态。从早晨七点开始早读,上午四节课,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下午两节课后原本的学生活动时间我们也得上两个自习。下了课后休息一个半小时又要上三个夜自习(我们的学生90%都是住校生),晚上十点才下课。为了减少住校生的安全隐患夜自习后老师们还要到学生公寓里巡逻。突然间感觉没有了自己的时间,也不能很潇洒的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我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没有时间一起玩游戏,没有时间和学生谈心,甚至都没有时间聊天。突然觉得工作很紧张,不仅是时间紧张,连氛围也变了。我们这些八零后的教师成熟了,有了评优、评职称的资格,同时也伴随着竞争,这是必经之路,也是每位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
工作几年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时间似乎更紧张了。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把时间调配给学生、家庭和自己的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学校的骨干力量。虽然失去了年轻懵懂的快乐却也收获不少成绩和肯定。付出总有回报,学校也从低谷慢慢走出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管理很严格规范,学生的成绩一再提高,用我们那些老教师的话说,现在出去说我们是二十二中的人也觉得有底气了。
唯一觉得有点缺失的是学生们的成绩高了,活动少了,快乐就更别提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学生,更别提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3.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的关系。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工作状态一直都很积极。有时感觉人就像弹簧,外界压力大了,我们被压紧了,但是努力的坚持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外界没有压力,我们自我放松,那种快乐的日子成为今后美好的回忆和一笔特殊的人生财富。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关系,那应该是环境为状态提供条件,状态对环境有影响作用。硬件环境提高了,领导大刀阔斧的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我们没有理由用消极的态度去工作。态度决定成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那么工作效果也会较好,同时作用于学校,能够促进学校人文环境的提高,使整个学校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二、教师的职业诉求
首先我相信每位教师都想成功。这里的成功不是说都成为全国著名的名师,毕竟名师很少。每位教师都怀着一颗简单的心,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好的发展,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那么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谈谈教师的诉求。
1.教师是一个职业。为什么这么说,抛开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那就有普通人的需要,有低层次的需要,如安全需要,工作休息的需要等;还有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如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需要是普遍的,没有农村城市教师之分。
2.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教师的工作性质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事物来提升自己。这是教师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这个职业不得不有的诉求。老话说“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不是与生俱来的,就是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事物才能蓄满这桶水,随时授予学生。教师的学习不单是职业诉求更应该说是基本要求。
然而现状是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和人员缺乏问题,学习成为一件难事。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坐在家里看书,因为这种方式省钱,安全系数高。城市学校的地理、交通、人文条件都比农村学校好,所以农村学校培养几年的老师很快会走向城镇队伍,这本身就是人才流失,再加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农村教师几乎没有出去学习的机会。
3.教师要得到公平待遇。这一点可能只有教师这个群体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怨。因为几个行为、心理有问题的老师犯了错误,却要所有的教师来承担社会舆论的压力,这本身就有失公平。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给予的期望太高,稍有差池就会被冠以不负责任,没有资格等的罪名,而没有人想想教师的精力付出,怎是几个人上下嘴唇动一动就能说清楚的。然而这样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也就是经济收入比较低,让这群做着教师职业的普通人怎么能高尚的起来!近几年教师的补课之风盛行,然而真正的净土是在农村。不是因为农村教师懒惰,也不是因为农村教师不懂得创收,而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本身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农村教师没有“腐败的土壤”。就是这样真正清贫的老师也要背上黑心补课的罪名,所以农村教师迫切的得到公平的评价和待遇。
关键词:教育 现状
“减负”是中小学教育的一次深刻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它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小学教育,农村占大头。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减负”与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举足轻重。而农村中小学(除经济发达地区)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矛盾客观上已阻碍着当前的“减负”与实施素质教育。现就其特殊现状作一浅析,愿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现状之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等原因,导致人们教育观念陈旧。面对“减负”,教育们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减负”就是少几节课,少布置几道练习题,少考试。担心会由“分数”走向“白卷”的较多,而了解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的则较少。作为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则表现得飘飘然,除了感觉轻松和自由外,多数学生无所事事。作为家长,他们更多的是担心学生学业成绩会受到影响,依然看重孩子的分数与名次,把子女的分数、升学、正式工作与命运、前途紧紧相联。难怪社会上流传这样一个公式:“减负”=“少做”(老师)+“不做”(学生)+“加正”(家长)。
现状之二:村级小学课业负担普遍不重。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村小存在着如下情况:①未按部颁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因而学生未承担过重的课业负担;②教学资料较多(2-3种),但多数资料没用上,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作硬性的要求,随意性较大;③上课时间不准时,课时不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精力有限,村小普遍(包班)工作量太大,加之村小教师几乎是家在农村(代课较多),除教学工作外,还有一份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二是教师素质偏低,他们没有从事多种学科的教学能力,只抓要统考的语、数等学科,以应付评估;三是中心校对村小的管理不够严格。
现状之三: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我们不可否认,随着农村“普九”工作的推进,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们更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农村学校的起点确实太低,所看到的“改善”主要是中心校(含初中)校舍的改善,多数村小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就中心校而言,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地的建设还相当薄弱;电教、教仪、音、体、美、卫、劳等设备设施配备还差距甚运;科技室、微机室的建设还没有开展或刚起步。占小学学生数65%的村级小学在上述方面的条件多数是空白。加之村小校点多,离中心校距离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多数农村学校缺乏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配合的教育手段,学生“减负”后,没有良好的去处。
现状之四: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第一,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乡镇初中中学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严重。据笔者对67个教学班调查,有专任教师127人,班平仅1.9人,对287个村小教师调查,就有130人是临时代课教师,占村小教师总数的45%以上。第二,实施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初中中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仅为50%左右,且多数是通过函授等途径所获文凭;小学公办教师中,最近几年通过多种方式突击转为公办教师的就占50%。二是代课教师数量较多,普遍未经过专业训练,根本未通过招选多数是教学外行。三是普遍缺乏音、体、美、科、技、微机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学校无法上好这方面的课程,不能开展好有关活动,当然更谈不上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倡导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也逐渐的提高,并且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使其在如今的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其中又以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拙见,希望能对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
(一)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历史,其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存在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的初中更加严重。
因为这种深远的影响,虽然有国家明文的国家,但在这些地区的初中里,体育教学的地位仍旧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提高升学率,所设立的体育课程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初三的中考,甚至以各种名义占用了学生的体育课。这种现状眼中的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
(二) 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这种问题又在农村初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条件不好的初中,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直接让其他课程教师客串体育教师的职位。
由于体育教师素质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课程,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其次,在这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对课程存在敷衍的心理,从主观上没有认真的进行授课,也极大的影响了初中的体育教学。
(三) 设施设备不完善
这一点特别针对于农村初中,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初中。这些学校本身的条件较差,教学的基础设施已经欠缺,更别提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基本的跑步等体能训练,还要求让初中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化运动。这些教学内容要求一定的设施设备,比如操场、球场和各种运动器材。
但对于这些偏远的农村初中而言,根本不具有这些条件。这些学校能有一个较为规范的操场已经少见,更别提其他相应的运动器材和设备。失去这些基础教学设施,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课程的展开,直接导致相关的体育课程无法开展。
三、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 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刻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中西部和农村初中。
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够从学校的角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使学校重视体育课程,从而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只有有了学校的支持,才能够按照国家的比例设置相应数量的体育课程,并且从师资力量、器材配备等多个方面对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二) 加大国家和社会的财政扶持力度
针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初中和条件较差的初中,国家应该加大对其的财政扶持力度,至少让这些初中能够拥有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才能够让体育教学顺利的展开。
要让国家完全承担这项工作时巨大的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因此社会扶持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对于特别落后的农村初中,媒体应该进行报道并且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孩子的教育给予适当地帮助。
社会上的各种团体和个人能够对这些初中进行捐赠,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学校无力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现状,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施教者是体育教师,这些教师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要改变某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敷衍体育教学的错误观念,这些体育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娱乐,根本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才能够让他们能对初中生进行正规的系统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四) 进行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从体育教学的方法、观念和模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才能够达到国家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才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从教育体制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并且得到学校的大力配合。在此基础上配备完善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来支撑体育教学的开展。
其次才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从施教者的角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是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上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在目前存在大量的问题,其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本文已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变这些现状。但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要真正的改变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专家的意见。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二)课程形同虚设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每个班的音乐课程一般都是每周2~3节,课时虽不算多,但如果都真正安排好了,利用好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非如此,就这个仅有的2~3节课大多时间被挪作它用,即使实施素质教育,但大多也是教唱一两首歌曲而已。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经济现状等因素,特别是农村现状,笔者认为,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它也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可是好多学校却将这门学科给遗忘在课程的角落,在课改强势推进的今天,艺术教育怎能被忽视,这样的教育真的发人深省。
(三)课堂教学随意性太大
统考科目的教学都会有一个目标性和目的性,教师都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音乐教学就因为被忽视,所以课堂中也没有目标,随意性大,想上就上,或者是给学生做作业,或者是播放电影,要么就让他们去玩,这样的课甚至可以不用翻一次课本。多数教师根本就认识不到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其实音教也有标准,就是《音乐课程标准》。这本课标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四)学生的乐理知识较为贫乏
对一些本应掌握或熟悉的乐理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全然不晓。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认识问题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视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课而备受冷落。目前音乐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所造成的。要改变这些现状,需要教师和校方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二)要充分认识音乐教学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音乐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音乐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不但而传递交流思想感情,给人与或悲或喜的感受,而且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斗志,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音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人们对音乐的鉴别能力、欣赏水平,理解程度往往取决于其的音乐修养水平。而我们目前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就是旨在从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我们千万不可认为音乐课仅仅是为了调节学生的大脑而开设的。
(三)要充分认识抓好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前几年,国务院作出了《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正进一步一步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素质上来,而音乐修养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当然,我们学生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但通过音乐教学应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他们最起码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并随着人们音乐修养水平的提高而推进音乐艺术不断发展。
(四)注重学生乐理知识的掌握
因为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一般都不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大多是在主课教学的分数上见分晓,所以音乐教学在大多数的教师眼中也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得不到重视。纠正这种对音乐教学认识上的偏差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并且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五)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村 美术教育 现状 美术欣赏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在农村教育工作者中已经达成“共识”。虽然随着美术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农村美术教育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成绩,但现状还是令人担忧:其一,应试教育助长了从主管教育的部门到各学校的校长,再到各主课教师,均把美术教育放置在可以忽略不计的地位。在临近考试的关口美术教师“下课”让位于主课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这似乎已经成为常态,更可称之为“习惯中的自然”。促使农村的美术教育“磕磕绊绊”、“断断续续”,教师教之“无趣”,学生学之“无味”。成为农村教育中一颗点缀的“小花”,虽盛开怒放,但不等结果即进入枯萎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能享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其二,农村美术教师师资资源的匮乏。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学校要么没有美术教师,要么由能画上两笔或者是喜欢一点美术的教师来兼职担当;更有学校把那些身体条件差,不能在主课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的教师定位在美术教育的“第一线”。这些教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课而让美术课缺失也不会影响整体教学,且能让其他主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率领”学生深入复习。即使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学校也会安排这些教师兼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所兼课程和其他教师一样进行考评,导致美术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兼职的课程上面,而无暇全力投入到正常的美术教学之中;其三,美术课程的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农村学校根本没有美术课程的相关教学用具,如画板、画架、颜料、纸笔等。好多美术教师从事了半辈子的美术教学都没有用过这些必备的美术用品,更何况农村的学生。
二、农村美术教育的改革方案
在讨论农村美术教育的改革之前,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见,在当下农村美术教育教师匮乏、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农村的美术教育不能定位在,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期望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设计家、画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而农村的美术教育也不能只是教学生“画画儿”就万事大吉。笔者以为,农村美术教育应定位在,培养有着美术素养的美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因此,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农村学校进行课改的首要前提。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更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界,欣赏自然风光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在农村欣赏田园风光有着独特的先决条件,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们每天看到田园景象似乎很难令他们激动、畅想,而把美术课程放置在大自然中,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认识美;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况且,我们所看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风光。就目前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条件,这种改革是最有效的,且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新思路。
三、农村美术教育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农村学校已经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从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到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再到美术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对美术教育给予了关注与扶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了美术课程的相应标准,鼓励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使美术教育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升到通过尝试各种工具、材料,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和走进自然景观等方法,丰富视觉感官、触觉感受,体验美术活动中的乐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促进了农村美术教育的观念更完整,更充实。使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所指出的那样,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 农村 学校 音乐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 教育 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 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 发展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 历史 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调查
文献表明,“缺陷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造成中国当下医德医风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1]。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在这种新的知识构架基础上,树立新的预防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是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谐和人们卫生保健需要的根本[2]。因此,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优秀医生,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3]。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1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其中男生297人,占26.7%,女生817人,占73.3%。高年级学生556人,占49.9%,低年级学生558人,占50.1%。来自农村的学生548人,占49.2%,来自城市的学生566人,占50.8%。
1.2调查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情况和医学生的评价、文明修养与人生态度以及建议,共5个板块,55个条目。调查获得的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校对纠错之后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如专业、生源地)医学生之间的差异。统计分析前将专业分为三大类:临床医学专业、非临床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现状
结果显示,38.8%的医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修课)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较大的作用,不同特征(生源地、年级、专业)医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1.6%的医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总体人文素养一般,还有7.1%的医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总体人文素养较低,不同生源地之间差异显著(χ2=19.076,P<0.01),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χ2=23.333,P<0.01)。仅有46.3%的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实际效果感到满意,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8.3%的医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人文类书籍有价值,另有27.5%的医学生无法作出评价,高年级、低年级之间差异显著(χ2=11.119,P<0.05),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χ2=16.452,P<0.05)(见表1)。
2.2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2.2.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情况。比较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情况发现,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且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仅有18.1%的医学生能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χ2=20.108,P<0.01),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达93.0%的医学生听说过“人文精神”等有关人文的概念,但能明确相关概念涵义的医学生却仅有11.9%。24.4%的医学生无法明确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属性,不同特征医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还有14.5%的医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属于人文课程,高、低年级相比较差异显著(χ2=6.740,P<0.05),不同专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2.2.2医学生对人生态度的认同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医学生对人生态度的认同情况不容乐观。医学生对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点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18.9%的医学生居然赞同此观点,城乡医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14.025,P<0.05)。仅有33.2%的医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其梦想,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χ2=47.405,P<0.01),高年级、低年级相比差异显著(χ2=14.122,P<0.01)。近20%的医学生还未认识到伦理规范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χ2=22.917,P<0.01),城乡医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33.893,P<0.01)。针对“医生冷漠、自私、拜金”观点,60.3%的医学生对其持反对态度,其余医学生对此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不同特征医学生相比均差异显著。可见,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将会对其人本价值观的践行产生阻力(见表3)。2.2.3医学生对人文行为的遵守情况。通过对不同特征医学生人文行为遵守情况的比较发现,89%的医学生基本能“不说脏话”,城乡之间差异显著(χ2=11.881,P<0.05),高、低年级之间差异显著(χ2=10.842,P<0.05),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χ2=17.245,P<0.05)。86.5%的医学生基本能“拾金不昧”,城乡之间差异显著(χ2=15.512,P<0.01)。87.5%的医学生基本能“助人为乐”,城乡之间差异显著(χ2=12.900,P<0.05),不同专业相比差异显著(χ2=23.559,P<0.01)(见表4)。
3讨论与建议
3.1加强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和学科融合型教师培养
38.7%的医学生认为教师人文素养一般或较低,这可能与教师缺乏授课技巧,人文素养不高,师生比太低,科研教学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哈佛医学院师生比最低为5∶1[4],其人文课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部分教师不仅医术精湛,还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有深入研究,且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等都是其人文师资中的一部分。而国内人文教师主要是两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师生比极低,一名教师常常要承担上百名学生的人文课程教学任务。为保障人文课程教学质量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为教师创造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及培训班的机会,开阔其眼界,优化其知识结构;相关部门可定期组织开展“人文教师和医学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师一帮一”等活动,促进人文教师和医学教师思想交融,加强学科融合型教师培养;适当增加专职教师数量,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师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保证教师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5]。
3.2革新医学生人文课程结构
尽管高达80.2%的医学生认为应当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但目前人文素质教育收效甚微。作为医学生,能完全记住医学生誓词者仅占18.1%,仅33.2%的医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其梦想。在对人文概念的理解和思修课人文属性的认同上,低年级医学生居然明显优于高年级医学生,这可能与人文课程开设集中在低年级阶段,高年级医学生人文课程开设断层有关。众所周知,思修课在人文课程中所占比重最大,师资最多,结果却发现,仅38.8%的医学生觉得思修课的作用较大,较之于“仅有46.3%的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效果较满意”更低。由此可见,增强人文课程结构科学性、延续性,打造一个能切实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已迫在眉睫[6]。针对不同特征医学生开设不同的人文课程有利于因材施教。低年级医学生刚进入校园,需要了解一定的人文理论知识,应该开设人文知识丰富的课程;高年级医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应主要开设一些实践性更强的人文课程为其提供实习就业指南(如:医生与患者,能帮助医学生更好地与患者相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设医学人文选修课,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将人文课程延伸至临床实习阶段,使医学生人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3.3重视图书馆人文文化宣传引领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8.3%的医学生觉得图书馆人文类书籍有价值。可能是因为学校相关部门还未意识到图书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图书馆人文类书籍较少或质量不高。图书馆的人文资源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通过非职业性人文阅读,影响并指引医学生探索人性的真谛,从而在灵魂深处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良心,有助于保持医学职业人格,远离卑鄙、阴暗和肮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7-8]建议在了解和把握医学生实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改变图书馆的陈旧布局和书籍结构,增强馆员的人文意识和服务意识,体现“以医学生为本”和“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吸引医学生参与阅读,进而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体味人文情怀。
3.4关注农村地区基础人文素质教育
对城乡医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比较发现,除“科技发展应以符合伦理规范为前提”一项之外,城市医学生都优于农村医学生。城乡医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高等教育,但其人文素养却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学校师资和设备都得不到保障,且部分农村家长未尽到人文关怀职责,皆是影响农村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因素。据统计,农村中小学生年人均公用经费仅28元,低于20元的县占30%,公用经费为0的县占10%,2003年农村流动人口就已达到1.139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缺失[9]。政府出台的“三支一扶”、“免费师范教育”等政策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要改善农村基础人文素质教育,还须政府进一步加大经济投入,配备软硬件设施,夯实教育基础,缩小城乡基础教育设施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应当完善“三支一扶”、“免费师范教育”等政策的配套方案,在方案中必需明确规定毕业生履行支教义务的时间以及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毕业生下基层工作,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提高待遇)。当然,一味拨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应立足本地,加快村镇经济发展,吸引当地人民就近就业,保证学生家庭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许俊卿,陈泽涛.中英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2):103-105.
[2]黄进,廖虎,许晓波,等.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5):63-64,72.
[3]张新平,陈俊国.中、美、英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3):224-227.
[4]厉岩,周新文.哈佛医学院的教育概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0(3):472-475.
[5]林小容,王绚璇,龚勋.海口市某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5,28(6):4-6.
[6]李恩昌.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31.
[7]孟婧.高校图书馆实现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职能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496-497.
[8]张新华,周志英,姜志胜,等.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阅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