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慢性病健康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健康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健康档案

第1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 效果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③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④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⑤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⑤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⑥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 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2]。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 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3]。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4]。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2]Tollman SM,The Pholela Health Centre the original of 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health care(COPC).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of Sidney and Emily Kark[J].S Air Med J,1994,84:653-658.

第2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第3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综合、主动、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1]。实践表明,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是有效防控慢病的最佳手段。在我国,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已大范围实行[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为慢病患者进行有关防治慢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社区义诊等;专业人员定期为居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及社区日托服务,引入老年慢病患者专业化服务[2-4]。因此,为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成都市郫都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及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以更完善的模式及规范的流程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干预性调查

2014-06与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内容上的实施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郫都区10个社区的常住老年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实施调查。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服务主体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上实施情况。抽样方法同前。

1.2对象

干预性调查研究对象:在成都市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老年人与同时段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周岁,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意识清醒;②同意参加本调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度较高;③经三级医疗单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④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间≥6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

1.3方法

1.3.1慢病管理内容

以多种卫生服务主体为核心、利用多种卫生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管理协调体系中,对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实施卫生服务,并且适时调整服务策略,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年检与监测。

1.3.2干预性调查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于2014-06和2016-06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500位老年人进行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基线调查与干预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满意度等相关信息。

1.3.3横断面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于2016-06/2016-09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500位老年人进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前。

1.3.4指标定义

1.3.4.1管理人数

最近1次随访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的人数。1.3.4.2管理率管理率=慢性病管理人数/辖区内估算的慢病患病总人数×100%。

1.3.4.3控制人数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

1.3.4.4控制率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已管理的慢病人数×100%

1.3.4.5满意人数

问卷调查中对所有慢性病管理满意的人数。

1.4质量控制

调查前,根据调查内容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理解各项调查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调查期间,调查员相互核查问卷填写内容,检查是否有逻辑错误或者遗漏,及时改正错误;数据录入阶段,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的时候设置自动跳格、错误报值等功能,减少录入过程时的错误。在数据录入前,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强调数据录入时注意事项。数据录入过程中执行双输入录入法,并进行双录入实时校验,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改。在数据录入完成之后要进一步进行逻辑查错和抽查,以保证数据质量;数据分析阶段,运用SPSS21软件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和清理,保证数据质量。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描述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干预性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对基线495人进行干预,回收问卷482份,回收率为97.4%;平均年龄为72±3.2岁。横断面研究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2份,有效率为98.4%;平均年龄为69.6±4.3岁。在不同服务主体中,慢病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上均衡,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情况

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后老年人的满意度明显增高。其中健康咨询提高31.7%,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31.2%,年检与监测提高32.3%,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同服务主体之间慢病管理情况对比在慢病管理中,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咨询高出11.7%,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出16.2%,年检与监测提高21.2%,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9.7%,满意度提高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是一种综合社会、社区和家庭各方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5]。以家庭为基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干预,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带动影响家属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力,而且提高老年人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6]。

3.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效果显著

3.1.1实施慢性病管理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慢病管理内容实施效果显著

成都市郫县社区几家养老中心在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在5个维度上水平(健康知识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均显著的提高(P<0.05);且慢性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满意度由71.5%提高到85.6%,慢性病管理人数、管理率及控制率也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某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管理。因此与管理前比较,加强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故社区老年人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14.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施加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促进了养老和医疗康复的更好融合[7]。因此,必须大力推广以慢病管理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理念,并不断的规范服务流程,使得老年人慢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8]。

3.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自我照顾能力下降[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的仅由老人自理或者子女、亲戚照顾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服务为辅助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慢病患者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舒适安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对象年龄层次不等,依存性较差,难以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优化性欠佳,老年人满意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则更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人数、控制率等都较高,可见老年人更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或社区里获得定期、就近、方便、专业的健康护理照顾的服务,以减少其家庭依赖程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自身健康养老[10]。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开展具有着必然性[11]。

4参考文献

[1]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2]孙海燕,王峰,杜冰,等.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4-7.

[3]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10-14.

[4]路颜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社区护理,2009,24(20):82-84.

[5]林军,赵加奎,等.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013,8(3):177-179.

[6]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改革与开放,2010,5(10):75-76.

[7]周育瑾,吴江,张升超,等.深圳市桃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1738.

[8]孙海燕,孙国珍,周滋霞.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1-63.

[9]何婷婷,洪倩.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治能力建设的现况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11-316.

[10]黄方超,王玉环,张宏英.社区一居家式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服务内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56-2057.

第4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全科医师团队的建立

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但是慢性病的管理决不是一个全科医师在诊室里就可以管理好的。因此,建立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全科医师团队的组建由一名团队长负责,组员有数名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成员根据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分工不同,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全科医师团队的主要任务主要向辖区内居民提供是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包括门诊医疗,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肓技术指导及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衔接等。

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目前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例,说明全科医师团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有效地对高血压、糖尿病人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有害事件的发生率。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团队成员按照各自分工落实,全科医师负责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指导,公卫医师负责健康档案信息统计、分析,护士负责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采集健康教育。胡隽等[1]报道,以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对纳入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居民进行全程管理与以往线条分割式管理相比较,全科医师团队可以对患者提供从家庭到社区,从门诊到住院的全程环-线型个性化管理,使其与团队的全科医师感情较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方式有所改变,进而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降低。

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2]

把慢性病管理等同于对现在患有慢性病病人的门诊管理,而忽视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由于传统的卫生服务观念,社区医生往往是在诊所座等病人上门看病、求医,对病人的处理,多是满足于药物治疗,而慢性病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应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医生对现症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地健康干预。

慢性病管理将疾病和病人割裂开来:慢性病病人往往是一个人身患多种疾病,如果仅仅是以“病”为中心来进行管理,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甚至相互矛盾、顾此失彼的误区。仍以高血压患者为例,人群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病人是很常见的,如果以“病”为中心进行管理,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这3个疾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恰恰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仅仅强调某一疾病的防治,都不能达到降低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重视药物干预,忽略心理、社会干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当今医学模式的主流,对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慢性病人群多是老年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变异,对慢性病人群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慢性病很多均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医护人员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他们在慢性病管理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要了解并帮助慢性病患者解除心理障碍,要尽可能地结合患者的社会因素,进行个体化管理。

第5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仅为169.8‰,而老年人却占540.3‰,年均患病天数为64天。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主要患有白内障、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疾病,且有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1]。许多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社区医生随访监测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

1 在社区进行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义

1.1 降低成本,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

现有的一些健康管理公司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大量普通慢性病患者无缘得到管理。而由社区卫生机构在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可利用慢性病的一些相同的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针对全体人群和不同目标的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一组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从管理学和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这都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慢病防治规划[2]。

1.2 发挥社区优势,更好地利用卫生资源

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社区卫生机构有诸多优势,例如:社区卫生机构面对的是稳定的社区居民;老年慢性病患者居住距离卫生机构近;其服务价格较低廉,这些都利于慢性病持续、稳定的非药物治疗,便于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也避免了慢性病人都挤到大型、综合医院去看病,有利于分流病人,达到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3]。

1.3 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管理的投资小、效益高。据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05年的实践,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居民进行治疗。3个月后,药费平均降低了76.3 元[4]。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不仅可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而且可以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2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策略

2.1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做好健康“守门人”

侧重群体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针对基层社区老年慢病管理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初期开展社区慢病管理较快取得成效的方法。一方面医生投入时间、精力不多,不需要专门的专业资格背景;另一方面,板报宣传、健康教育大课堂等形式已成为慢病患者包括亚健康人群接受且渐渐习惯的方式。发挥社区优势,摸清目标人群的心理特点,作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做好慢病管理的初步工作,以便进行更科学、更深入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做好健康的“守门人”!

2.2 转变服务观念,树立预防为主的服务意识

老年人慢性病多为长期反复发作,没有特异性根治药物,绝大多数慢性病无法治愈将伴随一生,但可以预防,做到“知已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除履行有经济收益的医疗服务项目外,应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定期检查、上门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有害行为,树立自我保健为先导的观念。

2.3 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完善健康信息

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核心,以老年健康和医疗保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以家庭为基本服务单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管理系统收集保健对象的个人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药物史、体检报告、饮食习惯情况等),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并对保健对象进行健康评估、疾病风险预测及个人健康指导等,为健康管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奠定科学基础。

2.4 开展家庭随访,进行分类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对已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已知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级管理,逐步开展家庭访视和随访,跟踪计划执行效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的指导,利用家属、同伴进行督查,通过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管理及生活服务,以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2.5 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自我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机构,作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和服务的主体,针对不同的病种和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家庭照料、社区康复与护理等服务。其中全科医生是病人的伙伴、教师、健康顾问,应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对所辖区域的慢性病老人进行及时评估,以求达到分级转诊、分类管理的目的。同时,需特别强调病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动患者和社区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促进生命健康。

3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保证资金的投入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慢性病逐年增加已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保证资金的投入非常必要。目前实行的差额拨款制度经常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转显得捉襟见肘,工作中不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社区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的基础,承载的是居民健康守护神的角色,应真正落实国家规定的财政补助补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

3.2 加强人才的培养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上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但是又没有有效的用人机制吸引、留住人才。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及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医生掌握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学,还必须能够熟练地应用适宜的技术,如沟通技巧、资料收集及随访技巧、健康教育说服技巧、防病治病的临床技术、文档的处理及应用技能,才能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3.3 改善服务的内涵

探索社区居民的实质性卫生服务需求,完善、规范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内容,强化观念及模式的转换,加强内部管理,保证良性运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R],2005.

[2] 于世富. 慢病防治要深入社区[J].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82-83.

第6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 社区; 慢性病管理; 应用

doi:10.14033/ki.cfmr.2016.30.0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63-02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慢性病防治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慢性病患者需要坚持服药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指导,医患之间交往频繁,本社康中心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开展标准化沟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社区居民慢性病知晓率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针对标准化沟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慢性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怀德社康中心成立于2006年7月,本社区现有人口32 360人,选取2014年12月31日登记在深圳市宝安区卫生信息系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1037例,其中高血压患者782例,糖尿病患者196例,脑卒中患者15例,精神病患者21例,肢体残疾患者23例;年龄60岁以上825例,60岁以下212例;大学本科45例,大专98例,中专208例,高中205例,初中305例,小学138例,文盲38例,在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第一季度,由于社区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出现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满意率等多项指标不达标的情况,据此,本中心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了标准化沟通的培训,将标准化沟通运用到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

1.2 标准化沟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良好的沟通尤为重要,可以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使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这是推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动力。笔者所在中心自2015年3月开始对本中心医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标准化沟通五步工作法培训,具体如下。

1.2.1 问候 主动迎接患者,用真诚的微笑,使患者感受到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友好和尊重,这是相互理解,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前提;通过培训学习,使医务人员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首先微笑问候患者,尊重患者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对慢性病管理工作多一份自信,社区的慢性病患者也对管理者多一份信任。

1.2.2 介绍 给予尊称,对患者恰当的称呼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称呼,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职称、已经接受的专业培训等,这大大增强了慢性病患者和社区医务人员的感情,通过培训提升服务理念,着重介绍自我及其医疗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做好医患沟通的基础。

1.2.3 过程 医患沟通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及时让患者对所患病情和服用的药物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做到规范治疗和干预,强调饮食、运动、心理健康对慢性病的影响,普及健康知识,指导患者改变膳食习惯,适宜运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的言语、行为中的积极面或长处予以鼓励,从而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的潜力,通过自己努力和医生的帮助,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促进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的基础。

1.2.4 解释 医患沟通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了解程度低,而对于治疗的预期较高,要详细向患者讲授慢性病的病因、治疗及自我保健等系统知识,介绍所要接受的检查、治疗的目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会更加焦急和迫切的了解治疗的进度,要教会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药物,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注意事项等,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劝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并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多去沟通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自身行为的改变。

1.2.5 致谢 最后要向患者做出感谢,大多数医生已习惯于患者的感谢,要对每一个走入诊室的患者表达,感谢他们的配合和理解,需要更多的人文素养积累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标准化沟通后,慢性病知识掌握率及血压、血糖控制率均高于标准化沟通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标准化沟通是对社区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S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与深化,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更多的是通过深入居民家庭建立互信,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标准化沟通方式,能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根据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慢性病患者更加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朋友般的医疗服务;作为居民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的主体应不断地调整工作模式和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有效、方便和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本中心医务人员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慢性病的建档率达到95%、规范管理率达到85%,大多数患者能坚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控制了血压、血糖的变化,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了生存质量。

3.2 标准化沟通能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社区卫生工作包括六位一w的服务,从总体上来说,不良生活行为应该是中国人健康最大的危害[2],健康教育是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于医疗、康复服务过程来说,健康教育也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3]。为此,采用标准化沟通,可以使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做相关内容的调查时,有很多居民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有相互信任才能配合做好慢性病建档和随访工作;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对治疗发挥积极的作用,还能够调动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康复;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一定要时刻规范自己的态度,按照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恰当沟通。对于文化素养较高的患者,可以用得体而大方的态度和语言来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文化素养较低的患者,可以用通俗而易懂的态度和语言来与患者进行沟通[4]。标准化沟通促使医务人员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预约门诊,社区首诊,有效转诊,有效的“防治一体”管理模式,使慢性病干预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3.3 标准化沟通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社区卫生工作有很多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采集、家庭访视地址等)涉及到居民和慢性病患者的个人隐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与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社区医务人员只关注患者的治疗,忽视患者的权益,而引发医疗纠纷[5]。医疗纠纷通常是沟通不畅导致的,标准化沟通是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矛盾的方法,通过标准化沟通在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组织健康体检和健康宣教活动,使其感到温馨、亲切,消除陌生感,这些工作的开展增进了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和慢性病患者的感情,避免了由于沟通不当而导致的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标准化沟通可以促进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慢性病主要是家庭治疗,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够,管理效果甚微。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具有明显优势,用标准化沟通与社区居民建立的良好关系,采用细心、耐心而尊重平等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慢性病患者能够感知到社区医务人员对其的关心和尊重,增加医患间的信任,这是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技能,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5 体会

通过应用标准化沟通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后发现,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提高慢性病患者管理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程,慢性病已经成为极其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生活重心由事业向家庭转移,心理方面存在巨大转变,因此急需得到心理护理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6]。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同样也对社区医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强对医务人员标准化沟通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杭生,管水好,潘玮,等.永安市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7):97-98.

[2]杨秉辉.临床医生要以健康教育为己任[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6):483-484.

[3]毛群安.健康教育应与医疗卫生服务有机结合[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3):195-196.

[4]安琦,李桂琴.内科护理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97-99.

[5]高云燕,赵福梅.运用沟通技巧做好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20-121.

第7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为了继续做好辖区的慢性病管理工作,现将2019年度上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特成立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组,团队人员组成有全科医师、护士及公共卫生档案人员组成,按工作要求分片负责慢病工作的实施。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三、服务内容

能按考核标准的要求以国家制定的 “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规定开展工作。

四、资料管理

慢性病患者的建档及随访工作主要由乡村医生负责,全科医生、护士负责对数据、随访的真实性、表格填写的完整性进行监督,每月随访结束后由公卫科档案人员负责将记录输入电脑,然后把随访登记本规范存档,并负责及时统计、上报工作。至2019年6月底,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人数4880人,新增高血压病79人,死亡16人,完成5173人次随访,对293人进行干预指导,对300人进行体检;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1118人,新增糖尿病31人,死亡3人,完成1229人次随访,对111人进行干预指导,对55人进行体检。

五、业务培训

我卫生院组织辖区内各村村医、全院职工,学习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用药指导,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并进行业务考试,参训人20人。

六、存在问题

通过半年的努力,慢性病管理工作比上一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管理上还未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存在下面几方面问题:

1、相关人员对慢性病防治知识不全面;

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

3、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第8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防控;工作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8-02

引言: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头号健康威胁?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 慢性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1.1 防控人力和财力突显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动大,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繁重?与此同时,政府用于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少,导致一些地区没法配置最基本的慢性病防控设施,此外从事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待遇低,使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1.2 慢性病防控的综合性不强

我国总体上已经确立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原则,但尚停留在理念层面?多年的工作实践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识,以至于相当多的人认为慢性病防控工作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慢性病防控以医学措施为主,较少考虑政策?法律?经济?环境手段,其它部门没有动力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责任相对淡化,统筹协调的力度较小,造成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的管理环节被人为的割裂,直接影响了慢性病防控的整体效果?

1.3 慢性病防控各运行环节的衔接不畅

目前慢性病的管理存在只检查,不干预;重检查,轻干预;或检查与干预脱节的现象?卫生保健系统的防控职能相互分割的卫生管理模式使处于高危状态和有健康需求的人处在防与治的真空地带,形成较大的隐患?

1.4慢性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大多数传染病和地方病在疾控机构的努力工作下,基本得到控制;危害民众健康的非传染性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努力工作下,也得到有效控制?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病防控越来越严峻?慢性病在体内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疾病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所以许多人意识不到,不会主动去就医?因此,慢性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麻痹性;而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还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机构设施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健全,三级防控网络不健全?基层社区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无临床经验,工作疲于应付,没有慢性病防控的资质与能力,无法承担慢性病二?三级预防之重任?

2. 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经费投入,引进综合型人才

建议政府加大对基层社区慢性病防控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慢性病防控设施,增加服务岗位?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鼓励有志之士到基层工作?此外,要引进高技术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科领头人?卫生部门要采取稳定团队?定期培训?继续教育?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造就一批既懂临床医学知识;又会预防医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性全科医学人才?基层卫生部门的医师要配置齐全,建立并严格执行专业人员岗位准入制度,发挥各地三甲医院优势,对基层社区医师提供专业培训,大力宣传国家对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及措施,加强技术交流,快速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2.2 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的防控体系

慢性病对于人体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卫生系统的范畴?国际卫生组织指出,卫生方面以外政策通常比系统内部的解决方式更有效?建议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相关部门应按职能进行分工,履职尽责,积极制定促进卫生与健康政策,解决好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还要积极地探索其他形式的途径,例如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如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大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与路径;农业部门正牵头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策略;教育机构正开展大课间活动及阳光体育工程等?此外,可以将具体项目作为切入点,跨部门搭建合作平台,目前的卫生部正与一些省合作共同开展控盐活动,明确工作内容?目标及措施等,各部门更容易找准自身的位置?

2.3 探索一套慢性病的防控的新机制

第一,开发慢性病相关政策,强化政府行为,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第二,加强各类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以此推动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第三,利用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和健全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建立健全慢性病的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策略咨询,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规划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4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病相关行为的改变较知识知晓和态度改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养成;需要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普及做先导;需要人们对慢性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具体应做到:(一)限油控盐,加强锻炼?(二)戒烟限酒,减压放松?(三)平衡膳食,调整心理?(四)劳逸有度,生活规律?(五)摒弃陋俗,养成良习?

3. 结语: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社区为单位,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率为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慢性病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方式,对于防控慢性病及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