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综合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护理论文

第1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受省内外护理院校实习生约600名,2014年接受护理实习生602名,其中女579名、男23名;年龄18~24(21.3±1.16)岁;专科493名,本科109名。分别安排在全院54个护理单元实习,临床实习时间为8~10个月,均采用护理实习生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1.2设计与应用

1.2.1设计思路

护理实习生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临床护理实习管理的事务流程,设计思路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信息主导、综合集成的原则,把以往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一步规范护理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1.2.2系统环境

系统分为三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数据层通过各种数据管理系统,如MySQL、SQLServer等,负责对系统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服务层主要包括系统的基础服务,如安全服务、数据源管理、资源分配管理等;应用层主要面向用户,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窗口,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应用层是基于服务层及数据层而实现的。

1.2.3权限设计

管理系统使用的对象:护理部管理员、护理实习生、科室带教老师、学校管理员。不同的用户根据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护理部可以制定护理实习生轮转表及进行人工调整,通知通告信息,全面查询实习生对科室带教质量的评价、科室对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情况等;科室带教老师可以了解本科室实习生的安排,并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及考核;护理实习生可以查看个人实习信息和通知通告信息,对临床带教质量进行评价;学校管理员可以及时掌握该校学生在医院的实习安排,带教的评价和反馈信息等。

1.2.4系统功能

该系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以自动化生成轮转表代替传统人工编排轮转表,完善临床实习评价和带教效果反馈机制,实现临床实习效果的实时评价及带教效果实时反馈。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护理实习生基础数据管理、护理部管理、临床科室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7个版块。

1.2.4.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护理实习生、实习学校、轮转科室等基本信息的维护,基本信息的录入是实习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实习生基本信息包括:学校、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实习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轮转科室共54个,先将轮转科室设置分类,分为大内科、大外科、急诊、麻醉、监护、妇儿、五官及其他科室,每个护理实习生按照分类和实习轮转要求进行轮转安排。此模块是进行护理实习生轮转安排维护的基础。

1.2.4.2系统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角色、用户、功能、权限的管理。角色主要分为管理员(学校、护理部、科室)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和用户进入系统,呈现的功能和权限也不一样,比如护理实习生轮转表生成后,护理部作为顶层管理部门,可查询全院整体轮转安排表,亦可查询某个科室、某个学生的轮转安排表;科室只可以查询自己科室的轮转安排表;学生只可以查询自己的轮转安排表。

1.2.4.3护理部管理模块

此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包括轮转管理和日常管理2个子模块。轮转管理模块:护理部在基础数据维护完成后,选择相应的实习日期、批次,系统根据实习方案即可自动制定护理实习生轮转表,如图1所示。针对系统自动生成的轮转安排结果,护理部管理员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的护生轮转表除了在系统平台上可以查看,还可以用Excel表格导出打印或直接,方便不同的用户需要。日常管理模块:主要是向护理实习生通知通告等。

1.2.4.4科室管理模块

包括学生轮转查询和学生考核管理。科室通过用户名登录系统,一是可以查询到科室实习的护生信息;二是实习结束后,对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在科室的临床实习表现,通过在线考核系统登记提交给护理部。

1.2.4.5实习生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科室轮转查询、带教质量评价、个人信息维护。实习生通过用户名登录系统,一是可以查询自己轮转实习的科室,查看通知通告信息;二是实习结束后,通过在线评价系统对科室带教质量进行评价。三是可以维护个人一般信息,如更改联系地址、手机号码等,确保护理部掌握护理实习生的最新信息。

1.2.4.6学校管理模块

学校管理员通过用户名登录系统,上传实习生信息、查询该校学生实习轮转情况以及医院对该校学生的评价。

1.2.4.7查询统计模块

主要实现总体轮转查询、科室轮转查询、学校轮转查询功能,以及科室对学生考核评价统计、学生对科室带教质量的评价统计功能。

2结果

采用自制的护理实习生综合管理系统评价调查表,对602名护理实习生和54名总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测评,护理实习生对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达99.34%,其中有4名(0.66%)护理实习生反映系统打开速度慢、界面不够美观等意见;带教老师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8.15%,其中有1名带教老师(1.85%)建议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可以提前设置内容,采用下拉菜单选择,减少每次输入文字占用时间。对于护理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已经由信息科完善。

3讨论

3.1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实习生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临床实习管理过程还是以人工记录为主,如编排护理实习生轮转表、临床实习教学计划、通知通告等,占用了护理教学管理者和带教老师大量时间,耗费了很多精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目前形势,本研究将信息化应用于护理实习管理工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造成的误差,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及反馈,如教学计划的修订、突发事件的处理、各类会议及讲座的通知等。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在基础数据维护过程中,同时完善了护理实习生的信息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有利于医院对护生实习情况的实时掌握,为选拔优秀实习护生或护士招聘提供了准备及可靠的依据。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应用于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明显提高了护理教学管理者工作效率,以往采用人工方式制定护理实习生轮转表至少需要2~3d,且排制过程复杂,容易出现重复和错排情况,现在采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护理实习生轮转表,再根据临床情况和实纲稍微调整,仅需0.5d,并能根据不同角色生成不同的表格信息。

3.2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规范了临床实习轮转安排

在护理实习生教学管理中,编制护理实习生轮转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既要考虑让学生按照实纲要求轮转科室,又要使带教科室的实习生合理分配,护理部每次编制护理实习生轮转表时需要花很多时间核对、计算,反复推敲其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近几年郑漫艳等利用Word和Excel表格形式编排实习生轮转表,简单实用,编制过程省时省力,但在护理实习生人数多信息量大时,人工编排仍然存在多名实习护生同时集中于某个科室,以及实习人数多排班表过长不便查阅的局限。本次研究研发的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实现了以自动化生成轮转表代替传统人工编排轮转表,大大减轻了护理教学管理者工作强度,提升了实习轮转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也方便了护理实习生实习轮转查询及带教满意度评价,护理实习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医院内部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查询轮转科室,对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操作简单方便。

3.3护理实习生管理系统能够全面评价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第2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3个月内门诊诊治的各10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3.5±9.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5例;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2±9.1)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4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眼科疾病;

(2)排除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愿或不能配合完成护理、研究患者。

1.3方法

根据患者挂号号码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方法选取2013年7月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3个月内各100例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HAMA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情绪,采用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状态。评价实施前后护士工作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与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理质量。

1.4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就诊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非常满意:得分≥85分,满意:得分60~85分,不满意:得分≤60分。

(2)焦虑情绪:采用HAMA量表进行评定,HAMD量表:0~8分表示无焦虑,9~19分为轻度焦虑,20~34分为中度焦虑,34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抑郁状态: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SDS量表包括20个评价项目,将20个评价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将所得粗分×1.25为标准分值,正常<35分,轻度为35~49分,中度为50~69分,重度>70分。

(4)护理质量:通过科室主任、医生、患者共同对每项护理内容进行评分,总分100分。(5)统计实施前后3个月内医疗纠纷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n(%)]观察组对照组1001008173171421398(98.00)87(87.00)x2P8.72070.0031

2.2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前后医患纠纷比较

实施后3个月内医患纠纷发生15起明显少于实施前3个月内发生32起,实施前护理引发医患纠纷占65.63%明显高于实施后护理引发医患纠纷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模式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眼科门诊患者中有着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精湛技术,还应在护理服务上让患者满意,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后。人性化护理根据就医环境、患者心理、患者疾病进行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帮助,具体实施如下:

(1)营造温馨就诊环境:眼科门诊患者较多,环境嘈杂。在走廊上增设患者就诊排队休息座椅,增设免费饮水机,宣传眼科疾病及保健知识,增设花卉、植物等。增加门诊护士,帮助就诊患者指导就诊程序。保持就诊区域环境干净、整洁,温度适宜。

(2)就诊护理干预:患者到眼科就诊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眼部疾病,沟通过程要态度热情、语言的得体大方,主动表示关心和支持患者话语。介绍就诊流程和科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积极回答患者及家属存在问题,消除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指导患者应就诊的眼科医生,引导患者快速就诊。

(3)护理操作规范干预:患者在进行视力测量、散瞳等操作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存在相应症状,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用通俗语言向患者描述疾病及操作过程,让患者充分掌握和了解。

第3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14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32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二版《使用内科学》中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一般临床护理

2.1合理安排休息

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宜劳累,应该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至少为2至3周。此外,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病房的舒适度,要保持温暖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行动,避免其过度劳累,例如:出现严重水肿的患者,必须要等水肿和体腔积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活动,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2饮食护理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饮食,提醒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饮食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过甚营养的摄取。例如: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尿少的患者,要严格将其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d以内;尿少、血钾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钾量高的水果、蔬菜。对于血脂高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定进食。对于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方面,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8-1.0g/(kg*d)之间,热能摄入量在126-147KJ之间;肾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6-0.8g/(kg*d)之间;此外,对于重度水肿且尿少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每天的进水量。

2.3感染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肿,长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药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首先要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开;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等。

2.4心理护理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然后,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2.5药物治疗护理

在药物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后,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争取到急救的宝贵时间。

2.6出院前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项是合理饮食、防止疲劳,因此,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回家后,根据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合理饮食,注意防风寒,注意在不造成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肾活检术护理

肾活检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易出现并发症的检查,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愈后有重要的作用。

3.1术前护理

①做好心理护理:采用鼓励性语言,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使患者明确治疗的意义,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主动配合治疗。②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准确送检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各种标本并做双肾B超检查,取得客观的检查结果。③准确的按医嘱执行术前常规用药:术前3d肌注维生素K10mg/次,每天2次。停用一切抗凝血药和扩张血管药物。术前30min给予肌注安定10mg,安洛血10mg。测量血压,血压高者给予心痛定舌下含服。④患者术前必须重视对呼吸配合的训练:模拟穿刺作呼吸及屏气训练。穿刺多数发生在患者呼气末,故呼气末有效屏气应作为重点训练项目。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证足够睡眠,加强营养。

3.2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仰卧6h,卧硬板床24h,每小时测血压1次,共4次,血压平稳后停止。②嘱患者多饮水,以便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形成阻塞尿路。术后3h内每小时饮水不少于300mL,保证1次/h有尿标本,每次留尿标本于试管内,动态对照观察尿颜色变化,将前3次尿送检尿常规。如有血尿,及时报告医生,应卧硬板床至肉眼血尿消失。如血尿严重,密切观察血压、尿色、血红蛋白变化及红细胞比积的变化。如有排尿困难,可用热敷、温水冲洗会等条件反射方法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时可行导尿术导尿。③了解患者穿刺部位的感觉,注意观察伤口及敷料;术后3d内不能淋浴或盆浴,1周内避免激烈活动。④穿刺24h后可用频谱仪照射手术部位30min,每天1次。⑤常规当天应用止血药,如无血尿次日可停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d。⑥做好生活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应主动协助做好进食、饮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

4结果

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2例患者得到治愈、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未治愈。

第4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收集我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46例,其中6~12岁学龄期患儿38例,他们在住院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害怕孤独、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心理障碍,使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2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儿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外,科学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这些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和学习,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逐渐变得冷漠、孤独、恐惧,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些患儿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使他们懂得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身体会很快康复,并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下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2.1恐惧和悲观心理

本组肾病综合征患儿多数为学龄期儿童,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由于生病住进了医院这个具有特殊环境的地方,尤其是每天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和痛苦而陌生的病友,一些胆小的患儿特别害怕打针吃药,见到医护人员就感到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会死亡,表现出急躁不安、胆怯、悲观、郁郁寡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患儿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安慰他们,向他们说明本病是不可怕的,只要配合治疗是能够治愈的,使他们逐渐熟悉和习惯新的环境。对于胆怯的患儿给他们介绍一些痊愈病友的治疗好转经过,消除其恐惧心理。对心理承受压力较低的患儿,就患儿的某些异常检查结果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向家长解释时应注意回避患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1]。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共同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们,从而不再感到恐惧和悲观,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了解造成患儿恐惧的心理因素,就可以施用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轻患儿对医疗和疾病的恐惧。

2.2饮食习惯的改变

儿童时期对很多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必严格控制,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饮食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正确的饮食会加重病情。患病初期身体高度水肿,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体内发生蛋白质不足现象,故应从饮食中给以补充,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因此要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如肉、蛋、鱼、豆制品等,食盐量每日不能超过2g[2]。有一些偏食或平时饮食习惯偏咸的患儿难以接受,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下特别任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向患儿和家长耐心解释,说明过量盐饮食的危害,如果继续大量食用有盐饮食会影响对疾病的治疗,病情难以好转,应等水肿消退后,再逐渐进有盐食物,同时鼓励患儿食用高蛋白饮食,让患儿知道蛋白质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要配合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调节食物的色香味和种类,尽量适合患儿的口味,增进患儿的食欲,使治疗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2.3自卑和孤独心理

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需长期服用,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满月面,水牛背等,由于体形出现了变化,加之其他同龄人的嘲笑,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孩子会远离人群,产生自卑和孤独心理,情绪低落,任何不当的语言和语气都可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不愿接受激素治疗,然而,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中途停药,治疗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使病情不断反复。医护人员如果遇到自卑心理较强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冷漠,语言亲切,要明确地告诉患儿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用药过程中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要看到经过治疗自己的病在一步一步地好转,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随着病情的好转,停药后,激素副作用引发的不良体征会慢慢消除,和健康儿童一样。从心理上解除患儿的自卑感和孤独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治疗方案。

2.4担心影响学习

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长期反复住院治疗,不能正常上学,非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今后学业和发展前程,这种担心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抑郁、沉默、焦虑、烦躁、发脾气,不安心住院治疗,产生急于出院的想法。为了避免和减轻患儿的忧虑,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和要求,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和疏导,用细心的护理关爱影响他们的情绪,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与家长配合组织患儿学习,也可请老师和同学到医院为患儿补习功课、辅导作业,这样可以满足患儿学习的需要,使患儿安心住院治疗,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5恢复期心理指导

此期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儿和家长以为疾病彻底治愈,可以尽情地玩耍,饮食不受约束,不再注意周围的环境,精神上完全放松,甚至把维持量的激素也忘记服用。然而恢复期患儿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和停用激素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恢复期和出院指导,讲清有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激素减量原则,懂得一般消毒方法及卫生知识,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定期进行尿液复查[3]。

3结果

对于产生不同心理问题的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所有患儿都能很好地克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乐观向上的心理,缩短了疗程,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4讨论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儿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患儿的疾病康复是医护人员心理护理工作的最好成果[4],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让患儿在最佳的心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身心尽快恢复健康,和健康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晔华,阚积荣.2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卫生,2005,37(5):370-37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2-1643.

第5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引用参考他人的学术研究,我们参考了他人的作品就应该列出参考文献,这是每一个作者应有的基本品德和素养。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3]向红丁.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M].知识出版社,1999.1

[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5]胡鹏,陶静,徐蓉.饮食体验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233-234.

[6]刘桂英,杨桂云,李琦.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5):186-187.

[7]袁丽,杜军艳,吴伯鹏,等.糖尿病患者应用简明饮食处方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1(1):199-201.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张灵秀,阿依努尔·买买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7):163-164

[2]吴莉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9):382-383

[3]杨黎,乔玉环,刘伟靓.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6(7):101-102.

[4]吴凤会,钱雷,孙长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39-1941.

[5]万金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1,46(11):1034-1036.

[6]刘晰岚.人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3(6):48-50.

[7]文笑.饮食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出生率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78.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关玲.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2):102-103.

[2]范岩峰,王宏,蔡李倩,等.糖耐量试验结果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饮食调理效果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380-5383.

[3]景小凡,乔蓉,李鸣,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2):209-211.

[4]董蔷,崔丹,李秋洁,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0,18(1B):31-33.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2(5C):1334—1335

[6]富爱.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C):1058

第6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护理专业;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11-03

医学统计学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物医学现象和医学理论的内在客观规律,贯穿于医学研究的整个过程[1]。学习医学统计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分析结果,是医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和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因此医学统计学逐渐成为护理专业教学和科研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本文结合对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实践及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教学感受和学习意见,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刚完成医学统计学系统教育的187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授课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学统计学》(第6版),理论课授课20学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t检验、χ2检验等,配套计算器实习16个学时。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及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认识和态度。在187名被调查对象中,56.68%高中主修文科,43.32%主修理科,普遍认为自己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偏差,详见表1。

在学科特点的回答中,超过一半以上(56.68%)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抽象难懂;但大部分学生(69.52%)对于该课程还是呈现肯定态度,认为相关知识点对将来有帮助,可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也有一部分学生(30.48%)认为该课程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没有帮助甚至不知道学习该门课程有什么作用,因此在学习该课程主要目的回答中,43.32%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其他,详见表2。

2.调查对象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感受。在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感受方面,61.49%的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碰到的主要困难是上课听不懂(59.36%),课程内容太难、看书看不懂(54.55%),数学基础不好(46.52%),没有兴趣(38.5%)等,其中认为参数估计(56.68%)、假设检验(56.15%)、t检验(62.03%)、χ2检验(53.48%)这些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仅有20.32%的学生认为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在t学统计学的授课感受方面,针对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这一观点,44.38%表示赞成,26.20%表示中立,大部分学生(75.4%)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偏少,不足以支撑将来的实践应用,详见表3。

3.调查对象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建议。调查显示,仅有66.85%的学生对教师使用板

书和投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在更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回答中,选择结合实际案例师生共同分析的有70.05%、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56.68%、参与统计调查的有47.59%、小组讨论的有39.57%、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只有12.83%。说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学生更希望课堂活跃,多方互动,参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考核方式而言,大部分学生(65.24%)认为应该增加平时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减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应更加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而不是一味看重考试成绩。

三、讨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总体表现出肯定态度。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和实际性较强,涉及大量数学公式、抽象概念和复杂内容,对于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学习信心明显不足。加上对统计学价值的认识缺乏,未能深刻了解统计的用途,导致学生对统计的兴趣不大,缺乏学习主动性,造成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程序化甚至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或取得学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造成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存在如此“距离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全面,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护理专业融合不够。传统统计学教学比较注重统计分析方法原理的讲授和运用公式计算能力的训练,忽略对学生统计思维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碰到实际医学问题时无从下手。而且无护理专业专用的统计学教材,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国家统编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材,该教材缺乏相关护理研究实例的展示,无法达到专业化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也和其他专业相似,跟护理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的统计学方法介绍较少,导致学生在护理工作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3-5]。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国内大多数护理院系开设了该课程[6],但只设置这一门课程,缺少科研设计、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辅助课程的支撑,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统计思维和系统的医学科研思路[7]。加上该课程课时不断被压缩,大量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讲解,学生缺乏探索精神,认为所学的就是全部,使实际应用比较困难。

三是教W方法落后,考核内容方式陈旧。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过程,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内容大多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测试,忽视对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考前短期突击强化知识点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设计,缺乏对统计综合应用能力客观真实的评价,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无法体会统计学在本专业的应用价值,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迫切要进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基于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课程群。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医学科研问题[7]。对护理专业学生统计思维模式和从事医学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时引进科研设计课程,结合SPSS统计分析课程,构建以医学统计学为核心的课程群,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并重。

选择适宜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护理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结合护理专业知识构架,选择适宜的统计学教材进行授课或者编写适合护理专业的辅助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建立包括基本统计方法、高级统计方法、科研设计、统计软件等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介绍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的统计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还增加SPSS统计软件的教学,处理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案例式、网络化、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已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案例导向型教学[8,9],即用护理专业典型案例引出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处理方法选择,使用软件实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结果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使用sakai网络平善本课程网络资源(课件、教案、视频、图片、作业等),实现网络授课、答疑、提交作业和资源共享,方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除此之外,增加课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申报国家、省或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项目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深化加强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发生相对的变化。考试内容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技能考核(科研实践、上机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考试形式除了卷面之外,还采用上机操作、调研报告、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成绩根据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实践过程中提交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期末卷面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目前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培养的质量,应对护理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康.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睿,吴美京,等.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杂志,2011,(12):73-74.

[3]安胜利,郭萃.《护理学报》作者所投论文常见统计学方法误用分析[J].护理学报,2013,(01):8-11.

[4]李亚琴,寇丽红,等.护理论文中常见等级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分析[J].护理研究,2013,(36):4224-4225.

[5]徐婉,陈莉,等.综合性医院护理工作中医学统计学的应用现状分析[M].甘肃医药,2014:952-954.

[6]张立颖,李亚洁,等.国内15所护理院系开设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293-295.

[7]孙亚林,贺佳,等.构建《医学统计学》课程群的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66-1168.

[8]马洪林,王良君,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案例式教学法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9-21.

[9]王培源,范万峰,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实施与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1,(28):148-151.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Statistics for Nursing Specialty Based on Questionnaire

ZHANG Li-ju,ZHANG Na,LU Yan-xin

(Zhuhai Campus,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Guangdong 519041,China)

第7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1护理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1.1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认证工作深入人心全员参与是做好认证工作的保障。学院除了制作展板、专题网站、学院画册、报纸专刊宣传认证工作外,还特别印发了护理学专业认证手册,手册从认证的背景知识、我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成果、专家访谈环节准备工作、论证标准4个方面介绍了护理学专业认证的相关知识。多渠道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解读专业认证手册,以期达到人人了解认证、人人关心认证、人人参与认证的目的。在认证工作前一周,学校召开了临战动员会,校领导再次强调三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认证工作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职责明确、分工到人;三是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集中精力,出色完成认证工作。

1.2整理归纳总结,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呈现是做好认证的态度。学院根据《标准》中规定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10个领域的办学标准(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改革与发展)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反复推敲、斟酌,完成近4万字的自评报告,其中提供的数据力求准确,实事求是,亮点特色要提炼准确,存在的差距要认真分析,客观呈现。同时,根据自评报告整理近5年的档案以备专家组检查审阅,其中原始档案和专业发展的历史档案非常重要。为了确保专业认证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还制作了工作人员手册和专家工作手册,以便随时查阅。

1.3加大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的基础和平时的积累是做好认证的前提。在基础教学条件建设方面,我校拥有国家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认证期间对学校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和办公环境进行了美化修缮,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新增了中外文图书,引进了护理外文数据库,保证论证工作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有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每位教师的学历、学位、论文、论著、课题、获奖等资料均扫描归档,为每名教师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为此次论证材料的准备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支撑。

2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流程

专业认证过程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认证结论等步骤。现场考察流程可以总结为:①听:召开全校范围的论证启动大会,介绍我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情况,现场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②察:对我校基础教学设施(基础医学院和图书馆)、两所附属医院、一所社区实习基地和护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进行实地考察;③访:走访学院各教研室,与教研室教师座谈,查看教研室教学文件等;④谈:组织召开6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包括专家、教师、管理人员和不同年级学生座谈会;⑤查:查阅护理学专业相关支撑材料;⑥反馈:召开由学校主要领导、主要职能部门领导、相关学院领导、护理学院全体教师、附属医院领导等参加的反馈会议,专家组将形成的初步意见和结论反馈给学校。

3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收获

3.1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通过专业认证,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办学定位首先要符合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培养具有扎实西医护理知识与技能、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贯穿人文护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充分体现“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加强人文,注重整体”的办学理念。

3.2梳理了教学全过程,锻炼了一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认证期间,我院详细梳理了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情况,形成自评报告的同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强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也锻炼了一支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

3.3提升了护理学专业的地位我校是全国中医院校第一个通过教育部专业论证的学校,通过论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医院校开办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得到具体体现,学校也更加重视护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专业认证也是对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教育的充分肯定。

3.4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专业论证工作中,我们与全国兄弟院校和医院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学习彼此在教学和管理中的经验,为提高办学质量和将来的院校间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

4论证后的整改与思考

专家组对我校护理学专业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如何彰显中医护理特色的问题,我校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规范实践环节,全面提高中医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4.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在“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加强人文,注重整体”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院构建了6大课程模块,“夯实西医”主要是设置了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课程、临床护理课程3个模块,主要加强学生西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突出中医”主要设置了中医护理课程模块,建立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理念,加强学生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人文”主要是设置人文社科课程模块,在设置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健康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护理美学、人际沟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拓展模块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6个课程模块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注重整体的理念。有关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的确定,设置了调查问卷,在全国中医院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理事大会上充分讨论和论证,达成一致意见。中医护理课程总学时在300学时左右,分为3个知识模块:中医学概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4门课程,5~7.5学分;中医护理学基础涵盖中医护理发展史、一般护理、辨证护理、中医食疗、针灸推拿、中医护理技术等内容,3~5.5学分;中医临床护理学包括中医内、外、妇、儿护理学,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主,3~5学分。同时,加大实践课比例,增加辨证施护的实训课,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比例建议不少于40%,其他知识模块的实践比例建议为10%~30%。

4.2修订完善实习计划和大纲,强化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我校护理学专业拥有36所实习基地,有一套健全的教学基地评估体系,通过此次专业论证,对实习计划做出相应调整:毕业实习中应有不少于4周的中医特色科室实习。在原来实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应该掌握的8项中医护理技术,出科考试中增加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内容,每位学生根据所实习的科室制作一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手册,充分应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通过论证,医院进一步营造了中医护理文化氛围;规范了临床护理教学档案,强化了临床中医护理特色,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中医护理教学的连贯性,提升了中医护理实践水平。

4.3完善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功能,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信息化网络教学与管理,并与附属医院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可视化多点互动式教学,实现学校与医院资源共享。同时实验中心还增设了虚拟仿真教学区、中医护理养生体验区和社区养老护理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中医护理技能的训练。

4.4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认可师资的引进、培养与考核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认可,学院教师的执业医师证和执业护士证均在附属医院注册,目前双师型教师占75%,通过认证发现,临床护理师资双师型比例偏低,因达到省教育厅教学职称条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校人事处决定为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兼聘学校认可的教学职称制订专项政策,解决了临床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同时,我校每年划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免费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培训临床带教师资,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兼职师资队伍。

4.5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精神科护理教学基地论证前,我校只有两个社区实习基地作为试点,没有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实习和精神科护理实习。通过论证,推动了我校社区护理、精神科护理教学基地的建设,现建立了8个社区实习基地和5个精神科护理实习基地,毕业实习中,各自安排2周的实习。构建了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贴近临床、突出中医、延伸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体系。

4.6建立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缺少一整套科学的、可行的评价体系,我校参照《标准》,建立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现状进行评估和反馈,综合运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等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纵向的比较。通过认证,进一步建立了形成性评价规范和要求,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使教师更注重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8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1临床资料

我科共有护士27人,其中护师10人,主管护师1人,五年资以上5人,三至五年资5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

2护士分层次使用的方法

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中,临床负责护士的角色十分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一般由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此外,影响护士使用层次的还有劳动纪律、职业道德、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等因素,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则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结合护理奖惩制度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降层使用。

2.1一年资护士

提供病人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及时技能,通过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达到规定标准,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班、夜班的工作,掌握专科护理。

2.2低年资护士

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可完成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熟练掌握专科护理。

2.3高年资护师(4年以上)

能够承担临床负责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各组护理工作,能够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及管理能力。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了解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具有解决本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班组长工作,能够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护理病历并组织实施,成为本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4主管护师

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的新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并能组织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5护士长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掌握并运用科学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妥善地处理疑难问题及病人的投诉,善于激励下属,运用护理新概念,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3护士的核心能力定义

目前国际公认的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等[1]。核心知识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管理疾病的知识,能力型知识,人文社会学知识,卫生服务系统和政策知识,同时护士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价值观。

4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4.1思想道德教育

护理部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明确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医院文化特色对护理团队的价值观进行准确定位和积极培养。同时大力宣传体现当代护理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引导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养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

4.2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护士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最佳平台,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培训。通过外请专家或高素质高年资护士开展护理技术专题讲座,通过外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指导护士如何充分利用护理资源掌握先进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

5护士分层次使用结合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

5.1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调动了护士学习及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综合评价工作能力,本着因才适用的原则用人,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

5.2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提高。护理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得到实惠,促进康复。实践证明,对护士实施分层次使用结合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低年资护士做基础护理工作都有十分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且由上级护士以护嘱的形式进行指导与检查,这样,就从根本上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相对稳定地保持在高水平,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同时,使病人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也使护士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基础。

5.3使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大幅提高。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将不同学历、职称、年资的护士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使其能够按照实际的能级层次上岗,担当起工作的职责,真正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整体护理工作的有效和有序,而不只是流于形式。我科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结合核心能力培养以来,得到患者良好的信息反馈,被点名表扬的护士越来越多,满意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篇:综合护理论文范文

第一:心理素质。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体,要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稳定的情绪,遇挫折不灰心,有成绩不骄傲;能临危不惧,在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能沉着应对;有宽阔的胸怀,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同事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听取不同意见,与同事积极交流,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第二:专业技能素质。①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最新护理理论和信息,积极参与和开展护理科研。②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③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使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火危重患者的抢救。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的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工作,要牢记医疗安全第一。⑤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游泳的信息,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能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应用语言进行心理护理。

第三:职业道德素质。救死扶伤是护士的本职工作,护士对待患者就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疗的治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病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第四:身体素质。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体力和脑力劳动想结合的工作,且服务对象是人,关系到人的生命,因而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所以要求护士具有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第五:文化仪表方面的素质。护士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扩大知识面,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多学一些语言学、哲学、公共关系学、人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礼仪知识,使自己的着装、仪表更为得体,增强自信心和公众说服力。

第六:健康教育的义务宣传员。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和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进行日常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好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护士素质养成的重要意义与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已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疾病的护理而需要身心的整体护理。良好的护士素质既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形象,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此提高护士素质很有必要。

1.护士形象

护士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病人,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自觉培养自己职业素质修养水平。护士的仪表、行为和语言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和安慰。护士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病人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当病人来院就诊时要面带微笑,热情、友好、主动地接待,使病人感到亲切,消除陌生感。要尽快熟悉病人,尽快与病人沟通,掌握病情及特殊生活需要,成为病人的知心人和朋友。

2.护士的语言修养

护士的美好语言不但能使病人听了心情愉快,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的亲切语言,有利于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保持接受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因此护士应举止稳重,态度和蔼,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病人。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岁数大的称为老爷爷、老奶奶,干部称某首长,退下来的人称某老等。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宜的环境、良好的气氛与病人交谈。交谈时双眼要注视着病人,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说,让病人感到你是真心关心他,取得病人的信任,更多地了解病情,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保证。

3.护士的心理素质

护士良好的语言修养是观察病人、治疗疾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加强自身修养,不应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或其他地方的不快带到工作中。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要善于通过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内心情感鼓舞病人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取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用个人的情绪起伏波动而影响对病人的态度。应始终保持情绪稳定,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不急不躁,正规操作。在日常工作中急躁、情绪激动或低落都会影响工作。因此护士应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4.精湛的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应利用一切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通过外出学习、自学考试、论文交流等途径。学习“三基”理论、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准确熟练地完成护理工作。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并满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合理需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更应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5.健康教育

护士应全面了解病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病人都比较关心自己的疾病,迫切需要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护士应向病人讲解有关药物的服用常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生活习惯对恢复健康的影响、出院后的自理措施等。护士在教病人及家属某些护理技术时,应不怕麻烦、反复示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对病人某些不良卫生习惯,护士不能厌恶、嘲笑,应启发病人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自觉克服。做好健康教育,树立护士的科学地位,做病人信赖的人。

6.护士的人文道德素质

人文素质作为护士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也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在人类高度文明的21世纪,护士已不仅仅局限为一个职业,而更应该被视为一项“既懂病,又懂人”的神圣事业。只有具备了人文素质的护士,才会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当做自己的信仰之本,从而怀着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态度去同情、关心、帮助病人,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因此护士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既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又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人文素质培养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终身教化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积淀于人的内心,形成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良知,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承认约束的自由,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文武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院护理部在多年的管理中,通过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现在,护理人员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的人多了,斤斤计较、牢骚抱怨声不见了;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人多了,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人不见了;主动学习搞科研的人多了,说落后话、拖后腿的人不见了。

参考文献:

[1]陈闽,吕蓉.注重校内素质教育对提升护士素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