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词语运用范文

词语运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词语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词语运用

第1篇:词语运用范文

1. (2012・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会见安南特使时指出:当务之急是保障叙利亚平民的生命安全,各方要立即停止行动。

B. 近日来,随着华裔青年林书豪奇迹般地崛起美国篮坛,华裔“虎妈式”教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C. 2012年预期房价将有所回落,但总体降幅不会很大,人们希望的一触即发的情景是不会出现的。

D. 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停止一切挑衅,拿出诚意与中方进行认真的外交对话。

2. (2012・江苏省常州市)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修改。

微笑的魅力在于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我很高兴。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就像一缕春风,冰雪也能使之融化。即使长相平凡的人,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因为微笑体现了人善良温和的一面,当人的内在美德通过微笑得以体现时,怎么会不美呢?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美丽充满自信。可是随着生活节奏和高科技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冷清,人们仿佛挤不出时间微笑,或只为工作需要而微笑。终于,人们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1. 本题答案为C。成语“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用在此处显然不恰当。要解答好词语运用类试题,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要多积累、多掌握,令自己的词汇不再匮乏;② 对于一个词语,既要读准、写对,也要了解它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③ 要把词语放在具体的文章中去理解;④ 要掌握一些词语的结构以及重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这样在面对生词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大致猜测出生词的含义。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参考答案:① “冰雪也能使之融化”,与上文意思不连贯,应将“使”改为“为”;② “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中的成语“美不胜收”使用不当,可改为“美丽动人”等;③ “可是随着生活节奏和高科技的加快”中的“高科技”与“加快”搭配不当,可以删去“和高科技”,或改为“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高科技的发展”;④ “冷清”用词不当,可改为“淡漠”“冷淡”等;⑤ “人们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人们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此外,“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美丽充满自信”一句和语段中心意思无关,严格说来,可以删去。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2・江苏省泰州市)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

B. 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美不胜收!

C. 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

D. 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的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水融在一起。

第2篇:词语运用范文

“词语积累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词语积累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词语基本意义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归纳起来共有七种题型,分别是语音类、字形类、释义类、使用类、选词类、替换类、辨析类。

试题多从以下角度设题:(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正确使用成语;(5)辨析近义词。

【应对技巧】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辨明词语之间的差别,并不意味着运用或选填就无问题了,还要看这个词所处的特定语境,看它的上下文是否允许它存在。这样,充分利用语境,寻找句子中能呼应这个词语的“照应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2.辨析近义词。辨析近义词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相同的词素上可以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从不同的词素上再找出它们各自的着重点。

(2)区别近义词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重一些,比较强烈;有的词义在表达程度上轻一些,比较平和。

(3)区别近义词在使用范围上的大小不同。表示同一类事物的近义词,有的词所指的范围大一些,概括事物总的方面;有的词所指的范围小一些,表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

(4)区别近义词在感彩上的不同。近义词中有的词具有肯定、赞许、喜爱的感情,称为褒义词;而有的词具有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称为贬义词。

3.正确使用成语。

(1)考查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弄清成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本来意义叫本义,引申义是指在成语本义基础上推演发展而成的意义,比喻义指由成语比喻用法而产生的意义。

(2)考查成语的感彩,可据其本义、比喻义和习惯用法判断成语的色彩,特别注意有些成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色彩会发生临时的变化。是褒义的一般不能贬用,是贬义的一般不能褒用。

(3)如考查近义成语,应从语义的侧重点、语义范围、语义轻重、感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辨析。

(4)考查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应准确理解成语意义,搞清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然后结合语境判断。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5)考查成语的搭配,要注意成语与其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有无修饰不当或与前后语意矛盾的问题。

(6)考查成语的谦敬错位,要弄清成语的谦敬现象。谦辞,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别人。

【真题讲解】

1.(2014・湖北十堰卷)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成语的正确使用。对于这类型题,考生如果只看到成语的语素组成或抓住个别语素便从字面上去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可能作出错误的解释,造成“望文生义”。“锱铢必较”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不用于形容工作认真。“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让内行笑话,不能紧紧抓住“笑”“大方”两个词就将其理解为“落落大方”的意思。“栩栩如生”一般用来形容艺术形象的真切逼真,这里用来形容泉水的声音是错误的。

答案:D

2.(2014・卷)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传统书信_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_____的歌声似的。

(3)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 ______不怕失败。

A.承载 渺茫 才 B.承担 渺远 就

C.承担 渺远 才 D.承载 渺茫 就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搞清词语的适用对象和搭配关系,以及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但是在词义、用法、感彩上又不完全相同。准确地运用近义词可以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感情、态度,使语言更丰富、严密。“承载”的意思是拖着物体,承受它的质量;“承担”的意思是担负,担当。“承载”一般和记忆、文化搭配,而“承担”一般和责任、重量搭配,两者搭配的对象不同,因此第一题选择“承载”。“渺茫”的意思是因遥远而模糊不清;“渺远”的意思是遥远。结合句子的语境,形容歌声,应该选“渺茫”。第三题考查关联词语的搭配,“只要……就……”“只有……才……”是固定搭配,因此选“就”。

答案:D

3.(2014・四川泸州卷)下列黑体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去滨江路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江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内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

B.针对在校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C.今年第一季度“泸州好人”出炉,龙润珍等五位普通市民榜上有名,他们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故事很快家喻户晓。

D.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难度不大。考生可以采用排除法、筛选法,先确定哪些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直接将其排除,剩下的再逐一甄别。有些成语只能用来形容抽象的事物,“天衣无缝”一般形容计策、话语、诗文的设计,一般指抽象的事物,因此这里用来形容具体的“客轮”并不合适。

答案:D

【综合训练】

1.依据语境,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地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此处指至今尚未被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C.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舞姿漂亮,好到了极点)

2.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B.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C.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D.连云港的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3.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B.我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4.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他深谋远虑,甘为人梯,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呕心沥血。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伟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 ,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③这部 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①惟妙惟肖②不攻自破③得天独厚

B.①栩栩如生②不攻自破③匠心独运

C.①栩栩如生②迎刃而解③得天独厚

D.①惟妙惟肖②迎刃而解③匠心独运

6.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不可名状)

B.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坚持不懈)

第3篇:词语运用范文

一、寻找分析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句子与句子衔接的重要纽带,关联词语的恰当搭配,则是保证句子连贯的重要条件。寻找语段中出现的关联词,分析关联词语关系,根据照应的词语能较快地选择连贯的语句。

【例1】选择与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______。

A. 就是缺少发现 B. 就是要去发现

C. 而是缺少发现 D. 但是要去发现

【分析】关联词语往往是成对使用的,如“虽然……但是……”表示分句间的转折关系,“不是……而是……”表示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示分句间的选择关系。习惯上,“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由此排除D项。因原句有“美是到处都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句意不符,要排除。只有C项“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为正确答案。

【例2】(2012年重庆卷)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 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 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 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 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分析】本题考查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文段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复句,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只要能理解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不难得出答案。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三句话①②③构成三个层次,①②与③构成假设关系,①与②之间也是假设关系。理清关系后,相对就容易了。答案为D。

二、寻找分析照应、暗示语

句子中往往会使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如:然而、但、不过、而且、另外、同时、最后、换句话说等,抓住了这些词语,句子顺序自然好把握了。带上指示代词“这(些)”的句子,应该紧跟在其所指代的内容后面。用时间词语、空间词语等提示,表达这些意思的句子要注意照应。寻找语段中出现的照应暗示语,就能很快分析选择出连贯的语句。

【例3】(2012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的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⑥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分析】解答本题时需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找出“也”“然而”“而且”等语言标志;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答案为B。

【例4】(2009年广东卷)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④⑤①②

【分析】答案C。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 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选C。

此外,还可以寻找语气表达一致的语句、出现的近义词、内容方面的照应、提示性的标点符号等多种照应与暗示语,较快地选择出连贯的语句。

综上所述,不管是哪种题型的排序题,只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起来自然会游刃有余啦。需要说明的是,做题时并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去思考,而应该综合各方面考虑,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更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第4篇:词语运用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由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对篇、章的感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像被边缘化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淡化了字词的教学,使得字词教学被好多教师束之高阁。而学生到了高中,面对高考对字词的进一步强化,高中的教师又不得不重新拾起在初中淡化了的字词,从头来教。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是打基础阶段,高中是学生素养的提高阶段,初中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而字词学习是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在此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的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7-9年级独立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语文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每篇现代文课文后面都有字词积累的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积累一定的字词,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呢?

魏书生词语教学的五种方法是:1.集中学习。2.反复练习运用。3.定期考试。4.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5.教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我仔细分析发现其实就是字词学习的三大步骤。我尤其欣赏的是"集中学习,定期考试"的方法。魏书生集中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寒暑假自学教材时,先列出本册教材的生字词表,再集中自学。此法固然不能照搬,但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学字词的方法是可取的。而定期考试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出卷互考,借出卷促复习,既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复习效果,真是一举多得。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作法,我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运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3.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去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4.在新授课中,不可忽视已学字词的复现。字词的掌握是习得性的,是需要不断反复的。在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

第5篇:词语运用范文

一、正确把握重难点,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线的教师,科研是离不开教学实践的。因此,我在《全脑潜能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大班幼儿运用五个词语进行故事创编的教学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的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采取有效的手段突破了重难点,那么你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运用5个词语创编故事这一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理解词义

5―6岁的幼儿,在词汇量的掌握以及词义的理解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但是,运用词语创编故事却离不开对词语的掌握及对词义的理解。所以,如何能让孩子又快又好的理解词义、掌握词语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5―6岁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引导孩子理解词义时也因采用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方法。因此,在引导孩子理解词义上,除了运用孩子化的语言进行解释外,我还将通过运用词语说一句话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词义。通过这一句话,为词语营造一定的情境,将词语形象化,让孩子通过这一句话的情境来更好的理解词义。

(二)迁移经验

此外,教学的另一个重难点就是如何能让孩子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故事的创编当中。想象并不是凭空的想象。它是将已有的经验作为素材进行加工而成的。因此,在创编故事当中,对孩子想象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如何让孩子能将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和加工并运用到故事情境及情景的创设当中。对此,我刚开始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为孩子提供一个范本作为经验迁移的参考与模仿。再者,就是通过谈话以及言语上的引导暗示,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其创编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运用5个词语进行故事创编较之中班运用3个词语进行故事创编难度又上了一个层次。在困难面前,孩子是很容易低头的。因此,充分有效的调动幼儿对于运用5个词语创编故事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环境创设,同时还要采取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多方面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学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大班尤为运用5个词语进行故事创编教学最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结合这些常见问题,也提出了教学实践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教学中师幼之间往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幼儿创编的故事过于简单,不够生动。通过整理本班幼儿所创编的故事可以发现,幼儿所创编的故事情节往往过于简单、缺少对话、缺少描述性语言、不够生动形象,往往寥寥数语就将故事讲完了。

2 部分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不高。在创编故事的教学中发现,始终有部分幼儿一直游离于故事创编之外,极少进行故事创编,也不愿进行故事创编。

3 对幼儿创编的故事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在对幼儿创编的故事的评价中,多是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有教师在评,是比较片面的。因此,有些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有意见。

(二)教学实践采取的有效措施

结合教学实践常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 创设丰富的班级环境。环境也是为孩子创编故事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使儿童创编的故事能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展开来进行。而且,环境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可以较好的激发儿童创作的想象和创作,使他们的语言充满情感,思维更加活跃。丰富的、艺术化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幼儿进行故事创编。

2 创编故事与表演相结合。幼儿在创编故事时可以伴随着表演,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幼儿组织连贯故事。由于表演是离不开对白的,因此,通过表演还可以让孩子丰富故事的语言及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并且,通过表演的形式,还可以很好的激发和保持孩子创编故事的兴趣和动力。

3 与儿歌、故事教学相结合。幼儿所学习的词语都是在儿歌故事中出现的词语。因此,运用词语创编故事的教学也应该与儿歌、故事的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儿歌故事的同时要结合儿歌故事,让幼儿体会词语的意义,深刻的理解词义,为创编故事教学打下基础。并且,儿歌和故事也是孩子已有经验的重要来源,将运用词语创编故事与儿歌、故事的教学相结合也可以给孩子的创编提供最直接的素材。

4 对幼儿创编的故事应师幼评价相结合。让幼儿对同伴创编的故事进行评价,可以很好的提高幼儿的倾听、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通过“你觉得他创编的故事好吗?好在哪里?”的提问,可以让幼儿明白怎样创编是好的,让幼儿之间互相学习,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

5 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教学研究发现,丰富幼儿的经验是进行故事创编的基础,而这些经验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文学作品、环境等。丰富的经验为孩子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他们的想象开拓了空间。

以上就是我通过开展大班幼儿运用5个词语进行故事创编的教学实践得出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思考能给更多的幼儿教师带来启发,让幼儿的语言能力能真正的从运用词语进行故事创编的教学中得到发展。

第6篇:词语运用范文

与语境连接,点燃词语的亮度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在阅读中表现为需要理解词语的上下句、上下段或文本的整体。低年级词语教学更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并举,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统一。

《小牛站起来了》中“练习”一词是生字组成的词,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练习走路呢”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小牛一次站不起来,摔倒了又爬起来,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站起来了。这个过程就叫做练习。”其次,引导学生批注:“如果把你读懂的或想到的用一个词语或几个字标注在这几句话旁边。你会写哪几个字呢?”学生答案多样,如“练习、练习站起来、练习站立、认真练习、坚强”等。最后,再回到最后一段的语境中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课文里说‘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练习走路呢’,刚才是练习站起来,现在又在练习走路了,它会怎样练习走路呢?”“在成长的过程中,小牛还需要练习什么呢?”学生运用“练习”说话。这样,“练习”一词就成了引领全文的关键词,在文本语境中走了一个来回,并在画批与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相结合,使得词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与情境连接,触摸词语的温度

“一切景语皆有情。”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具有温度的。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反复练习和体会,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缩短文本与自身的距离,形成一种“场效应”。

学习《从现在开始》一课,教师创设了情境理解词汇。当猫头鹰命令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动物们会怎么说?有的说:“白天休息,晚上做事,我们怎么受得了?”有的说:“我们一直都是白天做事,夜里休息。晚上不睡觉我可不行。”还有的说:“猫头鹰,你怎么能把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呢?”最后老师说:“小动物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就是――”学生们一起说:“议论纷纷”。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学词语与说话训练结合、理解与运用并举,词语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了。

与语文实践活动链接,拓宽词语的广度

在学习中,学生总会积累一些词语,然而多数情况是,词语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就被“冻结”了,就成了“消极语言”了。为了让沉淀的“消极语言”积极起来,就得让词语运转起来。如何运转,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成语接龙、对对子、多维听写、看场景说词语、赏风景说对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运用中巩固词语。比如,词串组合训练。教师以“春天”为主题出示几组词语:温暖、春风、春雨;草莓、菠萝、芒果;蚂蚁、青蛙、 ;迎春、桃花、 。

第7篇:词语运用范文

英语修辞格种类很多,各个效果不同。就儿童诗而言,有助于丰富形象、增强语势,或能缔造生动活泼、乐观童趣诗歌氛围的辞格,尤其受诗人们的青睐。其中,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复、夸张和拟声等辞格在儿童诗中的使用都印证了这一点。

比喻就是用事物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它不仅能使语言的表达更有活力、更加形象,而且能赋予作品更多的色彩和情味,从而引起读者的各种联想和共鸣。通过比喻辞格的运用。抽象的事物被形象化具体化。正易于儿童读者的接受和欣赏,因此是儿童诗中应有的。作为修辞手段,比喻辞格共有四种:明喻(sjmile)、隐喻(metaphor)、提喻(syneedoehe)和换喻(metonymy)。其中,明喻和隐喻在儿童诗歌中运用广泛。儿童诗中广为传诵的就有19世纪女诗人简・泰勒Oane Taylor,1783~1824年的《星》(《The Star》)。本诗节奏整齐明快,是儿童诗歌中典型的富于唱诵的短诗。把闪烁着的小星星比作点缀在夜空中的钻石,诗人把握星星和钻石闪闪发光的共性,生动明了地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英语中的排比指的是一系列相关的词、词组或从句在结构上表示出的相似性。排比辞格在英语诗歌中运用极广,在儿童诗歌中当然也不例外。排比辞格的运用能使行文流畅,易于传诵,因而在儿童诗中似乎更是屡建奇功。19世纪上半叶苏格兰诗人詹姆士・霍格(Jallies Hogg,1770~1835年)最著名的儿童诗《男孩的歌》(《A Boy’s Song》)中,流畅的排比语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全诗共六节,前四节构成排比。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欢笑之歌》(《Laughing Song》)的成功也得益于排比辞格的使用。然而,排比语势比以上两首儿童诗更为整齐且贯穿全诗始终的还有20世纪英国诗人鲁德雅德・吉卜林(R_udyard Kipling,1865N1936年)的一首儿童诗《如果》(《If》)。其中,诗人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使此诗早已成为经典之作。其中,排比辞格的运用和语重心长的口吻相得益彰。排比句式使说理更严密、更透彻,同时诗人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感情。

把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和人的行为方式,借此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辞格就是拟人。在儿童诗之动物诗中,动物有了人的外表、人的个性和人的情感,也因此赋予诗歌以趣味性。儿童读者在饶有兴趣地欣赏时便自然地领会了其中的寓意。从趣味性和教导性出发,儿童诗中拟人格的应用使得这类儿童诗更容易被接受且更容易起到教育作用。

英语儿童诗几百年的发展中就不乏流传至今的动物诗佳作。英国诗人爱德华・李尔(Edward Lear,1812~1888年)的《猫头鹰和小猫咪》(《The Owl and the Pussy-cat》)和《鸭子和袋鼠》(《The Duck and the Kangaroo》)、艾尔弗雷德・司各特・盖提(Alfred Scott Gatty,1847~1918年)的《三只小猪》《The Three Little Pigs》)等都是儿童诗中动物诗的典范。

英语设问法中的发问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用另一种方法来表达或否定某事。也可以说,设问就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格故意掀起语言波澜,使语势起伏不平、跌宕有致。儿童诗中采取设问形式的颇多,女诗人罗塞蒂就频频尝试。在《什么是粉色的?》(《What Is Pink?》)这首诗中,共有八问,八问八答,且自问自答。设问辞格的使用使得小诗新颖别致又透出丝丝诙谐。全诗不长目诗行也短,一问一答中显出了诗人的童心童趣。另一首四行儿童诗《什么是重的?》(《What are Heavy?》)也是罗塞蒂所作。诗中排比与设问共用,短小精致,节奏感强,具有鲜明的唱诵性质。女诗人的确是使用排比和设问作儿童诗的高手。她的另外两篇题为《蜜蜂做什么?》(《What does the Bee do?》)和《风》(《The Wind》)的儿童诗与这两首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8篇:词语运用范文

关键词:词汇教学;情景教学法;词汇运用

英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规则,能够在特定的言语环境里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多数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师要运用课堂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逼真的情景,帮助学生活化所学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下面,侧重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谈谈看法。

一、词汇的感知或识别

语言学习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对新单词进行感知,大学英语教学对新词的感知已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实物或图像,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英文单词的真实含义。所以,在刚开始学习单词时,就不要教学生从单词表中去读或感知新词,那样效率低遗忘快,而且记住的单词也都是死的,以后也不会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本单元需要去掌握的词汇,也就是在预习文章时感知新词汇,用笔标注出重点单词和词汇,再和单词表进行对照。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了词汇,印象深刻而且准确度高,这种方式在没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外语词汇学习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例如,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新词汇有:apparent,attitude,claim,convince,feminine,masculine,statistics,teenage,at birth,give an explanation for,lead to,present a report on,be equal to,tend to do,point out,come up with,look into,take part in等等。这些词汇放在文章里面学习比单个的孤立地去读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也就是放在具体的语境里面进行掌握,这样学生也不会感到很枯燥,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学效果不错。

二、词汇联想或头脑风暴

任何词汇都是语言环境的产物,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联系实际就可以创设出真情实感的场景,帮助学生迅速地学会词汇。比如,在学习Disasters(Unit 9,Book2)一课的时候,教师从词汇入手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出所有关于灾难的词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写出汇总的词汇,以写得最多的小组为获胜者。他们写出了诸如:Flood,hailstone,earthquake,drought,sandstorm,storm,mud-rock flow,volcanic eruption,typhoon,tsunami or seismic sea wave,seaquake,drown,airplane crash,shipwreck,all kinds of severe pollutions,fire,the traffic accident 等单词。教师要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和相应的补充,如diseases such as SARS,H1N1,AIDS,wars等。下课后要求学生复习掌握,下次上课时再进行测验。这种做法,在许多单元话题里都可以采用,教学效果一般都不错。

三、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或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往往只背单词表,不能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样适得其反,浪费时间反而记不住。以第九单元为例,单词表里有一个词语likely,它的基本含义是probably,可能,大概,并且是副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它的用法。因为这个词在以前学过,还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让学生和同桌之间探讨,充分发挥想象力,造出可能使用likely的恰当句子:

①As likely as she’s forgotten all about it.

②It isn’t likely to rain today.

③She’s very likely to ring me tonight.

④It’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⑤This seems a likely book for him to read.

学生编造出这些句子的同时,也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

四、词汇的回归或词汇巩固

词汇的感知和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去理解,但词汇的运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课后如果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那么对词汇的记忆会更加牢固。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抽取十来个单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故事为背景,单词为主线,编造一个如下故事:

Setting my college rules

As a college student,I will study many subjects in addition to required courses,some elective courses.as well. In order to do all these,I will set my study rules following:

①study at least three hours each day or evening in spare time.

②start studying for a major examination at least a week before the exam.

③complete all homework assignments regardless of whether you get credit for them.

④make review a part of each study session.

⑤read all assigned chapters before the class in which they will be discussed

I write my rules on paper and post them above my desk as a constant reminder,considering these as goals and work toward accomplishing each.

总之,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渐进、内化、产出的过程,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语言的掌握极其不利,效率低而且容易遗忘。相比之下,情境教学就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9篇:词语运用范文

1、中秋佳节月儿圆,圆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飘祥瑞,嫦娥送福美万年;愿你福圆满家园;花好月圆人团圆;事业顺利步步高,阖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节快乐!

2、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3、八月中秋月儿圆,对着嫦娥表思念,心中的人啊你可看见,嫦娥也在默默祝愿,愿你生活比蜜甜!

4、今年中秋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钞票珠宝都给你,幸福人生属于你!中秋假日快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