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数学建模指的就是将实际的事物进行数字简化,它既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数学语言的运用方法。数学建模能够有效地将实际现象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充分合理的描述,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促使数学能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媒介。数学建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抽象,从而促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其有效地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促使人们充分利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因素

(一)院系领导重视不够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来说,院系领导的重视是实现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院系主任的支持与鼓励,以及辅导员和教师在班级里的进一步宣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参赛用品,只有提高院系领导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为数学建模竞赛提供相应的保障。然而,在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领导对建模比赛的重视度不够,往往使得建模比赛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在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时,不仅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同时还会跟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各个学科领域相联系,知识面要求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掌握大量综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转换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但是在一般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因为其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基础差的问题,且文科学生的比例比较大,造成整体的数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等现象,影响到民办高职中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有效开展实施。

(三)教师教育水平低在进行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教师的引导对建模比赛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要想更好地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就需要教师认真组织与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对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各大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匮乏,许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不丰富、不成熟,学生教育管理力度也不够,这就进一步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活动的开展。

三、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方法指导

(一)提高对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活动,为最终参赛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参赛队员,就必须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提高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构建良好的竞赛氛围。通过挂横幅和张贴海报的方法,在教室、操场、宿舍、食堂等多个地方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工作,来为数学建模的比赛活动构建出一个更好的竞赛氛围,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建模比赛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大教室的宣传力度,将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宣传工作,并有计划地将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加强对学生的赛前培训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民办高职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相关工作,学校在加强参赛队员选拔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对赛前培训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对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向学生讲述和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广泛性理解。而对深入理解则不做硬性要求,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并加以转换,从而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即可。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赛前模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竞赛的基本流程,提前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错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赛信心,提高其数学建模水平。

(三)加强对参赛过程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建模比赛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因为在比赛时学生通常需要连续作战72个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上的挑战。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动力,使其顺利完成比赛活动。同时,对于初次参与比赛的学生,因其对比赛内容的了解不全面,赛前容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学生知识与技术的指导工作,使其能够对数学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竞赛过程中。

(四)提高对赛后总结工作的重视对于学校的竞赛组织者和学校的教师来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结束并不代表学校建模工作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经验总结,并找出比赛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不足,对比赛内容与比赛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从而为下一次的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而对于残余竞赛活动中的学生而言,进行有效的赛后经验总结,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第2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自2007年走上教师岗位以来,作为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的我,深感自己肩头责任重大。为更好地适应工作教育好学生,自己一开始便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拜老教师为师,并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自己任现职以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的最离不开的人。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我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体经验做法如下:

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知识面。

首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尽快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专业素养,我始终坚持自学,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与化学教育有关的书籍,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专业学科知识,补充自己在教育教学知识上的不足,这也使自己在化学教学上如虎添翼。自任职以来,自己还积极、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年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参加了计算机、班主任等知识培训,使自己在综合素质上有了很快发展。

同时,我连年订阅教育类的期刊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学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及时掌握教育动态,以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经验,掌握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市级、县级和校级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积极主动上公开课,认真听取同行们和专家们的评价意见,使自己尽快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拜高级教师王克茂老师等老教师为师,向其他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又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自任现职以来,我积极撰写论文,

二、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班级生活氛围。

工作后不久,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学习班主任管理知识和经验,时刻注意抓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有:

1、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启发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能力,并适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春游、诗歌朗诵比赛等等,使学生得到了健康、全面地发展。

2、宽严并济,加强班干部培养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严”、“宽”并举的原则,对学生在学习上热心帮助,生活上悉心照顾,而纪律上严格要求。另外,注意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在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习的前提下,让他们民主管理班级。一方面,提升我的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对自身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的班务管理井井有条,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受到了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好评。

3、坚持德育为主,以德促智。

第3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农村医学;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积极效果;分析探讨

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中职院校的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标志着农村在各项发展部门的发展诉求的全面展现,针对相对适用程度良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高效培养,实现基层医疗质量的全面改善,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进行一定的建设,包括硬软件设备的提供,面对单纯医药服务模式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模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手术解剖工作的扩展,以满足农村自行发展的要求,这就关于教学中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保证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任务的开展,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具体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农村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医学专业在中职医学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农村医学专业是针对农村经济改善局势下的必要选择,在农村适应现代化建设下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面对贯彻方式的实施效果的检验,从具体的制度建设与费用支持的因素考虑,具体改善农村看病难的现状。但农村的内部技术人员始终比较匮乏,没有一定的技术培训中心的支持,使得一切愿望都只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的形势下,关于农村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今后的事业选择上往往没有这么高的志向和勇气,针对上流城市的发展空间的要求影响下,目前农村内部医疗结构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具体的业务内部建设还是要进行落实,因此要适当进行一些政策改革,提供给愿意支持农村医疗建设的毕业生一些优待,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中职医疗教学中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保证其在具体的奉献和促进发展的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理解,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农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高层次的思想觉悟需要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形式,做到专业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这些急迫的人才现状需要全面有效的解决,因此在中职医疗卫生部门的建设上更要极力关注,争取做到设备的全面提供,同时提供教学素材的有效作用,做到必要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得相关的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等得到实现,保证一定实践经验下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普及,保证内部人才结构的有效完善,为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力量支持。

解剖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实践经验积累的要求,进行实验录像和模型的综合效应发挥,通过CT片等材料的观察进行后期的相应基础知识的素材考核;观看局部器官的解剖操作示范录像,重点进行现场操作,保证现场答疑的及时性;断层解剖环节的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后,需要进行综合知识与操作的全面考核,保证开放性的解剖实验室的教学作用的积极发挥。关节及骨骼肌的观摩主要运用系统标本进行展现,这种形态观察以及发展多媒体影像的直接展示,重点进行肌腱的附着点的定位,分析其与其它关节的联系,使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知识笔记整理,做好具体环节的分析工作,实现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涉及到内脏实验教学方法,主要进行内脏模型的观察、以及大体结构的分部观摩,通过临床引导学生对支气管等影片进行统计、观察,同时各个器官的结构和联系作用也要依靠CT扫描技术进行直观的显示,保证提供学生正常器官形态的指导资料;心脏控制的静脉结构标本和冠状动脉影片的生动展示,是引导学生进行心脏结构钻研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中不乏进行临床介入治疗的实习机会,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主干血管分布的知识的基础下,进行临床应用的一系列解剖操作。

具体的中职医学专业的解剖教学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运动系统、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标本结构的考核,课堂后的复习内容十分重要,是对实验室下操作的进一步掌握,同时现场的针对性问题回答要尽量做到细致,包括具体部位的名称,及与周围器官的联系和功能作用的发挥,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进行一定标准的成绩估算,巩固学生在解剖学的形态展示,促进临床实际经验的累积,保证后续解剖工作处理的专业性。总之,在一系列影响模型技术的处理上,保证学生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逐渐自然完成解剖学形态与扫描技术的融合,克服经验与实际操作水平的脱节,全面做好解剖实验室的开放,保证临床效果的优质实现,这些基础知识和现场操作作用的系统发挥,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力,适应先进处理模式与实践的价值理念,促进中职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供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需要水准。同时,经过临床考验后的医生,要全面贯彻自己在今后农村医务处理工作的严肃使命意义,秉承全面负责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保证在先进医学水平下的农村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关于中职在内的专业医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进行解剖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保证学习中需要的多媒体等仪器在内的各种硬软件设施的全面提供,促进中职教学在医学专业的效应,为农村医务事业处理提供更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

总结:通过中职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的分析,以及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需要针对先进的解剖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和扩展,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机会,这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影响基础知识的补充,同时全面开放解剖实验室,进行必要的临床前的实践练习,保证学生一定手术能力的锻炼,适应新形势下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水准。

参考文献:

[1]蒋孝东.浅议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21).

第4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主题班会是学校教学中除课堂授课以外最重要的补充形式之一,是一种集体参与、集体互动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主题班会目的明确,内容相对专一,可以在主题班会设计中围绕班会目的,针对学生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深入传达辅导员老师关于专业引导的意图,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的印象;其次,主题班会形式灵活,不拘一格,让辅导员老师设计实施有更大发挥空间和更好的操作性,同时,也符合学生们求新求变的心态,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主题班会更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亲自动手组织实施主题班会,既可以锻炼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社会实践经验等等这些专业课程难以实现的目标,同时又可以激发年轻人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让他们在紧张、兴奋的主题班会中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达到利用学生工作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

每一个主题都是一种思想的一种代表,每一次班会对学生都是一次无形的教育和鼓励。经常性的主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对刚入职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更加需要和学生之间有共同的探索和研究。开展主题班会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心声,也更容易和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找到学生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提升个人的职业修养和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二、主题班会的形式内容

1、一般性班会与主题班会的比较

一般性的班会主要是总结学生工作, 部署近期要开展的班级活动,解读学校通知事项,点评学生学习、生活表现等等日常性班级事务,它更侧重日常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常规性任务。

而开展主题班会就会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首先,主题班会目的明确,内容相对专一,可以在主题班会设计中围绕班会目的,针对学生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专业讨论的主题班会, 就会在班会中集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 配合丰富的专业背景材料以及辩论、 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传达辅导员老师关于专业引导的意图,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的印象。其次,主题班会形式灵活,让辅导员老师设计实施有更大发挥空间和更好的操作性,好的主题班会不是简单的内容灌输,它需要具备科学的主题、严谨的设计、有效的组织、多样的手段,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班会主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新时期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因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移动电视、 网络、数字杂志等卷帙浩繁的新媒体也开始极大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在新媒体背景下,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也开始逐渐发生着变化。

首先,开展形式有所创新。传统的班会召开是大家所熟知的, 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会议交流。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主题班会还有很多的形式,比如主题报告会、辩论会、社会调查报告、文艺汇演等形式。在召开主题班会的时候,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远程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学习和生活动向。另外,也可以用多媒体的课件为班会提供学习材料,方便学生们下载和学习。

其次,方便老师跟进教育。在主题班会召开以后,可以把主题班会的成果让学生们写成报告,并通过微信公共账号进行推出,对一些好的学习成果报告可以放在公共邮箱里供学生学习和交流,让主题班会真正的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于不同的主题班会学习资料可以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库,以便于日后的查找和纠正。

最后,注意增强舆论引导。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水平,不同的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高校辅导员面对一些不同的舆情要有鲜明的态度,并能一定程度上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接受积极向上的信息。

三、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内涵

1、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必要性

主题班会课程化是要求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要有教育计划和整体安排,对主题班会的准备、实施、质量监控等环节要予以制度化。只有课程化,主题班会才会更受重视,也才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辅导员职业定位和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因此,主题班会课程化有利于辅导员回归教师身份。使辅导员真正如专业教师一样走上讲台,使学校、社会重新认识并更加重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进而而不再仅仅将辅导员当成通知事情、服务学生的“管理者”。

其次,主题班会课程化,能够为辅导员提供时间、场所的保障,使辅导员有了上课的“讲台”,同时,有了教学大纲、教材等核心要素的支撑和保障,能够更加积极的发挥一名大学教师的作用,有利于平衡辅导员的“管理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以此,高校辅导员在育人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获得职业价值的认同。也因此,才能使辅导员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从工作中找寻不断创造创新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辅导员这一职业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内涵

主题班会的课程化,不应是简单的借用“课程”的上课形式,而要从引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引导思想方面,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和办学特色,制定符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对主题班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基本的规范。结合不同时期、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不同专题内容的授课。

第5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厅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课题“‘慕课’环境下基于岗位需求的WebQuest自适应教学系统设计与研究 ――以数据库课程为例”。

作者简介:潘?}(1980―),女,瑶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

一、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项目没有真正融入市场

大学生“挑战杯”如今已成为很多学校展示创业教育成果的舞台之一,然而不少大学生参加创业比赛仅仅是出于“比赛”的目的,创业项目往往没有经过市场调研,没有真正融入市场,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反映尤为突出。

另外,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纸上谈兵”,学校没有创业机制,教师没有创业经验,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2创业教育仅局限于本专业

目前,很多院校都尝试开展创业教育,普遍的做法是将课程设置与创业融合,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业,用创业项目的成果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

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项目真实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一个专业不能完全体现的,如果创业教育仅限于同一专业内,那么该项目在实际运营中必然会遇到短板,而这一短板有可能成为该创业项目最终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3绝大多数创业教育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与专业技能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普遍以传统的手段为主,即教育活动基本上还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和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植上,教学内容局限在对政策解读和社会现状的分析上,缺乏详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更缺乏对学生在创业意愿、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

二、高职创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1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随着市场规则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业项目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好,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竞争。因此,高职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又要培养学生在大环境下的竞争意识,二者缺一不可,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2“三创”精神和营销思维的养成

当今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应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精神,而“三创”精神的培养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提倡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职业院校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提高学生毕业后创业的竞争力。

过往的高职学生创业,普遍体现出来的缺点之一,是营销思维的缺乏。所谓的营销思维是指员工针对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能够站在营销人员的角度、从营销视角出发,运用营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其核心要求是员工能否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所见到的现象,迅速转化为营销问题和营销现象,并加以营销处置。这种思维不是简单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形成的,是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等手段慢慢培养的,因此高职创业教育应加强对学生“三创”精神和营销思维的培养。

3管理水平的提高

合理的管理手段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真正运营起来以后往往很难维持。管理的核心是责任管理,让正确的人去承担正确的责任,而传统的课堂教育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责任分配及责任承担,只有将这一思维融入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的管理水平。

三、基于校内项目的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学校牵头为创业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不少高职学校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学校以此为基础,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创业的场地等基本保障,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影响力,牵头对应的行业企业,引导学生开创自己的创业项目。此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降低门槛。

2校企合作单位为创业项目真实运营提供发展机遇

高职学生创业较多的是个人独立创业,是由创业者个人或几个创业者共同组成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活动。这种形式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因为个人创业团队资源匮乏、缺乏支持、人脉较窄。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单位则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人脉和资源。二者结合,由校企合作单位为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真实运营的发展机会,既减少了个人创业团队的经营风险,又发挥了校企合作单位的教育作用,达到了创业教育的双赢效果。

3指导老师为创业项目规划切入点与专业融合

高职学生创业切忌盲目性。比如,目前最流行的电商模式,不少学生不顾自己专业特长,一味盲目开淘宝店,毫无针对性和专业性,这是目前高职学生创业容易失败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真正的创业教育应该融入学生的专业教学当中,高职学生创业也应立足于专业的特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寻求与当今社会热点向结合的切入点进行。

4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发挥跨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跨专业组建创业团队,将具备资源整合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萃取能力等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使其突破专业的限制,构建合理的、同时具备各种创业活动关键能力的创业团队。这种做法在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较为常见,而将此做法融入大学生日常创业教育中的还较少。

第6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 大学生 数学建模比赛 培训指导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29-02

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大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中,数学建模才刚刚有所起步,并且还存在一些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参赛的因素。民办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不仅能够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整体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试基于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及重要作用,分析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因素,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方法指导。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述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

数学建模通常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来对实际现象进行抽象的描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思考方法,也是一种能够有效利用数学语言与数学计算,对具体的失误进行抽象化处理的数学手段。数学模型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模拟,其主要通过运用数学因式以及数学符号和图形程序等,来对实际课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更加简洁而又抽象的刻画,其既能够有效地对某些客观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也能对书屋的未来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预测,并进一步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策略。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不只是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直接翻版,而是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充分掌握事物的细节发展,并进一步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将实际的课题内容抽象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模型,该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具体过程。

(二)数学建模的主要应用

数学是一种用于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科学,数学的发展往往和各种应用问题紧密相关。数学不仅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严密性、体系完整性和结论明确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事物的精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数学建模活动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数学方法的不断扩充,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意识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数学建模指的就是将实际的事物进行数字简化,它既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数学语言的运用方法。数学建模能够有效地将实际现象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充分合理的描述,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促使数学能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媒介。数学建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抽象,从而促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其有效地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促使人们充分利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因素

(一)院系领导重视不够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来说,院系领导的重视是实现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院系主任的支持与鼓励,以及辅导员和教师在班级里的进一步宣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参赛用品,只有提高院系领导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为数学建模竞赛提供相应的保障。然而,在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领导对建模比赛的重视度不够,往往使得建模比赛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

在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时,不仅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同时还会跟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各个学科领域相联系,知识面要求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掌握大量综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转换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但是在一般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因为其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基础差的问题,且文科学生的比例比较大,造成整体的数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等现象,影响到民办高职中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有效开展实施。

(三)教师教育水平低

在进行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教师的引导对建模比赛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要想更好地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就需要教师认真组织与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对建模竞赛的有效开展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各大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匮乏,许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不丰富、不成熟,学生教育管理力度也不够,这就进一步影响到民办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活动的开展。

三、民办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方法指导

(一)提高对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

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活动,为最终参赛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参赛队员,就必须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提高数学建模比赛的宣传力度,构建良好的竞赛氛围。通过挂横幅和张贴海报的方法,在教室、操场、宿舍、食堂等多个地方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工作,来为数学建模的比赛活动构建出一个更好的竞赛氛围,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建模比赛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大教室的宣传力度,将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宣传工作,并有计划地将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加强对学生的赛前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民办高职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相关工作,学校在加强参赛队员选拔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对赛前培训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对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向学生讲述和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广泛性理解。而对深入理解则不做硬性要求,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并加以转换,从而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即可。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赛前模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竞赛的基本流程,提前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错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赛信心,提高其数学建模水平。

(三)加强对参赛过程的引导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建模比赛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因为在比赛时学生通常需要连续作战72个小时,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上的挑战。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动力,使其顺利完成比赛活动。同时,对于初次参与比赛的学生,因其对比赛内容的了解不全面,赛前容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学生知识与技术的指导工作,使其能够对数学建模比赛有一个更加充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竞赛过程中。

(四)提高对赛后总结工作的重视

对于学校的竞赛组织者和学校的教师来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结束并不代表学校建模工作的结束,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经验总结,并找出比赛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不足,对比赛内容与比赛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从而为下一次的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而对于残余竞赛活动中的学生而言,进行有效的赛后经验总结,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继而推动学校教学水平提高与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太文,苏晨.数学建模竞赛与大学数学课程间的效用――以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为例[J].成功(教育版),2012(10)

[2]刘秀梅.数学建模比赛的意义及我校参赛的情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12)

[3]华颖.MATLAB软件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26)

第7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56个民族尤其是重点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学府。在民族院校中,中央民族大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因此,本课题重点探讨了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现状和能力培养,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对比研究等。中央民族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分为三个群体:零起点少数民族大学生、艺体类大学生和普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四个类别:基础级零起点大学英语、艺体类预备级大学英语、一级起点班大学英语和二级起点班大学英语。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覆盖了该校非英语专业的所有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

(二)研究内容1.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来自于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他们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都经历了母语、汉语、英语这样一个三语学习过程。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言。在三语交错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他们的英语学习自然要受到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语言思维的干扰。因此,了解和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这三种语言是如何相互干扰和相互作用的,以便帮助他们最大程度上减少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障碍,快速提高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最终有效地习得第三语言,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1,2]2.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和体育专业在内的艺体类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入学时,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学习自主性较差。由于这些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全都用于专业训练和演出比赛上,加之现在使用的教材对于大多数民族院校艺体类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用于英语学习,久而久之使得他们渐渐缺乏足够的兴趣和自信[3]。鉴于此,探究如何调动民族院校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英语应用能力,也是本课题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3.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以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功能[4]。学习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用,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本课题亟须研究的一个问题。4.民族院校中除了有英语零起点的少数民族学生和英语水平比较薄弱的艺体类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在75分以上、英语基础好同时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高起点学生。这些学生期望在校期间能通过对大学英语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出国深造、专业研究等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3]。针对这部分高起点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挖掘其内在潜能,进行更深层次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从2010年9月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将课题组成员按照学生类别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即基础级零起点班研究组、艺体类学生研究组、普通班学生研究组和二级起点班研究组,进行文献收集、校际调研和交流以及开展师生问卷调查等工作。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课题组制定出了四套调查问卷,分别为:(1)基础级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2)艺体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3)普通班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4)二级班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网络平台等各种综合手段与方法,对零起点大学生、艺体类大学生、一级起点班及二级起点班大学生进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3],同时依据国内外相关课题的文献资料[5][6],结合教学经验和各种教学理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和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历经3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分别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首先,研究初期,各小组成员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及案例,学学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并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研究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次,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生源情况、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逐步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学生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数据,并选派课题组成员到其他民族院校调研取经,了解相关民族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教师通过课堂授课、课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最后,在课堂教学和课下辅导和监督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采用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互动互助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式学习环境。这种师生角色的改变、注重“学”替代注重“教”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深远的意义。

二、问题及其对策

(一)问题与缘由本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跟踪访谈和课堂教学干预等手段,针对民族院校零起点少数民族学生、艺体类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现状和培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发现以下问题具有较普遍的特点:1.民族院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民族语言或汉语的语言思维对英语语言思维的干扰和影响,严重妨碍了第三语言或者第二语言(英语)的习得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训练时语言思维转换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以母语———汉语———英语为序的思维方式,而另外三分之二的学生是以汉语———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技能学习和训练的,而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学习和训练语言技能的回答率为零。[7]应该说,后者带有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特征,而前者则具有了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中的共性特征。所以,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尽快降低母语或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和干扰是任课教师尤其是汉族英语教师需要探索和解决的主要课题。2.民族院校零起点大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常出现交际焦虑现象从零起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为何会出现消极、紧张和忧虑等现象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因为发音不准、缺乏自信以及对西方文化了解不足等原因所致。人类语言种类繁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种的人在使用某一种语言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自己地域的语言发音特征,这是人类在学习他种语言时几乎难以避免的问题。如何从语音入手,从小处着眼,敦促学生克服交际中的焦虑现象,是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3.民族院校艺体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偏低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综合技能和运用能力普遍偏低,缺乏系统的语法知识,词汇量匮乏,无法进行基本的篇章阅读、中英互译以及书面交流,绝大多数学生存在语言学习障碍,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由于艺体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受到完整的、正规的英语基础教育,加之在大学期间他们除了学习专业课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演出或比赛任务,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都无法得以保证的情况下,课下的英语练习时间就更无法想象了。因此,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实际的教学手段,使艺体类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能在今后工作中得以体现的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是需要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4.民族院校普通班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较弱民族院校普通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一定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技巧解决语言学习中的语篇阅读和书面表达问题,但口语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普遍较差。究其原因,首先,由于学生们在初高中阶段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多为孤立、缺乏系统化而且又缺乏实用性;其次,民族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学习英语时会遇到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思维模式同时影响甚至干扰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问题,缺乏对这三种语言间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了解和比较等诸多问题;再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了解较少或者片面。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会导致学生们在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文化时出现诸如情感焦虑、词不达意、知识匮乏等现象,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对策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分别提出如下具体对策:1.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艺体类大学生来讲,英语课堂是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将英语课堂创建成一个进行英语语言实践和英语语言思维的环境,创造更多让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来授课,通过英语语言使用频率的增加,对学生们的大脑进行反复刺激,逐渐使他们摆脱母语的依赖,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采用英语课堂汇报、英文绕口令、英语歌曲的学习、观看英文经典电影片段、英文报刊阅读等具体手段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增加英语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英语语言语料库,实现用英语进行思维,快速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人类语言种类繁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种的人在使用某一种语言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自己地域的语言发音特征,在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前提下,对不标准的发音无需过于苛刻。过于苛刻地追求所谓发音的准确程度,会无谓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热情,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迫使学生以消极态度简单应付,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各种潜能,阻碍了语言的习得。而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不足,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也会产生障碍。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对目的语所在国的文化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中,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最后,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效应,从而降低或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感焦虑现象。3.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例如交互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任务激励策略等等,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任务,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4.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考虑到民族院校学生组成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引导三语学生关注三种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注意语序迁移的现象,减少和避免三语间的相互干扰。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建立交际教学体系、CBI教学模式和依据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Learning),将现代化通讯设备———手机运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成果与影响

经过研究小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探讨了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关于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的具体实施措施与影响。

(一)基础类零起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改善了依赖母语的现象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遵循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七条基本原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辟一条新的教学之路。如:在视听说课上以视听材料为话题,进行课堂报告、生活情景再现等活动,以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干预和实验,研究小组成员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课堂上下英语语言氛围逐渐浓厚,过度依赖母语的现象得到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和谐等。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下,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大段的经典电影片段、熟练地广播英语新闻,还有更多的学生养成了用英语记日记、设计英语手抄报等好习惯,甚至有少数优秀学生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D类比赛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加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尤其是针对基础类零起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类别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艺体类预备级大学生听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根据艺体类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小组成员在实践教学中改进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特殊训练,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和掌握有效的词汇和句型。经过两个学年的尝试和不断改进,目前艺体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普通类大学生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该研究小组成员在教学中采用了诸如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手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的交际教学法模式、以英语新闻为语料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CBI教学模式、针对二语、三语语序迁移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及促进良性竞争,缓解学生学习中焦虑状况的动态评估体系等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使普通班大学生的听说能力、语篇分析、概况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优秀学生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多次取得C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

四、结语

第8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不可谓不重要。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识淡薄,重管理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学生安全教育只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问题发生后才被动应对,事后又缺乏经验总结,致使在校大学生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2.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国内高校很少配备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是由保卫处、学工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偶尔会聘请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由于这些部门人员编制有限,而且要承担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无暇顾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3.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合理。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忽视安全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首先,很多高校对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没有统一设置安全教育课和其他的安全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就是辅导员在班会上强调注意防火防盗,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其次,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在社会形势变化多端的今天,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安全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体现不出时代性,像国家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心理安全等相关内容尚未被纳入安全教育的视野。再次,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期望通过安全知识的灌输,提高学生的自身防御能力。而这种教育方法恰恰缺少了实践环节的讲授与演练,导致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学生很难跟据实际情况而采取正确方式应急逃生。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应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制,即从学校到各院系,各院系到各班级逐级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设计规划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并监督落实到位,增加投入使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得到满足。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教学管理、效果考核、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配备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根据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首先,充分依靠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卫干部、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其次,可以聘请校外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指战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培训、考核标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一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社会调查、实操训练、疏散逃生演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各类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画展、主题征文、安全知识竞赛、组建大学生安全保卫志愿者等,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载体,丰富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9篇:大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牵手教育;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3-03

2012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提出,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牵手教育”,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师生困难有人帮,思想扣子有人解,出现矛盾有人劝,人人互相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本文立足于课题《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并为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牵手教育的提出背景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自身的成长发展,其理想信念、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各种思想激荡交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消极的问题日益涌现:(1)多样化思潮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拜金主义涌现,出现信仰危机;(2)市场化带来的无情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缺乏自信心,无法正确认知个人能力、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3)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使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人际交往能力减弱。这些问题与大学生渴望尊重、渴望理解、关注自我的心理相冲突,刺激他们盲目地寻找多样化的心灵庇护和归属,给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校工作者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也提出“师道回归”的要求。因此,探索一套适合当代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发展的新方法成为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层次多,具有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年龄跨度大、普遍偏小,人数多,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出台一项适合多层次学生,涉及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育人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评估了部分运行模式后,提出“牵手教育”这种育人机制。通过研究,将牵手教育的培养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

牵手教育是一种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与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特点为基础,参与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从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结成牵手小组,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多元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特点如下。

1.牵手双方无主客体之分,以尊重牵手主体为前提,由牵手双方自主选择结对。全员参与牵手教育。牵手双主体可以是专业教师与渴望学习的学生,辅导员与思想需要进步、心理上需要疏导的学生,优秀学生(学习、能力双优)与有上进心的、兴趣相投的学生,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2.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发展为目标。

3.牵手教育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N”。

4.牵手教育的范围很广,从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多方面开展,全方位育人。

5.牵手教育贯穿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全过程育人。

6.适用范围广,适合五年制大专生、三年制大专生以及本科生。

7.发展目标尊重主体。根据结对双方的意愿、专业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行制定,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

三、实施牵手教育的意义

自2500年前,孔子创立因材施教以来,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发展至今,面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在保留传统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历时一年,本文对这种适合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育人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内涵界定以及运行模式上的探索研究。在丰富教育理论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学习方面提供了实践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对个别教学、合作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等多种育人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牵手教育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个别教育的德育原则、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以时代特征为背景,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牵手教育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牵手教育适用于五年制、三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的大学生,采用双主体、多元立体的模式,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无需增加新的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帮助,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牵手教育活动开展后,调查显示,16%的同学在牵手教育后成绩有所提高;20%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25%的同学人际关系有所改善;18%的大学生人生目标更加清晰;17%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只有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牵手教育前后没什么变化。由此可见,牵手教育确实对大学生的优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实施牵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牵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人”。牵手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涉及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多个方面。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地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①思想教育。牵手主体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②学业辅导。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动机,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效率。③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牵手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④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牵手教育的运行方式。①高校教学方面: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队伍,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双向互动,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五年制学生和三年制学生以“任课教师牵手制”、“小先生牵手制”为平台;本科生以“小先生牵手制”、“学业导师制”为平台。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优秀党员、辅导员为主要研究队伍。在优秀党员教师引导下,牵手教育双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牵手双方,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师生双向互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员一牵一”为平台;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特殊学生建立固定交流小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引导,以“辅导员牵手制”为平台。③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要研究队伍。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行为模式出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班主任牵手制”、“宿舍牵手制”、“牵手《学生守纪十二条》”为平台。同时,根据学生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制定不同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团结的班集体和良好的道德风气和学习风气,以“情感互动牵手心灵”为平台。牵手教育是对当下大学生育人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学校解决学生学习难、管理难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下,推广牵手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岚.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12,(3).

[2]叶坤煌.实践环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6).

[3]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深化全员育人格局?摇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J].本刊关注,2011,(12).

[4]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教育理论探索,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