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会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课程 问课教学法 网络教学平台 混合教学法
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然而,其实践中的理解与完善,却时时令人忧心。即便在教育家云集的大学教育中,如何完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对大学课堂教学法作出一些探索性实践,以期获得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的经验与思考。
一.课堂之问:大学生为什么会考试却不会学习?
钱学森院士生前对大学教育的批评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视钱老生前多次向总理提出的“大学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怀着深深的无解之忧,我们去国家层面的教育文献中寻找答案吧!?
2010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纲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规划,其中涉及教育质量的有2条:
其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其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第一条是宏观建构,第二条是宏观思想的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教育地位、人才目标、教学投入、教师水平、教学硬件、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其措施,在中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上对宏观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思想作了细化,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观念与战略决心。结合这些措施,我们回到钱老的“大学之问”,可以还原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大学生之问”:
“大学生为什么会考试却不会学习?”
“会考试却不会学习”,这是多么矛盾而又令人反思的教育现象!
这正是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的人才目标问题。钱老荐言:我们的人才目标应是“那种胸怀科技创新精神、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纲要》设计的人才目标是“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今天所实现的人才格局则是知识丰富却无创新能力。问题出在哪儿呢?
高考指挥棒?这是目前社会各界较有共识的批评对象,这个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然而真的是这个问题吗?作为一种人才选拔机制,高考可能是迄今为止应对中国教育公正的有效模式。它确实有问题,但它也是众多解决方案中说服力最强的一种方案。
人口太多、竞争太大?在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面对如此众多的求学者,应考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成为所有家庭的第一选择。然而,这也难成为问题的根本,因为,竞争力的选择只是对现有制度的一种灵活性选择而已,它不是行动的决定者。
教育教师水平不高?当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借鉴西方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而相对文化延续的中国本土教育体系几乎被否定。于是,从教育体系到教师培育都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这种状态下,教育教师水平显然不会很高,那么对于人才培养当然就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不过,这也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国教育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曾经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可见教育教师水平不存在根本问题。
如此等等,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有一点可以确认,“大学生会考试却不会学习”的问题悬而未决。
我们在此没有能力去回答如此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症结的大问题,也许这一难题称得上“中国教育之结”,而且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存在,因为它所涉及的领域太广泛、问题太复杂。然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义务去直面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我们想到一个务实的策略,那就是社会系统的每一个小单元,都可以尝试去分解这一难题,从自己的本位上去尝试解开自己所属的那一个“结”,合力开掘,探索一个个小的“解结模式”,最终建构成宏观的“解结方案”,如此,我们就可期待“愚公移山”之理想了。
二.问课教学法:面对大学课程教学的解结模式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大学教育改革的总的背景下,我们对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另有调查报告)。鉴于讨论的集中,我们以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民间文学课程”为个案,具体阐述已经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实践了五年的“问课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的探索,我们定位在自己岗位上的“中国教育之结”的“解结模式”。
问课教学法基于民俗学课程作出改革尝试。其着力点有四个方面:一是促使学生由“得嗟来之食”改为“自食其力”;二是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将家乡民间文学和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推介作为课程学习的基本材料;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调查使民俗学知识获得完整性;四是提升网络专业资源利用率与网络生存能力。问课教学法采取分组教学法,把选课学生按5-10人一组的形式分配到知识单元之中,组长负责与组员自学相融合,选定说课内容和调查对象,然后各组再分工、合作,确定说课人,答辩人。分组教学管理模式为:
教学分组与课程考核信息表
备 注:
1.教学网站:
民俗文化视频()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学科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教学与研究网站;所有课程均以双课堂形式展开(“网络课堂”与“现场课堂”)。每生每周至少发言1次,作为平时考核之依据;发言内容:课程相关内容的讨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以图片、视频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发表。
2.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法和网络讨论、分组说课相结合的方法,每组确定一个课题,分工研讨,合作完成论文,最后确定主讲人,课程结束前集中讲授各组的专题论文;
3.参考网站:
1.中国民俗学网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3.中山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
4.考核办法:
课程成绩100%=小组说课30%+个人成果(网络讨论、调查)30%+小组论文40%
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开阔了视野;课程与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使同学们开始关注家乡文化,培养了同学们的乡土情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实了课堂的内容;小组合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正式将网络现代化引进课堂,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迎合了当今大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这种教学法的探索,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过程讨论与结果考核、物理课堂与网络平台等贯串一体,就效果评价来看,我们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发现,问课教学法得到了选课学生的认同与支持,但也遇到相当大的难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导着知识的传入,课堂的授课方式无异于“满堂灌”。接受着多年传统教学的熏陶,大家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思维已经深深植根于脑海中,长期的应试教育的需要早已压制着同学们的个性,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调查发现,有近82%的同学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对传统教学的热爱。对传统教学的效果方面,调查发现只是效果一般。有约64%的同学期待教学改革。
调查中我们发现,问课教学法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数据显示,是否习惯现有教学法方面,59%的同学选择“中立”;教学的满意效果方面,69%的同学选择“一般”。这些调查让我们感到问课教学法的局限性:
1.教师不应过早将课堂交给学生,需要渐进实现;
2.教师参与度不够,没能即时地发表意见;
3.说课的同学尽管辛苦备课,但讲课没有很好的经验,互动不够,致使听众的兴趣降低,课堂人数减少,内容没有权威性;
4.有的小组敷衍了事,没能积极配合工作的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课的质量;
5.调查在课外的短时间内,也无法做到细致深入地展开与研究;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关键词:学生特点 药学实践 模式
药学与临床医学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实践教学在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会产生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其一直是药学生教学过程中一个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存在诸多问题。为改变现状,我们有针对性地发放调查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带教老师、实践学生的考核,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1.1按照学生意愿,做好教学实践准备
为使参加药学实践教学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与我们想象的有一定差异。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同学们认为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态度(44%)。实践教学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占到44%),认为实践教学的考试以边学边考的形式对巩固知识效果更好(44%)。教学实践中,学生更注重实践性(66%)。希望能与病人直接接触(92%);教学内容能够分级进行(58%);为使学生能重视实践教学,应把实践教学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活考研成绩挂钩(38%);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兴趣教学(48%)。
1.2按兴趣分组,注重考核内容
药学实践的岗位较多,从药品采购、保管、入库到调配、使用,经历几个关口。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实践教学要求更高些。实践教学前,再次给同学们发放调查表,对学生的实践兴趣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先实践,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调查中发现,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是临床药学,其中更关注临床。认为临床药学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其中(41%)。
1.3加强带教老师考核,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调查表汇总结果,我们关注了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考核。6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进行情景教学、综合教学,把学生真正当作员工对待。据此我们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际操作的技巧放在首位,并以此制成考核条款,带教之前先考核老师的准备情况,再上岗带教,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对带教老师考核,我们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程度、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等内容,从学生关注点入手,提高了对老师考核的全面性,让师生共同重视实践教学。
2药学实践教学变更的内容和措施
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在于兴趣。90后、0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培育,独立性强、接受能力强、敢于挑战是其特点。在实践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大纲为主线变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需要了解较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无论是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病历调阅都缺乏感性认识(65%),根据调查,学生们还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59%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仅少部分能应用于实际。对于医学人文的了解更少。59%的同学认为人文教育非常值得,给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更加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变更,让学生能有效地结合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2.1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实际工作
按照学生的意愿或兴趣的选择,老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先进行医学人文、职业道德的培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会诊带教。告诉学生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与患者沟通、与医生沟通。初步了解药学基础知识在临床的应用。另外,学会查看病历及相关检验单。教给学生如何结合实际了解医生诊断,如何合理用药。如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方审核。如何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定等。把实践教学内容完全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2.2实践教学时间更加灵活
如何保证药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大多数认为教学的时间应该在3~6个月(78%),以保证扎实地学到真本领。并且希望能长时间在临床药学室、中心药房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喜欢中药、喜欢急诊药房。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我们既要结合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习,也安排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科室多带一点时间,多了解自己喜欢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也要随之变化。重点变为各科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审方、调剂、用药交代、用药教育等内容。即用什么考什么,真正让学生体会考试不是目的,掌握服务技能才是目标。
2.3对带教老师考核更加严格
对学生实践教学从内容、时间、考核的调整加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要求老师的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更广。而不是过去的靠着老经验就可以应付的状态。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学历、资历、性格等更加看重,也说明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可能比理论教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考核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教学结束,我们从管理指标、实践指标、效果指标三个方面考核教师、考核学生。管理指标是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间分配、人员搭配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实践指标是指将能否调配处方、调阅病历、做好用药交代、用药教育、与患者沟通等内容作为实践内容。效果指标即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
4结束语
4.1按照目前的药学实践模式,提高了对带教老师的要求。老师带教前不做充分的准备,学生接受实践教学内容的效果就会差。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要求老师知识面一定要宽,善于学习。同时对实践教学的大纲也提出了要求。大纲应该在实践教学单位的教师中很好的讨论后方可定稿。
4.2虽然按照学生兴趣分组,满足了大部分同学的愿望,但直接与医生、患者接触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与患者沟通?这些都不是固定模式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与病人接触。在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里,能否真正做到想及病人所想,让患者真正满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3药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给带教老师带来压力,需要掌握较多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大纲和教学思想的落实。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中,我们仍需不断分析、查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符合当今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倩倩,李娜,杨丽娟,等.药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70-371.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所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层次、有区别的教学,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把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方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课堂表现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分层教学会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进行梯度化处理,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会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范围进行调整,以保证每层学生都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来参与学习,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但这个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地对分层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比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个追求上进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在学生高一开学时,可以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英语摸底考试,并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初步的分层。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再次分层。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明确表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分层教学的好处,使其不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心理负担。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语言的感悟能力等,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分层的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2、目标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所划分的三个层次,可以采取以下的分层目标:对于甲层学生,多采用精讲的方式,通过选择与教材贴近的英美文化和习俗的阅读材料,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对于乙层学生,则可以在精讲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丙层学生,则要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将教学的目标重点放在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上,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单元的教学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由于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则在分层教学中需要针对课外读物进行分层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3、授课分层
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不通过层次的学生,由于其能力水平有所不同,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甲层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提问一些较有深度的问题,来拓展他们的思维;对于乙层学生来说,主要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丙层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鼓励,以帮助丙层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成绩。
4、作业分层
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其中,必做题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选做题主要面对的是甲层学生和乙层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在作业的批改上也要尽量做到分层批改,在保证所有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基础上,尽量对乙层和丙层的学生进行面批,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对于完成较好的作业,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式的点评,通过一些表扬的评语提升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5、考核分层
以“十七大”确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事求是,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改革与发展带动学校全局工作;团结拼搏,想方设法,直面困难,创造性地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各种矛盾;贯彻落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狠抓内部管理,狠抓师德建设,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1、围绕“教育质量年”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学校的进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实现民主管理,逐步建立起切合我校实际的分配、评价、奖罚机制,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酬、优教优酬。
3、建设好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师工作间。
4、构建民主和谐的集体。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逐步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宽容而又勤劳谦逊、积极向上的氛围。
5、确保安全文明。抓好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狠抓安全保卫和食品卫生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管理,优化教风、学风,争取会考、中考比去年有所提高,各项竞赛都能获奖。
7、要狠抓“养成教育”,力争做到严格、规范、科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懂学、勤学、笃学、博学。
8、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校本培训和驾驭“远程教育”、“电教”资源的培训,提升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水平。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德育教育工作
整合学校各方面德育力量,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①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强调班主任应树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倡导情感教育、人文关怀,防止简单粗暴对待学生,严禁谩骂与变相体罚。②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讲座,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班级工作新动向、新热点、新问题,讲究工作方法与策略。③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估反馈机制与体制,坚持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班级工作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制度、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④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考核中做到定量和定性结合、点面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力求公正、科学,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2、以“中学生守则”为抓手,强化日常规范管理。①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德育教育具体内容,促进学生的人品、人格养成,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②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网络。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构建包含学生会、班主任群体、团队组织为主的基本德育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共同协作;充分利用与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加强与“共建单位”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完善和巩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开展德育教育。
3、进一步充实德育内涵,拓展德育教育渠道。①更新德育理念,改革德育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平等对话、参与实践、体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德育教育入心入脑;②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升旗仪式、节庆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③安排有关法制、安全、美育等方面讲座,本学期至少各安排一次对师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抢)、防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流行疾病等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④坚持不懈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点科研课题,立足学校工作实际,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⑤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程度,组织专题讲座对不同年级的男女同学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应充分了解,多谈话、多交流,对心理压抑的学生要及时疏导,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⑥继续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力倡导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远离网络污染,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
4、重视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班风。继续完善年段规范评比制度,班级管理要抓细抓实。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及学校关于优秀班集体评选的要求、有关规章制度,各班要建立、修改完善本班班级公约等,要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设立班级岗位制,使学生人人有岗位,人人争贡献。要利用黑板报、班级园地、广播站等宣传本班情况、优秀(特长)学生事迹,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营造健康、向上、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班风和勤奋学习、严谨科学的学风。
(二)教学常规工作
1、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加或删减课时。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2、重视教风与学风的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各教研组要切实有效地加大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实验和考试等环节的监控力度。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课前要备好课,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带教案进课堂,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和督促。通过教与学的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本学期将突出“三个加大”,即加大对教师教案、备课教后记检查的力度,加大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考勤和考绩的力度,加大相关教学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常规例会考勤的力度。
3、规范作业、测试管理。作业量力求精选、适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学校采取随机与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每学期期中开展作业量跟踪调查,组长应在作业、测试检查中发挥作用,做到学生缴交作业(测试)人数、批改次数、批改质量相结合,并张榜公布检查结果。
4、重视加强对图、音、体、美术课,电脑课的管理。学校继续采用不定时检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科任教师应尽职尽责,认真上好课、切实管好课堂,提高上课的效率。
6、积极探索开辟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新途径:大力拓展富含学科特色、生动有趣的“学科讲座”,规范与充实校外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活动,引领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发展个性,从成功走向辉煌。
7、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努力做好学科单元和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评估的分析,要求每次分析要找准问题、分析到位、措施到位、反馈到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CDIO模式;课程重构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以CDIO模式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构思环节形成对课程的指导方案和定位,从课程设计环节创新现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课程实施运作环节形成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课程运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修正和完善的依据,真正地将CDIO理念贯穿到会计电算化课程重构的各个环节。
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区别于本科层次教学,强调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区别于中职层次,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另外根据对历年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及基层工作单位,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本课程旨在培养熟悉国家财会法规政策,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熟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理论与操作,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编制电子报表等电算化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会计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用电脑代替手工做账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学会手工做账,所以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综合实训等。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该门课程的建设重点为一核心,二拓展,即将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该核心包括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掌握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后,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应收应付子系统作为拓展教学模块。
3、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力)、工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应收应付业务、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2)能力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情境模块为内容,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通过完成上述目标,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提高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4、内容定位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将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账套的初始化设置能力、账套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和账套的期末业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门课程的重点是账套日常业务处理能力、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难点是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5、教学进程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三步走教学:第一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项目形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日常教学,每周四节共20周;第二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完成真实企业的仿真案例实施综合实训,实训一个周;第三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实习,为期两个月;会计证考试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续。
6、实践教学
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分情境组织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其次,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软件,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一致;再次,实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最后,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同步操作,边讲边练。做到在“讲”中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流程,在“练”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实务操作技能。
7、考核评价
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因此采用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形成性考核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学生除完成一套账的一个月的业务操作外,还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对所做账套和实验报告的检查,比重为1:2:3。
期末考核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期末考核采用在试题库中抽取试卷的方式。把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证颁发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8、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商业(工业)企业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依照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采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任务驱动,采用“二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结合。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8(5).
[2]覃蔚.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7).
[3]雷环.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林文(1984-),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助教,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郑翠菊(1976-),女,山东曹县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王伟(1981-),女,山东栖霞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关键词:师范院校;Flash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Flash Cours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Sun Yanl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Flash teaching real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Flash Flash teaching reform,new ideas,the issues raised,combin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 method,teachers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the idea of Flash on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Normal Schools;Flash teaching;Reform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改革变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以学生就业为主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借鉴优秀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构建顺应社会需求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掌握知识善于动手实践的时代人才而努力。Flash课程作为教育技术系专业技能之一,培养操作实践型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目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内容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在很多领域受到重视和普及,然而在很多师范类院校中,由于对计算机公共课的不重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岗位素质的锻炼仍然没有很深的认识,导致Flash的教学仍然沿用着传统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板一眼的课堂传授知识,最先进的也就是通过多媒体播放来进行辅助授课,对于Flash学习这种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来说,意义并不大。
由于生源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而学校仍然按照传统的以专业分班的形式进行统一的Flash教学活动,导致有能力的同学重复学习,久之则失去学习兴趣;没基础的学生,因为课程进度过快,又无法有效掌握课堂内容。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导致老师将无法做到每个学生的针对性辅导[1]。
很多学校在Flash的教学方面仍然采用计算机专业化的内容和方法、教学标准生搬硬套在Flash教学中,导致学生会学不会用。而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的有限,很多老师并没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实践的经验,在Flash课堂上继续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在现今的要求实践性的计算机课堂中无疑是一道“硬伤”。
(二)评价方法
上述的传统Flash教学问题导致了仍然沿用传统的考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Flash能力的高低,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到Flash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在机房考生,利用日常作业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效果,但仍然会有很多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动手,背离了Flash教学的目标。
二、Flash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学校Flash教学方法的单一现状,进行一些更加重视实践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Flash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其教学目的要以实用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变化,课堂教学不能再是那种单一的照本宣科、言传身教的方式了。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学会知识,同时要能够应用技能[2]。因此Flash授课教师也应当在这方面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从根本抓起,开展创新教育。
1.结合课程特点,增加课程实践。Flash教学内容不仅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侧重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如果大部分专业的学生不具备或只具备较低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如何使Flash这门计算机类选修课程达到教学目标成为授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为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都能在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的特定,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师方式,加入更多自己动手上机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定、自己的爱好来做出相应的Flash课程设计,给枯燥的Flash课程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来调动这些非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偏重实用性教学。现代社会中,知识非常繁多,如何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出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并学会应用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Flash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老师的教学不该停留在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而应当带学生动手自己操作,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去实践应用也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Flash的知识,掌握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方法[3]。在动手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
(二)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Flash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科目。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枯燥乏味,有没有实际的操作训练,导致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减退。究其原因所在,则是因为课程的实践性无法和知识的学习同步,实践技能的应用无法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而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的建设,以实践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法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探索Flash教学改革的模式方法。
2.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Flash项目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满足高等教育遵循现代教育的教学规律及先进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思想的目的。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构建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组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实践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发掘学生潜能,题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实际相关的项目,学生在其中可以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亲自制作Flash来达到目的。通过请教老师、同学,学生自己处理在Flash项目制作中的困难,解决实际问题,最终结束后将会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评判该项目的成果,给予评价[4]。项目化教学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部分存在,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也不能单独完成。
通过项目的开展和后期的总结,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充分应用在实际的项目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开展将使得Flash设计制作课程的学生拥有比平常更多的动手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反过来促进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改进。
3.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以课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课程理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同步进行,不仅教授给学生知识,也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运用来解决问题,加强课堂的教学互动。另一方面,以学生就业为教学导向,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应用于教学中,将项目化教学贯穿始终,挖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通过让学生进企业实习,实现以学生为主题,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达到训练学生所学技能、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4.考核模式的改革。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的重要手段,以前是重点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现阶段需要转变为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Flash课程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例如,总成绩可以由平时、综合作业、期末三部分成绩构成[5]。具体表现为:课堂操作和考勤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时的综合大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Flash设计的实际项目,用来考察学生课堂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40%;期末的考试也将在机房进行,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基本的知识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这种改进的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用功,通过平时的小项目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Flash教学方法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队伍建设要满足专业性、企业性的要求,专业教师应当有在企业进行实际工作的经历,参与过企业项目的开发建设,有着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动画设计师的资格认证,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名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开阔教师视野,题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学校培养出更加符合Flash教学改革的岗位教师人才。
三、结语
Flash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原则,以企业实践的方式,以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为指导,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达到教、学、练为一体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应用Flash知识技术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Flash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的,不断尝试、创新、探索,才能使课程保持发展,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的示范性课程,培养一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睿.“Flas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101-102
[2]王德才,湖波.多媒体编辑与制作项目化教学研究总结[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9):125-127
[3]李林.《Flas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3):132-133
[4]刘云桥,王东红.Flash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40-42
关键词: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国海洋大学
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此模式是在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资源为中介,进行交流、知识和思想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201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模式研究”课题组(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对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学生进行了师生互动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本文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有利于更好地用武装大学生头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把社会文化价值和规范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按照教学方案对教育内容讲解说明,往往对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没有顾忌学生的感受,师生之间是相互疏远的关系。学生则因课堂气氛沉闷,容易产生疲劳感,学习效果差。而且学生会逐渐对课程形成预期,上课态度消极,甚至会产生厌烦感、抵触感。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将形成不良循环,教学实效性受到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使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必要的情景设置、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后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这样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被动接受。根据调查显示,只有2.11%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不能解决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则认为教师的提问在不同程度上能够解决自己的困惑。在掌握知识环节上,31.63%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环节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而选择教师讲授环节的学生占29.52%。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安排进行学习,表现出严重的依赖性,一般不会主动思考问题。
在师生互动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问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在互动过程中只有4.82%的学生会轻松作答,2.41%的学生答不出问题,其他学生则会考虑、思考。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会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由于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专业背景和研究角度,其他人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这能够给进行互动的学生以启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会对问题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形式分析
目前对于师生互动的形式有不同的划分。Ashley,B.J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将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等类型。Lippitt,R&White,R.K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方式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本文依据学生是否在课前准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形式进行了分类。
(一)课前无准备情况下的师生互动。
学生课前无准备情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常态。按照在互动过程中主动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提问形式和学生提问形式。
1.教师提问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设疑提问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引出要讲的理论。提问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围绕着重点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文字、图片、视频短片等形式提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政治课,所以教师提问问题时应充分解学生所拥有的前概念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回忆、思考。同时,教师在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体现思想性、知识性,而且要有趣味性。根据调查显示,63%的学生希望教师的问题具有趣味性。
2.学生提问式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元的交流,而不是单向线形交流。美国著名学者尼克森指出: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应不仅能够努力回答问题,而且能够提出问题。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知识点,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应变能力的提高。《礼记·学记》中“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是故教学相长”的论述,是对教学过程中这种双向作用的阐释。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内容回顾环节及章节结束时安排短时间的学生提问环节。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答或直接进行回答,也可以作为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下次课解答。
(二)课前有准备情况下的师生互动。
根据本次调查,有44.5%的学生是由于担心互动得不好而不积极参与互动。对于这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的互动。
1.主题讨论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热点问题,对于与教材密切相关而又受到学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学生自由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小组讨论主题。其次,学生进行分工,课下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形成发言提纲。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汇报,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小组汇报的形式主要是个人演讲,还有访谈、小品等。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其他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回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案例收集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现实较为贴近,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案例和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简短的介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拓宽知识面,通过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丰富完善自己的教案。
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学生接受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目的越强烈,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越高,能动性越强,教育实效性就会更高。目前学生对专业课比较重视,而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长远效率,学生并不重视。而且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仅使用闭卷形式,学生只需突击记忆相关知识点,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甚至取得高分,最终成绩与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关系不大。这就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力的缺失。出于现实的考虑,很多学生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减少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甚至在上课时间忙于其他。这样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进行课堂互动设计,学生往往都会无动于衷,教学效果欠佳。
所以改革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对师生互动模式的实施非常重要。以中国海洋大学“概论”课为例,目前采取综合成绩的模式。学生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平时成绩与课堂表现及主题讨论论文相关,占综合成绩的3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二)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一方面,对互动方向进行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互动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又要在方向上注意引导。个别学生可能会对一些问题产生偏激的看法,这时如果一味地打断、批判言论偏激的学生,那么课堂互动氛围就很难形成,也会激起其他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应该以摆事实讲道理或其他学生的正面观点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并要注意表态的分寸,同时引导学生转入讨论主题。另一方面对互动内容进行引导。根据本次调查显示,40.96%的学生希望教师引导,然后讨论;27.41%的学生希望教师引导,自己解决。可以说,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进行引导。在学生参与互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而且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一地依赖语言引导。语言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但只是互动教学的手段之一,但其他的手段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都是互动所需要的教学手段。
(三)注重课下的交流。
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成为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开设博客或向学生推荐好的学习网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网络答疑系统。通过网络答疑系统,学生可以与老师就自己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因直接面对教师感到拘谨而影响交流。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学出版社,2007.
[2]张建林.“基本原理概论”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74-76.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128-129.
[4]刘尧,戴海燕.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0(6):66-69.
关键词:数据文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数学文化与高等数学教学
1.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物,主要包括: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以及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交叉等内容。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有着深刻影响, 对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1]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现代人才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更肩负着传播数学文化的责任。
2.数学文化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1)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文化展示着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时,通过介绍数学史、数学趣味知识、数学家的生平小故事,以及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知识或热点话题等,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是有趣的、发人深省的、令人感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好地投入到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家齐民友先生认为:“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2]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定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和学习力,使学生与生俱来的潜在创造力得到最大可能的激发。
(3)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存在多种形式的美,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和谐美,等等。数学及其文化之美能熏陶人、激励人,并形成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因而,数学文化的教育有利于美育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
(4)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知识,可以将“科学―文化―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加数学教育的维度,丰富数学教育的内容,延伸数学教育的时空,增添数学教育的活力,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数学文化视角下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数学视为工具性学科,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仍采用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和数学技能培养,缺乏对数学文化内涵的揭示,与实践联系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利。
(2)教学内容局限。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教学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任课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及解题能力方面,对数学文化知识不重视,在教学中未适当引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3)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多数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之间沟通欠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数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4)教学评价片面。目前,部分高校数学课程的考核仍停留在期末考试上,仅凭一份试卷定成绩。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利于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有些学生会考试、会推导,但是不会分析、探索与应用,缺乏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造成创新能力缺失。
三、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1)教学目标: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整合。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是数学教育目的的基本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数学教育的目的,还在于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育中,实现科学价值是主要的目标,但它并不是唯一目标;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是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并积极利用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数学文化引出的理性精神,指引着人类文明得以蓬勃发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数学史的发展过程、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以及现代数学的最新研究情况等数学文化内容,拓展教材的文化内涵,将给学生以很强的示范性和启迪性,使之体会到数学创造过程中的乐趣,以一种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数学文化底蕴为根本,促进学科间的融合。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任课教师除了提高教学技艺外,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内涵,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筑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理论知识内容的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选择专业案例或贴近日常生活有趣味性的案例,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接受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可以选择“易拉罐的形状”(一元函数最值问题)、“衣物漂洗干净的最佳方案”(多元函数最值问题)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在讲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时,可以向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介绍“蜂巢结构”这一案例。
(4)教学评价: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现。我们应构建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综合能力,实现数学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学生阅读、听课、讨论和独立作业中的表现作为高等数学考核的主要依据,采取实验、笔试、课程答辩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才。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数学文化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们所关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文化知识,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为大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数学修养。相信随着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热爱上数学,甚至投身于数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万源,张小柔,陈建业.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