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师评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申报材料的种类、份数
(一)《通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审批表》原件3份;申报表中须亲笔签名的地方一律用蓝黑或黑色的钢笔、签字笔签名,并必须在工作单位审核意见栏和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审核意见栏加盖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
(二)申报人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核后当场退还,复印件须加盖公司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
(三)申报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登记照片六张(其中三张粘贴在表上,其它三张背后写上单位,姓名随申报材料上交);
(四)申报通信工程师需提交论文一式三份(论文评审要求可参照附件1-3);
(五)申报高级通信工程师需提交论文和技术报告各三份(论文评审要求可参照附件1-3);
(六)申报人须提交与表中“主要获奖情况”、“主要、论(译)着情况”栏填写内容相对应的资料(申报人业绩成果须为担任现职称以来取得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套。原件经审核后当场退还,复印件须加盖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其中着作复印件必须复印着作封面、版权页、目录,并按顺序装订整齐;
(七)打印填写《申报材料目录表》(附件2);
(八)申报的各项材料,一律用a4纸张双面打印或复樱
1、不同的学历要求的工作年限是不一样的,相关专业毕业的,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获得助理工程师满四年),大学本科学历,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专科学历,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中专、高中学历的,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
2、评审材料中所提及的有关业绩、获奖、专利、资质证书、资格证书等内容相应的支持文件(证明材料、设计资料、文件、证书等),比如工程相关业绩材料:施工合同、竣工验收报告,具体是由你评审的专业来决定的。
3、论文需要是相关专业的,而且能够在网站上检索到,另外为了避免评审材料组卷太麻烦,耽误发证时间,建议论文作者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而不要写工作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实训课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粮食加工、油脂工程、植物蛋白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粮油储藏、粮油机械设备、粮油食品生产自动控制与电气、粮仓建筑和粮油食品加工相关的化学工程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研究、设计、生产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管理、信息咨询、环保安全、综合利用工作中评审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7年以上、获得大学本科学历1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三)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四)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任大型粮食企业工艺技术、化验等部门技术负责人3年以上,或中小企业相同岗位5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在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推动科技进步、提高队伍素质和完成专业技术工作任务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二)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全过程,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项目已投入生产。
(三)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技改单项工程或企业生产技术攻关项目2项。
(四)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开发本行业新产品1项以上,并已形成批量生产。
(五)独立(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
(六)从事粮油检验检测工作,主持完成8项(次)以上由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组织的检验检测评定工作。
(七)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3项以上省(部)级以上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的制定工作,并已付诸实施。
(八)主持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情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工作,信息收集、整理、资料分析与编辑应用、现代化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年以上,并取得较突出成绩。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信息系统建设或能够分析和应用专业数据资料,为政府的行政决策、企业的生产经营、科研设计提供有效服务5项以上。
(九)主持粮油科研、设计技术部门(单位)工作,直接完成科研、设计项目立项3项以上,并被批准;主持制定市(厅)级以上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3项以上,并付诸实施。
(十)参与大型粮食工程项目设计,并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工程2项以上。
(十一)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中型粮食工程项目2项以上或其他工程建设项目3项以上。
(十二)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粮食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咨询3项以上,立项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
(十三)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大型粮食工程项目5项以上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写有关技术文件、项目报告,通过论证并被采纳。
(十四)主持对1个大型,或3个以上中型,或4个以上小型粮食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关键的技术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经有关企业确认。
(十五)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粮食企业大型质量活动,编写有关技术文件5项以上,并被企业采纳实施。
(十六)从事粮食工程概(预)算工作,作为技术骨干主持国家重点工程概(预)算项目5项以上,一般工程概(预)算项目15项以上。
第五条学术(技术)成果条件
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撰写人,正式出版过1部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二)独立或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以上学术技术会议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专业技术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三)独立撰写过本人直接参加的重要工作的正式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要求立论正确,数据齐全、准确,观点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
(四)作为主要撰写人,编写或修订过公开出版发行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或教材、技术手册,其中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3万字。
第六条附则
一、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同时应为本专业领域内的获奖项目。
材料袋封面的内容应该填写清楚、完整,材料袋封面的“单位”填“西南林学院”,“单位性质”填“事业”。“专业”栏应填写申报人现从事的具体教学学科或教研学科名称,如从事英语教学的应写成“英语”,此专业是申报专业,也是获得晋升后职称证上的专业名称。“是否破格”一栏属于破格的“是”不属于的填写“否”。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填写要求
(一)评审表封面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何职务任职资格”均须填写全称,如申报“高级工程师”不能简缩成“高工”,“工作单位”一栏直接填写“西南林学院”,不需要具体到院、系等部门。主管部门为“云南省教育厅”。
(二)表一“基本情况”应认真如实填写完整,“学历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一栏应填写完整,“职称外语考试情况”一栏属免考对象的则填写“免考”。贴上本人近期免冠照片。
(三)表四“担任过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为任现职以来完成的教学、科研情况。
(四)表七“任现职以来主要著作、译文、论文、调查报告登记”中“本人承担部分”填写主编、参编,第几作者等排名。评审表中的内容和顺序和其他表格中此内容和顺序相一致,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SSCI、中文核心在前,其他期刊在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提交的所有著作和论文应该是正式出版和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该目录见人事处网站。
(五)表八“任现职以来培养人才情况登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情况。
(六)表九“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登记”中“考核等次”应根据申报人员每年年度考核情况进行如实填写。
(七)表十“自我鉴定”用手写签名。
三、《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表二》填写注意事项
(一)《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一)》
表中“减免工作量情况”栏由所在部门核实,领导签字、盖章;“教学业绩”由教务处审核签字、盖章。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受聘人员额定工作量见《西南林学院指导性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西林[2000]31号和《西南林学院受聘人员额定工作量》(试行)文件。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二)》
1.表中“论著、论文”的内容、顺序与《评审表》中内容、顺序相一致。“论著、论文”栏由部门审核签字、盖章;“科研项目”栏由科技处审核签字、盖章。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SSCI、中文核心在前,其他期刊在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该目录见人事处网站。
2.“科研项目”
“科研情况”要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填写,科研项目需要提交项目立项书或结题报告等有效证明,成果鉴定证书、专刊证书及各类奖励证书等,装订于“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中,并制作目录,按目录顺序整理装订。新晨
四、其它要求
1.《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2份,必须是16开双面打印以利于获得晋升后存档。根据云职改办〔2008〕1号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不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表》。
2.《述职报告》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表
一、表二》资格审查时提供一份,资格审查通过后各复印25份,并按述职报告1份、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表二各1份的顺序订成25份,以利于评审时每个评委审阅,《述职报告》、《业绩一览表表
一、表二》16开单面打印后,复印扩大成8开。
3.“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需要单独整理成册,顺序按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获奖证书、科研证明材料等顺序整理装订。
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从2008年起申报职称必须提供,申报人员到人事处报名登记后,交一张照片人事处给予补办。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成长提高
举办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上,南宁市科协邀请了东盟工程科技院两位院士、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并向全市广泛征集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年会还安排海外专家到本地企业走访,突出年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共吸引了1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发言30多人次,评出优秀论文39篇。
广泛推广宣传萃智理论创新方法。在广西南宁市科协的积极引导下,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在全区率先导入创新方法,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甘蔗收割机等系列农机新产品,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研发的甘蔗机械产品填补了全国甘蔗机械产品的空白,被列为国家萃智理论成功案例;联合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讲座,园区企业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100多人参与学习;联合广西科协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研讨会。
开展乡土人才科技培训。广西南宁市科协邀请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陈明才传授马铃薯冬季种植管理技术及相关产品营销信息,广西田园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经理介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及新产品。来自各县区农技协负责人及协会会员、乡土人才约100人参加培训。
搭建人才“评价平台”帮助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通过评比鼓励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比。2012年全市共开展“讲、比”活动企事业单位42家,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1.8万人次,活动立项510项,收到合理化建议1210条;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经评审,3个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带头人获2012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成广西南宁市第二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工程院吴孔明院士、袁慧珠等五名专家成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进站院士专家,与企业进行“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合作。
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示范效应好的学会项目开展。经评审,广西南宁市科协共支持市作物学会、市中医学会等开展的《籼型三系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特优582试验示范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31个项目。
组织科普专家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专家进农村、进社区132场,共邀请50多名专家参与科普活动。
1.1实验技术力量不足,可持续发展受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增长,专业教师力量不断充实,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仪器数量快速增加,但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实验工程技术力量不足,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支撑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学校的全面建设。队伍规模偏小是实验技术力量发挥不足的重要原因。以2013年教育部统计数据为准,国内重点高校(九校联盟)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均不足10%。笔者曾对国内外5所知名大学做过调研,这5所大学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在15%~22%之间,平均18%,具体见表1。可见,一流大学普遍重视技术人员的规模配置,以确保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支撑力度。国内高校在编制核算、岗位设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弱化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的发展规模,从根本上削弱了实验与工程技术力量的发展和实验技能的提升。我校也面临同样问题,编制数不足,同时在岗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中,又有部分人从事管理、科研或其他岗位的工作,并没有真正从事实验和工程类的工作,导致真正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数量实际上更少。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是一个原因,实验与工程技术力量发挥不足更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优秀技术人才难以引进,缺少行业领军人物或顶尖人才,使得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的技术结构不合理,队伍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调研发现,院(系)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并且有增长趋势,但长期得不到解决。
1.2评价体系不完善,发展目标不明确
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测试分析和其他技术服务性工作、操作维护仪器设施、落实实验室安全、保障教学和科研正常运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以论文、教学、科研奖励、课题经费等量化数据对教师进行考评,但是这些标准却不适合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反映实验室实际工作状况。许多高校以论文、科研等数据考核实验室人员,偏离了实验室工作实际,导致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在考核过程中很难获得合理评价,在职称晋升和职级晋升中受到许多限制。在培训培养方面,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发展目标不清晰。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出国研修的机会比教师少很多,职业幸福感不强。物质条件、工作成就及个人发展等方面与教师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发挥。
1.3实验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的管理体制不顺,基本上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涉及到人事、教务、科研、实验室管理等多个部门,造成队伍规划不尽合理或者协调和实施困难,导致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及建设目标。我校现有实验室包括科研基地如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室如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一般科研实验室,以及校级或院级公共服务平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实验室构成我校实验室的主体,这些实验室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科研基地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的申报、投入、成果和考核管理;教学实验室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改造投入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由实验室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多部门管理,容易造成职责界限不清,缺乏统一协调性,导致许多实验室过程管理缺失,如运行、安全、设备账物、设备效益考核等,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实验室队伍缺乏整体规划、岗位职责不清、管理责任模糊、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2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发展方案探讨
2.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架构
在综合改革视域下,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规范实验室管理架构,为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改革和建设打下基础。学校现有实验室分为教学型、公共服务型、科研型3种类型。实体实验室实行注册制,符合一定条件的实验室可申请成为正式建制的实验室。实验室设置需具备基本要素,包括专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实验场地、规章制度和资质。鼓励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校、院(系)级教学、科研或公共服务类实验中心。实验室有专职实验室主任,如实验室主任由知名教授担任,可设专职实验室执行主任,有实验室安全员、设备管理员,在人员配置上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和过程管理。一般来说二级学科及以上可设置实验室。注册的实验室在人员编制、建设投入、维修改造和运行维护等工作中得到学校、学院的有效支持。在实验室的归口管理中,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负责各类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工程队伍管理、设备及共享管理、实验室信息报送、安全环保监管和日常运行监管等。在实验室管理架构上,实行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学校层面设立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主要院(系)分管领导、实验室专家等组成。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承担校级实验室管理职能。院(系)层面设实验室分管院长和实验室秘书,有管理及发展需要的学院可设立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实验室层面有实验室专职人员,实验室主任或执行主任专职专岗,负责实验室日常运行、实验室安全、设备管理、实验技能培育等,由实验室专职人员落实各项实验室任务。
2.2科学设岗,合理定编,完善人才准入程序
2.2.1定岗定编实验与工程技术岗位设置应遵循“总量控制、按需设岗、统筹规划”的原则,在难以突破现有编制总体规模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设岗促进实验岗位调整。编制制定和岗位设置综合考虑院(系)规模、实验室类型、学科设置、教学科研体量、仪器设备总量、服务能力和实验室管理等因素。编制数量按院(系)核算,学校提供编制计算方式供参考。院(系)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因素进行编制分配,并适当向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公共平台倾斜。岗位设置应体现多元化用工的需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实际情况,实验室设置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2种岗位类型。固定岗位包括事业编制和派遣用工,享受学校规定的薪酬待遇;流动岗位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以项目聘用的形式聘用,并在学校备案,薪资由用人单位承担。
2.2.2人才准入实验室岗位编制总量和岗位要求明确之后,各院(系)根据需求,进入实验室新进人员引进流程。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具有技术能力强的人才,特别是在开发大型仪器设备功能作出特殊贡献、实验技能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在进人标准方面,不同岗位类型对学历、资质和技能的要求有差异,对于特别优秀并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在学历学位上可适当放宽。应当改变“唯学历”进人的现状,在设置一定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技能、操作水准和动手能力等实践能力因素。对于研究型大学,实验室新进人员一般要求硕士和相关专业背景,特别优秀的人员在学历上可适当放宽至本科,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也可以特别考虑。招聘程序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选拔原则。一般来说,由学校或院(系)组织笔试和面试,学校相关部门参与招聘过程,实现学校层面的宏观监管。
2.3建立健全以激励为核心的成长发展体系
2.3.1专业技术职务晋升
近年来,我校实施的实验技术系列和工程技术系列职务聘任办法中,对实验室人员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实际操作中,在“院办校”的管理模式下,各院(系)拥有充分自,竞相提高评审门槛,以至于部分院(系)将实验和工程系列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调整为与专业教师相当。2012年我校设立工程技术研究员职务聘任办法,其评审条件未能充分反映实验室工作实际,过分强调高水平论文、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晋升意愿。因此,修订实验和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是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健全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晋升体系,我校拟设立实验系列研究员和工程系列研究员职务,评审条件尽可能反映实验工程岗位工作实际,突出实验室工作内容和业绩,强调支撑作用。工作经历上,强调实际从事实验或工程技术工作一定年限以上,正高级职务(研究员)要求5年以上,副高级职务(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要求3年以上。学历上,不再追求高学历,以正高级职务(研究员)为例,一般要求硕士,作出特殊贡献的老教师学历放宽至本科。高水平论文不再是必要条件,鼓励参评人员撰写发表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工程技术或实验室管理论文。工作成果上,强调在实验教学、仪器操作、技术支撑等工作中取得的研究项目、获奖和成果,不再强调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评审办法修订之初,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意见征集,调研范围包括实验室基层人员、实验室主任、院(系)分管实验室或人事工作的领导等,基层调研为评审办法的修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建议。
2.3.2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
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校从2007年起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认定工作,岗位等级从十二级至一级逐级上升。随着级别的升高,岗位工资也相应提高。岗位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挂钩,正高级职务分别对应四级至一级,副高级职务对应七级至五级,中级职务对应十级至八级,初级职务对应十二、十一级。此前,我校实验和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到副高级职务,岗位等级认定也相应的最高到五级。因此,要打通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的通道,增加研究员(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岗位的等级晋升条件细则,并进一步细化现有实验或工程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条件。条件细则应能够反映实验与工程技术岗位工作成果、业绩和贡献,体现“业绩能力”和“年功积累”。为了更有效促进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的发展,我校拟设立基于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荣誉计划,不同级别赋予特定荣誉称号,如“首席高工”、“主任高工”、“主管工程师”等。荣誉称号的设立从精神层面上让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感到受重视,提升自信心和满足感。除了荣誉称号,学校还需增设基于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岗位津贴。随着岗位级别的逐级上升,岗位津贴标准亦相应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级别的设立应遵循总量控制和岗位一致原则,以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为主体,优化人员结构比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室和学科梯队优化组合,既要保障为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老教师,又要充分调动中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需为新的发展留有空间。
2.3.3实验室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人才选拔、培养、考评和奖励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营造促进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实验与工程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创新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设计开发新的实验,改进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我校已经实施的激励措施包括实验室先进评比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实验室骨干培训,均为每年度实施一次。为了建设稳定的技术队伍,还需增加激励力度和范围。(1)启动实验与工程技术成果奖评选,对于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仪器研制应用、功能开发和技术升级,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果进行奖励;(2)设立实验室创新研究项目,以项目研究的形式鼓励实验室人员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管理等内容的创新探索;(3)扩大实验室培训范围,增加出国培训交流。创造条件选派人员到国内或国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进行技术合作与交流,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技术能力。
2.3.4成长发展体系建设
综合前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级别晋升和激励机制三大实施方案,建设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成长发展体系,见图2。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选拔,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能够向上晋升到研究员岗位;在技术等级晋升中,最高可获得“首席高工”荣誉;在较为全面的激励措施中,实验室人员可充分施展才华,潜心实践操作和技术研究工作。
2.3.5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技术水平提升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能力、表现、业绩,以及教师、学生和用户评价等,不要求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同时参考岗位责任和坐班考勤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发展晋升、薪酬分配、进修培训、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3结束语
关键词 人才 发展 通道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目前20-35岁的青年人占总人数的83%,而且大部分青年员工来自应届毕业生,他们的人生职业追求从这里开始起步,怎样为员工铺垫职业发展通道,充分发挥人才之所长,避其之所短,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旨,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国有大企业和国家有关人才培养及鉴定方面的政策和举措
2.1集团公司的职称评定和人才培养工作
(1)职称评定工作
寂咕在职称确认方面采取约档案中愿职称可以懈<档案中未聘者不聘的方式"了揉人员的评价体系4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评价体系`人员首先应参加挂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和绩!得相应资格证书后I撒评吾分别就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业务能列答辩和评审@审合格者8任相应的技术等级与薪酬挂钩。
(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①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推荐技术工人参加国家和行业组织的技术比武、技能大赛。
②为技术人员搭建平台:根据所创造的利润分别给予税后20万、15万、8万、5万元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③鼓励员工小改小革:每年开展“万人千元”活动,组织评估团对员工的小改小革进行评估(论文、图纸或已经实践检验),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出国、出省旅游等。
(3)广开人才培养渠道和招募渠道:为培养高水平管理人员,送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优秀员工读交大管理学院MBA;
向清华、北京理工、交大等大学拔8000万“以公司名称命名的”奖学金,使这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主动选择企业;
面向世界招聘专家:如推行6S管理,聘用日本专家,每两个月来公司20天左右,推进6S管理(高薪聘请、买房子等)。
(4)建立内训师队伍:鼓励工人编书、上讲台;出国人员回来后汇报。
2.2公司目前人才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清晰
(2)没有建立员工荣誉通道
(3)没有建立员工个人培训计划
2.3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2.3.1建立各类人才的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均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即国家评定后,公司聘任。
(1)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荣誉通道:
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②公司内部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初级作业员中级作业员 高级作业员作业师高级作业师首席作业师
③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推荐参加国家、行业技能竞赛;开展“千人万元”活动,鼓励小改小革;开展“公司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作业师”、“作业师带头人”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广大技术工人刻苦钻研技术、创优争先的积极性;成立技术工种技能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企校联合,合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交流会,撰写论文。
2.3.2技术人员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1)国家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体系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
(2)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技术交流会;科技大赛;岗位测评后有针对性的培训;推荐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献;开展“千人万元”活动,鼓励小改小革;推荐攻读工程硕士及博士;申报国家、省市级专家项目。
2.3.3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国家采取以考代评。
(2)公司内部评价体系:以国家职称体系为基础,根据员工品德、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聘。
(3)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技术交流会;管理创新大赛;岗位测评后有针对性的培训;推荐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献;推荐攻读MBA;
2.4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通道
(1)建立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双重路径的职业发展通道;
①基于员工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职业定位和取向;
②基于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特性的根本差异;
③基于公司的持续发展,需要保留并激励一大批的优秀员工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专家乃至科学家。
成功的企业必须确保让所有优秀的员工都得到充分的激励,并实现他们各自的归属感。
(2)传统的、单一的职业发展通道,只侧重于在管理类的单一发展轨道,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能力的工程师、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人员等的职业生涯,缺乏相应的发展路径,会导致公司面对两难的选择:如果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到管理岗位,公司将不仅失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可能产生不称职的管理者。
近几年,各大学积极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利益保障和风险承担、各部门的政策差异等,仍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培养软件专业的人才,需要与企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流不畅通
高校与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合作,但是校企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学校很难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也较难了解学校科研方面的新成果。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对当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都知之甚少,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还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课程开设的少,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偏离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
校企合作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做到,使得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没有建立互惠互助的合作模式,因而合作积极性不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科研大多是以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没有结合地方企业的发展情况,脱离实际。从企业方面来看,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学校的科研成果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是企业重视眼前的利益,经营周期短,不愿大学生来企业实习,对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科技内在助力。
(三)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不健全
校企合作模式中,虽说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某些层面中达成了合作的关系,但是在其管理体系上尚没有一套统一的合作机制,导致管理层面失效或缺失现象出现。另外,校企合作关系中,两者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有其相应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中往往会因为利益关系而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所以,校企合作模式办学,亟待一套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以及政策法规来规范和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共赢开展。
(四)校企双方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双方是隶属于不同机构的部门,对合作所得利益的分配存在差异,如科研成果转让过程中的价格问题、合作共建研发实体的各方投资比例与利益分配问题、成果的归属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相互兼职待遇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和制度。
三、软件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一)采用“3+1”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现在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闭门造车,偏重理论知识。对于这一情况,学校采用“3+1”模式,即3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各种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1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和顶岗见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真正的软件开发项目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了解一些软件的业务工作状况和开发软件所用的工具等,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备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人才培养方案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教学的一整套教学培养措施和方法。制定优良的教学方案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来设计,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软件工程人才。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这一环节,学校与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和顶岗实习制度,由于学生刚进企业,对企业的环境还不能适应,应定期组织企业、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教育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老师进企业学习,工程师进教室授课,老师与工程师合作开发软件项目等。通过共建、共享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队伍,不但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充分的结合,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
(二)建立学校和企业互动平台,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