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波儿童诗选范文

金波儿童诗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波儿童诗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波儿童诗选

第1篇:金波儿童诗选范文

我并不认为真实的、现实的时间,在小说创作上有如此关键的作用。作家完全可以标上清晰的年代,也完全可以将此虚化,这是每个作家的自由。虚化未必就会减损作品的现实感,因为现实感未必是从时间上来的,它取决于作品本身有无审美的“现实性”,或“当代性”。比如《红楼梦》,就没有明确的时间,作者有意虚化了它,但作品的现实感如此之强,以至于多少年来,人们还总是把它所描写的人物事件与当时实有的人事相联系,不断从中索隐发微。这说明什么?说明时间虚化与否并不重要,虚化了仍能看出作品所表现的时代;更说明,作品有无当代性,甚至在几百年后还能否具有当代性,与作品中的时间并无直接关系。当代性存在于审美的内部,而不系于外在的时间。

再举一个小例。我前不久曾读金波先生的儿童诗。我有一个奇怪的发现,即他的好些作品,一读就能感觉出上世纪50年代的气息。有时,读旧杂志,读过去的插图,读老作家文中的句子,尽管它们和今天的画法或写法并无太大区别,也都会勾起这种遥远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也许是因为作家创作之初的时代气氛的影响。那个时代的诗人和整个社会一样,年轻、纯净、向上,满怀着希望,一如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中的人物。那时的创作还有着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苏联有广阔的土地和森林,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也有很好的传承(从屠格涅夫、契诃夫到普利什文、比安基)。金波诗中常常写春天,他以一种纯净明朗的心情歌唱春天,笔下离不开春天的景色,于是,森林、候鸟、草地、蘑菇、大风雪、流向远方的河……这些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这都悄无声息地在阅读中为我们提供着暗示――然而,我看的那本诗选,恰恰都未标上创作的时间。

那么,吴其南的文章所抓住的,又是什么关键的问题呢?我以为,如果我们不标新立异,而采用保守一点,或陈旧一点的说法,那么,他提出的无疑还是作品的现实性问题,也就是“现实主义回归”的问题。正如吴文中所说:“作为具体作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即使少数人有所偏颇,总体上也属正常。但如果一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家,甚至所有的作家都去疏离时间,表现超越性的话题,以至时间在一个时期的文学中失落,那就有些堪忧了。”我们试将其中的“时间”全都换成“现实”,意思会不会更清楚,论述是不是会更确切?我以为,是要清楚和确切得多了。

吴文最后把问题引到“问题小说”上,这就更让我们明白了,他所要说的,其实就是“现实主义的回归”。当然,“回归”不等于回到过去,它应该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在这一点上,我与其南颇多共通之处。前不久我也曾论及“问题小说”,现将拙文中的有关段落摘抄于此,以就教其南及有兴趣的朋友:

第2篇:金波儿童诗选范文

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本教材体系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概要地了解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图书馆现有哪些资料可以作为本课程资源,这样引领学生进入这另一个语文课堂才有底气,才能切实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书籍为语文教学服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及时推荐,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如学习《揠苗助长》,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学习《夜宿古寺》,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学习《丑小鸭》,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三顾茅庐》,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三打白骨精》,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等等。除了以篇带本,我们也可以采取以诗带诗,以文带文的方式,推荐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扩大阅读面。

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倡导教师为学校图书馆选购图书提出建议,根据平时教学需要慎重推荐,从而及时补充有效资源,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所用,更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服务。事实证明,一线教师最能结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借阅的书目和有关参考读物。例如,外出参加“亲近母语·经典诵读暨江浙童诗写作与教学研讨会”的老师回来后,就向学校图书馆推荐购买了《亲近母语·日有所诵》《金波儿童诗选》《我们去看海》等优秀书籍。事实证明,这些优秀书籍充实进图书馆之后,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可以直接搬到图书馆去上,这样就更有实地感,避免了“纸上谈兵”。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教材的习惯篇《读书要有选择》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进行“实战”指导。从老师的现场讲解中,学生不仅充分了解了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而且初步掌握了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边带学生参观边现场说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它的分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对于如何在书架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及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等问题均可以通过现场操作,将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试想,如果这样的课不在图书馆上,即使教师的导学案再详尽,也还是光说不练,说过就忘。而把图书馆当做第二语文课堂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又比如三年级教材中学生接触了很多的比喻句,也掌握了一些判断比喻句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比喻句的识别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带学生直接上图书馆去开展“火眼金睛找一找”“精彩句子摘一摘”的活动,趁热打铁,强化学生对比喻句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新的知识点就能及时消化巩固。

现在语文课程中有不少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实践除了亲身体验外,更需要与他人合作,收集、分析、讨论资料。学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查阅、引用资料方法,图书馆也不能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服务。

很多语文老师也没有接受过图书馆专业训练,因此我们必须邀请图书馆老师来到语文课堂,具体给学生们介绍图书的分类以及如何通过图书馆网络快捷地查找、借阅图书。图书馆老师通过课件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为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只会选择所要查阅的资料还不够,还应该具备怎样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如开展“小小贺年卡传递人间情”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贺年卡,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体会贺年卡中蕴藏的人间真情,更要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语文教师和图书馆老师相互配合教学,学生与他人合作,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必将日益提高,一旦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图书馆就会成为学生平时使用的语文学习第二课堂。

如今教师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图书馆已经不是语文学习的点缀品,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上图书馆阅读再也不是可有可无,心血来潮的事情,也不是因课业负担重而停止,因考试压力大而取消的课程。为此,学校必须有固定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和保障。

比如,学校可以规定开设图书馆阅读课,确保每周有一至两节课的固定时间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还有一个宁静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但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拓展探索的能力,而且使师生的身心在宁静中都得到陶冶。

阅读是一种享受,因为阅读,我们的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自我。语文教师作为领航人,在此过程中,应尽力指点学生畅游书海,获取信息门径,在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着重做到两方面的辅导:一是阅读内容的辅导;二是读书方法的辅导。学校也可以将此列入专题化教学研讨的内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利用好学校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责任,在班内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图书馆变成学生钟爱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教师除了上面所说的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外,还应该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创设条件。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并让他们把积累的材料适时地运用到作文中或演讲比赛中,一旦他们在这类活动中有亮点展现,得到大家认可,他们就会积极投身于下一次的活动,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优秀阅读卡展评、小报展览、美文朗读比赛、故事会、征文活动等都是强化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方法,我们语文教师都可以积极实践。

很多语文教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倡导,把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活动与我们的语文学习,与我们的图书馆紧密联系起来。如可以开展“水浒英雄会”“三国人物故事会”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学习图书馆查阅资料方法,在书的海洋中采撷精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加深学生与语文学科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