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不断普及。几乎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建设、运行和升级维护,到企业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网络的应用如此广泛,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实践性都很强,发展和更新快。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改革,建立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保证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现状
1.1实训环境不能满足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不仅需要是理论的验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专门的实验室是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升格而成的,很多学校没有真正独立的网络实验室,有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但由于实训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昂贵,数量少,没有考虑对实训室进行综合设计、升级,造成设备利用率低,开设实训数量少,实训内容也仅重视操作、验证性实验,实训项目主要是网线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等,缺乏综合、设计性实训。大部分只好在教室中讲讲空洞的理论,“黑板上开机器”。学生就业后,自然跟不上企业的实际需求。
1.2实训内容不合理
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环,不仅要涵盖教材中主要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用型人才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设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存在着大量简单、陈旧的实验内容。教材内容都差不多,教材内容体系不是从计算机实际应用出发,开设太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而急需实践训练的环节却又安排得太少,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课程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
1.3教学考核体系缺失
前文提到的两点的确直接关系着实验教学的好坏,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教学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实训主要是以一些基本操作为主,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只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没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1)建设专门的网络实验室
实验室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基地,建设一个集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综合设计以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由综合布线技术、组网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多种结构组成的网络实验室可以为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提供优越的实训环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在购置一定的实际网络设备,建立专用实训室的同时,辅以网络模拟软件构建网络实训平台。充分利用模拟软件(如:Packet Tracer、Bosin Net―sim、Virtual PC、Ethereal等)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设备替代和教学辅助作用,虚实结合,节约了实训教学时间,客服了实训条件不够,同时又提高了实训室使用的效率。
(3)合理布置实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有针对学生要掌握的各项能力来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很有必要。比如在网络组建方面,应注重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的培养,即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的能力。这方面的实验有双绞线RJ45水晶头制作实验、简单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vlan划分实验等。而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应设置的实验则必须有防火墙的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等。
(4)完整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有“高分低能”情况出现。我认为应该采用综合考核法,重视实验课成绩的考核,即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给出的百分比分别是2:3:5.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稳步发展,各种新的终端设备层出不穷,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确不容易。应注重讲解内容的实用性,要在整个教学中真实体现“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合理、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立坚,赵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138一I39.
[2]徐兵.谈《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要点[J].计算机时代,2006,(3):54―55.
[3]张曾科、马喜春、关敬敏.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系列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工作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 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是成立课改试点班。在试点班级开展专业一体化教学,进入课改试验性实施阶段。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试点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三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逐渐了解所学专业;第三、四学期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渗透专业前沿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不少于100学时;第五、六学期以顶岗实习为主,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氛围,为将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并指导一体化教学过程实施。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施工、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参与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实结、成绩评定等工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Key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network technology;practice;teaching system;construction.
1、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日趋清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校企合作的深入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职业教育者找到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深入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得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已开设,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较多,如何建立适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改善教学硬件环境的同时,也突出专业内涵发展,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高质量地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来说,存在一些问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虽说很多高职学校都在研究,但教学体系的设计缺少系统性;
(2)实践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校企合作还处在推广阶段,大量实践课程还处在资源少甚至空白的状态,急需加快建设步伐;
(3)实践教学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然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使实践的实施受到了很多束缚;
(4)很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下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足,或者学生在企业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完成的任务
3.1 选择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出发点,需要学校教师深入人才市场、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企业人员对人才规格需求意见,调查毕业生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与企业人员一起制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不断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3.2 编写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学生实训过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实训教材的质量对学生实训效果的影响最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较快,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由在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材应融入企业人员归纳总结的生产实践性知识,将应用在网络工程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补充到实训教材,突显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较高,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境优势,学校需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的实习基地,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补充完善用于实践教学的设施,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养成教育,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促使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学校以提供实训、办公场所等基础硬件资源等条件,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
3.4 建设实践教学团队
培养出高技能学生的关键靠师资队伍。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对于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等生产实践,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的锻炼时间。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任务,既解决了企业临时人手紧的问题,也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对“双师型”教师更多的鼓励政策,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及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引导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
3.5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注重过程学习的实践学习评价方式。考核做到全面客观,以每个项目任务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定期与随机检查、实践成绩考核、师生座谈、项目考评与教学测评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实现对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
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安排的实际工作
(1)专业教师下企业考察、进行市场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
(2)结合市场调研,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资料;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
(4)编写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制作课件、建立教学资源库;
(5)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6)组织学生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5、小结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深入到实际工程项目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高职院校、企业深度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者共赢。
参考文献:
[1] 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3,(4).
[2] 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
[3] 王炎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4] 丁喜纲,国锋.关于酒店特色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5] 韩钢.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9).
作者简介:
关键词: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条件;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Building
Liu Shuquan,Li Man
(Shandong Huayu Vocational College,Dezhou 25303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teaching quality,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must be enhanced.So this paper expatiates up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in the major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erms of object and pla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Keywords:Practical;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 conditions;Ability;Construction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岗位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其教学设施条件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本组件、企业网络系统为体系结构、网络的建立与管理为核心、综合布线为依托,结合学校校园网络,按照建设要求,努力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成集网络教学、学生实训、科学研究、网络应用开发和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系统。
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措施。计算机网络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更新扩充实训设备,重点是增加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技术含量;对师资进行培训,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和培训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山东省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计划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和计算机创新实验室;升级和改造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1.网络工程实验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建设的新型实训室之一,结合本专业学生网络集成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而建设。该实验室包含有PDS综合布线的六大子系统,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PDS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实施,以及系统的测试.实训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为主,使之掌握系统的施工流程,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环节的侧重点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2.网络技术实验室是进行重点改造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原有H3C系列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随着市场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展,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2010年新购入最主流的支持CISCO语言的新型网络设备,要求参加实训的学生对网络主要设备进行调试、安装,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远程访问服务器等设备的调试、安装,使学生基本具备CCNA的初步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新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室,目的是用做培养学生软件组网和网站开发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该实验室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学生可在其中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与网页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学习、实训等,使学生具有主流服务器配置和网站规划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
4.随着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编程能力要求的提高,需新建计算机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基础编程能力和创新开发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素质。
5.改造微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的硬件组装、维修和软件维护、故障恢复等专业基础能力要求也与日俱增。需新购入全套微机组装与维修工具,增加实训所用微机型号,培养学生全面的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措施。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遵循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使系部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系部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习实训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
1.在未来两年里,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增加到24个,同时由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2.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建立严密的实习过程监督机制,由系里委派的指导教师和企业指派的实习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生的实习和管理工作。
3.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双方依据学生在企业中对基本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纪律表现情况、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单位出具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实训教师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现有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所以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扩充实验实训设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wifi、4G、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快速普及,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领域。随着物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
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实践与提高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局限性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课程要求 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综合实践能力还是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校实践课程也根据市场需求及就业岗位具体要求做出调整,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增加了《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但由于网络实验室没有及时更新改造,无法添置新的路由设备及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设备,导致无法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相关的实训内容只是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或只是讲解理论部分,无法让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技能部分。这样很明显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障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不得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其中课外实践课程也占有百分之十以上。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外实践课程总课时有1102学时,其中包括有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关键的实训环节,专业课程的课外实践课时有172学时。但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因为课外实践实训基本都是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实训单位,因此指导教师在教学监督与检查方面没办法落实,有时跟踪也不是十分到位。在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中,也无法落实足够的企业岗位给每位学生实践锻炼。使得学生的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实践考核不科学 实践教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不同是实践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应用型人才教育更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围绕着社会行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许多的课程设计都是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开放实验及校外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及物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要同步更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依然占据目前的课程成绩考核,如一般教师都偏好于闭卷考试或进行单纯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方式,也有些教师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权值,有些任课教师就随意让学生提交学习心得等等。这些考核方法与方式都不能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3 物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改革
3.1 改善实训条件 在物联网环境下要培养出高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及实训质量。为此,首先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充分保障实践教学课程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能真正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本院为例:日前,在学院新实训大楼新建“网络服务器实验室”、“网络路由交换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同时计划采购一批网络服务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这样可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络规划与设置、网络工程技术实施等实习实训;在综合布线实训室搭建有实训模拟墙、机架及配件、程控交换机、理线器等,可以完成室内水平工作区系统实训及弱电井垂直工作区系统实训等项目,这样充分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要求,如《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的实训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2 加强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项系统及复杂的工程,只有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再配套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有力保障,才能确保较高的质量与成效,取得应有的实效。近年来本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学院转型创新发展,各教学职能部门积极与企业充分合作,适当处理校企深度融合关系,积极拓展“校中企,企中校”模式,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平台。今年本院相继与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广西科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尝试了校企深度合作,极大改善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的实践实训条件,同时可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课外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在本校新实训楼搭建了实验室,将部分评测设备安置在学校实验室中,这是真正意义的“校中企”,方便学校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近两年来,本院与南宁智全教育公司签订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前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为更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加有利于适应IT市场人才需求,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同时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灵活的考核标准,使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制定如下几种考核方法。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目前应用型人才培训强调“双证”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核,学生可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试”、“网络管理员考试”等,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②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实践技能其实就是动手能力或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考核的方法通常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学要求及实训重点,围绕某技能点展开的实践性考核方法,如设计一个网络故障问题,或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设计一个服务器系统等,让学生去诊断与修复故障。这样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③项目实施考核。项目驱动教学方式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是一个真正的创造性实践技能锻炼活动。参与的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切实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切身体会创新实践的乐趣,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一般可采取项目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证报告、撰写工程文件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实训课,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撰写符合标准的网络工程招投标书和项目施工方案的形式,取代原来的传统理论考试。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课程;计算机网络;建设
1 “就业为导向”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出现背景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即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几乎是所有计算机或通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岗位上有着普及应用。那么,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现状下,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来建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目前我们应该研究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2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五要素
全面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并不断改进深化下去。
2.1 “双师型”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是前提。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任课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本门课程能否建设好的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对任课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就是最佳人选,具体说来,任课教师既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又是网络行业工作能力突出的工程师。只有具备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传授得更为形象也更为透彻。
但是,仅靠“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师通常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可能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行业一线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恰恰是必须渗透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中的、学生也是最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就需要聘请企业中的网络工程师作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在空余时间来学校为学生进行授课或者讲座,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补充力量。
“双师型”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授课,将完善课程教师队伍,这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前提。
2.2 可塑、完善的实验(训)室是基础。高校实验(训)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在实(训)室中进行,实现边干边学和边学边干的目的。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与建设实验(训)室时就应考虑以下两点。
2.2.1 授课设备与实训设备共存。正因为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在实验(训)室中进行,所以教师上课所需的诸如投影仪、黑板、展示台,学生所需的操作台、计算机等设备都应该齐全。教师在实验(训)室中可以边授课边进行实训内容与过程的展示,学生则可以边听课边操作。
2.2.2 实训设备与环境灵活可塑。实验(训)室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配备教学所需仪器与设备,并按照教学要求建设整个实验(训)室环境。构建的实训环境应具备灵活可塑性,方便教师授课安排以及学生自主实验的需要。
譬如,实验(训)室在建设过程中,多配置数十台集线器或者交换机,将电脑桌更换成大面积的操作台,以及网络布线时多设计几种网络拓扑,并将不同网络拓扑的网线接口面板分布在操作台不同位置,学生就可以较为自由地插拔网线,并利用交换设备灵活自主地组建网络,进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离开了可塑、完善的实验(训)室作为基础支撑,课程建设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2.3 “项目教学法”是核心。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就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先简单讲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某一任务做实训,最后教师再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与总结,使得学生在操作和参与互动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对知识体系的结构与顺序进行了调整,整个课程设计突出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各工作任务(活动)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教学中坚持理论够用、实训为主的思想,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训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其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就得到体现。
2.4 “工学结合”是补充。工学结合是指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高职教育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亮点。
当“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把部分课时的实训场地从实验(训)室中转移到网络公司的办公场所或者网络工程施工现场上,把实训内容从实训教材中的实验转变成工程一线的具体任务,那么,这时就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虽然,受限于各方面原因,工学结合项目尚不能在所有课程建设中全面自由展开,但是目前工学结合运用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中,能补充了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使“以就业为导向”的最终目的得到实现,为学生今后的毕业、就业的零过渡实现提供了依据。
2.5 全面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下,单纯用简单的期末笔试分数来显示学生学习课程的总体情况与效果是不科学的。我们的重点应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找与故障排除两个实验作为实训环节的考核,辅以笔试、论文、实训报告、平时成绩、团队合作能力和行业指导教师评价等手段方法,确定最终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全面、公正对学生学习了本课程后总体情况作出评定,保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3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方针政策的引导、各级领导的扶持、校外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广大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逐步做好,为社会培养出受欢迎的具有熟练工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职教论坛》2003/16“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陈 欣 郑海涛
[2] 《中国教育报》 2006年11月15日第10版 “多角度解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邢晖
[3]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校网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发和实施” 李旭东
关键词: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而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实训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能够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许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实训,但其实施基本按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顺序开出,实际上仍然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技能训练,在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缺少整体性,因而不能使学生对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建立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指向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职业认知培养训练的课程。如何提高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一直是笔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能够熟练进行网络方案实施、网站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安装与技术支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监控等工作。
综合实训的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是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下,营造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的职业活动氛围和企业管理氛围,不谋求完全替代真实工作环境,而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践训练,将学科知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有机整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协作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的“零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功能定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主要岗位能力训练。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及结构化布线;网站开发与维护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等。
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应以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作为核心。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程序、组织方式、业界标准、专业技术文档制作、规范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编入实训)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而“综合实训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组成。
2.基于工程规范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难以把握,要提高实训效果,首先要研究训练内容,规范训练方法,提高实训过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工程项目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时,如果能将实训模块内容进行细分,规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方法,确定考核目标,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这里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为例,将整个实训内容分为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现原理分析、实现过程分析、系统实现、调试运行等若干部分,控制好每个部分的训练效果,就保证了整个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见表一)。
规范化的综合实训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系统的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工程设计、规划、实现到调试运行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范的系统工程知识和理念。
3.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组织
综合实训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需要。行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思想,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追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如在网站建设综合实训中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模块,要求前台具有用户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商品选购、下达菜单、查看订单,后台具有管理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统计、订单处理等功能。教学组织流程为:
(1)信息收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并设定组长。学生通过互联网、教材、参考书等手段,收集在线购物系统的有关信息,确定项目的名称、具体任务、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项目要素,并形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文档。
(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编制项目进程表。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测试、修改等工作。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检查监督、个别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4)检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整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功能缺陷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文档。
(5)项目评估。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应用进而扩展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启迪思路,掌握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形成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协作沟通能力;而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则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梳理、归纳知识,构成自己经验性的知识。
4.基于技术标准的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质量综合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坚持发展观念。综合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同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技能达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如在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考核。(见表二)
(2)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实训课程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得综合实训更具高效性。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文件的齐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匹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时间规定和效果要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合实训的效果还可以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被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的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因此要特别要重视对上岗实习后学生进行认可度与适应度评测。
综合实训对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控制地完成的。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技术规范、开发范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从事综合实训工作的教师在工程能力、教学理念和工程意识方面参差不齐,势必要影响到课程实训的效果。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接受技能和岗位的培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学校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引入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单位,提供条件使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人员,形成项目组共同参与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关键词】网页设计 课程 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与接入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的基本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所涉及到的概念和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理解计算机数据通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网络应用、局域网组建、网络互连与接入、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应用技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络互连与接入、网络架构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及OSI和TCP/IP的层次化参考模型,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和组网方法,掌握网络互联的概念和互联设备的应用,掌握INTERNET的应用技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网络的组建、产品和协议的选用、网络的配置技能。由于网络新技术发展较快,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在实践教学中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组网技能。
一、课程性质
网络技术专业是在科学合理分析学院办学定位,明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职业工作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贯穿 “突出信息技术特色、办好软件示范学院、固本强基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信息产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层次定位于专科。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职业能力、较高职业素养,适应网站开发与建设的需要,主要面向网站美工、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推广、网络编辑、网站运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作用
课程的作用,我们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实施中进行整体分析。
(一)学生职业能力分析与培养
通过系列实践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调研,对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完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课程开发。
1.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以下职业岗位群:“网络工程与管理”岗位-能承担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网络组建、系统集成、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能承担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开发建设等工作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与维护技术人员。为满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完成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典型工作任务的确认,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
2.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来看,可分为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而综合能力是跨职业的人性能力。
根据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了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二)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教学方法改革
主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改过去那种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课堂的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便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2.教学计划改革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用上机时间,对学生布置大型的网页设计作业,实训周结束时,对每个学生的网页逐一演示,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作业撰写上机报告书。实践证明,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幅提高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所有教师上课都备有课件,使课堂上的教学显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实例教学,例:在课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件中增加实例图形,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能做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的活学活用,尽量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根据高职高专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方针,合理整合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全面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案例教学法,统一了教学大纲、实践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和实验实训资料,并对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基于技能考核的过程质量评价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一)应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范式
在国内,首次将其他领域使用较多的逻辑框架法应用到课程开发中,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范式,规范了课程建设过程,保证了课程建设科学、有序进行。
(二)形成了过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了 “过渡式、多资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障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过渡式:即采用由教师示范操作讲授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渡式”方法,此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更深入的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
多资源:多种资源即“多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障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顺利实施。
(三)采用工作室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作室模式作为该课程的有力配套改革措施。工作室采用学生自愿申请、学院和集团公司指导教师聘用的双向选择机制,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开发,工作室运行机制完全按照真实公司(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运作。
四、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层次清晰。针对不同对象,制订了明确的目标
(二)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该课程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针对不同对象,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辅导环节多样。该课程建立了丰富的网络辅导资料库,既有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又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和演示软件,还有学生精品作业的展示,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程目标明确,分别按照不同专业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描述十分清楚 ;
(五)学习内容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环节,完整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技能;
(六)课程配套立体化教学材料质量较高。该课程已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生反映好。教师在网络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课程定位准确,与新建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配合。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也取得显著成绩,围绕着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组重点加强立体化、多层次的教材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编写了一系列专业的网络教材、实验辅导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环境建设方面, 课程组建设了计算机基础网络硬件实验室, 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改进了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江.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2]王晓江.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3]疏靖工程项目在高职综合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7(12)
[4]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8(5)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