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城市管理基本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基本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基本常识

第1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施工现场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影响因素,虽然当前很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对于成本控制的关注度较以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其重点往往放在了前期的预算管理以及最后的竣工结算上,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可能导致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受重视程度偏低造成浪费;(2)相应的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项目实际施工管理人员构成和责任明确上存在问题;(3)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过程来说,比较明显的是管理不全面,对于一些重点环节的疏忽很容易造成成本控制效果的降低。

2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一些措施

2.1提高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想切实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工作,应该重点从重视程度入手,切实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现场中成本管理的关注度,进而才能有助于后续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这种重视程度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明确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2)详细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一些能够影响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因素,针对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进而帮助现场管理人员建立较好的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意识;(3)成本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还应该重点针对如何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详细的指导和宣传,确保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较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其具体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效果。

2.2完善相应的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保障其成本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相对于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的不足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点:(1)加强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建设,尤其是要针对具体的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补充和完善,进而确保其具体的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当然,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2)明确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人员的主要责任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制度完善措施,这种责任制度的建立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也是落实好具体任务的一个重要指导性前提;(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手段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负责程度,进而保障其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3加强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全面性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来说,要想切实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效率,还应该重点从具体的落实效果上入手,具体来说,这种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应该重点突出全面性,而这种全面的施工现场成本管理主要涉及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必须具备纵向全面性,也就是必须要针对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把握好每一个施工基本流程以及每一个和成本支出相关的基本操作环节,进而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成本控制的效果;(2)重点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横向全面性的提升,也就是说重点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类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最终保障其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这些资源方面的损失,最大程度的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

3结语

第2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发展非常迅速。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近几年,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也开始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视起来。建筑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概述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包含的方面比较多,而且内容比较复杂。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包括管理方案的制定、成本预算、成本分析和控制、建筑过程产生的成本核对,还包括建筑经济成本的考核和检查。在对建筑经济成本进行管理时,项目成本占主要地位,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以及项目的各项支出成本,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等。而实施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和检查的具体实施过程,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让企业能够在竞争市场中获得一席之位。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念都比较落后。从而使企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比较薄弱。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预测意识比较缺乏,多数采用补救的处理方式,不能够提前对风险进行防治。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灵活性的管理意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忽略了项目工程的整体经济成本管理,缺乏对整个局面的把握,也就不能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利益。

管理制度与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起到保障的作用。很多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负责,管理模式比较粗糙,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但不够融洽,责任落实不够明确;其次,没有相关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鼓励,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另外,企业的经济成本核算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性和主动性,以至于对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都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就需要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不但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可能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的问题,另外,负责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财务人员也没有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工作衔接,从而影响到了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导致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此外,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在施工现场会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也给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首先需要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建筑经济成本重要性的意识,对成本预算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管理理念,使其更加完善,并且,审查部门要对项目工程全过程开展的每个环节进行不定期的审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另外,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着想,不仅要关注表面的建筑成本利益,更要对隐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和监督,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明确责任制,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意识,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是实现良好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前提,所以就需要建立专门负责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对管理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使部门之间配合能够融洽,完善成本管理监督工作。其次,企业必须建立和采取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手段,让员工能够积极自觉主动的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增加责任意识。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完善,避免在核算中出现较大的误差,进而达到优化成本管理的目的。

第3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一、加强合同管理

首先企业应树立合同管理意识, 不仅仅是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 而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 认真学习合同法, 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 在制定施工合同时认真把关;

其次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 编制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建筑法规要求,同时满足投标承诺的施工单位的合同条款;

第三 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合同评议制度, 合同签订后, 认真进行交底, 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合同, 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加强现场管理,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阶段承包合同已确定下来, 造价控制的目标已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 对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积极推行项目内部各岗位经济责任制。

目前, 一些建设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从项目内部管理看, 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 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 容易造成资金流失, 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 降低企业的利润; 同时,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在项目内部, 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 管理施工的只负责质量和工程进度, 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 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 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 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径, 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因此, 在项目内部各岗位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树立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项目内部经济责任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项目经理, 把工程成本控制与项目经理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责任心和积极性。(2)、 协调好项目内部各管理人员的工作, 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好工程成本及施工进度, 严格按图纸及现行规范施工, 严把质量关, 尽量减少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返工或图纸变更返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3)、项目部应提前做好设计阶段的会审工作,减少变更项目。(4)、要做好现场签证管理,对现场签证要专业、及时,分级审批,避免不合理的签证发生。(5)、材料员要做好材料的验收、保管、使用、回收工作, 并与预算人员及施工人员加强联系; 及时调整材料的采购需求计划, 减少因计划不妥造成的损失。同时应把好质量、数量验收关, 杜绝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而且还应做好限额领料, 杜绝各个环节的材料浪费。(6)、计划预算人员, 应深入现场, 掌握实际施工情况, 包括施工进度及工程款拨付情况、材料的购置等, 还应配合项目经理落实现场签证, 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有关定额计算好下一阶段的材料、人工、机械设备需用量, 为材料的购置、人工、机械设备的安排提供依据。 (7)、预算人员应认真研究施工合同, 熟悉相关定额, 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有关计价依据进行计算, 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2、加强过程控制, 抓好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基本要求, 它要求在竣工后建筑产品不仅要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还要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 可以推进项目进度,缩短周期,控制和降低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成本。

3、考虑周围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建设、施工单位在进入工地施工时, 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就地取材。

4、做好现场的签证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设计深度、质量等方面原因, 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地质、进度的变化, 工程承、发包双方在执行合同中需要修改变动的部分, 须经甲、乙双方及监理方同意, 并采用书面形式予以记录。合同、预算中未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 必须及时办理现场签证, 以免事后补签而造成结算困难。

三、工程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任何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都关注的重点。作为房地产工程,必须加强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一切必须从决策出发,再控制设计中的造价,在施工中全面实行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中的造价管理方式,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原则,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所谓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其包括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招投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以及竣工经营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中,必须按照成本影响因子的程度大小来选取相关比例的措施来控制项目成本,不能一味贪图小便宜而忽略了整个项目中的重点控制的相关内容。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因错误的决策,导致工程投资增多,有形和无形的投资比例肆意增加。

在招投标中,有的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造价,忽略了实际建设中的问题,导致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签证变更量大,施工进程无法保证,从而变相地增加的工程成本,影响房地产投资效益。

第4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不够重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建筑企业只对施工阶段消耗能源量进行重视,忽略了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预算环节以及成本控制环节,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供应链架构松散,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成本无法得到控制的现象发生。其二,受到滞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影响,不能够对成本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认知,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漏洞和缺陷,无法发挥其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真正效用,甚至会出现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产生巨额浪费的情况,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以往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的制约下,建筑企业的经营机制无法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相协调,这就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的技术经济评估

建筑企业在开展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时,往往不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对经济成本管理的认知水平仍局限于建筑经济成本控制阶段,在这种经济成本目标控制体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监控与管理整个建筑工程经济状况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建筑企业不能够充分了解招投标项目的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情况,使得施工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就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性的因素,在这种缺乏科学性的技术经济评估条件下,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技术的应用也缺乏针对性,这就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1.3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采购习惯

目前,采购习惯缺乏规范性是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部分建筑企业仅仅考虑到眼前利益,在没有对供应商进行科学的考察前提下,就与其达成采购协议,这不仅打破了其他供应商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法则,也会对企业自身的建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这种尚未完善、缺乏合理性的管理体制下,建筑企业往往养成了不良的采购习惯。该习惯会导致大部分供应商在竞争时,失去竞争机会,长期以往,市场竞争机制与调节的作用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在采购时,往往仅考虑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与商品的性能两方面内容,却忽略了对生产成本与质量之间协调关系的研究,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与经济合理化方向背道而驰,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2.1企业要强化项目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能责任感

企业项目全员要对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职能责任感进行不断的强化,同时,建筑企业的职能部门要发挥好监督员工的职能,采用持证上岗制度,针对于专业素质缺乏、业务不纯熟以及职能责任感意义淡薄的员工,建筑企业要积极对其进行组织培训,从而使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保证了经济成本核算的精准性。另外,建筑企业要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人员的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保证每个职员都能够对自身的职权进行合理使用。同时,成本核算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强化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并对工程变更项进行及时的分析、收集并整理,继而进行上报审核,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2.2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对成本管理水平的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修补、补造或者返工的现象,倘若能够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则能有效的规避这些不利现象的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筑企业的修补与返工费用支出,从而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得到了科学的优化。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建筑企业要定期的进行每一施工环节的检查,并遵循施工要求进行综合自检,从而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3建筑企业要对采购工作内容加以不断的规范

工程材料在建筑项目成本支出结构中占据超过一半的比例,其中,而材料的选购对于整个工程材料应用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企业套对工程材料采购的环节进行不断强化。首先,企业要对自身采购制度进行科学的规范,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准备阶段,企业要保障施工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经过审批合格才能制定工程材料清单,同时,企业要保障清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使工程材料清单在采购中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对采购管理制定加以不断的规范,对采购审批流程、具体采购流程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关系进行明确,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对多家材料供应商进行考察,并与产品的价格、质量等综合条件最佳的产品供应商进行合作,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对备选供应商进行确定,避免合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工程材料的供给出现问题。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通常从自身的成本节约方面出发,尽可能的对供应商的供货价格进行压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供应商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有所妥协,其往往会在商品成本的控制上做出努力。为此,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成本的可控空间进行清晰掌握,对市场价格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而实现成本支出最大程度节约的目的,最终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2.4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健全

建筑工程企业要对现阶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并对该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使成本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健全。同时,在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建筑企业管理层的首要任务是明确项目责任体系,从而使岗位权限得到不断的完善,而施工阶段各岗位工作人员也都能够全面贯彻成本的管理原则,并尽好自己的职能。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将成本管理指标纳入到岗位绩效评定体系中,从而实现对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计划进行精确执行的督促过程,同时,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各项工作内容也均得到了落实,这就全面保障了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3结语

第5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现场管理;成本控制;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也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环境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园林工程则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之一,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园林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施工建设和管理维护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施工对象是具有生命性的植物,其材料具有多样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要加强园林施工现场管理和成本控制,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1 园林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园林工程的建设水平却相对不足,在施工现场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园林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土建、市政、园林、装饰、安装等多个专业工程同时作业,且每个专业工程间各司其职。园林施工企业在安排管理人员时往往不能面面俱到,使得非专业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给工程建设和成本管控工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1.2 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迅猛发展的现阶段,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但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一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经验,业务水平较为生疏,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1.3 不重视成本核算工作

一些园林施工企业对阶段性的成本核算工作通常采取忽视的态度,直接导致园林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园林工程成本核算应结合各个施工阶段的实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但很多施工企业对成本核算工作并不重视,使得园林工程建设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2 园林施工现场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首先,严格审查施工图纸,将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组织相关专业的工程师会审图纸,及时修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单位要对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工期。再次,对于编制好的园林工程进度计划交总工办审查,防止出现不合理交叉作业现象,确保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需要成立项目小组,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各小组成员中。对于小工程量的园林工程项目采用纵向贯穿式的组织形式,对于大型园林工程则应选择横纵向的组织形式。工地开始施工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应常驻施工现场,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对所出现的质量问题责令进行整改。同时,要安排管理人员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特别是苗木的选择要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对于园林铺装(如水刷石、鹅卵石、花岗岩等)施工内容,需要先做出1块样板,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建设。另外,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图纸,不得使用未经许可的原材料。

2.3 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结束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之后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总包共同进行检查。预检合格后,由相关领导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施工单位根据整改建议和工程量的大小在工期内对其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质量并填写工程验收单。需要注意的是,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结束验收后,施工单位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保证景观效果。

3 园林施工中成本控制中的要点分析

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建设质量和景观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成本管控工作,主要表现为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

3.1 施工材料费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成本费用是园林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工程成本的60%。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供货渠道增加的背景下,园林施工材料的选购应调查材料市场的行情,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具有实力强、信誉高、价格实惠的材料商作为交易对象。确定进货量后,在材料价格同等的基础上,为降低材料运输成本,尽量就近采购。同时施工主管和采购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工程开工前对所需的材料数量、规格、质量等要求进行额度统计,编制出定额任务单,工程项目经理对采购清单进行核实、确认、批准签字等。通过内部建立材料单价的层次审核制度,避免因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资金浪费。

3.2 施工人工费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人工费包括施工工人工资,为现场制作各种配料等人员的工资、奖金、劳保费等。合理控制人工费,需在每个单位工程完成图纸会审交底工作后,施工单位项目部全体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少无效劳动的付出,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保证园林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

3.3 最佳种植时间的选择

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植物种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植物能够一次成活,实现预期效果,是园林施工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成本控制工作同样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植物移植的最适宜季节为3~4月和9~10月。当不在此季节施工时,需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提高植株成活率,尽可能减少因苗木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4 机械设备成本的控制

机械设备的费用约占园林工程建设总成本的7%,虽然其比例占据不多,但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视。机械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应满足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所需,并充分考量机械费用的情况和综合效益水平。在具体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结合施工条件、工程特点、经济原则等要求进行。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序搭接和流水作业,对机械设备的连续作业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平衡调度工作,提高利用效率。

第6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 工程成本管理 市场经济 结合 难点 建议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期合同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来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每个方面,从工程项目中标开始的施工准备、现场施工过程、竣工后的检查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如何做好工程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工作就对工程项目尤为重要,一旦这项工作没有做好就很可能影响项目的盈利。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找出工程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难点,并根据这些难点提供一定的建议。

1.根据市场价经济的变化,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想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成本预测体系。且进行成本预测工作时需要严格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来进行控制。成本预测主要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

1.1工、料、费用的预测

对于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根据目前市场经济中的人工、材料以及机械使用费用的行情,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人工的单价,然后考虑工程整体的工期以及投入考虑是否在合同中包含住宿。而材料的成本也是需要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当前市场中建筑工程材料的市场行情和价格的变化趋势,预测项目施工中需要的材料数量与所需费用[1]。因为材料费在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大,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且在确定供应商时应货比三家,对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做出细致的对比。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使用费用则是根据机械的施工效率计算实际施工时所使用的费用。

1.2施工方案发生变化时引起的费用变化的预测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工程项目也是不可避免的也要遵循这种规则,在建筑施工前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出工程的一些费用的成本之后,倘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施工完的某些地方要进行修改或者是拆除,或者是材料要有所增加,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再次购买的问题,我们不能保证在这一时间段的材料单价在市场经济的管理下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要真正的控制成本,保证工程盈利在工程施工的前期预算中要包含施工方案发生变化时引起的费用变化,以保证施工单位不会亏损[2]。

1.3成本失控风险的预测

在市场经济的大条件下,对项目成本目标进行风险分析是一项比不可少的工作,其就是在项目工程施工前期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到目标实现和成本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这项分析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地质特征和结构特征。2、对业主单位相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的信誉等。3、施工条件的分析。4、施工地点交通、电力的分析。5、材料购买是否便利,其材料的价格走向。通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基本将项目施工前期的一些成本控制工作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减少资金投入。

2.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

2.1施工过程中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尽量采用机械代替人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施工工期的长短和质量以及施工成本都对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一定好做好项目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工作。近年来建筑市场的需求一直很大,且各种施工企业或者是私营的个人都在建筑市场中想要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要想真正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3]。尽量采用机械代替人力,这样不仅施工效率高还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

通过前期的分析工作,可以对施工的成本做出一定的控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尽量采用机械代替人力,这样就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一旦加快了施工进度就可以缩短工期,缩短工期的同时也是减少了人工和机械的使用费用,这就可以直接的减少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也可以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2.2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管理

由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可能使得材料有浪费的现象,材料的剩余或者是材料放置过程中有所损坏都会增加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增加。而对于材料的损坏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随意踩踏,或者是在雨天时没有及时做好材料的防雨。这些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损坏,最终都会使得施工成本出现增加。

3.建议

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就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在这项工作中的重点就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控制,其不仅包括材料购买量的控制、材料单价的考虑、还需考虑使用中材料是否存在浪费以及材料的保管工作。由于在整个项目工程中材料的花费是在整个工程中花费最多的一个部分,因此必须对这一方面进行好控制工作以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对如何做好项目工程成本控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提出如下建议:1、在进行项目工程之前,要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市场中的材料、人工费以及机械使用费用的情况,以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尽量减少工程成本的投资。2、施工过程中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及保管工作做好控制,这些都可以减少整个项目成本的投资。上述两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从侧面帮助进行项目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减少整个项目工程的投资。

4.讨论

市场经济是一种又被称为自由企业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之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全部由自由市场和自由价格机制来引导。而并不是由国家来进行调控。在这种经济体制之下给了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会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需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达到一个组织的效果。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工程项目要是想要获得盈利,就必须将项目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应该就是材料的购买工作。本文通过对如何做好项目工程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进行分析,同时也为做好工程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工作提供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今后工程成本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提供一定的依据。也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工作也会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英红,徐军阳,唐军伟.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5)

第7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素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

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建设工程的地点和为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械设备)、料(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法(工艺检测),环境、资金、能源、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施工人员在现场应该及时解决,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三、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有人将施工现场管理仅仅理解为现场材料合理堆放,搞好环境卫生,组织文明生产,这是很不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任务主要是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索,并优化配置,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并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目的。具体任务是: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包括产量、产值、质量、工期、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技术经济指标。

(2)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

(4)健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等现场管理制度,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健全与完善技术工艺、质量、设备、计划调度、财务、安全等专业管理保证体系,并使它们在施工现场协调配合,发挥综合管理效应,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

(6)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做到事事有标准。现场所有工作应按标准进行,按标准检查,按标准考核。

(7)整治施工现场环境,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1、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

2、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身先士等工作。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了然于心,做好各方面突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以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3、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4、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5、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6、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7、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8、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就的材料保护措施。

9、加强验收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察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工时,监理单位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预验收,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正式验收,对照设计图纸,按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检查核对工程技术资料、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期限,直到合格为止,然后报质检部门备案。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在交工一定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另外,所有竣工资料要到齐全、规范、准确、全面、真实,确保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8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Cost management of day-to-day maintenance of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Lei Fa-liang

(Qingha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I have engaged in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for many year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sts, and proposed measures to control maintenance costs, thereby reduc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intenance costs, further improve engineering efficiency.

【Key words】Road construction;Machinery and equipment;Maintenance;Cost Management

1. 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2. 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3. 控制维修成本的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首先要解决的是公路施工企业人员自上而下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工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性能的完好与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和效益,从而提高机务管理的力度,要求机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联系和监管作用,成为公路工程施工部门和机械部门的连接纽带,及时的掌握工程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我公司安机部由专人负责,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从机械设备的选型购置到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建立工程机械设备数据统计系统,对大小故障、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日常使用情况和工作量都登记备案,以便在工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分析、判断,及时准确的消除故障。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机务管理人员做到奖罚分明,明确责任。再次要加强施工部门与机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我经历的S241扩建工程、镇江新区经十路工程、通港路改造工程,S340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等项目中,由项目副经理兼管机械,坚持谁用机械谁管机械的原则,在抓施工的同时抓机械调配使用,保证了机械的合理使用,提高了机械出勤率和完好率。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低,对工程机械设备性能和原理不了解、不熟悉,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维修保养成本首先要在操作人员的录用上考虑其文化水平,在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招收一些大中专筑机学生,从而提高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我公司在冬季施工淡季,开展内部学习,由专业人员给施工一线的职工授课,使他们掌握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我本人就多次参与,授课内容有: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如何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工程机械日常养护项目等。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对机械的认识,减少了不规范操作,使机械的故障率大为降低。

(3)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强保工作,防止误保,杜绝漏保。由于保养不当是造成工程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机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机械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制订切实可行的保养计划,并与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加强广大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保证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次数,缩小故障规模,降低燃油消耗,节约维修成本。

(4)加快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公路施工企业中一些已经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现今仍在超期服役,这就无形增加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已远远超过了报废工程机械设备创造的价值,我们应当从经济角度来对待此类问题,该废就废,该处置就处置。利用多种渠道来加速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如采用社会融资租赁、职工集资入股购置等方式以解决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推动下,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已成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逐步趋于完善,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成本应合理而有效的控制,因为在注重效益和效率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效益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能量石。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管理基本常识范文

一、采取内部市场化管理手段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有两层涵义:其一,企业内部各成本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有偿买卖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各成本主体——企业内部成本、费用发生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靠行政命令维系的“无偿供领关系”,各内部单位耗费的节超对其利益影响不大,造成了他们对成本控制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模拟市场机制”,使各费用发生单位成为“虚拟的市场主体”,使他们之间发生的人、财、物的转移由“无偿领用”变为“有偿买卖”,并确保各市场主体按内部模拟市场价格交换后,成本低者收入高、成本高者收入少,充分调动起内部成本主体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控制成本”为“我要控制成本”,彻底改变只有少数几个部门甚至只有一个财务部门控制成本的局面,形成谁发生费用谁负责、谁控制得好谁受益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成本主体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其二,制定成本的最终依据是市场可接受价格,制定成本的程序是“倒推硬逼”。传统的成本制定程序,从产品的设计研制到制作销售逐次加成,与市场价格脱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市场可接受价格作为制定产品成本的上限和最终依据,由产品的市场销售价出发,由后向前逐步分解,坚决将各个环节的耗费控制在分解指标以内,确保企业总体成本水平维持在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二、抓好两个转变

一要抓好企业员工思想意识的转变。以产量产值为中心的传统的企业管理,养成了员工只关心产量不重视成本的思维习惯,“只要产量高,钞票大把捞”是员工的普遍想法,至于这些产量花费的代价高低,基本上无人问津。这种只讲产出不论投入的思想,是粗放型管理的痼疾,与成本管理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细致入微的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使之明确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成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要抓好成本管理模式的转变,变“生产型管理”为“成本型管理”。这种转变有两个具体要求:其一,工作的重心由产量产值转移到财务成本上来;其二,成本控制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范围,还要向前延伸到研制设计和采购供应过程,向后延伸到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

三、坚持四项原则

(1)不唯成本降低而加强成本管理的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降低不是其终极的追求。就提高经济效益而言,首选的应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即使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研开发、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的投入短期内会导致成本攀升,也不能因噎废食。成本管理必须与其他管理--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加强以及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全面性与精细化结合的原则。企业成本管理必须将形成成本的每一项要素、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管理范围,并依靠全体员工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每个环节都按照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有效控制。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赋予各成本主体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成本费用的职责,更要使其经济利益与控制情况的好坏紧密相连,为此,必须给予相关责任人控制和奖惩的足够的权利。企业各级成本主体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获取的利益必须紧密地、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4)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结合的原则。加强成本管理过程中,既要通过经济手段理顺成本责任关系,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又要适当地运用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事而异地调控成本管理的各项活动。经济与行政手段必须协调运作,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不可以包代管,亦不可以罚代管,要追求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四、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和基本手段,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在转变原有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计量、定额、标准化、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管理机制。若因为这些基础管理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不加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控制无据、考核无据、奖惩无据,便失去了将成本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