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垂直与平行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垂直与平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垂直与平行教案

第1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69-04

不管课程标准会作怎样的修改,教学目标都会有多样的呈现方式,在当下就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而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仍是比较合适的方式。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教案存在如下问题:课时教学目标缺失、三维目标割裂、行为主体错位、行为表现抽象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课程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的分解技术薄弱。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往往认为,“目标是重要,我已经看过了,心中有数”;“主要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至于目标,只是个‘摆设’而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会写,难以描述,也懒得去写”。当下的一些课时教学目标已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内容,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日益残缺化或被形式化。笔者对某区105位中学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其中“你会基于课程标准进行目标分解,并认真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吗?”的答案统计显示,会的,占20.0%,多数会的,占26.0%,偶尔会的,占36.0%,几乎不会的占18.0%。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意识不强,不会分解和描述教学目标,认识不到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一、课时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目标缺失

目标缺失主要表现在:教案没有设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栏空白或敷衍了事,残缺不全。大多数情况就是教师简单地写几句关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很少提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二)课时教学目标偏离课程标准

课时教学目标偏离课程标准首先表现在课程理念“涛声依旧”。虽然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下发,但是课程倡导的“‘用教材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重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主旨是不会变的。但不少教师仍然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中的“课程”几乎等于教科书,无论面对什么时期的学生,什么层次的班级,教什么和怎么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学生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成为了一个被不断灌输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发展。[1]

课时教学目标偏离课程标准其次表现在行为主体错位。课堂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学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学的行为,而不是教师教的行为。但是形如“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能力”之类的表述,指向教师的行为主体错位,仍然大面积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

(三)课时目标表述不具体

课时目标应是具体的、微观的。因此,数学课时目标强调可操作性、具体化,是经过课堂教学,能看得见的“学生的变化”。课时目标表述不具体体现在教师把课时教学目标写成“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而没有具体目标的陈述,也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更没有从哪个层面反映出学生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由于教师们根本没有着眼于“活动”“过程”和“体验”,因而显得抽象和不可考量。

(四)三维目标人为割裂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因为不会描述,直接忽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应是融为一体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有在过程与方法中才能形成和实现。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把三维目标人为割裂,分别表述,确实有待商榷。

二、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导致以上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课时目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老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虽然J同,却不去实践。他们习惯对着课本和教参,凭借自己的经验备课。因为他们一直使用的方法照样出成绩,所以并不愿意大幅度地改革课堂。另外长期教学毕业班的教师,自认为目标了然于胸,或认为课时目标只是设计中的一个“标签”,故对这种文本分解不屑一顾。

正是由于没有真正意识到课时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才导致了没有明确目标的“空”对“空”教学;正是因为目标缺失,才呈现出在风雨中飘摇,“魂不附体”的课堂;正是这种飘忽不定的课堂,注定了当下教学“高负轻质”现象的大量存在。

(二)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存在“落差”

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都很认可,但落实在教学中却有不同程度的“落差”。有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一些数学教学观念完全赞同。其中认可度最高的教学观念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高达97.7%,认可度最低的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到有困难的学生”,赞同率也有85%。但是,教学行为的实现程度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其中最高的,“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才50.7%,认为完全能够做到的教师比例只有31.5%。由此可见,教师认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原因主要是:1.老教师教育思想跟不上,虽然认同,但无法实现;2.改革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阻碍了教师自认为的“冒险”;3.知识老化、师生之间存在代沟,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学情。

为了纠正这个“落差”,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应牢记两个“有没有”:有没有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并在课标指导下研究过一份完整的高考试卷?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没有设定在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合一地带?教的起点应在哪儿?许多教师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学的起点!”其实并不是这样。如图1所示,教师教的起点和学生学的起点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并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绝对的静止状态,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或者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不同教师指导下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切忌以静止的眼光和简单化、一刀切的心态看待学生,而要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何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潜在可能,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找到教学合一的最佳着力点,这确实是一个技术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还要把握动态的、真实的学情,努力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三)课时目标缺乏主体性、层次性和可观测性

在“平行与垂直”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途径、策略是什么?为何越过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直接上升到空间想象能力?显然太空太大。有的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简单地写上两条:1.使学生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2.使学生体会垂直和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很明显,主体错位,表述太过粗略,层次不强,与知识紧密相关的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根本就没有,且目标不可测量。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主体明确、具体、可测、有层次、可实现。其实,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很简单,抓住ABCDE即可:Audience(行为主体),Behavior(行为动词),Condition(行为条件),Degree(表现程度),Evaluation (评价、评估)。还是以“平行和垂直”为例,可以设定为如下几条:1.学生(主体)通过操作、想象、观察(行为动词)等活动(行为条件),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表现程度),能正确判断平行与垂直(评价评估);2.学生经历两直线动态变化的探索过程,感受平行和垂直的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平行和垂直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虽然有时省略主体,但是心中一定要有。

(四)对“三维”目标理解模糊或对整体目标不会分解

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更不是先去完成一个目标,再去完成下一个目标,而应融合在一起。它们是学会、会学与乐学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尽管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是每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们不屑或不愿写后两个目标的“理由”。

三维目标书写的方式,并没有也不必要有一个统一模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是分三条明确标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的是去掉三个具体名称,但具体内容还是相对应的三条,有的是将两维或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这都未尝不可。笔者更倾向于最后一种模式,即融合在一起去设计,因为“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三者是相伴而行的,并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当然,有时根据需要,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牵强附会地加以表述,表述时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更不一定要平均用力。但是必须要力求做到行为词语明确、具体,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2]

(五)对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关系认识模糊

课程目标是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它规定的是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要求,比较抽象,达成目标时间较长,具有宏观性和长远性。单元教学目标是一个单元所有学习内容的总体目标。而课时目标则是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具有微观性、短期性。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例如,人教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二节应用的举例(第一课时)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对事例的解决,能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有P问题,解决两种类型的距离测量问题:一个不可到达的点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2.经历将距离测量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的过程。认识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方法:分析―建模―求解―检验,能够类比解决问题。3.体验将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维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如果去掉以上三条课时教学目标中的后半部分内容,显然就不是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了。而恰恰相反,许多教师就是将没有具体可操作内容的单元教学目标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同理,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也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三个层面的目标不一样,那么如何将课程标准落实到单元目标,再具体到课时目标呢?

笔者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予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标准是: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整体目标分解到单元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必须要以学生的现时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还要考量“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由于学生已学习了必修2的第一单元,故可设计如下的单元目标:以线、面的有关定义,四个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有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考虑到学生已学过集合的知识,教师可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描述和比较。再通过国旗与地面、火车与地面的关系等生活场景,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又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已初步学会了转化思想,因而教师可再将单元目标具体化为如下课时目标:1.学生能借助具体实例,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含义,并能准确理解其定义;2.通过折纸实验,门窗旋转等具体操作,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分别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定理解决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证明;3.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体会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4.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3]

没有科学的、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效果;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出现许多人为的教学问题。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一项点缀、一种摆设,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课时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广大教师应本着对教育负责的态度,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在教学设计中的灵魂作用,学会课程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的分解,同时以学生寻求真知为目标,综合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经验,以超越教材的方式,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以人为本、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具可操作性的课时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允t,李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理论诉求[J].基础教育课程,2014(11).

第2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2.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第3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新学期应该有新计划,新学期应该勇往直前,新学期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一】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x)(x)两个班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平移共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交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而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第6章本章主要学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两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实际问题始终贯穿全过程之中进行。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先了解基本思想,然后在基本思想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本章内容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讨论。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个人教学进度安排

第1、2、3周 学习第五单元;

第4、5、6周 学习第六单元;

第7、8周 学习第七章;

第9、10、11周 学习第八章;

第12、13周 学习第九章;

第14周 学习第十章;

第15、16周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二】在春节结束之际,新的学期也已经来临,在新的学期里,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的我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第二周 5.2平行线;

第三周 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四周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习;

第十三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

第十六周进行复习。

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三】为了在七年级下学期里的数学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待进生,不歧视待进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待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四】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平行线的特征,角的运算,一次方程组的运算;

平面图形的认识及位置与坐标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组,平行线及角的计算。

(2)会用尺规做平行线和角,了解位置与坐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七章:第八章,主要讲角的表示;角的比较;角的度量;对顶角;垂直;第九章,讲了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第十章讲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十一章主要讲了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第十二章主要讲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第十三章讲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第十四章讲了位置与坐标。

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线与相交线、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位置与坐标。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1-2周 角 3-4周 平行线 5-6周 一次方程组 7--9周 整式的乘除 10 期中复习考试 11-12周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3-14周 平面图形的认识 15-16周以后 位置与坐标 17周以后期末复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习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用好课堂小组评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不掉队,发挥帮扶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要求。

初一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五】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第4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在不知不觉中,七年级下学期已经来临,新的学期,新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数学老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老师工作计划(一)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x)(x)两个班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平移共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交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而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第6章本章主要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两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实际问题始终贯穿全过程之中进行。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先了解基本思想,然后在基本思想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本章内容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讨论。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个人教学进度安排

第1、2、3周 学习第五单元;

第4、5、6周 学习第六单元;

第7、8周 学习第七章;

第9、10、11周 学习第八章;

第12、13周 学习第九章;

第14周 学习第十章;

第15、16周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老师工作计划(二)在春节结束之际,新的学期也已经来临,在新的学期里,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的我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第二周 5.2平行线;

第三周 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四周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习;

第十三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

第十六周进行复习。

老师工作计划(三)为了在七年级下学期里的数学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待进生,不歧视待进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待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老师工作计划(四)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待进生,不歧视待进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待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老师工作计划(五)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和视图知识,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掌握每一阶段相关知识,训练相应解题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2.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以“两头”带“中间”使不同学生都有不同层次发展。

6.深化两极生的转化。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第5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背景;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2802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一些课堂教学分析可以发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很多方面要比传统课堂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我们学校走在课改前沿,课堂教学中早已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新课程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W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自主思考和组内交流,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承受能力、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使学生由学会数学变成会学数学、会用数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对比

面对学校的第三轮课改――以功能型学习小组建设为抓手,建立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德育模式,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四部(学习部、生活部、礼仪部、文体部)”建设,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此基础上,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变教为学,一切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践行新课程理念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刚开始,我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感觉很吃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都在发呆或无所事事。后来,听了其他教师的课,发现他们都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学校也不断地对我们进行培训,慢慢地,我也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没过多久,我感觉到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于是,从课堂教学方面,我将传统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进行简单的调查对比。

1.课堂比较

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有活力,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且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从而导致多数学生成为不起眼的“观众”或“听众”。另外,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做练习题都要比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准确率低,在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很明显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要比传统课堂更好。

通过简单的抽样问卷调查,对比传统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乐于思考,愿意把学习中的想法、疑惑分享给同伴,然后共同探究问题,对数学学习兴趣倍增。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端正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

3.作业练习情况及考试成绩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学生要比传统课堂学生的数学成绩要好,这充分说明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之处。

虽然这些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或许还有偶然性,学生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还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得到检验,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善于思考、交流、倾听,懂得取长补短,获得数学内在的思想方法,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目前,虽然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坚信走这一条能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路,并且上下一心,携手共同努力,遇到问题不退缩,坦然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美好的课堂教学蓝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更有效,除了建立好基本的合作小组以及对小组成员进行恰当合理的分工外,还要有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多维度的有效互动交流与教师适时的点拨等。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前提

在课程改革初期,由于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造成误解,认为无论哪个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教学环节都要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导致课堂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效果并不理想。这样教学,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没有多大的收获。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那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无效活动。如华应龙老师在教学“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时,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是引入数学上一个有趣的三位数黑洞奥秘,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没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必要,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并完成。

(2)合作学习的探究问题要有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否则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先开门见山地出示课题,让学生看课题说本节课内容“新”在何处、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旧知识相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将旧知识迁移类推解决新问题”“怎样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等问题展开合作学习,最后总结出423÷42、480÷24等题目的计算方法。

数学综合实践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接到任务能快速思考实验的整个流程,再根据组内人员的特点合理分工。如一名或多名操作员,负责具体活动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讨论或活动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合作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例如,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节约一滴水”一课时,学生通过滴水的声音联想出两个问题:一个水龙头一年会滴多少水呢?每人浪费一滴水,中国13亿人会浪费多少水呢?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面对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学生纷纷开始了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水龙头一分钟的滴水重量,有的数10克水的滴数,有的……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2.多维度的有效互动交流是保证

教育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多种的互动方式。课堂教学中,一般有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动、组与组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等方式。通过探讨交流,可以让个人的认知成果变成组员或全班同学共同的认知成果,使思维发生碰撞,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先将学生画的各不相同的两条直线图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将其分类。其中一个小组介绍分类方法,说到“将明显已相交和垂直的、延长后才相交和平行的放在一起是按照两直线相交与不相交来分类”时,引起了学生的一场激烈争论。有学生立即反驳说:“直线的性质就是向两端无限延伸,这两条直线看似不相交,而延长后是相交的,因此应该把它放在相交这一类。”……最后,教师加以点拨提升。这样教学,使得数学课变得有血有肉、生气勃勃。因此,合作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了事,而是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表面现象探究到数学内在的思想方法。

3.教师适时的点拨是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指导。因此,教师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适时进行调控,如果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指导。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可能会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去寻找各数数位上的规律,从而使小组活动受阻。此时教师就应该给予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数字之和,使小组学习活动能正常进行下去。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引导,将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升,使其系统化、逻辑化、条理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优越性的同时,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要盲目实施。在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应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丁锦华.数学课程标准(小学)读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垂直与平行教案范文

[关键词] 工科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R32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0-0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而上海地处国际大都市,对外交流则更为广泛。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每年都接受大量留学生,因此全英语教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校留学生教育相较其他院校而言开始的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00多所接受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大学。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持续拓展,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接受海外大学的交流与进修生。其中,来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进修的大多是从事医疗器械与食品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肯尼亚、卢旺达、叙利亚、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他们来到中国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汉语培训,因此,进入学校后主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学习[1]。关于对工科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笔者已经有所阐述[1]。对留学生的解剖学教学计划基本上参照我院研究生要求执行,但在教学、考试方面的要求稍低。本文将人体解剖学在工科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1 目前教学现状及遇到的困难

1.1 语言交流障碍

我院留学生多来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应用能力比我院一些教师甚至还强。比如有一名印度留学生,在英国有3年的研究生经历,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英文文章。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遇到困难。第一个问题是留学生的口音很重,把国际音标的清辅音 t、k、p 读成浊辅音 d、g、h。而教师大多接受的是标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教育,从没有听过带有口音的英语。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留学生用带有浓厚的当地口音的英语与教师的“中国式口音”混杂起来,造成“你讲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也不明白”的情况,使得彼此交流经常会产生误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个问题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多而生僻。全身骨头就有206块,肌肉就更多了,有600多块,再加上身体九大系统各个部分的器官,需要记忆的单词以千计数。这其中很多单词非常生僻,如头侧部耳上方叫“颞部”,胳膊又分“臂部”和“前臂部”等。即使是专业教师也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这些专业术语的写法和发音,这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1.2 文化和素质方面障碍

我院留学生在教育体系、教学理念、课堂组织上和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学习上有一些困难。目前,我院留学生中人数不多,因此,常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放在一起上。这样的小班课程能明显感觉到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非常认真主动,布置的作业不仅能完成还能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老师常常会因为利用很多时间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使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而一些留学生则不愿学习,上课时间概念不强,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这些问题和他们自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

1.3 教材缺乏,课时限制

工科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还有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并无明确的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材[1],而我院使用的教材多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教材。当然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全英文教材就少之又少了。目前我院对留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国内人编写的双语教材。这个教材与国内中文教材相对应,教师使用起来较方便,但对于那些英语接近于母语的留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另外,这些教材多是为医学专业学生而编写,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医学的留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除了教材方面的困难,课时方面也有所限制。人体解剖学课程在医学院的课时相对较多,内容丰富,总学时约30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为尸体解剖和观摩,以动手操作为主[2]。而工科专业留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总共36学时,且没有安排尸体解剖和实验课[3]。与医学院比较[4],教材相同的情况下,课时却压缩了将近1/4,在学习的时候常感觉重点不突出。而我院的研究生虽然课时相同,但大多已在本科上过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工科专业留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医学基础课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与那些已有基础的学生相同的学习内容,是相当困难的。

1.4 教师工作量和回报的矛盾。

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大:要找英文教材、重新编写教材、备全英文课件和练习口语。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比平行中文课程多好几倍的工作量。有人曾做过统计:中文课程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5∶1,而全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 20∶1。既然全英语教学备课时间要多出4倍,那么回报是否也同样加倍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全英文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与一般课程教学工作量是等同的,甚至在申报一些教学奖项上也有偏颇。大学的教学奖项大多偏重于本科教学,而针对研究生则很少。这种政策上的偏重极易导致教师不重视全英语课程,甚至出现申报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寥寥无几。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科研为主,例如我校对教师的考核情况,其中科研比重甚至占到一半以上。年底考核,晋升职称更是直接与科研挂钩。教师使用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却在教学效果、课筹、工作量计算上都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显得回报比率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全心全意的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探索和改革,甚至抵触全英语教学。

1.5 教学手段缺乏

与医学院校不同,针对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辅。我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理论课时为48学时,辅以实验课时16学时[1,5]。而留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就更简单了,只有36学时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欠丰富。一门本应以动手操作和观摩为主的课程,变为以教师讲解为主,这让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教师顾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内容,因此难以讲的很深很透,更谈不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了。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总结,针对工科留学生的医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对本教研室而言,全英语教学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与同行专家的交流,经过对存在问题的仔细分析,笔者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2 解决方法

2.1 勤练内功,加强师资选拔与培养

从同国际接轨的方面来说,应加强全英语教学的培训和锻炼。匮乏的师资是长久以来困扰全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师资的培养需要长久的计划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加强师资的选拔。鉴于医学课程与英语专业跨度较大,所以最好的师资莫过于经过专业英语培训的医学专业师资。本教研室教师均为医学专业院校毕业,且有多一半的教师还曾到国外访问交流,在教师资源上还是有优势的。这些教师如果加以专业英语培训将会是非常好的全英语教学师资。其次,重视师资培养。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英语口语与听力的熟练应用,所以对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应放在这两方面技能上。当然,最好的培训方法莫过于采取出国培训的方式。最后,还要增加双方沟通。关于语言障碍方面,我院留学生与医学院留学生的语言习惯很相似[6],如英语水平较高、知识面广、口语带有浓厚的口音和大多是清辅音和浊辅音分不清。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加强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经常与留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发音特点及表达方式,这一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另外授课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留学生的本国文化和习俗。在备课方面不仅仅简单的背诵英文教材,更应该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得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准确熟练地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近几年,我校在全英语教学师资培养和英语培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设有全英语教学课程项目和国际师资课程培训项目等。每年会选送一批人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英语,这些措施使得教师的全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本教研室毕竟开始全英语教学时间短,加上受汉语母语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很多方面还在摸索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强记解剖英文词汇,用英文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通过这样的教与学,全英语教学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2.2 改编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材

面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及辅助材料不足等缺点,应适当地进行教材的补充和编写。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最新的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以此来扩充并更新日常的教学内容[7-9]。因我院留学生大多为研究生且英语水平较好,对这几批留学生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英文原版教材往往价格较贵,将给这些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因此,可从学校图书馆借用外文原版教材,也可根据情况采用电子版英文教材。目前给留学生使用过《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Sylvia S主编的原版教材,电子版使用的是《Gray's Anatomy》等教材。当然除了改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技巧,可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等。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C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适当减少专业术语量和难度。注意内容的选择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做到既完整、连贯、全面,又能够突出重点,同时还要形象生动。突出与留学生相关专业的联系。

2.3 制定优惠政策,解决付出与回报不匹配

全英语教学要付出成倍的工作和付出,如果长期的辛苦努力得不到回报,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于教师的工作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国内部分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中山医学院采取的是提高留学生班上课的基点和课筹,大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侧面上激励教师参与留学生班的教学。为了解决根本问题,他们还提出,在各个高校是否能够把参与本校全英语教学作为晋升或者考评的必要条件[10]。我校目前对全英语教学的支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提高全英语教学基点。我校计算教学工作量以教学基点为基础,根据理论课时和所选学生数浮动。计算公式为理论教学工作量=总学时×[教学基点+(选课人数-40)/选课人数]。一般课程教学基点为1,而全英语课程教学基点为1.5。②设立专门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目前本校已开设有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校级全英语示范课程以及市级全英语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均有相应的基金支持。③对全英语课程予以科研项目支持。本校设有校级全英语核心项目,上海市设有市级全英语示范项目等,均有大量经费投入。这些政策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毕竟是小范围,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委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还需要设立以下长期政策:①增加全英语课程基点。②设立全英语精品课程。③把全英语教学也加入职称考核评定。④加设全英语课程的科研项目。

2.4 进一步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最适合工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调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校教学课件均已采用多媒体课件,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视频和手术录像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医学基础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安排观察临床手术、解剖动物等实践性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如德国海德堡生物塑化机构制作的视频《anatomy for beginners》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很适合作为留学生的课堂辅助材料。②采取以CBI为主导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CBI教学法[11],即基于内容教学法,是国际公认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一[12]。CBI教学法的使用是把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最优手段之一,可以大力推进该教学法的使用与研究[13]。本教研室采取的措施是每次设一讨论主题,课堂上以“圆桌型”座位方式,有小组讨论和整组讨论等形式[14]。如讲运动系统章节部分,安排讨论的议题是“腰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先安排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内部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否则会影响讨论效果。

CBI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些技巧:①用最直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组织学的兴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首先要介绍医学术语,在介绍人体结构时要在特定的姿势和状态下,如介绍解剖学的3个面:水平面(将结构分成上下)、垂直面(将结构分成左右)和冠状面(将结构分成前后)。教师拿一面包,指导学生用小刀从3个面将其切开,帮助其理解。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学科,牵扯到大量专有名词,很多词汇生僻,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比如胳膊叫上肢,大腿叫下肢,屁股叫臀部,上臂屈侧肌肉叫肱二头肌。笔者采取让同学们点读的方式,当学到消化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点读出消化道的起止点;当学到运动系统时,让学生在身体表面摸到骨头,并念出该骨名称。②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解结构功能。如理解肺的通气,把肺泡比喻成气球,肺通气的动力则为吹起的力量,阻力则为气球回弹力。经过这番比喻,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便迎刃而解。③用极大的耐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留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我国学生不同,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不习惯填鸭式的中式教育,喜欢在课堂上随时发问。在全英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可以要求学生们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课后集中讨论。下课后,他们会问很多问题,内容甚至超出医学基础范围。教师都予以耐心的解释,即使遇到一些难题当时解决不了,教师也会搜索相关资料,下次课堂继续解答。这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克服语言障碍,耐心和爱心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重要。④科学记忆法帮助记忆。医学基础专业词汇繁多,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一些歌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在给留学生教学中则采取了总结记忆法。每章节最后,都把功能相关联的专业名词串连在一起,方便记忆。

3 小结

笔者在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有待加强,以便扫清交流障碍;教学方案、教材要改革和改编,对工科类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制订出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计划[5],更好地开展工科专业留学生全英语解剖教学。本教研室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了加强教师自身培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对全英语教学有所帮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改善,相信全英语教学会越来越专业。但对工科类留学生全英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有一些经验,还要继续摸索提高全英语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15]。虽然大多数本科也设有英语教学,但目前大多为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留学生,但留学生人数毕竟有限,全英语教学要有所发展,还要面向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人体解剖学全英文教学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展开,我们期待同仁们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共同进步,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也期望高校、教育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对全英语教学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全英语教学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王艳,陈昌乐.如何给非临床医学生上好人体解剖课[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0-91.

[2] 宋敏,曹更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3,17(15):242-241.

[3] 刘建斌,童小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尝试[J].华章,2013,8(8):183.

[4] 王军,刘健华,原林,等.解剖学“大爱无疆、无语体师”医学人文教育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解剖学研究,2013,35(1):65-67.

[5] 王艳,随力,蔡文杰,等.工程专业人体解剖学发展思路探讨[J].心理医生, 2011,5(9):821-822.

[6] 倪世容,倪似愚.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全英文教学的体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 2282.

[7] 张洁,靳二虎.留学生影像诊断学见习课全英语教学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94-395.

[8] 王玉,黄光英,张明敏,等.我校全英语留学生班中医教学的问题及思考[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53-54.

[9] 王璇,吴蕴棠,黄国伟.留学生营养学全英语教学实践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7):168-169.

[10] 何文智,杨军辉,陈安,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7,13(7):131-132.

[11] 马璟,杨世艳,唐莹.CBI教学模式在航管专业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3):45-46.

[12] 何广惠,江卫华.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CBI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0(1):74-77.

[13] 张丽华.CBI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9(4):262-263.

[14] 崔颖.CBI下6T教学法在商务交流技能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