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技术创新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

第1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新企业员工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激励手段的薪酬模式已经逐步被具有全面性、灵活性等特点的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所替代。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高新企业很难选择有效的全面薪酬要素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墓于此,本文就全面薪酬影响高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期望为高新企业建立全面薪酬激励体系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 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 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 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 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1)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促使高新企业研发人员对奖金激励仍然特别重视。然而目前我国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制度制定以及实施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大体可以归结为:①奖金考核分配缺乏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奖金分配大多仍停留在简单切块平均分配的水平上,没有真正和研发人员个人所产生的效益挂钩。②对奖金的发放时机缺乏科学性论证,奖金的“档次”难以拉开,影响了贡献大的研发人员的情绪和期望。对此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发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奖金发放标准。奖金的发放能否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一个重要因素是研发人员是否认可奖金发放标准。标准合理,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反之,就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严重挫伤其积极性.要认真对研发人员对奖金发放标准的满意度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设置出较好的发放标准。建立以个人奖金为主,集体奖金为辅的奖金激励制度。要做到奖金与个人绩效相挂钩,同时也要同集体完成的综合经济指标相结合。这样既增加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又不至于影响团队的合作。第二,科学地选择奖金发放时机,在奖金制度制定上要层次鲜明。要改善研发人员领取短期奖金的制度,延长奖金发放时间,从而增加奖金一次性发放金,以提高奖金感知强度,进而强化奖金激励。要保证奖金层次的跳跃性,从而消除研发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感,提高工作激情。

第2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前言

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使得信息技术和服务成为了知识管理的新方法,也是企业更好的参与竞争的主要方式。其实,信息包含与企业经营与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项目论证、产品发明和生产都是其中的重点。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保证内部的协调运转,将复杂的信息流畅性使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完善企业技术,做好信息服务就成为了关键。

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一)内涵

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技术创新中所说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下的新目标,它强调的是对技术的全方位使用,突出信息的强大接收功能处理和存储消息,在能够良好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有价值、高质量的产品,创新扩散资源。

(二)要求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当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要求做出服务。一是,强大的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按照企业经营的目标对新技术进修科学的使用,从而获取信息,对技术创新做出决策;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在服务的基础上挖掘数据的强大功能,对信息进行更精准的研究;三是,畅通的沟通渠道,在信息服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漏洞,减少信息污染,防止失真现象的存在,做好保密工作。

二、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要素

第一,技术创新信息的用户和需求,信息用户是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对象,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决策的工作人员即为技术创新信息用户,他们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标杆。现代企业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具体需求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第二,企业信息服务组织。现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机构主要为企业信息服务组织,同时也是企业创新服务的基础性保障。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所表现出的信息地位不相一致,却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传统的服务信息组织不够健全,也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难以保证资源的共享。第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成果体现,也是整个信息服务体系的灵魂与核心部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根据时间的差异包括三大阶段。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目标,掌握实际情况,在准确判断企业实力的同时,面向市场做出判断,对信息加以整合,制定系统的创新策略。第四,企业信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影响整个技术创新情况的关键服务,它是企业所有职工形成的凝聚力,是他们所能够创造的信息技术的总和。不同于产品的生产,企业信息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价值观的体现它的构成不是随意而盲目的,需要借助制度规范提高整体凝聚力,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包含的重点。想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内容,就必须找到发展的具体方法,明确相关规范。例如,向油田生产服务的传统企业,在现代化生产阶段就必须坚持做好转型,包含油田设备物资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化工、房地产、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服务升级,找到创新服务的科学对策。

(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信息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服务能力,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合理的需求,并将其表现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最终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若其综合创造能力较低,高利用价值的信息就难以发挥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服务价值。

(二)加快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是企业未来的核心,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招聘学历较高,素质水平较高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对现有的信息人才进行监督和管理,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优秀信息人才,坚持横向联合以培训,并突出自己培训的重要性,促进企业个体化和整体化整合。

(三)突出重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新的时代背景使得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变。对此,企业要对技术加以创新,明确不同时期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重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定题服务,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的转变,向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即为服务体系的研发,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技术必须强调更新,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服务,企业的经验管理要有决策性和前瞻性,找准市场定位进行服务,从而更好的突出企业特征。

参考文献:

[1]程刚.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No.17401:60-64.

[2]李丹,葛宝山,赵英才,黄金睿.面向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No.20105:779-783.

[3]冷伏海.支撑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咨询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

[4]程刚.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05:64-68.

第3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第4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12-0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体系完整、高效运行、能激励、促进、保护、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建设。

2 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原因

一是我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立法缺失。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法,未能使技术创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定过于抽象,不便操作。《科技进步法》经过修改,有了一定完善,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等。但是依然不够具体,难以彻底贯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难以明确各方主体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权利、义务,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不系统,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例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包含投资、服务、人才、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专门立法系统来保障。同时,许多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还只是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乃至政策文件,权威性不高,约束力不强。

三是中小企业立法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科技立法过于原则化,显得模糊不清且过于笼统,因此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政策方面提出政府对中小企业附有一系列扶持义务,但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违反规定,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支持,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该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就变得非常差。

四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监督落实不严。目前我国的许多司法和执法人员对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专门的科技法律人才。另外,在科技领域不规范执法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执法者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执法者的执法能力不足,执法力度不深;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多头执法造成监管真空。在执法监督和落实方面,对科技领域法律执行的监督缺少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保障。例如科技进步法规定的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按照多少幅度增长,实际上并没有做到。通过合适的途径与法律手段来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很难达到。科技创新立法从软倡导转变成为真正的硬约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进行以下方面进行法治创新举措,全面立法,加强执法,以激发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和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3.1 制定专门立法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从基础和全局上衡量,应先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具体和专门规范的层次,应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我国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3.2 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体系势在必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不可能单独完成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任,必须与其他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合。因此,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比较重要的配套法律法规诸如知识产权法、风险投资法、财政税收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宏观调控法等等,都应当尽快完善。

具体而言,竞争法要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法要有对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税法应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采购法需体现政府采购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环境法要有激励企业创新的相关规定等。可以通过立法保障企业与公共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加强联合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中小企业科技投入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产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法等等都亟待制定,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3.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明确具体,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改革立法技术,条文应明确具体,权责明晰。对于各方主体,应做到切实有法可依,可操作,可适用。制定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执行办法,执行文件,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了保障操作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改。当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观念,另一方面要顺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适时适当地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还必须按照WTO的要求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比如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设立了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创新基金如何发挥作用?有关学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细化: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需求与创新基金总额不足的矛盾。二是国家创新基金与地方创新基金之间应建立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机制。三是创新基金应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创新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构建一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的链条。

3.4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执行与监督落实

针对执法环节产生的问题,需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来加以解决。首先应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应加强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其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工商、税务、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改进执法方式,尤其应该转变执法理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执法部门应在加大执法深度,提高执法能力上下足功夫。再次,执法资源配置要合理,各部门管理领域明确,积极做好分工配合,对技术创新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有执法要公平,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实行无差别执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空间。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执行的监督落实方面,必须要加强对执法者执法的监督,应包括专门监督与公众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需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体系,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合法执行并落实到位。比如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落实的报告与审计,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我国能否顺利地转变为创新型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从法律层面分析,必须从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执法手段、完善法律监督等方面来凸显法律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面对21世纪的挑战,希望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能够真正挑起创新强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晓亮.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现状,地位和对策.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黎懋明. 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链条[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12-14.

[3]马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困惑[J].深圳特区经济,2004,(12):112-113.

第5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2003年,全国专利的65%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然而,科技部研究中心2006年完成的一份调研评析报告却传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出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后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因素。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前提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评价方法。一直以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度量就是一个难点,技术创新能力在本质上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企业的实力或潜力。本文拟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思路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我们可以借用这样的概念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及水平是多种力量影响的结果,并不仅仅表现为研究开发能力,它还需要企业其他部门及其活动的配合支持,这样才能最终完成一项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所需资金少,建成周期短,技术含量高,决策机制灵活等特点,需要专项金融体系的支撑。可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投资体系。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对创业的外部环境依赖性大,这一点是在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可以将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指标分为创新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支持能力。

另外,创新的投入能力也是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及创新的转化能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技术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市场检验的关键指标。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侧重技术资产的评价以及创新外部环境的评价。这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内部资源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外部环境能力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具体见下表)

1.创新内部资源能力指标

该指标反映企业内部拥有的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水平。主要包括拥有的专利数以及技术资产的情况,拥有的人力资源的情况,拥有的生产设备的情况,以及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氛围情况等。这些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强调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以及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2.创新投入能力指标

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强度和频率。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特别提到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指标,在之前的若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没有提到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指标,实际上这个指标在反映创新投入能力方面更加准确和更加深刻。

3.创新转化能力指标

该指标反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扩散能力。主要包括研发经费投入盈利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成本降低率或质量提高率,广告支出强度,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不仅体现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而且表现为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的改进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

4.创新外部环境能力指标

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支持程度。在我国,尤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从资金的支持到成果的转化,政府在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将社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政府政策及措施,与国内外技术资源的合作程度,与上游和下游的厂商信息联系程度等因素列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目前在综合评价时,创新外部环境能力指标的权重应加大。

第6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通过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通过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达到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最终目标。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正泰集团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在阐述了技术创新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分析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以实践和理论的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简要介绍了正泰集团的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现状及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特点,剖析了正泰集团未能规避和适应不健全的技术创新法制环境、技术创新融资困难、技术创新激励不到位、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企业不善于利用外部技术来源等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正泰技术创新需规避和适应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技术创新融资困难问题、建立对企业内部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制度、加强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以及加强与外部技术主体的合作等相应对策。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factors will be entrepreneur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re has never been a new "portfolio",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s to obtain the "excess profits" process. 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is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a country's prosperity.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fers to seize the market potential profi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ntroducing new products or new technolog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cy, higher efficiency and better production costs l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achieve success in the final goal.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impulsion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leading role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group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zhengtai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zhengtai group,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blems is discussed, and briefly introduces chengtai group enterprise cultu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 analyz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nd to avoid zhengtai group imperfect legal environment,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incentive, technical achievemen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 not good at using external sources of technical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hould avoid zhengtai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o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to solve problem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establish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innovation personnel of effective incentive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external technical main countermeasures etc.

Key words:Chengtai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建立完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和探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现状的相关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必然性。结合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的现状,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推动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的对策。

1.2.2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法,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作用是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2章 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理论概述

2.1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及内容

2.1.1 创新的涵义及内容

创新(Innovation)一词,来源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J.A.Schumpeter)的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Theory ofEconomicDevelopment)。约.阿.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通过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的创新概念。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或“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发新产品,开发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产品,或者是生产的产品有了本质上的改变;采用新工艺,首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方法是技术发展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具有质变性质,或者是对原有生产工艺的改进,新改进是经常发生的、渐进的量变过程;利用新资源,采用新的材料或半成品,或者是原有的材料或半成品有了新的用途;开拓新市场,开辟从未进入过的市场,或者将原有的市场细化,即用产品的多品种市场取代单一品种的市场;确立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也称为组织创新,即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变革资产形态。

2.1.2 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基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有关技术创新的定义总体上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从经济学的视角,认为技术创新是在企业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技术创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成本、价格与利润,因而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从技术学的视角,认为技术创新是在技术原理不变的情况下技术形态的转化过程,是从发明技术向构想技术、设计技术、试制与试验技术、生产技术、产业技术不断转化的过程,因而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过程;从管理学的视角,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建立高效能、低成本的生产经营系统的过程,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个善于接受创新的组织结构,使劳动者能在组织内自觉地从事创新活动,因而特别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诸阶段的组织与管理。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可概括为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通过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达到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最终目标的活动。

2.1.3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的进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实现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要素的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

(1)要素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定的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改变物理、化学形式或性质的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要素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企业员工等三类。材料创新,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设备创新,设备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进行设备创新,有利于改善企业产品的质量,减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节省活劳动的使用。人事创新,任何生产手段都需要依靠人来操作和利用,企业在增加新设备、使用新材料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2)要素组合方法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法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创新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创新两个方面。生产工艺的创新,生产工艺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的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等内容。生产过程时空组织的创新,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设备、工艺装备、在制品以及劳动者在空间上的布局和时间上的组合。

(3)产品创新

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组合的结果是形成企业向社会贡献的产品。产品是企业的象征,产品的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企业只有不断地组织并实现产品的创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充满生命力。企业产品的创新内容包括品种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及产品使用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的创新三个方面。品种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结构的创新,产品结构创新要求企业在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对现有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产品使用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的创新,也称市场创新,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进行的。

2.2 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2.1 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本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技术的发展来源于技术的发明,发明的商业化应用成为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就是加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世纪初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5%左右,20-30年代提高到1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40%左右,70-80年代达到60%左右,90年代已高达70%以上。据各国经济学家测算,美国在1929-1978年的50年中,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资源配置的贡献率为20%,人均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为15%,规模经济的贡献率为13%,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贡献率为12%;英国1950-1962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3.9%;德国1950-1962年间为81.9%;日本1952-1968年间为65%。我国1952-1982年间为19%,1979-1990年间提高到30.1%,“八五”期间达到了40%。

2.2.2 企业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是企业,竞争的武器是产品。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表现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社会生产需求的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创造出全新的独特产品,从而开拓新市场,引导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生产的更新需求,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创新的产品是企业生命延续的保证,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只能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

2.2.3 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进程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产品结构的优化只能通过产品创新来实现,技术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兼有创造和破坏的过程,破坏已经过时的产品、工艺和工业,创造新的产品、工艺和工业,形成一批又一批的新兴企业和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2.2.4 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技术创新使生产要素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实现了“新组合”,损失浪费减少,经济结构优化,规模经济效果显著。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2.5 企业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企业的生存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积累,没有活跃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制度创新反过来又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使技术创新效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转贴于

第3章 正泰集团技术创新概况

3.1 正泰集团简介

正泰集团(简称正泰)是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控股公司组建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先后从低压电器、仪器仪表、输配电设备、建筑电器、汽车电器,最终发展成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工业电器高科技产业集团。正泰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际一流的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高低压电气科研开发基地,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技术创新基地。科学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庞大健全的营销服务网络使正泰始终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1998年7月10日,正泰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推出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系列新产品,打破了中国生产低压电器一贯的传统模式,领导了行业的发展潮流,推进了我国低压电器产业的发展。目前,正泰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00多家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建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俄罗斯、巴西、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2 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现状

正泰在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和低压电器检测等中心,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证,形成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北京和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研发体系。正泰集团坚持走技术兴企之路,自主创新,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成果显著。目前,正泰共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等专利200多项。同时,正泰关注行业的发展,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0余项。正泰浙大中自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正泰”牌NA8-1600万能式断路器荣获“2006中国机械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正泰”126kVGIS等7种产品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被专家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具备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产品的生产能力,自主研发的CCGZ127-4型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获“2006年度浙江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3.3 正泰集团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

3.3.1 构建技术创新网络

正泰集团围绕技术创新的主题,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网络,在集团内部设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和专业技术处,并以此为核心将科研、培训、开发整合成一条“技术创新链条”。 正泰技术研发已形成了以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专业技术处为主体的多层次、开放式技术开发网络和集科研、教育、培训、开发为一体的科技链,使产品开发从“跟随型”向“领先型”发展。正泰形成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北京和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研发体系。

3.3.2 设立科技开发机构

为了充分、及时地利用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正泰集团先后在国内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以及美国的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一个全球化、阶梯式的研发体系正在正泰形成。位于温州乐清的生产基地建有国际一流的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高低压电气科研开发基地。在上海,正泰集团建立了研发中心;在美国硅谷,正泰建立了电气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在欧洲,正泰正准备建立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研究。

3.3.3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为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正泰集团出台了《关于加快技术进步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每年以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开发,并定期召开集团的科技大会,重奖技术创新有功人员。在正泰集团最受尊敬的是科研人员,收入最高的也是科研人员。正泰提出,要首先让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正泰集团正在酝酿股份重新配置,让更多顶尖人才执有“恒产”保持“恒心”。

3.3.4 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的质量检测

正泰集团内部成立了数百人的质量检验队伍,建立了“总裁质量巡视制度”、“董事长质量专线”以及每年一度的“质量活动月”等制度。正泰集团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给正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在提升产品质量上充分体现。目前,正泰的部分产品已通过了国际CB安全认证、美国UL认证、芬兰FI认证、比利时CEBEC认证、荷兰KEMA认证、德国VDE等认证。在国内领取了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张“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证书。多项产品通过国家新技术新产品鉴定,被评为国家名牌、浙江省和温州市名牌产品。

第4章 正泰集团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未能规避和适应不健全的技术创新法制环境

秩序混乱的市场法制环境制约着正泰集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要冒风险、花代价的,如果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势必出现各种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损害创新者的利益。在竞争秩序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来抢占市场或挤占市场,可以不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不需要支付技术创新的成本,却可能获取更大收益。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必然会成为正泰集团技术创新的首要障碍。

4.2 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正泰集团创业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制约正泰集团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主要是难以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尤其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期资金。缺乏资金使得好的技术成果无法商品化,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缓慢地滚动发展,无法迅速形成规模,抢占市场。资金问题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正泰集团发展的主要障碍。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还不具有普遍性。早在2005年3月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第十一条提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截至2006年,深沪两地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总数仍不到1/4,75%以上仍为国有或集体企业,而且通过IPO融资的民营企业仅为130多家,不到上市公司的10%。可见,民营企业还不是证券市场服务的重点。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还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银行对申请授信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资信状况难以了解掌握,而且其还贷意愿与能力大都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能力与素质,风险较大,监管难,加之企业财务制度不透明,缺乏审查条件,缺乏可行的担保体系。因此,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贷款。

4.3 技术创新激励不到位

正泰集团激励体制基本采用发放奖金、增加工资、其他物质奖励等措施。但是,高额的奖金有时仍不能留住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人才,正泰应当探索其他的激励方式。另外,创新资源支持和风险承担制度在正泰基本还没建立起来。假如只是对创新成功给予奖励,而创新失败的风险由发起创新的员工或部门承担,那么创新激励制度就是不完整的,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激励创新作用。

4.4 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在内的法律保护体系。正泰从创业初期的模仿创新向发展壮大期的自主创新转变过程中,还欠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技术成果的意识。早期的正泰经过大量的投资,经过技术人员艰苦的努力,终于开发出的独特产品,由于没能很好地利用专利制度或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特殊保护,导致泄密,甚至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拿来用作与自己抗衡的法宝,对企业发展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正泰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4.5 企业不善于利用外部技术来源

4.5.1 忽视信息的搜集、掌握和研究

技术信息的搜集、掌握和集成是缩短研发流程,低投入高产出的重要途径,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搜集、不了解就谈不上继承和提升。正泰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对该领域的世界技术前沿、国内外专利、国内外竞争对手水平等不能做到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会少走弯路,如果巨资投入,其他企业早已申请了专利保护,等于做了无用功。

4.5.2 企业技术贸易利用效果不明显

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可以直接引进技术,如果能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可以快速提升技术能力。正泰对于技术贸易的认识和利用方面还存在欠缺,虽然认识到了技术贸易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轻软”, “重硬轻软”指以机械设备和生产线为载体的技术引进居多,而以技术专利、技术秘密使用权、工艺流程等为载体的引进比例少,进行二次创新的难度加大。

第5章 解决正泰集团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对策

5.1规避和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

企业要适应针对国家的适时的法律环境来规避技术创新风险,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国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考虑制定《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条例》、《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已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及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比较完备的法制保障,完善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在已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修改、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其细则。对正泰集团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有关科研成果的定价方法、技术成果提成、技术持股、股票期权、职务技术成果的产权归属、技术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要做出相应的法律规范。

5.2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技术创新融资困难问题

解决正泰集团技术创新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民营企业和市场监管者三方通过共同参与加以改善。政府决策部门要正视市场法则,端正建立证券市场的目标和宗旨,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资本市场环境。政府还应当加强民营经济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改进保险机构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经济上的保障。

5.3 建立对企业内部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制度

建立对企业内部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制度,要根据技术创新特征及人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确定不同岗位的支付报酬标准,劳动报酬是最基本的激励制度。改革民营企业中原有的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特征的工资制度,根据竞争技术创新特征和人们对企业的贡献制订新的报酬制度,是调动企业职工创新积极性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对特殊贡献给予正常工作报酬之外的奖励是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同时,塑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都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工作,从而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4 加强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正泰需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视技术贸易的作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做好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在根据市场需求选题时进行专利检索,企业在确定研发方向之前,充分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情况,不仅可以避免侵权纠纷,而且可使研发活动起点较高,少走弯路;研发过程化中定期跟踪相关专利信息;在研发过程中,新的模型、方法也可以申请专利,不一定要等到产品出来才去申请,对新模型新方法申请专利可以抢得专利保护的先机;在取得创新成果之后,重点是利用专利制度进行创新成果保护,注意成果的保密,要灵活和综合运用商标、技术秘密等各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同时,重视技术贸易,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时可以要求附带现场指导和培训计划,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接受培训和技术应用的实践,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

5.5 加强与外部技术主体的合作

正泰需加强与外部技术主体的合作,重视战略联盟的应用。民营企业正泰可以采用建立技术联盟的思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利用自己的优势,依靠与其它企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缔结技术联盟的创新方式,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联盟的基本形式可以采用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间项目联盟。如果由于企业间竞争较激烈,难以建立同行业项目联盟,可以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所的人才、研究设备、技术信息等优势,结合企业在市场信息、资金方面的优势,进行联合开发,构建产学研联盟,迅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中,做好自身的创新过程管理固然重要,但技术创新成功还需要宏观环境的支持。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企业的成功产生影响。因此,民营企业还应当密切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及相应的优惠政策等,争取获得政府方面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6章结束语

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走向知识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从微观水平上看,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根本,对企业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决定企业命运;从宏观水平上看,技术创新可以决定一国整个产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地位,并由此决定一国的经济实力。尽管技术创新具有如此重大的功效,然而我国企业多年来技术创新活动却并未能够因此而得以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尚未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本文虽然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对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有些观点的提出还不够科学和完善,对有些问题还需要现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或运用其他新的理论才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基建、罗才荣,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8期,第90-91页

2.李春瑜,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第4期,第11-16页

3.汤长安、李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第2期,第24-27页

4.秦瑞杰、刘贵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6第2期,第75-76页

5.张建华,当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第27期,第43-44页

6. 周翠红,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互动性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第8期

7.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8第6期

8.吴奇志、方文红,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08第7期,第55-57页

9.李燕,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第4期

第7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1.前言

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是寻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自身竞争力的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2]。从这个层面上看,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企业对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是企业规避风险,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取企业竞争力的前提。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就越来越重要。

索罗(S.C.Solo,1951)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过程[3]。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3]。许庆瑞(2001)也将技术创新看作是新思想的产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实现和应用的过程[4]。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对技术创新的评价要从技术创新的整体出发,考虑整个过程龙源期刊。

2.评价方法与模型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原则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5]。评价的目的决定了一般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6]。本文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体系,通过专家甄选企业技术创新指标,并由专家和职业经理人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

在复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7]。由于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某些因素是模糊的[8],无法用通常的简单数字来衡量,所以借助模糊数学来处理。创新能力的评价靠主观判断时常存在偏差,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判定,使主观判定纳入定量计算的客观统一的判别轨道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式。

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主要包含指标集、评语集、单因素评价矩阵、权重分配向量4个要素。指标集是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种指标为元素所组成的多层指标集合。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集可以记为:

(1)

每个因素又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子集,因此可以建立指标子集:

(2)

权重集以各指标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依据,赋予各个权重系数,用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权重集根据指标集和子集来建立,即

, (3)

子集权重为

(4)

评语集是对技术创新能力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的评语集合建立为: ,其中为评价的等级数量。

对的每一个指标进行评价可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

, (5)

,表示第个因素给予评语的隶属度。

在确定模糊矩阵和模糊向量后,可做模糊变化来进行综合评判:将每个作为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单因素评判,构成评判矩阵。通过运算,得到对评价指标子集的综合评价结果,构成了一个评价矩阵评价体系,按照模糊综合多级评价模型,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6)

由此可得到所有指标的综合评判结果。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取得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评价等级即为该项目的综合评价等级。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实例

下文以济南市长清区某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更好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本文在山东济南选择了部分企业经理人,高校企业管理专家教授和咨询公司高管,首先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3.1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建立主效率指标集:根据对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因素的分析,综合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指标,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与开发、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生产实施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实施能力、创新倾向能力7个方面来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主效率指标集,构建各主效率指标的子效率指标。

效率评价指标权重分为2个层次:各主效率指标权重和每个主效率指标中各子效率评价权重龙源期刊。2个层次的权重确定均采用专家评估法进行。主效率指标权重由技术创新方面专家、教授及有经验的经理人综合评定,以确定各主效率指标权重。子效率指标权重则分别由熟悉不同主效率指标的专家及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和经理人综合评定,确定各子效率指标权重。其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0.104895

 

 

创新资金投入强度

0.272727

创新人员投入强度

0.454545

非R&D投入强度

0.272727

研究与开发能力

0.188811

 

 

自主创新产品率

0.186047

技术扩散效率

0.302326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0.348837

(R&D)人均研发经费

0.162791

创新组织管理能力

0.160839

 

 

创新频率

0.139535

创新组织运行管理效率

0.302326

风险预测与规避能力

0.279070

与外界的合作能力

0.279070

创新生产实施能力

0.132867

 

 

创新成功率

0.222222

生产设备更新水平

0.222222

生产人员综合水平

0.305556

创新实施的标准化水平

0.250000

创新营销能力

0.153846

 

 

营销人员素质

0.186441

营销费用投入强度

0.203390

市场研究能力

0.220339

营销网络建设程度

0.203390

营销体制的适合度

0.186441

创新产出实施能力

0.132867

 

 

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

0.255319

创新收益率

0.276596

创新质量水平

0.319149

每千人创新数量

0.148936

创新倾向能力

0.125874

 

 

创新倾向

0.195652

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

0.304348

企业文化、企业理念

0.260870

第8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外部环境;支持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缓解新增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系统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引领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主要从事较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中小规模经济实体。许多国家都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放在政策关注的重要位置上,积极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和支持政策。正确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通过科学地系统评价及时把握其技术创新工作的效果与状态,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是指围绕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随着技术创新的开展而变化,并能够影响甚至制约其生存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本文接下来将主要从财政税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三个方面来介绍。

(1)在财政方面,国家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很大的支持。财政方面,国家实施了火炬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步。在税收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优惠税收政策。然而,财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仍然不足,税收政策也存在诸多缺陷。

(2)近年来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优惠上取得了很大成效,银行体制改革、股票证券市场与风险投资都进一步完善。不过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仍有不足,比如缺乏有力手段、结构布局不合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不强,难以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对大量资金的灵活需求。

(3)我国近些年逐步通过了一系列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但现有政策法律环境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比如①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②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③政府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不尽合理。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

通过以上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目前状况进行的分析,构建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主要内容分为财税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支持四个部分。

3.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

财税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1)运用财政政策优惠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一是投资引导型财政补贴,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适度倾斜。二是提供信息服务相关补贴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负担一定比例的科技信息收集和咨询费用,帮助其改进或更新必要的信息设备。三是提供优惠利率的银行贷款,通过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豁免债务等优惠贷款方式来为其提供直接优惠贷款。(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税收优惠支持,具体优惠措施包括:一是投资抵免政策;二是对较高技术研发能力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通过缩短其固定资产的折旧时期,实行加速折旧制度或特别折旧制度,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积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相关部门紧密结合,针对其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时期中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通过政府大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相关支持内容,从而在资金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孵化器可以作为资本和技术的有效媒介,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足够资金及智囊支持,既能方便投资方快速了解其经营管理状况、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市场前景等信息资源;又能帮助其融通解决需要的各种流动资金、权益资金和不同周期借贷款项,同时还能帮助指导其选择有效融资渠道,快速获取经营性贷款和各类研究经费、引荐各种风投机构和天使投资等。(2)民间融资具有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灵活性,可以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但是很长时期里,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上,民间金融都被认为是不太稳妥和非理性的,因此一直难以取得政策支持的金融地位和与其作用相对称的制度认可。

3.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和行业层面的技术支持是其能否不断进行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1)当通过研发产出技术创新有效成果后,应该迅速及时地进行专利的申请和登记,加深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整治知识产权剽窃和盗版的打击力度,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环境,有效保护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顺利进行。

(2)制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用人环境,不断加强产学研联盟协同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和海外留学归国的创新人才,自主创业或到中小企业中工作,积极改善创新人才的投资创业环境。对中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在科研课题项目申请、国内外培训进修、家属人员安置、子女异地求学等方面适当加大照顾力度。(3)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比重,通过设立技术创新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

3.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支持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企业得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品牌效益的基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桥梁。

(1)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文化氛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倡导创新文化研究,形成以人为本、以企业效益为重、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再教育系统,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热爱发明创造等创新活动的能力,营造自由开放、求实创新的较为宽松地创新文化环境。

(2)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由政府牵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专业信息,点对点搜集整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市场、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并且提高其对信息的获取、甄别、选择、运用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完善的服务平台。(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张亚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

第9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二、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合作、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六、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二)

1 、全面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负责编制中心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2 、拟定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

3 、负责编制中心年度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购置计划和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4 、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认真抓好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6 、根据中心工作,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分配。

6 、领导、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评比和经验交流。

7 、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三)

1、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⑴ 全面负责教育技术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技术工作;

⑵ 在教务处领导的统筹下,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规

划的制定及落实;

⑶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

⑷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岗位职责

⑴ 负责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⑵ 负责多媒体教材、课件制作室的管理;

⑶ 参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⑷ 负责各类多媒体教材、课件及资料的引进、收集及管理;

⑸ 开展新教育技术的研究,并做好普及与培训工作;

⑹ 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⑺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教育技术应用人员岗位职责

⑴ 负责教育技术中心设备的日常维护;

⑵ 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⑶ 参与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⑷ 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做好摄像、摄影工作;

⑸ 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⑹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多媒体教学管理员岗位职责

⑴ 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管理与使用;

⑵ 参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⑶ 负责各类多媒体教室的软硬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⑷ 参与各类摄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