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通信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

第1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目运输的现象,使鲜活农产品一时供过于求而无法销售,又难以储存,最终导致大量浪费,使系统整体蒙受损失。

5.信息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由于农产品流通由分散的成员各自进行运作,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农产品流通信息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由于没有形成连接市场、政府、用户、农产品生产加工者等之间的信息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各方信息不能相互共享,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各方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造成信息封闭、堵塞。具体表现为市场建设无序,批发市场间价格差异明显,波动剧烈,信息失真,导致批发市场的重要功能——“价格发现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市场供求信息指导生产与消费的作用也不能有效体现。

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由于农业信息使用的“非排他性”和收集成本很高,加之其使用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单个企业和个人一般不主动去收集和信息,而是倾向于采取”搭便车”的做法。这就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具有公益性特点,要求政府必须进行支持和投资。为此当前务必着重做好下列工作:

1.加大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要有大量投入用于农业信息系统酌硬件设施建设,还要有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首先,加大农村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的投入,合理安排农产品信息节目的播出时间,增加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信息量。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载体的利用率。其次,加大农村电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加速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的电信基础设施薄弱、通讯费用居高不下、农户电话普及率较低的实际状况。有关信息服务部门要开通农业信息咨询电话,方便农民及时了解信息。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如果大量的市场和生产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并且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对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也比较差,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工作,推动农业信息网与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期货市场建立联网,直接从信息源采集信息,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及时向外和传播,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使信息供给不断满足信息需求,并带动信息需求的发展。

3.密切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农产品流通系统由于信息的不畅致使整体缺乏协调配合,但由于流通系统的各个邹分分属不同的运作主体,具有不司的利益偏好和关注倾向,依靠本身的力量无法达到整个系统的信息畅通和有序配合,因此,政府必须主动担负起协调和服务的功能,及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主动搭建有刊于各方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的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乍,提高信息的沟通效率,完善沟通渠道,使农产品流通系统各环节能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以整体的力量参与市场运行。

第2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调查显示,有63.2%用户受到过垃圾广告的影响,40%多的用户被发送过病毒网页链接或者病毒文件,而帐号安全更是成为用户最关注的因素,有48.7%的即时通信用户发生过账号丢失(被盗或遗忘)的情况。报告分析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即时通信进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行为,解决即时通信的安全性问题正变得日益紧迫。

年轻人群达1.11亿占整体用户40.2%

CNNIC《报告》显示,在我国2.77亿即时通信用户中,20-29岁的青年人群所占比例高达40.2%,人数达1.11亿。这一人群同样也是移动即时通信的最大用户群体,占到了整体比例的53.7%。

与用户年轻化的特征相对应,在校学生构成了即时通信用户的主要用户群体。调查显示,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初中学历人群构成即时通信用户最大群体,比例分别为38.7%和27.6%。而在移动即时通信用户中,低学历特征也比较明显,初、高中用户比例分别为28.5%和42.5%。

报告分析认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青少年更愿意去尝试和接受互联网新型应用形式。但同时,由于青少年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对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也亟需引导。

48.7%用户丢失过账号网民安全意识待加强

CNNIC《报告》显示,即时通信软件的账号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用户使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用户认可比例高达75.5%。数据表明,有48.7%的即时通信用户发生过账号丢失(被盗或遗忘)的情况。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即时通信用户群体安全意识的整体偏低。调查显示,在我国即时通信用户中,有74.2%的用户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密码,而依照使用地点更换密码的用户只有4.8%,每月更换以及每周更换的比例也较低,分别为5.2%和1.9%。

此外,调查发现,即时通信已经成为“垃圾广告”等负面信息散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调查显示,被发送过垃圾广告的用户占到63.2%,被发送过病毒网页、病毒文件以及非法信息的比例相近,均在40%多,而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隐患的用户比例仅为16.1%。

即时通信价值凸显安全性问题成挑战

第3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朋友圈对青少年影响状况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 调研背景与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逃离朋友圈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探讨,一方面有人欢呼着朋友圈是新时代的自由方式,另一方面则有人吐槽朋友圈已经变味。微信建立之初,朋友圈是量少而精,私密感强的一方净土,但现在却因为每天的各种营销广告、心灵鸡汤、养生秘籍和娱乐八卦的充斥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现在,有人在高喊够了要逃离。对于开始变味的朋友圈,我们有必要去深入了解其中的现象,探讨如何拯救朋友圈。

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网络和电子产品仿佛成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的必需品。微信作为一个网络交流软件,无疑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作为使用者,应该自觉维护朋友圈的良好环境,放下浮躁的心,聆听大自然纯粹的呼吸,让自己的信息空间保持洁净,少分享让人厌烦的广告、各种心灵鸡汤等垃圾读物,以及太过细节的个人隐私的展示,用自己的真挚去表达自己,让虚拟的网络更真实,更好地与朋友沟通交流。为呼吁人们更加重视朋友圈,拯救大众认为已变味的朋友圈,我们小组在近段时间特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问卷调研,探讨大家对朋友圈的使用和朋友圈现状的问题,深入了解人们希望拥有怎样的朋友圈环境。

二、 调研设计

(一) 对象与方法

1、 网络问卷:对象涉及校大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商家,企业管理人员不同职业的人,其中主要为在校的大学生。本次的调研采用的是问卷星问卷调研,一共收集到145份问卷,主要是小组成员转发问卷链接让别人填写的,还有部分是在实地采访时把链接发送给被调研者的手机上,让他们直接填写的。

2、 实地采访:对象主要为湛江师范学院学生,教师,宿舍楼委的工作人员及在寸金路到世贸大厦沿线的一些路人的采访。采访主要是通过简短的聊天过程获取被调研对象对微信朋友圈的看法,并做好记录。

(二)调研内容

调研首先内容首先是把采访对象划分使用微信与不使用微信这两个类别。对不使用微信的人,我们会调研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使用这个软件。而对于使用微信的调研对象,调研的内容包括他们自身使用微信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好友主要类型,刷朋友圈的频率,自身所属类别,分享的内容等等。还有他们希望拥有怎样的朋友圈环境及他们对逃离朋友的态度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 微信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犹如雷后春笋,短短两年间,微信用户就已经约达6亿。即便如此,有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11.72%的人是不使用微信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都有在使用微信,如果是没有使用微信的人,很容易被认为已经out(落伍)了。但对于不使用微信的人其中有小部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媒介,手机不能使用微信这个软件,大部分的人不使用微信是觉得有更好的交流软件,他们对于差不多的聊天工具,依然钟情于原本使用的聊天工具。曾经,腾讯QQ俘获了大众的心,后来,新浪微博卷起了一阵狂风暴雨,现在,微信掀起了轩然大浪,那未来呢?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型交流软件,我们是否会随波逐流,一直跟随者潮流的脚步前行呢?采访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想要的无非是一个能相互交流分享的软件而已,为啥大家老爱贪新厌旧,不断地换(软件)呢?不先麻烦啊?是的,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软件而已。

(二) 武林派别繁多,转发分享各有千秋。曾有人把喜欢刷朋友圈的人分为九大派别,分别为: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喝拉撒展示派和寂寞孤单文艺派, 调研显示43.75%的人认为自己也属于寂寞孤单文艺派的。

分析:出现微信控源于人们希望被关注和归属感的需要,源于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有些人把自己置身于朋友圈的环境中,就不会感到自己的孤单。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了以后,百爪挠心似地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关注,因此又赶忙刷屏。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宝贵的时间就过去了。无聊的时候或许这样是一种打法时间的方法,但是工作中这样做,一心二用,得不偿失啊。

(三) 凡事有度,过了,性质就会因此改变。调研中有很多人的朋友圈都经常出现集赞、代购、广告、旅游等信息,53.91%的人认为这些自赞代购等信息是大部分不可信思维,而70.31%的人觉得这些信息无所谓,眼光一扫而光,不会认真细看的,越来越多思维人觉得朋友圈里心理都不是他们想看的,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充斥他们的眼球了。

分析:微信作为一个通讯软件,自然会吸引商家和名人的注意,明星建立粉丝团,能获得点赞无数;公众号推广营销,赚得盘满钵满的。正因为这样,朋友圈逐渐演变成名利场和商业圈,甚至还成了散播谣言的媒介,朋友圈已不再是当初纯洁而美好的了。采访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说对于经常发代购护肤品,高仿鞋子的好友采取屏蔽或删除的方法。但是,有些人还是很无可奈何的,上司发的不能屏蔽,亲密好友发的不能屏蔽,屏蔽或删除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如何改善朋友圈环境的讨论,有62.5%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会从自身做起,不发或者少发这些集赞、广告、购物之类的信息,还会呼吁亲戚朋友等回归现实的朋友圈,而有14.84%的人希望是朋友圈管理者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改善现状的。其实,无商不奸依靠出台政策是行不通的。

四、总结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现在使用微信这个通讯软件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使用者一方面是会发表信息到朋友圈,另一方面会浏览好友的信息动态。面对那些不想浏览的信息,很多人都是选择忽略,有些人会觉得出现这种现象也是难以改变的,只能放任不管。

针对这些问题,为改善微信朋友圈的环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律人先律己,要学会筛选信息,不发表,不分享,不转载虚假信息,其次,发挥个人力量,呼吁身边亲戚朋友也要这样子做,最后,哪些欺诈,虚假的信息要举报,为民除害,还大家一个纯洁美好的朋友圈。

朋友圈对青少年影响状况调研报告范文(二)

调研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中国新媒体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新媒体应用上,我国超过两亿用户的新媒体应用就有十几项之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呈现,中国移动、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新媒体应用民族品牌。2013年,新媒体领域风云变幻,户外新媒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移动新媒体朝气蓬勃、网络新媒体加快整合步伐、传统媒体转型来势凶猛。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48.0%。未来几年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2017年预计将接近400亿元。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中国,被称为装机必备的微信自然是不可不谈的软件。微信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于2011年开发。至今,微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用户超过11亿,月活跃用户大概5亿人。而微信不同于腾讯基本产品QQ一点就是其公众号平台。这使它不仅仅是同事、亲友、同学间的一个交流工具,而且具有广泛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本次调研,主要以微信为例,试研究探索微信传播特点、主要吸引人群、经营运作现状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调研方法:

一、问卷星问卷调研

二、互联网权威网站的调研和官方文章

调研内容:

问卷阐述

本次问卷调研使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对象主要是同学,转发或填写问卷人员主要为其亲友同学。其中,调研人员尤以本科生居多。根据分析,我认

为调研数据及结果是有效的。因为,尽管我们的调研人员基本是学生,但是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社交网站的主力用户,并不是特殊群体,甚至大学生可以代表大部分的群体。

此问卷包括基本问题和使用情况调研。其中,基本信息的问题设置是对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进行基本了解;情况调研的问题设置是对使用频率、使用功能、使用目的和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解。

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有93.59%的用户是微信用户,而且使用者多数为20-30岁的青年,学生群体是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参与调研的人员半数以上都是微信的深度用户,使用时期都达到了一年以上,并且每日使用微信时间普遍超过一个小时,半数超过2个小时。在使用微信的数项功能当中,聊天和刷朋友圈依旧是其作为社交软件被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订阅公众号这一功能是除去聊天交友这一基本功能外,使用最多的功能,占比达到了44.52%。在参与问卷的人员中订阅公众号的比例也达到了82.88%。公众号是微信特点功能,正是因为公众号的存在,微信才不同于自家的QQ和其他的即时通讯软件,从而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从调研结果来看也能看出许多人已经对这一功能有相当强大的依赖性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66.94%是为了获取最快的新闻资讯,59.5%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通过这份问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微信是一个覆盖面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与此同时,有着点对点的消息推送特点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其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作为通信软件,传播特点有着双向性、私密性及互动性;作为以人际传播为主的社交软件,有着病毒性和隐蔽性;作为媒体平台,消息推送更有准确性(目标用户准确),及时性。

公众号经营

4月22日,腾讯微信团队联合腾讯研究院的 《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40924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政务微信已经成为政府与民生、人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连接器,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 据周三公布的白皮书,目前政务微信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省市级部门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占比为84.7%,平均每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关注用户数超过3.6万。

从腾讯的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号已经不仅仅是商家在商业推广、媒体在网络宣传,而逐渐成为一个和微博一样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并且从公众号

向服务号方向转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后台事件处理能力,推出一个新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渠道。

IT之家转载移动互联网《2014年微信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中详细且翔实,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推广、经营和互动问题都做了调研。因为这次调研全部由个人完成,作为学生精力和水平有限,个人认为有如此翔实权威研究报告比自己折腾的渣样本强上太多,这里不再做叙述。

第4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 借鉴与思考:论高职院校对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意义 从“断头桥”到“立交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的路径探寻等 哮喘药物的应用技术分析 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浅析应用技术高校外聘教师的聘请 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探究 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的探索 防冻剂的种类及应用技术分析 油井抽油机的应用技术现状与分析 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应用技术分析 关于水利工程碾压应用技术的分析 对地质测绘的应用技术分析 水泥搅拌桩的原理及应用技术分析 通信传输应用技术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MAPGIS图层应用技术分析 药店管理系统应用技术分析 网络教育应用技术分析 集合类属理论的要点、应用与效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10-14.

[6]石伟平.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20]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R].2013.

[9]孙敏.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调研报告(下)[J].世界教育信息,2013(11):30-34.

[10]杜云英.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J].大学(学术版),2013(9):39-46.

[11]张智.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3(9):47-53.

[12]王云儿.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2014(1):150-152.

[13]周军光.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发展及其启示[D].湘潭大学,2012.

[14]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李建忠.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J].大学(学术版),2014(2):65-73+58.

[16]孙诚,杜云英.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思路[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2):60-63.

[17][19]刘海峰,史静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8]刘彦军.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本质特征与内涵探讨[J].职教论坛,2014(4):31-34.

[21]孙敏.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调研报告(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3(9):41-44.

[22]李学隆.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发展历程研究(1965-1992)[D].河北大学,2009.

[23]赵晶晶.瑞士应用技术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3(9):54-59.

[24]潘懋元,方泽强.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

[25]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6]曲一帆,史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路向何方――基于英国与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不同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71-77+91.

第5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移动商务模式;产业价值链;制约因素

从电信行业的重组,到3G牌照的下发,再到TD网络的试运营,移动商务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一、移动商务的概念

所谓“移动商务是那些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所进行的各种商业信息交互和各类商务活动。”它具备位置相关性、紧急性和随时随地访问等特点。

二、我国移动商务价值链和商务模式发展分析

(一)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发展分析

移动商务价值链是随技术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移动技术出现以来,移动技术经历了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和无线网络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相应地,移动商务价值链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见图1),从第一代移动服务单一,参与方少,价值链简单到现在的服务方式多样化,许多行业纷纷加入到这个价值链中,形成复杂的价值网。

移动商务价值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变为以下趋势:

1、服务产品多样化,参与者逐渐扩大。第一代移动服务比较单一,以语音服务为主。价值链也非常简单,参与者较少,主要有无线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中间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到了第二代移动商务,开始向数字语音和简单的数据服务发展,此时,有了内容提供商的出现,同时无线服务提供商开始裂变为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和无线服务提供商。到了2.5G,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各种增值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搜索、手机阅读、移动邮箱(如139邮箱)、移动即时通讯(如飞信,手机QQ等)等迅速发展起来,原来的互联网与移动商务的对接,迅速丰富了移动服务的内容。因此,参与其中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包括各种内容提供商(开始涉及多个行业),服务提供商(增值类业务越来越多等)。由于3G网络采用的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传输速度非常快,服务模式也快速发展,多媒体数据服务的出现引起了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再次变革。随着3G的发展,未来在手机游戏、手机流媒体、手机阅读、定位、手机银行、手机搜索等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这势必进一步吸引更多人参与,各自的职能也更加明细化,而且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如移动运营商需要成立专门的增值业务合作部、内容版权审核职能的公司(如中国移动的子公司卓望)等。随着移动商务的发展,移动商务价值链将变得更加复杂,逐步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商务价值网。

2、运营商控制价值链的能力越来越弱。在2G时代,运营商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完全控制着整个价值链,随着3G的发展,技术标准化的实现,无线网络运营商和其他的制造商的利润由逐步削减的趋势。尽管无线网络运营商在无线传输上的垄断地位无人匹敌,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无线网络运营商也无法改变其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下降的趋势。

3、“内容为王”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参与者的利润分配在发生变化。1G和2G移动商务的重心在于语音和简单的信息服务,而2.5G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内容开始被重视,“内容为王”的概念迅速蔓延到移动商务当中。一方面,在2G时代,运营商尚处于摸索阶段,风险很高,许多业务交由SP来做,而运营商的职责则是以管理平台审批内容为主,此时CP对手机内容的应用意识不强,SP获得了较高利润。随着3G网络的到来以及增值业务发展也有比较成熟的模式,运营商为了扩大利润渠道,也逐渐开始与CP直接合作发展增值业务,同时成立专门的公司做即时通讯飞信、手机邮箱、SNS等,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快速获得市场。另一方面,许多CP也看到这个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希望能凭借拥有的资源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大量的资源掌握在少数CP手里,这再次增加了他们的谈判力度,使得其在整个移动商务价值链中获得更多分成,“内容为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移动商务模式的发展分析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务模式之间的竞争。”移动商务模式已成为电信业争夺的焦点。目前,主要的移动商务模式包括:“通讯模式、信息服务模式、广告模式、销售模式和移动工作者支持服务模式”。

通信模式、信息服务模式、广告模式都是移动商务中最基本的模式,但在3G时代,信息模式将得到更广泛地运用,主要包括各类实时信息服务(如新闻、天气、股票信息等)、各种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如旅游信息、城市交通信息等),以及各种紧急信息服务。广告模式则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有新的发展,但又同时受内容少、费用高的限制。

销售模式和移动工作支持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模式。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建立网上商店等进行产品销售,支付方式可以采用手机账户支付,也可用支持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商务模式。如广东风采移动商城,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在线购买商品,然后费用直接从手机账户中扣除(如图2)。目前,移动工作者支持服务模式应用的还不广,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运输产业等领域,主要受到移动技术的限制。移动工作者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在提供这种服务之前,企业对要提供的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

移动商务模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用户群体庞大,移动商务模式正在不断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有4亿手机用户,其中有超过7000万手机网民。正是由于中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且手机网民也快速发展,促成了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寻求更多的利润,各种商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呈现多样化。由原来简单的通讯模式、信息服务模式、简单的广告模式逐渐扩展到销售模式(如广东省“一起玩吧”商城)、移动工作者支持的信息服务模式(如起点中文网的手机充值阅读图书业务)。

2、未来一段时间仍以娱乐业为主,但商务应用也会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我国手机网民中,18-24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偏多,占到手机网民的一半。30岁以上年龄稍微偏大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则较少。而这部分人群手机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目前,应用最广的为游戏、音乐、即时通讯、图书阅读等娱乐活动。相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这个趋势会保持下去,但随着这部分用户群体的成长与使用手机上网习惯的延续,未来商务应用也将得到很快发展。艾瑞咨询公司分析,未来3G商场上,可视电话、手机流媒体、移动邮箱、手机银行、移动定位市场容量评分很高,而手机游戏、手机搜索、即时通讯相对较低,可见,未来的趋势是商务应用逐渐提高,但短期内,娱乐应用仍占很大比例。

3、移动增值业务进入快速发展,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增值业务可能超过传统业务,成为3G网络平台业务的重中之重。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国家移动通信业务政策的调整将会对未来的3G网络发展和热点移动增值应用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与竞争不断加强。3G平台商用运营的呼声为移动增值业务带来又一轮的无线行业热潮,目前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主要表现:基础增值业务深入人心,已经创造巨大商机市场;核心增值业务逐渐吸引手机用户,使用率上升快;明星增值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在3G时代到来之初,语音通话类业务在整体业务比例中还占有很大比例,但移动增值业务将有望在随后的技术和服务发展中成为3G网络平台业务的重中之重。

4、服务产品多样化,电信行业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个人性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未来,移动商务模式将有新的突破,移动产品和服务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移动用户也能以更高的速度接入网络、访问网络数据,这些服务的出现也为移动商务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制约我们移动商务模式发展因素

目前,制约我们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营商政策、资费问题以及安全性问题,这直接就影响了我国移动商务模式的发展。

首先,根据腾讯对无线互联网行业的前沿企业CEO的调查和面对面的采访显示,“中国无线互联网尚未进入真正的盈利时代”,“运营商政策与资费成为制约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但随着3G上马和中国运营商竞争的加强,移动商务会诞生一些新的应用和模式,网络速度的加快也会刺激用户的增长。但3G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短期内移动运营商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政策和过高的资费,成为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安全性问题阻碍了移动商务的商业应用,如手机银行等。而娱乐应用对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娱乐应用发展快于商务应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性的提高,商务应用将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雨飞,王有为,胥正川等.移动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2、艾瑞咨询集团.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研报告[R].2008.

3、艾瑞咨询集团.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研报告[R].2008.

4、艾瑞咨询集团.2007~2008年中国3G增值业务行业发展简版报告[R].2008.

5、匡佩远.移动运营商3G商业模式研究[J].通信世界,2005(33).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报告[R].2008(7).

第6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一、电信业发展的现状

几年来,通过电信业几个公司的积极工作,我市电信业发展较快,各电信业运营公司坚持以新理念促进信息网络建设,切实抓好各项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充实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有移动业务用户235.7万户,宽网业务用户11.6万户,固话业务用户86.66万户,__移动分公司和联通分公司不断完善城乡网络覆盖,使网络覆盖水平迅速提高,实现了省级景点和乡镇信号的覆盖率达到100%。固定电话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目前__网通分公司投资1.1亿元正在进行光缆替换电缆的升级改造,届时广大农村地区将形成通信网络无缝覆盖式服务。到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网通分公司在全市建成128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网站”,解决“三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底电子政务工程已延伸到全市各县、市、区。

目前,我市电信业的发展速度和其他行业比是快的,经济运营形势是比较好的,市领导和( )全市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是满意的。下面我把各公司的大致情况分别介绍一下。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电信业及信息化事业总体来说,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比还较落后。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市信息化发展,这些因素是:

一是我市综合实力比较薄弱、政府对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在资金上支持不够。电子政务在县、区一级刚刚起步,在乡镇一级还没有开展起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信息化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差距,习惯于传统工作方法,不适应现代高科技手段。比如有一些规模以上企业至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个别的企业甚至连自己的网页都没有。

三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许多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利用。

四是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电信资源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梳理一下。

五是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信息制造业尚属空白,电子技术水平整体落后。特别是在农村、在基层,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

三、今后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市电信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列为“新五化”中的第二化,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大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使信(!)息化建设惠及企业和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实施信息服务业“十一五”规划,促进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以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工作。

我市农业比重较大,今后,农村信息化仍是整个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后,要在政策上、宣传上引导农民多利用高科技手段,了解市场情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电子农务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育信息产业发展。

要加大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对企业上网用网的指导,切实抓好“企业上网工程”。以“企业上网工程”为发展的切入点,通过项目推介,技术引进与改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交流平台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推动本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信息产业。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继续推动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抓好机关信息化建设。

吸收我市机关信息化的成功经验,把传统社区建设向智能化社区建设和数字化社区建设过渡。在各县(市、区)力争能建设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智能化社区。要深化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的应用,通过技术研发,增加系统功能,更好的满足机关信息化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办好市政府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更好地为经济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

第7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我猜想这个网站的负责人一定是从文海里跳出来的,或者说曾经深受文牍之苦,然后反其道用之,不然不会这么周全:比如竞职演讲就有招标办副主任竞争上岗演说、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竞职演说、用电管理部主任竞职演说,这些职位涉及银行科级干部、医院政工科长、通信公司营业员、财政所长、村居委会主任等等,等等,只要你需要,几乎都找得出对应稿。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升级版和经典模版,2002、2003、2004直至2005最新版。模块中的《再就业大会上的讲话》、《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全区食品安全大会上的讲话》等等可以让那些整日为文字所累的人省却多少事啊。

我现在可以这么揣测浙江的小品《汇报咏叹调》为什么能在“春晚”中过五关斩六将胜出的原由了,因为许多人对不到会场也想得出来的程式都深恶痛绝!实际上,这个题材是老而又老,“博士买驴,书卷三纸而不见驴”就惹恼过朱皇帝;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也批评过这类“中药铺”。但批归批,谬种不绝。

每年植树节的时候,我都想呼吁我们的资源紧缺,纸要耗掉多少木头。这么多的一、二、三、四在这么多的白纸上游走,而且是上好的纸!不仅如此,还得要这么多的人去打印、复制,再由这么多的各级领导在各个不同的会议上去说。然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这个网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才会红火。我想进去看看,但必须注册交费:1年100元,2年180元,直至10年600元。

第8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3G即为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代表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伴随着通信业六大运营商的重组,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1月7日下午发放了三张3G牌照,并且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启动了“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这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3G启动意味着增值业务全新时代的开始,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利用此先进的技术开展优质的3G服务,吸引大量的客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对影响消费者使用3G业务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 3G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目前3G的主要业务

与2.5G网络相比,3G网络在带宽、传输速率以及QOS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3G网络为开展宽带多媒体数据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其特色业务主要包括:

视频电话。随着3G网络的到来,依靠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3G手机用户也可以“面谈”了。当你用3G手机拨打视频电话时,你会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对方影像,你自己也会被录制下来并传送给对方。

无线点播业务。由于3G网络的高带宽,用户可以实现从文字点播、图片点播、甚至音频点播、视频点播。

互动游戏业务。由于3G网络的高带宽,会使Internet上已经蓬勃开展、包含视频和丰富图片的互动游戏业务快速发展到3G移动终端上,让用户在游戏的视觉和效果方面感觉更有体验。

信息助手类业务。基于3G网络比2G网络具有更高、更快的数率和带宽,因此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形式。信息助手类业务可以包括移动办公类业务、移动定位类业务等。

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只要开通手机上网服务,就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商品信息,并在线支付购买产品。高速3G可以让手机购物变得更实在,高质量的图片与视频会话能使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提高购物体验,让手机购物变为新潮流。

2.2 目前3G业务使用现状

从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TD-SCDMA试商用时至今已有一年的时间,时隔一年,获得3G牌照的3家运营商都开始了自己的试商用步伐。此时,人们对3G的了解程度又如何呢?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09年5月份的2009中国网民3G使用意向调研报告显示:

(1)网友对3G业务的认知:认知情况比较乐观

在对网友是否了解3G的调查中,56.3%的网友选择了比较了解,16.3%的网友选择了非常了解,仅有1%的网友表示没听说。ZDC认为,近几个月来,三大运营商同时采用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式广告来冲击广大用户的感官,再加上不少用户出于对3G好奇,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去了解3G,因此使得了解3G的用户群体在不断扩大。

(2)网友对3G业务资费水平的选择

在网友能接受的3G网络使用话费的选择上,51.6%的网友选择了50元以下, 50-100元的选择比例为40.6%,这种选择跟现今2G网络下手机用户的话费使用状况较为一致。101-200元、200元以上的选择比例合计仅为7.8%。由此推断,用户有使用3G的愿望,且希望话费水平能够与现今持平,这其实是给中国运营商出了个难题。因为3G初阶段,不论从网络建设还是从运营成本看,都是高消费的。因此,只有中国3G网络发展成熟,运营成本降下来,使用3G的门槛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时,运营商的盈利目标才能实现。

(3)3G业务终端方面

在为了使用3G而必须更换手机的调查中,71.4%的网友选择了“接受”,进一步说明了网友想使用3G的愿望强烈。他们较能接受的更换手机所付出的花费集中在1001-2000元,选择比例为56.2%。另有19.5%的网友选择了500-1000元,17.3%的网友选择了2001-3000元。在“购买手机您会考虑哪些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价格的网友比例最大,其次为品牌。选择待机时间、通话质量和是否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网友比例分别为65.6%和66.8%。选择售后服务、拍照、辐射、防盗等一些附加功能的比例较小。

(4)3G业务的技术方面

中国移动TD-SCDMA的支持者与中国联通WCDMA的支持者比例并驾齐驱,前者略高出0.2个百分点。中国电信CDMA2000的支持者仅为11.4%,落后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较多。

2.3 3G 移动业务使用的影响因素总结

(1) 3G业务的多元化

3G相对于2G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带宽和速度上,业务向多媒体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数据业务的层出不穷是其重要特点。3G时代是体验经济时代,业务和体验成为3G成功的关键。对于使用3G服务的普通用户来说,他们不再关注技术和网络,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内容、应用和体验效果。因此,为了强化用户的体验感知,运营商必须通过体验营销方式,让用户了解、认知并最终使用这些新业务。

(2)3G业务的资费水平

资费是直接影响用户对移动服务使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的服务资费使众多的中国用户面对丰富、便捷的移动服务无力承受,无法享用。然而在3G初期阶段,不论从网络建设还是从运营成本看,都是要高消费的。因此,各运营商需要开展多种鼓励和优惠政策来吸引用户。

(3)3G业务的终端

3G业务的多样性、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增加了对手机终端的个性化的要求。为了提高手机对业务的支持能力,运营商应该根据用户对手机功能的偏好需求,从手机的外观、颜色、通信功能、娱乐功能、商务功能等诸多方面对手机终端厂商提出定制要求,强调终端设计要针对用户需求和业务属性,保证用户对3G业务的体验和感知。

(4)3G业务的技术

用户对3G业务的技术方面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它的安全性方面,尤其要吸引用户使用3G的移动电子商务等业务时,3G业务的安全性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存在于3G业务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3]:

1)非授权访问:数据攻击者可以窃听无线链路上的用户敏感数据。

2)完整性的威胁:攻击者可以通过木马与病毒等恶意程序、插入、重放或删除用户的敏感数据。

第9篇: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隐私权;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0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38 [本刊网址]http:∥

本调研报告主要针对西宁市曹家寨社区的手机APP应用用户的隐私权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13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探讨用户对隐私相关内容的态度与认知、对隐私安全相关内容的评价,借此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隐私权保护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问,法律检索。研究方式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以及文献研究。

一、用户基本资料

在133份问卷调查中,男性为68人,占比51.12%;女性为65人,占比为48.88%。学历层次为高中以上的为101人,占比75.93%,专科及以上学历者有31人,占比23.30%。用户的年龄主要18岁以上,共计114人,占比85.71%。

在参加调研的用户中,他们比较倾向于那些软件呢?经过调查,绝大部分用户安装了QQ、微信、支付宝、新浪微博,分别为130人(97.74%),118人(88.72%),98人(73.68%),89人(66.92%)。另外还有陌陌:15人(11.28%),人人:23人(17.29%),YY:8人(6.02%),其他:76人(57.14%)。对于使用手机APP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的有84人,占比63.16%,超过3小时的有44人,占比33.08%。调研结果表明,高中以上学历的用户使用手机APP的时间较长,平均每天使用43.7分钟。

二、调研内容及反馈

(一)用户对隐私相关内容的态度及认知

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隐私关注程度总体程度较高。121人表示对于隐私比较注意保护,对个人隐私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其中学历层次在高中以下的用户为32人,其中25人对隐私也有一定的保护意识。由此可见,隐私保护意识与学历高低并无必然联系。

对隐私内容的理解程度因学历高低而有一定的差别。结果表明,学历层次为高中以下的用户对于隐私的理解仅限于个人信息、金融资料、社会关系。但是学历层次为高中及以上的用户对于隐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将历史记录与地点位置等信息也纳入其中。

在问卷中,53.38%的用户(71人)承认隐私曾经被泄露,主要包括个人信息,金融资料,历史记录等内容。在承认隐私曾被泄露的用户中,金融资料占比超过60%(45人)。该结果表明,用户对金融资料泄露的关注度最高,被泄露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包括个人信息50.70%(36人),历史记录33.80%(24人)。

在承认隐私曾经被泄露的用户中,53人表示因为手机被盗而导致隐私泄露;25人认为是手机病毒的缘故;21人坦诚是自己操作缺陷所致。由此可见,隐私被泄露主要因为缺乏保护手段,在手机丢失之后容易被人利用。

(二)用户对隐私安全的评价

1.对手机社交软件的安全性评价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75人对手机中的应用APP表示信任,占比56.39%。剩余的58人表示对手机中的应用APP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手机应用APP有越轨行为的有53人,认为手机应用存在隐私保护缺陷的有44人,认为手机应用具有欺骗性的有21人。超过90%的用户(121人)表示经常受到广告的骚扰,对隐私影响较大。广告的主要形式包括:广告短信和应用软件消息推送。另外超过30%的用户(41人)表示对政府监控APP账户信息感到忧虑,超过20%的用户(27人)表示对软件的一些功能感到忧虑,例如:好友推荐功能,地址共享功能,信息共享与转发功能。还有不到20%的用户(24人)对手机网络黑客或病毒感到忧虑。

针对应用APP后台监控行为,主要包括记录历史记录,地点位置信息,个人输入习惯。应用APP在记录用户以上三种信息后,会进行广告推送,个人信息公开,及其他商业。

2.对手机社交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在实名制政策加速覆盖互联网的2015年,实名制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又有多大的影响呢?在参加调查的用户中,57.89%(77人)的用户表示受到了一定的困扰。个人真实信息频繁暴露的新闻对于大部分人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恐慌。针对这种情况,用户一般采用三类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比率分别为:故意伪造真实身份信息,即采用假名、假联系方式、假照片以保护隐私的用户达到了97人,占比72.93%;设置多重准入权限,即设置多重密码,多重身份验证以保护隐私的用户有21人,占比15.79%;拒绝任何个人资料的上传,使用空白资料的用户也有15人,占比11.28%。

前文已经提到大部分的用户安装了不止一个手机应用APP。那用户针对各种APP设置密码的情况如何?经过调查,93人(69.92%)针对不同的应用设置了不同的密码,其中28人(21.05%)设置了超过4组或4组以上的密码组合;还有19人(14.28%)对于各种手机APP只设置了一组密码。以上结果也佐证了用户对隐私有一定的保护意识。

3.对隐私保护政策的信任度评价

用户在安装软件之前,都会出现软件的隐私保护条款。研究表明:有70人(52.63%)表示在安装APP之前都会大致看一下隐私保护条款的内容。有26人(19.55%)表示会具体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有37人(27.82%)表示会直接省略隐私保护条款、直接安装。

有超过一半的用户(71人)对隐私保护条款表示信任,认同APP的隐私保护条款,符合隐私保护的预期。有超过1/3的用户(47人)表示APP的隐私保护条款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存在欺骗行为。另外还有15人表示说不清。当笔者询问对隐私条款不信任、不了解的用户“既然对此不信任、不了解,为什么要安装呢”?大部分用户均表示,不会在其中使用过多真实资料。

4.对国家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信任度评价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目前仅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规定》第五条规定:服务商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各项制度;保护用户信息及隐私,接受社会监督。《规定》第六条规定:用户在注册账号时,应当与服务商签订点击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国家制度、公私利益、社会道德及提供真实信息。《通知》规定:服务商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与修改用户资料,侵害用户权益;擅自启动通信功能,造成用户费用损失;危害网络安全。对于这几个法律法规,用户又是怎样的态度呢?结果十分令人遗憾:超过95%的用户(127人)表示根本不知道有这两个法规,只有不到5%的用户(6人)表示对该法律法规有所留意。

当用户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33人(24.81%)表示会与服务商客户服务中心进行沟通。28人(21.05%)表示会选择向相关机构投诉,例如:12315。10人(7.52%)选择向公安报案。62人(46.62%)表示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放弃救济。放弃救济的用户在问卷中表示,之所以放弃救济的原因是认为隐私泄露救济途径太少太窄(45人);操作难度太大(36人);隐私泄露的内容没什么太重要的(25人);够不上刑事标准(12人);不知道如何救济(8人)。

三、结论及解决办法

(一)提高隐私权保护意识

调研结果表明,手机APP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意识比较高,这一点需要肯定。只是对隐私保护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金融信息,用户要加大保护力度,尽量采用多重密码组合;注意手机使用习惯,防止手机病毒进入。为了防止手机被盗或遗失导致隐私泄露,应随时注意备份相关信息,设置专属密码锁,保障财产安全。同时注意自己的使用习惯,不要点击未知的网站和链接,避免一时失误导致隐私泄露。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进行相关的了解和研究,明白个人权利和义务,知晓相关的补救途径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设立行业标准以规制服务商行为

行业自律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保护用户隐私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采用了行业自律模式,在隐私权保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依照行业自律,规范服务商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规范条款默认选项,规范隐私政策的监管与执行。

在APP读取用户隐私的时候,默认选项中用户不反对即视为同意。笔者认为服务商应提高用户隐私采集门槛,通过行业自律使默认选项规范化。把默认设置设定为否;将读取用户隐私对用户的影响最小化,在用户同意采集隐私时尽量减少隐私的采集量。尽量避免对用户进行骚扰,减少身份信息验证的内容,把网络安宁还给用户。

当前的隐私政策普遍存在包括单向制定政策、条款形式化等问题。笔者认为:隐私政策应该参照《合同法》、《民法》等相关规定,使之规范化;详细说明信息采集内容,使采集行为明晰化;在隐私政策中增加隐私保护方式与救济模式的相关说明,保障用户求偿权。

(三)加强国家立法以健全隐私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