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应对措施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中专数学教学 专业课 服务美国数学史家莫里斯·克莱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一书中这样描述:“数学是一颗富有生命力的树,她随着文明的兴衰而枯荣。她从史前诞生之时起,就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这场斗争经历了史前的几个世纪和随后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几个世纪,最后终于在肥沃的希腊土壤中扎稳了生存的根基,并且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里茁壮成长起来了。”可想而知它的历史古老以及强大的生命。而在今天,中专数学既是中专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必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同时也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中专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中专教学对专业课所起的作用。因此,对于思考我们的中专数学教学该如何为专业课服务,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专数学教学与中专专业课的关系及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专数学是中专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学习, 因此充分认识数学课对中专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中专数学教学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对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专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中专数学教学如何服务于专业课,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建议来改革目前的中专数学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质量。
(一)端正态度,明确目标,为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数学教育为专业课服务,笔者认为首先要端正态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采取行动,改革教育的不足。对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校,首先都要认识到中专数学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使明确数学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工具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课的信心。而作为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更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具有把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有机联系起来的意识,在追求中专数学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中与专业课教师多沟通,了解专业课对数学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专业课的过程中准确、自然地应用数学,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专业课的培养目标,制定中专数学教育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部好的教学大纲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中专教学的专业门类丰富,其各专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专业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中专数学教学大纲,从而打破一刀切的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注意与专业课需求的衔接,删减与专业课学习关系不大的内容,增加与其密切相关的应用部分,对数学教学的各部分内容有所偏重,从而精简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数,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专业特色和要求,强调数学应用教学。
中专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毕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中专数学教学时也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和要求,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学应用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防止数学教学与专业课脱节。
(四)结合专业课教学,提高业务素质
在中专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具有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义务,同时也担当着专业课的间接教师的角色,仅仅拥有数学的专业知识,而完全不懂其所教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的中专数学教师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中专数学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专业课知识,深入了解专业课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数学教学与专业课进行有效的协接。如果数学课能联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际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大大减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压力,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中专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中专数学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中专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熟练﹑灵活得运用于专业课,不仅有助于克服数学教学的盲目性,避免数学课教学走入“闭门造车”的误区,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色的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意义深远!但是,目前的中专数学教学还无法完全做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我们的教学方式还需做更多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期完善我们的数学教学体系,为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 莫里斯·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张祖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郭连,《浅析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载于《现代阅读》,2011年11月。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专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分流而来,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水平低下,数学本就是他们的弱项。再加上许多学生进入中专就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在他们看来数学学科学与不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更是滋生消极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应付,越是不学越是不会,越是不会越是不爱学,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数学教学处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的困境之中。
(二)数学教材专业性不强
现行中专数学教材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和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只是在高中数学教材基础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并没有充分体现中专数学教材所特有的特点,教材缺乏实用性、趣味性与专业性,并没有很好地将之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与专业脱节,造成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低下。
(三)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多教师依然采用“黑板加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二、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这一点,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正视数学学科,这样学生才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并不陌生,已经与数学有九年的“交情”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这一点学生非常了解,在学生眼中数学就是数字、符号、字母、公式与定理的堆积,枯燥无味。如果说学生的世界是多彩的,那么在学生眼中的数学就是灰色的。要重新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火焰,就要给数学教学蒙上一层面纱,让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寓数学知识于具体形象而熟悉的情境之中,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改变枯燥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现象中来提取数学问题,创设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来进行公式的推导,而是为学生创设了借钱还钱这一他们非常熟悉的情境:甲因公司资金短缺而急需一笔钱,他找到了乙说明情况,想从乙处借得这笔钱,并承诺会给予乙一定的利息,乙答应可以借给甲这笔钱,但乙提出了这样一套还钱方案,即第一天还1元,第二天还2元,第三天还4元……后一天所还钱的数是前一天的两倍,以此类推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清。究竟哪一种还款方式最合理呢?这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弄清乙提出的方案所要还的钱数。这样自然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知的学习上来,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求知欲最旺,积极性最高,最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与专业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针对当前中专数学教材与学生专业脱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基础教学模块旨在让学生掌握此阶段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学模块则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选取最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的最佳结合,彻底改变以往数学与专业分离的现象,要将数学学科与专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运用能力与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做调查与研究,要对各专业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要在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深入了解、全面掌握,进而明确各专业教学的侧重点,这样才能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如计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中专生立足工作岗位的重要能力之一,像收银员、会计、出纳、预算等岗位都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体探究
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局限于运用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运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问题教学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将知识一股脑地抛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定理等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中,这样学生更能从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通过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才能达到对抽象概念定理的本质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中专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31-01
当前,我国中专教育中的数学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形势严峻,处境尴尬。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及数学思维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数学对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近年来, 由于受到大学扩招, 普高升温, 就业困难的影响, 中专学校的生源萎缩, 中专录取分数线也一降再降。降到现在,只要具有初中毕业证,就可以直接到中专学校报到学习。形成了中专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数学能力很低,为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专数学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中专数学教师就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教学改革。
一、扩展引伸,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在精选的题例中冲破解题束缚 大胆求证,一个题目多种解题,不能要求学生的思路和教材一致,而是要思维开放培养学生的解题的创新能力。
2、发散思维就是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每一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将要求学生展开拓新,将问题得到横 纵向深入 注重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目前的中专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是重向于课本上的实例和习题加以改造,改造的课题引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题中,加以锻炼。
3、强调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多数是为了学生的专业课程而服务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善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强调学生应用的意识,课本上的典型课题进行扩展,把传统的课题转变成丰富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创新。
二、 数学教学的创新性
1、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思路宽广具有思维的广阔性,善于多角度 多层次的探索思维品质 数学是离不开解题的,在解题教学中,若要是仅仅满足于正确的求解,浅尝辄止,习题中的潜在功能就有可能被淹没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是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是主动的创造发现新的事物,提出见解,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提倡多思想,不计常规,若是能够找到新颖的方法,就能使问题变简捷的得到答案,
2、中专数学教学的民主性和主动性。现代的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路,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严重的束缚着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长期的压抑,影响学生进取 探索 主动的精神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沟通,改进传统的方式,创造和谐 民主的教学氛围,给予更多的争辩机会和发表个人的见解机会,根据教学的具体事实,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专数学;现状;策略
一、中专数学教学现状
对于中专幼儿师范类学生而言,了解并掌握较深的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方法对其今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就中专数学教学而言,其应当服务于专业,因为大多数中专生毕业以后,都会直接走向学校。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奥数”或者较难的“追赶型问题”,这些都要求中专师范类的学生掌握较高的数学知识,比如目前有的小学数学题中已经涉及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
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数学更是这些专业的基础,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中专的生源特点而言,其学习成绩都较为一般,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会有一些厌学情绪。所以,如何教好中专生,对于中专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除此之外,中专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讲究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其实记忆数学公式对于学生而言,较为简单,但是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或者定理,却成为了学生的绊脚石。
二、中专数学教学策略
1.从生活入手,设立情境引导教学
中专数学知识并不是脱离生活存在的,相反,数学是以生活为依托,以解决生产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运而生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过于抽象而不易掌握,因此,教师应当将着眼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将抽象化的概念引入到生活中来,用现实去诠释数学,用符号去推演生活。比如在“空间几何”的相关学习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立一个可参考的空间体,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概念有所了解。教师可让学生以教室为参考几何体,列出教室中存在的平行、相交、相离的线,讲出自己的理由。
2.注重教学的引领与开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极力避免将整块黑板写满板书这种情况,其弊端有三:一是单纯只有公式和文字的知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与学习疲劳;二是照本宣科的板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愿;三是空有理论而不理解实际含义的学习无法持久也不利于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都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课堂数学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灌输量的多少,应该更看重质的情况。教师应在备课时考虑用多种方式进行理论讲解。
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章节时,让学生学会方法的总结,归纳同一类问题的解法,比如:
已知函数y=3x2+bx+2与X轴有一个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
已知方程3x2+bx+2=0有相等的根,求b的取值范围?
显然这类题有相同的解法,只需要我们去归纳、总结、思考,就能够有效解答,而且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深入引领,才能使学生往深处学。
3.巧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结合教学
课堂中以多媒体代替板书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多媒体为PPT、视频教程或者教学辅助软件。在制作PPT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内容安排的合理程度。除了做普通的PPT教学,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教学软件进行。比如在进行函数内容教学时,描点并绘制函数的部分,可以运用函数作图器,在计算机上描绘出一个一个函数对应点,继而绘制光滑曲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绘制的步骤,并且用绘制软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展示与补充。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教师可以不必过于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适当地跳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践,并根据课堂的反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受欢迎,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一些有共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与建议,数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及时转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良好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由学数学向体验数学、实践数学的角度转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乐意学、全身心投入的数学花园。
参考文献:
[1]肖辉容.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5).
【关键词】中专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近而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逐渐缩小学生间差距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1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容
1.1三个层次的学生主体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良好(A)、一般(B)、较差(C)三个层次,层次的划分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自愿报名。这个分层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层次教学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层次间的升降变迁,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实现学生的持续进步和良性发展。
1.2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层次化,要求对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良好(A)层次的学生,除了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对于一般(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一定的技能运用能力。对于较差(C)层次的学生,以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战胜惰性。
1.3课堂教学过程多层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合理的设问方式,既要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又要有诊断性的提问等等。通过各种提问,找出各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情绪、态度等各方面存在的缺陷,实施有针对性的补救。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他们答对了,教师要及时表扬;如果打错了,教师要及时点拨,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1.4多层次的考试评价
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性原则。评价过程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是全程的,涉及到课程的预习情况、课堂提问的表现状况、作业批改情况、期末成绩中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及时给学生一种动态性的评价,就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励。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A层次的学生,评价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B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培养其与A层学生竞争的精神;对于C层的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慢慢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特点
2.1根据实际,划分层次
我们对学生进行划分有两个依据:第一是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第二是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通过这两次考试,可初步诊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把学习成绩相近、某些特征相似、需求相同的学生分在一层,一共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在编排课程表时对分层教学的数学课安排统一时间授课,学生自行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班学习,其它课程仍回到原来的班级学习。
2.2跟踪调查,及时调整
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它的发展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差别性等特点。因此,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另外对于学生层次的第一次划分也不一定是准确的,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和观察,老师就会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此时再进行调整,这个时候的划分才是比较准确的。
2.3有效管理,井然有序
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层教学模式可能会出现纪律松弛、课堂秩序不严格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以往经验,可以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确定分层次学号,任课老师可以行使班主任的权利,每个班设班长一位协助任课教师负责考勤、秩序维持,设学习委员一位负责收缴作业、调查反映同学的学习情况和建议,每个学生按照固定座位安排座次表。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课堂秩序,使分层教学处于井然有序的状态。
3分层教学的案例举例
老师在进行讲解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A、B、C三组的学生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现以绝对值不等式为例。A、B、C三组的同学都应掌握教材中例1的解题思路。
例1:解不等式 |x-500|
让全体学生知道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方法。A、B两组同学还需掌握例2的解法。
例2:解不等式
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意义将其转化为两个不等式来解。对A组的同学要求高一些,还需掌握例3的解法。
4实施分层教学应达到的效果
4.1解决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两极分化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育自身的缺陷,造成了教育中的“两极分化”和“后进生”两大顽疾。现在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终于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实施分层教学后,首先鼓励了后进生,由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后进生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也就避免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4.2使三类学生共同提高、一起发展
在分层教学中,由于层次的目标不同,可以使优、中、差三类学生都得到提高,获得成功感。同在A层次的优等生就没有优势可言,消去了他们骄傲自满的心理;同是后进生比较,就消去了后进生自卑失落的心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鼓励组员相互学习和相互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职专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各个学生数学基础及薄弱环节,分析好各个学生这些薄弱点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做到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真正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目前各类中等专业院校的一些课程也相对来说不是很合理的。课程的设置不但是要面向现在的,更是要面向未来的,现在所学的知识是要为将来更好地探索新的知识所做的基础,而目前我国中专院校的课程和教材还相对陈旧,不具有发展性。中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处在一个创新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烈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其创造性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目前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个性不明显,使学生缺乏选择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实践环节的薄弱是目前我国中专院校培养人才最突出的一个矛盾。中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专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将来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因此,中专院校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导向模式下中专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目标导向模式下的平等课堂传统中专数学课堂都是非常严肃的,教师自顾自的在讲,忽视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开放式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全平等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因此,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公布目标,使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学习目标,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习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单单的讲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那么陌生,不再那么“畏惧”教师。例如,教师在布置完课堂后,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每个人是否对本堂知识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再进行单独讲解,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答,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再创造问题,使学生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学生实现目标建立学习信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技术早已经进入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教育课堂的一大改革。多媒体是利用网络和多种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对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展示,甚至再现实验或变化过程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公式,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等”性质时,可以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全等的,再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全等的物品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重视本学科的学习。
(三)实践应用能力应是中专教育始终的目标,应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中专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让学生在感受实践的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结束语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创新模式;探析
与普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专着力于把学生培养为各行各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围绕着岗位需求来展开。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数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被开设。从传统理解来看,中专数学以专业基础课的身份而存在,在教学中主要围绕着自身的定理、计算法则而进行。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与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有所不同,从而也就未能承担起支撑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了。正因如此,进行中专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便成为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那么如何来认识这种创新呢。笔者认为,教学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教师逐渐的去适应这种新的模式。为此,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以突出支撑专业课教学为己任来展开。
一、中专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中专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在对数学功能的传统认识下,诸多数学教师沿袭着引出定义、例题讲解、课堂练习等步骤来进行数学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实则是在数学原理内部打圈圈,而未能与专业课程学习相联系;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有应试的痕迹。
(二)学生学习方面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十分重要,而在数学教学中则需要通过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训练来推动。其中,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获得仍须建立在岗位情景之中。然而,基于上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形态,却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许这在普通中学显得重要,而在中专学校来看则没能体现出数学的教学作用。
二、分析基础上的创新模式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内容方面
数学教材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参考,而不用局限于教材的内容体例。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推动下,中专学校应在校本要求下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而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与各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目标相契合。不难理解,中专数学之所以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传统教材的内容编排上。
(二)数学教学手段方面
教学手段的创新模式定位应借助教学目的的明晰来获得,而教学目的则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且在教材内容创新的基础上便具体为专业问题意识和专业探究能力上了。可见,这两个方面的定位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三、定位驱动下的创新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中专数学创新模式可构建如下。
(一)多部门的协作
从以上创新模式的定位来看,在涉及到教材体例创新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其中学校管理层应起到联系各部门的职能,然后数学教研组、各专业所在部门、教务部门等应围绕着体例设计、岗位情景化等问题展开商讨。若是数学教学资源较为缺乏的中专学校,则可以在内部辅导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二)教材体例设计
借鉴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的成果经验,可以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体例来编排数学教学内容。即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以一个完整的工作训练模块为项目,而其中再细分为若干个训练任务,这样一来便能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提供平台。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须对这一形式进行适应。
(三)教学手段优化
教学手段的优化不仅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还需要一来现代教育技术来支撑。从手段的教学方法来看,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引入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来说,则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具体化工作岗位情景,从而形象的向学生传递数学问题与岗位之间的联系信息。
四、问题的拓展
作为推动中专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来说,还应关注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即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视频播放功能,将有效的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同时,上文指出:中专数学教学构成了专业科目体系教学的逻辑起点。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下,为体现专业科目间的逻辑连贯性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上述功能,以其它专业课中具体的内容为载体,进行有关的数学教学。如,物理中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通过引入这个内容来完成三角函数的教学。
由此可见,在中专数学教学环节中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就使得类似于三角函数在内的抽象内容,能够形象、生动的反映给学生。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即,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抽象。结果,造成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困难,叠加效应就挫伤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趣与主动性。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小结
本文认为,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后可得,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前者主要在于教材体例的调整,后者则在于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优化。同时,还需要依托学校多部门的协作来实现。
具体而言,数学教研组、各专业所在部门、教务部门等应围绕着体例设计、岗位情景化等问题展开商讨;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体例来编排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优化不仅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还需要一来现代教育技术来支撑。
参考文献:
中专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应用
近年来,国家对中专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招生就业中计划体制过渡到了完全的市场体制。原来初中升入中专的”筛选”已不再存在,使原来初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中专,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优生约占20%,而学困生的比例约占30% (根据对我校抽样调查)。如何使他们能留得住,并且也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既是中专教育的需要,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曾经企图通过按程度编班来解决这个矛盾,但很快显露出许多弊端,学困生集中,挫伤自尊心,不利学生身心健康,学困生往往又是道德品质上的”差”生,一旦集中,便会形成”势力”,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更会促使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大量流失。现在提出一种分层次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意思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均认为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一)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
中专数学教师若想切实应用分层次教学,首先就需要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处理,这也是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但多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划分,这种分层并不合理。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法完全代表学生的个人能力,更无法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时,除了需要参考学生的成绩,更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课堂表现情况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所用教材以及该门课的教学大纲,并密切结合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体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来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争取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精确地了解到各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尽力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来较好地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如在我的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对于A层的优秀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要能熟练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并要求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知识面的拓展,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组建好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对于B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就只是要求他们能熟练理解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定理,能综合运用概念知识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就行了,对于C层这部分基础差、学习又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要求就更加松散了,他们只要能理解掌握常用常考的概念定理,能做一些简单的概念题型就行了。只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就都要参考着这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了。
(三)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压缩讲授时间,增加练习、辅导时间,实行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共性问题,集体教学;解决不同层次问题,分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个别教学。一般先是全班授课,后分层练习,教师讲评,学生作反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内容以C层学生为基点,满足A、B层学生的潜能发展要求。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或练习、提问,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四)对作业和辅导进行分层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
(五)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
以往我坏钠兰鄯绞绞且钥际晕主,没有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管平时学得如何,一张试卷的分数决定了学生这门课的命运,致使大部分学生不及格,而补考也只是走形式,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了恶性循环。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C层学生,以表扬为主;B层学生,以鼓励为主;A层学生,强调竞争,一步步超越自己的目标,完善自我,。
(2)考试内容体现层次性:在期末考试的命题上力求符合教学目标,面向大多数,分为A、B、C三种类型题,C类为基本题80分,B、A类提高题20分。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草图;应用;基本准确;解题思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但中专学生在学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理论深奥。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老师不应回避,更不能放弃。有难度才有挑战性,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去探讨,接受这份挑战,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心智唤醒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尤其对于数学中图形的变换,素材的收集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洁的数学图形、数学公式的形成、变化用直观的手段表示出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形象,使深奥的理论更生活化,使晦涩的解题过程更流畅易懂。
在数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思想方法,它不仅给我们的解题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形象的体会到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美。
在中专数学中,几乎每一章书里都或多或少涉及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集合与逻辑用语”中的“文氏图”,“不等式”中的“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中“函数的图像”、“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中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至于“平面向量”、“直线”、“二次曲线”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就不必一一列举了。因此掌握这种方法十分关键,那么如何能够较好的运用“数形结合”呢?
一、学会画草图
所谓草图,就是能够基本反映题目要求的图像。例如:一元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就是直线,而两点就能够确定一条直线;一元二次函数就是抛物线,而顶点及开口方向就能基本确定一条抛物线;等等。
二、草图要画得基本准确
所谓基本准确,就是说图像要能较好的反映题目的要求。例如:画函数的草图,那么要求能够通过图像直接反映出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对称性)、极值、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等等;又如,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像时,它们之间的交点位置、上下左右关系等,都要在图像中清楚明了,这样才有利用比较。
例1设={(,)|+=2},={(,)|=1},求∩。
此题可以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组来解,通过联立两个方程+=2与=1,解出与y,立刻得到∩={(,)}。
但是我们也可以用“数形结合”法来解: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2与=1的图像,
两条直线的交点为(1.5,0.5),所以∩={(1.5,0.5)}。
例2 判断直线34+5=0与圆+=1的位置关系。
此题可以通过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解,通过联立两个方程34+5=0与+=1,如果方程组无解,那么直线与圆相离;如果方程组有一组解,那么直线与圆相切;如果方程组有两组解,那么直线与圆相交。
但是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对于许多中专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考虑用“数形结合”法来解: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34+5=0与圆+=1的图像:
直线34+5=0与圆+=1有一个交点,因此直线34+5=0与圆+=1相切。
三、利用“数形结合”,要学会选择适当的函数
例3判断方程2=0的解的个数。
解法1:考虑到一元二次函数=2与轴的交点的个数即为方程2=0的解的个数;
,,
一元二次函数=2是开口方向是向上,顶点为:(,)的抛物线;
画一元二次函数=2的草图:
从图像可以看出一元二次函数=2与轴有两个交点,
因此方程2=0有两个解。
解法2:把方程2=0进行变形,得:=+2,
考虑到一元二次函数=与直线=+2的交点的个数即为方程2=0的解的个数;
一元二次函数=是原点为顶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画一元二次函数=和直线=+2的草图:
从图像可以看出一元二次函数=与直线=+2有两个交点,
因此方程2=0有两个解。
上例可以看出,由相同的方程可以构造出的不同函数,不会影响到结果。但是如果构造的函数适当的话,可以给数形结合思想带来很大的方便和简洁。
只要我们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函数,画出其基本准确的图像,“数形结合”法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