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开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开题报告

第1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电信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网管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事件,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中,因此,研究和开发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三、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毕业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存、internet网络应用、mapinfo和asp技术。

系统的gis软件平台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的internet向用户地理信息。

该地理视图系统是浏览器/地图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需要windows nt server。其中

地图服务器:windows nt,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mapxtreme

客户机:windows 95/98。

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统在结构上成为浏览器/服务器的形式,顺应了企业内部网向intranetx演变的潮流。在服务器端是用微软的asp技术,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术。

地理视图子系统要通过socket通信方法从网管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网元的数据流,对通信网中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分析与显示,并将处理所得数据传入数据库,以便进行信息查询,同时数据库要动态更新。可见,本次毕业设计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识,又需要有较熟练的软件编程能力,既需要计算知识,又需要通信知识,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设计具有较高难度,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任务。

四、进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划分软件工能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第2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土地利用;油橄榄;采访;开题;命题开放;总结报告;问题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64

新世纪的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习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发展,为高校输送一批有素养的人才。目前,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学方式上,提倡采取各种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

从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时间紧,课时安排少,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任务是很难完成的,特别是高二、高三文理分科后,面临高考压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同时抓好素质教育,而且地理研究性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地理研究性学习任务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说说个人看法。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研究性学习调查活动,学生也非常喜欢参与。每次实习从前到后整个过程中,开展得都比较顺利,经过紧张的忙碌,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有了一定的结果。其中有收获也有失望,因此笔者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相关的评价,为今后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经过分析总结,预期的目的达到了,调查研究中,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态度积极、准备充分,他们面对面地调查过,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小组分析总结,写出了一定质量的小论文报告。有的组还配有一系列照片,说明问题很形象,效果较好。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获取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如:“两水土地利用状况及探索发展”小组,同学们做了采访单,他们通过采访乡村干部和社员获取非常实际的数据材料,记录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说服力非常强,并且他们和农民一起讨论农业发展,如布局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有一些建议确实可值得农民参考。又如:“油橄榄调查活动”小组,针对当前两水地区油橄榄苗销售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通过调查总结出原因,阐述了一些观点,他们找到目前油橄榄变成“油烂杆”的原因就是因为本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近似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地域性很强,由于地形、种植范围、科技等因素的限制,油橄榄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在土地结构调整方面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所以在短时间内,大家发展的橄榄苗自然供过于求,而且橄榄苗的移植过时后,或非营养包苗,在地苗圃里越长越大,相互拥挤,更不利于成活。但是油橄榄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的发展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相一致,既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发展经济,尤其是它的深加工,市场看好,农民可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得要让农民慢慢地接受和投资。总之,在活动中的有许多同学认真地参与,小组长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写出有水平的小论文,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值得赞可。有很多同学给我们惊奇,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高一学生,难能可贵。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着自主的原则,此次活动中作为教师我尽量避免参与实际操作,只在关键地方作以指导。必竟是学生,而且对于中学生存在问题也难免,这属正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选题。在活动的开始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课题选择问题。我们有很多供选课题,这些课题都和目前的地理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小组不知如何是好,千头万绪,拿不定主意。有的同学嫌课题太大,有的同学说课题不好调查。难道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就一点感触都没有吗?不是。最后有的小组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随便选了个课题,这样必然会有影响。

2. 开题报告。有些报告中程序混乱,目的不明确,方法过于简单,材料准备不很充分,安全保障性不强。这样担子就落在小组长身上,如果小组长领导有方,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选题不成问题,分工也就不难,活动也就有序。其中有些小组长,一马当先,几乎小组的活他一人干了,完全失去了协作意义,不符合多人活动的原则,不是大家共同研究的初衷,导致开题报告的失败。

3. 信息的可信度。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最真实的数据和文字材料,许多同学为了省事编篡一些数据,敷衍了事,从根本上和研究性学习相违背,这和闭门造车没什么区别,这种态度极不端正。也有的小组调查的数据太特殊,不具备普遍性。还有的小组分类不准确,数据比较混乱,统计结果就会有很大出入。这一切都将造成研究性学习的结题影响。

4. 写作质量。如果调查获取的资料不全,或数据的不准确,分析方法欠妥,调查的对象也很特殊,不具备普遍性,对问题的看法比较肤浅,提出的问题没有切实地得到解决,自然写出的论文质量也就很一般。另外,文章中过多的利用形容词也是不恰当的,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反映、准确的表达、严格的逻辑,不是华丽的词藻,希望能把问题发觉并在通调查研究过程中找到答案,且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使以后的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更有意义,更能为课堂教学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探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教师课堂上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快转变进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增大教学的开放性,增强实践性,锻炼学生自信力,注重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培养。

(2)命题开放。命题由教师供选到学生自主选题命题,家乡地理内容丰富多彩,如:212国道交通问题、商业网点布局(如当地的农贸市场)是否合理、如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本地区工业发展情况调查等等。从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来看,绝大部分课题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反映国计民生中的热点。纯粹自然地理的考察选题极少。一方面表明学以致用研究社会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同时也表明地理学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功能。这在过去中学地理教学中是比较忽视,或者说体现不足。学生选择的课题中,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调查,也有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的调查,还有城市绿化、公园建设调查。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很容易,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写出好的开题报告,为研究性学习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的盲目性,减少失误,节省时间,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地展开。

(3)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一次动员大会,强调“多元主义”价值观,要选好小组长,带好头,做好一切准备,如:调查地点、时间、人员、对象、安全,采用什么形式,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注意分工明确,发挥每个人的优点,调动积极性,增强个人自信力,这样既可得到研究乐趣,又能达到团结协作的目的。因为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一个过程,并不重视研究的结果。这一点非常有利于他们潜力的挖掘、才能的施展、个性的发挥。

(4)师生互动。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真是排山倒海。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研究中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注重引导,而不是干涉,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5)小论文评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要在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审,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研究的成果,该他们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优秀小组,以资鼓励,激发他们创新、探索的欲望。

第3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问题研究;设计;困惑;何去何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51-01

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与湘教版、鲁教版对比,人教版独有的一个创新点,就是在每章节后有一个“板块”,这个“板块”就是“问题研究”。

一、“问题研究”的设计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深入学习研究、领会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发现“问题研究”设计精心,它们是围绕各章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从选择的主题中看:一是学生感兴趣的前沿问题,二是启发学生探究具备一定的思维价值的问题,三是有一定实践性的问题。

从其特点表现看:第一内涵丰富,选材广泛,且议题集中;第二具有结构性、整体;第三对时间的要求较长;第四需要较为周密的计划和一定的组织工作。

从“问题研究”的理念看:旨在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研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与同伴合作与分享,出发点很好。

二、“问题研究”的困惑

是否为高考要考的内容?从课标、考试说明来看,它们属于高考范围。课标明确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仔细分析课改以来全国各地近几年的高考、会考题目,也有所体现,但总体体现偏少,有些年份甚至没有出现。所以大部分学校抽几个问题来研究,有些学校根本就没上过“问题研究”课。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展开教学?从教材教学的时间安排来看,每章节后的“问题研究”都是一课时,而大多学校一周地理就2课时,根本没有时间完成“问题研究”课。据笔者了解,在从事一线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未能做到。前面提到的“问题研究”的特点表明:做一个“问题研究”需要精心策划、周密准备,时间要求较多。“问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单从分析问题来看,就要求学生事先查找资料,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筛选,留下有用的资料来分析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课余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此外,对“问题研究”笔者还有许多困惑:是否都是针对本章内容的总结与提高?我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没有实际的调查怎能如实的反映真实的情况。是否代表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问题研究”何去何从

“问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具体解决某个地理问题。因此,根据我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问题研究”不能占用太多的课时,一般放在学生假期集中完成,即以“问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个学期快结束时,把“问题研究”集中起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且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真正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方案筛选---方案实施---问题解决,即所谓的“授人以渔”。下面以必修2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为例来加以说明:

1、分析准备阶段(假期开始前完成)

(1)背景分析。学生刚刚学习过有关城市地理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且本身居住在福州大城市里,对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有较深刻的认识,利于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去福州市规划局了解参观,开展“福州市地域结构的类型及其规划发展的方向”子课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开展“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的研究。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福州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城市形态、地域结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对福州市规划局的参观,培养学生对资料的采集与分选的能力;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查阅、搜集整理资料,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现实运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活动拓展。组织学生参观福州市规划局,探究福州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状况,根据搜集的资料信息,提出自己对福州市规划的思路等。

因为我们是以“问题研究”为载体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在此阶段,教师要按要求填写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题评审表”,初步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协调好小组分工并制定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相应的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假期间完成)

(1)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2)学生根据各自资源搜集、记录、整理资料。(3)根据资料在福州市空白图上简略绘制“福州市不同地段房价等值线图”。(4)根据绘制的房价等值线图找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及家庭成员生活、工作、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因素,总结出自己家庭的购房意向。(5)探究选择住房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6)个人撰写小结(上交指导老师),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成果(答辩用),制作PPT课件(研究性学习汇报用)。

在此阶段,小组长和指导教师分别填写“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过程评审表”“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监控表”,有效地保证“问题研究”的质量。

3、总结评估阶段(新学期第一周完成)

在新学期的第一周举行班级报告会,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评委,听取各路“专家”的报告和答辩。指导老师再根据个人小结和小组答辩,认真填写“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评审表”。

第4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院(系、所)          

 

 

 

 

 

 

   2018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附注:

1. 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 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 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 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目前,中国的国家政策与襄阳市的地方政策的发展为NZ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实施为NZ县抢抓特色和优势资源提供了机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襄阳所处的鄂渝豫陕毗邻地区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中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襄阳市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为NZ县未来城市定位指明了方向;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政策为NZ县建成特色城市提供了保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乡统筹是NZ县这样的人口大县城市化过程中关键的举措,也是城市特色的形成基础;大旅游时代的来临则为NZ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导向。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为NZ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NZ县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前,NZ县引进的大多数属建材行业,浪费了大量的石灰石、磷矿石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农村饮水困难;二是产业发展定位问题。目前NZ县已形成磷化工、建材、森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电等六大产业,但大多数未成为终端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导致附加值较低。本文就如何通过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实现产城融合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本文致力于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SWOT分析方法,制定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为NZ县打造以山水农林保育为基底的绿色之城,以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高效为基底的活力之城,服务齐备、 资源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之城,环境优美、 人地和谐的宜居之城提供一定得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县、市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相关研究综述

1)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最初是用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产生。城市规划是指政府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设施的综合部署以及实施管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还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政策性、综合性、前瞻性以及强制性等特性。通过对空间资源、土地以及各项建设的实施与管理,城市规划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城市与区域等十大关系。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1933年,《雅典》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休憩以及交通;1977年,《马丘比丘》中进一步提出城市的综合性、多功能概念,并指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主要是城市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的多样化。因此,城市规划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繁重。

作为一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措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干预、调控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的城市规划的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开始实施;1990年,《城市规划法》实施;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2008年,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规划的定位是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和具体管理的重要依据与手段,要求“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对土地及空间资源调控和建设活动管理的同时,既逐步向综合规划发展,又及时注重城市实体形象的塑造。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一股重要的城市公共事务的组织力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傅约翰(JohnFriedmann) 对不同规划类型在公共领域的角色进行了归纳,主要有四个,即规划作为社会改革、规划作为政策分析、规划作为社会学习以及规划作为社会动员。而结合我国目前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至少要担当以下三种角色:调控人角色,对城市的宏观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进行调控;公益人角色,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益,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仲裁人角色,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要想使城市规划担当以上的社会角色,就必须实现城市规划从蓝图向过程的转化。

2)发展战略概述

发展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以及新事物的出现,其核心是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变化在内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辞海》中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指挥军队作战的艺术”。目前,战略也已经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的基本性、长期性、整体性、决定性的谋划,战略属于一个概念性的统称,主要包括了竞争战略、发展战略、开发战略等。

“发展战略”一词最初是出现在发展经济学中,属于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发展战略主要是指从总体上决定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原则与谋划。发展战略的内容主要有战略背景分析、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对策等。总体而言,不同领域的发展战略均具有如下四个共同特征:

(1)全局性。任何战略问题都是以研究全局指导原则和谋划方案为目的。发展战略对于制定该战略的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来说均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2)长远性。长远性反映了客观经济社会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时序规律。任何组织在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选取、战略措施构建及战略实施管理等步骤上均按照一定的时序步骤与规律进行战略的管理,进而产生时序上的功能效应,使得能够在远期产生近期意想不到的后果。

(3)动态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发展战略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4)利益性。无论发展战略的内容和谋划方式是什么,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服务组织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发展战略主体的利益也是发展战略的一个本质特征。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全文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然后,对NZ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NZ县目前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对NZ县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工具,找出NZ县面临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得出NZ县的战略定位。

再次,从战略原则、思路以及阶段性任务等方面对NZ县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构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体系。

最后,从人才引进,竞争合作等方面提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论文大纲如下所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2 NZ县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NZ县简介

2.2 NZ县现状分析

2.2.1 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现状分析

2.2.2 资源现状分析

2.2.3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NZ县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3 NZ县战略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SWOT分析

3.2.1 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3.2.2 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

3.2.3 内部环境优势

3.2.4 内部环境劣势

3.3 战略定位与选择

3.3.1 战略分析

3.3.2 战略定位

4 NZ县城市发展战略思路与体系构建

4.1   城市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4.2   城市发展战略阶段及任务

4.3   城市发展战略体系建构

4.3.1 城市产业战略

4.3.2 城市休闲战略

4.3.3 城市文化战略

4.3.4 城市绿色战略

5  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结束语

 

五、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基础上,对城市发展战略相关的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战略领域涉及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回顾。

案例研究法:本文以NZ县的城市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NZ县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NZ县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NZ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NZ县的发展战略。

论文的研究路线图如图1所示:

 

六、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2013年3月——2013年4月:文献查阅及收集相关资料

2013年4月——2015年6月:方案设计,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6月——2013年8月:撰写论文初稿

2013年9月:论文修改、定稿、打印

2013年10月: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艾伯特·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2] 陈友华, 赵民. 城市规划概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3] 储玉坤. 周建平. 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4]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 地理学报, 1999.54(2):106-115

[5] 雷翔. 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 刘翠明, 张峻. 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4,11:49-50.

[7] 石杰琳. 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决策探索, 2001, (5):42-43.

[8] 孙施文. 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7)

[9] 袁中金.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0] Mie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BerrettKoehler, 2002.10

[11] Miehael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Berrett Koehler, 2000.

[12] Miehaele. Porter. Ultim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rrett Koehler, 2003.

[13] W.ChanKim: Renee Mauborgne. Blueoeean Strate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院(系、所)领导签字

第5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教育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特点是通过研究活动使其在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入钻研的精神[1]。科研能力表现为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独立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并且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科学研究从选题到完成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将研究成果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将难以做好科研工作[2]。少数民族研究生在培养教育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如何将研究成果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难度。同时,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环境、社会经济等原因,在各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差距。因此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已成为关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人才对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人文、地理等特色非常熟悉,民族地区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该地区的科学事业发展。

2少数民族口腔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2.1入学基础不同,培养考核方式相同

新疆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多来自于新疆各地州,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低,少数民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未开设英语课程,加之汉语为非母语,使得部分学生汉语、英语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薄弱,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学习吃力,压力很大,常常会缺乏自信。目前使用统一的培养方案、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部分民族学生将会形成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加重思想负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为了达到统一标准,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外语上,弱化了专业学习,结果导致基础不扎实、专业不牢固、能力无提高。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汉语或英语基础比较差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保证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因此,对于不同基础的研究生应因材施教,制定适当的培养方案。

2.2培养观念陈旧、形式单一,考核制度不科学

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是长期困扰导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难题。以往只注重培养理论讲授和动手操作,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本科教学水平上。这种落后的观点导致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不科学,不能保证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少数民族及汉族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可分为3个部分,即理论课学习、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开题、研究生论文的评审和答辩,重点放在了学位论文的评审和毕业答辩上,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开题往往不被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更多的是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实践环节[3]。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口腔研究生被外语过级考试和占据了研究生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因而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少。因为学校尚无相关考核指标,所以也往往被导师以及学生忽视。

2.3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课题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学生对科研兴趣不大

课题研究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的主要途径,对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科研方法的训练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汉语水平有限,于是很少有机会参与课题,其中大多只是挂名,并不实际参与课题研究。个别导师由于教学、临床、社会工作繁忙,对研究生指导不够,没有完全尽到培养指导的责任。个别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不是为了学习科研方法和培养科学素养而来,仅仅是为了文凭而来,有些研究生只是被动的完成规定学分,以过关达标为目的,对于探索性、研究性内容不感兴趣,对于从事的研究工作只是被动接受,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的限制,很少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很多研究生从未参加过或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使得学术交流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没有成为一种必要的学术生活制度。

3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3.1重视品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重视品德培养和心理问题的疏导,将其培养成为有理想和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优秀公民,重视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心。要注重引导少数民族研究生树立能够超越民族、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基础之上的博爱精神,使得各民族研究生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中能够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和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通过骨干的力量加强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3.2注重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的一致性

针对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少数民族研究生技能培养及知识结构提升,培养其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汉语言沟通能力和英语的读、写能力,能主动运用已掌握的科研手段,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独立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4]。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如下。

3.2.1选择研究的课题

对于刚从大学生活中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学生来说,选择科学而严谨的课题并非易事,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首先建议其大量泛泛地阅读,培养好的阅读文献的习惯,其次,在导师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延续性的研究或者在临床实践中寻找和发现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问题,再通过文献检索进一步明确所要研究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前景[5]。

3.2.2研究方案的设计

建立完善的开题制度,在开题阶段学生需通过完成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公开答辩等,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团联合审核。锻炼和提高了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使研究方案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2.3课题的执行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少数民族研究生之间,少数民族研究生与汉族研究生之间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团队意识。各民族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各民族学生取长补短,更多的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合作中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建立学生定期向导师学习、汇报的制度,使导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指导的机会。

3.3改进培养方法、个性化施教

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与个人能力培养,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将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于其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考核制度,在研究生学习的三学年中,对于理论课学习、中期考核和硕博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标准,真正做到个性化施教。同时在个性化施教的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关怀和帮助,可每周定期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成立学习沙龙,针对少数民族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问题、科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开展帮扶活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难处。

3.4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基础知识的加强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在少数民族口腔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学习班、学术会议与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口腔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其钻研科学的能力。

3.5大力鼓励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投入

鼓励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增强研究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项目,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奖学金的评定制度中应加大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多元素考核标准,使更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研产生兴趣。应当将科研能力评价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建立大众化科研培养系统,以此作为大学生评选综合奖学金、三好学生、免试推荐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条件,以此来激发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3.6导师在少数民族口腔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第6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本文从生产业的概述入手,对物流企业的特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物流竞争力的构成及企业普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提出要从明确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促进物流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c.reenfield最早提出生产业的概念,认为生产业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中生产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六个方面。现代物流行业是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

作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单一因素无法产生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政策和行业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国家政策、市场壁垒、行业要求、产业链位置等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和利处,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要求,会形成一些市场壁垒;二是市场竞争势力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市场容量、市场控制力、资金实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运营管理要素。主要指企业自身经营中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物流的素质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

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这些现状,拟解决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方面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是采取的措施和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既要对这些策略和措施进行收集、整理,还是予以一定程度上的验证来指导实践。

难点: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即: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成本等。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物流总成本×100%;物流效率一般的指标是:货物及时发送率(pi=ni/nt)、货物准时送达率(pd=nd/nt)、货物完好送达率(pw=nw/nt)和运输信息及时跟踪率(pn=nn/nt);物流服务包括三个指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和回单返回及时率;从顾客角度出发度量物流的质量有9个指标: 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和时间性。这9个因素包括了pds的三个指标,其中的三个指标--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描述了订单完成的完整性,它们与其它6个指标共同建立了从顾客角度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

拟采用的方法

1、科学发展法:利用生产行业的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并结合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地看待物流服务企业的竞争力策略;

2、案例分析方法:如文中用到的郑州物流、民生物流的案例;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1、选题构思。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相关的论文题目,题目确定后要并充分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该题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备现实意义和作用。

2、资料搜集。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积极收集四个方面的素材资料。一是要收集生产行业的基础理念知识;二是要收集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和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三是要收集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要收集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收集资料素材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一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刊杂志和报纸;二是网上数据库和企业管理类网站的文章介绍;三是通过上门采访请教相关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经营经验。

3、论文撰写。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撰写论文。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论文相关要求进行;二是认真细致撰写,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主题;三是把握进度时间,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撰写,避免拖延。

4、修改论文: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指导老师的初步审阅,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5、论文答辩: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1).:23-25

[2]徐从才、乔均.生产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j].中国流通经济,2006(2).:16-19

[3]傅京燕.国际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8(3).:78-85

[4]叶振宇、宋洁尘.国际城市生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滨海新区的启示[j].城市,2008(9).:60-71

[5]包晓雯、曾刚.北美大都市区生产业区位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2).:54-55

[6]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43-47

[7]成刚虎,刘彤胤.向现代物流管理要效益[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1).:37-43

[8]黄志明.中国生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04).:56-58

[9]连廷广.论发展生产企业的急迫性和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42-49

[10]吴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浪潮[j].理论与当代,1995,(z1).:36-38

[11]庄嘉琳.生产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7).:53-55

[12]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j].北方经济,2007,(07).:46-49

[13]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1) :35-67 .

[14] hagedoorn,j. 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 (3) :670-690 .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4 月 日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

第7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洋地理 教学 开展 实践 认识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

1、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能体现地理教学新原则

研究性教学方式的特点之一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注重实际应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地理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所以,这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地理学科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不是要培养一批小地理学家,而是以普及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以会生活,会学习,会创新的目标,塑造人文精神为主,因此,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高深理论不是重点,它更强调教师要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由此来看,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地理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

2、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益于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二是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地理研究性教学中的研究问题及研究课题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出发而确定的。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问题各不相同,相应地,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也就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或空间处于开放状态,尤其是地理课题性研究学习主要以课外学习为主,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为获取信息资料,学生需要进阅览室,图书馆,地理教室等;为解决某一问题,学生去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主题公园等;为得到某种技术支持,学生还可以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求教于科研人员和教授等等。总之,丰富多样的校内外地理教育资源都可随时为学生开放,为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

现将我在《宇宙中的地球》一单元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作简单介绍。

1、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基本前提。在本节开展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认识地理环境和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地理综合素质,且以此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少,探索精神和应用能力得不到发挥的缺陷。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我先根据本节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提出母课题,它所涉及的是本节知识的综合内容,但并不涉及具体研究课题,然后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小而具体的问题,将大的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进一步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即确定子课题。例如,学生由母课题“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系列子课题,“太阳辐射能对地球所影响分析”、“月相与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关系分析”等等,题目涉及知识的深度、广度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问题提出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并逐一分析各课题,使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搜索渠道,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最后由学生共同讨论和确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实施计划。

(2)实施研究方案,汇总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它是研究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实地考查等,在研究方案的实施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性情景与途径。如在《月相与月球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拉横幅,写标语营造氛围,正式开题研究,然后就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有关要求,布置小组工作,并开设了一次与此有关的讲座,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趣,诱导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同时每天8小时为学生开放校内地理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有这些措施均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我和学生一起从初一开始到下月初一,每天晚上或次日清晨全部两人一组观测月相,并作好记录,主要记月相形状及其对应日期,是亮面朝东还是朝西。第三,其中两人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二人负责上网查询资料及相关课件,另二人负责资料的综合咨询。第四,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际观测得到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生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将取得的研究记录总结归纳写出报告。

(3)学生表达和交流,老师总结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然后由教师主持召开辩论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论文)等向全班同学,在过程中,同学们可提出疑问,或就某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同时师生共同对其成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在评奖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所战友的分值。

三、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体会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得到如体会:

1、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实现地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8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至2012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刘纪鹏;刘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正>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机构投资者"特刊以来,每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龙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王一静,文献来源:[J].现代商业,2008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2011<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到2011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马晨文献来源:[J].中国金融家,2009文献主要讲了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2012,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2008,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2005,摘要: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2006,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又经历了欧债危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大盘指数不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任国宏,赵惠芳,文献来源:[J].财会月刊,2010,摘要:本文使用投资机会集方法并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成长性,对中国的成长性展开分析

第三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并研究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章,通过选取样本和萃取数据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对本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2.28-3.6: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3.7-3.20:收集资料,撰写任务书和文献综述。

3.3.21-3.27: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3.28-4.3: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4.4-5.8:整理资料及相关数据,撰写并修改论文初稿,最后完成论文初稿。

第9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重点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方法及研究途径,既是对本课题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地理教育同仁的一个汇报。

课题实验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特点,归纳出环境教育的6个原则,在环境教育教实践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环境教育方和有效的途径,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

1.1客观性原则。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所选择的资料、案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对现实世界真实的反映。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符。选择的数据、材料只有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危机切实存在,有了危机感,他们就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遵循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还要遵循教育学的相关规律。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我们一定要保证在地理课中实施环境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问题要表述准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要保证内容合理,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从而保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1. 3指导性原则。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学生提出一些研究课题可供选择,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调研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定时反馈,以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反思和对活动进行合适的调整,从而使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防止学生出现盲目性或有一点成绩就骄傲的情况,要让他们及时的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使环境教育活动不断地接近制定的教育目标,最终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4主体探究原则。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去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环境教育中,主体探究更为必要,学生只有在对自然不断的探究中,才‘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才会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学生们想去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更为强烈。因此,主体探究是推进环境教育的必要措施。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僵乏,他们会不断地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学习能力在活动中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1.5由浅入深原则。由于学生在初中对地理课并不是很重视,社会实践经验也很少,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都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采取先讲授相关知识,例如先找一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分析,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做社会调研,调研的时候也要由浅入深,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自身的能力逐步的提高,从而自觉地改进学习。

1. 6创新发展原则

在地理课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而是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同,探究方式不同,其学习结果和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但值得欣慰的是,每次社会实践后,学生总会提出一些新的思想,可以说,这对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对环境问题更为深刻的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看清身边的环境问题,在全面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全新的并且正确有效的举措,推动环境教育的实施。

二、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取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由于环境教育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因此环境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2. 1课堂渗透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有着丰富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环境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涉及到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等。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要从地理学科特色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把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课堂渗透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相关知识,教学效率较高.

2.2材料阅读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几乎每课都有提供给学生可以阅读的资料,并且大都是从学生身边挖掘的素材,因此实用价值很高,如:

阅读资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当前中国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由此我们必须直视一种潜在的威胁。通过阅读这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的匾乏,真正认识到水在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价值,以及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保护淡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煤炭的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生活在“煤都”抚顺的同学们是十分熟悉的,他们有着切身感受。在讲述煤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应结合抚顺的实例来加以理解,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真实性,给学生树立一种“在生活中学地理,在学地理的过程中学会生活”的观念。

2.3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法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每单元至少有一个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近年来发生的与本案例相似的事件较多,教师可对该案例进行补充,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类似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展学生对石油泄漏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多种危害的认识,石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造成重创,而且影响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