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财政会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会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会计论文

第1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政管理;会计监督;全局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直接关乎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了基层财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才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下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预算等机制的不断调整,财政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从日常的实务工作来看,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思想、人才、制度以及信息化四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对于财政管理工作认识上的偏颇是阻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过程当中,常常伴随着多种“声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财政制度的改革措施非常重视,认为这些措施相较于之前的财政制度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某一类或者是某些问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则对于各项改革措施持抵触的态度,他们认为制度的实施耗时耗力,并且会给他们原本正常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多种“声音”的存在向我们揭示了财政管理相关工作宣传不到位以及认识不深刻等问题。

(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财政机构操控能力偏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仅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财会人员虽然有了较大比例的提高,但是这批学历构成当中仍旧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教育机构的毕业人,整个队伍的专业基础以及职业素养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此外,在财政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环节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无法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制度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等较从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制度制定合理、财务监管及时有效。但是,在制度的执行力度上尚存在着提高的空间。比如,由于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衔接存在时间和内容上的不协调,导致制度的执行存在推诿的状况;一些工作人员过分的依赖工作经验或者固化的思维方式而忽视了制度本身执行的可行性以及条件等,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四)财政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一直是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也在陆续引进相关财政管理软件,但是对于其具体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功能应用不全面、系统数据录入程序存在漏洞、系统安全性未及时检测等。此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有关财政工作信息的沟通平台也急需建立,否则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二、会计监督对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实现的重要意义

实现财政管理的全局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多方努力,会计监督作为整顿财政管理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有助于观念的及时更新

观念的更新除了需要采取各种主观性的措施使各单位认识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开展工作等以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客观性措施来约束各单位的财务行为,保证财政管理工作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下开展。会计监督制度恰恰能够满足观念转变过程中客观性的需求,并且全面的会计监督能够渗透到财政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对全局工作的监督。

(二)有助于弥补人才的缺失

综合性人才的缺失给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细节性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无法迅速满足财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时,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财政工作的各种细节性问题。比如,会计档案的检查可以弥补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分类、归档整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票报销情况的检查可以规范报销人员的行为等。

(三)有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全面的会计监督贯穿于整个财政管理工作,任何重要环节的执行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会计监督的外在考量。以单位的采购业务为例,在会计监督制度下,相关人员会审查采购物品的可采购性、采购合同签订时是否遵循相关内部控制活动、采购物品的后期使用效率以及维护情况等。

(四)有助于弥补信息平台的不足

信息平台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大大的威胁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在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全面的、及时的、规范的会计监督同样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满足财政管理工作对数据的基本需求。

三、加强会计监督,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上来弥补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要想更好的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必须是全面的、及时的、规范的。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在财政管理全局工作中的作用。

(一)把握方向,合理规划

会计监督要结合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出击、力度恰当,即以财政管理工作为方向、合理规划各会计监督措施。以某县为例,为了做到全面监督,该地区财政局领导提出了“五结合”的思路,将会计监督检查融入到了财政管理工作方方面面:一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宣传财经法规相结合,杜绝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现象等;二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保障预算的执行力度;三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地区内的经济秩序相结合,重点管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避免出现“吃回扣”、“吞公款”等现象;四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预算、成本、绩效、内部控制等各项制度结合在一起,落实检查与整改的一体化;五结合是会计监督要与相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即与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等相配合,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从该案例可以看出,五个结合以财政管理工作的内容为核心,并且提出了每一结合的重点工作,为会计监督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思路与规划发展,需要看会计监督检查人员能否满足工作的整体需求,因此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某县为了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职称、学历、年龄、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配比检查队伍,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其次,举办各种财务工作核查培训班,督促检查人员及时“充电”。同时,与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形成合作,以解决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再者,为了规范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该县还制定了诸如《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纪律与惩罚》等规章制度,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切实的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该县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对每个检查小组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从其工作记录中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会计机构构建是否合理、会计人员是否合格;相关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制度有无制定并按规定执行;财税制度是否与国家规定一致,并按照规定执行;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是否完整、真实;信息化系统是否按照要求使用等。从表面上来看,该县的做法是众多地区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是,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该县的这些做法更加细致,同时兼顾了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状态与监督工作的需求,刚柔并济,更加有利于会计监督人才队伍的迅速成长。

(三)协调双方关系,做到公平公正

会计监督涉及到检查方与被检查方,对立的关系会使得检查工作很难开展,也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用。因此,检查方要与被检查方协调好工作关系,并且同时保证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1.在检查、处理等工作环节,允许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财务人员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检查人员更快的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工作,而且能够使被检查单位更深入的了解到处罚的尺度、处罚的依据,验证检查结果的合理性。此外,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取得被检查单位的理解。比如,在采用抽查方式的情况下,要公开抽取的方式方法,提前做好各单位的工作,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一工作方式,避免出现被检查单位不配合的状况。

2.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公布各个阶段的检查计划、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使各个被检查单位能够及时获得检查信息,保证检查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设置投诉、举报途径,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为各被检查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投诉、意见反映场所。

(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

会计监督工作方式的选择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检查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能够给被检查单位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改观,相关人员应当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环境。有些地方通过建立预算单位会计诚信考核机制来调动各预算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从预算管理诚信状况、资产管理诚信状况、会计管理诚信状况等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测评与考核。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对这些单位进行诚信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检查的内容也存在着相应的区别。有些地方则从财政局内部管理着手,建立以财政局内部各职能处、室监督检查为基础,以财政监督局重点监督检查为主体的格局。比如,会计处以及各个业务中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日常监督负责,财政监督检查局则负责日常监督中的重难点问题。实务中则需要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会计监督工作方式来调整人、财、物各方面的匹配以及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力度等,以实现会计监督的目标。

四、结束语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地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其不断完善需要各相关单位不断努力、多方寻求突破。会计监督作为一种客观的突破途径,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弥补财政管理工作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迅速提升会计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协调多方关系、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菲.以“整改年”为主线推动财政管理工作——访湖北省罗田县财政局局长胡署平[J].财政监督,2015(22).

第2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方面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其监管工作有所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1.行业监管难度加大

近几年来,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运用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一些个别监管人员为了一已之私不惜压价拉客户或是违背监管职责的情况发生,使行业监管体系的正常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使监管较为混乱。

2.没有明确的财政会计监管指导思想

任何事情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为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方向上的正确性。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也不例外。目前由于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但在进行财政会计监管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会计主管部门并没有对政策和市场的关系进行理顺,没有明确会计监督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缺乏从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导致制定的各项政策更多的是运行机制和运行状态的干预,而没有指明需要在什么样的会计监督政策和指导思想下进行工作,由于缺乏方向性,所以政策和措施在会计市场监督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落实过程中暴露出更多的弊端。

3.我国财政会计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

我国财监督会计监管方式一直较为单一,监管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对财政分配结果的监控上,往往忽视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缺乏动态的监督机制,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对财政部门自身的监管力度则较小,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上,在实际操作上多采用突击性和专项性、阶段性的检查,缺乏事后监管,对事前和事中监管监督机制,导致财政会计监管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4.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存在监管不力因素

第一,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监管的手段有待提高。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不注重事前和事中的监管,重点对事后进行监管,常常导致了会计造假的行为屡查屡犯,况且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知识更新不及时。局限性较大,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的监管机制。

第二,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结构的仅仅只是公布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报告,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缺少威慑力和权威性,没有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和采取有效的惩治措施。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会计监管工作的提升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时期财政会计监管工作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对当前我国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其更加完善,有效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管的水平。

1.加大对财政会计的监管惩罚力度

首先就是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惩处,提高处罚严肃性,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会计监管纪律的,必须要按照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

2.提高对财政会计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

财政监管工作中,其主要要素是懂会计业务的监管人员,而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财政监管工作的质量,所以加强会计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岗位职责就要求会计监管人员在开展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之前就要接受从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与理念,做好依法监督。更要对其执法监管过程中的职业素养进行审核,作为其工作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平时工作时需要加强财政会计监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加强其学习和培训的开展,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还要在整个行业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更利于财政会计监管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长效化、常态工作机制,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不是一时的行为,也不是突击性的行为,需要使监管工作常态化,这样才能对财政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避免重大失误的发生,如果只是采取突击性和集中式的监督检查,只会失去监督的初衷。第二,要在监管过程中,将监管前移,强调事前监管和过程监管。不仅要加强对外部财政会计工作的监管,更要加强对财政自身的会计工作监管。

4.加强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

首先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查处权限进行规范,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和体系。其次,加大执法和惩罚的力度,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加大警示的作用,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处罚措施,对于财政部门监管的结构必须进行相关的处理。第三,完善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机制,可以采取重点检查和抽查的形式,对于会计中介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不断的提高财政部门监管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第3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内容

公司

投资决策的

是资本预算,即

预算评判项目在经济上

论文格式范文可行,资本预算理论的

内容

有:

,资本预算的

:资本预算的

公司的财务

化为:为股东权益价值增值做最大贡献;公司承担风险的态度是风险厌恶,当项目预期的风险增加时,投资者要求

的酬劳也更高;风险是

估计的,项目的风险越大所

的投资酬劳率越高。

,资本预算判别准则。资本预算判别准则

强调以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为

标准。评价指标

静态和动态指标,

,动态评价指标

有: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涵酬劳率。净现值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总现值与流出量总现值的差额,

净现值大于零,

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即公司具有投资增长机会,公司投资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

增加公司的经济价值,也就

增加股东权益价值。

二、现金股利与投资增长机会的两难选择

股利政策的核心是上市公司将净利润留在公司用于再投资,还是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给股东;现金股利的表现形式

是每股普通股发放的现金额、股利支付率等,现金股利意味着现金流出企业,必定减少公司资产,但同时使股东投资收益得以

;不同的

,有不同的股利分配模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呈下降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一向

,2008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应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

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再融资资格规定修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

现象:

成熟期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而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公司倾向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即使少量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也较高。从资本预算角度看,

投资所需筹资额与现金股利及内部资金来源两因素有关,

,现金股利与内部资金来源

互为影响,现金股利的发放意味着内部资金来源减少。显然,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是:

成熟期的公司,因为其内部来源资金足以

投资机会的资金需求外,尚可

现金股利分配;而对于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公司

其资金匮乏,当拥有投资增长机会时,就会出现现金股利发放与投资机会的两难选择。

三、以投资增长机会为经济

公司的现金股利规划

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公司出现现金股利发放与投资机会的两难选择境地时,其解决的方案可能是:方案一,发放少量现金股利,

法律规定,

股权融资

投资所需资金;方案二,不发放现金股利,

负债解决投资所需资金;方案三,发放少量现金股利,

法律规定,

股权融资及负债解决投资所需资金。显然,但对于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公司而言,方案二是很不现实的。所以,现金股利发放与投资增长机会两难选择的思路是:以投资增长机会为经济

公司的现金股利规划。该思路强调

两点:

其一,现金股利是长期财务计划的

内容。现金股利

股利支付率形式来表示,股利支付率等于每股现金股利除以每股净利润,股利支付率越大,

公司将当年的净利润用于再投资的

越少。这似乎仅与当年的财务计划有关,其实

,现金股利

是公司长期财务计划的

内容,理由有:(1)资本预算的

公司的财务

化为为股东权益价值增值做最大贡献,现金股利

【会计论文】是股利政策的核心,

决策

都离不开公司的财务

; (2)现金股利与内部资金来源之间的互为影响。因此,以投资增长机会为经济

公司的现金股利规划,即现金股利

论文格式范文发放

发放多少是基于公司对未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的估测。

项目净现值大于零,意味着公司

投资增长机会,那么,在公司的长期的财务计划中

:投资项目所

增加的资金

量、筹资方式等,还应把现金股利政策纳入

其二,以资本预算为

于形成稳定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

有:剩余股利政策、稳定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稳定的股利政策指在一段时间公司在发放股利时,

固定的每股股利额发放股利,当企业确认并有把握确定未来收益有

幅度的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稳定的股利政策

了公司的股利支付呈线性趋势,尤其是呈向上的趋势。信息传递理论

:股利是拥有内部信息的管理当局向外界传递其掌握信息的一种手段,增加发放股利意味着公司未来有更充裕的现金流。

信息传递理论,公司

稳定的股利政策,

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稳定公司股价,并

投资者

收入的愿望;

,稳定的股利政策也有其局限性,即股利的支付与公司的盈余相脱节,在公司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的股利,这可能导致资金短缺,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财务

论文格式范文

。显然,

资本预算,以预计资金

量为纽带,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相联系,

现金股利规划,在公司盈余较低的年份做好筹资等

计划,增加公司的应变能力,以减少盈利较低年度时发生资金短缺,财务

论文格式范文

的概率,有助于使公司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股东财富的增加。

四、现金股利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其一,资本成本率。

净现值评价准则,净现值大于零,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在现金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决定净现值大小的

会计论文范文因素是折现率,折现率越大,项目越

论文格式范文易

,反之,越

。折现率的选择通常以资本成本为

,因此,计算净现值的折现率

项目的资本成本。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公司现有资产的平均系统风险相同时,项目的资本成本则

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资本成本是一种以资本结构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结构

选用账面价值,实际市场价值和

资本结构,因此,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贷款利率估计呈上升趋势,则资金成本很可能呈上升趋势,净现值大于零的可能性减少,削弱公司的投资增长机会。

其二,项目的确定性与稳定性。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公司现有资产的平均系统风险不相同时,则

衡量项目本身的风险,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项目的资本成本是指项目本身所需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即投资者

该项投资的最低酬劳率,酬劳率的大小取决于项目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项目的收入具有

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则项目具有较高的风险,投资者要求的酬劳率越高。投资者要求的酬劳率

计量股票投资必要酬劳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表达式为:

KC=Rf+?茁(Km-Rf)

:KC表示项目的必要酬劳率,即投资者

投资的最低酬劳率、Rf表示无风险酬劳率、Km为项目的系统风险、?茁表示项目市场的平均酬劳率,很显然,无风险酬劳率、市场的平均酬劳率取决于宏观环境,项目的系统风险取决于项目收入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投资项目收入具有

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则项目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越大,即投资要求投资者要求的酬劳率越高。因此,项目的不确定性与稳定性越高,资本成本率越高,项目净现值越小,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越小。

其三,通货膨胀率与汇率。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也即意味着项目的投资酬劳率超过资本成本率,在确定资本成本并对项目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估测的

上,投资酬劳率的大小则取决于对项目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测算。现金流入的

构成是经营期的现金流入量,该

现金流入的大小取决于

三要素:销售量、价格

公司的信用政策,因此,对现金流入

测算

要对影响销售量、价格、公司信用政策的

因素

浅析【会计论文】,

:预算期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因素、汇率、竞争对手

公司的市场份额等

因素。现金流出量的

构成是筹建期的初始投资

经营期的现金流出,经营期的现金流出是项目现金流出量测算的

,经营期的现金流出

购买原料支出、职工薪酬支出、广告费用支出等,估算经营期现金流出量时涉及到原料价格、通货膨胀、汇率等

因素;从成本的可控性看,广告费和职工薪酬是企业内部

制约的,而通胀因素和汇率因素等宏观影响产生的额外支出则是企业

制约的,当然,企业

降低成本措施也有可能消化这

额外支出。综上浅析【会计论文】

,宏观因素

通货膨胀因素

汇率因素同时对成品销售价格和原料成本产生影响,

影响

不同,因此,对项目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测算

全面浅析【会计论文】各因素的影响

降低成本措施的预期;对通货膨胀、汇率的变化趋势

预测,

资本预算

会计论文范文的

硕士论文

影响项目酬劳率大小的原始数据。

其四,所得税率。所得税率在

影响到现金股利,一是资本预算,二是内部资金来源

。在资本预算

,项目的所得税支出属于现金流出量,

投资项目能享受较低的所得税率,则降低项目的现金流出量,增加项目的净现值,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提高,

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影响。而从资金来源

看,某年度的现金股利

受到当年的税后利润的影响,而所得税率与税后利润呈反向变动,在税前利润一定的

下,较低的所得税率意味着较高的税后利润,将增加现金股利分配的来源。

五、政府对现金股利规划产生的间接影响

无论是成熟期还是

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的公司,现金股利的唯一来源是公司的净现金流,因此,

稳定的股利政策,必须

投资增长机会,确保公司有稳定的净现金流。资本成本率、项目的确定与稳定性、通货膨胀率与汇率、所得税率等因素

影响到投资增长机会,两个途径

使公司

更多的投资增长机会,一是

企业全面管理

的提高;二是

政府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比如更加稳定的价格

,发达的交通条件,更多的信贷资金

优惠的税率等。政府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使公司

更多的投资增长,从而对公司的现金股利规划产生间接影响,

我国《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对现金股利的规定,的确是

了投资者现金收入的

,但同时高成长或高竞争行业公司也

资金匮乏,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现象,

在执行该规定的同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即

现金股利规定的公司更

优惠政策,将

于解决资金困难

【会计论文】。

文献:

[1]周绍妮、张秋生:《兼并与收购》,

第4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院(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阅表

学生姓名学号

题目

选题类型理论型选题来源自选项目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xx.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xx.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xx.[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xx-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xx-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xx[m].经济出版社,xx.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第5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对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运用进行了梳理,对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不同情况下适用不同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处理与协调提出建议,以期对税法和会计采用会计确认基础时的协调与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制度;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会计确认基础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确认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实现时间的标准和原则。在会计实务中,会计确认基础通常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在权责发生制下,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确认基础的体系中,是相对应的关系。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借鉴和采用了会计确认基础的概念,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有所体现。

一、 企业所得税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典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 跨年度工程收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收入。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2.资本性支出分期折旧或摊销。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资本化借款费用摊销。3. 租赁费用摊销。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4. 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 3 年。

二、 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收付实现制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制度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典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 利息收入。对于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 租金收入。对于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3.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对于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4. 接受捐赠收入,对于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5.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6. 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7.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对于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 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因分析                   

首先,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确认的基础。根据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之所以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考虑到:一是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权利和义务。有些款项虽然尚未收到,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已经通过前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或契约合同等加以确定,企业有足够的把握能够确认计量相关资产和收入的取得。

二是有些款项虽然尚未支付,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已经通过前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或契约合同等加以确定,企业有明确的理由必须确认计量相关负债和费用的发生。此时,权责发生制更能真实反映企业已确定的潜在权利和义务,从会计的角度,更加符合配比原则,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从税法的角度,更能够减少人为调控款项收付、操纵纳税义务的发生,堵塞纳税漏洞。其次,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允许运用收付实现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在明确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同时,也规定“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为特殊情况下运用收付实现制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之所以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同时,还作出这条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在企业所得税征收过程中,要考虑到纳税人履行和承担纳税义务的实际能力。在会计上一以贯之的权责发生制,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可能要适当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因为前者以核算为终点,而后者在完成会计核算后还要以纳税为终点。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对于纳税人不具有现实纳税能力的合理情形,即使在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所得,在税法上也可能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不确认为当期的应税所得。

四、企业所得税制度采用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处理与协调                  

税收和会计处理应当在各自的框架下处理会计确认基础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下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收入、费用,在会计中往往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的。此时,税法上确认的收入和费用,与会计上的确认时间会发生不一致。这时,企业应当依法将企业所得税制度和会计确认基础作出恰当的协调。在税务处理方面,根据《企业

--> 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的规定,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处理。在会计处理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则第18号——所得税》的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之和,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款之差,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对于上述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的规定,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 . 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规范 [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

[2] 李俊梅 . 最新企业所得税使用问答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 葛家澍,刘峰 . 会计理论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4] 李若山,郭牧 . 会计准则与假设和我国当前税务处理的矛盾与对策 [j]. 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1998(5).

第6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 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

一、研究背景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和修订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我国在1998年6月首次《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首次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于规范债务重组交易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受益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初次修订。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转而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并不再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是我国政府根据市场环境特点和首次的准则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做出的适当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受益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但是,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既违背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要求,也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利润操纵的行为,财政部于2006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最新修订。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较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与首次的《债务重组》准则基本相同: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最新修订引来了很多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国际惯例相符,可以进一步改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另一种意见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可能为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创造空间。本文主要研究《债务重组》准则的最新修订或再次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期对此次修订做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尽一己之力。

二、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内容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和资本往来越来越频繁,企业跨国经营和投融资现象也日益越来越多,我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要能够真正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则必须走国际趋同的道路。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此体系中,财政部再次修订了2001年实施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初次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变化很大,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再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

1.重新修订债务重组的定义

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重新修订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重新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前提。因此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该准则:①债务人非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或重组债务未发生账面价值变动时,不必进行会计处理。②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③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进行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的变化,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

2. 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偿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债权人应按偿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三、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的评析

从具体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在2003年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但是,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仍然不是很完善,这种不完善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尚不成熟,在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取得和现值的计算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公允价值只能来源于双方的协商,那么公允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2. 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定仍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证监会在2006年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对公司上市、增发和配股都有会计盈余的最低要求,而且都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低者作为计算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依据。因此,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会计利润已经无法达到上市、增发和配股的会计盈余要求。但是,证监会对退市的会计盈余要求没有做出类似规定,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达到延缓或避免退市仍然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3. 债务重组交易易受关联方的操纵。

我国证券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市场,上市公司在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方面有很大的空间,魏明海、谭劲松(2000)以案例分析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方式就包括实行资产或债务重组。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国有大型企业或集团,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多数ST公司极有可能在地方政府或控股公司的支持下进行债务重组。

4.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我国的股市特征决定了上市公司的进入或退出不完全是市场的选择,而是政府的行政安排(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关系不规范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就变得简单。当上市公司出现困难,尤其是其上市资格受到威胁时,母公司或地方政府就会成为推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的主导或支持力量,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又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盈余管理目的型的债务重组可以通过对准则的利用轻松过关。

因此,笔者认为: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规定为上市公司利用准则达到各种盈余管理目的提供了条件。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当上市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在各种盈余管理动机的推动下,上市公司仍然可能会滥用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2]陈小悦 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3]陈晓戴翠玉:A股亏损公司的应与管理行为与手段研究,《中国会计评论》, 2004.2

[4]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12

[5]严 敏王平心:上市公司1999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第二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2003

[6]谢海洋王季芬:1999、2001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对比实证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2004

[7]谢德仁 樊鹏卢 婧: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来自上市 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论文集,2005

[8]罗炜王永吴联生: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中国会计评论》,2008.6

第7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会计理论论文2100字(一):探究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论文

摘要:如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创新了管理模式。其中财务会计作为提高企业财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关系

会计工作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就要认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应用能力,清楚会计实务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实施的依据,所以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实务的价值。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要想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会计理论中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理论,服务会计实务,创新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清楚的认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发现,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300万人,大专以上的仅有20%,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仅占9%,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事业的促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完善我国经济体系提供了保障。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措施

(一)结合时展,创新会计理论内容

在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产权会对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带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对会计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会计实务发展情况,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内容,提高检查财务报表的效率,进而不断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拓会计理论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的功能性,促进会计实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完善财务体系,需积极变革会计部门工作,创新会计理论内容,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也没有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经济问题的出现,就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检查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内容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减少财务方面出现造假现状,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还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让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要采取措施让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工作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会计实务,将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然后落实和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可以有效避免理论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判断理论研究的准确性,然后对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就要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认识到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的作用,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体系。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研究论文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在企业发展经营中,会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工作,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会计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会计理论的支撑,而会计理论的实践也需要会计实践工作来呈现。但是在会计的现实情况中,会计理论和现实中的会计工作存在偏差,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总结存在的偏差,提出会计理论和现实的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的联系

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其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会计理论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经过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先进生产经验应用,可以获得有效的发展方案策略实施理论,并且还可以提升会计理论知识水平。会计理论是会计现实工作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可以保障会计现实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些企业会使用会计理论来评价与考核会计实务的工作;其二会计理论引导会计现实工作,在最近几年中,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出现了很多多元化项目,会计工作所创造的成绩也体现在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方面。对于刚刚接触到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无法便捷性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事项,因此要有会计专业理论的指引,通过理论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会计实务;其三会计理论为会计现实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会计理论也会随着发展和提升。会计理论的发展一直都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要处在社会发展的前端。因此,在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时,会计理论可以对实际问题做全方位的分析。经过对实际情况和问题发生做全面的概括,对于会计工作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极强的引导作用,并且也为会计现实性工作发展指出了方向,从而控制了会计现实工作中没有目标而盲目开展工作的行為和现象出现。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

在财政相关的法规中,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会计人员是可以根据财政相关法规做合理评估性质进行账务处理的,理论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职业判断。但是在税收上的法规是不允许这种职业判断行为出现的,税收主要是经过核算获得精准的会计信息,若是存在会计估算,其结果则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税收工作的落实。比如在财务法规之中,对规定资产使用年限并没有实际规定,因此会计人员能够经过合理判断预估。但是在税收法中,对规定资产有最低使用年限的限制,以限制职业判断。因为税收中实际规定是以核算内容为主要的,若是职业判断存在,则让企业运用此职能来扩大企业折旧费用,从而抵扣企业所得税。

(一)理论差异

会计理论上与会计现实产生差异主要是源自于财政和税法这两种法规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很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和协调,但是部分内容的差异还是会让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陷入两难境地,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而这是因为这种差异,让会计工作的实践标准有所降低。在现实工作中,两个法规差异并不是同时适用的,有时候还会有偏高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之中,也经常会出现会计准则为了税收法规“让路”的现象出现。

(二)现实差异

除开理论上的差异之外,导致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存在差异的还有现实方面的因素。尽管理论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现实工作之中,企业管理方式不规范或是不到位,或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跟上理论发展脚步,这样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在对低值易耗品做五五摊销的时候,低值易耗品运用报废摊销50%,在领用时摊销50%,在这种模式之下摊销产品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企业会计人员在做低值易耗品领用时的摊销工作,但是报废时会让使用部门或是人员直接处理。而会计人员在编辑使用报告的时候,却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摊销情况,进而迟迟无法处理报废所需摊销价值,这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衔接理论而形成偏差的原因。

三、会计理论和现实发展的措施

(一)与产权经济一同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创新

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会计工作有效实施和企业产权制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国家产权改革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理论要更加深入研究,扩展其覆盖度,这样有利于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划分清楚产权关系的界限,保障企业的产权,产权会计需立足于会计理论,把产权意识与会计理论有效总额合在一起,给予产权会计知识理论更新的内容,加强对产权会计理论知识的引导性,从而确定产权会计理论在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范畴。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知识经济体系。目前,很多企业会计计量与明确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计量与确认的工作存在难题,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物质资源静态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都需要有效解决。在面对经济要素时,人们可以经过构成便捷的发明性知识,构成关键的知识组成部分。经过逐渐加强人本管理意识,让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逐渐成熟,把中心从以往的物资资源依赖转变成为现在的物质、知识的双重依赖。经过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建,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流动性极强的资源,其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可能为企业形成严重经济损失,对于人力资源转移与流动性问题,企业商业信息等关键的虚拟资产也有转移的可能性。

(二)综合信息时代特征,创新会计报告形式

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都是企业会计份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影响对会计责权划分工作、会计假定范围与历史本线准绳基础等形成了动摇。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之下,建设及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之中,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系统,网路上的虚拟企业信息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局势中,会计的现实管理工作面临了更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责权划分以及生产运作等带去了更多挑战。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现实工作要想有效结合,消除其中存在的差异,就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满足社会时展需要,在面对逐渐出现的新事物时发挥出会计理论的实际作用。企业对外提供呈现企业在一个时间段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这些内容就是会计报告。以往的会计报告主要提供的时企业在会计结算阶段中的不同数据信息,财务报表是经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下,会计报告形成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而进行变化。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要随时获得财务报告,迅速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和资金流量,以此来对分析企业的经济情况。要适应这个变化,会计报告要逐渐转变成为实时报告,以此便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提升企业各个部门数据信息中有价值信息的选择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传输效率,在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满足企业数据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调研,以会计现实促使理论发展

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运用和验证。会计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施的支撑性基础,在各个企业发展经营中都有广泛使用。在现实情况之中,会计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还未能够完整的开展和落实,但是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资料,对于理论体系的發展而言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会计理论发展和优化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要客观记录好管理会计的实施情况,然后在会计理论于企业中运行的缺点来所深入的研究,明确理论会计发展方向和侧重点,用现实实践工作来检验和证实理论的发展,用实践工作来促使理论的优化,从而让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可以有效衔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会计核算为基本前提,创新会计目标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渐扩大。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理论要和现实工作有效结合,需要企业重新确定会计目标。网络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呈现各种会计数据信息,并且实现对信息会计使用这查询了解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财会人员要在掌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之后,为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要经过对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做好双方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目标就不再限制在提供决策信息中,还需要考虑到受托责任信息。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基本假设,这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处理。在互联网时代之中,部分企业组织和经营模式一本都是呈现外在虚拟化的状态,这样会导致会计主体可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做好会计主体的延展工作。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是以一个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据并制定目标开展下去,并且可预见未来不会有破产。互联网背景下持续经营假设被定义成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在成立到实现目标是一个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是针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系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查询,实现了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提升了会计信息保真性。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局限,可以经过网上银行、虚拟货币等形式来开展交易行为,这些交易行为大大丰富了货币的计量方式。所以,企业和财会人员需要优化计量方式,扩大会计报告信息容量,以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第8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 财务管理 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固定及无形资产的管理核算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医院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科目之下增设了“累计折旧”的新科目,取消了一般的修购基金的提取核算,将修购基金的余额转入到事业基金当中。可见,新制度中加强了会计工作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因而,医院方面应当顺应新制度的要求与发展,加强对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方式,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对于资产的或有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以便于为计提减值做好准备。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核算

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无形资产的价值量日渐增加。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建会计论文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实时、足额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根据无形资产取得的途径准确计价。对单位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及时按照法律程序申请确认,正确计价,以免无形资产流失,切实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加强医院效益的管理和核算

1、加强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

加强收支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加强医院收入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医疗收入的管理,确保医院收入及时、正确,全部入账,加强医院支出和管理,重点是严把支出报销关,医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由财务人员对单据凭证进行初审,对不合格的单据、凭证及时提醒院领导拒签。对办公费、业务费、专项资金和其他零星开支,实行分管院长审批制度,不经批准的一律不准报销,而业务招待费则由分管院长审批报销,实行双签字、严禁公款吃喝,办公费实行定额,与经济利益挂钩。合理编制预算就要求财务人员不要“闭门造车”,应逐步改革传统的“基数十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年度预算,在科学预测各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定每项工作可能给单位提供的收入或需要安排的支出数量,而不是审核修改上年预算或审定新增部分。

2、加强筹资效益的可行性分析和控制

为了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能力,医院常常需要上新项目,增加、更新医疗设备,对外投资合作等等。医院财务管理应加强筹资效益的可行性分析和控制,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资金需求掌握好贷款时间,并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减少投资运营风险。

3、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树立全成本概念

医院在新形势下的价格竞争,实际上就是成本竞争。这就给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又一新的要求。要使本单位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必须科学建立、健全台账,完善登记汇总制度, 建立成本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对干部、职工进行多层次培训,增强成本意识,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实施成本发生全过程控制,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核算。

4、加强医院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在当前新形势下,医院的管理应向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发展,因此,医院必须进行严格的全成本核算,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道路。医院支出从内容上分为四类:一是人员费用,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等。二是卫生药品费用,包括中西药品、卫生材料及其他材料消耗等。三是公用费用,包括燃料及动力费用,具体是油、煤、水、电、汽、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等。四是设备,包括医疗设备和一般设备。对于第一类要绝对保证;第二类要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加以控制;第三类主要狠抓节约,减少浪费;第四类要根据当年的收人情况量力而行,做到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财务科应严格执行预算,对超计划需要追加指标的,经院领导研究后方可执行。对于水电费增减与总务科奖金挂钩,节约可提成,超支扣发奖金。加强科室支出核算,核定定额,分配挂钩。

三、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行为

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健全与会计系统相关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监控 ,宜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岗位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首先,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应收则收、应收不漏及资金安全。其次, 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存货资金安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一是实物流转程序控制,即采购、验收、存储、使用各环节的控制;二是对实物价值流转记录程序的控制即成本会计控制和永续盘存制度。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预算、授权批准、账簿记录、职责分工、处置、定期盘点、内部保养等内部控制制度,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严禁有章不循,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

四、利用会计信息,做好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医院有经济关系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获得医院的财务信息,以便作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对医院的投入和组合进行分析,对人力资源、设备、资产、材料进行分析,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医院管理经验,从而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医院财务活动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在医院管理中工作中应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并结合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财政会计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通则》是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指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则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信息,供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而颁发。转企以后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将依据两则来约束自己的财务行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会计确认基础的不同。由于转企以后所依据的制度不同,使得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转企前后在会计确认的基础有所不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实务中,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对于“财政补助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这是为了满足财政资金的监管需求的,军工科研单位根据政府补助收入的类别,将受到的政府补助计入“政府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政府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和“政府补助收入——其他补助”。而转企后,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强调,政府补助收入核算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收到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同。即使修订后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未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其不允许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估资产价值、虚增利润的现象,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转企后,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具体表现为: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当资产发生减值时,提取资产减值准备。这就要求转企后的军工单位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客观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3.会计计量属性方面的不同。现行制度明确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则引入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4.会计核算与会计政策方面的不同。①成本核算。为了满足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各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需求,《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科研、技术服务等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需要把管理费在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其它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其它经营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属于科研、技术服务和其它业务服务项目应分担的,在各项目中按一定比例分摊,形成各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和其它业务成本。由于相关主管部门对管理费用的分摊比例有不同的要求,使得各单位对于管理费用的分摊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转企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确认一般业务的成本时采用制造成本法,将与产品密切相关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转入营业成本,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据实列支,直接减少利润,不需要分摊进入成本。这种变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②资产减值准备。如前文所述,由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规定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不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从而导致利润虚增。

    ③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现行制度下,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平均年限法分类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方法单一。转企后,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转企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行制度明确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则指出“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转企后,无形资产的摊销更加符合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单位的无形资产状况。

    ④对外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根据投资的不同性质,将企业的投资行为分为权益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金融性投资又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其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各不相同。对于权益性投资,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方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各项对外投资均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转企后,单位需要将原对外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重新分类,并确定初始成本。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更新理念,提高财务会计对单位经营决策的支撑作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转企过程中以及转企后,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要树立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要确立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服务科研生产的辅助部门提升到参与经营管理、支撑战略决策的重要管理部门。再其次,要进一步发挥财务会计监督作用,加强日常经济活动分析,发现企业内控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转企后,由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做好资金、效益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工作,还要通过严格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开展资产减值评估等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准确编制财务决算报告,提供更加具有决策支撑作用的信息和报告。而作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属于全新的领域。因此,要做好两则和其它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会计人员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同时,财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3.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由于转企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第一,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建立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全级次会计科目体系,并依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做好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第二,要依据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对相关科目进行分析,确定专制基准日新科目的余额。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等核算内容和计量属性变化大的科目进行重点分析,准确划分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第三,要编制衔接会计报表。第四,要确立转制后的企业会计政策,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等会计政策。

    4.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控制和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转企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合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