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元曲四大家范文

元曲四大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元曲四大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一、识别“大户”与“假大户”

正如呆伯特法则(80/20法则)所说,20%的大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的销量甚至是利润。所以,大客户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得大户者,得天下”,已是不少企业的共识,大客户永远是众多企业的重点争夺对象。

然而,谁是我们的“大客户”?是销量大?还是比重大?笔者认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客户都可以划归大客户的范畴:从整体购买量来看,大客户是指那些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购买量大为企业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的客户;从销售比例来看,大客户是指我方产品在他处的销量占其所有同类产品销量总和的比重较大的客户;从盈利角度来看,大客户是指对企业的整体利润贡献较大的重点客户。由以上三点可见,大客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是,在实际营销工作中,却有很多营销个人或单位从绝对角度来理解什么是大客户,认为只要某某经销商的销售规模大、送货车辆大、外埠市场大、辐射网络大,他就是大客户。试想,如果这样的客户他的本埠市场小、终端客户网络小,终端卖场陈列差,他还能有效地为你的产品最终销售服好务吗?笔者认为不但不能,还会适得其反,成为窜货砸价大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大户”。然而,一个假大户站起来,会有几十个小客户倒下去;一个假大户增加1000万,整个市场可能会损失5000万。这种大户,你可千万小心!

总言之,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大客户是指那些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购买量大、购买频次高,对企业的整体利润贡献大,占据企业绝大部分销售量的重点客户。

二、大客户为何叛离?

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那就是大客户总是牛气冲天,对自己不忠诚,老爱跳槽。笔者认为除了客户拆迁、倒闭等不可控因素之外,主要还有三种可控的原因会导致大客户叛离自己:

1、自己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大客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企业产品研发力量薄弱,自身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从而影响客户和自己合作。

2、大客户的投诉和反馈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主要表现在渠道冲突、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等系列问题发生后,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给予解决,导致大客户叛离。

3、竞争对手的进攻。主要表现在竞争对手利用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更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甚至是利用商业贿赂等等各种竞争手段,向大客户发起猛烈的进攻,从而使得大客户对其投怀送抱。

三、规避大客户营销误区

1、对大户“奖”而不“管”:有些单位对为了表示对大客户的重视,搞起了坎级奖励:大客户大政策,小客户小政策。还有些企业搞“大户俱乐部”,目的也不是搞销售而是要奖励;结果导致大户越来越大、小户越来越小;大客户最终跳槽,小客户最终也转移了进货渠道。其实,真正的大客户大多是厂家“管”出来的,而绝不是单纯的“奖”出来的。与客户合作,厂家一定要全面参与,重点管理,赢得主动。在对客户进行考核奖励时,一定要设置增长率奖之类的配合奖项,照顾暂时的小型经销商的积极性,帮助他成长为日后的大客户。

2、对大户“靠”而不“做”:很多厂家总认为一旦钓到了大客户这个金龟婿,产品销售就可以高枕无忧,背靠大树好乘凉。对大客户过于依靠,把所有的事都包干给对方。对下游经销商特别是终端缺乏直接掌控,造成过于依赖商,以致常常被大客户的一面之言所蒙蔽,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有关产品和市场的相关信息。

3、对大户“等”而不“激”:大客户见多识广财大气粗,对很多事情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要想坐等经销商自己改变,变得主动、听话,变得对厂家越来越有利,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真正好的经销商是激出来的,绝不是守株待兔坐等出来的。聪明的厂家总会通过自己价格政策、促销政策、返利政策以及其他的激励政策等等,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套牢经销商,尽最大限度与可能地激发大客户的经销积极性。

四、抓紧大客户,找到贴心人

1、创造融洽合作氛围

面对大客户,不应该抱着抱着一种感激涕零的思想,“求”客户的态度,让客户反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抱着去“救”客户的态度,象上帝一样,传播爱心,为客户创造财富。求,是一种乞讨,而救则是施舍,是帮助。因此,对于大客户的开拓,无论是再大的经销商,都应坚持“有利、有礼、有节”的原则。有利,是一种“双赢”,它是厂商长期合作的根本。有礼,展现的是厂家营销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它是厂商深入合作的剂。而有节,是一种企业立场、原则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与大客户合作的融洽氛围。

2、保持日常深度沟通

很多大客户叛离的原因不是由于产品质量等实质性问题,而是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沟通不够。一般说来,与大客户保持深度沟通的方式有:A,建立专门的大客户管理部门,根据大客户的数量,配备相应的大客户经理,将大客户集中交由大客户经理管理,责任到人落实服务。B,形成定期客户拜访制度,组织企业与大客户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之间形式多样的座谈会,听取大客户对有关产品和市场的建议和意见。C,经常进行大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测定大客户满意状况,全方位地了解大客户对公司各方面的印象。

3、优先确保货源充足

大客户的销售量较大,优先满足大客户对产品的购货数量要求,是大客户营销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销售上存在淡旺季的产品,更要随时了解大客户的销售与库存情况,协调好生产及运输等部门,避免出现因缺货导致客户不满的情况。

4、充分调动基层人员

充分调动大客户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提高大客户的整体销售能力。大客户中的中上层主管掌握着产品的购进、货款的支付等大权,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固然重要,但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到下游客户和消费者手中,却与基层的工作人员(如开票员、发货员、仓库保管员、市场一线推销员等)有着更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对新上市产品,更要及时组织好对客户的基层人员的产品培训工作。

5、设计匹配营销方案

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情况,区域的不同、经营策略的差别、销售专业化的程度等等,大客户尤其如此。为了使每一个大客户的销售业绩都能够得到稳步的提高,厂家的大客户管理部门应该协调营销人员、市场营销策划部门,根据大客户不同情况,和每个大客户一起商讨、设计、确定产品的具体营销方案,提供个性的营销服务。

6、巧妙运用软性指标

为了有效刺激客户的销售积极性和主动性,厂家经常会采取各种折扣、促销让利、销售竞赛、返利等等激励措施。这样做,对大客户的作用有时也很明显。但在考核指标设计时,要注意软指标的运用,如奖励和产品的铺货率、进店率、卖场陈列组合、铺货速度、配合促销等软指标挂钩。运用软指标的好处在于:1、引导大客户,给他努力的方向;2、过程管理,他如果真的做好了,那厂家的销售结果肯定也会好,就好好“培养”他;3、软指标软就软在厂家一旦想“找茬”,随时可以找出来,可以作为取消某些奖励或者处罚的一些依据。

7、密切关注经营动态

大客户作为生产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一环,有关大客户的一切公关及促销活动、商业动态动、周年庆典,都应该给予密切关注,甚至是给予支援或协助。利用一切机会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大客户感受到他是被高度重视的,他是你们营销渠道的重点成员。

8、建立双赢厂商联盟

第2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关汉卿:”汉卿“是字,号已斋,汉族,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元杂剧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晚岁寓居金陵,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人。

马致远: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关键词】《陈抟高卧》;比较;体制;立意

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39-02

一、《陈抟高卧》杂剧元明刊本比较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二、《陈抟高卧》杂剧由元刊本改编为明刊本的变化论述

(一)人物出场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较之《元曲选》,人物出场时,要么只是舞台提示,没有具体的对白内容,只是说外末已经说完了,读者在读文本时却不知道说了什么,一头雾水,这样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利于读者了解人物性格。而明刊《元曲选》每一折人物出场后,都有一大段道白,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的形象立体、丰满,通过每个人物的道白,能了解每个人物的想法,通过他们每个人的语言来挖掘人物的内心。《元曲选》每一折人物出场的一大段道白,点明了每一折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上场人物是谁,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都交代得很清楚,使作品的结构更加完整,不像《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第三折和第四折的开头没有交代人物出场,直接就是正末的唱词,显得有些突兀,作品在整体立意上,会不那么明确,《元曲选》人物出场交代得很清楚,使作品立意明确,读者读起来流畅,有利于作品的故事顺利发展。

(二)舞台提示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舞台提示非常少,几乎全是唱词,而明刊本《元曲选》的舞台提示很充分,每一折的曲牌与曲牌之间有很饱满的舞台提示,相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少得可怜的舞台提示,很好地衔接了唱词之间的关系。在读《元刊杂剧三十种》时,有些唱词,难懂,如果没有这些舞台提示,就不会真正领悟作品的意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虽只起到辅助作用,却不可缺少,让作品的主题得到更明确的展示。舞台提示增加了科白,戏曲是综合了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科白的增加,使作品更加顺利地发展下去,便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理解作品大意,使作品的结构更加完整。陈抟是道家的信奉者,此作品是神仙道化戏,作品立意在于陈抟为赵匡胤指明作真命天子的路,这里宣扬了王权天授的封建迷信思想,赵匡胤作了皇帝后,请陈抟出山作宰相,被陈抟拒绝,“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寒打在老夫头上。您满朝朱紫贵,怎如我一枕黑甜乡。揭起俺那翠巍巍太华山光,那一幅绣帏帐”。陈抟愿舍弃荣华富贵,在华山与自然相融,自在生活。杂剧体制更加成熟。

(三)角色分工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赵匡胤为驾,郑恩为外末,党继恩为使臣。《元曲选》中赵匡胤在第一折出场时为冲末,第三折为驾出场;郑恩第一折为净出场;党继恩在第二折为外末出场;在第二折增加了砌末的角色。角色分工第一折到第三折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样,表现了不同背景下,人物的身份不同,状态不同,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是不同的。作品主题明确,立意独特,砌末的增加,丰富了作品的角色,促进了杂剧的发展。

(四)对白的变化

《元曲选》的对白很多,这是在《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基础上增加的,在每一折中,每一个刚上场的人物都会交代清楚自己的身份,一方面,这使作品结构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便于读者理清作品的人物关系,从而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陈抟高卧》讲的是陈抟宁愿修道,也不愿做官,体现了作者马致远那个时代背景下,对道教的推崇,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作者想追求的。这也与当时元代文人的“两难”心态有关,文人想在那个废科举的时代下寻求解脱,由于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在社会底层过着“浪子”的生活,甚至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自我否定,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又渴望建树,虽然肉体在现实中陷入无法解脱的逆境,但是受到传统文人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但这一愿望在元代无法实现,作者就通过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三、总结

《陈抟高卧》元明刊本的作品剧情、音乐结构、剧本结构、演出结构和唱词都是一样的,但在人物出场、舞台提示、角色分工和对白上还是有不同的。明代刊本对元代刊本的唱词只是作了极少数的改编,但对于剧本的对白和舞台提示进行了大量的增加,作品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立意更加鲜明,戏曲更加成熟。

第4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英文摘要】ThispaperstudiestheoperaRhymesituationinalltheworkswrittenbyYuanDynastyShanxioperawriters,whichhavebeenhandeddown.BycontrastmusicscoresandParallelismQupaithesamesongsetrhymecornersandtheframeworkistheDepartmentofnineteenrhymeinCentralPlainsphonological.weinspectedalltheworkswrittenbyYuanDynastyShanxioperawritersandtheallattributionsofdifferentrhymebetweentheDepartmentofrhymeeachotherencumberedPhenomenon,andthroughcomparedwiththeoperawritersofinternalShanxiandcomparedwiththenon-nationaloperawritersoftheexternal,summarizedthe255QuYunroleof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enthatthewriterofShanxiOperaRhyme''''soverallcharacteristics,combinedwithdialecttheevolutionofthesituationinitsbriefanalysisdone.Basedontheabovestudy,wealsoconcludetheenter-intonationwordsinZhongyuanphonologicalperiodandmadeourownviewsthattheenter-intonationwordshasdisappearedintheCentralPlainsphonologicalperiod.Theinnovationliesinthisareabythesong-andacorpusoftheexhaustiveanalysisofpreviousresearchwillfocusonmulti-YunQuYuanDynastyFourandanumberofminoritywritersofthecorpusworkstoexpandthescopeofchoice,small-knownwriterandTheirworksreflectedtheuseofrhymetothewholesituationintotheShanxiwriterswhousedtorhymeinthestudy,QuYunnotonlyenrichtheresearchmaterials,butalsofortheStudyofModernMusichasprovidedsomestrongevidence.

【中文关键词】元曲;阴声韵;阳声韵;叶韵;入声字

【英文关键词】traditionaloperaofYuanDynasty;Negative-intonationrhyme;Postive-intonationrhyme;harmoniousrhyme;enter-intonationword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

第一章绪论7-13

第一节研究原因及价值7-9

一、研究原因7-8

二、研究的价值8-9

第二节元代山西籍戏曲作家介绍9-12

第三节语料选择及研究方法12-13

一、语料选择12-13

二、研究方法13

第二章用韵分析13-46

第一节山西戏曲作家用韵概说13-25

第二节山西戏曲作家用韵分说25-43

一、阴声韵部25-34

(一)支思25-26

(二)齐微26-28

(三)鱼模28-29

(四)皆来29-30

(五)萧豪30

(六)歌戈30-31

(七)家麻31-33

(八)车遮33-34

(九)尤侯34

二、阳声韵部34-43

(一)东钟34-35

(二)江阳35-37

(三)庚青37

(四)真文37-38

(五)寒山38-41

(六)桓欢41-42

(七)先天42-43

(八)侵寻43

(九)监咸43

(十)廉纤43

第三节用韵情况总结43-46

一、阴声韵部叶韵图44-45

二、阳声韵部之间叶韵图45

三、阴声、阳声韵部叶韵图45-46

第三章用韵比较46-60

第一节山西籍戏曲家用韵内部比较46-53

一、太原作家用韵比较46-49

二、临汾作家用韵比较49-51

三、全部山西作家用韵比较51-53

第二节山西籍戏曲家与其他元代戏曲家用韵比较53-57

一、阴声韵部53-55

二、阳声韵部55-57

第三节山西戏曲作家用韵特征及其分析57-60

一、支思和齐微互叶57

二、先天、桓欢、寒山互叶57-58

三、真文和庚青58-59

四、闭口韵分明59

五、阴声韵与阳声韵互叶59-60

第四章《中原音韵》入声问题讨论60-66

附注66-67

参考文献67-68

第5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关键词:蒋捷 抒情小词 曲化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末年人。宋亡后隐居太湖竹山,义不仕元,抱节终身。今存《竹山词》九十余首。蒋捷的词风格多样,豪放婉约兼容并蓄。《竹山词》中还有另外一类词。即蒋捷的抒情小词。历来研究者多将注意力放在蒋捷词词风派别的探讨中,但对他的这一类抒情小词研究不多,或者是略微带过。本文认为蒋捷词中最有独特价值的作品恰是他的这些抒情小词,最能代表蒋捷创作的个人特色,表现出词的曲化特征,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氅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蒋捷词的“曲化”特征。

首先,在体式上,蒋捷的词表现出“曲化”的特征。曲的用韵与诗、词的用韵有较大区别。曲的用韵比诗、词都宽。但是作曲要求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所以在韵脚上,曲的要求又比诗词要严,即曲的韵步密。而蒋捷的竹山词中则有不少词作通篇押韵,颇具曲的用韵特色。比如蒋捷这首著名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即旬句押韵。因此读起来琅琅上口,珠圆玉润。

《竹山词》中不但有整首押韵的篇章,还有一种特殊的通篇押韵的文体。即通篇只押一个韵脚的“福唐独木桥体”。在《全宋词》中这种专门作福唐体的词人和词作,屈指可数,并且大都作为韵脚的词是虚词,但蒋捷却一个人创作了三篇。如《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连用“也”字韵,总共13个“也”字,这表现了词人对福唐体这种形式的苦心经营。当然,蒋捷在这种福唐体词的创作上不但有对前人的继承并且有突破性进展的是他的这首《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总共10个“声”字。这首词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这个“声”字韵并不是如“些”和“也”那样是虚字。它在词中不但充作韵脚,且起到实实在在的表情达意的作用。10个“声”字里面不但能听出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声,更能让人听到社会大动荡中的国破家亡、生民涂炭、烽烟四起的社会秋声。可见蒋捷的这首《声声慢・秋声》不但在形式上对前人的独木桥体有继承,并且能大胆龟Ⅱ新。

其次,曲的的语言特点是通俗率直、浅白,而词在语言上则尽量追求典雅精工。所谓词雅曲俗。蒋捷词的创作在语言上也表现出“曲化”的倾向。蒋捷词中固然以典雅精工、清丽精致的正统词居多,但他有意识地在一些词中运用日常生活的俚语、俗语、口语,展现出口语通俗泼辣,淋漓酣畅的本色美。比如他的这首《最高楼・催春》:“要些儿,晴日照,暖风吹。一片片、雪儿休要下。一点点、雨儿休要洒。”极富自然口语的味道,娓娓道来,给人如话家常的感觉,极具元曲的味道在里面。而那首《解佩令・春》也是信手拈来,毫无雕饰,明白如话。明代杨慎《词品》卷五评之:“‘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孟婆合。’此言虽鄙俚,亦自有来矣。”“畅慎说其“鄙俚”,是站在文人固步自封的角度上对民间口语的偏见,但却同样肯定其积极方面。蒋捷创作的这些运用口语、白话的词,因为其清新活泼、平易自然的风格。与杨万里的诗十分相似,因此称之为词中的“诚斋体”。

并且蒋捷的这一类词虽吸收了很多口语人词,却并不流俗,或者平淡无味,而是雅中见俗,俗中透雅,表现出一种清新流美、淡雅明丽的娟秀之气。这是因为他的词既有文人深厚的文学底蕴。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自然清新之趣,炼俗为雅,做到“雅不避俗,俗不伤雅”。譬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行香子・舟宿兰湾》),用溶溶、淡淡、潇潇这样富于节奏感的叠词,既富于口语明白平易的特征,又有易于状物的特点。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以简单却极具色彩感的口语,用两个普通的自然意象,准确生动地提示出生命的流转,给人以年华易逝的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感触。《虞美人-梳楼》里“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这些口语中提炼加工的句子就得到李佳“亦工整,亦圆脆”六个字的评语。毛晋变称其“语语纤巧,字字妍倩。”

再次,蒋捷的《竹山词》在风格上表现出了“曲化”倾向。任讷《散曲概论》对词曲的风格差异有一个简要的概括:“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一言以敝之,词雅曲俗。词多典雅,重寄托,多用掌故;曲多俚俗,重明白,多用谚语。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敝之,日:自然而已矣”。如王和卿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就极尽夸张之能事,显露出元曲轻松幽默、夸张诙谐的风格。而蒋捷词作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自然有趣。请看他的这首《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词中的“白鸥”在作者笔下具有了思想,被赋予人格化的形象,它俏皮地与作者进行交谈,并机智地对作者的假定回答进行反驳,给人充满乐趣的感觉。不只“白鸥”如此,连“梅花”也成了人格化的事物,会替词人发“愁”。总之,“白鸥”这一充满意趣的形象,给词人淡淡的愁绪增添了一丝轻松色彩,驱散了诗人锁眉的浓愁,使作品生动有趣,带给人一种清新、妍丽的艺术感觉。在作者活泼的笔下,这只懂人性的白鸥似乎近在眼前,能跨越千古与读者进行对话。又如,《永遇乐・绿荫》中用“除非是、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来反衬绿荫的浓密,想象离奇,令人拍案叫奇。此外,《柳梢青・有谈旧潘氏》里用“潘娘不是潘郎。料应也、霜黏鬓旁”打趣迟暮的美人,也是诙谐解颐。《虞美人・梳楼》中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也是用夸张的笔法,形容楼儿的小。让人开怀。正因为蒋捷词在风格上的轻松、明快、饶有趣味,因此郑振铎也认为:“在(宋末)四大家中(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他的词是最有自然之趣 的。”

第四,蒋捷的词在情节上受到曲的影响,表现为情节的戏剧性。诗词的传统本来以抒情为主,而曲则有大量的叙事描写,有散文化和戏剧化的倾向。尤其是散套,抒情成分少,叙事成分多,成了一种介于歌曲和戏曲之间的叙事文体。比如,著名的《高祖还乡》,就是借助高祖还乡的史实,大量虚构了情节,通过农夫之口,讲述了高祖发迹前的无赖本质。而词则多用来抒写个人怀抱或是代人立言,多是抒感。通常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使有情节,也是片断的,静止的,并且也是为抒情作服务。但蒋捷的词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串联成情节,犹如我们在茶余饭后看的一出生活小品,生动有趣,让人会心一笑。试看蒋捷的这首《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内丫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我们耳边似乎传来卖花人,一声一声的吆喝:我卖的花儿好,虽然担子小,但颜色鲜艳,而且里面什么都有。年轻的小丫鬟听到了急忙去问小姐:是要买梅花吗?帘内的小姐没有出场,却引人无限遐思,她在看书、弹琴,还是在绣花?她只回答了一声:买桃花。整个短剧便嘎然而止,然而却让人回味无穷。卖花人的自卖自夸,小丫鬟的玲俐聪明似乎都在眼前活动。而帘内的小姐,她在帘内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无比娴雅淑静。从小丫鬟急急忙忙地问买什么花,可以推测小姐定是位爱花人,一位大家闺秀。蒋捷的这篇小令如同一幕短剧。并没有抒发作者的或喜或悲的心情,只是描绘了日常生活常见的一幅画面,好象是一个小故事,情节十分戏剧化。而另外一首《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折向,鬓边斜。

更是一幕精彩的短剧。作者一句旁白也没有,完全只是两个人物的动作速写,我们却像看到了生动的情景剧。主人在隐隐约约的纱影中看到有人来“摘花”,却并不声张。虽然作者并没有向我们交代主人公的年龄性别,我们却容易能揣测出她定是一位闺中秀丽,只有年方二八的佳人才能这么惜花,并能体谅前来偷花人的爱花心情,但她非但不指责偷花的行为,反而向折花人指明哪枝花最好,最后甚至建议摘回去要插在鬓边,这样才能不辜负美丽的花朵。整个短剧向我们展示了折花人的调皮可爱,主人的大方优雅,令人难忘。再如这首《浪淘水》:

人爱晓妆鲜。我爱妆残。翠钗扶住欲敲鬟。印了夜香无事也,月上凉天。新谱学筝难。愁涌娥弯。一床衾浪未红翻。听得人催佯不睬,去洗珠钿。

分明就是在给我们描述一个小故事:为什么大家都爱打扮得漂亮多姿,主人公却不爱打扮,夜深了,也不上床睡觉,别人来催也不理,假装去卸妆。词人并没有对主人公的心事作交待,只交待主人公的行为,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引发一系列的思考。我们犹如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并能做出多种合情合理的想象。

蒋捷这类情节生动曲折的词在《竹山词》中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卷帘的一角,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在宋末元初,词受曲的影响,表现出的情节化倾向,从而具有了的新的艺术特征。即词的抒情成分减少,叙事成分增多,突破了词的常规,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蒋捷作为“宋末四大家”之一,他的《竹山词》因其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个性,为宋末元初的词坛风格的多样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首先,蒋捷的“曲化”词对形成《竹山词》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极大帮助,从而给宋末元初的词坛增添了新的色彩。南宋后期及元代初年的词坛分化为两派:以辛弃疾为宗的豪放派和以姜夔为宗的婉约派。但这两派的词人并没有学习到他们宗师的真谛,不能有所创新。蒋捷,作为一位勤奋的词人,他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竹山词》中既有“效嫁轩体”,如《水龙吟-效嫁轩体招落梅之魂》,又有“次清真韵”,还有“括杜计”。因而,形成了他的他的词风多样,豪放与婉约兼收并蓄,既有稼轩的豪还奔放,气韵雄沉,又有白石的清旷疏荡,情味深长。

其次,蒋捷的“曲化词”反映了南宋词坛新的发展方向,即词向曲的靠拢,表现为词的“类曲化”。词发展到宋末,填词已经成为文人的专门学问,与民间大众脱离关系,走上了贵族化、案头化的道路,钻进了僵硬呆板的死胡同。这就势必要求对词的发展有追求的词人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曲因其通俗、率直、浅白、诙谐,而得到词人的认同。词人因而从故纸堆中转向民间文学汲取营养。蒋捷的词,大量吸收生动的生活口语,构思精巧,情节生动。与后世的曲相近,表现出了“亦词亦曲”的特色,在词与曲的风格变化间驾起了一座桥梁,为宋未的词坛的“曲化”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蒋捷的小令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接受曲的影响,运用了曲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创作方法,给词增加了曲活泼灵动的情调,丰富了词自身的表现形态和手段,亦为南宋词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①杨慎,词品,人民文学出版杜,1960:108

②涂宗涛,诗词曲答问,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9

③任讷,散曲概论,中华书局,1965:139

第6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引言

论文结合马致远纪念馆空间环境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对马致远生平的学习与认识,结合现有的地理位置与条件,从新整合。通过场景再现、雕塑、壁画、图文展示等形式,塑造全新的人文景观研究内容。对原有纪念馆进行剖析,重新定位与审视,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因势利导。创新人文环境塑造方法。

纪念馆人文景观基本概念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于表现人物事件的精神的场所。其中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伟人的丰功伟业,生平事迹等。本论文研究的马致远纪念馆类属于人物纪念馆的范畴。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马致远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应通过创新方式去表达,用细节来烘托整个纪念馆的氛围。

纪念馆空间中人文景观设计创新分析

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和群体组织之间的安排上应给予充分考虑,一般来说就是空间序列的把握和掌控。纪念馆景观整体空间应重视参观流畅性,空间序列的整体性、连续性。设计上不光要考虑艺术与形式的诸多表现要素,在景观设计的塑造更应注重功能与实用。空间中所有要素共同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起到增强和渲染情感的效果。做到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有变化,有韵律,不要过分僵化。

造景的手段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景观的组成要素不外乎几种大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植物、构筑物、水体等.

首先,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植物生命力和生存活力强调了植物特有的生长习性,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结合四季的变化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植物在形状形态上也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往往用来营造和烘托氛围;

其次,水往往可以表现出各种的形态,在一定的容器的控制下,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状态。水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产生出不用的视觉效果。水倒影出周围各种景物,在水面上可以形成镜花水月的意境效果;

最后,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构筑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筑物一般包括纪念柱或纪念碑、文化景观墙、纪念雕塑等。比如,雕塑在空间内作为一种可视和可触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容。在纪念馆景观空间中可以很好的起到点缀的作用,感染景观环境的气氛。

隐喻的手法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组织上烘托出一定的气氛,观者身在其中,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隐喻设计通常是文化内涵的反映。因而纪念馆人文景观创意设计隐喻手法的营造方法,包含三个部分,一,纪念馆空间布局的合理设计。二,纪念馆主题文化的植入。三,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各要素之间意境的营造。

马致远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纪念馆整体建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马致远纪念馆设计内容的表现方式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空间结构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纪念馆空间布局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广场景观部分;二是,马致远纪念馆建筑主体部分。所有要素共同配合,使空间序列、场景组成变得统一和整体,共同抒发整个事件的情感。游线的规划在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地位,空间的设计也更具有故事情节性。参观者在特定路径指引下,依次完成与不同空间环境的对话,并从中获得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心理体验。

造景手段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包括小河、小桥假山、房屋造景设计,还原了马致远散曲当中所描绘的意向场景,使游人更能直观贴切的融入马致远纪念馆的环境当中去。纪念馆建筑则与四合院景观结合起来,将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元素,通过不同空间的搭配与四合院建筑的设计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一处既适合参观纪念先人,又适合有人休憩赏景的理想场所

隐喻手法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改造后的纪念馆设计定位围绕《天净沙・秋思》散曲,把整首元曲所描绘的景色和纪念馆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用隐喻的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使观者在游览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意图使人们对马致远还有元曲所炸年出来的魅力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结语

论文主要研究如何能够为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开辟新思路,探索出人文景观创新设计新理念。通过对马致远纪念馆的人文景观重新塑造,构建出丰富的纪念馆空间。为以后的纪念馆景观设计提供借鉴的意义。

第7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关键词:《单刀会》;元刊本;明钞本;语言特点

一、关汉卿与《单刀会》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作为我国十三世纪伟大的戏剧家,被推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写了许多部戏剧,其中包括《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作品。

其中《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杂剧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笔者通过比较两个版本,发现明钞本《单刀会》杂剧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突出,包括插科打诨、代词、叠词、排句等方面。

二、关汉卿《单刀会》语言特点

(一)插科打诨的运用

插科打诨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杂剧的“科”是指杂剧中人物的滑稽动作、表情。元杂剧所谓的“诨”则是通过一些艺术技巧来造成幽默诙谐的气氛。其中包括夸张、双关、倒置、重复等多种艺术手法。

在元刊本《单刀会》中,插科打诨并不常见。明钞本则不然,其中有很多调笑诙谐的打诨场景。比如明钞本《单刀会》中司马徽的道童对上门拜访的鲁肃说:“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你要索取荆州,不来问我。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那荆州来。”此处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其内容的不合理性。原因在于一个道童竟与关云长是酒肉朋友,还叫他双手送还荆州,这显然是不符合道童身份的,有夸张的成分。作者运用这种夸张的语言是为了取乐观众,同时缓冲一下现场冷淡的气氛。

同样,在《单刀会》第二折的末尾,明钞本比元刊本多出了一个曲牌【隔尾】,在这一折之前的曲子都是由正末来唱,但是这里却由道童来唱。道童唱道:“我则待拖条藜杖家家走,着对麻鞋处处游。恼犯云长歹事头,周仓哥哥快争斗,轮起刀来劈破了头,唬的我恰便似缩了头的乌龟则向那汴河里走。”

在这部分中,道童语言诙谐幽默,调笑的俗语“拖条藜杖”、“着对麻鞋”和夸张的比喻句“似缩了头的乌龟”都极其生动形象,足让观众开怀大笑。作者在一折剧目中以小角色的唱词结束,意在舒缓观众疲劳的状态,道童本身就是一可爱的角色,可以让冷淡的剧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到达冷热交替的效果。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明钞本的《单刀会》使用插科打诨这个特点要比元刊本多,不管是在唱词还是道白上都有所增加,运用力道也很到位。明钞本《单刀会》的折子数没有变化,但在内容上却有所变化,增加了许多道白。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插科打诨一方面缓解观众看戏的疲劳状态,另一方面又增加戏剧笑料,更加符合戏剧的舞台表演。

(二)代词的运用

在《单刀会》这个戏剧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使用较多,人称代词主要包括“他”、“我”、“你”、“咱”、“俺”,而指示代词主要是“这”和“那”。明钞本《单刀会》比元刊本《单刀会》相比,明钞本使用人称代词共40处,而元刊本则为24处。显然,明钞本喜用人称代词,剧中人物说话时主语意识和指向对象意识特别强。

例如,在元刊本第一折中乔国老回答鲁肃三条计策时说:“你待使霸道,起战讨,欺负关云长年纪老。”明钞本写为“你则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战讨。你休欺负关云长年纪老。”显然,明钞本中的三句话前面都有“你”字,主语意识特别强。鲁肃向乔国老说了索取荆州三条计,句句坚定荆州一定会要回来,乔国老话中的三个“你”便是指向鲁肃。鲁肃认为关羽已老,今日不如往昔,料关羽也起不了多大波澜,乔国老一句一个鲁肃,是在讽刺鲁肃的傲慢与无礼。这样连用的人称代词重在突出主角的性格与特点,主角的形象在观众心中也更加鲜明。

再如,元刊本第二折司马徽对鲁肃唱道:“圆睁开杀人眼,轻舒开捉将手,那神道横将卧蚕眉皱,登时敢五蕴山烈火难收。若是他玉山低趄你则频斟酒,若是他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枉送了八十座军州!”明钞本则写为:“他圆睁开丹凤眼,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蕴山烈火难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准备着头!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

比较两个版本,我们可以看到明钞本将“他”放在了每一句的最前面,这里的“他”指的是关羽。司马徽每唱一句都提到关羽,说明关羽在司马徽心中之分量。作者这样写,一方面突出了主角关羽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表演者演唱起来也气势恢宏,铿锵有力。这样来看,明钞本《单刀会》所表现出来的主语意识和主角形象的确是更胜一筹。

(三)叠词、排句的运用

叠词,又称重言,就是把同一个字或单音节词,无间隔地、重复使用的修辞方式。元杂剧中这种修辞方法运用极多,大多是镶叠使用。排句则是在多个句子中重复使用一些词以构成排比句的形式。

《单刀会》杂剧中使用了很多叠词,比较元刊本与明钞本《单刀会》,除了相同之处,明人所抄《单刀会》运用叠词更加频繁,往往是在元刊本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些叠词和叠句。

比如,在元刊本第三折中,关羽对关平说道:“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那里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的战场。”明钞本写为“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在这里明钞本又运用叠词,将“杀人”用了两次,加强了气势,意在强调鲁肃请关羽过江赴的是一场鸿门宴。

另外,沿用上文所举之例,元刊本中第一折乔国老对鲁肃说:“你待使霸道,起战讨,欺负关云长年纪老。”而明钞本则写为“你则待要行霸道,你待要起战讨。你休欺负关云长年纪老。”很明显,在这里明钞本运用了排句,不仅多出了“待要”二字,并且将它使用了两次,这样的效果是前后句型一致,读起来整齐有序,铿锵有力。

明钞本《单刀会》重复运用“待要”二字,这让表演者唱起来顺口而又有节奏,音乐感十分强烈。而重复使用“杀人”二字则是起强调作用,增强鲁肃想要困住关羽以索取荆州的肯定语气。语言铿锵有力的剧场气氛能更好的让观众融入戏中,并让观众的感觉随着演员表演语言的跌宕起伏而有所变化。

三、明钞本《单刀会》语言趋于完善

明钞本《单刀会》所运用的插科打诨都是出现在明代作者新加入的内容中,不管是唱词还是道白,都显得口语化,而且诙谐幽默。而明钞本使用的代词,主语意识和指向对象意识特别强。简单代词的运用让戏剧文本更加通俗化,观众对剧情的了解也更加透彻。总的来说,明钞本《单刀会》新加入的内容多是一些简单而通俗的语言。由于曲牌和字数的增加,明钞本《单刀会》比元刊本《单刀会》要复杂一些,但它的形式和体制更趋于完善。由此看来,明钞本《单刀会》语言更加趋于口语化与通俗化,同时也更加趋于完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隋树森.元曲选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09

[2]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

[3]许金榜.元杂剧概论[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06

[4]李汉秋.关汉卿名剧赏析[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06

[5]朱光荣.论元杂剧的语言艺术[J].贵州师大学报,1988,3(1):30-35.

[6]井眠.《单刀会》及其独特的艺术处理[J].中州大学学报,1995(2):31-35.

[7]刘彪.元杂剧语言艺术欣赏[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12(12):20-21.

[8]李占鹏.论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10(4):18-23.

第8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写作背景】

马致远(1250-1321),大都(今北京)人。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他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内容主旨】

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全篇的情调虽然低沉,却恰适地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诗歌意境】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用极其简约的文字,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 “树” “鸦” “桥” “水” “家” “道”“风” “马”等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并且在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昏” “小” “流” “人” “古” “西” “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进入“萧瑟凄凉”的意境之中。接着用“夕阳西下”,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为末句写“断肠人”的活动营造了暮色苍茫、凄苦悲凉的背景。

【表现手法】

1. 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在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中,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九个意象,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了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景情交融。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中之景既是诗人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重要词句】

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是“曲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它含蓄地揭示了“秋思”的深刻含义——岁月易逝、人生短促、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诗歌风格】

忧伤回肠,魂牵梦萦。

【中考链接】

1. (2012云南普洱卷)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秋思”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012广西来宾卷)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第9篇:元曲四大家范文

中华秋沙鸭是检测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志性的稀有动物。它生存空间非常窄小。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一千多万年下来。全球存活量迄今只有一千只左右,从而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了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色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

人择地而居。鸟择木而栖。作为与熊猫,华南虎齐名的国宝,它不仅要择木,而且要择水、择温度,择空气,择食物源。缺一不可。由于要在树洞里栖身,木要古木大木;由于是水禽鸟,它白天生活要选择急湍,清澈、靠山和食料丰富的溪流;由于它是越冬候鸟,溪流两旁要求开阔,阳光充足等等。江西多山多水,青山绿水。条件优越。因而受到它们的青睐。近几年,相继在江西的弋阳,婺源、德兴,贵溪、龙虎山、靖安,修水等地发现有来越冬的小群体的中华秋沙鸭,总数约二百只左右。其中在龙虎山的约占总数一半。经省电视台记者在泸溪河三个点上用三架摄像机同时拍摄。三点同时相加的数字超过百只。这表明。龙虎山已经取代弋阳清湖。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

中华秋沙鸭经过侦察、比较、试居而做出“主力”挺进龙虎山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龙虎山具有其他地方不可兼备的比拟优势:论“木”。这里是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5%。林木茂密。物种繁多;论“水”,泸溪河没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是一条相对独立封闭的清澈见底的一级水;论“食料”。泸溪河汇入信江入鄱湖。鄱湖的鱼虾可以逆水而上直达河里。同时,龙虎山每年要投放一百万尾鱼苗下河,能够确保食物供应;论“温度”,泸溪河上游处在火山岩地貌与丹霞地貌结合部,崇山峻岭的出口处,地势豁然开朗。阳光充足。冬暖如春,适宜越冬;论“空气”。岸边天门山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高达5~31万个,是真正的天然氧吧。对人,鸟养生有利。来自中华秋沙鸭繁殖地的吉林师范大学副院长易国栋教授一行。随着中华秋沙鸭南迁路线作了全国性调查之后。说:“龙虎山的生态环境与东北繁殖地的生态环境十分相似,适宜秋沙鸭越冬。所以秋沙鸭的‘主力’才会移师龙虎山。”这里正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所写的《天净沙・秋》的意境:“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