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顶层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增大粗集料用量减少细集料用量 骨架密实型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过近一年的检验,目前尚未发现横向裂缝,表明此级配的应用在解决基层横向裂缝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某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表1
在施工初期,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级配,在改建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下笔者对此进行了有关试验。可以认为,骨架密实型结构能否形成, 4.75mm筛孔的通过率是关键(4.75mm筛孔为粗细集料的分界点)。4.75mm筛孔通过率大,细集料偏多,则形成悬浮密实结构;4.75mm通过率小,细集料填充不足,则形成骨架空隙结构。因此,关键是确定4.75mm筛孔的通过率。现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1 集料试验
取代表性集料试样,做筛分、密度等各项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表3。
集料筛分结果汇总 表2
集料密度及空隙率汇总 表3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石屑等细集料(本文以石屑代表细集料)是以压实状态存在的。为此,笔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用石子压碎仪测定石屑在不同压力下的压实密度,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在压力达到300KN后石屑的密度变化很小,说明此时石屑状态已达稳定,因此,计算时可采用此时密度作为石屑在混合料中的压实密度(也可用重型击实法测定细集料的最大干密度,与压实法测定数据一致)。
石屑的压实密度 表4
2计算
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就是粗集料形成骨架,细集料作为填充料将粗集料形成的空隙填充密实。因此,在满足嵌挤填充的情况下,石屑用量最少的情况为用压实密度稍小的粗石屑填充级配较好的粗集料(其空隙率较小),其用量为0.370×2.045/(0.370×2.045+1.708)=30.7%;石屑用量最大的情况为用压实密度稍大的细石屑填充级配不好的粗集料(其空隙率较大),其用量为0.404×2.122/(0.404×2.122+1.617)=34.6%。
3验证
以4.75mm筛孔为控制点,通过率范围22-38%,定出粗细4种级配,见表5(文中配合比均为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出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结果见表6;制件并分别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见表7。
四种配合比筛分结果汇总 表5
击实结果汇总(水泥剂量4.5%) 表6
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汇总(水泥剂量4.5%)表7
规范及相关资料表明:在水泥用量、养生条件相同时,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略大于悬浮密实型,而骨架空隙型的最小;劈裂强度的规律为悬浮密实型水稳碎石最大,骨架密实型次之,骨架空隙型最小。对比以上数据可知:①号级配为骨架空隙型,②号级配介于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之间,③号级配为骨架密实型,④号级配为悬浮密实型。考虑到施工中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离析,适当增加细集料含量有助于减轻离析,因此4.75mm筛孔的通过率28-38%是合适的。
4集料最大粒径问题
集料愈粗,在拌和、运输、摊铺过程中愈容易产生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为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和避免“烂根”现象,改建工程适当减小了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最大粒径为26.5mm,施工过程中较少出现离析现象。
5结语
该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已一年有余,经过一轮寒冬酷暑的考验,目前路面尚未发现横向裂缝,表明此级配的应用在解决路面基层横向裂缝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相信它将会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优良级配而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相关推荐:
精品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节能设计
在“能源危机”席卷世界的今天,能源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我国国情,节约能源已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据统计,1990年我国建筑耗能1.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至2000年将增至l.79亿t标准煤,所占比例将上升至13.l。高层建筑节能(包括结构构造、材料选型、设备系统、自动控制等)一直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从规划设计到使用管理的许多方面,高层节能建筑投人少、产出多,因此,重视和研究高层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高层建筑体形庞大,如容积率过高,相邻建筑互相遮挡、不通透,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拥挤。除此之外,近些年在某些城市建高层建筑已成风气,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
所谓高层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l 优化建筑位置朝向设计及体形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据有关资料分析,地球每年接收的能量有60亿亿千瓦,这么大能量弃之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寒冷地区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如,在北纬40度-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高层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建筑物外围护面积与其所包围体积之比)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和节能的关系,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另外,高层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壳的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高层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硕士论文,节能设计。。
2 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2.1 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
(2)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
(3)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4)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人,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2.3 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2.4受阳光照射的高层建筑物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对室内温度影响很大,顶层住房冬冷夏热现象十分明显。对此,除必须考虑屋面隔热保温措施以外,还可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在顶屋设置通风隔热层或将顶层做为设备间等,形成2次隔热,减少屋面温度的影响;在炎热地区的屋面可通过蓄水(如屋顶游泳池)和屋面定时喷水系统使屋面显著降温。
3 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3.l 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我们知道,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3.2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
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硕士论文,节能设计。。硕士论文,节能设计。。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硕士论文,节能设计。。硕士论文,节能设计。。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硕士论文,节能设计。。
在高层建筑节能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力,研究开发对高层建筑节能影响较大,节能投资较少的关键性技术应成为攻关的重点,在高层建筑设计实践中常会遇到高层建筑节能与高层建筑设计中各项因素,如城市规划要求、使用功能、建筑造型与立面要求的矛盾,因此在强化建筑师节能意识的同时,还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宣传普及我国的节能政策、法规,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使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于实际,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领导的职业化水平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目前的现状是来源多样化,有来自企业的、行业的、教育界的,对学校定位的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思路的明确等方面存在偏差。由专科转型或升格的新建院校,需要二次转型,即专科向本科教学转型,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在学校顶层设计脱离专科的痕迹,充分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均是目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高层面临的问题。已评估过的有些高校,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作为地方院校,如何突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在服务和贡献中求发展,如何加快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如何加快从本科教育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转变,需要从学校战略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学校高层和基层的纽带,需要把学院的顶层设计理解到位、贯彻到位和执行到位,但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建校历史较短,中层管理人员一部分是“空降”的,“空降”来自高校或企业的中层抱着对传统大学、行业的认识,对学院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的认识存在欠缺,还有一部分是从内部的年青人中提拔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已经融人他们的“血液”,但是他们经验有限,教育理论修养欠缺。这些都给顶层设计从上至下的贯彻制造了障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施行)》,一级指标: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基本要求提出各级领导班子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团。各级领导班子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中层领导对学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新建本科高校的各级领导应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按照本科合格评估一级指标的要求,结合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化的梳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思路等。进行全院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宣贯学院的办学理念,为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拥有竞争优势的应用性大学打下思想基础。这本身就提升各级领导的职业化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有教师,一部分是外聘教师。自有老师一般都是“二门”老师,即从毕业的校门进人工作的校门。由于教师匿乏,他们进人校门后进行简单的人职培训,就上讲台。根本做不到一年助教、二年上讲台。外聘教师来源多元,来自企业、行业、高校。个别专业教师资源严重匿乏,只能聘请高校的在读研究生或博士生;还有的外聘教师是自由职业者,专门在各个民办高校代课的“专业户”等等。因此新建民办高校面临着大量的青年教师、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及能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以及外聘教师的管理、激励以及外聘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学院的人才培养思路等问题。同时,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普遍缺乏一支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团队。新建本科合格评估对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培训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规范,同时在基本要求里对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团。这些要求对教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非常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思路真正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实习实训、行业合作等方面,以支撑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需要教师来使其落地。建议各个新建民办高校在自评自建阶段,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从一节课的设计,到课程的考核;从命题,到阅卷;从论文的开题,到过程指导、论文审阅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外聘教师的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制定激励措施、进行课前动员与培训,加强对其的课堂监控,实行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对于学科带头人,加大聘请和引进力度,对于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送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使其能够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上起到领航的作用。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合格评估,按照评估的要求,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本,规范试题命制和试卷评阅、规范论文指导、规范实习指导等等,要做到规范,必须重新学习学院的各类规章制度,对照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此定位贯穿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命题中、论文题目中、学生学习指导中等。通过合格评估,将是对教师职业化的一次洗礼。
有利于提高基层管理者的职业化水平
关键词:墙体,温度裂缝 , 预防措施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rick house wall temperature crack this general technical problems and analyzing the main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temperature crack control of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wall body, temperature crack,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是住宅工程的通病,根据裂缝形成的原因不同,住宅墙体裂缝可以分为沉降裂缝、温度裂缝等多种。以下就温度裂缝的技术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1、温度裂缝产生的特点
温度裂缝一般在住宅建成后1-2年出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裂缝逐渐扩大,一般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才基本稳定。温度裂缝主要表现为八字型裂缝和水平线性有规则裂缝。八字型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严重时发展到房屋的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线方向展开。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平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底面标高处,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形成包角裂缝。另外,外窗洞口上皮砖标高处也较易出现水平裂缝。温度裂缝的分布特点为:两端重,中间轻;南朝向重,北朝向轻;两侧重,东侧轻;外窗洞口大者重,外窗洞口小者轻;屋面保温者重,外窗洞口小者轻;屋面保温长者重,建筑长度短者轻;裂缝从顶层向下延伸,严重时向下延伸多个楼层,多条斜向裂缝呈近乎平行方向延伸。
2、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施工质量差引起的墙体裂缝。按规范要求,砌块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80%。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对砌块灰缝铺设的饱满度不够重视,往往会出现瞎缝、透明缝,这就使得砌筑的砌体抗拉、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在砌体干缩和温差作用下在墙体中引起温度应力,使得墙体开裂。
2.2 屋面温差引起的墙体开裂。在夏季,屋面与墙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当温度高的混凝土屋面膨胀时,温度低的墙体会约束屋面变形,在屋面与墙面的接触面上引起水平剪应力,使墙体产生斜裂缝或八字形裂缝。
2.3 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引起的裂缝。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和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体砌体材料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的不同,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时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2.4 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引起的裂缝。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也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墙体薄弱部位发生竖向贯通裂缝。这种裂缝有时会使楼盖的相应部位发生断裂,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围裂缝。
3、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4、温度裂缝预防措施
3.1 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砌筑砂浆的配合比及砌筑工艺,确保砌体砂浆的饱满度,控制各抹灰层间隔时间和厚度。在保证砌体的砌筑质量前提下,确保砌体的抗剪强度,减少温差裂缝的产生。
3.2 优先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同时增加保温层厚度,满足热工规范的要求,以减小屋面与顶层墙体的温差,达到有效控制温度应力的目的。同时,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保温层施工,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
3.3 应合理布置屋面圈梁及顶层墙体的构造柱,屋面板应设置伸缩缝,使温度变形应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调节、释放,减小屋面与墙面的接触面之间水平剪应力。
4、结论。虽然在住宅墙体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但是通过严格执行规范,从材料、设计、施工各方面层层把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温差裂缝是可以防止的。
参考文献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2期
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P719
关键词:住宅建筑,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现浇砼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防治
近年来,住宅建筑的楼面板和屋面板,已由现浇砼板代替了预制砼空心板,房屋的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影响、砖混结构施工的特殊性等因素,部分新建住宅楼房的现浇砼楼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住宅建筑现浇砼楼板裂缝问题,已逐渐成为住宅建设的质量通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有效防治,避免在今后新建住宅中继续产生。防治现浇砼楼板裂缝,是当前提高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消除住宅质量隐患的重要工作。
1.1现浇砼楼板裂缝产生原因
(1)设计方面。住宅平面布局较长、不规则,伸缩缝、后浇带设置不合理;楼板中预埋线管多,引起楼板混凝土厚度减小;楼板厚度较小,刚满足设计计算要求,未考虑其他因素;楼板采用单层钢筋,在支座处配置负弯距钢筋,钢筋间距较大,未考虑其他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大于C30等。
(2)材料方面。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粉煤灰掺量大;混凝土水灰比大,施工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为增加可泵性,提高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为细沙或特细砂,且含泥量较大等。
(3)施工方面。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养护不到位,浇水养护不够;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到位;楼板钢筋保护层未控制好,楼板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楼板中的线管处未采取加强措施;主体施工周期过快,模板支撑拆除早,砖、钢筋过早放在楼板上,局部集中荷载较大等。
1.2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住宅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避免平面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住宅长度较长时,要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应适当加大楼板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
(2)材料方面。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掺量,粉煤灰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l5%;混凝土水灰比要控制,用水量不得大于180公斤/立方米。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不得用细沙或特细砂(Uf≥2:3),尽量杜绝细骨料的含泥量。
2.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墙体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1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1)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口边的正八字斜裂缝,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以及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免费论文参考网。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面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问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2)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免费论文参考网。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需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3)温度、干缩及其它原因的裂缝。免费论文参考网。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而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2.2防治的主要原则
(1)工程设计前需了解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尽可能地对建筑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弄清地质条件。
(2)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平面凹凸曲折、立面高
低起伏。房屋的长度(或分段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应尽可能减小。
(3)在结构设计中,房屋承重结构的布置应详细研究。尽量使各部分荷载能较均匀地传递到地基,避免某一部分受力过于集中。
(4)基础设计应遵循设计规范的规定,坚持按变形计算地基的原则,并采取适当措施调整房屋各部分的沉降值。如调整天然地基上基础的大小、形状和埋置深度等,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5)保证施工质量,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加强材料配制等方面的管理。
(6)采取防裂措施时,应明确各类房屋具有不同程度的防裂要求,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防止片面性。
(7)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并在屋面设保温隔热层。
(8)楼(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9)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粱时,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免砼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3.结语
控制住宅工程施工裂缝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质监、监理等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与积极配合。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加以控制,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各种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防治,并依赖于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丰富和完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唐岱新,龚绍熙,周炳章.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O02.
[2]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杨忠海.关于墙体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河科技,2003.
论文摘要:结构裂缝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作者根据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1 裂缝的成因及分类
在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中,墙体裂缝多有发生,裂缝出现的时间因不同的建筑物而异,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但多发生在新建房屋的1-3年内;缝宽不等,较宽者有,严重者形成贯穿性裂缝。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建筑功能,缩短了使用年限,而且对抗震也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开发商和居民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控制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问题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缝(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缝),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具体分为如下5种:
1.1 八字形裂缝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败,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的,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吵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
1.2 倒八字形裂缝 属冷缩裂缝,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缝,使墙体开裂
1.3 水平裂缝 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缝。
1.4 垂直裂缝 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外。此种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土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外,引起墙体重直开裂。
1.5 X形裂缝 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
2 砌体裂缝的控制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3 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转贴于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1.1阅览区自然光的利用自然光具有光质好、均匀、照明度大和还原性强等特点。它给人以自然、逼真和舒适感。要保证阅览室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设计者在筹划整个图书馆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尽量选择阅览区坐北朝南以及周围建筑群与其它遮光物少的开阔地带。为了实现获得自然光源的途径,应该在图书馆的维护结构上增设采光口,可按其位置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为天窗和侧窗两类形式:天窗采光:由屋顶大窗或采光屋面进行采光,一般适宜在单层或顶层阅览区中使用。其优点是采光效率高,采光口不影响书架布置,可避免在墙壁上开设窗户,以增加阅览区的面积。
但是由于透光过强,夏季过度的太阳热辐射,会引起室内过热,不利于保持阅览室良好的光环境和热工环境。因此,在开设天窗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减弱其负面影响。侧窗采光:侧窗是最常见的采光形式。采用侧窗采光,书架和阅览桌一般垂直于窗面布置,以免因书架挡光而产生较大的明暗亮度对比,引起视觉不适。阅览区面积较大,采光面积不能达到采光标准所需要的窗地比指标,阅览区显得较暗,尤其书架处的垂直面照度低,读者阅读容易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到视觉疲劳。因此,对顶层阅览室可在屋顶开设天窗以补充侧窗采光的不足;对中间层可通过反射装置将太阳光引入室内深处。
1.2阅览区人工照明与控制由于阅览区的照明设计具有很强的工艺要求:光源稳定、照度充足、光线分布均匀、光谱接近日光等。
因此阅览区照明设计就不应局限于自然光。于是,凝聚现代新技术、新理念的人工照明被广泛应用,成为阅览区照明的主要光源。阅览区人工照明根据照明方式的光通量在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安装方式,常采用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等形式:半直接照明:是将60%-90%的光线直接射向假定的阅读工作面上,其余的40%-10%的光向环境投射。
在照明效果上,灯具上方发出少量的光线照亮顶棚,减少灯光与顶棚间的强烈对比,使整体环境亮度分布更加均匀。半间接照明:光线通过照明灯具的作用,有10%-40%的发射光通量直接照射到阅读工作面上。由于主导照明方向指向非工作面,所以得光量较低,光影效果相对较弱。采用半间接照明方式,需要设置局部照明,如在阅览桌上方设悬吊式灯具或台灯,以获得足够的照度,但要避免光幕反射影响读者,因此应尽量使光线从侧面来,并采用具有合理配光的灯具,避本
整理提供免眩光的产生。
2藏书区采光形式与控制尽管现代化图书馆趋向开架管理,一些古籍等特殊文献还需特殊保护。因此藏书区可分为开架书库区和古籍文献区,并针对其功能特点,采取不同的照明方式:
2.1开架书库区利用自然光源,但避免阳光直射,开架区单面侧窗自然采光的跨度一般不超过9米,双面一般不超18米区域平面。开架区的人工照明,多采用以下方法:顶部照明:顶部照明是最常用的方法,采用可装卸的天花板,可以不断改变照明方式。直接书架照明:书架照明受制于书架排列的密集程度,因此荧光灯具布置最好垂直于各排书架。
2.2珍贵文献的特殊保护光线对书籍的损害显而易见,只是程度不同。如:古旧书籍、文献多为绢、纸材料。
其光敏感性较强,长期受光,在色彩和品质方面受损害较大,应采取特殊的
保护措施,以避免高亮度的照射。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其负面作用主要是光谱中的红外线(IR)和紫外线(UV)会加速书籍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导致古籍的本论文由
供老化。红外线会改变书籍和环境的湿度,进而破坏书籍的最佳恒定湿度,加速书籍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使绢、纸材料表面最先出现表面硬化、纤维断裂、褪色等现象。因此,照明应力求通过将空气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使这种效应最小化。
如选择红外波段输出低的光源、可以吸收红外波段的反射灯具以及使用红外滤镜来减少对书籍的损害。紫外线可见辐射会破坏古旧文献的颜色,导致书籍强度的降低。因此,对于选择自然光照明,要避免阳光直射书籍,可由界面反射到环境中,也可在自然光采光口设置遮阳片、散光片及调光装置,对自然光加以控制和调整。因此,古旧书籍文献区光环境应该审慎考虑光照时间(曝光量)、照明系统的热量限制以及减少光线中的紫外辐射部分。
照明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绢纸古旧文献保护,按照其对光辐射敏感程度,通过严格限制光辐射来保护。绢纸古旧文献照度推荐值为150~300。(2)减少珍贵文献的曝光量。倒易定律(reciprocitylaw)认为“:在某一给定的光源下,对被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射物体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曝光时间与照度两者的乘积是一个定值,时间愈长则允许的照度应愈小。”[4]因此,应根据文献对光的辐射敏感度,对室内的照度及曝光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为减少光照时间,可采取感应照明的方式,以减少文物的曝光量(照度×时间)。(3)采用新型光源及设施,普通荧光灯的使用会使纸质品褪色严重,应换为冷光型光源如冷光束卤钨灯。使用完全没有红外和紫外辐射的光纤系统和半导体照明以及能吸收红外辐射的滤光器等附加装置,也是消除或隔阻光照对珍贵文献损害的有效方法。
3电脑使用区采光形式与控制电脑使用区要避免眩光及区域全暗的环境。对自然光形成的直射眩光,应进行遮阳;对人工光源的眩光,应降低光源的亮度、移动光源位置或隐蔽光源。电脑使用区全暗的环境,与电脑屏幕的亮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视觉不适。一般室内照明采用半间接照明形式,调整明暗的对比关系。
4交通空间区域的采光与照本论文由
理提供明图书馆设计常把大厅、走廊、楼梯等称为内部交通空间。在以往的图书馆室内照明设计中,人们关心的主要是阅览区等主要空间的照明,而对于内部交通空间的照明不甚重视,致使交通空间照明效果昏昏沉沉。室内交通空间的光环境是图书馆光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它隶属于建筑整体,应力求和图书馆的功能和结构巧妙地结合。其光环境总体要求:一是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彰显文化氛围,做到朴实高雅,简洁大方,开放而不张扬的光色效果;二是坚持适用的原则,内部交通空间光环境设计服从于功能,守制于适用,动静清晰,注重安全和环保。根据上述原则,对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要有具体的要求。
光色效果既要统一又要有所区别。体现功能指向作用。例如图书馆大厅的光色选择常以一种光色为主,避免杂乱无序。人们学习研究大多是在白天进行,光环境是由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互补偿而实现。光源颜色以无彩色或略偏冷色为主。线形及点式荧光灯的布局构成空间的主要人工照明,大厅的照度一般取300—500LX,配合自然采光,使大厅环境得到充足的照明及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并使空间界面及陈设纳入统一的整体气氛之中。
走廊是连接图书馆内部多个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通道,其使用频率较高。走廊的照明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灯具布置可采用点式或线形排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列组合作出暗示,并丰富环境效果。
为了确保安全,需要较均匀的照率和一定的亮度,走廊照度一般取100LX。但应注意不应比大厅或阅览区亮,否则,由明亮的走廊进入较暗的大厅或阅览区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
作为图书馆交通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楼梯,是各层交通空间的垂直交通枢纽,安全是楼梯照明最重要的要求。为防止上下楼梯跌倒,需要考虑足够的亮度,同时,灯具位置应设置在楼梯上方,使楼梯梯段上形成短的阴影,以便于人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踏步。在图书馆中楼梯除了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功能之外,同时也是引人注目的装饰性景观,活跃于图书馆的交通空间环境中。
楼梯照明经过人们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以其在空间造型上的可塑性、在室内布局上的灵活性,成了设计师创造环境氛围的重要场所。“建筑的历史就是追求采光的历史”[5]。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设计师对图书馆的室内光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从前只有“亮”的概念逐渐发展到有了照度、均匀度、显色性等具体指标。光作为图书馆的室内设计的要素之一,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多方面的设计要求,不仅具有物质性的一面,即成为界定空间、调整空间的手段;而且具有精神性的一面,即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过光环境的塑造创造,表现特定的空间性格与文化内涵,以整体优化的室内光环境,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及馆藏的照明要求。
;[参考文献]
[1]欣文.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解读[N].中国文化报,2008210222.
[2]黄小驹.《公共图书馆法》将体现以人为本[N].中国文化报,20092022171
[3]王建国.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在住宅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发现多层住宅裂缝时有发生。对莱芜市住宅质量调查显示,尽管住宅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4个方面,即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原因;与施工有关的原因;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原因;与使用环境有关的原因(见表1)。
造成住宅裂缝的主要原因在施工与设计方面,设计方面更多的是造成墙体裂缝,而施工方面造成的大多为混凝土裂缝。调查还表明:1)造成住宅裂缝非单一原因造成,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还包括温度作用;2)住宅楼楼板开裂情况普通较墙体开裂严重;3)顶层墙体与楼盖的开裂情况较其他楼层严重,说明是温度作用的结果。
表1 裂缝成因调查统计表
2 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2.1 设计措施
调查表明,由于设计原因导致住宅工程裂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温度应力估计不足,未采取性格的构造措施或构造不当,造成墙体和楼板裂缝;2)板厚尺寸不足或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造成楼板开裂。
在工程实践中,除了按照规范采取设置保湿层、设置变形缝、设置温度作用钢筋等措施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为预防顶层楼板受太阳辐射引起墙体开裂,采用“抗”的措施,即顶层墙体的构造尽量加强。具体为顶层适当提高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采用和易性好的混合砂浆;顶层每道纵墙和横墙均设置圈梁,在内墙与外纵墙相交处设构造柱;同时增加顶层端部墙体的强度,在端单元从山墙起2个~3个开间内的纵墙和承重内横墙中设水平拉结钢筋2φ6@500,也可在端单元从山墙起2个~3个开间内设窗台腰梁和窗箍,腰梁、窗箍断面不小于240mm×120mm,配筋不小于4φ8。这样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防止顶层墙体出现温度裂缝。2)为预防顶层墙体开裂,在采用“抗”的同时采用“放”的措施,即阁楼层采用可微动的构造措施。在墙的两端部采用平顶(阁楼层楼面)与阁楼墙间设置滑移层(见图1),滑移层可由砂层、油毡组成,其设置必须满足抗震要求;还可在阁楼层采用音叉式变形缝,通过音叉式变形缝将阁楼分成几段,使其温度应变得以释放,有效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2.2施工措施
调查表明,由于施工原因导致住宅工程裂缝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墙体砌筑工艺不当,造成墙体强度、连接存在缺陷导致裂缝,2)模板问题,如模板支撑下沉,过早拆除模板,模板拆除不当造成楼板开裂;3)混凝土养护问题,如养护不及时、养护措施不当造成混凝土构件开裂。
相同材料墙体的强度指标主要取决于施工质量,实践证明,质量好的墙体开裂情况远好于质量差的墙体。要求在多层住宅墙体的施工时,应按砌体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砌筑前砖应浇水、砌筑砂浆应饱满等,并注意养护;同时,对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严格按规范规程施工,如施工顺序、拉结筋、马牙槎等;这些对于提高墙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作用很大。在混凝土模板工程中,在施工方案里应根据楼面施工荷载进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设计立杆纵、横间距,验算地基,避免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设计立杆纵、横间距,验算地基,避免模板支撑系统变形引起的裂缝。为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效益,施工单位往往过早拆模和提前加载,为避免由此导致楼板出现裂缝,莱芜的施工单位总结出一种“多节脱模法”,能提高工程进度,模板周转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成本。多节脱模法是在原来隔层拆模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模方法,即在现浇楼面四周选择一些规格较大的模板,中间选择一些组合模板,Y形篱笆撑支撑中间模板(见图2)。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达到70%以上时,就可以拆掉四周较大范围模板及支撑,中间Y形篱笆组合小模板可以等三层楼央浇完再拆除,这样可抵消上部楼层的施工荷载,提高模板的周转率。
混凝土养护要有合理的养护制度。在特别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养护应以降低混凝土楼板的温、湿度梯度为目标,同时保持混土表面湿润,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喷水铺贴塑料薄膜养护,薄膜搭接不小于10cm,上面覆盖2层~3层草帘,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裂缝。夏季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宜避开13:00~16:00进行。
2.3材料方面的措施
莱芜的工程表明,材料问题造成住宅工程裂缝缺陷比例不多,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外加剂、掺合料不当,混凝土早期的收缩开裂更为敏感;2)泵送混凝土的某些缺陷造成楼扳开裂。
目前,单一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的和单一掺加聚丙烯纤维和混凝土在莱芜大量使用,在裂缝控制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选用膨胀剂时,首先检验它是否达到JC476-2001混凝土膨胀剂标准,控制掺量不大于12%,也可在混凝土中掺加JM系列改进型混凝土高效增强剂,效果较好。
泵送混凝变了传统混凝圭的施工工艺,高流动性和可泵性便利水泥用量增大,水化热也大幅提高,过去采用的干硬性及预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开为(4~6)×10-4,而现在常用的泵送流态混凝土收缩变形为(6~8)×10-4,这对控制混凝土裂缝是不利的。实践也表明了泵送混凝土裂缝情况比普通混凝土严重得多。目前,莱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施工企业和商品混凝土公司正在做进一步探索,谋求进一步完善泵送混凝土工艺,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4与使用和环境有关的问题
要求开发商向住户宣讲住宅使用规定,主要包括不得随意改变使用功能、不能破坏主体承重结构构件,禁止野蛮装修施工等。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