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学生资助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资助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资助汇报材料

第1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近几年,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的深入开展,我校开发了建筑装饰技能实训课程。学生在实训场地,分成若干组亲自动手完成内墙抹灰、瓷砖粘贴、壁纸铺贴、木地板安装等施工项目,取得了课程改革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各级实操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名始终承担一线授课任务的教师,客观看待这些年的实训课程,发现有些问题日趋明显,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着眼于授课教师实操技能的提高和对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的控制两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仅供类似实训课程教师参考。

二、专业课程教师要切身体会并掌握实操技能

很多教师上了多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课堂实操演示实际都是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这种校企结合的授课模式固然值得推荐,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课堂教学的校内教师就不用学习并提高实操技术。

例如在内墙抹灰单元,有些女性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女性无需动手进行操作。然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即使企业师傅指导的再到位,初次进行抹灰施工的学生几乎都会遇到水泥不断从墙上脱落的情况,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拌制砂浆过程中对水灰比控制不当。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接触抹灰工具,对手握铁抹子将砂浆涂抹在墙上时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结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练习体会即可避免问题反复发生。此时,作为校内授课教师,如果没有亲自体会过抹灰工具的重量,没有独立进行过抹灰施工,没有感受过砂浆上墙的力度,那么对于学生这种常规问题就缺乏指导性, 无法给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诸如此类隐藏于理论知识和普遍技术之下的微观细节,只有教师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技巧。

为改进此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均要求中职学校教师,特别是实训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资格。故教师本人,无论职称高低,性别如何,都应主动到生产一线进修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只有真实当一回施工人员,才能向学生传授可靠可信的知识,名副其实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次,由于现实环境所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线实践,为了不耽误教学,又能提高实操技能,校内教师应当积极向课堂中的企业教师请教和学习,不要把学生的动手环节单纯抛给企业教师。

三、有效改进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真正发挥其作用

装饰技能每个实训单元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体现的,任务一般按照各自特点分为若干环节,每个任务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以汇报总结环节作为结束的。由于装饰技能课程本身特点,所以每个任务的核心工作都体现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当核心工作结束后,学生通常就感觉该单元已经完成,知识已经掌握,并不重视汇报总结环节。事实上,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改革后的新教学方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应当进行汇报总结,为下一个学习单元做好准备。

这几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中,我都保留了学生的汇报总结ppt文档和演讲照片,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学生普遍将汇报总结这样的小组活动自行转化成个人活动,由小组中的某个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进行上台汇报演讲。通过和学生交流,他们认为ppt文档制作有一定难度,除了技术难度之外,学生还要将整个任务从最初明确任务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质检有机结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重点有特点的总结,同时配以图片、文字解释等材料,最终呈现在ppt文件中,由汇报者有条理的进行演讲。整个过程是教师提前布置给全组组员的,初衷是通过该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回忆、复习并整理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所有材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实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都将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问题和演讲工作,统统归到某个擅长电脑操作或善于表现的组员身上,或者完全成为组长一个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台演讲的组员一般都是善于表现的学生,他们只想通过这个机会单纯的表现自己的口才或者胆量,并没有提前对文档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和组员就整个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过全面讨论分析,无法达到演示目的,这也显示了中职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上的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加强了对每个单元汇报总结环节的关注力度,不能只重实操,避免汇报总结阶段变成整个单元的“鸡肋”。

首先,向学生讲解ppt汇报的目的和软件本身区别于其他软件在演示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ppt文档制作时的关键技术点,解决制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其次,逐一帮助每个小组整理分析任务实施全过程的要点,每个组员都参与制作前期的讨论,做好记录,不但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对每组制作的文档草稿进行提问和评价,引导组员思考可改进之处,使文档体现整组特点,表现出每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贡献,并引发学生对于不足之处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讲过程中,鼓励组内学生进行轮换演讲,当众接受所有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检验任务完成效果,对学生进行客观打分,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再次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推进,教师发现,只要坚持每个单元进行这样有效的汇报总结,学生慢慢将接受并适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自信心。

四、总结

第2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使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学可上、有学能上。改进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问题;应对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使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学可上、有学能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认定材料、认定程序和认定方法。

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格认定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改进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的重要保障。现从以下几点谈一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一、认定材料不真实

近年来,新资助政策颁布后,资助范围扩大,资助额度进一步增加。国家奖学金每人8000元, 省政府奖学金每人6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5000元,国家助学金分别为4000元、3000元和2000元,另外各高校还有院助学金、奖学金不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生为了说明家庭经济情况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学生家庭情况证明,而这些调查表和证明材料却很难体现其真实性准确性。地方政府在没有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情况下,随意出具困难证明;或者有的学生找关系、托熟人等手段拿到困难证明,而高校也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政策,给认定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从而影响了真正贫困学生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家庭困难学生不愿主动说明家庭经济情况,往往会失去受资助的机会。

二、认定程序需要进一步改进

有些高校在接到贫困生认定通知后,先是由本班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后在本班组成评议小组对申请学生进行评定,辅导员根据认定小组的意见进行审核,交学校审批。认定程序一般是出具困难证明,学生申请自述,参照日常消费情况,通过谈心、班会等形式给予确定。在认定过程中,要求评议小组的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心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同学、老师的主观印象作为评判标准,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参与评议的学生影响较大,更有甚者,一些同学利用各种关系来使自己当上“贫困生”,混入受资助的范围之中。

有些高校采取按各院系在校生的人数多少分配指标,而不是根据各院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人数来分配名额,从而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人数较多院系由于名额的不足,一部分贫困生享受不了资助。而一些名额偏多的院系,只能降低认定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也得到了资助,不能真正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三、加强诚信及感恩教育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有些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办的假调查表和假证明材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高校各层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诚信及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质。要形成一个观念,需要一个环境,需要良好的舆论导向。学生们的课程有《论语》的内容,让同学们分享读后感,对孔子的“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们的诚信意识。还从课堂内容出发,展开讨论延伸,征集诚信感恩格言集锦、诚信小故事,并在班内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把机会留给最需要的人的思想。

在班级中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现代的大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别人的,让他们知道爱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要知道知恩,要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老师及长辈的教诲之恩,亲朋好友的帮助之恩。所以,以“家庭教育投入调查”为起点,使学生充分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的付出,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前途、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通过参与者感悟向父母亲人传递爱的信息,反思父母养育之情,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与父母交流生活情感,汇报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回顾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做好职业与人生发展之路设计规划,向父母汇报好思想、学习规划、生活安排,让远在家乡的父母不再担心,勇敢地表达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唱响感恩歌曲,吟诵感恩诗歌。结合年轻人的心态和欣赏习惯,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演唱《感恩的心》,配乐诗朗诵《天使・翅膀・诚信》等,教会他们用感恩的心歌唱生活,传递感恩诚信的思想,让他们记住感恩你我他。

在班会上还组织同学们集中读书,向同学推荐优秀的书籍作品,如《黑暗中的舞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弟子规》、《暖春》、《我的兄弟姐妹》、《一个都不能少》等,激发学生共鸣,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感言。

四、通过其他措施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实情况,鼓励知恩图报的贫困学生,使受资助的学生毕业后回馈社会和母校

一方面让所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客观地反映周围同学生活实际情况,提高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让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在家照个合影,通过合影分析家庭真实情况。认定材料收齐后,全院可通过分区派学校工作人员到家走访调查或电话质询村、乡、镇,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阶段,取消其他评优选先资格和一切资助。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应优先注意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来至国家规定的边远地区农村等家庭经济贫困学生。

在我工作中遇到过多次这样的事:在大学一年级有的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听说学院让他适当的参加一些劳动,就撤销了申请。在大学二年级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一名学生哭闹着找到我说:“老师,在大一的贫困生补助中你还给了我4000的助学金,今年你为什么才给了我个3000的”。这些学生认为国家的这些助学金是他应得的,是白拿的,不知道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帮助。因此,对待这一部分学生必须要进行知恩和感恩教育。鼓励那些知恩图报的贫困学生,有些学生在得到奖助学金后,怀着感恩的心,拿出一部分作为班费及帮助其他需要的同学。

国家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感恩诚信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换真,以善扬善,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老师抓住了资助育人这一关键点,能很好地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白了“感恩为动力之源,诚信乃立身之本”,使得广大贫困大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自身努力、刻苦学习、综合素质提升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

[2]教育部.国家资助政策简介.2009年6月.

[3]李少阳,王志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2013.4.

[4]杨得利、熊志忠.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07.9.

[5]丁志强.构建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高教高职研究,2007.9.

第3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教育;资助中心;学生资助工程

一、目前学生资助工程情况

1.资助金有效地发放给学生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和高中生助学金,除严格按照省定标准对其进行补助。我们还与县财政部门联合组织对资助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学生、电话询问家长等形式进行,对学校的资助资金管理与发放情况和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针对性地向学校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资助金的发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困难。

2.大学生贷款发放构建了“绿色通道”

大学生货款发放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最繁忙的工作。在发放过程中我们坚决执行困难标准,按制度办事,严格把关,使每一个困难大学生都能拿到货款。对一些手续不完备但家庭确实贫困的大学生我们按照省“绿色通道”政策发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构建了与时俱进的贷款回收机制

货款回收是一项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的繁琐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能不厌其烦的解答还款流程,为了催还贷款,我们通过人人网寻找、QQ在线联络、电话等与他们联系,有些还需上门寻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诚信的角度劝说他们按时还贷。

4.多元化了各项资助工作

已毕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学费补偿,我们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教育网等向社会宣传就业补偿政策,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办理各种繁杂手续。

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一是资助督查力度不够,导致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对有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的力度还不够;三是各方面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学生资助工程存在的些许问题

1.近两年来,助学贷款人数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以致资助管理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2.财政部门未给予资助管理中心提供专项工作经费,资助管理中心多数经费大都由教育局负责,而教育局给予提供的经费有限,致使资助管理中心存在办公开支紧缺现状。

3.党和政府应明文规定,对中等职业教育,没有按月发放助学金与免学费资金,且这些资助资金也没有提前到位。

三、学生资助工程下一步应对措施

1.严格依照省、市相关规定开展学生资助活动,同时构建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资助前后管理工作,推进学生资助活动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2.构建完善的月报制度,即各学校应及时将本校内贫困学生增减状况上报资助管理中心,由资助管理中心与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审核,待审核无误后开展助学金发放工作,以保证资助资金使用有效性,规避资助资金流失、浪费现象。同时,学校需组建资助学生档案室,组织专人负责记录、保管资助学生档案,以便日后审核。

学生资助既是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到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的进步,所以要求各级部门必须落实好该项工作。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1)贷前管理

①严格审核贷款对象。一般而言,由乡镇、村组共同负责审核贷款对象,即由村组初步审核贷款对象的家庭状况、贫困状况,待确保贷款对象实际状况符合贷款要求时需上报乡镇,由乡镇组织开展二次审核,以保证申贷学生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规避助学贷款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好专款专用;②做好贷款工作的审查活动,保障惠民政策真正意义上覆盖于贫困学生家庭。

为全面响应党与政府的号召,我县积极推行助学贷款业务活动,一方面,加强对资助管理中心专职人员的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再教育,确保专职人员能够科学合理运用贷款操作流程与信息管理系统,且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求专职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待每日工作结束后,需做好资料整理与复审工作,以防各类不必要风险事件的发生。

(2)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助学贷款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为加强贷后管理,降低各类风险,国内多数资助管理中心进行责任划分,并实行“谁签字、谁审核、谁负责”机制。其中党和政府所颁布的《关于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构建完善的贷后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贷款学生家庭档案制度、县乡村三级联络机制等,依托于上述制度机制落实好贷后管理。

总之,资助管理中心定期组织贷款学生及家长进行政策宣传,增强贷款学生与家长贷款意识,从而积极配合资助管理中心相应工作。在政府、资助管理中心及贷款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响水县生源地助学贷款环节获取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邵 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J]. 才智.2011(30).

[2]推进发展性资助工作 完善多元化资助体系――绍兴文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总结材料[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04).

[3]芮智刚:如何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4]刘天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浅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第4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制度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普通高校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我国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各项资助制度,建立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起到良好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 制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资助制度有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问题。本文试就当前普遍存在的助学金管理运行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运行中的若干问题

(一)激励不足。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与奖学金管理有着不同性质的功能,奖学金重于“奖”,凡学生在学业、文体、能力等各方面表面特别优秀的,可以获得相应奖励。助学金在设立的功能上,只偏重于“助”,只要家庭经济情况属困难的,都有机会申请,而只要名额充足,便可以获得助学金的资助,而高职院校在学业、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并不十分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少,只重家庭情况考核,申请助学金的过程中,难免不少学生为了获得可观的资助,不惜捏造假材料及假事迹,违背了助学金的本来意图,助学金的管理中也表现得只有资助而无激励。

(二)助学金发放的认定标准存在困难

1.贫困生怎么评,谁有资格来评?目前,用投票的方式评选贫困生,在高校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并不少见。在助学金评选的权力下放到高校以后,高校又把它下放给学院,最终落到辅导员身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贫困是评出来的吗?采取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谁是否是贫困生或者谁更贫困,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初衷。其次,应该怎么评?参加评选的人能保持价值中立吗?贫困生的确定条件、依据可信吗?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但又无法回避的。

2.班级之间的情况差别较大,助学金评选比例如何分配?不同的班级成员之间,家庭困难情况并不一致。然而,在评选比例固定的情况下,辅导员也只能给各班均分配相同的比例。因为他没有理论也没有权利去调整分配比例。但是,这种做法没有考虑班级差异,有失公平、公正。

3.贫困生名额不够或者有剩余,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惯有的发放模式遇到了新问题,已建立的贫困生档案的效用也大大降低,容易额不足或者名额剩余的情况。

(三)助学金发放后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有少数贫困生不珍惜机会,将所获得的助学金并没用到缴交学费与购置学习用具上来,而是用来大吃大喝,大的大脚花钱,进行生活上的攀比,在同学们中的影响非常不好。甚至有些学生依赖助学金,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对国家的资助与学校的扶持毫无感激之情,全然当做是应得的。这些行为都极大地违背了助学金制度的初衷。

二、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综合成绩和贫困程度相结合的评定办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高校常见的一种对学生全面考核的手段。综合素质测评包含德、智、体等多方面,由各方面的得分乘以权重综合而成,作为评选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对于学生的贫困程度,则按实际情况不同,划分等级,可分为已被资助过、亟待资助、一般待资助,作为国家助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此方法有效结合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和贫困程度,把奖优和助困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缺点是较烦琐,在工作中增加管理量,但若能完善,也可达到增加激励学生的目的。

(二)建立与完善贫困生数据库。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每个学生应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数据库应在核实学生相关证明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年收入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欠债情况、突出的表现、曾受过的资助等信息,此外,还应将学生平时的缴费情况、日常消费情况进行实行更新。每学年根据学生的受助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不断更新数据,做到对学生资助信息的动态管理。

(三)完善追踪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公示制度,对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惩,并给予相应处分。对学生在资助期间发生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学习不达标情况的,一经查实便取消其受助资格。

(四)注重宣传,资助与教育并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勤俭奉献教育,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应在校内及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诚信征文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外,还应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感恩活动,让受助者给学校及相关资助人士写信,汇报个人学习生活情况;参加义工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的感情,让受助者内心也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崔丽.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⑹

[2]刘凤.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⑴

[3]姜旭萍,丁桂兰,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2009⑸

第5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专升本学生小A,通过电子邮件反映本年级同学临近毕业忙于考研、就业等事务,没有关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还有一周就要离校,从和同学交谈中感觉辅导员以及某些班干部利用职务和手中的权利,将奖学金占为己有并截留学生奖学金,邮件中重点强调辅导员参与了该事件。

二、涉及学生基本情况

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经过比高考还残酷的专升本考试后,进行两年的本科专业学习,深知在严峻的就业现实中的劣势,继续保持心无旁骛地学习态度,坚定唯一的目标:考研。专升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对学校和上级政策缺乏了解。

三、围绕个案所采取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收到学生邮件后,有关人员专门召开会议,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回复学生尽快开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向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汇报具体工作措施。二级学院也在接到来信内容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安排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进行调查。

(二)分析事由。专升本学生在校两年,仅有一次享受各类奖学金、两次享受国家助学金的机会。刚入学两个月就有一次评选国家助学金的机会,当时学生之间互不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手中《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而有些学生提供证明材料的可信度值得怀疑。究其原因,一方面,某些家长在高额经济利益驱动下想钻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的空子,采取托关系,请熟人等不良手段获取假证明;另一方面,目前,生源地经济困难认定证明往往缺乏监督与约束,导致虚假证明出现。

(三)多措并举。根据学生邮件中提供的有关学生名单,有关二级学院及时约谈有关学生和辅导员,讲清邮件反映是否属实决定了该事件的性质以及对学生和辅导员的影响,要求有关人员作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结果如下:

(一)邮件中提到的班干部无论学习成绩或综合测评成绩均符合有关奖学金的评审条件。

(二)邮件中提供的资金往来经核实学生中确有这种意向,而还没有形成事实。

(三)预截留部分奖助学金是个别学生干部行为,并无辅导员授意或参与。学生初衷是临近毕业,准备给学校、老师买些纪念品,再组织一些其他活动。只是学生干部没有告诉老师资金来源,而擅自做主让获奖学生自愿拿出一部分钱,但前提条件是自愿捐出而无具体金额要求。

(四)学生资助中心在随机约谈中,学生均表示知道评选工作,也知道一些获奖学生名单,但具体人数、金额不能全部记住。

五、处理结果

(一)责令学生干部将写出事件整个过程,鉴于没形成事实而要求其写出书面检查。

(二)责令辅导员写出书面检查,反省整个事件中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给来信人回复邮件,讲明事件处理结果,征求其意见。

六、工作反思与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职业能力建设,促使辅导员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节俭意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二)继续加强学生干部培训,使学生干部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创新意识,加强学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干部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同学,服务于学院。

(三)学生管理部门必须做辅导员的坚强后盾和强有力的监督者。学生各类评奖评优不单单是学生、班级、学校的事情,而是牵扯到家庭、社会。

(四)继续巩固 “一个中心,六个重点”的资助理念,以政府和学校有关奖助政策为指导,以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为基础,以“奖、贷、勤、补、免”资助体系为主体,强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管理职能、宣传职能、资助职能、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积极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强化校院两级管理背景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管理职能,加强规章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校院两级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为学生资助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2、挖掘资助政策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职能。将一系列国家、省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并将有关文件内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增加资助工作的透明度,确保资助工作政策宣传到位。

3、统筹资助渠道,拓宽学生资助广度、力度,强化资助职能。着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享受到资助阳光。

4、精神上培育学生,强化教育职能。继续加强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创新资助工作帮扶形式,突出诚信、感恩和励志三项教育,推广典型工作经验,扩大资助工作的影响力。

5、能力上锻炼学生,积极探索“勤工助研”渠道,强化服务职能。继续将“育人”思想融入到勤工助学岗位,在“济困”、“励志”的基础上,加大向“助研、助创新”模式转变力度,积极拓展学生“勤工助研”的渠道,促进勤工助学的岗位类型从“劳务型”向“知识型”、“管理型”发展,借助勤工助学岗位,促进专业所学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重功效的有机结合,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着重锻炼贫困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今后成才就业积累资本。

6、不断加强督查指导、考核评估和资金监管,强化监督职能。继续通过不断健全资助工作制度,建立稳定有效的考评体系,开展“廉洁从学,诚信守法”主题教育活动,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开展假期家访活动,构建校、院、学生、家庭四级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监督职能。

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创新理念、扎实工作,更好地把资助与教育结合起来,把帮困助学与育人成才结合起来,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春雨.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2(5):173-174.

[2].王宣淇.国家奖学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2011(23):30-31.

[3].丁云祥.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7(05):30-31.

第6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一是形式多样学习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本人抓住全系统贯彻学习十的契机,认真学习十报告,并于11月,积极参与全县的团队干部十专题培训学习会、jy局每月召开的机关工作汇报会,同时通过网络、视频、报刊杂志、社区宣传等形式组织收看十八届三中会内容。促进自身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时刻要求自己以一名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服务全县的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全县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幼儿教育发展及语言文字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让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是本着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全县教育教学服务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带领全县青少年学生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读书、绘画、手法、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带领青少年开展公益募捐活动,收到募捐款近8万元;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市、县阳光体育运动会,全县、全市少先队鼓号展演等;开展幼儿教育、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少代会;参与编辑《SJ教育》期刊,负责学校内涵发展简报制作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学习、刊物编辑制作等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对教师岗位的全新领会。同时,也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本年来,在业务提高上,开展业务培训5场次,培训教师120人次;在评选表彰上,有近50余幅优秀绘画作品选送市里参加评审,有10个学校鼓号展演光碟送市局评选,有15位美德少年受县级、乡镇表彰;在公文撰写、信息报送上,完成信息写作30余篇,参与并完成各专题报告及各类汇报材料的撰写。

三是严格机关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今年,我严格执行上班工作制度,准时到岗,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工作,并落实县委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5+2”“白+黑”工作要求,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密切联系群众、走访挂钩移民10户,发放移民宣传资料100余份,建立移民挂钩档案,为挂钩移民解决孩子入学、贫困学生资助及移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7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按照《市直机关“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各股办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我局全力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了领导。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学习了《市直机关“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实施方案》,充分认识了“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分管股办人员联络协调,认真安排部署,积极参与创建,打造“四零”承诺服务品牌。

二是明确了标准。根据局机关各股办具体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了肇东市教体局“四零”承诺服务创建标准。公示“中小学校学生转、休学”、“学生资助”等审批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申报材料和咨询电话等。进一步规范了招生考试、教育收费、教师招聘录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

三是公开了承诺。利用肇东市教体局微信公众平台和肇东市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做出了“四零”服务公开承诺,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存在问题

通过积极创建“四零”承诺服务工作,做到了简化办事流程,主动服务群众,不断提高了工作质量,树立了良好形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个别同志存在迟到早退现象;二是个别同志存在随意解答咨询问题,没有严格按规范解答。三是有些时段网上解答不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全力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下步打算

一要服务受理“零”推诿。各股办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岗位工作职责任务,按照职能和岗位职责,积极受理服务对象申办的相关服务事项,不以任何借口进行推诿。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受理,不让服务对象空跑、多跑;对不属于本部门、本岗位受理的事项,给予必要的指引,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一拒了之,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

二要服务方式“零”距离。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网上咨询电话等便捷服务方式基础上,要第一时间实时消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等;通过网上咨询服务电话,为群众提供相关事项的咨询、解答、引导;各股办工作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服务热情、文明有礼,解答问题准确规范、通俗易懂;指导业务依法依规、坚持原则,出现分歧冷静克制、语调温和,优先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服务,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

第8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 4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 ]。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 2000 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 2006 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 7 章共 30 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 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 2009 年对 17 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 4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三)进一步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第9篇:学生资助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助学金发放是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补贴方式减轻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基本符合国家期望的目标,即教育部提出的“不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但助学金后续教育目前未能有效利用,特别是与道德教育结合度不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能把助学金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有责任、有奉献的合格大学生,是我国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高校助学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助学金工作中,普遍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科学公正评选助学金,防止助学金被挪用、贪污以及虚报人数等各项工作上。在国家的严格监督下,助学金评比基本没有大问题,发放对象覆盖绝大多数的贫困生身上。但在如何使用助学金上,国家采用办法是不经学校直接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上,等发放金额完毕后监督学生防止出现违规行为。而对受资助学生再教育工作没有统一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对受资助的认知态度,产生错误的认识。如何纠正错误认识,利用受资助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目前这种重评比轻教育的资助方式,让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产生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行为,主要问题如下:

1、受资助学生不懂得回报和感恩

很多大学生认为国家资助是因为学生家庭贫困国家有义务帮助,因此自己获得助学金是应该的,不需要付出和感恩,并以这样的目的去申请助学金。如果申请上了,则认为自己的贫困程度受到大家认可,获得资助是应该的且不用付出回报。如果没有申请上,则会与其他同学对比,信息的不对称与私利心让自己心理产生失衡甚至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如果不采取教育方式,长期注重评比发放助学金,会让助学金资助目的产生误差,学生会因助学金而产生思想波动。受资助学生的无回报而享受资助让个别学生心理偏颇,最终造成集体关系失调和个人因资助问题与其他同学关系变差。

2、获得资助同学不懂得如何补贴自己生活

获得资助同学通常将资助用于非学习非生活的事情上。目前发放现金的方式让学生短期内获得大量金额,面对如此金额学生可选择余地比较多。通常有:存起来每月取出消费;存起来不消费;一次性消费购买物品;短期内多次消费掉。前两种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资助学生大多是家庭贫困,懂得如何利用资助,但后两种情况也普遍存在,因为随着校园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学生除了校园学习还可以选择课外报班学习、参加校内外社会活动、个人兴趣活动等各类活动均需要财力支持。虽然国家和学校严格要求学生不能用于非生活学习等各类高消费行为,但信息不对称性让学校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资助资金使用状况,使学生高消费依然行为存在。

3、采用虚假方式骗取资助

现在采用的助学金评比方式,主要采用学生书面申请、口头阐述、提交各类贫困证明材料,经由贫困小组讨论并确定拟资助名单,公式无异议后正式确定。部分学生为了能顺利评选上,就虚构家庭经济情况,想各类办法从家庭所在地开各类虚假贫困证明材料,虚构自己经济情况并为个人高消费行为寻找借口。碍于同学情面很多评选小组成员不能公正评比,让个别本不能获得资助学生获得资助,而应该获得资助学生却没获得。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国家资助政策,是各级学校严格禁止的。要消灭这种不正之风,除了各级政府学校严格要求按照以贫困程度为唯一标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家资助政策是给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用的,如果个人占用让其他学生可能失学。只要教育学生充分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如实填写并选取最贫困学生。

4、不理解国家资助的目的和意义,评选程序有失公正

助学金评选最重要的是各级评选小组评议,目前主要评选小组分别是二级学院级评选小组、各年级评选小组和各班级评选小组。每级评选小组都是由教师担任组长,辅导员和部分学生代表作为评选小组成员。在评议过程中,碍于同班级、同宿舍和同学关系情面,评选小组学生代表存在隐瞒申请者情况现象。通常对于不符合评比条件可以指出问题,但对于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申请者,则通常采取非经济标准来衡量,如以个人关系好坏、学习好坏等方法衡量。与他人关系不佳的申请者会因为没申请上而更加脱离集体,学习差的学生会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助学金评比科学公正对学生工作和学生生活有着巨大影响。

5、存在“贫困一切优先”的错误认识

相比各类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发放金额大、发放面广,因此在学生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个别学生甚至放弃奖学金而申请获得助学金。助学金的评比是以经济情况为依据,学生以家庭困难为申请理由获得资助。这样对学生产生影响认为自己家庭贫困是所有资助优先获得的一个理由。目前各类学生奖励资助评比条件基本集中在三个标准: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集体活动参加情况,很多社会资助对学生社会活动予以要求,而学生申请则通常仅有家庭贫困以理由。一旦没有申请上,轻则质疑学校评选标准,重则产生心理影响对学校抱不信任感。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国家资助政策的作用十分明显,不让每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失学,现在已经达到。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思想工作,将会更大限度的发挥国家资助政策,为我国提供专业知识基础扎实、道德行为高尚的合格大学生。从目前国家资助政策实施以来情况看,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来提高资助目的和意义。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认真积极对待助学金评选

对学生教育从申请助学金开始全程伴随,在评选之中边评比边教育,让学生通过全程实际参与来理解国家资助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讲解教育,各级学校可以通过统一培训的方式充实教师该方面内容,领会国家资助精神,并要求全程教育学生,以班会座谈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国家资助精神,教育每一位同学按照国家资助要求进行助学金评选。

2、要求受资助学生撰写思想心得,通过与教师交流认识资助意义

通过教师教育后,每一位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都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每位学生撰写思想心得,既可以考察学生认识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国家资助政策精神并提供个人看法。教师则可以通过点评思想心得方式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教育。通过多次的这种方式让学生彻底明白资助政策,并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3、对学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调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资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