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风险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是两大工具,二者都经历了各自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发展实物操作过程,有效实施内控制度的基本前提是风险防控技术,而风险防控脱离了内控制度作为支持势必流于表面形式。内控制度对企业经营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形成的内外部风险从五个方面实施评估,控制风险主要针对风险防控点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利用识别风险和构建风险预警制度、沟通信息渠道等指导全体人员形成防控风险意识,并且在实际管理中成功应用,得以整体防控风险,有效提高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协调风险防控与内控制度,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二者形成了融为一体的紧密关系。
(一)市场、低价中标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第一,构建预测项目成本评估机制。当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属于必然结果,这样对控制企业成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应当构建预测评估项目成本制度,加强预测与测算投标阶段成本,科学明确投标报价;对成本要素合理分析,按照项目的不同类型,采用报价不同的方法,防止由于不真实的投标成本控制形成废标、或者中标后污损合同等风险。第二,加强管控目标成本。项目中标之后,按照施工图纸、合同、中标通知书等资料制定项目施工预算控制金额,明确相关利益、项目目标成本。在管理目标成本时,应当确定项目的经营方法。第三,加强管控实际成本。低价中标促使企业缩小了盈利空间。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成本,构建跨职能队伍,利用价值研究法,分包目标成本嵌入项目成本、采购材料成本、优化设计施工组织对各个环节中的风险有效控制。
(二)结算、回款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通过分析施工企业项目结算可知,很多项目竣工之后,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工程结算无法实行,造成无法及时锁定项目效益,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收工程款,施工企业形成了极大的结算回款风险。主要成因是形成的市场风险,产生了不公平的合约,在合同中无法明确相关结算事宜;项目履约管理产生问题,无法符合结算条件等。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认真实行合同评审;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履约合同结算提供便利条件。
(三)项目索赔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加强管理合同,对合同文本积极规范,在施工合同中对索赔方式、程序、时间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明确,确保合法以及充分进行索赔。构建评审合同机制,缔约中通过有关部门人员评审合同,评审达标后,才能签订合同。加强管理项目的履约,构建有关的内控制度。将施工中收集的各种证据程序积极固化,汇总有关的控制流程,在收集证据中促使企业产生强制机制,尤其是施工中的关键证据。
(四)财务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其他风险集中表现为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重要资产为流动资产,存货与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体现在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在总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大,资产流动缓慢,具有极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施工企业应对流动资产加强流动性降低资金占用率,资金管理中对各业务部门加强联动,避免各个经营步骤可能对回收工程款造成的影响;企业在签约环境进行招投标时,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度,对支付资金实力积极评估,充分思考企业财务情况,判断企业承受资金能力,在企业资金流许可的情况下,发展业务,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合同款项,确保合同质量,积极处理工程事项变更问题,获得书面材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按照合同规定,准确提供竣工材料,对各项工程竣工问题实施跟踪,组织专人认真负责,采取科学方法,监督业主尽快结算。
(五)构建内控系统
从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积极评估企业的经营生产、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等产生的内外部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明确企业管控重点,在对已知风险管理总结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健全企业管理措施,对企业各项业务规范管理。
(六)加强内部监督
组成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内部审计,内审部门应当对企业风险和内控机制科学评价,针对风险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提高管理企业水平,产生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对风险导向审计适当引入,转变传统审计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水平;把审计中心转移至评估风险,在审计中,风险导向是对被审计单位有效分析与评估,按照其结果对审计重点有效确定,按照审计内容对其资源实施分配,提出合理化审计意见。
三、结束语
作者:陈士强 朱孔晓 赵如霞 单位:山东临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公司 中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临沂供应站
防洪堤施工风险评价在对本防洪工程进行风险识别以后,就要进行风险评价,即对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风险评价内容根据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的特殊性,风险评价具体从以下4点考虑:①分析施工中每一风险因素最终转化为致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分布情况;②评析施工中单一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③从某一风险单位总体出发,判断多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总量以及发生风险事故的相对概率;④评价整个工程风险管理系统中所有风险单位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值,及评价这个期望值与各种可能的损失值之间的偏差程度。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量函数法水利堤防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施工中最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风险量函数法。在定量评价堤防工程风险时,首要工作是将各种风险发生概率(p)及潜在损失(q)定量化(即风险衡量),用R表示风险量,则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R=(fp,q)(p、q为连续函数时)R=∑(piqi)(p、q为离散函数时)风险损失(q)的衡量堤防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损失包括:成本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成本费用的增加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计量。进度拖延属于时间因素,同时会导致经济的损失。而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既会使经济受影响又会导致工期延误和第三者责任,而第三者责任除了法律责任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经济赔偿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以上4个方面的施工风险最终都可以归纳为经济损失。风险概率(p)的衡量本防洪堤工程运用相对比较法对风险概率(p)进行衡量:“几乎是0”,即此风险事件不会发生;“很小的”,即此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但现在没有发生并且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大;“中等的”,即此风险事件偶尔会发生,且预期将来有时会发生;“一定的”,即此风险事件一直在有规律地发生,且预期未来也有规律地发生,可认为概率较大。在采用相对比较法时,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导致的损失也相应划分成重大、中等到极度3种,从而在风险坐标上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准确定位,反映出风险量的大小。风险评价在风险衡量过程中,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风险被量化为关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性的函数,但在选择对策之前,还需要对风险量作出相对比较,以确定施工阶段风险的相对严重性。由等风险量曲线图分析得出:离原点位置越近则风险量越小。因此,可以将风险发生概率p和潜在损失q分别分为L(小)M(中)H(大)3个区间,从而将等风险量图分为9个等级区域,且将风险量的大小分为5个等级:VL(很小)、L(小)、M(中)、H(大)、VH(很大)。
针对本防洪堤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损失控制措施:①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来选择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材料及机械检验,以降低技术风险;②明确项目部各部门和人员在工程损失控制方面的职责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以降低组织风险;③将工程风险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增加风险分担单位,以降低管理风险。风险自留对策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将不能回避和转移的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将施工风险尽可能地化解。本防洪堤工程采用计划性风险自留,即建立非基金储备,以用于自留风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额外费用的支出。风险转移对策施工风险管理中,有效的处理方式是施工风险转移,根据风险分担的原则: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本防洪堤工程采用的风险转移方案有:①非保险转移,将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桥梁钻孔灌注桩工程内容分包给专业承包商,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②保险转移,给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工程一切险等。堤防工程保险并不能转移工程施工中的所有风险,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风险不宜保险。因此,对于水利堤防工程,应将工程保险与损失控制、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堤防工程施工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水工建筑物的自身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水利施工总目标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沂河右岸防洪堤工程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预防并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极好地达到了施工预期总目标,在保证进度、安全及成本费用的前提下,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探讨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不仅对企业盘活资金,降低成本,搞活经营,加强管理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施工企业这种特定类型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建设工程,而建设工程通常具备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其主要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如合同管理风险、大额垫资风险、拖欠工程款风险和担保风险。
二、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原因。
(一)投资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投标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承接到合同价较低的项目,管理稍一放松则可能发生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企业处在做不是、不做也不是的两难境地。投资决策是上层领导对外经营的策略之一,属风险因素较大的经济运作活动。一旦决策有误或既定条件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形成投资风险。
(二)资金风险
1.融资风险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讲,资金融通主要反映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外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对内是企业内部之间的借款。向金融机构大额借款,一旦资金周转不过来将面临巨大压力,很可能导致续贷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企业借款给其他企业,将面临不能如期收回的融资风险。
2.垫付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常面临承接工程就要垫资,不承接工程就没活干的两难局面。承接垫资工程,就可能遇到工程完工却无法收回垫付资金的风险。
3.款项回收风险
建设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拖欠大额工程款,往往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
4.财务支付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产生了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必须在债务到期之前履行支付义务,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自身必要的商业信誉。当企业支付不足或支付困难时,由此产生的债权人对企业的超常压力及影响,就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就大多数中型施工企业而言,依据其经营、生产等经济活动情况,企业可能的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来自材料、设备供应商,分包商,商业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指税务机关)。其中以来自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的压力或者说由此产生的风险最大。
(三)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如施工期间物价上涨、末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等。如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则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具增加、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浪费,管理费用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三、中型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施工企业应根据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采用防范措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谨慎处理财务工作
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对单个的项目而言,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业主为避免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要求施工单位开户银行出具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这是其防范风险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做法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使其树立风险意识,参与项目经营。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要注意从源头上加以防范。
对承接的工程项目,要以严密的合同形式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注意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与项目经营风险、利益的共担与分享,这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构建资金管理调度机制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资金分散管理的体制已不适合企业进行资金经营管理的要求,对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施工单位,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分散流人,分散支付),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源头(施工项目部)资金的管理调度是进行资金总体控制的必然选择。这一资金管理调度体系应包括下列主要方面:一是集团总公司对施工项目部实行总的资金控制;二是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大型施工企业成立以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运作的内部结算中心,这对企业资金管理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在资金管理上,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在资金调度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实行财务预算控制制度
实行财务预算控制制度,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从计划经济中脱胎出来的管理模式,要想有新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市场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在预测和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敏度。一个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最终要靠预算来控制。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从目前的被动应付和机械转账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而,要强化财务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实现经营目标过程的控制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责任制,正确划分各部门的责、权、利,细化核算目标,确立责任中心,全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四)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
1.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发展至今,广义上的含义指的是未来结果的未知性,或者指的是对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受不同行业领域就风险侧重点不一致影响,使得社会对风险含义存在各式各样的理解,当前相对而言较为普遍的风险理解包括以下内容:①风险指的是造成损失形成的未知性;②风险指的是潜在的损失隐患;③风险指的是形成损失的可能性;④风险指的是人身财产损失;⑤风险指的是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等等。不同行业领域对于风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理解均有着两个基本特点,分别为损失性和未知性。风险管理属于风险的衍生物,风险管理是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寻风险控制技术及风险引发规律的一门管理学科。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2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在隧道工程中,风险指的是安全事故引发的可能性与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安全事故指的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人员伤害、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等不利情况;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存在的、潜在的不利后果或者负面情况,好比人身财产受损、社会不良影响等。基于上述含义,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方经过对施工安全风险展开计划、识别、评估、预测及处置等,对各类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调配,就隧道工程开展针对的风险控制、风险处理,有效缩减由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实现通过低成本取得高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隧道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①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采集研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第一步应当组建专业的咨询专家队伍,队伍成员应当包括隧道专业工程师、隧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隧道专业教授以及隧道专业工程师等,经咨询专家组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采集,并展开充分的研究,以实现对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把握,提升隧道风险识别准确程度;②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评估预测隧道工程的首要潜在风险,可事先设立头脑风暴的主要目的,即对隧道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问题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进行讨论作答,问题内容是:预测分析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存在哪些风险;预测分析造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等。经过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得出隧道工程潜在风险情况。
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事故中,塌方事故约占其中的50.0%,导致隧道工程引发塌方风险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基于新奥法相关原理,隧道工程塌方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不良,围岩自稳水平不足,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支护方式便出现塌方;②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条件差地质体开展超前支护、注浆支护等预防处理,开挖爆破效果不足,使得围岩应力集中,引发滑塌情况;③隧道工程规划环节并未对隧道区域地质环节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未就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展开实时分析,使得在开挖进尺、支护参数设计内容等不规范。
2)导致隧道工程引发瓦斯风险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引起瓦斯爆炸有三种必要条件,分别是一定的瓦斯浓度、一定的温度或者冥火、一定的氧气浓度。瓦斯爆炸事故必须要有一定的氧气浓度,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得不供给充分的氧气。相关风险管理研究指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施工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情况等,均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对风险进行接受,指的是承受风险的主体对风险进行自行承担,同时采取相关的应对工作。隧道工程施工方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能够对风险有着全面的了解,并组织安排科学合理的风险应急解决计划,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最大限度的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值,缩减潜在的风险损失。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情况:①主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通过评估预测得到风险引发可能性较低,风险出现所导致损失较小,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还有一种对于风险评估预测没有十足把握,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②被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回避,只能够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方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风险自留情况,第一步都应当开展好风险评估预测工作,通过对各式各样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对于风险引发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做到心知肚明,尽可能防止受风险评估预测不合理影响,而造成对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只能够毫无计划地选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预测,认识到风险引发概率较低、风险损失程度较小,隧道工程施工方就可对风险展开计划性自留。同时,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后,还应当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全阶段对风险展开监控,一经发现风险出现转变,应立即更新风险控制手段。风险控制不但能够对风险源、风险因素引发进行防范及缩减,还可以将涉及风险的人、物与风险源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剥离,尽可能降低风险导致的损失。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原风险承担主体经采取相关方法把风险转移至另一主体。风险转移不仅转移了风险,还转移了风险可能产生的收益。现阶段,风险转移策略得到广泛应用,其被认为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风险处置策略。隧道工程行业通常应用的风险转移方法有:①采取担保方式,由担保人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在相关双方签订合同时,一方要求另一方必须履行合同要求的保证金;②找寻合作伙伴的方式,受人属性优劣特征有别影响,使得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即一些风险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损失引况,例如,隧道工程施工方可将一些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通过邀请专业的施工队伍得以完成;③购买保险的方式,由保险公司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强调,施工单位必须要为从事危险职业的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
3.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的是风险承担主体对风险源、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消除,防止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回避属于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风险回避会使得风险造成的收益丧失。由此可见,在应用风险回避前,应全面分析风险实际情况,就风险引发的概率及风险引发的损失程度有着十足的驾驭能力。自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角度而言,风险回避属于一项负面的风险处置策略。
3.险利用
风险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风险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风险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即并非任何风险都会使人遭受损失,人们通过对风险的有效利用,同样能够化风险为收益。隧道工程施工方可采取风险利用策略,但不是任何风险都能够被利用,风险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监控,隧道工程施工方风险管理人员须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的监控,对风险损失、收益两面的转变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应,实施应对策略,顺着风险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获取收益的方向加以引导;②实事求是,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客观认清自身实力,并对外界和寻求的实力展开整体评价,只有对自身实力、外界实力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不至于在对风险进行利用时力不从心,此外还应当认识到风险利用策略不但要求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求要有十足的驾驭水平;③科学合理应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前,应当进行全面充分的前期准备,制定好风险利用成功或失败的应急防范预案,不至于在风险利用失败后没有后路可退。
3.5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建设单位应当协同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程序,并结合施工现场相关危险因素,对规划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辅助规范应急预案,制定监控策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隧道工程相关方结合自身切实情况,做好严谨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引发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所涉及的内容务必要全面、规范,同时要具备目标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等特征。加强对隧道工程主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强调指定要求、考核,经指定人员贯彻实施,提升隧道工程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为了确保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方还应当将施工建设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统一收纳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在隧道工程施工全体人员参与、不同侧重的实施模式,促进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显著。
3.6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的特征,而我国很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使得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问题出发,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整合风险管理技术框架,注重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施工方还应当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实际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隧道工程特征进行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施工实用的技能,包括混凝土常规知识、配比准则、混凝土拌合方法、施工缝隙处理以及钢筋正负筋调节等,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风险规避等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4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处于一个由多种影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当中,它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潜在的风险隐患,本文将造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源分为以五个方面。
第一,人为因素。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骑着主体作用,也是造成安全事故根源的最直接因素,人的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盲目聘请不懂专业知识的农民工进行危险性操作,并且不对他们进行较为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导致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有发生。
第二,机械设备落后。建筑工程一般都会用到各种规格与型号的机械设备,高层建筑由于实际需要,更是会采用大量不同的施工设备与机械,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贪图眼前利益,采用陈旧落后的设备,加之操作人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第三,施工技术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高层建筑,但是从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现状来看,依旧采用传统技术及方法的施工企业还有很多,殊不知技术进步在保证施工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工艺和工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可预知性,很可能造成更多的安全事故。
第四,环境因素。高层建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并且不固定,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大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的,很容易受到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施工中还可能会给过路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威胁。
第五,管理因素。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对人、对物及对管理工作本身三方面的工作。如制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提前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和物进行明确的规范。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建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构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多种因素,本文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分为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
2.2做好安全管理缓解工作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风险缓解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减小施工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安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安全管理缓解就是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前着手进行风险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用于风险缓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工程法,即在合理规范施工工序,以及加强技术管理等方面降低安全风险。此外,对施工人员来讲,谨记要佩戴安全帽,以免伤害事故发生之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伤害;二是程序法,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有章可循,制定相应的规范与制度,从而保障工人能够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施工作业,一旦有意外发生,也能根据制定好的政策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可以祈祷防微杜渐的作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在影响项目安全的各种因素中,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3做好安全风险转移工作
(一)风险投资
是人们用来支持冒险性创新创业活动的资本。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投资的定义略有不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3)认为,风险投资是以高新技术以及创新知识为基础作用于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或者新兴企业的资本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风险投资内涵应该是一种商业性质的投资行为。其一,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性资本,而不是负债性资本;其二,风险投资是风险投资者预付的价值;其三,风险资本高回报伴随高风险;其四,风险投资是和知识、技术以及产业紧密结合的金融资本。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
上市公司结构有着它自身的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总体而言,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还比较低,平均约是32.5%,而美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是45%左右。我国的资产负债率不仅低于美国,而且还低于德国、日本等企业的平均60%的资产负债率。所谓的资产负债率,其实指的就是负责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是一种比例关系。它反应的是债权人自己所提供的资本所占全部所有的资本的比例。它可以用来检查企业的财务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第二,从上市的公司的资金来源来看,上市公司的资金中,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之分,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外部筹资的比重比较大,占有很明显的优势,而内部筹资所占的比例却是很小。同时,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股权融资。第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数量是呈下降趋势的,而一般那些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德国等,它们的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数量都是呈上升趋势的,与我国大有不同。所以说,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科学性不高,对于风险投资的理性还需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一般而言,企业的风险投资是需要等到企业发展到上市阶段,通过IPO将风险投资撤出投资,以期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但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是非常的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相对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缺乏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缺少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更加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体系,最后导致风险投资难以成功。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上市公司IPO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和时间,但是这需要完善有序的市场秩序支持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而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来的很晚,因此IPO过程当中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受到了阻碍。吴超鹏(2012)研究也发现我国风险投资在公司上市之后退出的比例不高,从2000年之后一直到2010年之间,在公司上市三年后退出的风险投资仅仅35%,五年之后退出的也不过44%。通过这样的分析来看,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影响分析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一般的融资行为会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的问题,但是风险投资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的风险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可以视为是投资与被投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需要从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分析风险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具体影响。
(一)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机制有利影响
风险投资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可以通过其有效的监督管理引导上市公司形成优秀的公司治理团队,只有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才可以促进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从而通过内部的监督管控,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自身宽阔的视野,卓越的思想对公司进行监督,对于公司绩效有绝对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公司制定战略管理政策,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机制的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公司IPO之后,风险投资就会退出,但是我国风险投资的长期存在,并且风险投资家会成为上市公司董事身份,这样可能会形成一种“尾大不掉”的现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干扰公司的政策,甚至也会出现恶性的竞争夺权现象,因为私人利益做出有损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融资活动。
(三)对于上市公司外部机制有利影响
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传递能力,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第一,风险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衡量企业质量的一个标准,这样良好的声誉可以帮助公司吸引融资和投资对象,给外部传递更加可靠的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降低信息交流沟通的成本,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逆向选择问题。
(四)对于上市公司外部机制的不利影响
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国家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我国中央政府部门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内在要求而确定出来的制度体系,并且会以此作为根据,作为指导各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取的基本方针准则,来开展税收收取工作。另外有关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等众多的分配关系基本是没有理顺的关系。总而言之,在这种税收政策下,我国的上市公司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避免税收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目前的风险投资可能会受到这样的政策干扰,从而对于公司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就是国家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自身竞争力十分缺乏,而且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一旦中央政府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出动的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从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导致公司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有所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会进一步地加大,公司的信贷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高。这些外部因素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都不是有利条件。而这些都是风险投资难以规避的。总体而言,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与之相关的新的问题。对于风险投资该如何把握和利用需要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当中有良好的掌控。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我国宏观资本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确保足够的后盾支撑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在我国,保险公司的股权大多集中在国家或为数不多的几家大的国有公司手中,经营者的任命权抓在政府,而不是广大股东手中,导致了股份制管理模式与行政任命安排上时常产生摩擦,长期来看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健康营业。
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的冲突。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业务活动,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较混乱,信用机制缺乏的客观条件下,为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内部和外部的关联方进行交易,这种保险资金运用的行业的特殊性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冲突。
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尤其是国有独资公司一直在一种低效率水平上运作,机构臃肿,滥发福利,人情赔款多如牛毛,若保险公司内部激励机制不得到改善,一旦上市,投资者将会面临很大的成本。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行政干预,我国保险公司对各级经理人员的选择没有与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产品市场有机衔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保险公司外部的监管约束
偿付能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但据初步估算,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比率达32.69%,虽然尚无一家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而遭停业整顿,但整个保险业的资本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偿付能力没有保证,上市也无从谈起。对于那些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人保和人寿采用的“内部剥离”的确可以解决不良资产过高的问题,但这种剥离只是将不良资产从股份公司账面划到集团公司账面,剥离后集团公司的不良资产又如何处置?损失由谁承担?目前国家还没有说法,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盈利水平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之一为最近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配股则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国内保险市场上,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利差损包袱较重,新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在市场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为追求规模扩张而进行粗放式经营,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状况也不理想。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充,较低的赔付率将难以为继,承保成本将愈来愈高,费率也会有所下降,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必然呈下降趋势,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收益中的份量将愈来愈重。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保险法》修订的审议和讨论,仍对原来的限制直接入市投资政策“原封不动”。这样,上市后的保险公司在现行法规环境下能否取悦投资者将是个问题。
保险公司上市的高额成本
信息披露成本。2001年11月14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其中,要求申请上市的保险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正文中专门对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说明;在敏感性会计科目上,要求保险公司详细披露反映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及再保险等事项的会计科目,并按照潜在利差损与不良贷款等提足各项准备金或予以剥离;报表审计方面,要求保险公司聘请有保险公司审计经验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中国地区审计和信息披露准则进行审计。
而过于详尽的信息披露要求,使上市保险公司置身公众监督之下的同时,也暴露在同行竞争对手面前,面对竞争对手将处于信息弱势,这在无形中也必将增加其经营成本。
发行和维持成本。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保险公司应聘请有资格的证券公司担任其辅导机构,辅导期为一年。在发行股票时,要雇佣承销商帮助其发行股票,需要支付承销费用,上网发行费,审计、验资费用,评估费用,律师费用,股票登记费,上市推荐费,发行审核费,发行推介费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费用占上市公司发行总市值的2%—4%左右,这无疑加大了保险公司上市的融资成本。而且,上市公司还必须按规定向交易所交纳月费和年费。
保险公司上市后面临的风险
稳健经营风险。我国股市整体上缺乏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潜力的研究,而更多地要求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得到比较高的回报。而就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要满足较高的短期回报率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保险公司因为投资者关注当期的利润而在上市后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必将对公司的长远稳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再筹资风险。上市绝不是天上掉馅饼,并不是有了保险这块特殊行业的牌子就能随便上市圈钱,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尤其对保险行业来说,稳定经营、保障有力是赢得公众信赖的生存之本,如果只为“圈钱”而上市,“换汤不换药”,最终愚弄的只能是自己。对上市公司来说,要保持良好的股价和业绩,降低再筹资风险,应该靠真正的规范化管理,而不能采取极端手段。
股价波动风险。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股价的大幅波动,尤其是下跌会使股东财富缩水,股东投资的信心受到打击,也使保险公司进一步融资的难度加大。同时,股价的下跌也会影响到债权人对保险公司的态度,会使债权人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不再给保险公司延长还款期限或批准保险公司举借新债。股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股价的波动会影响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评价,如果股价连续下跌,会破坏保险公司的形象,使投保人的信心受到打击,退保现象增多,新市场拓展困难,从而会连累保险公司业务的扩张。这种局面一旦出现,会使保险公司现金流出增多,流入减少,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影响因素;风险控制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念简述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有必要安全。通常,我们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当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劳动时,将人、财、物、机、环境和方法等通过协调,另其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潜在人身、财物危害,或将其纳入人为可控范围内。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消除或操控危险有害要素,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损坏的一切行为。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针对工作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进行一个提前防范的控制,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增强工作人员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提高生产条件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危影响因素
(1)雷雨天气不利环境因素春季雷阵雨天气多发时期,雨水容易从地表渗入油井使水体污染风险增加。
(2)生产过程产生火灾的危害因素生产过程的不合格生产,引发的不可控制石油爆炸而引起的大面积火灾,或由工作人员违规携带禁止产品如烟头等易燃物品而导致的人为性火灾,或由于生产设施老化,设计不合理等方面造成的火灾以及其他类引起火灾。
(3)安全生产风险措施对相关措施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及时的信息更新与否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如在警报装置、防御保护措施存在缺陷,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跟外界信息沟通,与行业先列同行,那么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安全生产技术与投入对于石油化工的严要求高质量的工作职业中,职业石油化工技术的掌控程度以及对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工厂选址等方面的投入多少,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3石油化工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安全生产管道风险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T20670-2000化工、石油管架管墩设计规定执行。对石油化工厂来说,石油管架管墩是支持全厂生产装置和供热体系的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着重注意,抓好质量如考虑管架实际受荷、弹性支撑作用、振动抗震问题以及结构冰雪荷载、桁架式管廊、特种管架及管架的防腐。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计划包含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三部分内容。首先有必要从组织和人员上给予确保,确保有专门的和专职人员从事此项作业。其次必须制订一套合理有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安全生产行为,使安全生产作业有章可依。
(3)风险识别以区域计划中涉及的意图及其需求为根据,以此评估评价区域的大小,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对一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和判定。进行评判时,需要根据历史遗留资料、同种设施经历以及专家意见等综合考虑,通过这些判断区域计划内会产生哪些危险,这些危险又会对计划区域造成多大影响。针对园区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应把对危险源的讨论作为重点和关键点,分析哪些危险源会对员工、经济以及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失。石油化工园区内的严重危险源,可以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范来断定。
(4)将危险源分单元区分通常所说的独立单元是指:单个单元内如果存在气体或物质泄漏情况,不会引起周围单元气体或物质泄漏。如若发生异常情况,两个独立单元可以以最短时间切断联系,使彼此成为独立个体,周围单元不受影响。可以通过考虑风险计算的繁杂性,如计算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全面考虑物质危险性和单元工艺状态,来确定该单元的危险程度。并根据危险程度将其划分独立的单元,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5)不利天气应对风险控制在春季雷阵雨气候多发期间,应对无油区、少油区、有油区进行严厉管控,防止将清净雨水排入下水道,以避免污水处理场冒池、冒井。同时要做好相关工作的日常记录,安排所管辖区域清污分流设备的操作,对存有介质的各类设备,加强平时巡查,避免跑冒滴漏,各类废物分类搜集,并及时整理干净;及时回收、整理现场的污油、杂物;完善、安排演练水体污染防控应急预案;管好、及时用好事端应急池,保证不发生水体污染事端。
(6)火灾风险控制加强对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从如何逃生、自救,再到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工作要不断强化,做好基层消防安全普及工作,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逃生自救技能,提高全员抗击火灾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效、迅速、正确地处置意外火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筑牢了安全防线。进行限烟令,对象包括所有工作人员,以及进入大楼外来办事或来访人员。通过建立限烟制度,张贴禁止吸烟警示标志,开展禁烟宣传活动以及在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和公共场所,不得放置烟灰缸等烟具的方式来达到降低由烟头引起的火灾事故概率。对于烟瘾重的人员,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吸烟区,凡吸烟者一律到吸烟区。
(7)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对安全工作严抓不懈。注重安全训练,对一切进入现场的人员有必要参与三级进场训练,要求特种工作人员通过专项训练,并持有国家颁发的特种工作操作证。公司或企业可采用加强高危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的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位施工人员从思想意识和行动上注重安全,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8)风险信息更新生产技术繁琐、生产条件苛刻、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系数高等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特征。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石油化工行业尤其要注意风险信息的更新。通过及时更新信息,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风险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预防风险或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控制,减少人财物损失,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①每年定期对常规活动开展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形成资料加以保存。重新鉴定风险源重点关注之前形成的评估是否全面完整,能否全面涵盖本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开展。②对非常规活动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环节较复杂的作业活动(如检修、开停车、重要的工艺设备变更以及认为有重大风险的作业活动),展开风险评估和识别之前,应制定相关管控制度和措施,并由单位管理人员审批决议后执行实施。③做完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后,要及时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更新存档。
4应急体系的构建
对于日常的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方面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意外发生的概率还是存在。所以提前构建完善应急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该体系的建立能使危险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消极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厂区当前所具有的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利用,同时使用计算机等现代通信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对风险源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更新以及协调和指挥,从而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应急预案、保障体系。其中注意的是应急预案,所以在规划中要重点突出,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5结语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安全生产工作风险控制孜孜不倦,实实在在致力安全生产,努力搞好安全工作,改进劳动条件,以此来减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维护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提高生产打好基础。
作者:李瑞艳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参考文献:
[1]赵文芳.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