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8年上半年,在登封市委市政府和徐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职责。结合何家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现状,制定帮扶措施,较好地推进了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现将有关述职如下。
一、履职尽责,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精准识别,规范档卡
根据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2018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编写要求,深入细致开展105户帮扶计划的工作任务。为把握好扶贫精准度,再次开展入户核查工作,登记贫困户家庭的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家庭人员收入情况信息,并多次召开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会议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贫困人员结构和实际现状,确保扶贫信息即时、真实、精准。2018年,何家门村现有7户18人未脱贫户。
(二)、入户走访,宣传帮扶政策
1、本人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各个贫困户家中,逐户开展了扶贫政策宣传,通过上门讲解、张贴相关文件通知等方式开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帮助群众充分了解这些政策的救助范围和标准、补助程序以及优惠政策等具体内容。
2、举办宣传扶贫政策学习班
为将脱贫攻坚政策真正叫贫困户知晓,驻村工作队举办2期扶贫政策宣讲培训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培训班,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树立脱贫光荣、勤劳致富,发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抓住机遇,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走向致富,彻底摆脱贫困。
(三)、帮扶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
根据登封市脱贫攻坚行业政策,包括教育帮扶政策、医疗帮扶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残疾人帮扶政策、就业产业发展等政策,帮助贫困户对应家庭情况,根据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
二、做好动态管理 夯实基础工作,
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六个一”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1、做好人口信息、务工信息、家庭变故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工作;2、做好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台账,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实事;3、每周四帮扶人在扶贫日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并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政策的到户情况,落实教育、医疗、转移就业、到户增收、金融小额贷款等帮扶工作台账,做好村情户情实时掌握;4、帮助贫困户进行申请到户增收,共计53户;5、根据各级督查巡查问题情况,对照自身进行查摆整改问题。
三、坚持一户一策,确保顺利脱贫
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是驻村工作的核心工作。按照省委统一要求,贫困户全部摘帽,何家门村尚有7户18人未脱贫,还有三户有返贫风险,视为重点帮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由徐庄镇协调本地企业帮助安排公益性岗位,从五月起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稳定家庭收入,以保障顺利脱贫。
四、企业帮建,助力脱贫
利用爱心企业“天河集团”帮扶优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1、帮助何国彬建设房屋3间,圈院墙和硬化水泥地面。
2、帮助七组赵铅家庭房屋常年漏雨,硬化房顶,解决了多年漏雨的问题。
3、帮助七组7户村民,铺设1800米饮用水管,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4、帮助7户贫困户家庭院落硬化水泥地,解决了雨天泥泞的问题。
5、为吴青江、何金根、吴宏伟进行旧房改造。
五、紧抓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1、2018年2月开工,新增一眼深井共计350米;新铺设输水管线2300米,解决了78户用水问题。
2、投入专项资金120万,治理河道600米,提升抗洪能力。
3、按照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方案,推进摘星楼景区建设,水峪寺院开工建设,责任组、村两委协调土地流转,为停车场建设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六、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8年,是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确保徐庄镇何家门村的脱贫成效,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因户施策,打赢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的决定之战。目前,未脱贫7户,除1户为政策托底外,其余6户全部脱贫,对未脱贫户和具有返贫风险户,企业安排公益性岗位,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全面完成扶贫脱贫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决战脱贫攻坚面临的疫情风险挑战,统筹联防联控打羸疫情阻击战,打胜脱贫攻坚战,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举措落实,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咬定目标,坚持标准,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依托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任务:一是全力帮扶结对贫困户33户70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村27户60人,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10人。二是以9个贫困村为重点,继续分步实施全县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个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升级改造。
三、主要举措
1、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交通保障。
一是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公路升级改造步伐。以贫困村为重点,今年计划升级改造公路项目45个174.4公里,投资约2亿元,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2个。
二是加强已建农村水泥路的管养,加大公路隐患排查力度和路政执法力度,确保公路安全通畅。
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计划实施乡镇村公交延伸,进一步方便全县乡村群众快捷出行。
四是加强道路运输服务,坚持疫情防控,统筹帮助道路客、货运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不受大的影响。
2、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拓宽帮扶途径,助力全面稳定脱贫。
落实好“一对一”帮扶责任制,要精准施策,还要分类施策。目前由我局负责帮扶贫困户中有9户未脱贫(包括新增接手的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对于已经脱贫的帮扶对象,同样要持续做好帮扶,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不能脱;对于仍未脱贫的,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增收,发展好村级农业合作社,继续种植高山有机稻、发展土鸡养殖和野茶种植、扶持农家乐旅游、实施光伏扶贫等项目。
二是增强就业增收,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贫困家庭稳定收入。
三是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对弱能和特困群众,要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救助供养等政策。
四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做到每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随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是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队员要落实《驻村工作队管理“六项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加大帮扶力度,驻村人员的吃住行等补助由本局解决。
为认真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构建产业脱贫长效机制,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全市年度脱贫目标,现就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消费扶贫。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从农产品生产、流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看,消费扶贫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政策的有效延伸,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使贫困地区农产品、服务与劳务供给有质量、宣传有渠道、推介有门路,从而使贫困群众收入有保障。从扶贫主体看,消费扶贫贯通了社会力量通过定向、增量消费贫困地区农产品,购买贫困地区服务,吸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有效参与脱贫攻坚的通道。
从扶助对象看,消费扶贫激励贫困群众依托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提供劳务、服务的积极性,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二、动员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一)推动各级机关和驻淮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相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工作及考核内容。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攻坚”倡议活动,鼓励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中专院校、城市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优先从贫困地区聘用工勤人员,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到贫困地区旅游。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活动。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到贫困地区开展工会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副产品企业参加军分区、武警部队特别是驻贫困地区部队定点采购。
(二)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引导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定向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倡导社会组织主办、承办的博览会、展销会、年会、专题会等,优先选择在贫困地区举办。将消费扶贫相关活动与社会扶贫日活动有机结合,在主流媒体发出倡议。
(三)推动结对帮扶地区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承担县域结对帮扶任务的凤台县要组织引导本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和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与石台县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受帮扶的寿县要主动对接蜀山区农产品需求,联合帮扶区共建果蔬、畜禽等产品供应基地,共同举办产销对接会,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完善就业脱贫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实施好革命老区、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实施“2611”就业帮扶新路径,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依托地方特色,切实带动消费扶贫。我市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一些产品不仅在本市范围内深受人们喜爱,还闻名省内外,如X等。要注重引导、支持、规范贫困户生产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注重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贫困户参与度。
积极开展“会展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参加农交会、农贸会、展销会等,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农产品市场、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贫困地区开展购销活动。组织贫困地区粮食收储库点优先收储本地农产品,优先安排储备粮轮换。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品“八进”和高校、企业“四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贫困地区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推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引导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地区集中采购滞销农产品。
四、开展宣传推介,大力引导消费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推介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对贫困地区的美丽休闲乡村、精品园区、精品线路,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的宣传推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互联网”等模式,在重大节假日前和重要农事节庆节点,集中宣传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鼓励贫困地区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活动。
五、强化领导督促,有效保障消费扶贫。(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扶贫办要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相关政策举措。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消费扶贫工作,根据产地、消费地的不同定位,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结合实际,指导制定完善规划。
八庙镇辖13个村1个社区,95个组,2882户,11241人。2018年县下达八庙镇脱贫任务为:贫困村退出1个(王家口村),非贫困村(和平村);贫困户退出62户223人,其中贫困村减贫41户156人,和平13户36人,举台8户31人。2019年计划减贫52户190人。围绕脱贫目标,我多次深入各村开展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充分了解情况,指导八庙精准制定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的年度规划、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精准制定年度计划和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实施方案。亲自审定了《2018年度八庙镇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王家口村、和平村脱贫规划,9个已脱贫的贫困村(2个)和非贫困村(7个)巩固提升规划,2019年脱贫村的年度工作计划。特别是对今年计划脱贫的建卡贫困村王家口村现场踏勘,组织县委宣传部、帮扶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逐项规划,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规划发展种植脆红李项目,流转土地60亩,建设脆红李产业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硬化村级联网路4.9公里,新建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并对村委会外围结合乡村旅游进行打造。
二、严格程序,深入推进精准识别。
指导八庙镇充分利用好今年一次的贫困户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示”程序,层层召开镇、村、组干部群众会,广泛宣传精准识别政策,深入动员和部署,纠偏精准识别遗留问题。一是重点解决了乱拆户、未整户纳入等精准识别问题;二是对欺骗组织和群众,隐瞒家庭收入购车购房情况的贫困户坚决清退;三是对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确实困难又未能纳入系统的贫困群众,认真甄别,稳妥纳入;四是确因政策原因不能纳入的,综合其它救助手段进行解决。2014年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村4个,贫困户536户1621人,经过几次精准识别“回头看”,截至目前,全镇现有建卡贫困户466户1545人。
三、着力发展扶贫产业。
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抓手,进村入户调查产业发展基础,了解群众愿望,帮助规划脱贫产业。指导全镇流转土地3000多亩,以发展葛根、青花椒、猕猴桃、脆红李、西瓜、黄精、瓜蒌等特色产业;同时,发动农户与温氏集团合作,新启动建设500头以上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场6家,扩建1家,发展特色肉牛养殖场2家,家禽养殖场1家。建大型水产养殖场5家,特别是对今年的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产业落实落地,其中当年计划脱贫的王家口村,40户贫困户建了规范化的养圈舍,1户建了大型家庭养猪场,41户建了脆红李小果园,8户建了猕猴桃小果园。二是落实投入保障。产业扶持周转金已到位、扶贫小额信贷达80%。三是强化巩固提升。对2014-2015年脱贫户,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已经发展种植850亩,养殖生猪2300头。四是加快推动2018年脱贫户产业发展。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各项产业有序推进。
四、督促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今年脱贫的王家口村在县专项扶贫资金621.1万元之外,我亲自协调争取老区建设资金20余万元,协调帮扶单位县卫计局出资10万元为村委会购买办公桌椅;新建村文化室、文化广场、卫生室;对村委会进行风貌打造。争取县水务局解决全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51.3万元。增取农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二是协调八庙镇对接市工商局、市县以工代赈办落实100万元资金对珑玲、七树、举台三个村的基础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四是指导开展新玲、珑玲、七树、青春、举台5个非贫困村的文化室、卫生室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了非贫困村的活动阵地建设。
五、着力强化安居保障。
针对八庙镇部分贫困群众住房危旧、住房困难等情况,采取C级危房维修加固一批、D级危房改造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的方式,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一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八庙镇实行打桩作业,责任到人,搬迁到户,户户落实。全镇40户异地搬迁户已全部完工入住。二是推动C、D级危房改造工作。今年八庙镇271户D级危房改造,C级危房改造420户,已全面完工;全面改善了贫困户的住房条件。
六、指导发展集体经济。
针对村级集体收入空壳问题,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指导八庙镇进行实地考察,在王家口村投入19.2万元建成脆红李集体经济园一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1.7万元,并在非贫困村和平村也投入了2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七树、举台、青春三个村也通过“一事一议”入股分红的方式将10万元的集体基金投入到水产养殖、猕猴桃种植基地。
七、强化帮扶力量管理。
我带头每月至少深入八庙镇一次以上,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协调会,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联挂帮扶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联系管理,督查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每季度至少与第一书记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镇14个村均有一个帮扶单位,全镇466户贫困户均有一名财政供养干部帮扶。督促指导各帮扶单位加大帮扶力度,今年市工商局联系八庙镇珑玲、举台、七树三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后,主要负责人三次亲临八庙指导工作,并协调市以工代赈办承诺为三个村解决帮扶资金100万元,帮扶工作队吃住在农户,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县红十字会联系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村王家口村,落实帮扶资金25.7万元,用于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以及户产业发展,其中为57户建卡贫困户每户提供1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县居保局为帮扶村每户贫困户预算1000元产业发展奖励资金,形成一定规模后给予扶持。县委宣传部为非贫困村提供帮扶资金2万元用于桥梁建设。
八、意见建议
(一)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扶贫开发基础。乡镇要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要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和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的问题;要加快推进病险水库和塘堰整治,畅通灌溉渠系,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积极引导群众择善而居、集中建房或连片建房,着力改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
(二)着力扶志扶能扶勤,增强脱贫致富“内力”。一要坚持分类扶持。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需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让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成活力,使其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和收入水平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变化。二要抓好能力培训。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引导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工作,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三要加强扶智宣传。要大力宣传玉树村残疾人牛小兵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先进事迹,鼓励群众创业致富、勤劳致富,充分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脱贫致富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提升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ett123456”为你整理了这篇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关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考核自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关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考核自查总结
为深入贯彻全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确保全区贫困对象实现稳定退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役,结合我局专项职能以及《雅安市雨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贫困对象脱贫退出指标自查工作的通知》(雨脱领办发〔2020〕26号)文件要求,我局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雨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38个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96户、贫困人口11070人的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抓手,以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平台,全力推进商务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20年继续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消费扶贫活动;组织贫困村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及展会,组织企业参加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市场拓展活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我区贫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省内省外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动员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鼓励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优先购买“四川扶贫”产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四川扶贫”产品企业与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设置“四川扶贫”产品展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雨城区产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组织贫困地区5户次以上企业参加活动和展会,1月至3月集中开展2020川货新春大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100余家商家参与此类活动,促进消费达1500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展20余次,涉及金额200万元。组织了15余家(次)茶企参加川货全国行站展销活动;组织1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电商节暨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和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供电商发展智力支撑
采取电商协会、电商企业与电商培训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应用能力。2020年依托雨城区服务业产业园区举办电商培训人员25人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进贫困地区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
1.推进电商进农村,“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过去主要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变为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行的双向流通。藏茶、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加速上行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2.建设本土平台,龙头电商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雨城区网商总数共计2000余家,从事经贸的网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发展向好。“京东?雅安馆”等本土平台规模日益壮大,“易田”、“四川数字云仓科技产业发展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雨城,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引进四川果岭云仓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雨城区建设雅安生态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集聚区提档升级,为雨城区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商专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企业产值。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协调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发生,举国上下,同心协力,雨城区经商局作为抗疫的一员,承担着酒店、旅馆、商场超市、企业以及帮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为配合好全区疫情管控工作,区经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区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并入户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并协助各小区做好进出人员“问检登”。同时多方筹措为“联包帮”社区和大院采购了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消毒药水和电动喷雾器等消杀用品,由副局长杨汭嘉带队送到社区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赢得了大院居民好评。
除了帮扶大院和社区,我们还深入诚信超市、吉选超市、凤凰超市、好立方购物广场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场超市,我们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在酒店旅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等防控措施开展情况。
2.风雨同舟,携手度过洪灾
8月18日,草坝镇发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灾发生后,区经商局快速响应,全局动员,第一时间紧急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并尽可能抽派人手进行抗洪抢险。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支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基础设施还有薄弱的地方,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较高。
2.传统企业、专合组织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信心,创新动能不足;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目前我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电子商务,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注重抓生产,对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品牌创建等缺乏足够的意识,发展电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够。缺乏农产品龙头骨干电商企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等标准化程度低,交易规则、溯源体系、理赔机制不健全,产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4.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一是区内多数电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招聘引进的电商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待遇条件等制约留不住人才;二是农村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政策引领,全面提升应用水平。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贯彻落实《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雅安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工程。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开展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创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逆向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按照消费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拓展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蓝齐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22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