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风家训小故事范文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风家训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风家训小故事

第1篇:家风家训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融入 家训家规 研究 弘扬 传统文化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指导纲要和语文新课标精神,我们将开展“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家训家规研究”。围绕研究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研究:

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1.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文。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文,编纂成册,作为学生课外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2.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家训家规教育,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独特作用。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家国情怀的课文,如《木兰诗》中木兰这一巾帼英雄身上体现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感人情怀,以及《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都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熏陶。

3.让学生拓展学习温总推荐的《钱氏家训》,感受更丰富的家国情怀。

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情怀的古诗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情怀的古诗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四、开展综合研究性学习

1.开展优秀家训家规故事征集活动。我们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百条“好家规、好家训”主题教育暨征集评选活动,以推崇既符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好家规、好家训”,进一步倡导弘扬良好家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征集要求:

“好家规、好家训”应体现家庭教育中为人、劝学、劝善、警世、励志等方面,既要反映我国传统道德,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并在家族或家庭上下代之间实践传承的箴言(不包括名人警句、成语、歇后语等)。

(1)语言精练,富有内涵,健康向上,便于传诵;(2)每篇家训(家规)文字在50字以内,并结合家庭实际,附上500字左右的小故事予以阐释说明;(3)内容要求原创。

第2篇:家风家训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弟子规 技校生 语文教学 育人功能

随着免学费政策的到来,技校生的学习状态每况愈下,无心学习的现象覆盖面比较大。教师课堂管理难,学生玩手机游戏、QQ聊天等违纪现象严重,教师在纠正学生问题时遭到学生谩骂、顶撞,致使教师放弃管理的现象时有出现。这种种乱现象,源自于学生失去了孝道的教育,失去孝道教育的学生生活无方向、无理想、无目标,不会做人,不会处事,大脑里只有钱、色,满脑子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歪理邪说,这也是大环境熏染的结果。语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弟子规》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自身的精神成长。

为文先做人,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育人功能是语文教育的首要功能。下面就谈一谈《弟子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弟子规》运用于课前五分钟

一开学,笔者就布置任务给学生,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要准备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要体现两点思想――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并为学生提供了一本《弟子规》以作参考资料。每次语文课堂的课前五分钟,学生很自觉地进行有准备的演讲,与同学们分享故事。学生的口才与胆量正一点点累积,育人思想正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

有一次,演讲的学生与大家分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一方面,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心;另一方面,要注意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感到羞愧。学生能结合身边的事例,道出部分学生经常通宵泡网吧以及当面顶撞父母、伤父母心。学生演讲完后,笔者把刚发生的社会新闻告知学生:中山大学一硕士生因工作、毕业论文等压力,选择自缢,其父母悲痛欲绝。通过活生生的时事新闻,让学生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古代是宗族制社会,很多大家族的家训上都会将“孝”放在首位,“孝”是做人的第一步。“首孝悌,次谨信。”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孝道的教育,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

二、《弟子规》运用于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适时地融入《弟子规》的教学。《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回家后却发现钻石项链不见了,结果他们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来还清钻石项链的债务。后来才知道她借的项链是件赝品,而她却赔了真的项链。课上我们可以引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所以要诚实守信,许下的承诺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实现,不要总是说到做不到,给人留下言而无信的坏印象。玛蒂尔德借了别人的东西,弄丢了,哪怕付出一生的代价,就是应该还给别人,那是她讲诚信的表现,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同时,我们还需引用“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做事应该谨小慎微、镇定从容,不可冒冒失失、鲁鲁莽莽。如果说“谨”是对自己而言的,那么“信”就是对他人而言的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高尚的道德人格。

我们要告诫学生:如果像玛蒂尔德那样崇尚功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那将会导致他们精神失落、信仰缺失,道德判断存在各种缺陷,也将会为之付出沉重代价。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要踏实做事、诚信做人。

三、《弟子规》运用于作文教学

写作文,对于技校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头疼的事情。技校生的文学功底薄弱,尤其男生班级,写二三百字已经很为难他们了。哪怕逼出来的作文,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说空话,说假话。“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部曲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需打破。

比如作文题材是“爸爸,我想对您说”,笔者通过《弟子规》的小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想对父亲说的话,然后观看《弟子规》的相关录像视频,通过图、文、音,生动地反映出每一个故事情节,学生的写作灵感不断涌现。《弟子规》里面的“孝”、“谨”、“信”、“勤”等都活跃于作文纸上,情感得到抒发,内容也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弟子规》,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有效的视频资料。

四、《弟子规》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与启示

1.坚持身教,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长期坚持学习《弟子规》,这样潜移默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而90后的技校生一直缺乏传统文化的渲染,单靠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身教,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弟子规》精神,并实践于生活。比如擦黑板这样的事,有些值日生工作不认真,黑板随便一抹就了事,黑板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笔者如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张嘴就批评值日生,而是静站一会儿,接着拿起湿抹布,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转身对学生说:“我喜欢这样干净的黑板。希望值日生能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某些班级,笔者擦黑板多次。教师多次的擦黑板换来学生的责任心,是值得的。再如教师看见课室地上有垃圾,可不动声色地拿起工具清理干净。教师的身教行为,给学生的是心灵上的触动。

2.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要在公众面前揭穿;对于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 愈思勉。”赞美是行善,学生得到教师的称赞后,会更加勉励自己表现更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信”不仅是对学生的训诫,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弟子规》的学习,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监督语文教师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3.良好的学习态度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教师永无止境地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更适合技校生的教学。

五、结束语

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更是任重而道远。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育人”,把传授科学知识与《弟子规》的育人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德春《弟子规》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都市家教[J],2012年,第7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