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风家训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融入 家训家规 研究 弘扬 传统文化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指导纲要和语文新课标精神,我们将开展“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家训家规研究”。围绕研究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研究:
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1.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文。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文,编纂成册,作为学生课外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2.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家训家规教育,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独特作用。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家国情怀的课文,如《木兰诗》中木兰这一巾帼英雄身上体现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感人情怀,以及《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都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熏陶。
3.让学生拓展学习温总推荐的《钱氏家训》,感受更丰富的家国情怀。
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情怀的古诗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要分类搜集家训家规中具有“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情怀的古诗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四、开展综合研究性学习
1.开展优秀家训家规故事征集活动。我们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百条“好家规、好家训”主题教育暨征集评选活动,以推崇既符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好家规、好家训”,进一步倡导弘扬良好家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征集要求:
“好家规、好家训”应体现家庭教育中为人、劝学、劝善、警世、励志等方面,既要反映我国传统道德,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并在家族或家庭上下代之间实践传承的箴言(不包括名人警句、成语、歇后语等)。
(1)语言精练,富有内涵,健康向上,便于传诵;(2)每篇家训(家规)文字在50字以内,并结合家庭实际,附上500字左右的小故事予以阐释说明;(3)内容要求原创。
关键词:弟子规 技校生 语文教学 育人功能
随着免学费政策的到来,技校生的学习状态每况愈下,无心学习的现象覆盖面比较大。教师课堂管理难,学生玩手机游戏、QQ聊天等违纪现象严重,教师在纠正学生问题时遭到学生谩骂、顶撞,致使教师放弃管理的现象时有出现。这种种乱现象,源自于学生失去了孝道的教育,失去孝道教育的学生生活无方向、无理想、无目标,不会做人,不会处事,大脑里只有钱、色,满脑子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歪理邪说,这也是大环境熏染的结果。语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弟子规》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自身的精神成长。
为文先做人,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育人功能是语文教育的首要功能。下面就谈一谈《弟子规》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弟子规》运用于课前五分钟
一开学,笔者就布置任务给学生,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要准备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要体现两点思想――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并为学生提供了一本《弟子规》以作参考资料。每次语文课堂的课前五分钟,学生很自觉地进行有准备的演讲,与同学们分享故事。学生的口才与胆量正一点点累积,育人思想正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
有一次,演讲的学生与大家分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一方面,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心;另一方面,要注意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感到羞愧。学生能结合身边的事例,道出部分学生经常通宵泡网吧以及当面顶撞父母、伤父母心。学生演讲完后,笔者把刚发生的社会新闻告知学生:中山大学一硕士生因工作、毕业论文等压力,选择自缢,其父母悲痛欲绝。通过活生生的时事新闻,让学生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古代是宗族制社会,很多大家族的家训上都会将“孝”放在首位,“孝”是做人的第一步。“首孝悌,次谨信。”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孝道的教育,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
二、《弟子规》运用于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适时地融入《弟子规》的教学。《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回家后却发现钻石项链不见了,结果他们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来还清钻石项链的债务。后来才知道她借的项链是件赝品,而她却赔了真的项链。课上我们可以引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所以要诚实守信,许下的承诺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实现,不要总是说到做不到,给人留下言而无信的坏印象。玛蒂尔德借了别人的东西,弄丢了,哪怕付出一生的代价,就是应该还给别人,那是她讲诚信的表现,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同时,我们还需引用“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做事应该谨小慎微、镇定从容,不可冒冒失失、鲁鲁莽莽。如果说“谨”是对自己而言的,那么“信”就是对他人而言的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高尚的道德人格。
我们要告诫学生:如果像玛蒂尔德那样崇尚功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那将会导致他们精神失落、信仰缺失,道德判断存在各种缺陷,也将会为之付出沉重代价。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要踏实做事、诚信做人。
三、《弟子规》运用于作文教学
写作文,对于技校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头疼的事情。技校生的文学功底薄弱,尤其男生班级,写二三百字已经很为难他们了。哪怕逼出来的作文,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说空话,说假话。“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部曲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需打破。
比如作文题材是“爸爸,我想对您说”,笔者通过《弟子规》的小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想对父亲说的话,然后观看《弟子规》的相关录像视频,通过图、文、音,生动地反映出每一个故事情节,学生的写作灵感不断涌现。《弟子规》里面的“孝”、“谨”、“信”、“勤”等都活跃于作文纸上,情感得到抒发,内容也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弟子规》,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有效的视频资料。
四、《弟子规》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与启示
1.坚持身教,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长期坚持学习《弟子规》,这样潜移默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而90后的技校生一直缺乏传统文化的渲染,单靠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身教,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弟子规》精神,并实践于生活。比如擦黑板这样的事,有些值日生工作不认真,黑板随便一抹就了事,黑板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笔者如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张嘴就批评值日生,而是静站一会儿,接着拿起湿抹布,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转身对学生说:“我喜欢这样干净的黑板。希望值日生能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某些班级,笔者擦黑板多次。教师多次的擦黑板换来学生的责任心,是值得的。再如教师看见课室地上有垃圾,可不动声色地拿起工具清理干净。教师的身教行为,给学生的是心灵上的触动。
2.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要在公众面前揭穿;对于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 愈思勉。”赞美是行善,学生得到教师的称赞后,会更加勉励自己表现更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信”不仅是对学生的训诫,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弟子规》的学习,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监督语文教师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3.良好的学习态度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教师永无止境地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更适合技校生的教学。
五、结束语
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更是任重而道远。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育人”,把传授科学知识与《弟子规》的育人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德春《弟子规》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都市家教[J],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