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构校长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和睦相处的前提
校长和督学在学校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要处理好督学和校长的关系,需要双方牢记各自的使命,坚持井水不犯河水,这是他们和睦相处的前提。
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履行以下职责的:对学校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实施督导,对师生或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实施督导,对严重影响或损害师生安全、合法权益、教育教学秩序等突发事件,及时督促处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督导部门,每次完成督导任务后,及时向本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情况,提交督导报告等。行使的权力有: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进入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调查;要求学校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采取约谈有关负责人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等。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全面领导学校的行政管理、人事、教育、科研、思想政治等工作。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指示;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领导全体教职工全面完成特色型学校的办学任务;领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期、学年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督促、检查规划和计划的执行;组织和领导教学改革及教研工作,实施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及学校的教学计划等。
二、和睦相处的关键
校长和督学在学校里分工不同,要处理好督学和校长的关系,需要督学和校长接纳对方,这是他们和睦相处的关键。
督学要接纳校长,督学与校长建立好合作关系才能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学校是督学的责任田,不要把校长当成心中的“敌人”,进行监督和防范,要接纳校长,争取校长的支持配合,要尊重和理解校长的工作,本着“为学校服务、为校长分忧”的心态,尽量在不打扰校长工作、不干扰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跟踪督察,掌握最真实的数据、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再找到校长发表意见,共同寻找整改办法,跟踪整改效果,直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常态化的校园里难免出现一些管理疏忽的地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督学来到学校,对存在的问题感觉相当敏锐。因此,校长要学会接纳督学,不能把督学看成上级部门监督自己工作的眼线,要保持乐观心态,把督学看成指导、改进学校工作的救星。通过督学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三、和睦相处的途径
校长和督学在学校里工作性质不同,处理督学和校长的关系,需要督学和校长坚持“一个中心――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包容和欣赏”,这是他们和睦相处的途径。
虽然督学和校长工作性质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都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督学是校长工作时的协助者和提醒者,保证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制度、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等。
在工作中,督学和校L要做到包容、欣赏对方。督学要包容、欣赏校长,把校长看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校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校长的存在给自己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包容校长,指监督、指导学校工作后,与校长进行反馈时,对校长的评判结果要以肯定成绩为主,成绩要放大,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督学还要欣赏校长,及时肯定校长办学经验和特色、捕获校长工作中的闪光点等进行宣传推广。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长;启示
校长在大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在任期间甚至多年后大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包括遴选程序、校长素质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大学校长队伍建设,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一、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比较
1.遴选程序的比较
美国法律规定,所有高等学校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被认为是独立公司。因此,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董事会,董事会有权监督学校的运作与管理[1]。董事会通过一定的严格程序来决定校长人选,校长则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具体程序为:(1)由校董事会成员、教师代表、职工代表以及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选拔委员会。(2)由学校董事会讨论决定校长的任职资格。(3)校董事会在国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杂志或其它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招聘校长广告,同时,还会写信给一些知名的校友、其它学校校长、教务长等,请他们推荐人选。(4)校长选拔委员会确定候选人。(5)校董事会根据前面的工作汇报,集体讨论决定校长人选。
与美国系统严格的大学校长选拔程序相比,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制度长期以来与政府官员的遴选制度如出一辙。我国大学校长一般都由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选拔、任命,在这一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也会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但是这些意见一般很少向教师反馈,基本上是不透明的,教师几乎不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及采纳的情况如何。而且,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自己校长的选拔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可以说我国大选校长的选拔至今还没有一个基本的制度可以遵循,广大教师还没有参与校长遴选的权利。
2.综合素质要求的比较
美国大学校长的资格因学校的类型、规模、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等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政治活动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除了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以外,他们更注重的品质是熟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尤其要有个性,有对大学深刻的理解,持有鲜明的大学理念。作为大学的校长,他必须能够使自己的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准确定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任期目标,实践自己具有特色的大学理念。
而我国按照行政模式选拔的大学校长,大多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这使得校长注重对上级负责,时刻关注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指令,接受各种规定的制约与限制。同时,校长还承载着校内的广大教职工的期望,希望校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办好学校,解决好学校存在的问题,给学校创建美好的前景。由此,选拔更注重其行政职能和职务能力,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和关系,对其学术水平和办学理念关注不足,甚至有些校长并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自己鲜明的教育理想。
3.角色定位的比较
由于校长选拔的要求和程序不同,决定了校长的素质结构有一定的差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外界的干预、实际工作的需要和校长本人的理念不同就决定了校长的角色定位不同。
美国新校长到任后,董事会或下属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有权利、有义务让校长懂得“让校长领导一切”、“校长能够领导一切”、“校长的权力是绝对第一位的”等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利益至高无上[2]。在这里,他既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持有鲜明旗帜的锐意改革者和一个锁定明确目标的掌舵手。他更注重的是集思广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我国的大学校长却在很大程度上丢弃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动摇了自己的治学信念,歪曲了自己的办学观念。
二、对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启示
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领导体制虽然不同,但是,大学校长对大学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管理策略等是相通的。从我国大学办学实际出发,借鉴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经验,得出引导我国大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启示。
1.改革校长遴选制度,拓宽校长来源渠道
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学的本质特征,把大学校长的岗位与国家行政级别彻底分开。给大学校长的岗位冠以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这样会促使校长的行为模式越来越趋同于政府官员,与教师的距离渐行渐远,从而使得行政权力不断地侵蚀学术权力。因此,我们要适度约束校长的行政权力,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校长目前的官员式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遴选出熟悉高等教育、理解大学、致力于实现大学理想的人出任大学校长。
其次,大学校长的选拔不仅要面向本校、本地市,更要面向全国或国际。局限于本校或本地市的选择范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近亲繁殖”对学校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不同省区或不同国家的、具有丰富的教育经历和生活阅历的校长可以给我们带来新思维、新理念,可以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带动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再次,大学校长的选拔要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大学校长“选拔班子”,要客观、公正地调研和评价每一位候选人的学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并深入调查,全面考察每个人的品行和素养,确保将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交际能力好、修养好、品德高的人选拔到高校的领导岗位上来。
2.注重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综合素质
从校长的角色能力与培养方面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校长培训机构。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不仅要对在任校长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且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
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队伍,必然会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有关学者研究,高校校长的综合型素质结构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目的方向性的素质(主要包括高校校长的教育理想和办学理念);二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过程调控的素质(主要包括民主作风、人格魅力、意志品质等);三是决定高校校长领导活动质量与成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创造力等三方面)[3]。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校长的角色逐渐整合化,职能趋于多样化。他们既要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又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处理与协调好校内外的各种关系,还要维护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都有待于校长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明晰校长角色定位,强化校长专业职能
目前,高校管理干部和教师混岗的“双肩挑”现象在我国大学中还普遍存在。我国的大学校长往往身兼数职,追求的目标也呈现多元化,既要当好校长,又要当好教授,还要成为学术泰斗,如此一来,结果什么都办不好。要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就要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介绍说,“美国大学校长上任前就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一旦做了校长,就必须放弃学术研究”。在中国,大学校长们其实也承认,真正要当好校长,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教学和科研的。天津大学校长教授同样也认为,“既要搞好科研,又要管理好学校,这是不可能的”[4]。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我国大学校长管理大学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明确校长的角色定位,强化校长的专业职能,使校长全身心专职于校务管理,成为“职业化校长”。这是世界成功大学的办学经验和新世纪大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大学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实际需要。
4.加强校长工作评估,把握工作方向
系统化的评价机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队伍的有力促进。现代大学理应成立专门的组织对大学校长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实施有效监管,使其更好地把握工作方向,保证校长工作的健康、持续、稳步开展。建立系统化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评价组织,其成员由社会、企业、政府、家长、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的代表组成,以保证校长的工作接受不同层面的评价与监督。其次,应建立科学化的校长评价考核指标,这是推进校长职业化的重要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聘期内对校长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做出等次评价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续聘、奖惩的客观依据。再次,应建立规范化的校长职级评定机制。打破原来校长职务与行政级别挂钩的管理制度,建立校长职级档案,制定校长职级标准,提高校长职级待遇,实行校长职级工资,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校长的薪酬水平,将优秀人才选聘到大学校长岗位上,适时地调整薪酬制来维持职责与权益之间的平衡。
制度化的监督机制是促进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任校长首先确定自己的任期目标、工作步骤和保证措施,并将其目标及配套设施公布于众,并限期完成。校长在聘期内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监督,接受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代表的社会监督。校长聘期届满或离任时,接受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对我国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进行改革,稳步实现职务化校长向职业化、专业化校长的顺利过渡,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魏士强.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及主要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3,(17):41-42.
[2]王东波.美国大学校长选聘制的启示[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6):47-48.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任职要求,有计划地对校长进行培训。
第四条中小学校长培训要坚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
第二章内容与形式
第六条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具体内容要视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所侧重。
第七条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主要包括:
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
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
第八条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学时制,也可采用集中专题、分段教学、累计学分的办法。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三章组织和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保障、规范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有关规章、政策;制证并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培训教学基本文件,组织推荐、审定培训教材;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和配套政策;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机构要进行资格认定。普通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长培训施教机构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培训机构应当配备素质较高、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兼职教师。
第十四条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证书的管理。
第十五条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按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培训中小学校长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人均基本费用标准。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培训责任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障中小学校长接受培训的权利。中小学校长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其接受培训权利的,有权按有关程序向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计划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学校主管行政机关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第二十条担任中小学校长者,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应在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中小学校长没有按计划接受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者,中小学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应令其在一年内补正。期满仍未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者,不能继续担任校长职务。
根据2019年秋季开学安排和要求以及学区校长工作会议精神,我校于2019年9月2日,对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学校及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上好安全第一课;
2.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及时更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3.及时调整学校安全综治工作领导机构,校长亲自领导分管安全综治工作,分工明确;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4.制订安全教育,开设安全课;按要求备好安全课并定期检查安全备课情况;
5.正确使用安全工作记录本,规范安全工作台帐建设;按要求开展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工作;
6.贯彻落实《深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暑假开学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配齐灭火器、应急照明等标志,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及“四个能力”建设。
7.学校周边道路有警示标志,校门通较拥挤;无家长用违规或非法车辆接着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8.学校加强校舍、围墙、电路、大门、体育设施等安全管理;
9、学校加强节假日和特殊时期应急值守工作,有值班安排和记录;致家长信回执统一保管存档。
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
1.学校大门开焊,以立即找人维修,并焊接牢固。
2.学校后围墙附近的杂树太大对围墙有营养,已和村委会联系,村委会已答应给清理,并对围墙进行加固。
【关键词】校长;核心工作;教育目的;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35-02
【作者简介】于大伟,青海省西宁市二十一中(青海西宁,810000)校长。
一个校长的重点工作放在哪里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不同的学校,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时期应该是不同的。一个校长的工作是办学,他所有的工作是围绕如何办学而展开的,工作的目的是推进学校的发展,工作的核心是办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应该首先有正确教育目的,其次是为正确教育目的达成构建有效的教育结构,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在不同的校长心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又决定了校长工作的核心是有差异的。
如果我们能像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说的那样去办学,把一个孩子真正当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激发他们自我发展,成长为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让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成为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让他们具有哲学的深邃,又有艺术的高雅,教育的责任多么的艰巨,但只有以这为目的的教育才有价值,才有意义。那么校长的核心工作就应该围绕这样的教育目的做好学校顶层设计。
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才可能实现根本的改革。当今我们多数学校的教育目的已经离教育本来的目的很远了,我们的教育结构、教育活动已经和原本的教育大相径庭。孔子三千学生出七十二贤人,孔子教育之成功就在于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发现问题,并在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中学习。现在我们强调知识传授的效率,强调知识的体系,更强调间接学习的效率这本是人类学习的进步,但这种过多、过高的强调让孩子彻底失去了对学习的体验,失去了对知识的感悟,知识已经无法转化为孩子的文化和某方面特殊的才能。我们的学校离社会越来越远,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越来越单一,离自己越来越远。我们的教育几乎就是成人的自娱自乐,这样的教育不可能达成教育的目的。对这样的教育的改革也不可能通过修正和完善来完成,而必须通过顶层设计对校长、对学校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来完成。中国教育十多年的改革也证明了这一点,十多年的中国教育改革虽然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很多先进的、更科学的内容,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总体还是让人失望的,于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这与我们始终致力于课堂的改革,致力于教学的改革,致力于教师的改变不无关系。我们缺失的是对学校的改造,对校长的改造。由于没有基于正确的教育目的的人才标准,就没有真正的办学标准,校长的岗位规范。政府的评价没有科学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社会的评价得不到正确的引领,教育只能在迷茫中前行,校长只能在迷茫中办学。当今的教育改革不是收效甚微,就是不了了之,总之乏善可陈。
我们的教育需要用顶层设计来端正校长的教育目的。每一位校长的工作及教育行为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办学行为,而其教育目的都是由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的,都受到自己对教育理解的影响。一个正确的教育目的是学校的根本,没有正确的目的,手段和方法的意义就不大了,甚至对错误的教育目的方法和手段越有效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当然富有教育智慧的手段和方法对正确的教育目的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认定已鲜明地分为两种。一种立足于社会现实以升学为目的,一种立足教育本质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前者是社会普适价值观,后者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完全被社会所裹挟的校长会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有教育理想,教育责任的校长,永远会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具有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校长心中不但装着孩子今天的快乐,明天升学的成功,更装着孩子未来的幸福。他们真正担负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他们对教育不但有诗人的浪漫情怀,更有哲学般的思考,当今的中国教育需要有一批这样的校长来引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是这所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长办学的灵魂,端正教育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是校长办学的根本。教育是一项富有理想和责任的事业,一个好校长必须把教育价值观的改造当成自己的终身的学习目标,对教育目的思考必须是永恒的。
校长的核心工作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为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明确办学思想,构建为孩子发展服务的教育平台。要办出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好的顶层设计,要把孩子真正当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激发他们自我发展,成长为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让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可以成为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让他们具有哲学的深邃,又有艺术的高雅。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态,让孩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有更丰富、更完整的生活。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才可能从高境界,大视野的角度系统建构或重建学校的教育结构,为教育目的的达成服务。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才可能系统地统筹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集中、有效地为实现目标服务。我们的教育改革更需要自上而下,更需要顶层的改变,更需要高端的改变,只有通过这种顶层和高端的改变再去影响下层和底端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改革才可能彻底和成功。如果我们只着眼于课堂,只着力于行政管理,缺失教育的视野,那只能起到对教育的完善和修正作用,教育的根本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好校长首先是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好的顶层设计,一个好的顶层设计需要一个好校长。一所学校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然后是围绕教育目的的达成采用的方法、手段和过程。教育目的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对教育的思考,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境界,科学的手段,有效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体现的是教育智慧。一个校长必须用对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还要用教育的智慧去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去除功利,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校长,这是对校长的教育道德的考验,是校长教育情怀和教育境界的体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有效的机构和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大胆对学校进行改造,确保教育目的的达成,这是校长教育智慧的体现。校长首要任务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其次才是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学科教学的指导者。没有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教学,顶层设计也落不到实处。
1 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 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 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一、校长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校长教育一体化是将校长教育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以进度而言,这个过程体现了一定的阶段性,如,从校长成长的角度考量,有适应期、成熟期、稳定期、突围期、停滞期等;从校长培养的角度考量,有岗前教育、上岗培训、在岗教育等。以校长教育一体化本身而言,这些阶段不具备独立性和分割性,而是相互衔接、连续统一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完整系统。
校长教育一体化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同时又要以终身教育为主。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接受他认为自己应该接受的教育,生命的历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历程,这种充实既包括以提高学历为主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实施非学历教育的非正规的教育;既有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性学习,也有为丰富精神生活而适应个人爱好和兴趣等方面的非目标性学习。现代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指出:“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因此,要有一体化的教育组织。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对校长教育一体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启示。
从时间维度上看,校长的专业发展具有持续性,成长的每个阶段具有内在独特性和外在关联性。内在独特性指向单个成长期的校长专业秉性和特质,表现为校长胜任岗位工作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外在关联性指向每个成长期之间的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超越和提升,因此,校长专业应该是上岗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等阶段前后贯通和协调的完整结构体,阶段与阶段之间互为补充、互为作用、互为提高。
从组织体系上看,为了促进或协助校长专业教育的持续性和渐进性,使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校长提供终身学习体系,使校长不仅能参加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正规教育机构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和学习,而且能通过网络、图书馆、文化馆等非正规化学习途径进行自我学习和互动学习。
二、校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动因
构建一体化校长教育体系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的推动,内因是校长自身发展内驱力的推动。
1.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课程改革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但同时也离不开校长的全身心投入和科学管理。他需要全面掌握新课程理念,将之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并通过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及能力的及时跟进。要实现上述目标,应以教育和培训为平台,加强校长对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实施改革的积极引导,不断提升校长的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执政能力。任何改革都是非短暂性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尝试和验证才能显示成效,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校长培训的历程必须与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保持同步,否则,就会因为校长的理念和执行行为的滞后而影响改革的进程。为此,建立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校长的教育管理理念,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历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2.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谈到校长专业化问题,有人认为学历达到一定的标准、思想境界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办学质量达到一定的目标就是专业化了。事实并非如此。校长专业化的关键是一个“化”字。“化”是一种辩证发展过程,强调的是发展主体能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不断上升。但从校长队伍现状上看,这种专业发展层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校长现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较为乏力。我国中小学校长大多是从教学业绩突出的一线教师中提拔起来的,他们教学能力突出,有些人班级管理上有独到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时间段的学校中层管理经历。在其成长过程中,虽然也参加过一些培训或外出考察,但这些培训零碎而不系统,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知识背景,很多人往往在错综复杂的学校事件面前束手无力。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学校管理构成严峻的挑战,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3.校长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长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把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校长队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前校长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前提。通常情况下,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内容包含着校长的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全美教育管理政策委员会曾经在校长培训中将校长工作知识和技能概括为四大领域21个项目,其中功能领域有领导、信息收集、问题分析、判断、组织视野、执行、授权;课程领域有教与学的环境、课程设计、学生指导和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测量与评价、资源筹措;人际沟通领域有激励、人际敏感、口头和非声音表达、写作;环境领域有哲学和文化价值、法律和规则运用、政策和政治影响、公共关系。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完善,仅仅依赖校长个人的自我教育和片段式的培训是很难实现的,而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校长在专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实现校长队伍的稳定、持续性发展。
三、校长教育一体化的构成
要实现校长教育一体化,首先应把校长教育看作是需要进行全程规划设计的纵向性教育脉络,帮助校长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使之能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其次是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及人力资源,建立横向性校长教育架构,实现通识教育和资格证书培训、专业提升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整合纵向与横向校长教育网络,在管理体制、组织实施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完善校长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校长教育一体化。
1.管理体制:规范·明责
校长教育管理体制是指校长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从行政角度看,是承担校长教育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及相关制度的总和;从培训角度看,是教育干训机构的组织体系及权责关系的综合。就当前校长培训现状看,尽管在县级地域范围内,行政和培训方面都能从整体出发,兼顾区域性校长队伍的发展,但职责越线或者是职责干涉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校长自身在寻找专业成长的定位时无法理清发展思路。要真正实现校长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需要从校长的职能和职业方面确定校长教育管理权限,明确有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职能部门侧重校长的任职、考评等事务性工作,职业部门负责校长的教育、交流、各类学习活动等实务性工作。只有理清职能和职业的权限范围,才能优化校长专业成长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组织实施:差等·实效
校长教育一体化的主要环节是组织实施问题。在任何区域范围内,由于学校类别和性质以及校情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校长的教育需求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同,使校长的教育和培训因众口难调而难题频出。要破解这样的难题,我们需要在组织实施上依据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首先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校长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单元。从地域来看,可以分城区、农村、山区、海岛等;从校长任职年限来看,可以分职前、任职一年、任职多年等;从学校类型看,可以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其他学校等。其次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单元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鉴于校长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服务单元的现实,通过分类培训、按需施教的形式,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培训实施主体的作用,努力做到因人施教,提高校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高校和市级以上培训机构侧重骨干校长培训和校长专业提升培训,县级培训机构侧重校长通识培训和上岗培训,学校侧重校长实践教育和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
3.师资队伍:统一·专业
实现校长教育一体化,除了良好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体系,还需要稳定的、一定层次的师资队伍,实现校长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师资队伍一体化。一体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培训教师和受训者能保持长期的联系,使受训者随时可以获得必要的指导。而培训教师通过系列的、长期的指导,一方面见证了受训校长的成长过程和成长收获,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受训校长的学习反馈中获得丰富的启示,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校长教育师资队伍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育界的专家和名校长,二是区域内名校长、骨干校长组成的讲师团。前者施教对象是成熟期的校长,后者施教对象是试用期、适应期的校长。两者之间属于普及和提升的关系。
一、有距离,树立校长威信
一名好校长,与一般教师相比要有更高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相比要有更高的教育管理专业技能。因此,校长需要发挥这种距离优势,来树立校长威信,并有效调节好各种关系,增强执行力。
1.来自教师高于教师
校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的距离,其决定因素不是权力,也不是待遇,而是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管理能力,出色的人格魅力。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应该比教师学得更多,学得更早,准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且在亲身实践中提炼出对教育的个性理解,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校长应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表现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仁爱之心和清正廉洁的自觉性。校长应该有卓越的管理才能,表现在识势善谋,知人善任,游刃有余。校长应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科研上既是旗帜又是阶梯,在育人工作上既是学生的知己又是家长的朋友。校长应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气度涵养。“距离产生美”,因此,校长一定要在工作中努力拉开这种距离,使自己尽快走向成熟。
2.引导为先迎合为后
政府与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虽然了解教育,但不可能都熟悉教学;虽然关心教育,但不一定都能指导教学;虽然喜欢教育,但不一定都会研究教育。虽然社会、家长和各界人士都经历过教育,都能评价教育,但不一定都能抓住教育的本质,为教育提出更多合理化的建议,这就容易引发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与学校实际工作效果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校长需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应该站在教育专业的立场引导社会和家长为教育创设社会和家庭的良好外围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如公布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采取的具体措施,争取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又如学校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部门的配合,社会的响应,为此,校长要多向政府、部门和社会说明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困难,努力取得政府、部门与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支持。二是做好适度迎合工作。有人说过“教育怎样投入都不为过”,话虽这么说,但事实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永远也不可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校长要在引导的基础上学会迎合,多些理解,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做好政府的参谋,在处理矛盾中充当滑润剂。
总之,校长在工作中一味地引导和无原则的妥协都是不可取的,校长既是指挥家,也是战略家,拉开与教师的距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校长走向专业化之路,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把学校的大船撑向教育的理想彼岸。
二、等距离,把握管理关键
学校教育公平、公正以及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理论上说需要校长对本校师生一视同仁,给予均等机会,许多校长美其名日一碗水端平,结果搞得学校死气沉沉;引进竞争机制,采取末位淘汰制,结果搞得人心惶惶,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做法,校长们认为前提是均等,是“等距离”对待。然而,仔细想想,校长是等距离对待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长环境是不均等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是不均等的,不均等的前提,采取均等的做法自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等距离”对待,要跳出原有思维的禁锢,努力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原有差距,做好“补差对待”和“扶助弱势”工作。
1.合理补差对待
合理补差对待,主要是指对那些天赋较低和成长环境不佳的学生应给予“不平等补偿”,也就是给予一些特殊群体“合理的差别对待”。如,目前已经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同待遇的入学政策,但由于这些学生随父母常年在外漂泊或在家留守多年才接到城市,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对这批学生如果不采取措施,早研究、早关心、早落实,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成长,甚至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因此,对这些学生,首先,是建立特殊档案,如出生地即风俗习惯,家庭情况,原有受教育程度等,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采用相应的对策,如班级的安排,教师的配备,甚至座位安排等都要考虑周全。再次,成立帮扶机构,如生活照顾,放学后的托管组织,成立“补差对待”工作小组,组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结对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因天赋较低和出生环境不利而落下一个孩子。除了这一群体之外,还有学困生群体,生理上有缺陷群体,特质学生群体,复杂家庭背景等,都必须有相应制度、对策和预案。
2.扶助弱势群体
如果说,合理补差重在观念指导,那么扶助弱势群体则重在行动落实。对待学校师生中的弱势群体,要做到重点扶持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如,设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基金,搭建贫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成长发展和展示的平台;为他们专门设立奖励办法、适当降低对这类学生的要求,成立“扶助弱势群体”研究小组和帮扶团队;开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联络专线,定期不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组织开展为这类学生专门开设的系列活动。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争做阳光少年。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要扶助,教师队伍中照样存在弱势群体。如收入低,家庭负担重;体弱多病,体力不支;年龄偏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差,不能胜任教学一线工作等。有些需要经济扶持,有些需要工作照顾,有些需要培训进修,有些需要安排适宜的岗位。因此,校长要在让所有教师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能力的——让他干;没能力的——叫他干;做不来的——管理他。”使所有教师各尽所能,有所作为。
“合理补偿对待”也好,“扶助弱势群体”也罢,只有做好上述两项工作,“等距离”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三、零距离,彰显人文素养
如果说,“有距离”是校长职位使然,“等距离”是工作性质决定,“零距离”就是人文情怀的激发。校长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人的工作,设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所以校长工作中的亲和力和榜样示范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1.人格平等的观念
校长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三个群体:中层班子、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中层班子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上情下达的中介作用和监督、落实的指导作用。发挥中层班子的作用重点要贯彻好“放权、民主、监督、指导”的,所谓放权,就是校长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中层人员中,要求他们分工不分家。所谓民主,就是学校管理中的重大决策要通报到各中层人员,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集体决策。所谓监督,就是校长要对中层工作情况随时进行监督,必要时协助落实,确保按时完成。所谓指导,就是对中层班子中个别工作起来有困难的同志,校长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对待一线教师,校长要经常深入教室、办公室与教师沟通交流,随时掌握一线教师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改进工作方法,排解各类矛盾的主渠道,因此,校长要设立学生与家长信箱,建立学生与家长接待日,学生与家长意见、建议响应制度,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如“学生一日校长”“家长一日教师”等活动,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无缝对接。通常我们所说的师生平等主要是指思想上、态度上和人格上的平等,尤其是校长与教师间,与学生间、家长间的人格平等,对此,校长一定要遵守人格平等的原则,充当好服务角色,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和管理艺术。
2.同舟共济的示范
教师反感的校长主要有三类:一是高高在上,一言堂;二是以己为本,自私自利。三是不讲诚信、朝令夕改。因此,校长要善于洞察教师的情绪与期待,要从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出发与教师同舟共济,率先垂范,做到关键时候豁得出,困难时期耐得住,机遇时机抓得住,艰难时刻挺得住。如学校重大事故面前,校长第一时间出面;学校发展出现瓶颈前,要提早规划,及早破解;学校快速发展中要大胆呼吁,努力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当学校发展处于低潮,要满怀信心,畅想远景;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与教师同舟共济,共谋发展。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尤其是校长的榜样作用最能激发学校发展中的正能量。
埃德蒙顿市为埃伯塔省省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占相当比例,因而有“最聪明的城市”之美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就业率使该市居民生活富足,犯罪率极低,市内几乎没有赌场和夜总会,且当地华人所占人口比率低,国际学生在此可享受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该市在国际上是被广泛认可的教育中心之一。
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所属的学校开设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的课程、国际学位课程、大学预备课程以及科学、表演、语言、体育等特色的课程。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自1982年开设国际学生课程,招收世界各地14至19岁的学生到埃德蒙顿公立中学就读。对于正在就读高中的中国学生,如在埃德蒙顿公立学校顺利完成第十二年级课程的学习,即可获得加拿大高中毕业证书,与当地学生一样免预科、无高考成绩,可直接申请美加著名大学。
且自2003年起,开始对华正式招生,每年可有100名优秀中国学生赴加就读加拿大正式高中课程。(摘自2003年9月13日的《埃德蒙顿市日报》)
背景资料:
另据CATHY LORD,埃德蒙顿市日报记者报道,一位美国研究家和作者-洛杉矶加里夫利亚大学毕业生行政管理学院的William Ouchi教授在6个城市考察了223间学校后, 选出埃德蒙顿公立学校为北美管理的最妥善的学区。
“实事显示在省府的学生成就测试中该学区的学校能够有87%的一年级学生和92%的十二年级学生取得及格或优良的成绩确实令人惊叹,”教授说。“我希望全北美洲能以埃德蒙顿公立学校作为模范,因为他们可以借此帮助自己。”
他赞赏该学区的分散管理制度,在30年前由当任的局长Mike Strembitsky引进了“每一位校长都是管理学校一切事务的企业家”体制,一项由旧式的中央行政制度跨越前往的革命性改变。
Ouchi教授现时为夏威夷的州长工作,希望在州内所有的学校能实施“埃德蒙顿学制”。在纽约市,埃德蒙顿学制模式已被1,200间学校采用。
在Seattle(西雅图), 从1995年起他们已使用此模式,在Houston(休斯敦)却由2000年开始使用,在Cincinnati(辛辛那提)则是第二年开始采用。
在他的著作中,Ouchi教授表扬Jasper Place高中学校,称其为高中学校之中的“瑞士表”。
“这确是一件珍宝,”他说,“其校长Bruce Coggles”正是一位企业界校长的最好例子。
Jasper Place高中招收了有特别需要的学生、立志入读大学的优秀生和工业-职业学生等等,亦为某些可能会中途退学的学生提供特别的课程。
“若Cooggle校长是在一个传统和官僚作风的制度下而需请求局长的允许才能更改其预算,它是没法成功的,”Ouchi教授说。Cooggle校长对该书赞扬其校的教职员工感到荣幸,“因为在埃德蒙顿市有很多优秀的学府。”
他和他的教职员都致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而不是一般的普及课程。
他亦感谢其学区给予的支持,使他能够完成很多的事务。
“若您的学区没有这种的倾向,某些事务是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