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称、聘任、对策
专业技术人才是医院人力资源的主体,是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关键[1]。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是医院技术发展、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的职称工作实践中,发现职称聘任不仅在条件、方法和制度上,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都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职称聘任工作挫伤了部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结合我院实际,对职称聘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做以下分析。
1、存在问题
1.1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岗位设置不到位。
目前由于上级人事、卫生部门对高级职称指标的控制,二级综合医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至多达20%,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矛盾突出,另外,卫生主系列职称和非主系列职称比例严重失调,我院已聘110名高级职称,非主系列2名,仅占1.8%。2012年,我院首次进行岗位设置,也仅是在全院层面上对各类人员按比例进行分解,没有按科室进行设置,致使部分科室高级职称人员扎堆,有的科室高级职称人员很少,而口腔科则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1.2评聘分开没有落到实处。
早在2000年,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就对实行评聘分开,提出实施意见,但时至今日有的医院仍未贯彻执行。我院2006年前,由于岗位职数有空缺,所以只要评审通过,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均能及时聘任,并晋升工资,随后几年,由于每年通过评审的人数越来越多,岗位没有空缺,矛盾开始显现,为平息职工情绪,曾采取院内先行兑现工资,以及设置过渡岗等做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大更多的矛盾。2010年起在巨大的形势压力下,进行了首次竞聘上岗,虽然存在形式主义,毕竟在评聘分开问题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1.3聘期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脱离实际。
目前聘期考核基本采用的是院科二级考核,作为最基层的科室考核,大多数科主任对被考核对象都是以同样一个不伤和气的结论“同意推荐”和“同意聘任”,而医院考核结论几乎都类似于“同意科室意见”,致使考核结果严重脱离实际。长期以往,专业技术职称一旦聘任,便是终身制,这种“只进不出”的职称聘任模式的存在,使得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到手就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阻碍着医院的发展。
2、对策
2.1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标准。
为充分体现职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般由15-20人组成,由院领导、人事、各科负责人、专家等组成,负责全院岗位设置与职称评聘的领导和决策工作,并依照国家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各级各类岗位设置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的实施办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我院于2010年成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其他成员有书记、副院长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虽然人员组成不是很合理,但在近几年职称聘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对领导小组成员作了补充调整,增加了几个大科的负责人,这样制定出的相关制度标准,就更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2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强化岗位管理。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是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必须遵循因事设岗,岗职对应,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要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序,责任大小,对照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同时要考虑各科室各职称、各层次人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尽量达到最优化管理,避免有些科室高级职称人员较多,有些科室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以及各科室、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2.3规范首聘程序,严格首聘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工作,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我院于2010年制定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实施方案》,规范了首聘程序,细化了首聘条件,聘任条件实行积分制,从基本情况、工作质量、行为规范、、科研课题、民主测评等几方面进行积分,有符合优先聘任条件的按规定加分,有一票否决的,按规定不得聘任。在积分相同而职数有限的情况下,由职称领导小组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按得票高低决定聘任人选。
2.4加强聘期管理,量化考核标准。
为打破专业技术职称一聘定终身,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又能反映学科与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将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和续聘的依据[2]。专业技术职称任期一般为三年,聘任期满要进行任期考核,考核由职称领导小组负责,人事科具体组织实施,它不同于一般的年度考核,除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外,重要要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标准的人员才能予以续聘,没有续聘或违反相关规定的,自动解聘。内科系统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病例分析和查房,外科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级别的手术和病例分析,通过考核使聘任工作更加透明、规范、科学,做到临床与科研并重,学历和能力齐抓,使职称工作逐步向评审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聘期的管理,促使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使年高资深人员有压力感,中青年人员有紧迫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促使临床科室业务水平整体提高,从而对医院整体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作用[3]。
一、评定范围
全县各类企业中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符合有关条件,均可申报评定相应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经济、会计、统计、审计、计算机软件、翻译等“以考代评”系列除外)。
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直接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符合有关条件的,也可参加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职务资格的评审,但评审的任职资格只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范围内有效。
二、推荐评审的条件
申报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和业务能力,任职期限内各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继续教育学习达到规定学分;学历、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达到规定条件。
(一)继续教育条件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内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须达到20学分。
(二)学历条件
国家正规院校、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中央和省委党校、省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等颁发的毕业文凭且专业对口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有效学历。不具备规定学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是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其专业工作年限条件要适当从严。
(三)任职年限、专业工作年限条件
晋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必须同时达到规定年限,具体规定见表一。晋升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职务任职年限和专业工作年限见表二。
三、推荐评审的程序
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随时申报、集中受理、分批评审”的办法,即:符合条件的个人向单位申报,单位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不再分系列呈报各主管部门,可随时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受理人数,分类、分批提交相应的系列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乡镇企业工程系列初级仍由县中小企业办公室受理材料并组织评审。当年度的最后申报、评审时间按市里的要求执行。具体推荐程序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填报有关评审材料并提供有关证件。
(二)用人单位对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三)用人单位组织填写《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同时将审查核实并经相关人员签字和单位盖章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按规定进行张贴公示。
(四)公示期结束后无异议的,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及《评审简表》中的“单位(核实)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负责人签字后,将评审材料呈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县中小企业办公室。
四、推荐评审人员需申报的材料
1、《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
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不得复印);
3、《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初级15份(其中原件3份);
4、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成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其它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等(不得超过三件)原件;
5、成果及奖励证书原件;
6、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聘任书原件;
7、原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
8、《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六公开”监督卡》1份;
9、继续教育证书(附任期内各年度的培训结业证书或其有效材料原件)。
有关表格可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
五、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按期定职
对国家教委承认的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不含“五大”毕业生),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员级”职务;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二年,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级”职务;大本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级”职务。
对于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不能进行按期定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根据情况参加评审,由相应评委会评审确定任职资格。
定职时,单位要对符合定职条件人员的政治表现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成绩等进行全面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填写《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单位将考核意见填入《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盖章后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上报审批时须同时提报以下材料:
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加盖单位公章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介绍信和转正定级审批表复印件;
3、任期内的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六、县外调入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确认
从县外或条条管理单位中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在原单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调入后未被确认的,均需办理确认手续。
需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要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填写《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盖章后,连同工作调动介绍信、原《专业技术职务呈(申)报表》、任职资格证书原件、聘任书原件、毕业证书原件及其它专业技术档案一块报<,/SPAN>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确认手续。
七、有关费用的收取
一、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
(一)、凡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认定的,都必须严格按照中煤总局煤地发[2001]182号关于印发《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关于继续开展经常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执行。
(二)、凡由湖北局、总局评审的各系列,其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考试,且必须合格。
(三)、需要参加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参评的上一年度末提交个人书面申请,并提供个人相关资料,无个人申请的院初评委、人事部门将不予评审或受理上报评审材料。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参评高一级专业职务时,其专业工作年限的认定,严格以实际担任专业技术工作年限计算,不得将参加工作年限视为专业工作年限。
(五)、年度考核结果,以院专业技术考核委员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的考核结果为依据。
(六)、参评人员的学历要求。
1、启始学历:以教育部门认定,由学校、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准
2、后续学历:含自学考试、电大、职大、函大、夜大等毕业生必须有学历档案(包括入学时的报名材料、入学考试成绩并加盖省部级的成人教育委员会招生办公室公章)和省部级教委验印的毕业证书。
二、破格晋升条件
破格晋升的人员除具备中煤总局煤地发[2001]182号文中规定的破格条件外,还必须是近两年内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优秀者。
三、统考专业技术系列的评审
凡国家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系列一律不再组织相应级别的评审,如经济、统计、会计、审计、计算机等,考试要求按照国家或地方文件执行。
四、院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院工程系列的初评工作,每年八月下旬召开一次评审会,经院初评委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由院人事部门审核后下达任职资格通知,并办理相关手续。
五、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考核不称职的应予解聘或低聘,且不能参加高一级职务的晋升。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可以低职高聘。“优秀”等级比例不得超过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考核工作由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会同人事部门实施。
六、职务聘任
(一)、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应在核定的岗位职数内,在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按岗聘任(或破格聘任),任职期满,根据考核情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二)、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院将解聘、低聘或缓聘:①不能认真履行职责;②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二个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的;③任职期间发生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④违法违纪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
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的称号,因此职称的评定工作无疑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图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作为职称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图书馆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合理因素逐渐显现出来,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对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负效应。目前图书馆专业的职称评定工作机械地套用所谓的“定量考核条件”,似乎达到了“条件”规定的指标,就有了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资格,这种量化考核不能很好地体现职称申请者的综合能力,且影响图书馆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
一、现有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的弊端
(一)“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定量考核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对“学历、资历和工作经历”作适当要求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但把其作为“定量指标”纳入评审体系值得商榷。在职称申报中,由于外语、计算机、论文、学历等已成为申报职称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申报副高职以上的职称更是如此,这势必造成重条件而轻能力。有的人为了达到所必备的“条件”,于是混文凭、买文凭、造假文凭,找人替考等现象时有发生。如:“资历”的定量考核标准中有“担任现有专业技术职务1年1分,10年及以上为10分”,其合理性何在?试想,一个人如果超出规定年限5年还没有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他的工作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应该说就失去了晋升的资格。但是,在现行的定量考核指标中却可以获得10分的高分值。同样“工作经历”是1-5年1年1分,随后两年1分,最高不超过10分,均可以看出,这一“定量指标”仍然带有传统的“论资排辈”因素。以此“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定量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出现偏差,评定结果的负效应便不可避免。
(二)“考核结果”定量化考核不能反映客观事实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对申请者的日常考核结果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把考核结果“定量化”,并将“定量考核”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表面上看客观公正,其实不然。有些申请者为了获得“考核结果”定量考核的高分值,在职工年度工作考核时使出浑身解数,找领导拉关系,找同事拉票,目的就一个,评先进、评优。造成的结果是:职工年度工作考核成了为某些人提供申报职称所需要的条件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从而使职工年度工作考核的实际意义荡然无存。同时图书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与机关、后勤等教师系列外的参评者在一起评,图书馆也仅有代表参与职称评定工作。其他部门的领导对图书馆工作不熟悉,对参评人的情况不了解,这样评定出来的结果又怎能保证公平呢?
(三)重科研轻服务倾向导致图书馆服务质量下降职称本来是一个人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实绩的综合体现,包括一个人的学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大小等。而现行的职称评审,除了以考试形式进行简单的专业技术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外,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条件的要求显得无足轻重,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能否晋升相应职称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科研成果只是反映一个人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它与其工作能力的强弱、服务态度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科研成果的数量更不能反映其学术水平。职称评审的这种导向作用,使得有些人片面追求科研成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搞科研上,而疏于正常的服务工作。还有的人为了达到职称评审要求的科研成果,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请别人甚至用金钱购买成果。这样既影响了人们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又导致了“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工作人员这种明显的精力错位,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四)职称终身制,评聘不分离,使职称没有发挥不断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功效职称评定的目的应该是在对一个人社会价值和工作业绩肯定的同时,激励其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干好本职工作。但是,由于现在几乎所有的职称实行的都是终身制(这也是我国职称评定制度的一个明显特色———能上不能下),图书馆系列也概莫能外。其现行的利益分配制度又基本上是与职称挂钩,与工作岗位、工作的好坏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家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时,对各专业、各层次的岗位职责都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以作为评聘工作的政策依据,但在实际评聘工作中却极少将评聘工作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评聘时只看任职条件,至于从事何岗位职责从未认真考虑,从而造成了许多人职称不断晋升,工作原地踏步的状况。对那些学有所长、工作能力强、承担重要岗位职责的人,却由于评职称的“硬件”所限而不能获得应有的职称和待遇,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营造良性激励机制
如何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职能和积极作用,推动和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呢?
(一)改革完善图书馆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规范职称评审工作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是指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人员,在从事图书馆工作前必须通过权威部门的图书馆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具有不同学历背景的人在经过图书馆学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可以进入图书馆,从而实现图书馆职业全方位的开放,各个专业毕业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吸纳既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又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使图书馆事业发展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同时也弥补了员工队伍学历方面的不足。图书馆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的取得,可以借鉴诸如财务、医药卫生等系列的职称改革———通过考试来获取相应职称。由全国统一制定具体要求,对图书馆每种职称的学历、任职年限、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科研成果做出具体的要求,从业人员获取了图书馆工作的任职资格,从事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后,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的图书馆学不同职级的专业职称考试,通过了相应的职称考试,即可获取相应的职称。考试内容可以选择几门图书馆专业课程,也可以将图书馆专业课程综合形成一份考试科目。这样“以考代评”有利于职称改革中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由于对从业的图书馆员进行了职级分类,对不同职级的图书馆员可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由此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p#分页标题#e#
(二)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强化科研为工作服务的意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4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图书馆科研应从图书馆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提出解决方案,找出解决途径。图书馆的领导要不断强化馆员的科研意识,大力支持馆员的科研工作,增强馆员的科研动力,把做一个研究型馆员当作工作目标。同时坚定馆员的科研信心,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馆进行专题讲座,让馆员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也可有选择地安排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了解兄弟馆的工作方法与经验,结合本馆实际开展科研创新。经常性地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学术会议,通过这些交流沟通的平台,有意识地营造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推动图书馆内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图书馆员也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善于发现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强化科研为工作服务的意识,在为工作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为工作提供最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图书馆工作与科研的相互补充、相互推动,既能促进图书馆工作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同时也会培养出一批既有科研能力又是工作能手的新一代馆员,避免只为职称评定而进行科研所造成的研究空白和断层。
人事股自成立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人员分工明确,扎实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计划内容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在2021年3月底前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责任人再开展一次“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迎接上级检查并上交今年帮扶工作计划。
(二)认真完成人员编制,干部人事、党员培训、退休人员情况等报表统计上报工作。今年共承接1名同志转隶,1名单位人员调配,无退休人员手续的办理,人员安排平稳有序。
(三)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信息、使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收集全局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证书基本上掌握了全局人员的个人信息,及时增减变化;对人员工作,政治面貌,学历和身份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对人事档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四)认真做好干部职工职称申报工作。完成了3年同志正常晋级的报批工作,同时对够条件人员积极督促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在聘任工作上尽量多争取聘任职数,使更多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聘任。
(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配合县直工委、组织部、党史办做好党建和党史工作及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党费的收缴等。
二、存在问题
在这一年中,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例如在党建工作中出现组织不力,在扶贫工作缺乏主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考虑不全面,但是随着学习的积累,实践的开展,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党务及政务业务学习,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
2、加强与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编办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关键字:高校;岗位设置;问题;对策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高校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创新,着眼点在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自身逻辑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目前已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触及到的实质问题越来越多,改革步伐缓慢。只有清晰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历史阶段性,把握当前阶段的关键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破解改革难题。
一、岗位设置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岗位设置是高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岗位。按岗位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系列,每个系列又分若干等级。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将直接与所聘岗位挂钩,按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
在高校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聘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高校推行绩效丁资制度,进一步加强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岗位设置是联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用人和分配两大核心制度的桥梁。科学设置岗位,确定每一岗位的职责、权限及履职条件。制定一系列岗位管理配套制度.为全面贯彻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依据和基础。三是有利于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已由增加数量转变到提高质量的阶段。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各高校按比例配置各类人员、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机制,从而优化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制度不完善,聘任与身份定位无法彻底脱钩,岗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设岗、以岗聘任、岗变薪变、动态调整是其一系列的过程。在设岗与首聘中,部分地方高校仓促出台实施方案,盲目跟从,没有深入分析自身实际。制度不够完善、操作方法简单,考虑问题层面较浅,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如以现有人员职称身份确定岗位。以学历、资历为竞争上岗的重要甚至唯一参考务件,没有实现“能”与“岗”的统一.因人设岗、论资排辈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大降低了岗位管理实效,使之有流于形式的倾向,给岗位聘后管理带来障碍,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首次聘用条件粗糙,缺乏可持续性,且未体现应用型特色。聘用条件的可持续性是岗位聘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首聘过程中,很多岗位条件比较粗糙,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条件,注重于针对现有人员首次全员聘用上岗的完成,忽视了条件的客观导向性。部分学校考虑到“平稳过渡”对资历条件过于重视,没有体现不同岗位之间的级别差异,可持续性不足。在制定业绩成果条件时.多数高校参照职称评审标准,或重点高校的人才评价标准,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条件缺乏全面性、权威性,且没有足够体现地方高校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和人才评价导向。
3.绩效工资无法及时跟上,分配制度不明朗使校内矛盾突出。按照以岗定薪、一岗一薪的原则,首次聘任后岗位工资已经基本到位。但此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是绩效工资.其方案没有明确。一方面没有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岗位聘任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专业技术岗位工资远高于管理岗,造成诸多“双肩挑”人员纷纷挤占专业技术岗,使专业技术岗位层级矛盾突出,许多高校设岗前后职称评聘差异巨大。不利于人才引进和稳定,而管理人员也因晋升空间和待遇问题疑虑重重。
4.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强,不利于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由于高校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住房、医疗、养老以及事业等问题的保障体系还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对竞争落聘人员高校只能自行消化,或暂时挂在相应的校内人才服务机构,或采取内部退休的办法。无法实现人员的分流,高校和社会之间人员流动的进出口不通畅,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学校和谐稳定势必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人员相应制度,解决好管理岗位待遇问题。
高等学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育管理队伍,就需完善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合理解决待遇问题。(1)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参照国家机关公务员进行管理,同级职务细分等次,岗位等次逐步晋升。(2)建立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到达一定年龄或聘用年限后由领导职务转非领导职务的转岗机制;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人员,在达到规定的聘用年限后,可享受上一级岗位等级工资待遇;担负其他管理任务的管理人员,退休时若符合上一级岗位等级条件,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可享受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3)对通过考评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人员,在竞聘管理岗位时优先聘用,收入上给予适当补贴。(4)完善高等学校职员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体系,实行管理岗位职员制。实行职员制,走职员专业化道路,合理确定职员晋升条件,为职员的发展留出空间,可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通过高等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缩小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待遇差距。
(二)出台工勤技能岗位晋升的特别办法
工勤技能岗位既然是尊重历史并实行人头管理,就应该采取特别的政策和办法,可以考虑不受设岗比例的限制,全省采取统一政策实施晋升,解决工勤技能岗位的发展通道问题。
(三)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是扩大高校用人自的具体体现。“评聘分开”从根本上是符合事业管理和发展规律的。首先,“评聘分开”能真正体现岗位设置管理和薪酬体系改革的意义,将“能上能下”与“岗变薪移”切实结合起来,激活内部管理。其次,高校各类人员之间因为工作需要进行转岗能顺利衔接,如果原来在管理岗位的人员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那么转到专业技术岗位后则只能从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开始聘用,这将对这部分人员造成巨大的影响。第三,因学校类型、地区经济文化、专业特点等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评聘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其水平、能力是有所不同的。高校评聘自扩大后,学校之间的专业技术这样就减少或打破职称优先原则,营造出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竞争氛围。
(四)完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配备和制定
根据岗位设置和聘用中的定员定岗原则,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公招聘用等方式解决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中的人员空缺,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及晋升聘用制度。
(五)健全与岗位聘用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国家和省上应研究制定《岗位聘用后续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以解决岗位聘用后续管理中遇到的操作难题,单位自身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一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如:聘后管理奖惩办法、竞聘上岗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等。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还任重道远,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也还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与规范,高等学校应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扎实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最终实现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和高校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六)灵活处理特殊问题
改革要围绕关键问题坚定而积极地推进,但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却极其顽固,特别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高校,顽固性极为明显,只有“软硬兼施”,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硬的方面就如上所述,顶层用硬性的制度规定来约束,大家都必须遵守;但对于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先灵活处理,待时机成熟了再行解决。非双肩挑岗位申请双肩挑的人员问题。在体制转换的关键时节,岗位意识与身份意识难免相互交织。这是当前高校改革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所谓双肩挑,就是这个岗位人员允许同时从事两种性质的工作,这在制度内有规定。但是,机关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但不在允许双肩挑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该如何处理,让他们直接回教学单位还足只能选管理岗?妥善务实的解决办法是允许他们受聘到现聘管理岗位,但不降低待遇。若部分单位阻力太大也可考虑本届允许双肩挑。当然必须在政策层面讲清楚,先入轨,下一步可能会严格按岗位性质界定执行。
管理人员发展通道和转岗问题。按照管理职业化发展趋势和上级政策规定,管理人员应该专心管理,但是目前职员制没有实施,管理人员的发展通道问题不能忽视。目前,职称评聘没有分离,应允许这一群体继续评审职称,至于能否聘任,则根据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而定,条件成熟时,可允许参评取得资格,但只有竞聘到某一专业技术岗位时才能聘任。当然,面对这次改革的趋势,部分管理岗位人员可能会选择转到教学岗位,对于条件成熟的,政策上应支持,目前不成熟的,也一定要规定个时间表,让这部分人员心中有数。
同时受聘两个专业技术岗位的问题。学报编辑部、校报编辑部等岗位工作人员,大多从一线教师中选拔并一直承担着专业教学任务,很多人员具有较高教学职称,应灵活而慎重处理这部分人的问题。对于具有教师职称的编辑人员,可允许同时受聘两个专技岗位,但需有教学单位聘用并参照双肩挑人员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图书馆长一般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教授职务人员担任,也可参照上述情况处理。
参考文献
[1]向福英,黄海民.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5).
[2]钱德凤.对高校管理岗位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3).
[3]贺一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1(11).
也许我们会替他捏一把汗,一个不懂医的人怎么来管理医生?然而,刘义成却善于化劣势为优势,他总结说,自己之所以能“三进医院,结缘医院”,正是因为不懂医:“我可能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管理问题,所以思考得比较到位。”多年来,刘义成心无旁骛,专注于医院管理。他把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管理创新理念全部应用到了泰安市中心医院的管理上;同时,刘义成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寻找思考工具。从电大中文大专、人事管理大专、经济管理本科到北京大学医学部EMBA和澳门科技大学MBA,刘义成像一块海绵,尽情地吸取任何对管理有益的养分;而每一次的收获,都被他用在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上。
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刘义成谈到了自己多年的管理经历及积累的一些管理经验,并作为一名国内少有的、成功的职业化院长,给出了一些建议: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试点阶段,很有必要学习借鉴国际上医院院长职业化的有益经验,推进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从他的谈话内容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他卓越的管理才能以及他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深入思考。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重在全面科学考核绩效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全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意在通过推行绩效工资,给事业单位特别是医疗单位提高待遇。“我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制,不能单纯提高待遇;它的本质,应该是通过考核绩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而重在科学的、全面的考核,单纯在工资里分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是没有用的。”刘义成介绍说,现在医院与绩效挂钩的奖金一方面随着档案工资不断调整,“活”的部分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调动积极性已微不足道;另一方面虽然各医院都制定了奖金发放“综合管理方案”,规定对职工从多方面进行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医院还是把科室(主诊组)经济收益(节余)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致出现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大处方、“乱检查”等问题。因而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对绩效进行严格全面科学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既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又解决了考核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质量、服务、医德医风等问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早在2004年,刘义成就已经准备在医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他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实施方案,但由于当时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职工对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动档案工资是“大逆不道”,以致方案“流产”。现在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了政策依据,刘义成建议各级医院抓住机会,统一职工思想,把岗位绩效工资落到实处。
根据工作实践,刘义成认为对医务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主要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数量。包括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护理人次、处方数量、辅助检查次数、查房时间等,体现工作量、劳动强度。二是医疗质量。包括处方、病历合格率、设备检查阳性率、平均住院天数、院内感染、医药比、医疗事故差错率等,体现服务质量。三是成本控制。应重点控制可变成本,体现节约医疗,减轻病人负担。四是医德医风。例行告知义务,加强医患、医护沟通,落实一日清单制度,拒收“红包”、回扣,廉洁行医,提高患者满意率等,体现服务态度、服务作风和服务形象。
由于各级医疗机构情况不同,刘义成建议考核标准应由各医院根据各自情况研究制定,考核标准必须简便易行,越复杂越难以落实,同时应尽可能做到量化,以便于操作。考核标准制定后,要把考核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和核算方法。刘义成向记者介绍了该院的具体实施计划:一是要明确考核核算权重。医生考核记分工作量一般应占60%,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占40%;护士工作量和成本控制占60%,护理质量、医德医风占40%;医技工作量和成本控制占60%,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占40%;行政后勤根据部门性质、工作强度、风险程度、办事效率、服务满意率等,通过投票强制排序,分成若干系数等级,根据系数等级确定60%绩效工资,其余40%根据每月行政后勤自身和服务对象考核测评确定。二是要明确考核主责部门。医疗、医技人员医疗质量由医务部、医保办负责考核,成本控制由经管办负责考核,医德医风由督察部门负责考核;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由护理部负责考核,成本控制由经管办负责考核,医德医风由督察部门负责考核;行政后勤人员由督察部门和服务对象投票考核。三是要明确工资控制总额。在上级给医院拨款很少或基本不拨款的情况下,本着既要保证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又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原则,根据医院管理一般规律,目前我国三级医院人头费支出一般应占业务总收入的25%~28%,以此来核算岗位绩效工资总额,做到总额控制。
医院院长的本职是管理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任何单位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一个职业化的管理团队,目的是让有限的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于是职业化经理等相继出现,但是人们对职业化医院院长却知之甚少。虽然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医院院长职业化问题,可人们一般还是按照传统观念认为,医院院长都是由医院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发展而来。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医院院长的职业化进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国内少有的、成功的职业化院长,刘义成建议推进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
“在医院,医疗技术是科学、是高科技,医院管理同样是一门科学,是‘更高的科技’。”刘义成认为,同样是一所医院,专家还是那些专家,设备还是那些设备,病房还是那些病房,换了一个管理团队,特别是换了一个院长,效果很可能会有不同。差的可以变好,好的也有可能变坏了。关键问题就在于管理。我国大多数医院高中层管理者主要源于专业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专家来当院长、当管理者。有的院长还兼任业务科室主任,扮演着“二合一”或“三合一”的角色,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上手术台、搞科研、带研究生,往往穷于应付,有的甚至“主业搞业务,业余做管理”,致使我国医院的管理层面出现很多“硬伤”,比如经营管理粗放,成本控制不理想,激励、控制措施不到位等。
“事实上,院长的本职工作不是技术和科研,而是管理。”刘义成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比一般专业技术更复杂的科学。职业化的院长在医院管理团队中处于核心地位,他的管理应是职业化的领导、组织、监督和技术控制,需要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医院工作的全部流程,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使医院的发展有动力、有活力。
刘义成说,医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世界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医院是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医院除了医、药、护、技各项专业业务之外,还有行政、后勤等;在当前政府投入很少或基本不投入的情况下,医院经营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对上有十几个“婆婆”,对下有各类职工,需要处理好医患、上下、内外等多种关系;医院知识分子众多,需要满足各类人员的各种要求;医院处在改革过渡时期,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因素特别繁杂……这些复杂的情况,都需要院长去应对,去处理。加上我国受几千年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职工群众也都把医院发展的希望寄托在院长身上。刘义成说,从这一点上说,我国比西方法制健全的国家更加需要院长职业化。
道家有一个观点叫“以无色对五色”。刘义成由此想到医院管理,他认为如果把内、外、妇、儿、医技科室比作红、黄、蓝、绿、紫的话,学儿科出身的人当院长后,必须迅速把“绿色”褪掉,也就是说,要做到不管哪个专业,哪个科室,谁有发展支持谁,谁干事支持谁。否则,学儿科出身的院长放不下儿科,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对儿科支持过大,造成其他科室有看法,形成矛盾;二是不如一线科室了解情况却过分插手儿科事务,造成儿科主任无所适从,反过来影响儿科的发展。“当然,这不是说学医的人当院长不好,而是说当了院长后必须跳出某单项专业,多从宏观上考虑问题。以主要精力考虑医院发展战略、理念文化、用人、激励控制制度等。”刘义成说,“学过医的人经过管理培训当院长应是最好的选择。”
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条件
同时,刘义成认为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此,他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要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现行公立医院都有行政级别,省级医院院长为副厅级,市级医院院长为正县级,县级医院院长为正科级……医院院长的选拔任命分别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进行,任职年龄一般也都参照公务员掌握。刘义成认为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医院必须要取消行政级别,院长的选拔方式也不能再是行政任命,而是通过现代化用人的机制产生;院长的任职年龄不能再参照公务员执行,而应实行任期制;院长的待遇不能再发档案工资,而应实行年薪制等。
二是要设立医院管理职称。刘义成解释说,目前,公立医院的院长多数都有专业技术职称,因为公立医院院长实行档案工资,只有聘任专业技术职称,才能享受到一定的待遇。这样带来的后果:一是医院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不直接从事业务工作的,行管人员占用专业技术岗位,使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岗位紧缺,造成一定的矛盾;二是聘任专业技术职称的行管人员由于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晋升、聘任需要论文、科研成果时,很难达到要求。在此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让别人、代做、挂名甚至弄虚作假等情况。
“医院管理既然是一种专业,一门科学,为什么不能设立医院管理职称呢?”刘义成建议完全可以比照业务职称设立主任医院管理师、副主任医院管理师、主管医院管理师和医院管理师(士);主任医师当了院长套改成主任医院管理师,主任医院管理师同主任医师待遇相同就是了。目前,医院副业务系列职称更是五花八门,有档案馆员、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图书馆员、群众文化馆员等;有的经济师当工会干部、档案馆员管计划生育等;个人职称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设立医院管理职称后,除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如会计师、工程师、审计师等外,完全可以套改成医院管理师,做到职称与所从事的工作相一致,使医院行政职能科室人员的职称规范起来。
此外,由于当前公立医院院长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当上院长的,且大多由上级任命,缺乏管理知识。刘义成建议在改革医院院长选拔准入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对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为了保证医院院长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医院管理,应明确规定公立医院院长不得兼任临床或业务科室主任。并加强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监管。
“四个力”实现非权力影响力
作为领导干部,被上级任命了职务,或通过新的用人机制被聘任了职务,就有了权力,但有权不一定有威,不一定能让部下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不一定能做到一呼百应。刘义成认为,有的人权力不大却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有的人权力很大却威信很低,经常受到群众“指指点点”,关键点在于非权力影响力。多年来,刘义成就是靠着非权力影响力来树立威信。他总结自己的“领导经”时说,要靠非权力影响力塑造领导干部自身形象,就要做到“四个力”:学习力、品行力、关爱力、廉洁力。
学习力:刘义成认为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习,及时掌握各方面知识信息,才能真正成为“中和型”人才,才能在工作中应付自如。他举例说,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在事务堆里,无暇顾及学习,知识匮乏,讲问题没有深度,看问题片面,讲话稿全由秘书代劳,离了稿子不会讲话。“试想这样的领导他的威信能高吗?群众能不有看法吗?”
品行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十分重视道德品行问题,重视人格问题。对部属一视同仁,不因亲近而放弃原则,也不因疏远而故意刁难,更不能对意见不同者打击报复;要带头遵守职业道德。
关爱力:作为领导干部对部属严格管理是对的,严是爱,宽是害,但严格管理不是不要爱心,不是不要善良之心,“无情未必真豪杰”,干事要有事业心,做人要有人情味。要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管理中做到无情规章,有情操作。只有当群众感觉到领导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才会从心里尊重领导,自觉地服从领导,按领导的部署积极努力地去干好工作。做领导工作,很多人给你出难题,你的工作还能好干吗?还能出政绩吗?单位还能发展吗?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今年我局及时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志勇任组长,副局长雷云、县人才办副主任杜红松、县仲裁办副主任吕世军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胡志勇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负责人,吕世军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联系人。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全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做到了季度分析研究,半年总结检查。
二、明确任务,落实职责
(一)明确任务
一是根据《*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我局印发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综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二是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综治办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了干部考核内容,与职务任免、政治名誉、级别升降挂钩;三是要求各股、室、中心做好了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培训,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加强了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统一管理,并提供了优质服务;四是及时调整健全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规范程序,加强了对单位用人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了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落实责任
一是重新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职责,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个人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将领导责任、具体目标、奖惩措施层层落实到各股、室、中心和个人,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职工政绩考核以及全县人事系统“争先创优”活动范围,并与津补贴、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逗硬奖惩。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加强了内部执法监督检查。由于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措施到位,防范有力,全局未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三、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加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是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的有效措施,为此,我局切实加强了以道德、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法律法规培训为主的教育工作:一是抓好了局干部职工的教育,做到了学习资料、学习经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考核五落实;二是通过工作会议等形式,注重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抓好了机关、事业单位政工人事干部的培训教育;三是抓好了学习法律、法规的考试工作,制定了20*年全县公务员培训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积极筹备了全县公务员培训工作。
广泛深入地进行法律宣传,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今年3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活动中,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灯箱、组织职工收(看)听法制节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有文,得到了县综治委的肯定。
四、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我局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章立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预防了事故苗头,减少了社会治安问题。
(一)建章立制
健全了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事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人事局部门执法责任制建设;充实完善了内部管理的各种机制,大力推行人事机构编制工作政务公开,着力完善机关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实行阳光下作业,把行政事务纳入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有序轨道。
(二)依法行政
第一,做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有效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前公示制全面实施,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新机制。二是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日趋完善,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会同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事业单位津补贴规范工作,确保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按标准足额及时地发放。三是机关事业单位公开考调人员工作做到宣传发动广泛,社会知晓度高、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效开展;程序严谨有序,社会公信力高。上半年,全县各机关单位公开考调人员11人。四是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逐步完善续聘、解聘、辞聘等聘后管理制度,指导新设立事业单位科学、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规范了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任制。上半年,共评聘专业技术职称19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29人。五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密有序,及时进行了200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登记管理工作;着力推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继续实行人员编制管理卡、增人增资卡等制度,并按规定进行了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办理完结各部门上报的调编、更名、增设内设机等编办日常事务,为构建和谐、平安*奠定了基础。
第二,做好安置及维稳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部分企业干部安置及解困维稳工作。通过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认真落实了“五包”责任制。按政策规定,上半年落实了全县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救助、医疗保险、再就业、节日慰问和个案解决特殊困难等优惠政策的兑现工作。每月发给补助、救助费30000元,累计发放补助、救助和慰问金达540000元,建立起解困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稳妥做好来信来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办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案、提案和议案2件;积极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理书记“百姓网上通”群众件2件;办理“县长民情信箱”件3件;办理其它来信来访15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大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从4月8日起至5月底,我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了以认真学习提高、认真查摆问题、认真剖析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为中心的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作风效能建设暨保先创优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关干部职工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局干部职工的廉洁性、纪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大大提高。
五、加强防范,健全机制
充分利用调解机构,加强疏导调解,指导单位、乡镇建立健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对人事纠纷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发现纠纷做好“三不原则”,即受理不过时,调解不过夜,处理不过度,特别是在处理集体上访时作好疏导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20*年,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优化人才环境,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成果丰硕
一是招才引智并举,人才总量不断壮大。在人才引进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年共举办24场人才交流会,32场周六人才集市,15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近*人进场应聘,达成意向1.*余人次。组团8批共12*用人单位赴东北、中西部地区招聘人才,达成意向150*人次。大力开展网络招聘,接收网上登记求职900*人次。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市“专项事业编制”人才派遣实施办法》,利用“专项事业编制”引进急需人才22*。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会同组织部门开展“百名专家兴百企”活动,组织申报3*企业46项技术需求,聘请32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技术与发展顾问,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在外引智力方面,成功申报了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信联花卉有限公司为省农引推基地。全年共申报引进国外智力17项,有1*引智单位引进了外国专家执行项目,帮助项目单位解决技术难题20项,实施推广项目2项,培训项目1项。
二是开展人才培养,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若干规定》,全市共有2.*人参加培训考试取得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考试合格证书。组织1*企事业单位人员赴*参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班。联系确定4*人才为第二批“百名教授育百才”拜师结对培养对象。在*、*分别举办花木产业新技术高研班、杨树新品种栽培与管理和畜禽标准化养殖新技术高研班,培训实用人才66*名。会同南京理工大学成人学院举办三个专业证书班,培训技能人才20*名。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效果明显。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工作的整体管理之中,制定实施了《*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意见》,创新评审方式,全市共有70*名农村人才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通过评审,有6*获得高级技师职称,62*获得技师及以下级别职称,有效调动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积极性。将企业和社会技能人才纳入机关事业单位技术等级考核范围,拓展了人才服务新领域。扩大考评结合范围,会同教育部门组织228*名申报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人员参加统一考试,有215*人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68*企业技术人员评审了专业技术职称。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制定出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开展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聘工作,确定1*中学高级教师为晋升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人选。开展公安机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共有3*公安人员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全年共评审通过高级职称89*、中级职称270*人。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人才竞争优势得以体现。首先,落实人才待遇。会同组织和财政部门,扎实做好引进人才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审批工作,对引进的9*人才发放20*元专项补助资金。审核上报“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3*,*项目获得了资助。会同组织部门组织部分优秀专家、“135工程”培养对象参加体检及外出考察疗养。其次,开展市级以上优秀专家选拔推荐工作。推荐*人选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候选人,以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5*市优秀科技专家,首次评选表彰了机关事业单位3*技能人才标兵。再次,打造人才竞争平台。制定实施人事考试定点巡考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考场腐败”现象的发生,顺利完成54类执(职)业资格、水平等级考试1.*多人次。广泛征求转业干部对安置办法改革的意见,采取“积分考试”办法,圆满完成14*军
转干部安置任务,保证了安置工作的公平和公正。第四,优化各项服务措施。拓展人事服务范围,完善服务项目,全年新增人事人员近200*。开展人事争议仲裁,维护人才合法权益,受理、调解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为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首先,认真做好公务员法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对全市党政机关行政编制、自定编制和人员情况以及参照(依照)管理单位人员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按时完成全市公务员职务与级别调查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对已实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和拟申请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依据政策法规进行了核定。根据上级精神,完成了我市公务员工资套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规范开展公务员登记。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照政策,严格把关,对上报人员进行逐人逐项审核,顺利完成全市1101*公务员的登记审批工作。
第三,扎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启动了“5*”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组织我市4*乡镇科级干部和“双强型”村支书参加南北公务员对口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完成330*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新英语900句培训、考核工作;对20*年新录用的10*公务员进行了初任培训。公务员考核奖惩工作严谨规范,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备案工作;全年参与审核、审批的表彰奖励事项,国家级11批次,省级18批次,市级5批次。公务员招录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共招录公务员10*。公务员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及时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宣誓活动,公务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宗旨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人事工作运转高效
一是完成了市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争取支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帮助未完成改革任务的部门理顺关系、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通过改革,理顺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换了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激活了事业单位内生动力,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效。对县(区)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指导、帮助县(区)积极推进县(区)属事业单位改革。
二是对机关后勤人员用人制度实施新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市市级机关工勤人员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市直机关新补充的工勤人员,一律实行“进岗不进编、用人市场化、管理合同化、工资契约化、保险社会化”的管理办法,实现了机关后勤人员用人方式上的创新。
三是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进展有序。我们建立了毕业生需求信息统计、分析、制度。积极参加“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和省人事厅组织的“人事局长校园行活动”,面向毕业生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活动。我们还确定洋河集团、秀强玻璃等*企业为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四是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工资福利及退休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全年共办理工资审核126*次,办理退休手续7*;全面落实企业干部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企业干部思想疏导和“重点工作对象”稳控工作得到加强;严谨细致地做好因公出国人员政审工作,全年共办理39批5*次因公出国人员政审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共接待处理来信来访86批18*人次;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扶贫、绿化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人事部门的应有贡献。
(四)注重自身建设,人事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围绕“强素质、创一流、树形象”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学习调研,继续推进政(行)风建设,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促进了自身建设,推动了人事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全员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积极参加省人事厅组织的大规模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使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明显提高。11月份,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人事工作更大突破”大讨论活动,专题研究如何提高新形势下人事部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收到讨论文章26篇,对谋划新一年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对局机关、事业单位学习制度、公示制度、财务制度等进行修订,量化了工作指标。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编制人事政务公开目录,细化各项服务内容和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办事公开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限提供服务,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三是狠抓政(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多途径、多形式对外公开本局各处室(中心)的职责权限,努力打造“阳光人事”。通过“政(行)风热线”、“市、县(区)长信箱”、“厅、局长信箱”等途径,搜集社会各界对人事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增强了人事部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坚持廉洁从政,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展现了许多新举措、新经验。市人事局开展的“创新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方式,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局开展的“实施‘五个一''''''''人才服务工程”被评为20*年度全省人事系统亮点工作。在20*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亮点工作评选中,*人事局开展的“打造‘六型机关'''''''',构建和谐人事”;*人事局开展的“建立乡土人才工作站”;*人事局开展的“率先设立人才基金,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人事局开展的“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宿*人事局开展的“新录(聘)用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制度”等工作被评为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亮点工作。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为推进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事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帮助人事部门工作的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向兄弟部门和有关方面,向曾经为我市人事人才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事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是特邀行风监督员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