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

孙权劝学的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孙权劝学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孙权劝学的启示

第1篇: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

“开卷有益”这个词语听说过吗?知道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二、复习旧知,扫除字词障碍(课件)

三、出示新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四、齐读课文,准备复述

学生复述课文。

五、提问

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明确: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六、联类阅读

1.其实本文写的就是吕蒙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因后果。那么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不妨先联系已经学过的一些文章来促进理解,思考:人到底应当如何做学问?

先罗列学过的文章,看这些文章里告诉我们的有关做学问的注意点。(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爱好发问,善于发问,关心自然与生活,关注身边的

世界,能在学习之余自娱自乐,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论语》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最后一课》做学问需要有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伤仲永》(讲求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那么,同学们,本文告诉我们做学问应该怎样?

明确:从善如流,好学上进。

师提示:读书改变了吕蒙,所以读书对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那么一开始他想读吗?孙权“劝”也是一个因素。如果劝了不听还是不行。吕蒙听了吗?能采纳正确意见,用成语归纳,即从善如流。如果吕蒙只是应付孙权,表面上读书,但实际并没往脑子去,能有成效吗?说明他读书是用心的,本身是好学的,要求上进的。这才是内在因素。也是本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3.体会道理,齐读全文。

七、体会说话艺术

1.(过渡)刚才讲到一个原因,孙权“劝”。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

提问:看一看,他只用了几句话就取得了效果。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可谓语重心长,继而现身说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过渡)孙权三言两语就帮助吕蒙消除了畏难情绪,克服了人的惰性,最终学有所成,获得了惊人的进步。你看,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历史上有一位名人也很善于“劝”。

3.讲故事《罗斯福一语定乾坤》。水管即武器,罗斯福一番比喻,浅显易懂,即刻语惊四座,并经媒体传遍全球,一番妙语说服议员们无条件支持《租借法》顺利通过。

4.拓展延伸(假设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

小组讨论:设计一段妙语,开导教育这位学生。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方案,记录员记下讨论结果。

5.交流评价。

八、归纳写法

1.以对话为主。三个人物说话各有特点(注意口吻、神态、心理):

孙权:王者风范,但对下属亲近、关心、期望

鲁肃:与吕蒙同为东吴名将,肯定认识,也深知吕蒙的学识修养和才干,但此次相逢,交谈中发现吕蒙长进神速,所以肯定惊奇。

吕蒙:为自己的长进而自豪。

2.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语调,语气。

九、总结

十、布置作业

随笔《吕蒙对我的启示

板书:

孙权劝学?摇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原因内在:(吕蒙)从善如流好学让进?摇外在:(孙权)?摇?摇善“劝”

附:《罗斯福一语定乾坤》

第2篇: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也就是说,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据调查,对农村小学生来说,90%以上的学生没达到课标要求,其中,50%左右的同学一学期几乎没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本人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现简述于后,与各位同仁分享。

1 名人故事激趣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名人(包括学生心中的偶像)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读书成才、成功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1:讲完整,谈启示,激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了《月光曲》一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我便及时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周,就有同学从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在全班传阅。

方法2:讲一半,设悬念,荐图书。

如《孙权劝学》、《少年包拯学断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爱迪生》等。

2 身边榜样引路

就是通过重点培养、热情表扬班上读书习惯好、收获大的学生,或通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的交流来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六年级的刘孙学、何林丹、杨黄佳、莫诗颖等几位同学就是六年级四个班学生中的课外阅读榜样,他们因为课外阅读量大、阅读得法、阅读习惯好,所以阅读能力强,习作水平高,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是六年级各班同学的榜样。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课外阅读大师”评选活动,并请被评为“课外阅读大师”的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讲述自己所读课外书籍内容及收获。这一两个同学的举动带动了一大片学生的读书行动。从那以后,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增浓了。

3 营造环境浸染

3.1 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65本书,把大家(师生)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

3.2 打造书香校园。“与好书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经典同行,塑造美好心灵”目前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愿望、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开辟成长绿洲”为指导,加强图书馆建设,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书香氛围。

3.3 争取家长支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即,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选购书。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方法有四:

①子女先读,父母再读,父母考子女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②父母先读,子女再读,子女考父母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父母、子女先后读完一本书后,相互谈体会、谈人生;

④父母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后进行家庭说书表演或书本剧表演。

经过班级、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熏陶,学生就能慢慢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开展活动固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与提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3篇: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

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题型主要有:文学常识填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写法和思想内容理解等。从题型上看,主要考查理解和积累,对于感悟和运用考查较少。这样的考题难度不大,是课改后学生最不易丢分的一道大题,它和古诗词同为师生语文中考复习时的重中之重。可是受重视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好成绩的背后,丢失的是思考与运用。表面上古文化不绝于口,实际上却并未真正融于思想之中。究其深层原因,无外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仍有令人惊喜的变化,笔者阅读了2011、2012两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比较中发现,中考文言文试题在稳中求变,在坚守文本的同时,有个别题型兼顾到文言文的现实意义。这类题型是文言文阅读题的突破,拉近了文言与现实的距离,而且题型灵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三维目标的达成。笔者把此类题型概括为“古为今用”题型,并根据其特点归纳整理为以下几类。

一、 明辨是非类

【考题再现】

(2012年福建省福州市,《曹刿论战》阅读题)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题型解析】

一般学习文言文时,教师都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主要特点。像《曹刿论战》这课,关注更多的是曹刿,然后才是鲁庄公。待提及到鲁庄公时,更多想到的是他浅薄的一面。这道题是让学生谈及鲁庄公值得肯定的地方,可谓背其道而行之。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世间万物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鲁庄公虽愚,却善于纳言,有其虚心的一面。这样的问题虽教师课堂不曾问及,可学生用新时代的眼光去审视鲁庄公,完全可以作答。考题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复习推举】(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孟子·鱼我所欲也》与《墨子·贵义》对比阅读)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答题指导:1.准确的理解原文。一、二问作答要在原文中找答案,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能力。2.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后一问,要带着对原文的理解,回到现实,把这种理解放到现实的社会中去衡量是非。看学生是非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等。

参考答案: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或国家的大义);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二、 举例概括类

【考题再现】(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题型分析】这道题把唐雎带出文本,并置于一个“古为今用”的情境中。这样的设置让学生重新认识了唐雎,唐雎不只是一个战胜秦王不辱使命的名士,还是“外交人才”的代表,像这样的人很多,古代的晏子、现代的。瞬间学生会把头脑中曾经零乱的外交人才与唐雎一起整理归类,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所帮助。学生的学习是积累、理解、运用的过程。只有把积累的知识,定期理解分类,才会条理清晰、触类旁通,有利于输出运用。而此类试题恰恰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打破古今界限,以一点为介,对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概括。

【复习推举】(2011年湖北省荆州市题,《行路难》与《出师表》对比阅读)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答题指导:1.找出原文中的典故,理解、概括主要内容。2.搜索头脑中积累的与所概括内容相关的成语和俗语。3.与原文比对,排查出最准确的一个。

答案示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三顾茅庐等。

三、 感悟精神类

【考题再现】(2012年广西桂林市题,《出师表》阅读)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题型分析】该题型是理解人物精神题型的升华版。对于第一问就课内文章来谈,学生在课堂上已知晓;若是课外篇目,稍难些,学生需先准确翻译课文,深入理解后,才可找到答案。第二问是对第一问的变形,要围绕第一问的答案来展开思考。这种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提高的机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走出文本,由古人及己,让学生虚心学习前人的伟大精神,进而提高道德修养,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复习推举】(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题,《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升序》对比阅读)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学习中悟出的道理。

答题指导:1. 细读文本,找出原文中人物学习方面的优点。如宋濂求学的刻苦,读书的艰难,求师的虔诚,吕蒙读书的广博等。 2. 围绕找到的优点,结合实际组织语言。3. 进入角色。答案是“我”“我们”怎样,而不是吕蒙和宋濂怎样。

答案示例:我们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获得成功。

四、 综合实践类

【考题再现】(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对比阅读)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

【题型分析】此类试题融文言文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为一体,是中考文言文试题的一大亮点。它最大地发挥了文言文的实用性,由前几种的概括、思考、感悟层面,飞跃到了实践层面,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事,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作答此类试题需找准关键词,其是连接文本与现实的点,本题的关键词就是“劝谏艺术”。学生要从原文中体会劝谏艺术,然后用以回答实践的综合题目。最后要注意综合实践题本身的答题要求,如本题属于口语交际题型,作答时要注意称谓、语气、情景等。

【复习推举】(201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题,《岳阳楼记》阅读)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