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系统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防范;防火墙
0引言
如何保证合法网络用户对资源的合法访问以及如何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1网络安全威胁
1.1网络中物理的安全威胁例如空气温度、湿度、尘土等环境故障、以及设备故障、电源故障、电磁干扰、线路截获等。
1.2网络中信息的安全威胁①蠕虫和病毒。计算机蠕虫和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类安全威胁。蠕虫和病毒会严重破坏业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随着病毒变得更智能、更具破坏性,其传播速度也更快,甚至能在片刻间使信息处理处于瘫痪状态,而要清除被感染计算机中的病毒所要耗费的时一间也更长。②黑客攻击。“黑客”一词由英语Hacker英译而来,原意是指专门研究、发现计算机和网络漏洞的计算机爱好者。现如今主要用来描述那些掌握高超的网络计算机技术窃取他人或企业部门重要数据从中获益的人。黑客攻击主要包括系统入侵、网络监听、密文破解和拒绝服务(DtS)攻击等。
2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消除上述安全威胁,企业、部门或个人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防御体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安全技术:
2.1密码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先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对信息起到保密作用。
2.2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可实现网络用户的集中统一授权,防止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传至接收方后,接收方首先要确认信息发送方的合法身份,然后才能与之建立一条通信链路。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身份验证和数字证明。
2.3病毒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种恶意程序,防病毒技术就是识别出这种程序并消除其影响的一种技术。从防病毒产品对计算机病毒的作用来讲,防病毒技术可以直观地分为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
①病毒预防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而后在程序运作中凡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认定是计算机病毒。病毒预防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和系统监控技术等。②病毒检测技术。它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文件长度的变化,在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的病毒检测技术;另一种是不针对具体病毒程序的自身校验技术,即对某个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并保存其结果,以后定期或不定期地以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若出现差异,即表示该文件或数据段完整性己遭到破坏,感染上了病毒,从而检测到病毒的存在。③病毒清除技术。计算机病毒的清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程序的一个逆过程。目前,清除病毒大都是在某种病毒出现后,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而研制出来的具有相应解毒功能的软件。这类软件技术发展往往是被动的,带有滞后性。而且由于计算机软件所要求的精确性,杀毒软件有其局限性,对有些变种病毒的清除无能为力。
2.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①特征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它可以将己有的入侵方法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②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2.5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就是对系统中重要的数据、文件等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可被黑客所利用的漏洞。漏洞检测技术就是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查找系统安全漏洞的一种技术。它能够预先评估和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换言之,漏洞扫描就是对系统中重要的数据、文件等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可被黑客所利用的漏洞。随着黑客人侵手段的日益复杂和通用系统不断发现的安全缺陷,预先评估和分析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络管理员们的重要需求。漏洞扫描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评估报告,它指出了哪些攻击是可能的,因此成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漏洞扫描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①被动式是基于主机的检测,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其他同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②主动式则是基于对网络的主动检测,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
2.6慝。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
1.1不具备健全的信息化系统
一个供电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营下去就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送信息、执行信息来实现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有效控制。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通部门人员配置跟不上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这些供电企业只是将信息作为一种口头形式,在实际执行上,无法贯彻落实。所以,供电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并且通过这些管理机构来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1.2网络病毒威胁着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病毒直接影响到所有的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也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
1.3供电企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供电企业一般将自己的关注点聚集在网络的利用效率上,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只关注其运行效率的高低,而对其信息的安全性的保护管理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以及专业的人员去处理,造成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威胁。
1.4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非常多的风险
(1)供电企业内部的影响。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使供电企业内部重要数据大部分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就为非法用户窃取供电企业信息提供了温床,导致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出现混乱现象,使其难以维持一个正常的经营秩序。(2)网络安全结构设置不科学。网络安全结构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如下:核心交换系统安排不科学,没有分级处理网络用户,导致全部用户具有相同的信息处理地位,这样一来,不管是何人都可以对供电企业形成相应的威胁和影响。
1.5缺乏上网行为管理监控
网络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娱乐网站、浏览购物网站、过度使用聊天工具、滥用p2p下载工具,引发不明的网络攻击、带来网络病毒、频频收到垃圾邮件、造成网络堵塞等。没有设置防火墙的电网会和容易收到病毒以及其他恶性软件的破坏,造成数据的损失。目前大部分电网还没有很好的设置防火墙,没有做好网络应用控制故纵以及带宽流量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隐患,时刻威胁着网络的正常运行。
2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相关维护技术
2.1防病毒侵入技术
供电企业设置防病毒侵入系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的进入,防止病毒破坏电力系统的信息资料。防病毒侵入技术具体是从计算机上下载相应的杀毒软件,同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服务器,定期的维护防病毒系统,为其有效正常地运行提供切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在供电企业的网关处还要安装网关防病毒系统,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系统中去安装一种全面防护的防病毒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去管理和处理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借此有效的防御、检测、治理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并且还要做好防病毒系统的升级工作,有利于及时的检测和处理即将侵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病毒。
2.2防火墙系统技术
防火墙系统指的是准许那些被信任的网络信息顺利通过,阻止那些非信任网络信息通过。防火墙系统技术通过固定的信息集合的检查点,在这个固定的检查点来统一的、强制的检查和拦截网络信息。限制非法指令,保护自身存储的信息。电力系统是在不同的环节实现管理、生产、计算以及销售的,所以,整合全部的信息需要使用两段不一致的信息渠道。之后通过筛选以及过滤,对信息的出入进行有效的控制,组织具有破坏作用的信息,使被信任的网络信息顺利通过,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为信息资源的安全提供切实的保障。
2.3信息备份技术
在传输电力系统的所有信息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等级备份工作。等级划分需要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来排列。并且统一管理备份信息,定期的检查备份信息,为备份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借此避免当电力系统信息出现故障时,因为数据丢失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4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
虚拟局域网技术就是指将局域网技术分成几个不同的方面,使各个虚拟局域网技术都可以有效的满足计算机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为在每个工作站上都存在局域网技术网段,每一个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中的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实现跟其他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的顺利交换。虚拟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网络控制更加的简单化,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3维护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
3.1强调安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供电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制度,就没有办法准确的确定信息安全,也就无法正确的衡量信息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无法形成针对性强的安全防护系统。所以,供电企业需要全面分析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供电企业制定健全的、完善的、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安全制度。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具体化、形象化安全制度,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供电企业需要颁布相应的条文,连接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法律两个主体,有效的惩治危害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保证供电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2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
部门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通过这个部门来管理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并且研究分析供电企业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同时还要不断升级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除此之外,还要设置特定的岗位,分级任务。按照不同等级来划分系统的任务,并将任务下达到相关人员的手中。对这些人员进行垂直管理,不断协调和配合部门内所有人员,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有序地开展下去。
3.3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人类的意识决定着人类的行动,如果供电企业想要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供电企业需要经过有效的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使供电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让供电企业的员工熟练的掌握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挖掘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第二步,通过对供电企业的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统计网络信息的设备的正确使用,在这个前提下有效的管理供电企业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结束语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了深化,它建立在以密码论作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并辅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相关内容,是指包含硬件、软件、人、数据等在内的信息系统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受到破坏、泄露、更改,保证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以及信息服务不中断,并实现网络通信业务的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未授权拷贝以及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的保证。要做到网络通信的安全,就要去除其中影响安全的因素,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与稳定。目前,网络已融入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当中,当网络通信安全出现问题时,不仅会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网络通信当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1)个人信息的泄露。在网络工程当中,对于系统硬件、软件的相关维护工作还不够完善,同时网络通信当中的许多登录系统需要借助远程终端来完成,造成系统远程终端和网络用户在用户运用互联网进入对应系统时存在长远的连接点,当信息在进行传输时,这些连接点很容易引起黑客对用户的入侵以及攻击,使得用户信息被泄露,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2)网络通信结构不完善。网间网的技术给网络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用户通过IP协议或TCP协议得到远程授权,登录相关互联网系统,通过点与点连接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输。然而,网络结构间却是以树状形式进行连接的,当用户受到黑客入侵或攻击时,树状结构为黑客窃听用户信息提供了便利。
(3)相关网络维护系统不够完善。网络维护系统的不完善主要表现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不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主要是依靠主流操作系统,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需下载一些补丁来对系统进行相关的维护,导致了软件的程序被泄露。
2对于网络通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案
对于上述的种种网络通信当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应当尽快地采取有效的对策,目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户应当保护好自己的IP地址。黑客入侵或攻击互联网用户的最主要目标。在用户进行网络信息传输时,交换机是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因此,用户可以利用对网络交换机安全的严格保护来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除此之外,对所使用的路由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隔离等方式也可以加强用户所使用的IP地址的安全。
(2)对信息进行加密。网络通信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的传递以及存储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在这两个过程当中,黑客通过窃听传输时的信息、盗取互联网用户的相关资料、对信息进行恶意的篡改、拦截传输过程中的信息等等多种方法来对网络通信当中信息的安全做出威胁。互联网用户如果在进行信息传递与存储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方法来对信息进行严格的加密处理,那么便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
(3)完善身份验证系统。身份验证是互联网用户进行网络通信的首要步骤。在进行身份验证时一般都需要同时具备用户名以及密码才能完成登录。在验证过程当中用户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将用户名、密码分开储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次性密码,同时还可以利用安全口令等方法来保证身份验证的安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一些指纹验证、视网膜验证等先进生物检测方法也慢慢得到了运用,这给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3总结
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就要保障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确保其信息安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威胁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的因素还比较多,从而使电力行业产生了网络安全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方面,在电厂MIS系统中,其TCP/IP协议自身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再加上计算机的硬软件配置不够灵活,从而导致其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第二,人为因素。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电厂MIS系统中为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给不法分子对电厂信息的窃听、拦截等埋下安全隐患。第三,网络病毒。网络病毒具有传播快、破坏性强、繁殖力高等方面的特点,往往很难将其根除。因此,为了有效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加强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确保其信息安全。
二、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
(一)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提高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质量,为其后期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整体性。即在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中,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应急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效保障其网络安全。第二,动态化。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所以电厂MIS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中,最终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当下,而是坚持一种动态发展的理念,最大程度上引进多种变量因素,确保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第三,层次性。在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中,还应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安全等级,比如谱密、秘密、机密、绝密等,不仅满足信息保护的要求,而且还实现保密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可控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安全技术被不法分子用在不正当的地方,必须要对安全技术进行控制。
(二)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的入手点
在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数据的安全性。电厂拥有大量的数据,要想保障其网络安全,必须要保障其数据安全。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数据备份、数据库的安全设计等手段加以解决。第二,使用防火墙。利用相关的防火墙技术,有效抵御外网系统的不法分子入侵电厂MIS系统,保护内网资源的安全。第三,确保单向连接。换而言之,在电厂MIS系统中,它与SIS系统的连接要保持单向连接,并且在防火墙、路由器等方面,都要设置成单向传输的方式。
(三)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的设计方案
在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中,可以根据电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具体的方案有以下三种。胡晓博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焦作454150
1、完全隔离法
所谓完全隔离法,指的是确保MIS系统内的所有计算机不能有上网功能,如果某些业务确实需要上网处理,则将其从MIS系统中划去。这样一来,有上网功能的计算机就不可以进入电厂MIS系统;而那些可以进入电厂MIS系统的计算机则不具备上网功能。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性,有利有弊。一方面,其安全性能非常高,可以有效抵御网络病毒、TCP/IP网络协议漏洞等方面的攻击。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不利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使用;此外,其成本也比较高,因为对于那些既要进入电厂MIS系统,同时又要上网的工作人员来讲,则需要使用两种网络系统和两套网线,所以就耗费了大量的成本。
2、将防火墙技术与各种防病毒软件有机结合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它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网络通信的访问进行强制监管,有效保护电厂MIS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从而避免其遭受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攻击,比如一些不法分子非法使用、盗取、修改电厂MIS系统内部网络的各种资源。但是,就目前病毒情况来看,其更新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对于某些新的网络病毒,防火墙的隔离作用不明显。因此,需要借助相关的防病毒软件(比如卡巴、诺顿、金山卫士等)的作用,进一步抵御各种网络病毒的攻击。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运用于中小型电厂的MIS系统中。
3、将网闸与各种防病毒软件有机结合
网闸是一种基于硬件层的读写功能交换,是一种类似电子开关的防火墙。将其运用于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中,不允许任何有网络连接存在于内外网主模块之间,从而有效实现了内外网之间的隔离。比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上网时,需授权用户并进行安全监测,只有监测过关后才可以进行上网,从而有效阻止外网系统对电厂MIS系统的入侵;如果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上网,它就直接等同于将内网断开Internet连接。与此同时,电厂MIS系统还借助相关防病毒软件的作用,通过其升级,不断更新其病毒库,最大程度上拦截各种网络病毒的攻击。一般情况下,一些大中型电厂MIS系统运用这种方法,因为大中型电厂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一般比较高。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 做好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以确保电网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工作的安全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文对智能电网中计算 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安全防护和安全监控及保密进行了介绍。
0 引言
我国随着近年来的智能电网建设,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且在多个方面均面临着可能的信息安全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智能电网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关键保障,也是电力企业管理、经营和生产的重要组成。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其信息安全的防护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好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以确保电网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工作的安全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1 智能电网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安全防护
1.1 防病毒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中,病毒问题一直是很严峻的问题。随着各种业务系统的推广和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计算机的病毒扩散也呈现出了新特征,所以在电网企业的内外网建设中,均不能忽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并且要联合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一起构建出多维的防护体系。
1.2 防火墙
为了保障网络系统资源的安全,则电网企业应当采用防火墙来做为安全防护体系中的第一道防御,通过控制访问来防御攻击。配备防火墙对于提高内外网络和边界的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防火墙的选型也应根据业务安全性的要求和业务数据流量的不同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1.3 入侵检测系统
作为系统安全检测最后的一道防线,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监视、安全审计、反攻击和攻击识别等多项功能,能够对误操作、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进行实时的监控。而且入侵检测系统有着事后取证、事中防护和事前警告等特点,因此建议对其采用高级的分析技术,比如多个相关协议、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而在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攻击时,能够自动记录该攻击,并通知网络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与防火墙的联动,来及时阻断攻击。
1.4 安全审计系统
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采集、识别和分析,动态、实时地监测网络流量、网络行为和通信内容,安全审计系统能够发现并捕获各种违规行为和敏感信息,开启实时报警,全面记录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的各种事件和会话,实现对系统安全的智能关联评估、分析及安全事件的全程准确跟踪定位,从而为整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策略制定提供权威而可靠的支持。
2 智能电网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监控及保密
2.1 安全监控系统
作为一种防护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就是为了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对系统平台来进行安全方面有效地监控而建立。针对通用的操作系统环境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主动的对操作系统行为进行监管的方法,利用智能软件技术、操作系统的底层技术和系统的引导固件技术等,设计且实现一个面对主流通用的操作系统安全管制与监测平台。并通过在操作系统的引导层、应用层、核心层等多个层面,来对操作系统的启动前、启动过程中和运行中的一系列操作行为来实行安全管制和监测,从而达到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目标。其功能主要包括了远程主机的监测功能、对应用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监管的功能、安全配置各信息监管的功能以及系统输入及输出的监管功能等。
2.2 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安保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自动化的安全规章和技术规范的管理、安全状态的管理、安全策略的管理和安全资产的管理等功能,并能有效增强内外电力网的可管理性和可控性。而其中,安全规章和技术规范的管理是通过安全规章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与电网企业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来进行统一的管理,明确各项安全规章和有关环境、系统和设备的关系,并确保安全规章发生变化时能在安全策略当中及时得到体现;安全状态的管理是建立安全状态的管理系统,并对电网企业涉及到的网络和系统设施的安全状态及变化进行相应的管理;安全策略的管理是建立安全策略的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内外电力网的各种安全策略;安全资产的管理是对内外电力网涉及到的安全设备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并自动化地管理各安全设备的操作规范、配置状况、与设备有关的人员信息和技术支持信息。
2.3 信息安全管控平台
信息安全的管控平台是电网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当中的核心部分。而通过信息安全的管控平台,还可以对于电网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对于用户访问资产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所有的访问行为来进行统一的日志管理,并对电网企业的网络系统安全服务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又能对各类事件的反应机制进行统一的管理。最终将各种系统安全服务、资产、事件、响应都融合到平台中,从而为用户来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与手段。
2.4 信息加密系统
要保障网络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则在电网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当中,其信息加密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措施,特别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等关键的阶段。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有大量的数据要进行传输,因而传输过程当中的数据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必须采用可靠的传输手段来保障信息的传送安全。同时数据在关键节点、终端的保存,也需要安全可靠的措施,来保障数据得到安全的存储。因此在电网企业中,应用加密协议、数据加密传输与存储,就成为重要的环节。另外,将数据加密技术与个人身份识别相结合,可以避免同一机构的不同人员之间的数据不安全访问,从而实现分层的数据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继业.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技术[j]电力信息化,2010(4).
[2]刘金长,赖征田,杨成月,李浩松.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j]电力信息化,2010(9).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对策措施
1.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敏感度的信息,规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每个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将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形成一种习惯。制定系统安全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分,情节特别恶劣的可提起法律诉讼,对违规制度者进行举报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院内每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系统不安全现象和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子系统使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登记制度、应答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好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检查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及用户的监控记录等。
2.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应急预案
充分考虑各种系统故障,设计与各管理岗位相符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常规处理预案和紧急处理预案,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适时采用,以保证正常的服务和秩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将系统中断时间、故障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由分管院长、相应科室及计算机中心组成故障排除小组,当灾难发生时应用应急预案进行恢复。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查找问题,加以整改,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预案包括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系统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具体的协调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常用的应急电话等。应急预案须明显张贴,使应急操作人员方便地看到。
3.建立系统安全监控体系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对那些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的行为和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和数据操作员、职能科室、部门领导三个层次的数据质量监控层,对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考评和反馈制度。建立合理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在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各个方面合理配置系统安全管理人员,选择适当学历和专业的人员担任并让其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论文参考网。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系统安全培训工作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合理配备技术人员,保证维护力量。同时,专业人员应对每个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熟练系统操作。目前员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利用业务系统登录口令过于简单的漏洞,私自访问不安全网站,下载并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私自接入不安全设备等问题,这些都给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因此,要下大力气做好员工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员工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强其系统安全意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对系统安全培训不太重视的,今后应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时间和频率的选择,适当增加培训投入,做好相关方面的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加强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的实际情况每年编制合理的系统安全预算,避免投入的盲目性。加大对重要设备如服务器等的投入,提高其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档次低而引起的可靠性问题,避免设备的核心部件为伪劣品最终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检测机制
可采取与专业安全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策略实现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安全信息沟通与共享,积极利用其在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实际,建立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不断研究和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缺陷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威胁,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补救方法,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应制定安全检测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成专门的检测小组,在领导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信息保护、安全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认真测试与核查。
做好硬件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论文参考网。定期对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内部除尘,更换老化的零部件。定期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优化硬盘设置,优化每个工作站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5.加强系统重要信息和文档的管理
完整的系统文档是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基础,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应加强系统文档的管理。论文参考网。系统文档包括计算机资料、驱动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安装盘、应用软件安装说明书、程序使用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及详细说明、各计算机的IP地址、计算机名、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6.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根据各级操作员的操作范围,合理设置系统软件的权限,慎重考虑系统功能,如在财务收费报表中及时反映收费票据号码,退费、退药票据号码,以便核查,禁止票据重打功能。
根据备份原则,不能只有一个人能进行系统管理或数据库管理。严格限制超级用户数,系统超级用户只能由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并定期更换口令。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审批单”为各工作站子系统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严禁帐号及密码外借他人,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
7.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
硬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对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同时,对内部局域网中的医疗网络系统和办公网络系统进行物理分割,封闭医疗网络系统中所有对外的接口;保证存有重要数据的子系统只能使用内网而不能使用外网。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策略,预防硬盘损坏等风险,保证服务器长期可靠地运行。数据安全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不同的数据备份方法如双机热备份、异地备份、磁带备份等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
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符合系统安全要求的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客户端安装远程监控软件,帮助系统管理员实时监控和记录系统各个终端的运行情况,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同时,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和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范围和期限,及时发现并去掉一些设备共享或文件夹共享,尽可能地制止一切与信息管理无关的现象和行为,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服务器及每个客户端都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库,周期性地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检查,利用病毒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选择和使用更为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并严格规范使用制度及方式。采用适宜技术与设备保证链路安全。强化桌面系统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臣. 略论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管理, 2007, (05) .
[2]李华才.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 2002, (02) .
[3]袁永林. 军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解放军管理杂志, 2003, (01)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网络具有跨国界、无主管、不设防、开放、自由、缺少法律约束力等特性,网络的这些特性显示了它的许多优点,但同时也使它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入侵和攻击。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计算机网络化发展的进程。
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能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2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归纳起来,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
(1)网络协议的局限性。 Internet的基石是TCP/IP协议簇,该协议簇在实现上力求效率,而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为那样无疑增大代码量,从而降低了TCP/IP的运行效率,所以说TCP/IP本身在设计上就是不安全的。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若人们对TCP/IP协议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2) 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虽然网络中设置了不少保护屏障,但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从而使保护措施形同虚设。例如防火墙,它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入、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并迫使所有的连接都经过这样的检查,防止一个需要保护的网络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如有人为了避开防火墙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就会使防火墙失去保护作用。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能够通过修改程序,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去传染其它程序的程序。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它具有能自我“复制”并能“传播”这一基本特征,并在计算机网络内部反复地自我繁殖和扩散,危及网络系统正常工作,最终使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发生故障和瘫痪。目前全世界的计算机活体病毒达14万多种,其传播途径不仅通过软盘、硬盘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和下载软件传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4) 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网络攻击,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网络侦察,他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这2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露。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入侵的例子枚不胜举,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网络系统现实情况,处理好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为了保证网络安全采用如下方法:
(1)配置防火墙。防火墙将内部网和公开网分开,实质上是一种隔离技术。它是网络安全的屏障,是保护网络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免费论文。利用防火墙,在网络通讯时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人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随意访问自己的网络。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免费论文。
(2)安装防病毒网关软件。防病毒网关放置在内部网络和互联网连接处。当在内部网络发现病毒时,可能已经感染了很多计算机,防病毒网关可以将大部分病毒隔离在外部,它同时具有反垃圾邮件和反间谍软件的能力。当出现新的病毒时,管理员只要将防病毒网关升级就可以抵御新病毒的攻击。
(3)应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主动保护自己免受黑客攻击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它能够检测那些来自网络的攻击,检测到超过授权的非法访问。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不需要改变服务器等主机的配置。由于它不会在业务系统的主机安装额外的软件,从而不会影响这些机器的CPU、I/O与磁盘等资源的使用,不会影响业务的性能。它从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或系统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中查找出威胁系统安全的因素,并对威胁做出相应的处理。免费论文。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4)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5)采用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是针对特定信息网络中存在的漏洞而进行的。信息网络中无论是主机还是网络设备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是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而留下的,有些是系统建设时出现的。这些漏洞很容易被攻击,从而危及信息网络的安全。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它查询TCP/IP各种服务的端口,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它的具体实现是安全扫描程序,扫描程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出现存的安全脆弱点。扫描程序开发者利用可得到的攻击方法,把它们集成到整个扫描中,扫描后以统计的格式输出,便于参考和分析。
(6)应用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7)常做数据备份。由于数据备份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它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里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时至今日,各种操作系统都附带有功能较强的备份程序,但同时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各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都有一定的数据复制的机理和功能,但对整个系统的数据备份来说仍有不够完备之处。所以,若想根本解决整个系统数据的可靠备份问题,选择专门的备份软、硬件,建立专用的数据备份系统是不可缺少的。
结语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渐更新,网络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f参考 文 献 ]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一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预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余建斌:《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用户对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3〕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1邓文渊、陈惠贞、陈俊荣:(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4).
论文摘要:急救指挥中心所有的软件和用户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硬盘这个核心的数据仓库中,如何保证服务器数据的安全,并且保证服务器最大程度上的不间断运作对每个指挥中心来说都是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急救通讯指挥系统的安全保障问题,从数据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告警控制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保障网络指挥中心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数据的物理安全方法
1.1RAID技术
对每台服务器的两块硬盘做RAID技术处理,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数据备份是自动的。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总体来说,RAID技术的两大特点是速度和安全。
1.2双机热备系统
从狭义上讲,双机热备特指基于active/standby模式的服务器热备。服务器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同时往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写,或者使用一个共享的存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台服务器运行。当其中运行着的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启动时,另一台备份服务器会通过软件诊测(一般是通过心跳诊断)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双机热备的工作机制实际上是为整个网络系统的中心服务器提供了一种故障自动恢复能力。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中心网络由局域网、外部网两大部分组成。因此,我们为了建立起强大、稳定、安全的网络,可从两大安全层次着手设计与管理:局域网安全和外部网安全,这两大层次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1应用系统安全
应用系统的安全主要是保护敏感数据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并制订出安全策略。包括身份认证服务;权限控制服务;信息保密服务;数据完整;完善的操作日志。这些服务互相关联、互相支持,共同为本系统提供整体安全保障体系。
2.2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数据不会被非授权用户访问或更该,其次,数据在遭到破坏时的恢复。
3应用安全系统
资料永久保存,磁带回复时间无严格限制。数据存储:磁盘阵列+磁带库;Tier1=4TB HDD存放线上经常使用的数据;备份带库:3TB定时定期备份所有数据。
3.1采用磁带库
磁带库具有如下优点:更高的价值;简化IT;集成的解决方案;灵活的数据存储和转移;多种接口选择;AES256位嵌入式硬件加密和压缩功能;用户可自行维护和更换的组件;广泛的兼容性测试;久经考验的可靠性。
3.2数据备份软件
3.2.1基于LAN备份方案
LAN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备份方案,广泛的存在于各中小企业中LAN方案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被客户所认同。由于急救系统用户数据量的巨大,基于LAN备份的弊端较突出:此方案对LAN的依赖非常强;因为内部LAN为企业内部办公用网络,而LAN方案依赖现有网络进行备份恢复数据流的传输,所以必然会影响现有办公网络环境;基于LAN备份难于扩展,因为需要而添加存储设备将导致繁忙的办公网络更加繁忙;管理困难是LAN备份的又一难题,因为设备分散于网络各个环节,使管理员进行数据备份恢复及平时维护工作有一定难度。
3.2.2基于IPSAN的备份方案
基于IPSAN的备份方案,通过结合CBS备份管理软件,将使备份恢复工作简单而有效。
备份网络与办公网络有效隔离开,备份数据不通过办公网络传输,而是直接通过IPSAN交换机与存储设备进行连接。
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客户能够添加各种存储设备(需支持ISCSI)。
根据客户需要,可以实现D2D2T功能。将数据首先备份于速度较快的磁盘阵列上,加快备份的速度。再将数据从磁盘阵列备份到磁带库。
通过CBS备份管理软件能够集中管理其中各种设备,制定备份策略,安排备份时间,实现无人值守作业,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下图为CBS备份框架。
备份服务器作为整个CBS备份架构的中心,实现管理功能。
4告警控制系统
通讯指挥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告警提示,确保系统安全运行。2M口通讯故障告警、网络通讯故障告警、终端网络断开告警、电话到达告警、定时放音、扩音、报时控制,也可自动循环播放、电源出现故障可自动向受理台告警。
警告系统整体性能:输入:8-32通道,8通道递增;电源输入:AC 180V-250V 50Hz;控制通道输入及输出:AC<240V/3ADC<30V/3A;告警控制盒与计算机的通讯连接告警控制盒端用:232口;计算机端用:COMl口或COM2口;使用电缆:232串口电缆;各告警通道开启时间超过10分钟将自动关闭;各开/关控制通道接通时间超过10分钟将自动断开。
5总结
随着数据管理与控制信息化综合系统的不断完善,对服务器数据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论文就如何保障急救指挥中心证服务器数据的安全,论文从数据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告警控制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保障网络指挥中心数据安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全胜,姚国祥.网络安全需求分析及安全策略研究.计算机工程,2000,(06).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趋势。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的互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行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然而网络易受恶意软件、黑客等的非法攻击。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行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是跨区域的Intranet网络,提供信息管理、资源共享、业务窗口等应用服务的平台,网络内部建立数据库,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采集、信息、流程审批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等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成为行政机关办公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计算机网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1、开放式网络互连及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把网络通信分为7个层次,使得不同结构的网络体系在相应的层次上得到互联。下面就根据网络系统结构,对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分层次讨论并构造网络安全策略。
(1)物理层的安全要素:这一层的安全要素包括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网络环境设施的安全性等。包括网络传输线路、设备之间的联接是否尊从物理层协议标准,通信线路是否可靠,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有抗干扰的能力,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电源的安全性(ups备用电源)等。
(2)网络层的安全要素:该层安全要素表现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的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资源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功能、层访问的安全性、路由系统的安全性、域名解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入侵检测应用的安全性和硬件设备防病毒能力等。
(3)系统层的安全要素:系统层是建立在硬件之上软环境,它的安全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网络中各服务器、用户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和不足以及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来自于系统层的病毒攻击防范手段。
(4)应用层的安全要素:应用层的安全要素主要考虑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web服务器,以及来自于病毒软件的威胁。
(5)管理层的安全要素: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组织培训、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等。
2、网络安全策略模型及多维的网络安全体系
行政机关的网络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的安全策略模型,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考虑。
技术:是指当今现有使用的设备设施产品、服务支持和工具手段,是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的基础。
管理:是组织、策略和流程。行政机关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关键取决于组织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执行力,是安全成败的必要措施。
人员: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不论是安全技术还是安全管理,人员是最终的操作者。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是安全行为执行的关键。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响应改进的循环系统,我们构造网络安全策略模型为:防护-->检测-->响应-->恢复-->改善-->防护。
运用这个安全体系我们解决网络中的不安全要素,即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个层次利用技术、组织和人员策略对设备信息进行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和改善。
(1)物理安全:采用环境隔离门禁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物理设备保护装置(防雷设备)等,设置监控中心、感应探测装置,设置自动响应装置,事故发生时,一方面防护装置自动响应,另一方面人员发现处理,修复或更换设备的软、硬件,必要时授权更新设备或设施。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服务器、访问控制列表、扫描器、防病毒软件等进行安全保护,采用网络三层交换机通过划分VLAN,把网络中不同的服务需求划分成网段,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扫描、检测节点所在网段的主机及子网扫描,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分析并做出响应,通过修改策略的方式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
(3)系统安全:采用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作为服务器的基础环境,使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进行保护,用登陆控制、审计日志、文件签名等方式检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接入控制审计响应,通过对系统升级、打补丁方式恢复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更新权限来改善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4)应用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组件访问权限和加密的办法进行保护,用文件、程序的散列签名、应用程序日志等方式检测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通过事件响应通知用户,采用备份数据的办法恢复数据,通过更新权限完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组织和人力资源,对违规作业进行统计,制定紧急响应预案,进行安全流程的变更和组织调整,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修订安全制度。
3、行政机关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网络信息的安全,人员占据重要的地位,网络安全的各要素中都涉及人员的参与,因此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是行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首先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周密的安全制度(包括网络机房安全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技术规范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对专业技术人员做深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
再次是网络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巡检维护,及时修改和更新与实际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最后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员工的网络信息方面的安全问题。
4、结语
行政机关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保障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将各种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级水平、安全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行政机关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晓光.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才智,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