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风险控制决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控制决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控制决策

第1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关键词】 税收; 风险; 经营; 决策; 控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个误区――税是财务的事。正是这种观念影响到企业依法纳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收风险。本文就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与风险控制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目前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企业存在税收风险主要有三大环节:一是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税收风险;二是业务部门做业务产生的税收风险;三是财务核算与交税产生的风险。

(一)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风险

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没有经营收入公司怎么生存?所以,他们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经营上,税的问题,交给财务来解决,造成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可能随时带来大量的税收风险。

(二)业务部门做业务所产生的税收风险

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合同是产生税的根源。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目前企业普遍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业务部门的税收问题,从企业负责人到每一名员工,大家都认为,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搞好经营,为公司创收,但却不知道在创收过程中不当的业务操作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收风险

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作用,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业务部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和规范的目的,使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资金,有效地控制费用、避免损失,规避风险。财务部门可以监督业务部门,那么谁来监督财务部门,有没有企业领导知道财务账是否做得准确、合法?这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就因为财务的疏忽,或业务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多缴税。

例1,某房地产公司拟成立一个酒店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建酒店需买地,由谁为主体购买地,有以下两种操作方法:

1.由房地产公司购买建成酒店后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或直接将土地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房地产公司购买地建成酒店或直接将土地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这种模式在税法上要视同销售来处理,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及附加等,税额巨大。

2.先成立酒店公司,以现金投入酒店公司,再由酒店公司投资购地兴建。

这种模式,不需要交任何税金。

以上两种模式比较,虽然投入资金相同,但第2种模式显然比第一种模式节约了大额税金。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的误区

由于企业存在税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误区,业务部门只负责创造收入,只要是能给企业带来收入,合同可以随意签,税收问题应该财务来处理。殊不知“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业务部门是产生税的根源,税怎么交不能看账怎么做,而要看业务怎么做,如果业务部门不按照税法的规定去做业务、签合同,或不利用税收政策来规避纳税风险,等出了问题或产生了税收结果之后,让财务来解决、来处理,这只能是事后的过程,财务只能通过账来掩盖前面的业务过程,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这就形成偷、逃税款,产生税收风险。

三、企业如何管理与控制经营决策中产生的税收风险

税是业务过程产生的,是财务部门缴纳的,但是税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经营决策。公司要发展,风险要规避,必须加强内部的税收管理,制定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各种经营行为,使之符合税法的规定。

(一)经营决策程序中须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经营收入外,还应该考虑决策所产生的税收影响,就如很多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聘请法律顾问一样,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对于税收风险的规避,也应咨询顾问,财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如果在重大经营决策上财务部门不能解决,则可咨询一些中介机构,或聘请税务顾问,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事前。

(二)公司业务合同会签程序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业务部门在签订业务合同时,应让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会签。很多企业在合同签订时,没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合同签订完后财务部门才知道这笔业务,此时税务风险已成既成事实,只能“亡羊补牢”,有时甚至完全无法补救。所以在合同会签审核程序中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三)建立监督体系,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

在税收风险管理中,财务部门可以监管业务部门,但财务部门因做账带来的风险由谁来监管?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审计、监察部门,财务部门监管业务部门,审计、监察机构监管财务部门,公司领导监管审计、监察机构,形成层级风险管理体系。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门机构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审计。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训的价值,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危机处理技巧,而是“上兵伐谋”的战略思维,所以培训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第2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V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5-000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也可谓一日千里。为了适应其行业发展形势,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空中条例,对飞行器的快速增加起到了相当大的助推作用。但大量涌现的飞行器也让原本宽阔的飞行空间变得日益拥挤,大大增加了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而目前航空部门仍然采用“事后处理”的管控机制,这非常不适应于现今复杂的飞行器飞行安全形势。

因此,应尽快扭转观念,将“事后处理”模式逐步改变为“事前防治”的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

1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概述

维持空中交通的良好运行,减少以致消除飞行器之间的碰撞事故是空中交通管制的根本出发点。安全风险预警则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经济方面的风险预警转化而来。早期的安全风险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合成、扩散指数以及预警信号指数等几个方面。如今,对于安全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成果也相当丰富。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安全风险预警的研究,逐渐描绘出了预警过程的基本脉络:首先是对风险,也称危险源的甄别。第一步很重要,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寻找到风险的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其次是对风险源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最后则是风险控制与评估,切实采取手段消除风险源,并对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进行安全风险预警可以提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判定,一旦确认为风险源便立即报警,并且对风险采取及早的控制措施。

而且,在空中交通控制方面,由于其自身复杂繁复的特点,研究者们多采用数学计算或蒙特卡洛方式对系统中的风险进行快速甄别。具体到空管预警模型上,不同地区各有特色。比如在欧洲,一般采用系统结构的方法进行监测。而在美国则通常使用模糊专家系统对飞行安全进行定量研究。目前,关于空管安全预警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层面等,对风险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相关监测手段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更应重视空管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研究。

2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研究

2.1 决策过程及模式概述

1)决策过程。所谓决策即是在大量待定方案中,通过一系列的甄别筛选,最终确定最优解的过程。具体到空管领域,决策则是结合其自身特点,采用先进决策方法,最后选择最优解的过程。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确定指标、选择决策机及定义阈值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完善决策过程,增加预警的精准度。由此,所谓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即是从决策的各个环节入手,不断优化每个环节的决策结果,并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最终确定最优解并提升预警的精准度。

2)决策模式。所谓模式,即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事物发展规律。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掌握了模式的运行情况就能解决一大批相似问题。而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则是针对所有预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代表性问题给出的标准解答,它是预警的基础。

制定决策模式的意义在于减少虚报与遗漏警报的概率,增加预警精准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用于预警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时间与逻辑先后的顺序,一般的预警决策模式包括5个部分,它们分别是:(1)决策目标;(2)决策标准;(3)决策主、客体;(4)决策内涵;(5)决策运行形式。

2.2 决策目标

空管风险安全预警的决策对象覆盖了空中交通管制各个阶段,利用现代化的决策技术,通过分析干扰预警信号精准度的各类问题,实现方案的对比优化,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最终实现预警管理系统的效能优化。空中管理的风险预警及安全决策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判断是否存在漏警、虚警现象,从而保证控制中心发出预警信号的准确程度。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的选择,预测的准确性反映出整体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选择准确的已知信息,并且能够系统地进行处理。风险预测要与目标保持一致性。科学地进行数据收集是构建模型的关键。但是,因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导致风险的发生随机性较大,需要持续探索与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能力,积极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为避免航空器间发生相互碰撞,保证秩序井然的空中交通,确保航空器能够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制定科学合理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势在必行。

预警模式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前期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阶段,界定阈值范围,确定诊断方法的最优输出。预警决策模型的运行过程,首先是预警对象的确定,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对象资料搜集,根据前期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可选的预警方案,最后经过优化处理选出最优方案。风险预警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以现有数据为基础,计算预警对象在特定时间段内最为显著的风险因子,从而实现针对性监测,避免弱势风险因子的监测浪费。

2.3 决策任务导向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任务主要为两个部分。

1)预警指标与风险状态特征应准确对应。由预警指标为基础建立的决策函数应能体现出风险的各种特点。但风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极大,因此在遴选预警指标时不能单纯的指定某几个固定指标,应根据风险发展的状态确定适当的指标;此外,也应注意避免以偏概全,切忌用单个指标来简单描述风险方方面面的特征。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针对的是实施阶段的有效对象,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并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在构建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中树立责任意识,在基本的安全运行原则下对危险源进行有效地识别,保证问题能够得到分类。

2)裁定指标冗余度,为了尽量减少报假警情况的出现,在对决策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对相关指标的冗余度做出判断,排除多余指标。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安全L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实施工作要求,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且对预测的方法进行优化,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风险控制。预警信号准确率的提升还需要持续深入性的探索创新模式。保证风险预警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维护空中交通安全时,空管安全风险预警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风险预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虚假警报的概率,防止警报的遗漏,增加预警精准性程度,对于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水平至为关键。

参考文献

[1]罗帆,刘小平,杨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安全风险情景预警决策模型仿真[J].系统工程,2014(1):139-145.

第3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空中交管;决策模式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01-01

前言

维护控制交通制度、保障航空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工作的主要目的,而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于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受地点限制,导致空中交通在发生安全事故以后的处理环境与其他安全事故处理环境有着很大不同,其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近年来,航班数量的增加为空中交通管制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飞机相撞、航班冲突成为制约航空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风险决策预警决策模式是当前航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是实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两种手段,因此,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构建

从诱发空中交通事故的因素着手,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因此,符合交通管制的主要目标与实际情况是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2]。通常,空中交通管制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控制风险成因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二是在每一次的交通管制当中总结经验,完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升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为今后的空中交通管制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在交通事故发生以前就对事故进行预防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有效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航班飞行必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空中交通管制模式的建立需要获得天气信息,与气象部门和国家情报部门的合作在所难免。此外,现代较为发达的通信技术为信息的及时传送提供了技术支撑,使高科技手段渗透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当中,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看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整合了国家多个部门的智能,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安全风险预警报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空中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一)预测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在空中交通事故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显然作用不大,虽然影响空中交通安全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但是依然可以被预测出来,因此,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提前进行预测就成为规避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测是指根据现有的信息与空中交通管制的当前状况推测出未来空中交通管制的状态,通过遵循事物的连续性原理和可类推原理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3]。事物的连续性原理表明,事物本身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事物现在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物未来的变化趋势,事物未来的状态是由事物现在的状态演变的。事物的可类推原理表明,在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两个不同风险因子的情况下,可以类推出另外一个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步骤主要有四个,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不一定要严格遵守这四个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预测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预测的对象、目标与过程,制定详细的预测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应的信息资料。其次,收集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为预测工作奠定基础。然后,合理选择预测方法和模型,做好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核心工作。最后,输出结果,根据输出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评估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在实际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中可以发现,与风险有关的指标比较多,评估型安全风险预警模式可以选择较为合理的指标,采用与之匹配的方法和技术对指标进行预测,极大地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这是评估型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成为应用较多的一种模式的重要原因。评估型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即预警分析阶段和对策选择阶段。预警分析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信息决策,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选择评估诊断方法;判定指标信息冗余度;确定风险指标值。对策选择阶段的任务是决策,对于一些不明确的决策进一步确定,比如不确切的目标、决策方案、目标等,甚至是约束条件和志向。对策选择阶段可以说是对预警分析阶段的补充和完善,从保证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正确性来看,对策选择阶段的操作是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必不可少的工作。

三、完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方法

当前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虽然比较完善合理,但是面对日益变化的空中交通管制风险因素,显然无法满足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优化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以适应未来的空中交通管制环境[4]。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可以从明确预警管理组织的职能、完善预测方法和优化对策选择路径这三个方面来达到完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目的。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管制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集权型管理模式,二是分权型管理模式,这两种管制模式都存在弊端,集权型管理模式的柔性不够,分权型管理模式的协调度难以把握。明确预警管制组织的职能要解决这两种模式的弊端,必须要建立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优化组织层面。安全风险预警是以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在整个的风险预警系统当中,只有及时更新信息库才能获得信息变动的最新动态,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之间的转换,确保预警系统得以顺利运转。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对策选择要协调管控对象、成本、社会影响O各方面产生的矛盾,决策者从信息接收到决策需要遵循最优原则,才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性,优化对策选择路径对于节省陈本、矛盾协调和决策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已有的空中管制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当前的空中管制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风险预警决策工作,这是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最大的特征[5]。在今后的空中管制安全工作中如何完善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相关领域应当重点研究的内容,减少预测误差对于提高风险决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充分提高预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相关领域也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预警决策经验,致力于提高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为空中交通管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帆,杨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02:274-278.

[2]秦晴,尹刚. 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预警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3:91-92.

[3]蒋友.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初探[J]. 科技视界,2013,29:307.

第4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1.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看来,我国企业关于控制财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并不完善,这主要是在财务决策权方面,有的企业基本都是母公司具有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而子公司却只拥有一小部分的决策权;有的企业子公司虽然具有财务管理决策权,但是他们的最终决策权还是属于母公司所有,而这就叫做过度分权。其实这两种情形的决策很明显都是母公司为主导,这样对子公司员工的积极性调动是很不利的,同时也给母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缺乏财务防范能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关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操作性都是不合理的。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由于没有进行科学验证和市场调研,那么就不能预算出预期收益,而这对于资产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在业务操作中,由于对外赊销较大,使得应收账款也较大,那么在资金运转方面就很会出现困难,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风险控制上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今很多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管理制度都出现了比较杂乱的状况,就如在利益分配、权责制、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都规定不明确,这就让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及时进行控制,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改善措施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完善企业财务组织机构

想要完善企业财务组织机构,首先我们要知道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组织机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调整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才能让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更为真实准确,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不真实财务信息的发生。其次就是对财务进行组织构架,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我应该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融资管理、资金计划等进行合理的调整设置。最后就是明确组织架构的重要功能,在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三个功能就是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和融资管理。

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我们就要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然后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就比如资产损失、资金筹措、营运资金、债务清偿等,从而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减少企业损失。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改善措施

1.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认识

如今,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忽视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还不够,他们总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导致在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中就是去了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使得企业风险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一个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能起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加强风险预测和监控、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是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让企业能够正确发现财务风险并给予及时处理。而且在风险预测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资产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进行控制,从而反映出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以及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

第5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一、社保基金投资机制

所谓社保基金投资机制是指社保基金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社保基金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为了推进我国社保基金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社保基金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社保基金投资工具,降低社保基金投资的限制。由于社保基金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社保基金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二、社保基金投资模式

社保基金投资模式与社保基金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社保基金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一)集权投资模式

集权投资模式是与投资决策高度集中相对应的,即统一决策,集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机制简单迅速,易于统一管理。但投资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使得决策风险增大。集权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品种较少,投资规模不大的市场。但当投资品种较多,资金规模大时,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进行协同配合、规模投资。与集权投资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的简单组织结构。

(二)分散投资模式

分散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投资的决策权完全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行使,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投资工具和投资数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决策风险。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结构框架。

(三)分权投资模式

分权投资模式是一种介于集权投资模式和分散投资模式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日常性的投资决策由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资金管理的总部负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并仅对在一些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与这种模式对应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三、投资模式的选择

投资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速度,采取适当超前的投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社保基金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保基金投资资金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我国社保基金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保基金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社保基金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其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正不断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说只有36种,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定向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又一选择。这些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投资工具。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另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限制不断减少。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控制。

(一)事前风险控制

事前风险控制就是避免事故或损失的发生,这种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防范风险事故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是组织控制。就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制衡。美国的组织控制一般设有:投资决策部门、交易执行部门、结算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监察稽核部门。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要在决策部门、交易部门、清算部门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监察稽核部门。二是操作控制。包括投资限额控制、操作标准化控制、业分隔离控制。三是报告制度。临时或定期向风险控制部门及上级部门报告。四是违规行为的监察和控制。包括设立基金投资限制表、员工行为的监察等。五是建立投资的内部会计控制。这是保证交易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完全、及时的系统与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为篡改或大意疏漏造成的记帐不实或定价不合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2、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发达资本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VAR方法、SA方法等。

(二)事中风险控制

事中风险控制就是在事故或损失发生时,避免损失过一步扩大的一种机制。

(三)事后风险控制

第6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作者简介:孙翎(1976-),女,湖南汨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

摘要:风险管理是奥运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奥运会从筹备到结束整个生命周期。分析了奥运会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模式,为奥运会风险控制提供了更新的理念和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奥运会;风险;全寿命;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589-03

风险管理是奥运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奥运会从筹备到结束整个生命周期,了解奥运会风险的来源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对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奥运会的寿命周期大约为10~12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成功申办、筹办、举办到举办后的后续活动可以划分3个阶段:前奥运阶段,2002~2008年;奥运阶段,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后奥运阶段,2008~2012年。奥运会在其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不尽相同,本文分析了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依据寿命周期和整体化程度,构建了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模式,力求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1 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分析

1.1 前奥运阶段 奥运会从筹办到举办前为投资高峰,包括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组织筹备和环保建设等,大量的风险存在于这一阶段,包括:1)决策风险:奥运会的决策包括组织决策、管理决策和经济决策,只有完成了所有决策,才能进入奥运会的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如果项目不可行、立项错误,会给后续阶段带来巨大的损失;2)金融(财务)风险:包括由于融资不畅,运作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等所导致融资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3)施工风险:主要是指与奥运会相关的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风险,包括由于设计失误,施工方法、工艺技术、怠工等因素造成工期拖延、质量缺陷、费用超支和环保问题等;4)组织风险:是指由于奥运会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奥运会组织形式非常复杂,有些单位既是发起者,又是投资者,还是承包商,由于有关各方参与奥运会的动机和目标不一致,在奥运会筹备和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执行和沟通的困难,影响奥运会的进程。

1.2 奥运阶段 赛事过程中,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剧烈的身体碰撞,充满冒险的运动项目以及数以万计狂热观众的参与使得该阶段事故、人身伤害发生率较高,包括:1)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指运动员、教练员、媒体人员、志愿者因一些意外而存在着死亡、残疾、护理与遣返以及专业运动员收入损失风险;2)责任风险:指教练员、训练员等因职业行为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组织者和政府官员的法律责任风险等非过失性及过失性公共责任赔偿的可能性;3)技术风险:包括电视转播风险、赛事管理信息系统故障等技术方面的不确定因素;4)财产保险:包括可移动器材、固定场馆、机动车辆、重要设施损坏风险;5)政治风险:指恐怖袭击、战争等不确定因素,9.11事件之后,各大体育赛事项目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恐怖袭击的风险,我国政局较为稳定,但我国的一些特殊国情也是应当引起充分重视的;6)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造成赛事中断,财务毁损等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气候风险和赛场环境风险等。

1.3 后奥运阶段 在奥运会当年,旅游、通信、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消费增势强劲,但很多时候,问题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才出现,包括:(1)金融(财务)风险:奥运会结束以后,各种需求会相对萎缩,可能出现房地产闲置、运动场馆和宾馆利用不足,旅游人数下降等现象,如果为奥运进行的大量固定投资在比赛结束后达不到充分的使用,无法产生可补偿的现金流,一旦奥运会结束,这种一次性消费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必将迅速大幅度回落,甚至会阻碍主办地区的进一步发展;(2)责任风险:奥运会组委会的解散之后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很多与奥运会相关的责任风险,包括组织者管理层个人决策失误导致的组委会损失,但更多的是非决策失误而由于诸多必然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损失”[1]。

2 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模式设计

风险控制手段分两大类:非财务型风险控制、财务型风险控制。作为一种典型的财务型风险控制法,保险一直是降低和化解奥运会风险的最重要的手段[1]。但单纯依赖保险也会产生覆盖范围有限、结构性缺陷、轻视风险的正面效应以及整体效应考虑不足等诸多问题。事实上,除了保险之外,奥运会还应有更为广义的风险管理,即运用集成化的风险控制手段对奥运会全寿命周期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财务型和非财务型奥运风险控制手段,保险型与非保险型财务风险控制手段,以及跨市场、多技术的集成等。

2.1 非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从总体上看,财务型风险控制与融资是奥运会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但在奥运会的全寿命周期,特别是前奥运阶段和奥运阶段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非财务的风险控制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有效风险控制的目的,如果方法得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控制成本。

2.1.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避开风险本身,在完成风险识别与分析之后,若奥运会风险管理人员发现某些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一旦发生损失且损失很严重时,可以考虑采取主动放弃或者完全拒绝承担该种风险的行动方案。在前奥运阶段和奥运阶段,一些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施工风险可以考虑采用规避法避免未来更大的损失。

2.1.2 非财务型损失控制 非财务型损失控制是指利用非融资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其主要实现途径有三个:1)防损措施和减损措施并重,例如:注重信用等级评价,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加强奥运场馆建设的安全管理;在意外事故发生后,采用减损措施经历保护受损人员的身体技能和受损财务的价值等;2)分离风险单位和复制风险单位,例如,在奥运场馆内建造防火墙,高额奥运物资的分批发送,对奥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实施异地备份等;3)借助签订免责协议或合同实现非财务风险转嫁,例如,奥运场馆建筑工程的工期一般较长,工程发包方可以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写明:若因场馆承包方原因致使工期延长,合同价格需相应上调。

2.2 财务型风险控制手段 针对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财务型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保险和非保险两大类,这两类风险控制手段是奥运会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

2.2.1 利用传统商业保险进行奥运风险融资 利用传统商业保险进行风险融资的成本包括向保险及再保险市场转移风

险所发生的保险费,在免赔额之下的损失,以及超过保险限额的损失。对于奥运会寿命周期面临的可保风险,如果采用非财务风险控制成本大于保险成本就可以考虑购买保险,目前商业保险针对奥运会推出的产品包括四类:一是针对人身风险的保障产品: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专业运动员收入损失保险,意外事故综合保险等;二是针对财产风险的保险产品:包括安装工程保险,财产保险,财务保险等;三是针对责任风险的保险产品:包括公共责任险,产品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意外责任险等;四是针对意外风险的保险产品:包括技术方面,气候方面,政治方面和赛事的全部和部分取消,赛事的延期、改期等。

2.2.2 非保险财务型奥运风险融资与控制 非保险财务型风险融资与控制包括风险自留、合同安排、委托保管、担保合同和套期保值等措施。奥运场馆和附属设施建设规模大,资金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报酬收益不易预测,建设和运营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目前国内金融技术不发达造成场馆、附属设施建成后金融风险过于集中,且难以转移和分散,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要等10~20年才可能全部收回投资。而在国外场馆等设施都附属于俱乐部,俱乐部可以通过发放会员证的方式保证前期稳定的收人,会员证是证券化产品,更为直接的做法可以将与其稳定的应收款证券化在债券市场直接交易[1]。为了更好地转移和分散奥运金融风险,奥运建设可引入社会资金,发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的融资功能和金融风险分散的功能。在融资渠道上,可以考虑采用一些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的方式来合理地规避和分散奥运会金融风险,例如:建立准政府性质的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l.1rpose Ve-hide:SPV),发行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市场流通证券,实现资产证券化(Asset-BaekedSecuritization:ABS),拓宽奥运会的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快项目建设和分散风险[1]。

2.3 跨风险资本市场、多信息技术的集成 在综合运用财务型和非财务型奥运风险控制手段,保险型与非保险型财务风险控制手段的基础上,奥运会全寿命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还可考虑跨越保险市场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集成使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其实施难点和关键点在于:

2.3.1 风险要素集成的标准度量尺度 如何对分散于奥运会系统中的各风险要素进行集成是奥运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进行有效的风险集成,在风险识别环节需要利用一个标准度量尺度来探索风险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衍生关系,在风险估计环节需要在统一评估标准上对各种风险进行估计和量化,在风险评价环节需要利用统一评估标准对各风险要素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作为一种描述与集成复杂系统的新型工具,管理熵[2]能够突破传统风险量化方法的限制,解决了风险要素的非线性建模难题,不仅为奥运会整体风险度量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集成尺度,也为奥运会风险的全面管理走向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2.3.2 趋同化风险资本市场与融资的整体解决方案 传统的风险资本市场是相互分割的。一些风险只能在保险市场获得保障,而另一些风险只能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对冲。随着对金融服务业监管的不断放松,银行、保险人、再保险人的业务也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3,4,5,6,]。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保险证券、保险期货、保险期权等保险创新形式正是综合利用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相互关联、相互抵消的性质进行的趋同化风险资本市场与融资,这类保险创新形式被称为非传统风险转移(Ahemafive risk ban8fer:ART)。如果能在传统商业保险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RT,不仅可以扩大奥运保险的覆盖范围,降低保险费率,消除奥运会组织者所面临的(再)保险人的信用风险问题,更重要的从总体上利用资本市场扩张了保险风险转移的能力与效率。根据奥运会风险因素的特点,可以选择再保险,有限风险保险,多触发器产品,或有资本和保险债券等ART方式[1]。

2.3.3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实施奥运会全寿命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过往赛事组织的经验和历史数据,建立集中化的风险数据仓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奥运会全面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奥运会全面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目的在于将奥运会风险分析、风险集成、风险控制与Data Mining、Data Warehouse、OLAP、AI、DSS、GIS等信息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在奥运会全寿命周期内,随时对承包商、组织者、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保险人、再保险人、相关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风险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协助奥运会参与各方进行风险沟通和控制,实现奥运风险管理的定量化、信息化、自动化。

3 结论与建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面临着巨大风险,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会全寿命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建议如下:1)在奥运会组委会现有的19个职能部门基础上增设风险管理部,由专门的风险经理负责管理和协调奥运会全寿命周期中的各种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经理应当具备体育保险、风险管理、法律、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2)借鉴国外成熟的体育赛事保险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发运动伤害保险、体育运动综合财产保险、体育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伤害保险、赛事取消保险等奥运保险产品,填补国内保险市场空白;3)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实现奥运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的融合。包括设计配套的投融资体制,实现场馆、设施的服务多样化、市场化,以及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同时设计相关的金融产品,提高利用资本市场扩张风险转移的能力与效率;4)设计和开发奥运会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奥运会风险沟通和风险监控。

实施上述风险措施的必备条件是设立一笔合理的风险预算与储备资金。资金的具体规模应当建立在对北京奥运会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专业、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基础之上,同时参照前几届奥运会的风险管理开支情况。由于涉及到奥运会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在规模测算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利率、汇率和物价等变动因素。

参考文献:

[1]何小锋,张春煌.奥运场馆建成后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经纬.2003,(6):129~131.

[2]宋华岭,刘全顺,刘丽娟等.管理熵理论――企业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评价的新尺度[J].管理科学学报,2003,6(3):19~27。

[3]姚建伟,何玉梅,刘文宇.抵押选择性风险转移产品(ART)[J].西南金融,2001,(2):58~60.

[4]Neil A,Doherty.Integrating Risk Management[M].McGmw,2000.

第7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在建筑工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面临着风险的发生。些许的疏忽都会造成工程的失败和损失。因此,风险控制才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具备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因此风险就会相对来说多一些。这种环境下,提出一套有效地风险控制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者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强度,保障建筑项目能够顺利完工通常会从工程造价方面入手进行控制。因为工程造价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对于建筑工程有很大的破坏力。因此,项目造价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一、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认识

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都面临风险的发生。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也要相应的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通过有效地风险控制,可以让风险的发生概率不断地降低,使工程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造价财务风险控制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从而减低风险的发生率,或者在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减少资金的损失。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意义:

一是有效地风险控制能够给工程的决策人员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提供有效地依据,风险评定也能帮助决策者提供部分计划参考与建议。这能够帮助一个建设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是风险控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目前市场上的经济情况,减少了由于工程造价的升高导致的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利益、给国家的资源和资金造成浪费的现象。

二、建筑工程造价财务风险

工程造价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是一项烦琐并且艰巨的工作,虽然如此,这项工作也不得不完成,因为工程造价具备广泛的应用范围。

工程造价也是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承包土地费用、施工准备阶段费用、施工建设费用、市场变化导致原料费用、工人工资、大型机械租用费等,这些资金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造价风险的发生。

除了上述列举的直接因素之外,还包括各种间接因素。有政府的按法律法规、市场的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等。在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把这些因素都涉及,才能够对于整个工程的财务面临哪些风险有较为详细的把握,当真正面临风险时,才能采取有效地规避措施减少资金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目标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已经清楚,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由很多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让建设单位的实际财务活动与预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就不难理解,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采取措施让建设单位的财务活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任何费用的花销都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使建设单位的实际建设效果和预算结果之间的差距不断减小。具体细化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建筑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依据建设单位的特殊性形成特有的机制,笔者认为内部主要加强三大块的建设,分别是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审计机构,这三个机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是强化审计机构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的每个过程进行审计,及时准确地检查出工程进行中的各项财务问题,并且针对审核出的问题做出审计报告上交给财务部门,让财务对于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给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保障建设单位的财务完整。

三是规范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让部门内部的会计资料始终完整准确,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和执行。

四、建筑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

(一)构建原则

虽然本过程的目的是加强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是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准则,按规定进行完善。大体上应该本着风险控制贯穿所有建筑过程的特征,并且遵守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是管理和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备中,要保证风险管理涵盖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中,保障对于建筑过程有完整的了解。依照建设单位目前的财务情况划分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及时的分析出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二是集中与分工相统一的原则。完善整体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财务部门内部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保障财务的造价控制能够与工程的建设统一起来,减少差错的发生。

(二)具体构建方法

为了使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出来以后能够用到实际中去,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机制。建筑工程造价在建设中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为了让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进行支撑。将风险控制划分成一个个的小的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确保内部的信息交流,从而打造出一种具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风险控制组织。

一是在形成有序的风险管理组织与团队之后,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准备阶段,应该出台一套风险控制计划。在计划中,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一些风险与问题,计划完成后,要制定报告,将结果呈报给建筑工程的决策人员,给他们提供最为准确的决策依据。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应该及时做好风险预案,保证风险真正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快速的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二是在风险贯穿在建筑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建设没有完成,风险就随时可以发生。因此,风险控制方案要及时反馈项目风险的控制信息,指导控制方案进一步施行。风险发生后,不仅要有预防措施,还要保证有另一套方案使原计划照常进行,使建设不会因为风险的发生而放慢脚步。

三是风控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风险响应。因为就算风险控制方案十分的完美,也会有风险发生的时候,不可能将风险完全规避,因此除了要不断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准备应对风险事件的响应,并且同时要具备解决风险的能力。正常情况下风险响应动作有:规避、减少、转走和自留。针对风险的发生应该具备有效地风险管理计划,在计划中,着重进行管理目标、使用的范围、应对措施以及数据的发源处进行建设。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将风险转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应该引起建筑单位同行的重视。风险响应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特殊手段,能够直接使建设的预算进行整改调整。

四是在构建工程造价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划分清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建设单位要把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融入内控制度中去,加大在风险发生时的反应速度和质量,从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将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一种依靠,提升建设单位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要分清形式,充分认识到建筑中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他们二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清楚一些风险是可控的,而有的风险是不可控的,只有在风险管理中让每个人员之间有效互动、参与,才能让财务控制体系发挥出有效地作用。

第8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丙烯酸及酯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和公用工程。采用引进丙烯酸技术,配套国产化丙烯酸技术,装置每年生产14万吨丙烯酸以及16万吨丙烯酸及酯。根据项目建设工程全过程的周期性特点,本文将要研究的对象分为四个阶段,即决策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对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控制研究。

2项目安全风险控制

2.1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

决策阶段风险事故还没有发生,因此要制定安全有效的措施控制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风险规避

对工程项目而言风险规避主要是通过变更项目的一些计划,消除原有计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或那些能产生风险的条件,从而达到保护项目正常进行避免遭到风险因素影响。在丙烯酸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通常是通过直接消除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和设置一定的保护应急措施来规避事件发生后的可能损失。

2.1.2风险减轻与转移

风险减轻是通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减小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或者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通过一定的保护应急措施减小事故的损害程度,把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减小到可接受的范围。

2.1.3分散控制措施

在丙烯酸及酯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风险分散主要是通过增加承担风险的单位来减轻总体风险的措施。

2.2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建厂选址风险和工程设计方案以及合同拟定等方面风险。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2.2.1对丙烯酸及酯项目的技术、设备、工程方案严格审查,防止出现缺陷而导致工程变更或是施工索赔,使得投资增加以及工程造价难以掌控;

2.2.2明确招标范围,避免导致承包商投标报价不准等引发的合同争议;认真审查该项目工程清单编制避免出现遗项、错项而引起承包商索赔或者提高报价;

2.2.3认真拟定合同,明确合同款项权责利,以防止出现合同纠纷,或者过多地将风险转移至承包商,造成承包商履行合同不力。

2.3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的消除风险,只能够从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一些风险应对方案尽量减小风险的损失。在丙烯酸及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要结合施工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工程技术控制。

2.3.1施工安全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成本,所以安全控制显得极为重要,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保证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确保劳保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3.2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通过作业技术和活动来达到质量要求。为了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监控和检查,对工程项目的一些要求要转换为定性和定量的指标。

2.3.3工程建设技术和进度控制

通过对以往的类似的工程项目研究来看,工程进度和建设是项目重点控制的风险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的完成就要加大对工程建设技术和进度的控制。

2.4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

丙烯酸及酯工程项目的验收竣工是投资由建设转入生产、使用和运营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和检查建设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准确风险评价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控制:

2.4.1工程竣工验收管理。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整改计划执行不利等造成的项目本身存在的缺陷,从而导致项目不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而引起的风险,因此应该加强合同的执行情况的预验收,并及时进行整改完善,来减小工程竣工验收的风险。

2.4.2工程竣工资料管理。建立资料收集、归档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资料进行管理,按照资料归档要求对第三方的资料进行确认审核,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第9篇: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受到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特点的影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特点也同其经营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关系,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这几种财务管理模式也分别有着相应的特点。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母公司统一进行财务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子公司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部门,只有简单的会计部门,所有的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由母公司承担。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事项教育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的,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是集团企业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有着自己完整的财务管理模式,母公司并不直接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和分权型财务管理相互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会对子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财务掌控,但是也会充分保障子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当前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是导致很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财务风险控制可以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途径。因而对于集团企业来说,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会导致无法及时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事件。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随着集团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如何更好的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也成为了保障集团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也会对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集团企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中,如果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很难做到对于子公司财务风险的较好防范,例如对于一些财务独立的集团企业子公司而言,很多财务风险问题都是隐性的,甚至还会存在着认为刻意隐瞒的情况。

2.财务管理结构有待优化

财务管理结构有待优化,也是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很多集团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并不合理。例如一些集团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没有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在财务管理结构方面也没有进行较好的优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会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能够较好的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如集团企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一般由子公司管理层直接管辖,但是也会受到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财务管理结构存在问题,就很可能产生双重领导的问题,会降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如果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还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易于发生一些财务舞弊事件,这种情况在集团企业的子公司财务管理中一般较为常见。

3.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缺乏较好的参与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营决策方面,财务管理能够为经营决策提供较好的决策参考意见,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然而应当看到,在当前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缺乏在经营决策方面的较好参与,很多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为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作为一种经营控制手段出现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财务管理。这一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很多集团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较好的认知,仅仅是会调用一些必要的财务数据,而不是财务管理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同样也可能会产生经营决策机制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决策失误风险大大增加。

三、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引导财务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积极参与。

1.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当正确看待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财务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保障集团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针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财务风险止损机制等等,应用全面风险控制机制。同时,应当注重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特别是对于母公司而言,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制度,包括定期的财务检查和不定期的财务巡查,不但对于母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还应当对于子公司进行财务识别和控制。在财务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子公司存在财务风险问题,应当立即汇报至母公司,并且由母公司派出专门的团队进行检查,对于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对于由人为影响因素的财务风险事件,还应当对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优化财务管理结构

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也是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第一个重要手段,针对当前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优化财务管理结构。特别是在子公司财务管理结构优化方面,应当在保持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财务监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放权”,增加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独立性,避免双重领导问题,提升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也就是应用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一些集团企业,也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也应当对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进行优化,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使得其他部门能够较好的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引导财务管理在经营决策中的积极参与

为了提升集团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保障集团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应当引导财务管理在集团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参与集团企业的经营决策。例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从财务管理角度,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主动提供相应的决策意见。这一决策意见,应当是在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例如在集团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由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财务数据的分析结果和调查结果,进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收益评估等等,为决策层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