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数学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数学报论文

第1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开题报告(一)

题目: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成因及分析研究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聪明孩子,对于书本上或课外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够顺利解出,但平时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一直不高,数学测验考试的成绩也很少有满分的记录。导致这些学生作业正确率和测验考试成绩与其实际水平不相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如23-7=18之类的低级错误。对此,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低级错误还是屡见不鲜。

目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步建立数学计算教学课的资源库。

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总结阶段(**年**月)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申请人的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2)活动时间安排:每两周活动一次,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每次活动均应有书面记录。

人员安排:

**: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制定出详实的研究计划,并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向课题组组长汇报研究情况,积极主动接受专相关的指导,对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书面报告课题组长。

数学论文开题报告(二)

意义:

(1)通过对若尔当标准型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若尔当标准型的进一步和巩固,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科技,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通过对若尔当标准理论应用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比如对若尔当标准形的推导过程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及在n阶矩阵中标准形的求法

研究状况:

若尔当标准型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型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其中有王莲花发表的关于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探究及其他数学家在若尔当标准形上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矩阵的秩和正交矩阵个方面的应用。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1)矩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基本定义及计算;

(2)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求法;

(3)依据具体实例论述若尔当标准形理论的应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总结说明法:对微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及应用进行逻辑分析。

思路:

首先说明若尔当标准形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是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说明它通过数字矩阵的相似变换得到,那么可以知道矩阵的标准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等优点,尤其关于化矩阵为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及方法,然后着重总结说明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在线性代数上的广泛应用,例如解矩阵方程,求矩阵的秩,分解矩阵等。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1]王莲花,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关系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王英,若尔当标准形问题新探[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3]顾江永,若尔当标准形的一个标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4]高芳征,常瑾瑾;若尔当标准形的标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5]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徐仲,张凯院;矩阵论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第三版J[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8]李桃生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推导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年**月10日——20**年1月10日:选题及论文前期准备;

2.20**年1月10日——20**年3月5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年3月5日——20**年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

4.20**年4月10日——20**年5月10日:完成论文二稿;

第2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不大,井小不小;年纪不大,成绩不小;

职称梯队,都是神马;心藏勾三股四玄五,口述加减乘除平方;

以往走马观花闲逛,今后快马扬鞭工作;自从小福来到,从此天马行空;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同事尽心尽力,彬彬有礼;对学校真心热爱,热情服务;

学带已囊中之物,特后当为期不远;

今日君子一言,他日驷马难追!

数风流人物,还看马——晓——明!

事迹介绍

老师一直在小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近五年进行了一轮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数学循环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安心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与其他老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历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树立敬业、乐业的世界观、道德观,是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近五年,新北区年度考核优秀2次,获市新北区行政嘉奖3次。

老师始终把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关心爱护学生,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任教班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教学中,谦虚好学,精心钻研,积极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树立大数学的教育观,努力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课后,积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参加数学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名学生在《小学生数学报》竞赛中获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通过多年打磨,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2006年被评为市数学骨干教师。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获得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2010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中,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11年获新北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老师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加校省级课题《基于教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和区教研室省级课题《数学课程标准分解与实施的研究》主要研究。主持的区级课题《基于教材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7月份顺利结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善于总结, 2010年11月,论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现状和对策》发表在省级刊物《山西教育》上;2010年4月,论文《开展延伸活动,落实数学实践活动目标》发表在中国教育理论期刊《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上,论文《巧妙设计板书,提升教学实效》发表在省级刊物《学周刊》2010年第10期。2011年4月,论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发表在省级刊物《教育研究与评论》上。2011年6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小学数学教育》上。2012年6月《口算教学校本化,从“点状”走向“序列”》发表在省级刊物《考试周刊》……共将近20篇论文在区以上获奖或发表。

第3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文化;教育

文化是教学的源泉和动力,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数学公式、数学习题类型的死记硬背,不能失去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内涵概述

(一)数学文化教育的概念

数学文化教育是在新课改中提出的一项针对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其具体是指,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及数学学术教学转化为灵动性、动态化的数学文化活动,并在该动态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意识、精神的传达,亦重视对其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并将其内化成个体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从实质上得到学生对数学教育的认可。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有所不同的是,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其强调的不再是数学的技能教学,而是一种数学文化意识、数学文化创新的形成以及一种数学文化精神及数学文化氛围的熏陶。

(二)数学文化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正确的数学观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则有利于其正确数学观的形成,从而为其学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不仅涵盖了数学知识、数学技巧等数学技能式的教学,亦将整个数学文化置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中,并突破其学科性的限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的广泛性以及其在其他学科中的价值,形成关联性的数学观。

2.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智态度、批判头南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可以将学生置于完整的数学理论及实践系统,培养其理性的数学文化理念。

3.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树立

只有存在数学意识才能将数学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通过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其数学文化意识,并同学深刻的、动态化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将数学文化意识纳入到学生的文化素养之中,从而将数学应用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二、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将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积极的实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教学途径,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1.增强数学感染力

将数学文化教育渗入到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其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其耐心性、识别能力明显处于弱势,感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视觉转换的方式,摒弃繁复、枯燥的数学的数字化、公式化教学模式,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使其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充分探索数学奥秘。

例如小学数学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探索欲:<E:\123456\速读・下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11125034.png>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出以上两张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见过以上两种物体呢?两张图片中都存在哪些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鲜艳的画面感总是很容易就引起小学生的记忆力,并把枯燥的数学图形教学转化为图片的识别,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2.体验数学的魅力

魅力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来讲都极具吸引力,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亦能增强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性,并在探究体验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数学文化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广,且其并不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亦包含着数学趣事轶闻、数学名人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相关数学文化背景的引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欣赏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如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大家华罗庚的数学学习故事等,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及魅力,引发小学生对其学习的向往。

(二)在小学数学的课外教学中延伸数学教育

在小学数学的课外教学中在进行数学的延伸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数学作文的方式进行,与语文作文的纯文字性叙述有所不同,数学作文在于作文写作的数字性体验。

例如,要求学生在数学作文的写作过程中体现一种数学计算,就以某位小学生的数学作文写作为例:今天我和妈妈一块逛超市,我们总共买了4种水果,有17个,其中有5个我最爱吃的火龙果,2个爸爸爱吃的橙子,妈妈爱吃的橘子比姐姐爱吃的苹果多了2个,姐姐问我给她买了多少了苹果?我说给她买了4个苹果,姐姐夸我算的真棒!

以上是数学作文的主要写作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完成数学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呼吁下,数学文化教育是小学课堂进行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学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秦安.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的辨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04)

第4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情绪智力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名词。经过心理学界的一番努力,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现在已经开始趋于成熟。在应用方面,自1995年戈尔曼将其著作《情绪智商》出版以来,情绪智力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在教育领域,人们长久以来都只注重对智力的培养,而很少涉及情绪智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情绪智力的一系列特点以及对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现实必要性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初步的建设性构想——以课程和师资为主要形式展开新时期小学情绪智力教育的序章。  

1 情绪智力的涵义 

上个世纪前期,桑代克提出了人类智力的多因素论,后来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加深了对智力的研究。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心理学概念的提出掀起了世界范围内一场人类智能的革命——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约翰·梅耶提出来的“情绪智力”。到了1995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情感智商》使情绪智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1.1 情绪智力的定义 

1.1.1 情绪智力是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情绪智力,又称情商,彼得·塞拉维和约翰·梅耶对其定义是“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①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1.1.2 情绪智力的内容 

1995年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认为,情绪智力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②(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3)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4)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而言之,情绪智力的构成就是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觉知能力”、“以情促思能力”、“移情能力”、“情绪的调节能力”这四个关键词构成。这四种内容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情绪智力的内在本质。 

1.2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1.2.1 小学生情绪的特点 

国内有学者对小学生情绪智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后发现:③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小学3-6年级学生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小学3-6年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社会地位存在显著正相关。这显示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一部分特点,即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情绪智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1.2.2 小学生情绪智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情绪智力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智商,国际上学者普遍持一个观点:情绪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提高的。④格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可以通过经验和培训得到明显的提高。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情绪智力的早期培养。如今世界教育的改革方向已经转入由智商情商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被称为“ei”教育,即情商智商教育。如美国的“社会发展”、“社会与情感课程”等课程。 

1.2.3 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重要性 

戈尔曼的《情绪智商》一书已经证明,情绪智力在人的一生中的影响很大,这涉及情绪智力最根本的功能。戈尔曼对此作了独到的说明:“情感潜能可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这说明情绪智力在我们所拥有的能力中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中介”或“媒介”的作用。⑤有心理学家通过对上千名iq在130以上的智力超常儿童作了长期的观察认为,智商在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仅占20%。可见,情绪智力的高低对成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2 重视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现实必要性 

而对于情绪智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运用情绪智力从而更好的驾驭其他智力,在当今社会更显重要。但我国现阶段情绪智力的教育不容乐观。 

2.1 小学生情绪问题令人堪忧 

从我国小学生的情绪状况来看,问题的严重性令人担忧。有人曾对一地区城区、郊区、农村200多位中小学生进行了焦虑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5.4%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焦虑、孤独等症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已经不容忽视。 

2.2 学术认知的偏差错误的引导了教育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知的错误导致了教育的失位。 “由于传统的智能观的主要内涵是言语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狭隘的智能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将培养片面发展的学生,即学校对人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智能相对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⑥这样的尴尬在我国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了我们以往的智商决定成败的观念是不确切的。 

2.3 小学生情绪智力教育严重缺失 

(1)应试教育体制导致情绪智力走向教育边缘。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始终笼罩着整个教育界,虽然很早就提出素质教育,但是出于国家相应体制的欠缺等一系列原因,素质教育也只是形式化的口号。 

(2)教师素质是在校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问题的关键。与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小学教师,所以在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当今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教师由于其社会地位低、待遇较差以及生活事业的多重压力导致情绪智力的培养不被重视,所以更加无暇顾及。 

(3)家庭教育受教育体制的影响深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决定着我国多数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育而非“情育”,家长可以为孩子花很多钱上课外辅导班,请家教,却不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导致我国很多小学生存在心理或情感问题。 

3 我国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原则及对策浅析 

3.1 我国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原则 

3.1.1 国家、社会、学校三者都应在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中的各司其职 

国家是制定教育政策的主体,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应该有所根据。而社会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学校的责任更是不言而喻。 

3.1.2 情绪智力的培养应尽早进行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也是有其特定规律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情绪智力应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一旦错过机会,便很难再进行补救。 

3.1.3 情绪智力的培养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应该注意的则是:(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情绪发展特点,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语言的亲和性,而高年级更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2)教师应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后进生应该注重增加其成功机会,使其获得更多的正面积极的情绪体验;(3)适当的帮助小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转移注意力,看书,向他人倾诉等方式。 

3.2 我国在校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对策 

根据情绪智力的内容结构和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学校小学教育中的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从师资、课程、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 

3.2.1 师资方面 

在情绪智力这一方面,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通过教师的身教、言教和师生互动,特别是通过同辈团体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智力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具体地说,教师对于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有师范作用(身教)、情绪指导(言传)。 

(1)教师的外显行为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是相当可观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师如果以心换心,从不同途径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转化,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促进其情绪智力的有效提升。⑦ 

(2)教师对学生平等亲切的情绪指导对小学生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帮助的。一个情绪智力导向的环境应该包括在自我控制、有效交流、合作、责任、决策、问题解决等方面给学生以直接的技术指导。⑧这些帮助主要包括体验成功、归属感、尊重、坚持性、积极性等。这些方面的言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情绪智力也是有帮助的。 

3.2.2 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 

(1)课程方面。首先是一般课程,学校在一般课程如语文数学等智力课程的结构下可开发隐形课程。如课堂人文环境、物理环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其次是活动课程。这一课程内容主要是课外的活动课,比如国外早已涉及到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帮助小学生锻炼自己调节自身情绪,抵抗挫折的能力。 

再次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属于学校自主开发的一类课程。如美国的以情绪为主题的“自我科学”课程。教师以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作为学习和探讨的主题,让学生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辨认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和情感反应,学习与他人合作。⑨ 

(2)教学方面。教学方面,教师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扮演小教师”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情促学,情智交融,并最终使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智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班级管理方面。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则是这一方面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轮流让学生根据其性格和情绪智力的高低(主要靠班主任平时的观察)在班上任职。这对于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的提升是相当有帮助的。 

3.2.3 心理咨询 

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高,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在加强情商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方式来施加影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完善其心理调节机制。 

4 结语 

总之,对于未来情绪智力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些方法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进步。在学校教育之中加入情绪智力的课程,重视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 

 

注释 

①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 phychological science,2005(5). 

②竺培梁.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 

③刘玉娟.小学生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8). 

④蒋巧君.小学生情绪教育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05(6). 

⑤肖静宁.情绪智力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 

⑥屈仁均.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及国外情绪智力教育借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⑦王旭飞.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j].石油教育,2000(10). 

第5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体现,通过数学模型,人们可以以数学的方式认识事物,也可以以数学的方式对客观现象进行描述。例如,舍去一切具体情景,行程问题的基本模型是:路程=速度×时间(s=vt),只不过在解决具体问题解决时,需要的是对这个模型进行一次构建还是多次构建的问题。所以,数学模型是数学思维过程的体现,是用语言符号外化了的数学思维过程。显然,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与构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观念及意识。有人形象的将数学比喻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小学教师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生活学习数学,让孩子做好思维的“体操”从而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孩子们的思维比较原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在数学教育方面,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对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当今的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数学模型的理念就是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意义重大,在模型中,学生可以在实际情景体会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机会进行数学再创造和再探索,通过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认识,学生可以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更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社会和自然的紧密联系。所以说,通过数学模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农村教学中,学校的和家庭的条件有限,孩子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比较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兴意识。”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性。

二、通过数学建模理念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技能、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策略的应用,以及对数字的感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说明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当然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实现由“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的重大转变。显然,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多方面得以培养,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还能得到一些经验方面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开始阶段,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开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使孩子们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激发小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今天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许多同学在中考或高考中因数学或英语的成绩较低而与理想的中学或大学失之交臂。甚至有的同学对数学是去了兴趣,一看见数学就反感。这其中就有原来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课上的枯燥无味,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长此下来,数学成了同学们心中的一块心病。因此,一个数学教师能不能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是体现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可行的必要的,而且对小学数学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解答及其应用,将会成为未来数学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需求,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上,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反之,则教师教得疲劳,学生学得痛苦。要成功的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多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使之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发展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同样,数学问题也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教师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倾向,最初只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这种潜在的因素要通过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方能逐渐形成和稳定下来。新《课标》也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规律的总结,都需要学生能从数学对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而这些数学模型的成功抽象,又都需要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积极多元评价,升华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表现,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认可,得到表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热情的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赞许,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褒扬,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报以掌声,对学生工整的作业赠以“红花”。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1.评价要多元化。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程上老师是唯一的裁判员,一切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以老师的思维以及方式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2.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为主。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的认知程度不仅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更加依赖于同学以及自身的评价。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爱对自己的学生说“你做得真棒!”“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就在这一声声的赞扬声中,学生的心田注入了一股股暖流,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内驱力和兴趣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也提出:“评价学生要多元化,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水平、情感态度和评价方法要多样”。鉴于上述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挖掘学生在实践、操作、测试等活动中表现出的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多元的评价,不能单以对或错来进行判断,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情况做出多元评价,不仅要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精神等,同时还要注重评价的相对性。只有通过多元化评价,善于抓住和肯定学生的亮点,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鼓励与推动作用。 

四、结语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要使数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便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充满魅力,充满情趣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靖.来源生活.回归生活[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6.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爱因斯坦文集——论教育. 

第7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主要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引言

什么叫创新?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什么又叫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安徽省也从2007年9月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我们也踏上了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探索之旅。

二、目的与意义

新课标对中学数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对创新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都对创新充满了渴望,而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块重要阵地。

三、主要结论与体会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创新思维形成提供契机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数学课程内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理念挑战了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被动学习方式。端坐静听、模仿记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新课标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创新思维创造动机

很多教育家和现行的中学教材都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传播和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不够用,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它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原因。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所讲和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标志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这样才能为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可能。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辩证地对待,取其精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合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通常用来评定个体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耐力跑具有简单易行,有效提高人体心肺功能的特点。经常练习耐久跑,能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机能和机体抗疲劳的能力,还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次全国青少年健康体质条差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耐力素质在20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的体质处于弱势状态。调查还显示:小学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最突出问题是耐力素质明显下降,由于小学生面临着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从而自身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心理惰性很大,体内脂肪增多,肌肉力量下降,导致小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据了解,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耐久跑这个项目,一方面比较枯燥乏味,另一方面非常疲劳,再加上学生意志力薄弱,面对这项测试,都感到非常害怕,更谈不上有兴趣。

这种现象给现在的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耐力素质的下降,面对学生的退缩和排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跑的兴趣,从而提高耐久跑的成绩。要尽快提高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当务之急就是改革单一的中长跑教学训练方法和内容,使其具有趣味性。所以我在教学期间,尝试利用各种跳绳的练习代替传统的耐久跑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跳绳是一项健身性、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很受国内外一些专家的推崇。跳绳时双臂用力摇绳,带动胸廓一张一合,对肺器官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动作。长时间持续跳绳时,机体对氧和能量的需要加大,需要呼吸器官加倍工作,并加强心脏收缩,这就使得心肺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我尝试利用跳绳来提高小学生的耐久跑成绩,既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增强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海市嘉定区绿地小学四年级(1―2),(5―6)班共99名学生,年龄范围在10―11岁,身体状况均为良好。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阅了相关论文及网上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对四年级部分学生、学校的体育老师、区教研员等体育高级教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

2.2.3教学实验法

2.2.3.1实验时间

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2.2.3.2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组:按照教学大纲耐力跑项目的课时,以跳绳项目代替耐力跑练习。第一次课:介绍跳绳项目的健身价值和锻炼意义,尤其对减肥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利用课的部分时间,播放各种跳绳比赛及花样跳绳的录像,介绍一些优秀的跳绳运动员的事迹及跳绳纪录,引起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介绍正确的跳绳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花样跳绳,让学生初步体会练习,不规定时间和次数的练习,主要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如双换跳、单脚跳、并脚跳等。

在以后的课中,跳绳1―2分钟或在平整地面上跳绳跑2分钟,可利用各种跳绳方法,每次结束心率保持在130―150次/分钟,等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再开始下一次练习,因为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为110―120次/分钟至170―180次/分钟之间。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120―140次/分钟。使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钟以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急泵血功能。练习时间在40秒至3分钟以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2)对照组:按照传统的耐久跑训练内容,安排相同课时,如重复跑、折返跑、走跑交替等耐力跑项目。

实验组与对照组99名学生,实验前测试并记录他们的400米跑成绩,实验后,再测试记录他们的400米跑成绩,最后对两次成绩进行比较。

2.2.4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应用程序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寻求相互关系,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性描述的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生耐力素质现状

在与学校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对于耐力跑都表示非常不喜欢,觉得跑步太枯燥太乏味,跑的时候又累又难受,更谈不上主动地去锻炼,而是为了达标,为了体育考试及格才被动地带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行练习,对于耐久跑都有排斥和畏惧的心理。极少数学生表示无所谓,因为他们及家长觉得学习其他课程更重要,在测试时也经常不尽全力。这是他们对于耐力跑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没有了解耐力跑项目对身体的真正价值。

我查阅了历年小学四年级女生耐力跑的教与学资料(表一),从中发现学生耐力跑成绩普遍不理想,而且是一届不如一届。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耐力跑测试中高分学生较少,不及格学生人数颇多,及格学生占多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学生较少进行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素质提高项目的锻炼,对耐久跑表现出畏难情绪,怕苦怕累,造成学生意志品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耐久跑教学勉强应付,只求及格,不求提高,加之在学习压力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更少。提高耐力素质与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与强度有关。当前普通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耐力素质仅占全年总课时的8%―12%,一方面绝大部分女生对该类教材持排斥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安排耐久跑的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从教师的教法安排来看,似乎想不出什么好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只能是“教育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地执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时去提高耐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导致耐久跑教学效果不好。

3.2问题的解决

3.2.1利用跳绳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根本上解决耐力跑项目的教学难度,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观察中发现,学生们课余时间喜欢踢毽子、跳绳,这几种练习相对而言,跳绳运动强度较大,在一分钟跳绳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跳半分钟左右时就跳不下去了,出现了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胸闷脸发白,手脚不听使唤等“极点”现象,其反应不低于耐力跑的反应。根据这一现象,把跳绳引入耐力素质练习,来改变过去的单一数圈跑的耐力练习。跳绳的种类很多,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的趣味性花样跳绳来提高学生兴趣,并在课的准备部分,适当安排学生按自身兴趣进行各种跳绳练习。

3.2.2结果分析

实验前400米跑成绩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400米跑平均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5),说明两组学生耐力水平相当。

从表三、表四实验结果可见,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400米平均成绩都有所提高,试验班提高了4秒14,对照班提高了2秒22,但是提高的幅度明显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并且从T检验可以看出,两组试验后的400米跑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班成绩提高比对照班明显,说明经过跳绳项目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400米耐久跑的成绩。虽然传统的耐力练习也能提高耐力跑成绩,但是提高不明显,学生对于枯燥的跑步提不起兴趣,课中课后的练习不足,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3跳绳的时效性和健身性分析

跳绳是一种时效性非常明显的锻炼项目,而且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器械经济、简便,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该项目。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小学高年级有一定的练习基础与经验,在学校容易开展、普及与提高。跳绳时,身体以下肢弹跳和后蹬为主,手臂摆动,腰部也配合上下肢活动而扭动,腹部肌群配合提腿,上下肢在不停地交替运动,致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活量增大,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心肺功能,人体协调性、灵敏性都得到改善,同时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血液流动是单向循环的,血液的回流不仅取决于心脏的泵血和动脉的弹性,骨骼肌的舒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下肢离心脏最远,跳绳时下肢肌肉的舒缩对血液流动的促进作用尤其重要,经常跳绳,全身回流血液增多,必然会增强心脏的排血功能和肺的换气功能。

人要跳起来,必须用足够的爆发力对抗自身的重力,髋、膝、踝等关节肌腱要有足够的柔韧性。跳绳是一种有氧运动,要求骨骼肌的收缩和耐受能力要强,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应。跳绳要跳得好,不仅要反应敏捷,即眼到、心到,颈部、肩部、上肢也要参与,使跑、跳、摇等动作协调。坚持跳绳,能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敏性,是一种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综合素质的很好的体育项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对小学生采用跳绳练习进行耐久跑教学,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跳绳是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运动项目,它不仅对发展弹跳、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有利,还对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技能,增强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跳绳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具有显著作用,且时间短,见效快,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技能,提高全身协调性,并能减少局部脂肪堆积,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

通过跳绳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克服困难,增强毅力,团结拼搏的精神。

4.2建议

在跳绳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活动,以免关节损伤,选择平坦的场地。

跳绳项目在锻炼时运动强度较大,运动时心率在1分钟后均可达到较高水平,锻炼时可采用间歇锻炼法,或降低频率和难度的方法,身体健康保持在最为有利的强度内。对青少年学生来讲,以中等强度锻炼为好。

学校应多多开展跳绳项目,进行宣传,定期进行各种跳绳比赛,竞赛与游戏相结合。教师应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跳绳的积极性,比如播放一些跳绳比赛的录像,花样跳绳的录像,向学生介绍跳绳的健身价值,尤其是对学生减肥起到的积极作用,引起学生家长的关心和学生自己练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魏学军.对普通小学生400m耐久跑教学效果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12).

[2]刘剑,胡跃红.提高耐力素质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J].益阳师专学报,1998,(05).

[3]邓树勋,王健,黄玉山.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杨世局.试析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04).

[5]巫文辉,杜国如.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S1).

[6]杜超,吴铁桥.跳绳运动的奇妙之处[J].中国学校体育,2001,(01).

[7]天涯.跳绳跳出好身材[J].中国健康月刊,2004,(12).

[8]韩建平,田应芳,如何提高学生耐久跑积极性[J].中国学校体育,1998,(02).

第9篇:小学生数学报论文范文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数学阅读观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生活。同理,什么样的儿童数学阅读观将直接决定着儿童数学阅读力提升的幅度。因此,在教学中学校教研组组长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将提升儿童数学阅读力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脑海之中,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明晰了提升儿童数学阅读力的重要性之后,一方面要将此教学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让儿童从繁重的题海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要将这一理念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方式浸润到每一位儿童家长的内心。我们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儿童学好数学的目标不是靠“死做题、做死题”的魔鬼式训练达成的,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而不再一提到“数学阅读”,就“漠然置之”“不屑一顾”或者“只认题海不认人”。

二、点燃儿童数学阅读的激情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愤悱启发、相机诱导”的原则,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起儿童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儿童于“润物无声”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深深地爱上数学,燃起数学阅读的激情。例如在教学《 图形的密铺 》一课时,在教学完新内容之后,我组织儿童一起欣赏了荷兰艺术家埃舍尔所创造的一些精美奇妙的密铺作品,孩子们一个个惊叹不已,接着我又向孩子们展示了由一种图案密铺的作品、两种图案密铺的作品……课后,学生围在我身边,一个劲儿地问:“老师,再让我看一遍,好吗?”“老师,这些作品太美妙了,你都是从哪里找到的?”“老师,你有艺术家们其他的密铺作品吗?借给我看看,行不?”通过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点燃了他们数学阅读的激情。

三、优选儿童数学阅读的文本

走进大小书店,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数学阅读的书籍真的是凤毛麟角,一般规模的书店,基本找不到一本。在儿童数学阅读文本如此匮乏的当下,我们又该从哪里给儿童寻觅阅读文本,满足儿童数学阅读的需要,提升儿童的数学阅读力呢?

1.依托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以儿童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为基础精心编制而成的,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只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将数学教材的应有价值凸显出来。在信息化课堂的当下,很多教师是“课件一课通”“教材练习用”。表面上,这样的课堂容量大,在瞬间可以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的资料,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儿童引入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教学场景,形象又生动,有效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却是教学场面爆棚,儿童心动缺席。其表征为:一些儿童上课时神采飞扬,似乎什么都透彻了,到了做作业时却是“雾里看花”,“混淆不清”。其原因是教师新授课结束后,缺少组织儿童阅读数学教材,没有让儿童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系统的二次自主巩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将数学教材弃之一旁,而应重拾教材的应有价值,为提升儿童阅读力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 百分数的意义 》一课时,为帮助儿童形成一种自主阅读的范式,教给儿童阅读的方法,在新授环节,我让儿童带着以下问题自主阅读:“①例题比较的是哪两个量?②你打算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样比较的好处是什么?③什么叫百分数?④百分数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这4个问题既包含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囊括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时,我先让儿童独立阅读、思考,再让他们小组讨论,最后班级集体交流,很快这些问题就被他们自己一个个破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儿童不仅自主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更为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的自主数学阅读力。

2.依托网络

当下是网络科技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其实,很多儿童数学阅读读物我们也可以从网上购买。像我和我们班学生所购买的《 马小跳玩数学 》《 数学符号的产生 》《 数学游戏 》《 最早的尺子 》《 爱克斯探长――数学侦探故事 》等,都是从网购而来,这些书籍深受儿童的喜爱。

四、引领儿童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儿童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是凭直觉、轻逻辑、少推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时,要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实现从不会到会的飞跃,切实提高儿童的数学阅读力。

1.读一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儿童在完成作业时应付了事,“心浮气躁”“一目十行”“浮光掠影”,没有能够阅读、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匆匆提笔,导致错误发生。待到订正时,如果教师帮其轻轻一读,顿时便“豁然开朗”。从以上现象来看,主要是因为儿童在完成数学作业时,缺少一个静心读题的过程。针对这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儿童,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一般要求其自主轻声读题。这样,一方面,儿童通过有声指读,可以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儿童多读几遍,对其理解题意也有一定的帮助。

2.圈一圈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性质等,儿童较难理解,难以辨清。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一般要求儿童将概念、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圈画起来,以方便自己辨别。例如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儿童通过自读、分析,最后达成共识,即将“末尾”“大小不变”圈出来。又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通读这一概念,儿童很快就圈出了“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关于方程概念的核心要素。经过这样的圈画,有助于儿童克服数学语言障碍,明确概念、性质等核心要素,提升数学阅读的效率,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力。

3.画一画

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又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使儿童能够轻轻松松地阅读习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儿童寻找到抽象和形象的支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儿童在完成这道题:“小军有一些画片,他送给小明一半还多一张后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这是一道采用倒推策略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题理解的难点是“一半还多一张”。为突破本难点,我引导儿童反复研读题意后,自主画出喜欢的图形来帮助自己理解,如图1、图2所示。

通过这样的画图操作,将原本较难理解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了图式语言,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收到了很好的解读效果。

4.写一写

在阅读中,一般“读”“写”不分家。为切实高效地提升儿童的数学阅读力,如果只是靠读读、圈圈、画画、算算和问问,显然是不足的,还必须将儿童的数学阅读与儿童的数学写作融合起来,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儿童的数学阅读力,为其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儿童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独特的发现形成文本,然后由我指点,儿童进行二度修改,再帮助其向各级各类的教辅报纸杂志投稿。至今,由我辅导撰写、修改的数学小论文已有40余篇,分别发表于《 小学生数学报 》《 小学生周报 》《 数学小灵通 》《 数学大世界 》和《 小学生天地 》等多家省级以上教辅类报纸杂志上。当儿童看到自己或同伴的数学小论文不断面世的时候,他们心中的那份自豪与兴奋溢于言表,此时此刻,他们不仅仅有将士凯旋般的快乐,更有数学阅读力的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