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众所周知,生物课程有利于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使得其以科学视角去审视现实生活,了解生物制品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规范其生活习惯,是促进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在参与生物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其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思维视角将会得到锻炼,有利于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
1.1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教师访谈为辅
1.2调查对象:本校四个生物课程开展班级的230名学生,分别为高二4班,6班,18班,9班四个班级
1.3调查有效性: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人数为230名,收回的调查问卷数量为230份,问卷的回收效率为100%
1.4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从学生是否对于生物学有兴趣;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是什么,学生生物学习的态度如何,生物课程的有效性这四个方面来设置。
1.5调查流程:明确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四个生物课程开展班级-开展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收集问卷,总结访谈内容-得出调查结果-开展教学反思-查缺补漏,制定对应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二.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现实,本校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详细来讲:其一,教学理念守旧,传授式教学现象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填鸭式的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二,教师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趣味性丧失,学生兴趣越来越低。教师基础知识不夯实,在知识讲解,技巧阐释时出现错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三,教学目标不清晰,重难点不明,教学整合性不强。教师往往在课堂内容安排随意性大,多数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界定,给予学生带来困惑;其四,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师一味的以教材为主线,很少开展现实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理解抽象问题时出现困难;其五,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一味强调应试教育,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师都片面的追求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此阶段中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反思
综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同乐观,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开展改善,保证各项措施都能够有效的改善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切实的依据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保证对于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做到深刻的理解,积极探析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制定符合实际的生物教学目标。
3.2保证教学策略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生物教学内容的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其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教学策略来说,应该从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提高生物知识的思考能力出发,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任务。
3.3尊重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积极改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践操作等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散其生物思考神经,保证其在课堂上的积极活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
重组教学内容,规避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思维,积极引进先进的生物知识,开展生物教学内容的优化,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不断延伸生物知识的领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3.5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
开展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好教材的小栏目,课后习题,以此为依据开展改编,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其次,积极收集生物感性材料,使得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去理解生物知识;再者,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机会,使得其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积极利用类比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去比较生物知识点的异同,从而加深其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
3.6调整生物知识考核制度
生物作为高中的辅助课程,其本身就容易被人忽视,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的学生开始丧失生物学习的兴趣。由此应该积极改善生物课程的考核机制,建立其以考试和考核双向的机制,使得学生开始重视生物实践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学生其实对于生物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往往会因为考试制度,课堂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不合理,使得其慢慢丧失了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对于此现象,我们应该开展全面的反思,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发挥。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样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开展集娱乐,教育为一体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锐.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 曲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认真仔细思考之后,选择一个更适合学生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定的责任,说白了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反思性教学又可称为反思性实践或者反思想教学,这其中,“反思”是最重要的步骤,是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最终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流程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进行不断的反思,要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学生能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我”的教学,学生能否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将生物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持续的批判与反思,这就是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实质上,反思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所以,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有一定的流程。具体如下。
1.反思,发现问题所在
既然是反思性教学,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反思”了,而反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要清楚自己的教学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所在。但是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都不太重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他们过度依赖于教学经验,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在他们的心中,“我”所实行的这套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可行的,毕竟“我”已经教导过那么多届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没必要再去进行反思。当某种观念或者行为形成了习惯或者结构体系,就会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状态,而这些教师就有着这种“自负”的心态。要想改变教师的这种心态,就必须让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壁,这样他们才会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否则在教育过程中不会出现这些困难。教师一旦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就会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来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交流,提出解决方案
反思性教学强调“反思”,但是不能忽略反思之后的“及时补救”。因此,教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后,应该根据相关的教学方案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源找出解决方案。教师的教学,是和学生一起互动完成的,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教师最直接的受教者,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可以在课后主动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动态,看学生听得是否入迷,学得是否认真,或者通过提问来捕捉学生的表情,看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比如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通过提问来看学生是否完全了解和掌握,如果发现学生对此并不理解,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3.研究,调整反思过程
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是懂得进行反思的,而且应该是坚持进行反思的。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效,还要对有关的结果和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正所谓“学无止境”,这句话不止是针对学生,它面向的是社会上的每个人,自然也包括教师。教师也要学,要养成一种不断追问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会促使教师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反思性教学也是一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断进行尝试的过程。
关键词:难点;精心备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90-0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3)三个班、和高三(4)(5)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其中有重点班也有普通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不同,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达到最优效果。从以下两方面反思生物教学:
一、课前准备:“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
对象分析: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教材分析: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安排。
教学方法分析: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校条件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总体评价:课后对本课时的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针对我校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差,本学期在课堂上我更注重以下几点
1、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教师只讲重点、难点、常考点、易混点,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点、也不讲老师怎么讲学生也学不会的知识点。
2、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能熟读、记忆基本生理过程,下节课一上课就针对性的提问,做到复习巩固之效。
3、课后习题坚持做到教师先做,然后有选择性的布置作业,从易到难,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并能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而后激发学生攻克难题的意识。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积极思考、探索、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它不但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思考,而且是教师置身生物教学情境,从学生发展、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价值层面督促自己重新认识教学的过程。那么,我们应如何反思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观大多未经实践的反思,以简单的重复或照搬为多,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在深层次上迫使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譬如,当笔者讲到“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一问题时,笔者告诉同学们,我国不少地方原本是山清水秀、绿草如茵、林木参天、花香鸟语、风景秀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好去处。譬如五千年前的甘肃、陕西的某些地方。可为什么现在哪里不少地方不见林木、不见绿草、不见鲜花呢。笔者怀着沉重的心情告知同学们,那是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用耕地、滥放废气、废物等造成的严重后果。它使自然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损害。同学们,我们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应自觉对生物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你们要有环保意识,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讲到这里,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
生物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这种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知识、实践能力、调研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要求,辨别是非的能力,创新能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深入领会大纲精神,深刻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积极渗透,适时教育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技能等。
1.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当然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也是常有的事。生物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是否与教学实践相适合。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教学课件的准备能否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反映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多媒体直观、形象、容量大的特点等。教学方法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通过反思,改进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当学习教材“应激性”这一概念时,笔者有意识地在讲台边敲打,其声响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分析这一简单的实验现象,可让学生稍经思考即可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刺激是前提,抬头观看是反应。那么,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即为应激性。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其特点是变抽象的内容为形象化。这种方法比教师唱“独脚戏”的效果要好得多。
2.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你采用什么方法须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基础、认知特点等。
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分析,可采用合作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分析,可采用实验教学法、定点观察分析法、分析比较法等。从知识概念、理论、原理学习的角度分析,可采用讲解法、引导法、读思结合法等。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意:
你的教学是面向成绩好的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是对个别学生辅导还是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辅导。你把精力花在优秀生身上还是花在全班每一个学生身上。全班学生成绩有无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事实上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师更应多花时间和精力,不要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考不上大学。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你首先要考虑采用的方法是否能上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能否真正能让学生动口、动手与动脑,能否真正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你教学设计如何完美,教学目标如何科学,教学内容如何精选,教学方法如何恰当,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都得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落实。否则,你的教学都是空的。因此,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反思。你对每节课的反思无须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深刻反思。如生物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采用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你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要求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方法做得怎样,做到何种程度,效果如何。你如果能这样去反思,一节课一个反思点,并能深入其中,真正有所收获。这对你的帮助和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可是,反观我们的教学,有的生物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有的做得很少,有的是得过且过,无动于衷。这样的教师你说能进步吗,能有多少进步。
4.反思教学技能
这里所说的教学技能是指生物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炼形成较稳固的教学行为系统。包括初级教学技能和高级教学技能两个层面。当形成高级教学技能时即成为教学技巧。一个教师具备了高级教学技能,对取得生物教学的良好效果,实现教学的突破和创新,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对这些技能进行反思。譬如,你的教学语言是否科学、准确、优美。课堂上,一个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要言不繁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法,再加上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既可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愉悦,又可增强教学效果。又譬如,美观大方,简洁清晰的板书,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的学养,又能给学生以提纲挈领、特出重点的作用。又譬如教学课件的合理运用,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人以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等等。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学会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匠向名师过渡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发展吧!
参考文献:
[1]陈正芳.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2012.12
【关键词】教学反思;生物课;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的一般回顾或重复,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次总结,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作一次全面的评价、判断、取舍,是对教学工作者一次全新的剖析和提升,更是对教育教学一次中肯的补充。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在新课程理念的大前提下,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是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塑造个人内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理论。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这样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
1 教学观念的革新
1.1 倡导全人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没有实践反思,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1.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很低,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或是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采用赏识教育。即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1.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其一,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其二,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法、自学辅导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倡导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2.2 倡导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如果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这种参与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而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那么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较好的效果。反之,有些课堂上,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在进行积极地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那么这样的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提问、分组讨论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特别是一些关于复杂生命现象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的转变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传统做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平时表现,即上课纪律情况、回答问题好坏、作业的正确率等。二是考试成绩。不管哪种做法,都只重结果,即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不甚关心,即所谓的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倡导要重视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重心逐步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各时期的进步,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基础,终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延续,我们应将这两种形式结合使用,侧重形成性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细细体会,觉得收获不小,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提倡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才能提升,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勇于、勤于“上下而求索”,才能做一个让社会、学校、学生放心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5]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4-45,50,53-56.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
三、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滚打。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
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教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迁移到教师的专业学习中,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上。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反思案例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验证实验》的教学反思
(1)教师出示一片叶子,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让学生观察。问: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在这一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2)教师演示将这一叶片放入沸酒精中脱色,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酒,让学生观察现象。问:为何要放入沸酒精中脱色?学生回答。
(3) 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一性质可知叶片中存在淀粉,接着问学生:为何一半叶片变蓝色而另一半叶片不变蓝色?学生回答。然后启发学生:叶片在光照之前要进行如何处理,其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4)小结后反馈练习
课案分析: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似乎达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被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但学生的兴趣、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观察能力等生物素养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
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呢?
反思二:仅仅从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炼几个有价值的,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获取知识。
针对上述反思点,笔者把它提交到生物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首先笔者让几位学生来做这个实验,并用录像记录他们实验的全部过程,后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用多媒体的录像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然后通过二个创新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验证实验。
探究实验1:叶片为何事先要暗处理?(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为了消耗淀粉。)
探究实验2:淀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淀粉的形成过程,教师分析、讲评。最后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课后体会: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每当上课后,从理念的角度进行反思,对照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提炼精华,弥补不足,从教学理念上不断总结、升华,根据教学理念选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优秀教师。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前言
近些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知识的创造,并在获得直接经验或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现行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一)通过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精神;
(二)训练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与表达能力;
(三)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参与精神与参与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五)探索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规律以及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1.实验课试误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最佳平台。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出错是常见问题,如何将这种消极一面转化为主动一面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所谓试误,就是大胆尝试错误,不是只是机械地按教材上的步骤重复实验,而是尝试改变一下,寻求发现或归正错误。
2.生物科学史角色认同教学模式
将在生物科学发展中科学家们思维发展的轨迹再现给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很好的途径。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很多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如细胞学说、酶的发现、光合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问题的研究中包含着一系列动人的故事。科学家们选择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其内容构成了生物科学的组成部分,而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3.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其说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节课都应该使用这种学习方式,而是教师在每节课的设计中都必须努力使学生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
4.互助互动教学模式
通过师生双方的交流和教师的预设,不是教师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假设、去发现知识,探究讨论的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修正,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5.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自学。自学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本领。叶圣陶说:“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学生有了自学的本领,就能自己寻求知识。”自学也是教学的需要。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由此可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内容本身。而且学生自学这种教学形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1、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的“自由结合,自由选题,自主研究,自主学习”为基础。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开发学生差异的资源,培养学生自由、奔放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后进生”往往会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
2、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或成果。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主动进行学习的学生才是最成功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和表达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研究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宜作为学生独立研究的课题,教师应依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和“开放的研究性学习”。但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有时二者又可以相互结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互协调。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研究和创新。同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要善于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在教师总结阶段,恰当的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结束语
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灵活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带来研究性的学习思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艳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辽宁师范大学.2007-06-01.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反思
1 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先轻松愉快地说:“宇航员从太空遥望地球,它有蔚蓝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构成了绝美的画卷”。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但若近看,它已伤痕累――干旱而龟裂的土地,水土流失,沙尘暴,核废气污染等,讲到这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 教学方法的反思
2.1 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2.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2.3 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 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J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4 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
5 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5.1 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5.2 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5.3 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6 教学课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