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渔夫的故事范文

渔夫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渔夫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渔夫的故事

第1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放假了,爸爸让我到天津玩一个星期,在天津我去了很多地方,最有趣的就是出海“打渔”了。

天一亮,爸爸就带我出发了,准备去海边坐船出海捞鱼去。我们到了海边,上了渔船。刚开始的时候,渔船有点摇动,走到中间就摇的更厉害了,很多人头晕。我感觉还好,不觉得晕,还在船上乱跑呢。我站在船头,海风吹着我,说不出的舒服。

这时,渔夫叔叔把渔网慢慢撒下,过了40分钟后,叔叔把网拉上来,这次收获可证不小呀!各种各样的海里生物:有小虾;有皮皮虾;还有海螺各种各样的海鲜!一个胖叔叔捡起一只虾,把虾头揪了下来,剥下虾皮,直接放到嘴里吃了,生吃了一只虾。胖叔叔一边吃一边说:“虾生着吃好吃!”突然,我又发现一只螃蟹夹住了一只虾,我好奇的问:“螃蟹夹着虾干嘛啊?”另外一位叔叔回答说:“它正吃午饭呢!”我们都笑起来!

这次海上旅行真有趣啊,好想再看看小皮皮虾的彩色尾巴啊!

五年级:薛天歌

第2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关于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般要具体而明确,它常常是教学行为的向导,也控制教学的种种行为。这一故事中的渔夫出海前拟定的打鱼计划就非常具体明确,这一计划也牢牢地左右了他的工作――只捕捞墨鱼,结果使他因错失了捕捞其他同样有价值的海产品的机会而空手而归。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渔夫制定的计划太具体明确控制了他工作方向,让他的工作失去了自由的空间;二是因为渔夫眼光短浅视野狭隘,缺少对市场运营方向的宏观把握。渔夫若能对市场有一科学正确的预期――墨鱼眼前很值钱,货源将越来越多,其他许多海产品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值钱,有些眼下不走俏的或许会很火,出海前若拟定的是“捕墨鱼等值钱的海产品”这样的既明确又有些弹性的出海目标,渔夫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空手而归。这一故事启示我们,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教学应有一个阶段性的和长期的规划,要对学生、教材、课堂变化等有一科学合理的预期;备课时,教学目标设定得模糊点、只给出一个教学时努力的大致方向,而给教学过程留出一些有弹性的自由区间。

其次,关于教学过程的实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是按照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常常是受控于教学目标的。故事中的渔夫出海捕捞时严格遵照事前制定的计划,结果错过一次次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渔夫在海面情况未能如他希望的那样时未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捕捞对象。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原先“引导学生体会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计划已不再具有实施的必要时,应随即将教学目标调整为诸如“进一步领会作者是如何传达这种思想感情的或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己的触动”等,同时也随即调整教学的内容、策略等,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智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所以,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教案)的展示(或演示)过程,而是不断发现具体情况、不断调正教学重点、内容,不断调节教学步骤、方向,不断更新预设的生成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捕捉、分析、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才能有效地把握和促进生成,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使课堂教学焕发灵动的亮色。

然后,关于结果的评价与教学的反思。通常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常常是以教学目标构想的结果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对教学结果这一评价思路与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左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科学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可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序,反思教学结果是否有效高效等,真正的教学反思能很好地改进以后的教学。上述故事中的渔夫就是以自己的誓言有没有实现来衡量自己的劳动是否有成功的,而他的这种思路还一次次的左右了他接下来的捕捞劳动,最终使他贫穷而死。如果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能真正反思,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上存在的――“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实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将错就错”这一坏习惯,改变思路,每次出海以“有收获,能卖钱”为目标,那他应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渔夫。所以,评价我们的教学是否成功,不应简单地以“有没有将学生培养成计划中的音乐家、作家”为既定的标准,如果将学生培养成了画家、数学家等也同样应视作是成功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发现了自己失败了,应努力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改进以免自己一次次重蹈覆辙。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不是说渔夫出海无须拟定计划,我们的教学无须确定目标,不是说教学过程无需遵循既定的计划,教学评价无须参照既定的目标,而是说渔夫只要明确他的这次出海不是泛舟海洋欣赏海景而是捕捞海货谋生即可,我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即可,而是说教学过程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而是说成功教学的不是只有实现了既定目标这一种。

第3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故事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老头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他们靠着捕鱼为生。一天,老头捕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金鱼哀求道:“放我回大海吧,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善良的老头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它放回了大海。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发怒了:“为什么不向它要点什么?去,快去要只新的木盆来。”新木盆有了,她又要房子,房子有了,要当贵妇人,做腻贵妇人,又要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听她的使唤。每次金鱼都接受了老头的要求,帮他达成,可是这次金鱼什么也没说。老头回去一看,金碧辉煌的宫殿消失了,仿佛一切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眼前仍是那破旧的小木盆,老太婆依然在门边,守着那破木盆......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迪,一个人不能得寸进尺,贪图荣华富贵,一心想不劳而获,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在我身上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使我非常难忘。

那是暑假的一天上午,爸爸给我20元钱买书,谁知营业员在忙乱当中多找了5元钱给我,我刚想把钱还回去,可转念一想:做好事又没人知道,不要白不要,这钱就归我了。于是我又将钱塞进口袋里,得意地扬长而去。

花钱本是心安理得,可谁知这钱我却怎么也用不出去。5元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仿佛一下子发了大财,那平日令我眼馋的巧克力。书。学习用品,这时都钻进了我的脑海里。可是一想到爸爸妈妈那双严厉的目光,我的心中像是闯进了一只兔子,咚咚地跳个不停,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放在抽屉里的5元钱,想用却不敢用。要是被爸爸妈妈发现了那就惨了。

我要是没有贪婪的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心只想着不劳而获。咳,现在想后悔也没用了。

第4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将近黄昏的时候,途中上来一位黑瘦的农民,两手牵着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虽然父子三个的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路面坑洼不平,站在过道上的两个男孩儿显然不是经常乘车,紧张地拽住座位的扶手,小脸蛋涨得通红,站得笔直笔直。不一会儿,他俩更害怕了,因为父亲在买车票时与司机发生了争执。

父亲怯生生地但显然不满地问司机,短短的路程,票价为何涨成了五元钱?他说往日见过带孩子的乘车人,只掏两元就可以。司机头也不回:“我说多少就多少!”父亲仍然坚持“你要说出个道理”。司机回头扫了他一眼,恼怒地吼起来:“不愿给就滚下去!”车门随之“砰”地打开了。

两个男孩儿恐惧地拽紧了父亲的衣角,父亲拉着孩子的小手要下车,但车门又关上了,车继续朝前开去。司机骂骂咧咧地催促农民拿出五元钱买票,仿佛在呵斥一头不驯服的牲口。两个男孩儿因为父亲遭受的羞辱而感到害怕。在幼小的心灵里,父亲一向像座大山,而此时却像棵随时能被人拔起的小草,他们不明白为什么。

这是乡间山路上的长途汽车里常见的镜头,保持缄默的乘客们往往因为在路上,宁少一事而不愿多一事。我得承认,因为路途还长,我也如此。

这种事结局往往是农民屈从。

但这位农民不。他轻轻地拍了拍胆怯地缩进他瘦弱的怀里的两个孩子的头,眼神虽流露出一个父亲在儿子们面前遭受旁人羞辱时的疼痛,但他平静却坚定地告诉司机“我只会按公道付你两块钱”。司机不理睬。不久,到了父子三人下车的地点,司机却加大了油门开了过去,汽车在他手下仿佛变成一头狂暴的公牛。

两个男孩儿惊惶地望着父亲,眼泪快要夺眶而出。我终于忍不住了,愤怒地走到驾驶室:“够了,你必须停车,他带着孩子!”

车又长长地滑行了一段,停住了。农民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了司机,脸上是不容置疑的神情,司机看了他一眼,沮丧地接过钱扔到驾驶台上。

农民带着孩子下了车,两个儿子一左一右地簇拥着父亲瘦小的身躯,充满尊严地往回走。儿子们的脸上此刻写满骄傲,为父亲的胜利。

那一刻,我的鼻头有些发涩,因为感动。我感慨万分地目送滇南山区的父子三人欢快而尊严地大踏步走在大路上,尽管一场风波延长了他们回家的路。

第5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千鸟格是由穿针引线构成的波浪形状制作而成,格子的形状并非是规矩的方形,而是无数只展翅小鸟的轮廓。所以由此得名。而说到它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温莎公爵。

在20世纪初,温莎公爵担任王储期间,他经常穿着一种看起来像是千鸟格一般,以灰黑、灰白掺上红、蓝线条的格子布,使得原本被称为葛伦格纹(Glen Check)的布料,有了威尔士王子格纹(check of wales prince)的别称;他特别喜欢大胆的配色,经常以格子、条纹和点状三种交互搭配,而自成其“软性穿着”(dresssoft)风。也正因为温莎公爵的穿着,这种粗花呢图案在19至20世纪一直受到英国贵族的喜欢。

那么千鸟格的始作俑者是谁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Dior的创始人Christian Dior先生——他是地道的亲英派,喜欢英国的“习俗、保守感与彬彬有礼”,因此也对威尔士王子格纹这种英式面料和黑色粗花呢情有独钟。Christian Dior认为这种图案是阳刚文雅的模范,精致勾勒的形状好似四角不规则的华贵棋盘。Christian Dior挑战当时的时兴规律,将这些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之中。

于是,千鸟格纹成了Dior迪奥品牌最初的设想元素,同时也与这个品牌的第一款香水Miss Dior迪奥小姐淡香水息息相关。它成为Christian Dior的标志,又被承袭他事业的众多设想师在为Dior迪奥设想的作品中重新归结。

除开香水,Dior在服装上也运用了千鸟格纹元素。

1938年,Christian Dior当时正为时装设计师Robert DI Viguet的工作室工作,为自己推出的第一款时装采用了千年格纹图案。这款设计被称为“Café Anglais”,立刻大获胜利,并风靡全球,也为这种英式格纹图案成为Dior迪奥时装公司的标志铺平了路途。而今年的春夏Christian Dior的高级定制系列,仍然沿用了该元素,想必,没有哪个品牌比dior更爱千鸟格花纹了。

第6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原来艾希罗国王交给金匠一块纯金,命令他制出一顶非常精巧、华丽的王冠。王冠制成后,国王拿在手里掂了掂,觉得有点轻。他叫来金匠问是否掺了假。金匠以生命担保,并当面拿秤来称,确实与原来金块的重量一两不差。

可是,掺上别的东西也是可以凑足重量的。国王既不能肯定有假,又不相信金匠的誓言,于是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解此难题。

一连几天,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反复琢磨,因为实心的金块与镂空的王冠外形不同,不砸碎王冠重新铸成金块,便无法求算其体积,也就无法验证是否掺了假。他绞尽脑汁却不得其解。

阿基米德有一个习惯,家里桌上有了灰尘,从不许别人擦去,以便他在上面画图计算。炉灰掏出来也不让马上倒掉,他要把灰摊在地上画个半天。因为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纸笔。更有甚者,他常会痴痴呆呆地在自己身上涂画。当时人们用一种特殊的泥团当肥皂。一天他准备洗澡,可是刚脱了上衣,就抓起一团泥皂在肚子上、胸脯上涂画起来,画了个三角又画圆,边画边思考那难解的王冠难题。这时他的妻子走进来,一看就知道他又计算入迷了,二话没说,便把他推入浴室。他一面挣扎,一面喊道:“不要湿了我的图形!不要湿了我的图形!”但是不由分说,他还未喊完,已被夫人“扑通”一声推入池中,夫人掩门而去。谁知这一跌倒使他的思路从那些图形的死胡同里解脱出来,他注视着池沿。原来池水很满,他身子往里一泡,水就顺着池沿往外溢,地上的鞋子也淹在水里,他急忙探身去取。而他一起身水又立即缩回池里,这一下他连鞋也不取了,又再泡到水里,就这样一出一入,水一涨一落。再说夫人刚走出门外,正要去干别的事,忽听那水池里啪啦啪啦地响,水唰唰啦啦地在地上乱流。她停步返身,正要喊:“连洗澡也不会啊!”忽然阿基米德浑身,湿淋淋地冲出门来把她碰了一个趔趄,她忙伸手,滑溜溜地没有抓住。阿基米德已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即“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了急,嘴里嘟囔着“疯了,真是疯了”,便随后也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都跟在后边追着看。阿基米德头也不回地向王宫一路跑去。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联想到王冠也可以泡在水里,溢出水的体积便是王冠的体积,而这体积与同等重量的金块的体积应该是相同的,否则王冠里肯定有假。就是说,同等质量的东西泡进水里而溢出的水不一样,肯定它们就是不同的物质。

每一种物质和相同体积的水都有一个固定的质量比,这就是比重。直到现在,物理实验室里还有一种叫“优勒加”的求比重的仪器,其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第7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校L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自傲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着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随便一栋建筑物差不多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这就是斯坦福大学的由来。

第8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骨折 ;不愈合; 复合

Purpose: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PRP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s of rabbits radius.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RP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s rabbit radius,and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PRP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s of rabbits radiusMethods: Use theNew Zealand rabbi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resect 1.5 cmradius shaft to make the nonunion animal model, without internal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One side filled with autogenous bone, the other side filled with autogenous bone combined with PRP. In 2 weeks, 4 weeks, 8 weeks,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 rabbits are observed with specimens of radius, x-ray observation on defects of bone formation, and the specimens obseved with light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pathology after H-E staining.Results: All the observations have proved that PRPcombined with autogenous bone graft to repair the nonunion isbetter than autogenous bone graft alone.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PRP combined with autogenous bone to repair the nonunion is better than autologous bone graft alone,and It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Platelet-rich plasma ;bone fractrue; nonuion ;combine

1.实验背景与目的

骨折不愈合作为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临床中多采取手术自体骨移植的方式治疗。随着PRP制备技术熟练推广,已有多项实验证实其在骨再生中的促进作用。本实验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凿除1.5cm桡骨干造成骨不愈合动物模型,一侧缺损区填充自体骨,另一侧填充自体骨与PRP的复合物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术后2周,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对兔的桡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观察及缺损区成骨形态;并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病理学观察,从而了解PRP复合与自体骨对骨不愈合的修复效果,探讨PRP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作用机制。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骨应用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支持。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动物与分组

随机选择17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重约2.5一4kg,雌雄不限,严格按动物实验室标准饲养并严格遵守动物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左侧植入自体骨作为对照侧,右侧植入自体骨复合PRP为实验侧。每只动物单独饲养,日常喂食,饮用自来水。

2.2.实验材料:

Ehrlich苏木: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伊红溶液:北京57601有机化工厂

CaCl2北京天然生物有限公司

2.3实验器械

离心机:美国Kendro公司500148离心机。

普通冰箱

X线机:美国GE公司

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RM2255

脱水机:德国LEICA公司TP1020

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BX51

2.4实验方法:

2.4.1.兔桡骨不愈合模型建立方法:

随机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饲养至少1周后实验。实验严格按照动物实验操作规范进行。以速眠新0.4ml/kg,肌肉注射麻醉,将兔固定于仰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双侧桡骨切口,长约3cm,以剥离子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双侧桡骨,切除约1.5cm桡骨及骨膜,注意勿造成软组织过多损伤,造成骨折不愈合模型,以庆大霉素盐水冲洗术区,待行材料填充术。

2.4.2 PRP提取及制作

术前4小时,以预先装有0.5ml复方构椽酸钠抗凝剂的10ml注射器,从兔耳中央动脉抽取5ml血液,摇匀,置入离心管中,按Landeaserg[1]法:分两次离心,第一次以离心200g力10min。吸管吸取全部上清液至交界面下3mm,移至离心管,平衡后再次离心200g力10min。离心管中血小板分为两层,吸取约3/4上清液弃掉,剩余约0.8ml液体,摇匀剩余液体,即为PRP。最后将获得的PRP与按4:1比例与0.2ml激活剂(lml内含1000单位牛凝血酶的10%的氯化钙溶液)混合,摇匀,初步凝固后制成便于操作的凝胶或粘稠状糊剂植入缺损区。以上操作均需完全无菌。

2.4.3材料植入

将自体骨充分填充于左侧桡骨缺损,使骨质与桡骨骨面相平。将自体骨与家兔本身取得PRP混合,置入右侧桡骨缺损区,同样使材料与骨面相平。观察材料固定位置均良好后,双侧均未见骨质移位。遂分层间断缝合伤口。均不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待兔子苏醒后,予肌肉注射青霉素(5万U/kg)。观察兔子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后放回笼子。术后3天,以青霉素3万U/kg肌注抗炎。术后常规喂食。

3.术后观察及测定方法

3.1观察术后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血肿,感染积脓,骨外露等并发症

3.2大体标本

术后2周,4周,8周,12周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各组4只兔。对移植区周围软组织生长情况,血管形成,大体标本的颜色、质地、与宿主骨界面等进行观察。

3.3X线摄片

分别在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将桡骨标本行X线摄片,观察缺损区骨密度情况

3.4病理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

切取缺损区连同周围部分正常骨,浸泡于4%甲醛中48小时,以50%甲酸隔日脱钙2周,自来水流不间断冲洗24小时;脱水:70%酒精(lhr)一80%酒精(lhr)一90%酒精l(lhr)一95%酒精1(lhr)一95%酒精2(lhr)一100%酒精1(lhr10’)一100%酒精2(lhr);透明:二甲苯1(15’)一二甲苯2(15’);石蜡包埋,切片机制成5pm切片。行H一E(Ehrlich苏木,伊红溶液)染色。

3.5组织学及放射学评分

按照Lane-Sandhu评分标准[2]对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时进行评分,并以统计学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一般情况

术后1~3天所有兔精神、饮食稍差,活动少,无畏寒发热征象,全皮疹。大小便正常。3天后精神好转,饮食正常,活动增加。

4.2大体观察

术后一只家兔伤口感染,术区积脓,脱离实验,另取一只家兔补充后,所有兔切口未再见红肿、渗血及浓性分泌物,切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2周,双侧兔桡骨缺损处骨缺损区清晰可辨,为大量淡红色质硬纤维组织充填,切开纤维组织见其仍有少量胶状物,桡骨远近断端见大量纤维骨痴,实验侧组骨痂多于对照侧组,各组骨缺损周围肌肉均未见水肿。

术后4周,两组骨缺损区均可见纤维性骨痂,实验组呈膨胀性生长,其直径超过正常挠骨:对照组缺损仍有纤维组织充填,见少量散在骨痴生长。损为移植骨和淡红色质软纤维组织充填,周围软组未见变性、坏死、无炎性分泌物。

术后8周,实验侧骨缺损区可见大量连性骨痂,且较对照侧质地硬;对照侧骨痂较少且质地较实验侧软。

术后12周,两组兔骨缺损处均已完全愈合,实验组局部为正常有骨骨组织,朔形良好,难以区分断端。对照组3只兔缺损完全愈合,塑形好,另1只兔缺损处为新生骨痂充填,断端模糊,塑形差。

4.3X片观察

术后2周,实验侧缺损区局部可见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对照侧可见低密度植入物影,骨缺损界限均清晰可见。根据Lane一Sandhu骨移植x线片评分标准,各兔实验侧和对照侧评分均为0分。

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可见斑片状阻射影,骨缺损界限仍清晰,近骨床处密度稍增高,呈云雾状致密影,有新骨形成,移植骨仍可见。对照组骨缺损间隙清晰,近骨床处未见明显修复性骨痴形成,移植骨界限清晰。

术后8周,实验侧骨缺损呈骨性连接,骨缺损间隙模糊,为连续性高密度阻射影,移植骨界限模糊。对照侧骨痴相对较少且密度不均匀,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移植骨及骨缺损间隙模糊可见。

术后12周时实验侧骨缺损处呈均匀一致高密度影,有4只桡骨双侧骨皮质连续,髓腔贯通。对照侧术后均可见骨缺损区模糊,为连续性高密度影,塑形差。

4.4组织学观察

术后2周,实验侧移植骨孔隙内可见大量巨噬细胞,血管长入,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纤维组织长入,可见到成骨细胞。对照侧移植骨孔隙内可见纤维组织长入,未见巨噬细胞软骨细胞等,成骨细胞极少

术后4周,实验侧见新生血丰富,纤维组织下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可见骨小梁结构,局部见较多成骨细胞以及软骨细胞。对照组为纤维组织及少量新生血管长入。其间有散在片状骨小梁结以骨细胞较多见,有小量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未见成骨。

术后8周,实验组见大量新生骨组织连成片状,骨基丰富并见明显钙盐沉积,有髓腔样结构形成,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呈交织状、岛,较实验组少。

术后12周,实验组为成熟骨组织结构,骨基质丰富,骨细胞缩小,可见少量骨细胞,骨髓腔贯通,其间可见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对照组骨组织成熟度稍差,且主要集中在缺损区边缘,亦可见髓腔内有血细胞。

4.5 统计学分析

表1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结果

表2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结果

由上表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X线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中,p<0.05,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骨促进骨再生效果明显。

5讨论

1骨折不愈合缺损模型的建立

骨缺损范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骨缺损的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本实验采用的骨缺损模型是兔挠骨15mm的骨缺损,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骨缺损修复实验所采用的经典模型。临界性骨缺损(critical size defect)是指在动物的一生中,该值的骨缺损都将不会自然愈合[3],它是一个长骨骨缺损的临界值,超过该值的长骨缺即被认为是无法自行愈合的。一般认为缺损值达到骨直径的1.5一2.5倍即可认为是临界性骨缺损值[4],本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直径约为4~5mm,且本实验12个周X线及大体观察均证实兔挠骨15mm骨缺损模型可靠性。另外本实验在手术造成15mm骨损的动物模型后未给予任何固定,是由于兔尺骨的支撑可维持骨缺损处的稳定,不会影响到骨的自然愈合过程,但实验大体观察及X线发现骨缺损处靠近尺骨处成骨较多,考虑是由于尺骨骨膜成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实验准确性,这是此动物模型的不足之处。

2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骨的成骨方式 有实验表明,PRP在加快新骨形成的同时,可促进植入骨吸收,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非血管化骨移植后的愈合机制目前公认为爬行替代学说。在本实验中,在不同阶段PRP复合自体骨成骨能力比单纯自体骨植入强。诱导成骨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即诱导刺激物、间充质细胞和有利于骨生长的血液供应环境[6]。实验中发现在术后2周实验侧毛细血管数量较对照侧明显多,且出现间充质细胞,而对照侧在各个时间段内都未发现,这提示PRP有诱导作用,所以我们认为PRP复合自体骨具有骨诱导和爬行替代的双重作用,从而能够有更强的成骨能力。

3本实验的优点在于PRP和自体骨都取自于自身,PRP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自体骨取材容易,没有排异性,相比较人工骨等替代用品价格低廉,更容易被病人所接受。但是自体骨供区少,来源有限。这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并且PRP促进骨再生修复的确切机理 以及最合适的血小板浓度、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最适合的混配比例等等,这些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LandesbergR,RoyM,Glickman RS.Quantification of growth factor levels using a simplified method of platelet-rich gelpreparation.J Oral MaxilofaeSurg,2000,58(3):297-300

[2] Lane JM,Sandhu HS. Current approaehes to experimental bone grafting[J].Orthop Clin North(Am),1987,18(2):213-225.

[3] Yasko AW,LaneJM,FellingerEJ,etal.The healing of segmental bone defeets,indueed by ree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2(rhBMP-2).J bone Joirit surg(Am),1992,74:659-667.

[4] Stephen DC,Michael WW,Samantha LS。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osteogenic protein-1 on healing of segmental defects in non-human primate。J bone surgery(Am),1995,77(5):734-735.

[5] FennisJP,Stoelinga PJ,Janson JA.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a histological and histomerphometric study on the use of autogenous scaffolds partieulate cortico-ean-cellous bone grafts and platele-trichplasma in grafts.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33(l):48-55.

[6]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29.

附图表:

4周 对照侧 实验侧

8周 对照侧 实验侧

12周 实验侧 对照侧

大体标本

4周左对照侧右实验侧

8周左对照侧右实验侧

12周 左对照侧右实验侧

组织学标本

4周实验 4周对照

8周实验 8周对照

第9篇:渔夫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察哈尔蒙古族文化 饮食 服饰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38-02

一 探究背景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察哈尔文化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流传至今的饮食、服饰文化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是草原文化的绚丽瑰宝。

“十”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内蒙古致力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背景下,规范翻译蒙古族饮食、服饰的用语,加强蒙古族文化的对外宣传迫在眉睫。对察哈尔蒙古族文化的规范化英译,有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推广,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曾对翻译规范和原则做过探讨和研究。著名的德国翻译家凯瑟琳娜·莱斯、费米尔、诺德等提出了“翻译功能论”。他们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时参照系应当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这为特定语境下对译文进行调整甚至改写提供了标准,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补充。英国著名语言学教授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倡导更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译文要符合译语规范。此外,国外对蒙古族民族典籍《蒙古秘史》的翻译也取得了可观成就。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阿瑟·韦利根据汉语总译翻译了《蒙古秘史》的故事部分,并将译文收入《蒙古秘史及其他》一书,由George Allen &Unwin出版社出版。尽管韦利采取了摘译的方式,对部分故事情节取精去繁,但是其译文流畅生动、贴切自然,在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追求方面造诣颇深,对《蒙古秘史》在西方的传播和其后的英译本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内在此领域也有相关研究。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亚杰和副教授王新在《目的论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一文中,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对现行音译、意译、直译和移译等翻译策略用于翻译蒙古族特色文化词汇进行了探讨,主张博众家之长,采用中和翻译策略,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这一理论对研究蒙古族饮食、服饰的翻译规范提供了直接指导。黑龙江大学硕士杨波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包装英译”一文中,利用“目的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研究不同文本类型下的翻译策略,归纳出适合食品包装英译的一套翻译程序,为研究蒙古族食品的英译提供了参考。

三 英译现状

尽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蒙古族饮食、服饰的用语英译研究横跨民族学和翻译学,尚未形成体系,因而长期处于一个被忽略的学科边缘地带。

目前,部分以察哈尔为主的蒙古族饮食、服饰用语的英译遵循了“翻译功能论”和“交际翻译论”的原则,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作用,同时又恰当地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客观地反映了蒙古族文化的地域性和多元性。例如:“察哈尔银镶珊瑚妇女头饰”被译为“Silver head-dress with coral of Chahaer Mongolian woman”,较为准确全面地传达出了头饰的特征、佩戴人群,并对地名采取了音译的措施,处理较得当。又如,将“立羊形金戒指”译为“Gold standing-ram-shaped ring inlaid with gem”,就把戒指的形状、特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然而,很多译文存在以下问题:

1.对蒙古族饮食、服饰文化的理解欠缺全面和深入,翻译词不达意,造成文化缺失

例如,将“蒙古靴”和“摔跤服”直译成“mongolian boot”“wrestling dress”不但没有体现出蒙古族服饰的特色,反而让外国读者一头雾水。实际上,“蒙古靴”特指靴头上翘、靴体宽大的传统民靴;“摔跤服”是由袒露胸部的坎肩和宽大的长裤组成的特色工艺服饰。只有熟悉这些民族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翻译。

2.部分译文省略不当,没有清晰地传达蒙古族独特的文化气息

笔者曾深入内蒙古博物馆拍摄,发现“黑绒宝石顶立沿帽”被简单地翻译为“man’s woolen hat”,显然忽视了“宝石顶”、“立沿”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细节;“鎏金铜冠”被翻译为“copper hat”,处理过于简单;将“琥珀珍珠耳饰”译为“pair of earrings”,译文只能说明展品是一对耳环,而没有反映出“琥珀”“珍珠”这些表明耳环价值的关键信息,在以上例子中,观光者无法通过译文捕捉到蒙古族文化元素,更无法充分理解蒙古族文化的内涵。

3.有些译文甚至张冠李戴,不能保留源语的文化元素,且大大降低了译语的可读性

如:有些餐馆将“手抓羊肉”翻译为“hand-grasp mutton”,将源语生搬硬套,不符合英语惯用法,而且很难使外国顾客联想到独具游牧民族特色的肉味鲜美、色香俱全的羊肉。

四 翻译规范探讨

笔者认为,民族饮食、服饰的英译应立足于文化本位,并注重跨文化理解。在英译过程中饮食、服饰等专有名词不可随意删减,要灵活运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翻译技巧,适度创新,力争正确、规范地翻译蒙古族饮食、服饰用语,在文化传播中不失民族文化精髓。

五 结束语

在“翻译功能论”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对于饮食、服饰和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翻译研究,积极促进蒙古族饮食、服饰的英译规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解决当前翻译不规范引起的诸多问题,落实“建设文化大区”的政策,促进对外旅游业的发展,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Reiss,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Waley,Arthur.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and Other Pieces[M]. London:George Allen &Unwin Ltd. 1963

[4]克里斯蒂安·诺德.目的:析功能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李彦.功能主义下翻译过程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7

[6]纳森.察哈尔民俗文化[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