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梯事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U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的民居建筑开始交付使用。电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乘载工具,已经完全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事故也时有发生,电梯事故的发生除了给人身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涉及到事故责任单位的经济补偿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为群众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1.1安装原因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梯安装要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无相应安装资质的队伍一律不得参与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安装工程并不能严格按要求作业,有些工程被一些资质不够的队伍承担,有些工程被层层转包,这些安装队伍,既无技术力量,又缺乏安装设备。更有甚者在电梯的安装队伍中,出现了大量既不懂安装工艺又缺乏基本技能的民工安装电梯的现象,其工程质量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可想而知。
1.2使用与维护原因
相当一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的领导缺乏电梯使用安全意识以及管理知识。单位无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有制度,但执行的却不多。电梯无专人负责,司机无证操作,随意脱岗现象严重。有的司机(一般为无证司机)或电工对电梯知识一知半解,只为图方便将门回路短接,使电梯长期处于开门走车状态。更有甚者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使安全钳开关,终端限位开关,轿顶急停开关等全部失灵,造成极大危险。有些电梯乘客,损坏矫厢内的设施,用硬物选层,损坏操纵盘。对电梯不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或使用非专业人士自行进行保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物业公司严重违规,长期由无证电梯维修工和保安对电梯进行维保,该公司管理的小区一电梯由电工龚某从底楼操作行驶至一到二楼之间突然停住。龚某拍门呼救,保安听到后将电梯门打开,准备用梯子帮助龚某下来。但当龚某向外退出半身时,电梯突然向上启动运行,将龚某挤压致死。经技术鉴定,该电梯厅门、轿门电气连锁均为有效,但存在开门运行的情况,属人为事故。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无专业维保人员,电梯的安全运行无法保障。另外建筑设计者对电梯行业了解不多或土建已按某种型号电梯设计施工后,又进行电梯改型,给电梯的安装使用造成困难,其中常见的有顶层高度不够,井道壁机械强度不够,无单旬机房,无通风设施。
1.3事故所涉及到的人员
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心。而且,部分使用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因管理者不重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据以往事故的统计,一般发生电梯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包括3类。第一类,乘客。通常情况下当电梯事故危害到乘客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电梯设备本体的不安全状况所导致的事故。第二类,管理人员。在电梯事故所伤害对象为电梯管理人员时,其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习惯性判断失误造成的。坠入井道。第三类,维修人员。据多例电梯维修人员受伤死亡的案例说明了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维修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违章操作或是在操作的步骤中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受伤甚至是死亡事故。
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容易发生设备人身和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程、电梯新装检及年检检测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如电梯维修工、安检员、安全主任等,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人。再次,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按计划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电梯维保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表现有:维修电梯上轿厢顶或下底坑之前未先打急停开关,维修时一人单独作业,维修现场不挂告示牌和放置护栏,轿厢里未粘贴电梯年检合格证和乘客使用须知标牌,自动扶梯入口处无乘客使用须知说明,电梯厅门钥匙随意乱放等。如果电梯维保单位不能严格制订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2加强维修保养
做好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维保单位的主要工作,维保单位必须制订每台电梯的年度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文件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第32条,即每台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等。根据电梯的各部件是否易损易耗、是否主要部件及是否安全部件等来划分该部件的保养次数,并按日保、周保、季保、年保的程序进行。特别是要做好5大部件即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抱闸及门锁的保养,要善于在保养中检测数据和发现隐患,如抱闸间隙的大小、刹车皮的磨损、门锁的啮合度大小、曳引轮绳的磨损、限速器轮绳的磨损、安全钳楔块间隙、安全开关是否有效等。由于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特种设备,启制动频繁,运行距离短,负载不稳定,开关门次数多,整机运行磨损较大,加上部分乘客不能正确用梯,导致电梯产生故障的概率高,因此必须对电梯进行较好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维修保养的目的,就是使电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要长期细致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就能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使电梯安全正常运行。目前存在一种错误倾向:电梯重维修轻保养或者只维修不保养,电梯坏了才修,修好就放行。这样会导致更多的故障出现,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3加强电梯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取决于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质量,还取决于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首要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若维护人员素质低及责任心差,就很难对电梯进行准确的维修调试和保养工作,还可能会把小毛病修成大故障。电梯长期带病运行,极有可能造成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其次,电梯维护工作要求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机构培训。通过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应有的业务水平,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持证上岗。“既要熟练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电气调整和修理等技能,还要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及要求,熟悉电梯维护规程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迅速、准确的检修,使其能及时投入正常工作。同时,维修人员还必须熟知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的法规、制度和规定,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三、结束语
电梯设备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电梯隐患的安全整改,才能给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林.电梯的安全使用[J].电梯工业,2006,
[2]陆斌.电梯常见事故分析[J].品牌与标准化,2009.
关键词:电梯事故;监督检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29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
想要将电梯在改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完善性的监督检验,就要对于电梯所产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电梯的事故经常发生的位置,按照系统的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分别为:溜梯的事故、蹲底或者冲顶、门系统的事故以及其他的事故。根据国内所发生过的故障案例来分析,其他的事故占总事故的5%左右,蹲底、溜梯或者冲顶事故共占总事故的15%左右,则门系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左右。明显可以看出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次数是最多的。其中促使电梯存在这一系列事故的最显著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
(一)电梯设备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分析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事故
电梯中的制动器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么溜梯、蹲底或者冲顶必然会受到联系,也会发生故障。平层电梯在引电梯的驱动下形成时,如果制动器不能够进行可靠性运作,就可能促使溜梯的事故发生,这样的存在原因是与制动的下闸不能可靠的运作有着一部分原因,极大程度上会对于乘坐电梯的乘客造成剪切的事故。电梯的蹲底事故如果发生了,那么一般情况下一定是与溜梯有直接的联系。蹲底的事故在发生的同时,一定会存在溜梯的事故,可是溜梯如果产生的话,有可能不会发生蹲底的事故。因此,蹲底事故的发生是溜梯所决定的。电梯在保持停止和停止的装置都是电梯的制动器所制约的,乘梯人的人身安全是否良好和电梯制动器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么制动器在故障的情况下所存在的情况,分为电气和机械两种。
2、分析门系统中所存在的事故点
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锁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接通,极大程度上会造成电梯层门的故障发生。在维护的过程中,一些维护人员为避免电梯层门的故障频繁发生,就对其进行了内部的构造改变。让永磁感应器与原门锁的开关并联,在并联之后就会将门开关的方向,与感应器的位置处于平行的状态。因为并联的状态使得将门关严的时刻,永磁感应器就会入位于门上的隔磁板。这一流程无形的将事故的隐患提升,因为门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被严重的短接。如果门锁电气的安全触点,对于层门的锁紧功能失去了验证的时候,证明原门锁和感应器依然在并联,再不能够进行及时发现的话,就会促使电梯在锁紧的装置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运作。那么剪切的事故和坠落的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发生。
门系统的事故在发生频率上,高于其他多有的事故,其中存在的事故点是门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在门系统的结构构造上就不够合理,所以造成事故的次数就会增加。电梯在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要进行门的两次开和关,久而久之的重复动作,就会对门系统造成老化的现象,不可靠性就会产生,电梯的事故就会从而发生。其中不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或者门锁的机械上。
(二)电梯使用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些使用的单位在管理方面,不能够细致分明。已经拟定出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了,可只是形式上的规定,而不能够进行正式的落实。使得相关人士对于电梯的维护上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重视,其危害性极大程度上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使用的单位没有指定管理的规章制度,促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维护这一概念,更提不上重视度了。其次,一些维护的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没有对于电梯进行定期的监督检验,而是在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的措施,这样一来电梯本身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总是被动的在故障的时刻,才能够得到维修的权利。
二、监督检验电梯的对策要加强
国家有关的检查条例与安装的安全规范,对于电梯安装以及质量的监督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使得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技术指标与政策的保障。所以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对策,一样要与所颁布的规定所同步,让安全隐患在源头上解决,使电梯的运行能够具备安全可靠的特性。其中主要的监督检验的对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将其概括:
(一)电梯运行系统的工作要确保优质
1、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要增强
电梯所包含的安全性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除了对于基本的因素进行深思熟虑之外,对于其他最小的程度上可能发生的危险,都要进行安全装置的设置。其中基本的安全性因素包含:拖动和电气控制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之所以要进行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增强,是源于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安装的维保人员严重的出现了,对于安全开关动作可靠性的检查忽视的现象。因为大大的忽视掉安全开关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形式上安全开关是有效的现象,可是开关动作在拨叉或者碰铁的过程中,安装的角度或者安装的位置极度的不合理,促使开关的动作需要启动的时候,开关却停止动作,或者开关的动作不具备可靠性,没有正常的起到相对进行保护的作用,完全展现一个摆设的状态。因此,安装的维保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对于监督检查严格重视,在开关的动作必须进行的时候,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启动,要保证安全开关的动作能够具备可靠性。 2、电气联锁的开关要加强、层门门锁的装置要进行更换
监督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的体现出门锁是最为核心的安全部件。想要避免剪切事故和坠落事故的发生,就要将门锁把层门锁住,让乘梯人想要将层门打开,必须要在层站外采用开锁的装置。在监督检验的实践中,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重视:
(1)电梯中所具备的层门中的被动门,一定要对其安装电气的联锁开关。因为电气的安全触电不能够对于层门的关闭状态进行验证的话,同时间接的机械又对于层门的门扇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没有被安全锁住的门扇,就有必要对于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进行监督检验。
(2)为了能够使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将不更换门锁的侥幸心理消除,在电梯门锁的采用上,要采用自下向上钩类型的门锁,其中锁钩在钩紧的过程中,是根据锁钩和施力的元件进行提供的,施力的元件指的就是压紧的弹簧,在弹簧不能够正常生效的时候,锁钩的重力就会极大程度上产生,从而开锁就会产生。如果电梯在选择门锁的时候,选择的都是这一类型的门锁,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就不能够搁置,会及时的进行门锁的改换。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正确的检验对策,对于存在的电梯事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因透彻的分析出来,然后要对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检验流程,在监督检验的流程中对于安装的过程要重点的加强,在最大程度上将事故的源头成功消除,才能够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电梯是国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垂直运输工具,那么电梯的安全运行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将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工具仔细的斟酌其中的运行流程,要对于国民有一个负责的态度,对于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并且要具备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要将监督的检验工作做好,力求将电梯的安全隐患合理消除。
参考文献
[1]陈永玉.电梯事故分析及检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
关键词:电梯;事故;文明乘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救援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21-02
随着高楼大厦的不断增多,电梯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电梯安全问题渐渐显现出来。我国电梯相关部门对电梯的安全非常重视,对电梯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不断颁布和修订与电梯有关的标准、安装技术规范来防止电梯发生事故,但电梯事故仍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电梯伤亡事故共发生了44起,在2011年发生了55起),电梯事故已成为严峻的社会性问题。
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的报道,近年电梯事故中,违章操作占62.7%,设备缺陷占22.7%,意外占8.0%,非法使用设备占6.6%。在事故受伤害人员中,普通乘客占50%,维护保养人员占13%,安装工人占12%,电梯操作人员占4%,其他包括保安等未经培训的人员占21%。
电梯发生故障就要启动电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解救出被困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如果电梯维护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度执行不到位,维护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安全意识不强,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被困人员危险的举动,采用不正确的解救方式或者违规操作,都容易酿成事故,从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下面以一起电梯事故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同行指正与交流。
1电梯事故基本情况
广州精都大厦事故:2009年8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广
州市越秀区站西路精都大厦,5岁男孩浩浩(化名)被发现死在一货运电梯井。2009年8月13日下午4时许,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协议,由精都大厦方向男童父母赔偿65万元。2009年8月16日广州市质检局公布此次事故调查结果,排除机械技术故障的可能,认定事故系男童危险操作导致,而商场作为电梯使用单位也负有一定责任。
2电梯事故分析
2.1允许电梯运行时发生的故障率
电梯作为一种机电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故障导致停梯困人。故障是一种保护fail-safe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每台电梯每月大概运行2 000×30=60 000次计算,允许出现5次故障。
2.2小孩怎么打开轿门
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这么小的小孩怎么能打开轿门呢?首先该电梯是货运电梯,开门方式为旁开门,而旁开门易于人施加力,其次力的大小为27~30 N。《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8.11.3规定,额定速度大于1 m/s的电梯在其运行时,开启轿门的力不大于50 N,该电梯运行额定速度为0.5 m/s,国家标准未对1 m/s下的电梯开启轿门的力作出要求(作用是防止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抖动)。那么是否应该设定最小值呢?国家在这方面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也希望国家完善相关方面的标准制度。
2.3防止人员坠落的办法
万一轿门不慎被乘客打开,如何防止人员跌落呢?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11.2.1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厢门框架或滑动门的最近门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0.15 m。因为成年人的身躯宽度一般不小于0.15 m,只要电梯井道内表面设计达到国家规范,就算万一电梯发生故障停梯,轿厢里的乘客私自打开轿门一般也不容易跌进电梯井道伤亡(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且只能在层门的开锁区内打开,除7.7.2.2所述情况以外,电梯的运行应自动地取决于轿门的锁紧,且轿门锁紧必须由符合14.1.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因为安装符合要求的轿门锁的电梯里的人从轿厢里是无法打开轿门的)。
2.4儿童是否可以单独乘坐电梯
国家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但是儿童不能单独乘坐电梯已是行业内的共识。而且北京、上海等地以地方政府令的形式明确。
事实表明,很多儿童发生的电梯事故都是在没有成年人陪护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有成年人陪护,及时制止他们的危险行为,悲剧也许就可避免。
2.5货运电梯是否允许人员乘坐
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专门拉货的电梯不提倡人员乘坐,且专门需要司机操作的货运电梯还要由持证电梯司机操作。
3文明乘梯,严格管理,规范维保,科学救援
3.1电梯安全
安全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安全指标是基于风险分析而制定的,制定时必须考虑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等情况,因而其本身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电梯是最安全的垂直交通工具,从1853年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安全的烙印。电梯的安全主要依靠日常维修保养、科学有效的管理及乘客的安全行为来保证。
3.2平时乘坐电梯需要遵守的规定
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第十三条,电梯乘客应当遵守以下要求,正确使用电梯: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准的要求;不乘坐明显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不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不拆除、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不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运送货物时不得超载;不做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
3.3使用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
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第七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保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4电梯维保单位的职责
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第十四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对新承担维保的电梯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当进行确认,维护后的电梯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并且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维保单位应当履行下面的职能:维保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电梯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制定维保方案;设立24 h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保人员及时到达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 min,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 h;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在维保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及时告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等。
3.5电梯应急救援时的基本要求
电梯里有乘客被困,要安全的把乘客救出,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下面几点基本要求:①平时应做好电梯的宣传工作,提高乘客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对电梯普遍存有恐惧感,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②应当有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告知乘客此时应注意的事项,防止乘客出现危险的举动。③应有有效应答装置。电梯轿厢里紧急报警装置采用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应当不必再做其他操作。轿厢里还应当设计应急照明装置,在正常照明电源中断时,能够自动接通应急照明电源。④应当及时救护。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按紧急救援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3.6救援时使用单位需知
相当多的事故是在救援时发生的,那么救援时使用单位需知下面几点:①使用单位授权救援被困乘客的人员应通过维保单位的培训;②培训内容应与特定的电梯设备相符,并应不断更新;③所授权的救援人员仅可通过层门解救电梯内乘客;④所授权的救援人员无法通过手动和电气应急装置移动轿厢时,应与维保单位取得联系;⑤使用单位应告知其授权的救援人员只能由维保单位实行救援作业。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维护保养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我国电梯拥有量迅猛增长。这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安装的电梯,由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一些使用单位缺乏专业的电梯管理人才,不能按操作规范使用电梯,加之电梯长期使用的磨损,这些都为电梯安全运行埋下了事故隐患。
1.电梯缺陷或隐患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对老式货梯在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和缺陷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出如下事故隐患及缺陷:
1.1 一般安全隐患或缺陷问题
①曳引机漏油严重超标、曳引绳绳头锁紧螺母松动、钢丝绳和齿轮磨损严重;
②轿顶无护栏、轿厢内无应急灯和报警装置或失灵;
③限速器超期未校验;
④设备无接地线或接地不合格、控制屏内电器配件老化;
⑤机房温度过高,通风、照明差、井道灯不亮;
⑥底坑有积水、消防设施达不到要求。
1.2 重大安全隐患或缺陷问题
①无相序继电器或失灵;
②制动器抱闸保护缺陷或开闸间隙超标;
③安全保护开关失灵(安全钳、涨绳轮);
④曳引钢丝绳磨损超标;
⑤限位与极限开关失灵或同时动作、底坑停止开关失灵;
2.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2.1 电梯设计的缺陷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投入使用的电梯,在轿顶配重侧未设计安全护栏,这对维修人员在电梯井道内站在轿顶上进行维修、保养或慢车行驶进行检修带来严重安全问题。因此,在后期根据相关的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公司将逐台改造安装好安全护栏。
电梯主控线路引发设计局限性及陈旧性。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国内设计的一些电梯上。如国内设计的电梯轿厢系列一般都采用活络轿厢。这种轿厢若受力不均,引起变形,就会使得轿厢上固定的门系统、井道信号系统各部件之间位置发生变化,造成门系统动作不灵活,平层精确度变差,影响电梯的可靠性。
又如货梯中常见的相序保护,大多设计在控制柜电源输入端,只对进线的三相电源的错断相保护,而从总电源开关到电机定子绕组之间须经一系列触点和接线端子,因这些接线端子发热松动或触点烧蚀、接触不良等故障造成的电机缺相,恰是目前断相保护电路不能检测和保护的。为此,可采取有效改进防止接触器在换向时出现的瞬间短路现象,即有效控制触点烧蚀、接触不良等故障造成的电机缺相问题。
2.2 电梯制造的原因
由于我国电梯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又较快,各生产厂家技术力量、设备状况高低不齐,加之早期我国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又不完善,所以前期生产的电梯普遍都存在着不少制造缺陷。生产的电梯的隐患主要来自使用劣质的配套件;机械、电子配套件如限速器、安全钳、可控硅模块、电子元件及电路板等,从而造成门锁失灵、夹人、冲顶、蹲底甚至更严重的事故。
2.3 安装的原因
首先,无资质安装。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梯安装要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但由于多种原因,电梯安装任务有时被层层转包给一些小的电梯安装队,这些安装队往往是几个人凑在一起,挂靠在有安装资质的安装公司名下,其本身既无技术力量,又无安装设备,其安装质量无法保障。随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范管理及电梯主管部门管理工作的加强,这种情况已逐渐杜绝,但已安装并投入运行的电梯遗留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其次,不按规范施工。此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安装维修保养资质较低的电梯公司。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资金,将项目承包给安装维修保养资质较低的电梯公司或一些挂靠公司的施工队安装电梯。如某单位一部M-B/DS型电梯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的固定支架在遇到砖墙的位置时仅仅用10CM的膨胀螺丝固定,则说明施工人员根本未按规范施工。
2.4 使用的原因
首先,电梯管理工作不到位。从一般安全隐患和缺陷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电梯使用单位无管理制度。检查之中还发现即使有制度也不全面,完全执行的单位也不多。电梯无专人负责,电梯司机无证操作、随意脱岗现象比较多。究其原因是电梯使用单位的领导缺乏电梯管理的意识。
其次,电梯使用不当。有的电梯工或电工对电梯知识一知半解,只为图方便将层门锁短接,使电梯长期处于开门走车状态。更有甚者,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使安全钳开关、终端极限开关、轿顶紧急开关、底坑急停开关等全部失灵,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对于无司机操作的客梯,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是造成电梯事故隐患的一种原因。如有的乘客将轿厢内的通信电话、应急灯拆走,有的乘客选层时不用手指,而是用钥匙、笔等物品将操纵盘损坏。
再者,电梯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对电梯不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或由使用单位的非电梯专业人员自行维护保养的现象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的安全运行无法保障。如某单位在电梯曳引钢丝绳上涂黄油,说是为了保护曳引绳,但是涂黄油会降低电梯曳引能力,使曳引绳在曳引槽中打滑,容易发生溜梯、蹲底等事故。
为了预防上述问题,应从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电梯管理体系并严格遵守电梯维修保养规范,由此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和补救电梯的缺陷引发的故障。
3.危害
事实证明,电梯在设计、制造、安装及使用中都可以产生事故隐患或缺陷,同一事故隐患或缺陷也可在不同阶段产生。如电梯在正常运行时绝不允许出现开门走车现象,有可能是电梯在制造安装中使用了劣质的门锁造成的,也可能是电梯司机或维修人员短接了门锁造成的,但是开门走车的后果十分严重。从电梯存在的问题中可见,这些缺陷或隐患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是十分危险的,如不及时发现并排除,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个人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预防消除这一切安全隐患,就必须严格遵守电梯管理规范及标准。
4.对策
技术和管理对于降低电梯事故非常重要,根据国家对电梯的管理文件、规范、标准以及安全标准化要求,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1 当电梯经过长期投入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更为重要,应该作到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检修。一是要采取定人定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电梯专业知识和操作资质,熟悉电梯的特点、运行特性,并按管理规范作好运行记录,发现问题或有不正常情况均应写入运行记录。二是查看动力传动机械,有无磨损或变形,是否良好,钢丝绳是否发生毛刺或受损等。根据运行记录和检查记录对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处理,确保电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间都能正常可靠地安全运行。
4.2 国家有关部门应继续强化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报废的管理工作。对于电梯设计制造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在今后的电梯安全规范中应提出更完善更严格的标准;另一方面电梯生产厂家应根据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电梯安装维修保养质量的监督更不容忽视,虽然近几年通过整顿电梯安装队伍,安装质量有了不少的改进,但因安装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复杂,灵活性大,又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运行,所以主管部门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紧抓不放。
这仿佛是宿命般的魔咒悲剧,同样是地铁4号线,同样是扶梯逆行,同样涉及港铁公司……如果将事发地深圳置换为北京,多像扶梯事故重演?当然,尽管事发地不同,仍然让人有时空错乱、心理凌乱之感。
北京“7・5”扶梯事故,注定会载入城市发展史,起码会进入地铁史、电梯史。尽管此前也发生过扶梯事故,但以此次扶梯事故为起点,各地仿佛染上了传染病,“争先恐后”地发生多起扶梯事故、电梯事故,此起彼伏,防不胜防,每一起都让人心惊肉跳,每一次都让人唏嘘不已。当然,不是说“7・5”扶梯事故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而是因为该事故逼迫人们必须审视电梯事故,必须关注我们日常所用的电梯,必须咀嚼惨剧、反刍现实,避免伤亡一次又一次地复制。
从北京“7・5”扶梯事故到深圳“7・10”扶梯事故,再联系穿插其中的若干起电梯事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三大现实命题。
其一,不只是奥的斯电梯该叫停。北京“7・5”扶梯事故的主角是奥的斯扶梯,业已被证明存有设计及维保缺陷。日前,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立即停止使用奥的斯513MPE型号自动扶梯。尚不知道这种型号的奥的斯扶梯有无被全部叫停,但是必须叫停的不能只是奥的斯电梯,深圳“7・10”扶梯事故的主角是一种名为CNIM的电梯。CNlM,网络语谐音?多么富有现实隐喻与讽刺意味!可以预料的是,CNlM将重蹈奥的斯被叫停之路。但是仅仅叫停CNlM吗?
其二,如何反思电梯事故,避免悲剧重演?在一系列电梯事故发生后,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微博上透露:“国内媒体的一位记者刚才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日本出现像北京地铁自动扶梯倒转死人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我回答:首先是警察马上会以‘业务过失’嫌疑对电梯公司立案搜查,逮捕责任者:其次是电梯公司和管理公司社长会立即举行记者会道歉,坦白事故原因,社长可能会引咎辞职;最后是这家公司的电梯卖不出去。”
全盘克隆别国处理电梯事故的手法,也许不太现实,但是他山之石,总可以攻一点点玉吧?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在“7・5”电梯事故之后,既没有人辞职,也没有人被逮捕,甚至连死难者家属索赔120万元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责任方目前只同意赔偿70万元。如果违法成本太低,如果惩处只是罚酒三杯,怎能让相关责任人汲取教训,又怎能杀鸡骇猴?
其三,更需反思的是城建时代的快餐工程与劣质文化。电梯事故偶然吗?并不偶然!可以悲观地说,我们接下来将要面临电梯事故大爆发的时期,与其说电梯太不厚道、质量不可靠,不如说是我们是在还账而已。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公共建设突飞猛进,但质量并未完全跟上趟,劣质工程四处出没,电梯事故只是一个较为醒目的符号而已,它率先引爆了快餐工程的致命缺陷。除了电梯,我们还经常看到最短命建筑、最短命公路,甚至一些工程在建时就一命呜呼、轰然坍塌。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
一、电梯检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
从《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所列出的检验项目和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形式电梯检验过程的危险源:
《一》、电气伤害事故危险源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电气伤害的危险源有:
(1)违章作业,为了贪图快,省事不严格按照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2)人为的无意识接触高压带电部件,如变频调速电梯控制柜内高压电容、380V电梯动力电源线等;
(3)不符合电气安全规范要求,即不合格的产品或者老化、破旧测量仪表等检验工具;
(4)测量仪表等检验工具使用不当,如超范围、超量程使用等。
《二》、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
机械伤害危险源分布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非常广泛,任何可移动、旋转部件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其中最常见为剪切、挤压、撞击和咬入。
(1)剪切伤害:剪切伤害主要存在于电梯层门进出口位置,当检验人员从厅门进入底坑或者轿顶时,有可能被运动的轿厢剪切的可能。
(2)挤压伤害:挤压伤害主要易发生于轿顶或者底坑,检验人员在轿顶或者底坑作业时,如果操作失误或者站立位置不当就有可能被轿厢及其附件等运动部件挤压造成伤害。
(3)撞击伤害:任何可移动、旋转部件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撞击伤害,如人无意识的接近旋转部件,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偏差测量,限速器动作试验等等。
(4)咬入伤害:电梯钢丝绳检验时需近距离观察钢丝绳是否有断股断丝以及用游标卡尺测量钢丝绳直径,是否齐备挡绳装置,此过程中如果突然启动时电梯没有断电,手指就有可能被钢丝绳进出曳引轮处咬人,造成伤害;
《三》、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
由于电梯检验部分作业属高空作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进入底坑、轿顶等处进行检验,因此对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存在隐患,具体表现为:
(1)进入底坑检验时如果底坑爬梯安装不牢固而造成坠落危险;
(2)电梯层门开锁装置检验。需从电梯厅门外打开厅门才能检验开锁装置,如站立不稳或者用力过猛可能从打开的厅门处坠落;
(3)曳引钢丝绳张力偏差测量。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最常用的方法是站在轿顶用弹簧拉力计拉对重侧钢丝绳张力,此过程同样也存在着坠落的危险性;
(4)导轨垂直度测量。测量导轨垂直度时经常需要身体探出轿顶边框投影范围外进行测量、放线,因此就有从轿顶滑落的危险性;
(5)安装在轿底的电梯超载装置检验。有部分是安装在电梯轿底下梁上的电梯超载装置,测试时手需伸入下梁上部人为动作超载开关,如操作不当或者超载失效电梯关闭层门后将启动上行,而带起检验人员造成坠落危险。
二、 事故预防可采用的措施
《一》、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操作技能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检验员是检验现场的总负责,因此检验员的检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检验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对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正确地全面掌握,自己的工作能否胜任,所反映出的就是检验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决定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就在于检验员的业务素质。因此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技能对检验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①检验人员的现场培训及交流。电梯检验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组织检验人员现场示范,现场交流,对高效的检验方法推广安全性,可取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②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电梯监督检验细则》、《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电梯监督检验细则》是检验机构根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进行细化制定的,其中详细规定了电梯检验的流程、检验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电梯监督检验规程》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检验大纲,它主要规定了对电梯监督检验的方法、内容和项目。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恪守《细则》和《规程》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措施。譬如检验电梯可动部件时一定要断电,或者打掉电梯急停开关才可以进行检验。一定要做好绝缘防护才能检验带电部件。一定要仔细观察轿厢所处位置才能进入底坑、轿顶以防止剪切或者坠落伤害。
(2)提高检验人员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检验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检验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时部分存在侥幸心理的检验员,往往认为工作中做的措施这样那样太麻烦,特别是有的工作,处理问题的时间不如布置安全措施的时间长,从而不履行必要的安全程序,最终导致工作不到位。就此可见,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可以从根源上提高思想素质。
(3)提高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接受一项检验任务后的检验人员,较低心理素质的人,往往表现出考虑不全面,拖三拉四,给检验安全留下隐患。而较高心理素质的人,对联想工作的全过程,往往要进行自己的思维运作,有较多的考虑,工作任务高效安全的完成。所以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必要的。
《二》、把好检验环境关
恶劣、昏暗的检验环境往往会发生触电、机械撞击、跌倒、坠落等事故,因此在检验安全下把好检验环境关是很重要的。譬如在检验人员从层门进入轿顶检验时,如现场视线不清,环境昏暗,检验人员打开厅门后难以看清楚轿厢所处位置而造成坠落。同样昏暗的环境也使机械部件的漏油造成地面或者轿顶油滑使跌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触电、被高速旋转的部件撞击的危险也是大大增加;譬如检验人员在轿顶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时,油滑的轿顶站立面将会使滑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分别规定了实施现场检验时的安装验收条件和检验条件,即对现场清洁检验,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设备和物品。需有永久性照明灯才能进入底坑、机房的通道内,不得500V的轿顶照度。对于电梯验收条件的不符合,检验人员有权拒绝验收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三》、坚持做好检验人员个人防护工作
检验员的个人防护是最后一道防线,即使事故发生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因此进入检验现场后,安全带、工作鞋和安全帽必须佩戴。因为验收检验电梯时,往往还未完工的土建工程,在工地上因为高处坠落的物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只要进入到工地,检验人员都应戴安全帽。同样绝缘的工作鞋可以防止意外的触电危险。
三、结 论
在目前有发生的情况下的电梯安全事故时,对应安全措施的提出也伴随着电梯新的安全理念建立,它们是:①、当人员打开层门进入井道时,控制系统自动解除其电梯快速运行的条件,轿厢只能够在操作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运行,避免
轿厢(对重)对维修及检验人员的伤害,直至当所有电梯层门关闭并且在机房进行人工复位操作之后,轿厢方能够快速运行;②、开门情况下,即使是在门锁安全链路被短接,电梯轿厢的运行只能是在维修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移动,需要采用冗余措施来保障乘客及检修人员不被轿厢所剪切;③、当打开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层门,操作者处于一种有可能误入坠落井道的情况下,电梯系统应当在该楼层附近发出讯响,同时打开井道灯,用于提示当事人当前所处的危险状态,防止人员坠落井道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钟阳,张明鹤.永磁同步曳引机在电梯检验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J].价值工程,2010,(10) .
关键词:连续事件理论 工地电梯坠地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连续事件理论概述
连续事件理论基于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续理论发展而来,是一系列事故致因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故预防工作中应用最多的理论。连续事件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后果。这些一系列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地发生,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但是只要这一系列事件中只要有一件不发生,事故也就不会发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任何事件,都是事故原因的重要环节,也是事故预防工作的潜在目标。
连续事件理论既是一种事故致因理论,更是对事故发生方式的抽象。实际上,对连续事件的描述包括了所有可预防的事故原因。连续事件理论并不局限于确定在这一连续事件中热河导致事故发生的特殊联系,,但是它对于深入研究事故并且设计出适当的事故预防方法是很有用的。
二 应用连续事件理论分析武汉“9.13”工地电梯坠地事故
1. 武汉“9.13”工地电梯坠地事故概述
事故时间: 9月13日13时26分
事故地点:武汉青山区“东湖景园”还建楼C区7-1号楼建筑工地
事故过程:事发时正值工人上工时间,该栋建筑目前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工程。事故电梯搭载的是粉刷工人,在上升过程中,电梯突然失控,直冲到34层顶层(距地面100米)后,电梯钢绳突然断裂,厢体呈自由落体直接坠到地面,梯笼内的作业人员随笼坠落。
事故损失:19人不幸遇难,并造成武汉市在建工地全面停工排查隐患,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
处理结果:定性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8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重处理。
2.原因分析
造成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升降机坠落。经调查已确定造成升降机坠落的直接原因是升降机导轨架第66至67标准节的4个连接螺栓只有左侧两个有效连接,右侧(受力侧)螺母脱落,无法受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引起关注,既事故升降机当时存在超载现象。核载12人的升降机,发生事故时除载19人外,同时搭载245千克的物料。
继续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以上事件之前的事件。升降机有螺栓失效既可能是设备租赁安装单位安装时遗留下的隐患,也可能是安装合格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升降机的养护,检修不到位造成的。事故升降机的超载,属于工人的违规操作。建设工程安全制度规定升降机运行时必须由符合资质的驾驶员操作,所以理论上此类违规操作会被升降机驾驶员制止,但事故发生时正处上工时间,严格来说工作即将开始但还不属于工作时间,升降机驾驶员没有处于岗位。另外工人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擅自操作升降机也反正出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制度重视程度差。
从管理层面继续深入分析以上内容。升降机有螺丝松动若是设备租赁安装单位安装时遗留下的隐患,那说明施工单位在设备安装验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相关人员存在渎职。而升降机螺丝松动现象是由于施工单位在升降机的使用过程中的养护检修不到位,那么说明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并未严格遵守设备维护保养条例,执行不力,管理人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武汉一家从事多年工程建设的公司负责人透露道“施工升降机相当于临时电梯,平时日常维护很少有人管”也从侧面印证了此种可能。至于在上工时间段升降机驾驶员是否应该上岗,管理人员未明确上工时间段升降机的使用问题,并任由升降机在无驾驶员的情况下自由启动,留下事故隐患,属于管理人员的失职。而施工人员在无驾驶员在场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升降机并毫不顾及升降机的荷载,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识反映出施工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制度落实不力。经过调查,该工地多个管理职位存在顶替现象,多名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从业资格(有证的不干活,干活的没有证)。
根据连续事件理论,一系列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地发生,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9.13事件”的分析比较复杂,因为事故的发生是多个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的原因也存在多种可能的原因。将以上分析用树图表达如下。
3.经验教训
武汉“9.13”工地电梯坠地事故再一次敲响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警钟。该事故暴露的主要还是管理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加强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杜绝相关人员证书资质不符和要求的现象;杜绝特种设备未有有资质的操作人员操作的现象应成为管理重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吸取事故的教训,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蹈覆辙。
三 连续事件理论的简评与展望
虽然连续事件理论的发展还不完善,对事故过程的连续分析显得无能为力,并且还没有给出对于事故调查分析、预测和预防方面的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但其在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连续事件理论有助于从本质上阐明事故发生的机理,为事故的分析、预测和预防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增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理论知识,积累安全信息,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指导安全生产及预防事故的再现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2条)
[关键词]事故 安全 措施
中图分陈类号:TU857;X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97-01
我国已成为电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类电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恶性事故的惨痛后果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震撼。每一份事故分析报告,都能披露出电梯事故发生前的各种问题,事故隐患受到的漠视。所有这一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究竟如何才能构筑真正有效的安全生产平台,有效遏制电梯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电梯的现状
目前我国取得电梯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已近500家,在用电梯数量已超过200万台,每年新增40多万台,全国取得电梯安装、维修许可证的中小施工企业有5000多家,保养难,维修难,已成为现在的严峻的问题。
2.电梯事故的原因
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事故一定发生。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其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3.电梯事故案例及分析
许多电梯事故发生前,不是我们没有发现隐患,而是漠然处之,存在侥幸心理,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其结果是事故必然爆发。有些人看不到隐患“立即整改”和“限期整改”的区别,甚至把“违章操作,带病运转”视为正常状态。
3.1 电梯维修工被压井底
正在装修中的某公司大楼内发生一起电梯“咬人”事故。当天下午,取得电梯维修资格证书的某公司王某独自深入电梯井底对电梯进行调试。因为要进入电梯井底,王师傅先把电梯轿厢调到停在二楼的位置,然后利用钥匙打开了一楼的手动电梯门,进入井底作业。王师傅在维修电梯时把电梯上下升降给锁住了,正常情况下各层人员无论如何是打不开电梯上下楼的。令王师傅没想到的是,一场致命的危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公司员工小罗在二楼准备下楼时,为了图方便,来到电梯门前轻轻按了一下下楼的指示键,电梯门大开了,小罗走进电梯,再按下楼键时,电梯"砰"的一声直接跌到了一楼。
事故分析:
以上事故是电梯维修人员在维保过程中违规操作造成的自身伤害。事故中维修工独自一人维修并下入到电梯底坑中,无人配合,无人进行监护,更没有立指示标牌。而其进入底坑之前,未将电梯轿厢内的检修、急停开关打下,进入底坑后又未将急停按钮按下,使得电梯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有人呼梯后,电梯自动运行而最终导致其受到伤害。
事故思考:
从上述事故上可以看出电梯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保养时,安全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电梯故障, 自认为是小故障,常一个人去处理,这样既没有了安全的监护,又没了安全的保障。在电梯维修过程中,不管是上轿厢顶部、底坑,还是电梯机房,在维修中一定要先将电梯电源断开。需运行检查时,也要将其处于检修状态进行。
3.2 坠落电梯井道
一家工厂的一位工人,在搭乘货运电梯时,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当场死亡。 该企业一位姓付的负责人先生介绍,当天下午,这名女工在四楼包装好货物后,就把货物推到货运电梯口,而此时货运电梯停在一楼。女工可能觉得走楼梯麻烦,打算人货一起搭乘电梯下来,经过电梯门口时,发现电梯门开着,没往下看就一脚踏进去,结果一脚踏空,从四楼电梯口一直摔到一楼,人当场就不行了,在送到医院后,抢救不治而亡。 付先生说公司有过规定,货运电梯是严禁乘人的,该名女工来厂才半年,从事的是包装工种,对相关规定不是很了解。
事故分析:
此事故是电梯电梯厅门敞开着,无人把守,又没有悬挂标识牌和设立防护栏情况下,误以为厅门开着,轿厢就在该层,而误入井道,造成事故。
事故思考:
此事故提醒乘客,在进入电梯轿厢前一定要注意观察,看电梯是否在该层站后再进入。如果作为电梯的管理者,做到了对乘客宣传乘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将乘梯须知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乘客。
3.3 平层超差引起的坠人事故
某机械厂金工车间主任准备从3层到1层找车间检验员来检验一批零件,按了几次召唤按钮,电梯显示装置的灯不亮,只听到井道内有电梯行动的响声,原来此刻电梯正在检修,故电梯驾驶员(无操作证)没有将指层灯开关打开,后来多次听到3楼呼叫,就把电梯开往3楼。当电梯从上往下运行将到达3层时,驾驶员停下电梯拉开层门50CM左右准备相告不能载客,想不到该主任见3层门缓缓打开就立即跨了进去,结果从轿厢底部坠落底坑,当场死亡。
事故分析:
此事故是由于电梯驾驶员违章操作――电梯未到平层位置,在轿厢门开着的情况下,弯腰用手拨动门锁打开了3楼厅门,导致该主任误以为轿厢到位而一脚踏空跌入井道致死。
事故思考:
此事故起因来自电梯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这给我们电梯管理者提了个醒:在电梯管理上,我们不但要有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程,还应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 另外还要严禁电梯操作工不经培训无证上岗。
4.电梯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4.1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按规定配备持有电梯安全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管理人员。
4.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安全培训,《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和现场安全施工的工具书,人手一册,不断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4.3强化四级事故掌控。即结合典型案例,理性认识事故,强化服务意识;组织现身说法,深入分析事故,掌握服务技能;注重隐患排查,严密防范事故,提升服务品质;启动应急预案,稳妥处理事故,提高服务满意度”。当遇到管道爆裂跑水、电梯设备湿水、停电、运载货物、停梯关人等突况维修人员应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定期开展以“突发停电、消防疏散、电梯困人事故处理”为内容的大规模安全应急演练,从而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
4.4加大对乘梯知识的宣传力度,在电梯轿厢张贴安全乘梯须知,确保乘客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知道如何处理。
5.结束语
电梯事故的管理与预防应从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电梯乘梯安全常识的普及两方面入手,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电梯行业的安全法规建设和员工的素质提升,才能使事故减少到最低,也能更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贺小明.电力建设现代安全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转贴
关键词:电梯;电气故障;检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新时期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大中小城市出现,而电梯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近年来国内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加强电梯的安全性能和故障排除,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是电梯从业人员的首要任务。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必然影响用户的安全使用,由于一些电梯故障的特殊性、隐蔽性,往往会导致故障不能迅速得到排除而延长电梯的检修时间。
二、电气出现故障的原因
1、自动开关门机构及门联锁电路关门运行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门联锁系统一旦出现故障 ,电梯就不能运行 ,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 ,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属于故障 ,它是由包括自动门锁在内的各种电气元件的触点或连接线路的接头不良或调整不当造成的 ;
2、电子电气元件绝缘在长期运行后总会由老化、失效、受潮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绝缘击穿,造成电气系统的断路或短路引起电梯故障。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等元件触点断路或短路引起的故障在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电路中,其故障多发生在继电器的触点上,如果触点通过大电流或被电弧烧蚀,触点被粘连就会造成短路.如果触点被尘埃阻断或触点的簧片失去弹性就会造成断路,触点的断路或短路都会使电梯的控制环节电路失效,使电梯出现故障。
3、电磁干扰微控技术在电梯中广泛应用 ,诸如调速系统、控制系统、信号的传输、开门机的控制 ,均以计算机控制替代了继电器、接触器、阻抗元件和传输器件。微机的广泛应用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抗干扰被列入电气故障的范畴。电梯运行中的各种干扰主要是外部干扰 ,如温度、湿度、振动、电网的接法 ,逆变器自身产生的干扰、操作人员失误及负载的随机变化等。在这些干扰的作用下 ,电梯的控制会产生错误致使发生故障。 电磁干扰主要有以下 3 种形式 :
(1)电源噪声 :当干扰由电网电源及电源引入线、接地形式错误的地线而侵入时 ,特别是当电梯与其他经常变动的大负载共用电网时 ,产生电源噪声干扰 ;
(2)从输入线路侵入的噪声干扰 :当输入电源线与其他系统采用公共地线(保护线和工作零线共用一根线的三相四线制供电)时,就会有噪声侵人;
(3)静电噪声:由摩擦产生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针对以上情况,微控电梯的电源一定要采用三相五线制,即保护线(PE)与工作零线(N)分开,不允许短接,以防止系统产生的杂散电流干扰微控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三、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寻找思路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有时比较复杂, 目前国内在用电梯大多采用PLC 控制,软硬件交叉在一起,遇到故障首先思想不要紧张,排除故障时坚持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综合考虑、有所联想。 电梯运行中比较多的故障是由开关触点接触不良引起的,所以判断故障时应根据故障及控制柜内指示灯显示的情况,先对外部线路、电源部件进行检查,即先检查门触点、安全回路、交直电源等,只要熟悉电路,顺藤摸瓜很快即可解决。 有些故障不像继电器线路那么简单直观,PLC 控制的电梯许多保护环节都隐含在它的软件、硬件系统中,其故障和原因正如结果和条件是严格对应的,找故障时有秩序地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和预测,逐一排除疑点直至故障完全排除。
四、检修电气故障的方法
当电梯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维保人员应首先询问操作者或报告故障的人员故障发生时的现象,查询在故障发生前是否做过任何调整或更换元件的工作;观察每一个零件是否正常工作,控制电梯的各种信号指示是否正确,电气元件外观颜色是否改变,电路工作时是否有异声,电路元件是否有异常气味。在完成上述工作后,便可采用下列方法查找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
1、程序检查法 电梯是按一定程序运行的,每次运行都要经过选层、定向、关门、启动、运行、换速、平层、开门的循环过程,其中每一步称作一个工作环节,实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一个对应的控制电路。程序检查法就是确认故障具体出现在哪个控制环节上,这样排除故障的方向变明确了,有针对性对排除故障很重要。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有触点的电气控制装置,也适用于无触点控制系统,
PC 控制系统或单片机控制系统。
2、静态电阻测量法 静态电阻测量法是在断电情况下,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路的阻值是否正常,因为任何一个电子元件都是由一个 PN 结构成的,它的正反向电阻值是不同的,任何一个电气元件也都有一定阻值,连接着电气元件的线路或开关,电阻值不是等于零就是无穷大,因而测量他们的电阻值大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便可以判断好坏。检查一个电子电路有无故障也可用这个方法,而且比较安全。
3、电位测量法 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故障部位时,可在通电情况下测量各个电子或电气元件器件两端电位,因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流闭环电路上各点电位是一定的,所谓各点电位就是指电路元件上各个点对地的电位不同的,而且有一定大小的要求,电流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顺电流方向测量电子电气元件上的电位大小应符合这个规律,通过用万用表测量控制电路上有关点的电位是否符合规定值, 就可判断故障所在点,然后再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电流值变化的,是电源不正确,还是电路有断路,还是元件损坏造成的。
4、短路法 控制环节电路都是由开关或继电器、接触器触点组合而成的。 当怀疑某些触点有故障时,可以用导线把该触点短接,此时通电若故障消失,则证明判断正确,说明该电气元件已坏。 但是要牢记,当做完故障点试验后应立即拆除短接线,不允许用短接线代替开关或触点。 短路法主要用来查找电气逻辑关系电路的断点,当然有时测量电子电路故障也可用此法。
5、断路法 控制电路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故障,如电梯在没有内选或外呼指示时就停层等。 这说明电路中某些触点被短接了,查找这类故障的最好办法是断路法,就是把怀疑产生故障的触点断开,如果故障消失了,说明判断正确,断路法主要用于“与”逻辑关系的故障点。
6、替代法 根据上述方法,发现故障出于某点或某块电路板,此时可把认为有问题的元件或电路板取下,用新的或确认无故障的元件或电路板代替,如果故障消失则认为判断正确。反之则需要继续查找,往往维修人员对易损的元器件或重要的电子板都备有备用件,一旦有故障马上换上一块就解决了问题,故障件带回来再慢慢查找修复,这也是一种快速排除故障的方法。
7、电梯特点法 虽然电梯的原理大致相同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也存在差异。在电梯正常工作时,因多做记录如哪些指示灯闪烁哪些长亮,各个继电器的通断情况等,都应记录,对照原理图比较分析。 电梯故障时,与记录进行对照,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排查便很容易发现各故障点的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厂家故障码也只是参考,一味地依照厂家的故障码检修电梯有时会多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