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师音乐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

第1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应用钢琴教学法能够帮助学者在较短时间内弹奏自己喜爱歌曲,解决钢琴弹唱与即兴伴奏、即兴弹奏与作曲、右手弹奏流畅性与歌唱性问题,掌握移调的规律与弹奏以及声乐作品弹奏的方法。

二、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应用钢琴教学法的重要性

应用钢琴从本土文化入手,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元素,演奏技巧较小,以大众化为主,普及型较强,有利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用钢琴应用能力强,大多数学生离开钢琴谱依然会弹钢琴,会为歌曲编配伴奏,会即兴弹奏,会简谱弹奏,会移调,会即兴作曲,注重即兴技能训练,可变性强,能培养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即兴创作人才,左手采取模式化教学方法,容易速成期教学内容包括动机发展、为左手和弦连接编配右手旋律、为但旋律进行编配训练、变奏训练、即兴训练与移调训练等。从上课形式来看,应用钢琴授课形式多样,1对1钢琴小课,2-4人小组课,10-20人数码钢琴集体课等形式授课。从个教学内容看来,应用钢琴以练习曲、歌曲、即兴弹唱、动机发展、键盘和声为主。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应用钢琴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在强调演奏技能的同时,更突出音乐性,教学方式灵活,有利于培养音乐想象力与创造性。从理论联系实践的情况看来,应用钢琴从幼儿学钢琴期,所有教程都有和弦标记与音型提示,学习者能够从中学到和弦与旋律的对应关系,容易培养和声感觉,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从学科发展的情况看,应用钢琴强调多学科的横向联系,淡化技能训练,注重综合素质,对即兴伴奏课程学习祈祷明显和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必要性

钢琴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师范院校将钢琴列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基础教育改革已在各个校园中全面展开,事实证明,基础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这就意味着对高师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目标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显现出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需求不相符的状况。

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欠缺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在当今中小学音乐课堂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钢琴即兴伴奏要求演奏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有很强的应变反应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即兴伴奏能力极为欠缺,不能完整的弹奏出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主要表现在:拿到歌曲后无从下手;对键盘中的各调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编配和弦织体;伴奏形式单一;弹奏伴奏时固定调与首调认识冲突,不能灵活运用;更不用说将歌曲弹奏的好听,具有音乐性,伴奏的编配符合歌曲的风格与特点。应用钢琴培养学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将简谱与五线谱相结合,首调与固定调相结合,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键盘和声与移调相结合,钢琴弹奏与钢琴弹唱、即兴伴奏相结合,钢琴弹奏与作曲理论相结合、作曲理论与旋律发展、即兴创作、复调、和声、曲式结构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帮助学解决学钢琴演奏技巧不会用钢琴,学理论知识不会弹伴奏等问题。例如,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将钢琴配奏课程分为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即兴弹奏两个部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了钢琴基础、视唱、乐理、和声、作曲、即兴编配等内容,从I-IV-V7和弦各种旋律位置的连接开始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在伴奏中遇到的伴奏音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掌握中外民歌、童谣和流行歌曲等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形式,让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即兴弹奏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以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课程教学内容有:钢琴基础训练、钢琴弹奏训练、钢琴弹唱训练、钢琴移调训练、钢琴作曲训练。五部分教学内容互相支撑,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学期教学侧重点是钢琴即兴伴奏,第二学期教学侧重点是钢琴即兴弹奏。具体实施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五合一、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整合。使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等速成教学,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彰显动手能力。教学有大课讲授及课堂抽查学生作业等环节,并对共同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具体教学手段有:你弹我唱练习、集体单声部弹唱练习、集体二声部弹唱练习、两人一组简谱移调与伴奏练习、集体伴奏声部与个人即兴弹奏声部练习、个人即兴作曲展示等。

2.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

绝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交完钢琴作业以后便很快将弹奏的作品忘记,学了几年甚至十多二十年的钢琴,却不能弹奏一首完整的作品。大多都会以长时间不练琴、或记不住谱子等借口为由,不敢弹钢琴,不会用钢琴。花了一两个月弹奏出一首作品,几天不练就忘记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经在一次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官拿出本校校歌(简谱,G调)让考试者即兴自弹自唱,可能将其完整流畅弹唱出来的同学寥寥无几,要么能弹不能唱,要么能唱不能弹,要么和弦编配混乱,要么织体选择单一,要么对调不熟悉。这些情况都是当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难道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吗?在日常的学习中,将音乐理论课程与键盘脱离,学生只会在纸上做四部和声,只会在纸上创作歌曲,只会在纸上编配和弦,只会在纸上听写和弦与音程,只会拿着课本进行视唱,学完理论知识后往钢琴面前一坐,脑子里便一片空白;或者学生将钢琴谱中的每个音、每个符号都一一弹奏下来,而并不清楚这首钢琴作品的和声走向是什么?采用的哪些和弦?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织体弹奏?不同的织体选择会有什么样的音响效果,表达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很少有学生去思考过。这样脱离键盘学习理论,脱离理论的学习钢琴演奏,怎么能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甚至灵活运用?应用钢琴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演奏、作品分析等课程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一切知识点从键盘入手,做到先感性再理性,先感受到作品的音乐性,再从感性热认识中提炼出音乐知识点。其视唱练耳课,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弹学生唱、老师弹学生写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弹自唱,当学生每演唱到哪个调的练习曲,就能够熟练的掌握该调的和弦以及和弦连接的方式,并以大量的歌曲作为例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在快乐和兴趣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

四、结语

第2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环境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 多媒体系统 应用 高校 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 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 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 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 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

    

第3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 教育理念 音乐教师教育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着教师教育的改革,既是积极应对时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20世纪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关爱,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多种音乐体验,深化美感、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审美鉴别能力,建立起适应基础音乐美育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一、歌唱的审美

声乐是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基础教育合格音乐师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声乐教学是以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的教育活动。

歌唱审美就是歌者对美的感受,通过演唱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呈现给其他人,同时听者从中也得到美感的享受。声乐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追求的过程,在演唱时就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感情和情绪注入到歌声中去。通过气息和声音自然地结合,准确地吐字、咬字,语言的抑扬顿挫等使声音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强、越鲜明。培养声音的美感,除了老师的指导外,主要是通过自己感觉的心理去深入体验和领会,不仅要寻找听觉上美的感受,还要寻找内心视觉的美的感觉,审美心理通过想象和联想,形成同欣赏五光十色一样的美感。除此之外,对声音音色的审美也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演唱者都应该对歌唱声音的音色进行专心研究,音色是演唱者心理上的审美思维反映,没有丰富多彩的音色就不能生动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在心理上建立良好音色的审美观念,以使其尽快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

二、音乐感觉的审美

音乐感觉的美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方面,是在演绎作品内容过程中产生的客观直觉上的感受,是音乐审美愉快和审美情感的心理感觉;感觉得好与不好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表达,是理解情感、通过技巧来准确再现情感,准确表达作品内容、风格的艺术化手法,是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音乐审美感觉的训练,除了刻苦进行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强弱等基础训练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不同人物和事件,体验不同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状态;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拓宽知识面;还要深入细致地观察景色景物,体验大自然的美感;经常观摩、观看名家的演唱、演奏,多听和看录音、录像,从中领略声音、韵味与风格的美感,情感与形象的美感等,这些都是丰富音乐感觉美感的必修课。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同于说教,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美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三、情感审美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一首歌(乐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与演唱(奏)者的准确反映、深刻揭示作品的真实情感有很大的关系。演唱(奏)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这就要求表演者本人首先被作品美的情感所震动,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审美素质,这样的歌(音乐)才具有美的感染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各类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因素,准确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内心的情感火花,让自己在热情、活泼、欢快、雄壮、豪迈等健康的音乐情感基调中,获得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陶冶审美情操。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和学会创设温馨、融洽的艺术气氛,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是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审美媒介就是交流审美的信息,在今后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表露的任何趣味、喜好等情感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常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和全面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才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目的。

四、愉悦审美

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的心理感应过程。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良好心态以及音乐兴致的保持,来自于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或其他人所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的强化,这也是音乐审美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音乐学习中,要有意识培养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来形成同一音乐审美对象,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相互给予尊重和欣赏。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使自己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是音乐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当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获得充分的美感满足,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学习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人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并使整个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不断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使自身审美情操日趋完善,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

[1]俞子正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第4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市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市教研室教研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以深化课堂改革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提升我校教研品位,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而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稳步、高效的推进;

学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规工作有序有效;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教师自身研修,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后的反思、研讨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实验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做好语文、数学结题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先导作用。

4、组织教师组织各级教学比武、学科竞赛和论文撰写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5、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提高,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6、坚持不懈地开展教研检查、督导、总结评优工作。

7、组织六年级组教师迎接毕业考试。

四、具体措施

1、塑造行风形象,强化服务意识。

育人德为先。

本期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们理解和遵循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使教师们能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走上名师成才之路。名校靠名师支撑,名师靠学校培训。由此看来学校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是何等的重要,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期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如,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让老师外出学习返校校后再进行汇报,可采用讲座、上汇报课等形式。

②我们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多渠道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术沙龙、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中去诠释课改理念,真正实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认真组织校内随堂听课、示范课、外出观摩课、比武课等活动,把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对高师课堂的点评与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在观摩、比较、分析、反思中实

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③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④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加大实施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

a集体备课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都要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人员,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教案,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通过集体研讨,可形成一个集体教案,也可以形成几个充满个性的教案;

b切实继续抓好“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备课组、教科室的作用。“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课例多人上”,即集体备课??第一人上课??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课??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课,直至满意为止,从中探讨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课例一人上”,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对某一课例进行反复研讨、修改、汇聚集体智慧,从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课”、“样板课”,这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反复观看上课,亲自参与反复评课、研修,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群体化,把教师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让每位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员”转化。

c着实抓好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请实验老师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结题工作,写出可行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结题总结报告,争取获奖。

3、加强教研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①听课:可采取互听互评方式。学校举行教研课、示范课、比武课每个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并作好听、评课记录。每期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人员不少于20节。

②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避免教学上出现原则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训练题密度适中,并分层次进行,不拖堂。提倡教师做到课前温习教案,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贮备课。我们将随时抽查,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继续抓好语、数中考、期考的命题及试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级的迎考工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教研组长每月认真及时地组织教师开展质量研讨会,

④督促各教研组开展好组内研讨课、以

及学科活动。

4、强调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等学科的特色教育,继续组建各种兴趣小组。

共2页,当前第1页1

①近几年来,我校特色教育得到了上级部门、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本期更应上好体育、美术、音乐课,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书画展览、舞蹈、声乐和器乐技艺表演,力争在各级活动中再创佳绩。

②历年,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开创了我校新局面。周彬、侯晓云等老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维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技能,学生在自然操作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希望今年再接再厉。

5、鼓励优秀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助人为乐的精神,对身边的老师进行“传、帮、带”,大家共同提高。

第5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一、创新校园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文明气质、学校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以特色活校,用质量立校”的教育方针,并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观念文化的口号:

校训:崇德、自强、笃行、创新

办学理念:创新发展

阳明二中精神:敢为人先、崇文尚德、团结协作、自强不息

校园文化的核心:热爱学生

校风:文明和谐、自强不息

教风:塑造人格、诲人不倦

学风:勤奋进取、学而不厌

以上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创新校园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文化环境,制造一种气氛,树立一种正气,形成班里大家都喜爱和维护的习惯,并以此为教育手段,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达到此效果,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创设优雅的文化环境。

首先,制定班级目标,在班级醒目之处张贴,使学生确立目标和方向,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清晰,跳一跳会摘到的,而不是假大空或实现不了的;其次,制定班级公约、班纪班规和制度、量化考核办法等,使之对全班学生都具有公信力、约束力,学生一般不会轻易去违反;第三,各班设计、出版精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板报。板报可以根据班级实际设计不同的板块,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命名、筹划、收集资料、张贴等全过程。在此理念的感召下,各个班级设计的栏目创意新颖,如: “拼搏争先”、“文海拾贝”、“小小数学家”、“星光灿烂”等等。板报有时结合本班主题班会或根据学校重大活动、传统节日和班级培养重点为内容而进行更新。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让他们在“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并健康地成长。

2、精心组织多彩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参与习惯。每次活动的设计可以围绕班级的奋斗目标、围绕学校活动主题或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让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主题班会课,组织就学生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讨论、辩论、交流、探讨;每学期举行学校或上级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艺术展览、校运会,各种学科类比赛、知识类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竞争意识和参于意识,使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班级文化形成更好的氛围。

3、激励性管理班级事务。

我校的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创“星级班”来实施的。每班满星为“五星”:即安全星、纪律星、劳动卫生星、文明礼貌星、学习星。在创“星”要求中涵盖了所有的班级事务管理。安全星、纪律星、卫生星、文明星每两周评一次,学习星每月评一次。量化管理达到规定的分值相应以“星”给予奖励。这种管理方法,一改以前压制型的班级管理,学生以创“星”为荣,并以此积极进取。

创设充满宽容、鼓励、向上、进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校实践文化育人的途径之一。

三、创新校本教研文化

自从被教育局定为“洋思教学”试点学校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着力创新教学研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洋思教学”模式的工作实践中,我校着力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理论牌”。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蔡林森与洋思经验》及“洋思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领悟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精髓,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打好“探究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实施操作,通过反复观摩、评点、专题研究,并以传、帮、带等形式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在探究实践中,学校要求每个科任每节课撰写《课堂教学后记》,每个科任每学期听课达8节以上;每个科组每学期举行3次以上的公开课,并且确立一个教研专题,要求有方案过程有总结有成效。教务处每学年组织一次以教研为内容的“教师论坛”活动,每学期必听教师的“六课”:即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的过关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相同学科的研讨课、随堂检查的推门课、全校举办的竞赛课。以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过程,让每以一位教师达到灵活运用洋思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三是打好“特色牌”。在探讨“洋思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结合校情实际灵活体现洋思理念,不能全盘套搬“洋思模式”。于是,在探究中总结出本校的教学特色:具有校本特色的“洋思教学”。如今,我校各科组各教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设备灵活操作洋思课堂,并且不断积累,许多教师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发表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去年,学校开设了以“洋思教法与我校教学实际有机整合”为主题的“教 师论坛”,一方面积淀学校的教学文化底蕴,一方面深化并发展我校的教研特色。

四、创新校园社团文化

第6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镇迎接市政府“双高普九”督导调研工作自查报告

 

 **镇位于泉港区西南部,全镇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9255人。辖区内有1所完全中学(泉港六中),2所独立初中校(清美中学、驿坂中学),21所小学,2个教学点;现有高中在校生1522人,分设28班,初中在校生2867人,分设53班,小学在校生4357人,分设152班。中学教职员工294人,小学教职员工301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45人,初中专任教师167人,小学专任教师289人。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我镇于1997年11月通过“两基”省级达标验收。从1998年10月起,连续6年顺利通过了省、市人民政府教育“两基”年度跟踪检查。今年以来,我镇在上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全面实施科教兴镇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双高普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完成本年度“双高普九”规划的任务。现将我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双高普九”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适龄女童入学率100 %;初中入学率99.21 %,其中初中净入学率95.52%,比去年同期增长(下称比增)1.15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76.22%,比增5.52%;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比增1.8%,其中视残入学率100%,听残入学率100%,智残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 %,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06 %,比去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79%,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71%,15周岁人口文盲率0%,比去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

 

 2、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中具备教师资格的259人,占90%,具备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92人,占32%,比增6.57%,参加骨干教师培训28 人,参加信息技术培训289人,中高级职称86人。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138人,占82.63%,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57人,占94.01%,其中本科毕业25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5人,参加信息技术培训131人,中高级职称50人;新聘用教师15人,其中14人具备教师资格。高中专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45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45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2人,参加信息技术培训45人,中高级职称22人。宣布实施义务教育后补充的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5.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2%;小学在岗校长29人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培训率100%,持证上岗100%;中学在岗校长11人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培训率100%,持证上岗率100%,其中8人参加提高班培训。

 

 3、办学条件

 

调整小学办学布局规划,将清美小学、芦朴小学、汶阳小学纳入撤并计划,实行三校集中办学。全镇现有小学21所,中学3所,中小学的布局和规模满足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入学。现小学生均校园面积27.86m2,生均校舍面积5.21 m2;中学生均校园面积18.13m2,生均校舍面积 6.21m2。小学的数学、自然教学仪器按国家教委2002年颁布标准配备,其中Ⅱ类3 所,Ⅲ类18所;电教器材、体育、音乐、美术、卫生器材已配齐。中学理、化、生仪器按省颁标准配备,均已达Ⅱ类要求。全镇小学现有图书77273 册,生均17.74册;全镇中学现有图书82400册,生均18.77册。全镇中小学现有计算机教室7间323台电脑,多媒体普通教室6间481m2,多媒体电化教室2间233 m2,语音室1间106 m2,已建校园网的学校6所,20所学校“校校通”。

 

 4、教育经费

 

全镇教职工工资由区财政局按时足额发放,没有拖欠。2004年1-10月份,镇财政预算外收入10.8万元,投入教育3.3万元,占30.56%,做到“三个增长”;2004年1-10月份,全镇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教育296万元,其中镇村自筹131万,各级拨款115万元,社会各界捐款50万元。

 

 5、教育质量

 

 2003-2004年度小学实际毕业生数1021人,毕业率为100 %,按时毕业率为94.10%;2003-2004年度初中实际毕业生数856人,毕业率为9.32 %,按时毕业率87.53%。

 

 6、扫盲工作

 

 2004年青壮年总人口数35412人,剩余文盲数30人,非文盲率99.92 %,巩固率100 %;15周岁总人口1391人,新增文盲5人(免学),新增文盲率 0 %。

 

二、实施“双高普九”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四个到位,造浓迎检的工作氛围

 

 1、认识到位。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是“两基”巩固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全镇上下形成共识,才能有利“双高普九”工作的推进。因此,我镇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总结“两基”巩固提高的成果,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部署教育工作;区“双高普九”迎检动员大会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我镇贯彻意见,并召开六大专题组及各校专题组负责人会议和“双高普九”迎检动员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要求各专题组和各学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我加压,真抓实干,确保各项迎检工作有序推进;要求各村、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积极为“双高普九”的实施提供支持。

 

 2、领导到位。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中学、学区、派出所、镇财政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双高普九”工作领导组,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双高普九”实施工作。同时,及时调整了六大专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订“双高普九”督导调研迎检倒计时工作安排,切实做到抓“双高普九”与抓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运行,两促进,两不误。

 

 3、行动到位。为确保“双高普九”各种数据材料真实、准确,镇六大专题组、各校专题组全体成员利用双休日时间,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各种表、册、卡的建档和滚动工作,同时认真对照“双高普九”验收标准,开展督导调研六大专题的自查,制定整改计划,逐项分解,落实到人。镇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学区、各中学,及时了解各专题组工作情况,对专题组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协调解决。

 

 4、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广播、固定标语、宣传栏、墙报、宣传车等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宣传实施“双高普九”工作对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两基”巩固提高的成果及与“双高普九”的差距,使“双高普九”与“两基”一样成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使“双高普九”实施获得广泛的舆论支持。

 

(二)突出五个坚持,确保“双高普九”目标稳步实现

 

 1、坚持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到位。一年来,全镇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教育296万元,其中镇村自筹131万,各级拨款115万元,社会各界捐款50万元。一是全面实施中小学危改工作。认真执行2004年危房计划,多方筹集危房改造经费,有效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至目前,白潼小学、路口小学已完成主体封顶,正进行内外装修;溪西小学已动工,正抓紧建设;泉港六中已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正进行招投标;清美小学列入镇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易地新建计划已经第75次区长办公会议同意,现已完成选址,正准备征地。此外,中心幼儿园易地新建工作正在筹备之中。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清美中学、驿坂中学、前欧小学、黄田小学、秀溪小学计算机室,使我镇专用计算机室达到7间。全镇各小学基本购置电脑,实现了“校校通”。涂岭学区建立“616信息平台”,还为各小学统一设置电子邮箱,各小学为每位教师设置邮箱,实行专人管理,有关文件、通知实现网上速递,“电子办公”初具雏形。三是注重延伸办学领域。高度重视泉港六中高中部建设,从各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创办“小灵童”和“小蓓蕾”幼儿园2所,支持办好泉港工业技校,促进基础教育上新水平。

 

 2、坚持把好“三关”,切实抓好防流巩生工作。为进一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的年限教育,我们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学额巩固关。建立健全了流生报告制度、学生转学报告制度和辍学周报制度,实行“镇、工作片、村、校、班级、家长”六位一体目标责任制,加强监控,做到发现一个,动员一个,返校一个。二是把好入学关。我镇采取摸底核实、计生台账查询等办法,建立适龄儿童入学通知制度,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解决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我镇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做好扶贫助学工作,对贫困户子女入学采取减、缓、免交学杂费和结对子帮扶等办法,镇党政成员、机关全体干部和学校领导都挂钩帮扶一个贫困生。经过不懈努力,中小学都能按计划完成新学年的招生任务,初中辍学率也大大下降。三是把好毕业关。在初中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分流教育,开办职业技术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回乡初中毕业生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

 

 3、坚持规范管理,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我镇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坚持做到“四抓”:一是扎扎实实抓课改。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大教研力度,充分发挥区课改实验基地校——清美中学、涂岭中心小学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深入开展新的教材教法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确保了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以人为本抓德育。我们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摆正德育首要地位,努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涂岭学区开办家长学校、创办《涂岭家教》,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学生评价教师活动,被作为典型在全区推广;泉港六中、清美中学、驿坂中学开展“诚信教育”,以《纲要》为准则,将少儿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意识。涂岭学区开展的“争当五星小公民”活动方案作为泉州市唯一的案例,正参加由中央文明办在中国精神文明网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网上评选活动,至今点击已达2万多人次。文明创建工作收效显著,目前,我镇已有省级文明1所,省级农村示范校1所,市级文明学校1所,区级文明学校7所。三是课题带动抓教研。成立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的教研机构,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全员参与,多方位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目前,涂岭学区《小学作文整体训练》被列入国家“十五”课题,《开发教师创造力实验研究》和《“自主探究,激励成功”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被列入市级重点课题,泉港六中《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涂岭学区《小学生环保教育实验研究》等6个课题被列入区级课题。今年2月,涂岭学区《读书办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题实验被评为泉州市小学优秀教科研课题,该课题实验报告还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优秀成果一等奖。数学科开展的“问题解决”专题实验论文多篇被省普教室汇编。在各学校课题组的组织下,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一年来,共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等各种刊物上发表。四是严格管理抓质量。各学校能够坚持依法治教,认真执行《中小学管理规程》,全面落实省、市“减负”规定,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较好成绩。涂岭学区每学期定期组织对各小学执行《规程》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改革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了全面客观的质量评价办法,一律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坚持终身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中小学从抓学习入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利用每周一晚政治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中小学校行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六要六不准”的规定(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教育法规,开展了“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开展“人生·价值”、“做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等演讲比赛,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团”演讲。开展青年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提高师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先后组织35位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公开课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及时传递教改信息动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年来,我镇共有38位教师在省、市、区级的各类业务比赛中获奖。

 

 5、坚持后续培训,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今年来,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脱盲后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上来,充分发挥镇、村文技校主阵地,依托农业示范基地、农字号龙头企业和泉港工业技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先后组织550名青壮年劳动力接受电平车、针织、电子等培训,已有385个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我镇虽然在实施“双高普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不足。我镇经济欠发达,镇、村财力薄弱,经费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两基”和巩固提高过程,我镇危改任务十分繁重,大量的危房需要改造,使镇、村背上沉重的债务。二是整体办学效益不高。因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分散,小学布局点多面广,办学成本高,规模效益不高,加上生源日渐减少,学校难以维系,而集中办学又存在校舍配套设施跟不上和非就近入学带来的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