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时期,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与之竞争;另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命运的变迁,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药资本结构、体制、市场格局、营销模式、工、商、卫关系都在变局中寻求新的突破。
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探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善于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进行,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
目前,我国的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流通领域改革仍需提速。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市场竞争转向直接争夺客户,争夺销售终端;产品竞争则转向品牌之争;企业正从各自为阵的单一领域竞争转向生产、流通、医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供应链之争。
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进行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要以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化程度为目标,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推动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按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推广批发企业实施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要抓好品种、网络、服务,增强市场控制力,扩大企业市场活动空间;要通过资本运营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医药商业企业的优胜劣汰步伐。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21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人们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两网”建设,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平稳增长依然是医药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企业应根据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变化,确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要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变数增加,医药市场的诸多变数仍将使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GSP认证提速、药品分类管理等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将加剧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为此,企业必须在市场利润逐步萎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化,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紧调整、完善建制,促进服务,要抓好低成本策略的推进,在管理上开源节流,加强与厂家的战略联盟;抓好重点品牌品种的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抓好创新服务,逐步实现向服务性企业迈进;抓好物流运行管理,凭借配送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寻求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突破。
1.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建立省级医药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中划出一定额度,由医药行业职能部门管理使用。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改善医药产业的资本环境。鼓励国内外医药企业在省内设立地区总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有民营企业转让技术,鼓励国内外医药产业专业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我省创办医药企业,鼓励内资企业来省内投资发展医药产业,鼓励医药企业上市。二是建立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省内各市(州)申请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同时对成功获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市(州),在省财政预算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和发展。三是建立产业园区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向医药产业园区项目、重大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开发、科技基本设施建设倾斜。四是组织专家对省内现有的品种进行评估,对有可能做大的品种,要认真、全力、全方位给予支持,使其真正成为经济的支撑点、医药产业的兴奋点。
2.设立医药科研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完善吸引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协议,搭建医药产业产品、供应、求购、动态、招聘信息平台,采取多种形式转化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成果。根据单位或本人申请,人事、公安等部门简化程序,快捷服务,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其配偶、子女可同时迁入。
3.完善企业创新的市场政策。优先推荐省内医药企业申报和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以本地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的技术改造。对于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药、医疗器械或经国家和省认定的新产品,由省政府相关部门推荐,经联合审定后,优先纳入《吉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目录》,在吉林省基本药物补充目录遴选、招标、选择配送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省内医药企业的发展,同时帮助企业做好进入外省医保目录的协调工作。
关键词:医药产业经济学;医药贸易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38-02
为适应社会对医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很多中医药院校开设了医药经济贸易、医药营销、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是由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的交叉形成的新兴专业。教学实践、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在这类专业中开设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必要的。该课程立足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医药院校的医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
一、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介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产业”,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产业自身、产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布局规律等的科学。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将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医药行业,以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中观产业层面剖析医药经济的性质和运营状况,运用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医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医药领域的宏微观决策提供支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医药产业经济学体现了有关学科交叉的特性。医药产业经济学是由产业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药事法规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不是几门学科简单拼凑。它从相关学科交叉点出发,展开医学、药学、经济学等多角度探讨,建立完整体系的学科。医药产业经济学一方面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分支,要应用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医药产业本身是一个特殊产业,又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特别是结合医药产业实际,注重产业经济理论的运用。如对医药产业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医药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与发展、医药产业内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等问题的分析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
二、医药产业经济学在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今医药行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既要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熟悉医药市场,具备医药的学术背景;又要兼具经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将经济管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医药产业中的人才。目前,这种综合素质的医药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也正是由于相关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不够完善,使得现有的医药产业经济研究水平整体不高,研究体系也不够健全。因此,客观上要求建设一个具备完整且综合知识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专业,医药贸易类专业作为交叉型学科专业,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
在现有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经济学类基础课程一般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类基础课程大多开设了医药学综合、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有医药国际贸易学(偏宏观)、医药商品学(偏微观)、医药市场营销学和医药营销实务(偏微观)、医药企业管理学等。医药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是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开设使该类专业培养计划更加合理,课程体系联系更加紧密,知识结构更趋完善,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知识之间的沟通问题。也融合了经济管理类知识与医药专业知识。如医药产业的分类与介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整体概览;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理论对医药国际贸易和医药商品学的学习都提供了很好基础。
2.有助于提高医药贸易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医药产业经济学的作用不仅在于成为两类知识的纽带,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侧重于从总体上把握医药市场,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药产业各环节的分析中。如运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可以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解释医药市场中的“过度营销”现象;企业行为理论不仅对医药市场营销学中4P策略的学有裨益的,也可以分析医药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行为等许多实际问题;产业政策的学习和相关案例分析则有助于理解医药政策法规,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政策的能力。
三、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
医药产业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课程设置既要实现医药学与经济管理两类知识的沟通,又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既要考虑到它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又要体现医药产业的特点。
1.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与知识结构。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和药事法规等。内容上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贯穿其中,以医药行业的分类为起点,研究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产业组织等基本问题,揭示医药产业经济的特征和规律。就内容设置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以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述。第二部分为医药产业的结构与关联。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医药产业的分类、医药产业结构和医药产业关联的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医药产业的概貌,掌握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理解医药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三部分为医药产业组织。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程核心部分。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思维模式分析医药产业中出现的大量经济现象。特别是熟练运用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理论。并将医药企业的研发和技术进步等内容纳入到企业行为章节中。第四部分为医药产业的布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目前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能够运用空间聚集理论分析医药产业中的一些问题,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的建设等。第五部分为产业政策及其运用。介绍产业规制理论,分析中国现行医药产业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政策的能力。
2.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由于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解,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理论、方法的讲解与其运用相结合,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课后查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中国医药市场结构分析的课后论文,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市场结构度量的相关方法。如针对中国出台的新医改政策,就要求同学们先查找资料后,在课堂上就该政策实施后对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四、小结
医药产业经济学科是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加之中国医药产业处于不断发展变革中,因此开展该学科的研究以及学科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等医药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医药产业经济学科在医药贸易学科中的地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肯定有很多不足,旨在共同推动这门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 燕.吴世玉.姜卫.关于医药经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药学进展2004,(10):471-47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医药界的朋友们:
和风送暖,群英荟萃,今天我们期盼已久的XXX市药品安全监管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工作现场交流会在XX隆重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XX素有“中国雪乡”、“林海雪原”和“中国北药之乡”之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联合国人居署确定为中国两个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之一。行政区总面积881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下,在我市药监局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足两年时间里,全市制药企业已发展到8家,总投资近3亿元,设计年产值达到3.4亿元。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一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罅κ凳耙揭┬耸小闭铰浴?/SPAN>XX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XX区位优越,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XXX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XXX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我国东北市场和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XX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林蛙、鹿茸、麝香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XX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在500元左右。电力充足,水质优良,XX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市有着良好的流通和生产环境优势,XX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在对市情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将医药产业作为XX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全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利用5—8年时间将XX建设成中国北药之城。专门成立了XX市医药产业专题推进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下设北药基地建设、药业加工、企业流通3个工作组,各组组长分别由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工作。目前全市医药流通企业达到60户,医药加工企业8家,已有24家流通企业通过GSP认证,3家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今年年底前可全部通过认证。
二是辟建药业工业科技园区,打造医药产业发展平台。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在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辟建了黑龙江生态医药工业科技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目前,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万元,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光纤等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6户制药企业入区发展,4户企业破土动工,1户企业开工生产,年底前可全部投产。
三是构建政策洼地,创优医药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我们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XX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规定》、《XX市归国人员投资兴业优惠政策》、《XX对韩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XX市推进工业立市若干意见》、《XX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品牌打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鼓励,为推进医药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保障。对来XX投资的制药企业,在土地和税收上,根据新建企业年实现税收额度,土地出让金按10%-100%的比例返投企业。进入开发区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新建企业投产后前三年,每年按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的1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各种地方行政性收费。在人才和品牌打造上,对企业引进人才在XX工作一年以上的博士、硕士,政府每年给予3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引资人的奖励上,对引进企业的中介人、人,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给予奖励;企业纳税后,连续三年按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10%再进行奖励。对来XX投资的大型制药企业,市委、市政府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同时,为降低投资者的商务成本,市政府投入了150余万元辟建了企业服务中心,对外来投资者投资建厂实行代办、领办全程服务,对重点药业项目成立专门协调小组跟踪服务,企业只需专心从事经营、生产、管理就行了,外部的一切事由中心办理,真正做到了零距离、零干扰、零等待。版权所有
四是多路并举,强化招商,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将招商引资作为壮大我市医药产业最有效的手段,坚持多路并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全市上下形成了介绍资源、推介项目,合力招商的良好氛围。实施亲情招商,积极联系在XX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在外创业的XX人,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在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省医药设计院长是XX人后,我们便组成专门招商小组上门招商,经过一年多锲而不舍的努力,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几次赴哈洽谈,计委、药监等部门反复工作,最终我们以真心和诚意打动了投资商,2003年9月黑龙江省医药设计院投资3000万元在我市建设了雪都制药,目前企业已投入生产。实施以商招商,对投资商来说企业最有说服力,我们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让落户XX的企业切身感受到在这里投资的优越性和归属感。2003年在雪都制药的引荐下,我市先后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林海雪原制药、投资3500万元的康宝药业和投资3000万元的金鹅制药落户开XX。以环境、政策吸引招商。坚持诚信为首,真正将出台的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各部门全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同时充分挖掘各种关系,多方捕捉信息,获得有价值信息后便跟紧盯上,将我市的优势介绍给投资者。2003年在XXX市中小企业局的引荐下,成功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江河医用包材。投资1000万元的沈阳富东制药、投资3200万元的五环制药也是在我市良好环境的吸引下来XX投资发展。XX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省、市各部门,特别是XXX市药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多次带领我们外出招商、洽谈项目,给我们提供信息,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方便条件,在此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医药产业正朝着经营规模化、产业集团化、产品系列化稳健发展,在这里,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一如继往的对XX医药产业发展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也竭诚欢迎各位朋友到XX这片开放的热土观光旅游、投资发展。我们将以最优的环境、最佳的服务、最高的效率、最好的项目,为您提供大展鸿图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中医药行业;挑战;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6.16.057
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中医药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中医药行业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中医药的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 经济转型对中医药提出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都对养生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国内市场对中医药需求旺盛,经济转型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中医药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1 民众不断高涨的传统医药养生、保健需求与中医药供给不匹配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2014年消费在GDP中占据 50.2%,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800美元,经济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我国是人口大国,消费市场巨大,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消费升级直接带动了人们对医疗保健品需求的提升,民众从吃药看病等较为低端的需求,转向保健、保养、美容等较为高端的需要。但是传统中医药为居民提供的中医药消费品的品种、药剂极其有限,炮制方法陈旧,携带、服用方式、味感都弱于西医,虽然很多人相信中医药在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但快捷的生活节奏使很多人放弃了对中医药的选择。
1.2 西医药迅猛发展的压制与中医药发展缓慢的矛盾
西医药产品不断创新,发展迅猛,挤占了中医药的生存空间,中医药发展缓慢,使中西医发展严重失衡。近年来,国内进口西药快速增加,医院为了追求利润大量进口西药。中医药由于服用量大且不够方便,创新产品有限,使用量被西药挤占。
1.3 产业急剧壮大与产品相对匮乏的矛盾
中医药市场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也急剧壮大,但是,企业在享受了利润的同时,却没有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产品品种相对匮乏。中药饮片市场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厂商竞争激列,利润都只有10%左右,大多数企业采用作坊式制造,质量堪忧。由于价格较低,对优势品种形成冲击,正规企业则面临着运营成本高、利润薄的尴尬局面,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缺乏竞争力。
1.4 中医培养批量化与中医人才短缺的矛盾
中医教育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种模式。学校教育开始于 20 世纪中叶,在中医药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的同时,又扩展第二学位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中医药教育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结构。20 世纪末,我国出台了《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开始了师承教育的新模式,但是师承教育中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中医药教育的组织、教学方式及传承内容均面临诸多问题,中医人才短缺的矛盾越发突出。
1.5 互联网营销与产品非标准化的矛盾
互联网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一方面中医药互联网营销市场空间极大;另一方面中药产品标准化程度均较低,缺乏品牌产品,行业缺少旗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药在互联网上的推广和使用。如中药饮片在市场上无序竞争,行业标准混乱,鱼龙混杂,相比于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的生产仍处于较为原始和不规范状态,严重制约了中药的互联网营销发展。
1.6 国际竞争加剧
虽然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但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据统计,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 300 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 70%以上,韩国汉方药约占 10%,而中国中药仅占 5%的份额,其中的 70%还为廉价原料药材。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际上很多大西药公司加大了中医药的研发投入,像辉瑞、瑞士诺华公司等,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抢占中医药市场。
2 新形势下中医药行业的选择
2.1 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自身独特的服务平台
中医药行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战略转型。打造新的平台,形成新的服务模式。比如老字号中药企业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开创为工薪阶层治疗未病的平台。药店向养生会馆、中医院等业态拓展,为高端人群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中医对接服务。
2.2 发展标准化中药种植,积极挽救种质资源
目前中药材污染、造假现象严重,造成中医疗效负面作用较大。稀有种质开采殆尽,面临危机,必须对中药材进行拯救和行业管理。一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制定验收抽查标准,杜绝污染和假冒药材流入医疗市场。二是保护、培育稀有种质药材,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于私自开采、捕杀中药种质给予惩罚。
2.3 创新中药品种,提升中药品的便捷性
中药一次服药量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新中药品种和中药剂型是当前中药创新的主要方向。一是发展中药深加工产品。在培育中药材与配伍生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单一中药的深加工产品,如“极草 5X 冬虫夏草”纯粉片系等。二是创新中医药系列产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饮片、中药剂型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中药品携带、保存、服用的便捷性。
2.4 探索中药创新模式,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中医药的协同创新。一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链条。以为民众解决疾病为导向,实现中医药行业的组织再造。二是勇于打破壁垒,创建战略联合体,实现中医研究、中医院、药厂、互联网的链接。三是推进中医药行业的制度创新。以优化资源、产品创新为目的,制定中医药研发、评价、专利审批、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有悖于西药的制度标准,为中医药发展清除壁垒。
2.5 建设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中医药专家队伍
要寻求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形成新一代高水准中医药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的教育手段,在高校批量化的教育模式中融入师承教育、继续教育。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是造就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师承教育注重承袭,但难免有失狭隘,在师承教育中导入
继承科学发展的现代教育内容,才可规模化、集成化地塑造未来健康的中医药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启武.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首都医药,2014(12):17.
[2]张桂珍.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123.
[3]王月,于海龙,郭利平.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点[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769.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医药连锁 营销战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入世后,跨国医药零售业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本土医药连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跨国医药连锁巨头,国内医药零售企业不仅应看到本身的劣势,同时还应看到作为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药连锁业应进行全面的营销战略分析,更新观念、扬长避短、主动学习、勇于竞争,最终提升国内医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营销观念的分析
我国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由于规模普遍偏小,因此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应以创新来实现差异化经营,走经营差异化的道路,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药品种类、网点布局、服务方式、竞争手段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从而形成连锁药店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首先要树立“亲情营销”观念。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连锁药店通过与顾客做“朋友”,从而使顾客成为自己的永远“朋友”。其次要树立知识营销的观念。药品零售业是典型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连锁药店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就需要知识和智力,学习能力是连锁药店的一种非常重要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包括药店对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包括药店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造就学习型组织就成了连锁药店管理者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二、市场细分策略分析
随着药店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连锁药店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将大部分药店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在中心城市中又大都集中在繁华地段或大医院周围,最后只能采用“让利不让市场”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缺乏市场细分。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应认真分析我国消费者的医药消费需求特征,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又能适应我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药品消费者的多层性及其需求的多样化为连锁药店的市场细分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细分主要表现在: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等。未来我国连锁药店应高度重视下列细分市场:一是老年市场。原因在于,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这必然带来老年药品、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二是白领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白领阶层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由于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白领阶层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而白领阶层本身的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强,加之消费水平较高,因此这也是一个可细分的市场。三是农村市场。目前虽然农村人均医药消费水平很低,但由于人口数目庞大,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将大幅提高,因此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居民小区市场。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新建的居民小区不断增多。对连锁药店而言,居民小区的零售网点建设也应引起长期重视。
三、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对连锁药店而言,产品的创新不仅是药店市场营销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零售药店利润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连锁药店的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1)药品的品种创新。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之市场变化速度加快,药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因而连锁药店必须不断的引进新品种,做好新品种的市场开发工作,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2)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在美国,大型连锁药店常与制药厂联手,生产自有品牌的药品。和其他药品相比,自有品牌药品的毛利较高,因此能给药店带来更多的利润。同时,自有品牌药品还能提升连锁药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连锁药店的品牌建设。
四、价格策略分析
尽管在当今药品零售的营销活动中,非价格因素对于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价格仍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1)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的价格。首先是药品作为“威望产品”的地位的下降。由于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加之国家对药品长期实行专营,因此,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药品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是一种“威望产品”。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心超过了对价格的关心。但由于药品实施分类管理,加之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的销售渠道,使药品质量有了可靠保障。因此,药品的“威望产品”地位明显下降。其次是公费医疗体制的改革后,消费者自己承担的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比例明显加大。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健康,用于健康开支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我国目前还不高的城乡居民的收入而言,医疗费用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明显偏大,因此人们对药品的价格越来越敏感。(2)国家有关部门对药品价格的政策导向。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药品长期存在价格严重虚高的现象,为了配合医保体制改革的进行,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以抑制药价。所以,药品降价成为了人们的共同预期。(3)药品价格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药品价格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之药品价格的黑幕频繁曝光,药品价格问题已成为了舆论和媒体的宠儿。
五、促销策略分析
据调查,客户在购买药品时主要受广告宣传、疗效、价格、包装和装潢等五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药品要打开市场,必须做到广告宣传要准确、产品疗效要好、价格要低、包装要实用,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连锁药店而言,这就要求:首先是企业服务意识的创新。连锁药店不仅要重视售药前的咨询工作,还要重视药品售后的使用情况跟踪、反馈工作;不仅要重视药品使用常识的宣传指导,更要重视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医师和药师对病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对药品销售有很大的影响,提供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其次是服务手段的更新。如:实行会员制。再如建立远程诊疗系统,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病人可以通过企业的健康网站在线预约专家,预约后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实行医、药资源共享等等。总的来说,应留住经常性购买的老顾客以及熟悉该药店营业员和产品以及价格的人群。为了实现服务手段的创新,连锁药店应该建立顾客数据库。按照购买量和购买频率对顾客进行分类,从而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通过系列服务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再次是扩大商圈覆盖面积和用品种类。再次是完善产品服务系统。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顾客感到安全、安心、便利。再次是重视顾客的意见,药店要把处理好顾客的意见视为对创造顾客满意的推动力。最后是顾客组织化,药店可以成立顾客俱乐部,其成员主要是药店的现有顾客或潜在顾客,俱乐部为其会员提供各种特别服务。通过俱乐部可以加强药店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顾客对药店的忠诚;通过顾客的情报反馈系统,可以了解顾客需求;通过会员来宣传药店的产品和服务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促销效果。
六、渠道策略分析
关键词:流量经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如何构建基于流量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流量经济与黑龙江省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经济形式不断涌现,流量经济就是其一。流量经济是一种适合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指区域中心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个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区域乃至更远地区辐射,达到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目的。物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流量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平台之一,直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流量经济对促进物流业务的规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又是推动资源要素实现流动的必需设施,是促进流量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地方经济运作过程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与流量经济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流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药业又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流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医药物流业平台。
2 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医药工业迅速增长使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目前已经有大型制药企业、国有医药批发企业、中国医药批发企业与外商合资建立的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2011年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华润北药签署协议建立华润黑龙江医药有限公司,打造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省级医药流通平台,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2011年3月,在牡丹江市建成黑龙江省第一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并交付使用,使牡丹江市一跃成为全省东部地区最大的医药招商产品集散地,为全市医药产业整合各种资源、拓展销售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到“十二五”后期,牡丹江市医药产业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全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第三方医药物流在黑龙江省整体市场发展中还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目前黑龙江省的医药物流行业还处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医药企业采用的基本上是分散型物流体系,在运作上主要依靠人力,医药流通企业科技含量低,技术和管理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
3 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新医改的实施,黑龙江省医药企业数量爆发式快速增长,但是传统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水平,导致医药流通市场交易效率低,管理机制不规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迅速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并推动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3.1 传统的管理理念制约医药物流业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有些医药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传统管理观念导致管理者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想制约着医药物流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
3.2 缺乏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
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我国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紧缺,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二十分之一。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在哈市及周边地区投巨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辐射整个黑龙江省及周边省份,急需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但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机制,人才培养计划不成熟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医药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导致管理及技术不协调,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缺乏合理化,难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
3.3 法制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有关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
3.4 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黑龙江省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黑龙江省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配送网络单一,信息化能力低下,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4 基于流量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策略
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尝试从流量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及发展策略。
4.1 树立现代医药物流理念引进专业人才
医药行业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改变传统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一切形式的活动和资本运行都是通过人来开展的,高素质的医药物流人才更是制约现代医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医药物流人才来适应新医改对医药物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从而进一步壮大黑龙江省医药物流业的力量。
4.2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保障科学规划基础建设
政府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保障,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根据黑龙江省医药物流运营的实际情况,对阻碍医药物流发展的现行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必要调整和补充,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新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需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3]。
4.3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在黑龙江省各区域建立医药物流中心也是发展流量经济需要,搭建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是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物质保障。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医药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降低医药物流的成本。
4.4 加快医药物流资源整合提高作业效率
新医改政策中提到“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提升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药品连锁经营,促进药品产销一体化的整合。”根据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实际情况促进医药物流企业的并购、联盟和整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优化企业物资供应渠道,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4]。
总之,黑龙江省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其他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对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黑龙江省自己的医药物流发展进行实际研究。根据流量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黑龙江省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整合医药物流资源,构建黑龙江省医药物流指标体系,探索流量经济背景下医药物流运营模式,增强医药企业竞争能力,促进新医改的深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明晖. 黑龙江省医药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10(17):67.
[2] 杨舒杰. 中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J]. 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103.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环境条件建设
1、强化创新意识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社会创新文化的支持,要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世界先进医药技术和强化自主开发,获得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通过对国外医药企业的深入认识和研究,以及与我省实际的结合,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我省医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在国内的市场优势与资源优势,在能力允许范围内注重与产业化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合作甚至是兼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科技竞争实力。
2、增强服务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云南医药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已经被作为一种产业名词而倍受瞩目,因此,我省医药企业应建立直接面对客户的支撑服务体系。企业为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采取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增设售后服务网点或利用互联网,建立企业网站的方式,为广大的消费者甚至是医药企业自身提供最为快捷、最为方便的信息服务,使企业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3、重视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医药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和研发基础条件支撑体系,是全国提高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整合云南省医药产业现有研发基础条件资源,加大研发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云南省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科研和产品开发基础平台,促进云南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移,同时为加快医药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结合云南药用生物资源开发的需要,组建一系列规范的中药研究开发中心,如中药材种植研究指导中心、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药工程技术及制剂中心、中药科技信息中心等,形成开放高效的医药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为全面提高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更新思想观念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云南医药产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有新的产品构想、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管理模式等产生,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省医药产业要按照引进、培养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教育资源,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强化在职培训制度等措施,构建一流的人才资源体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技术人才和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
围绕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和重大研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医药领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把人才作为培育医药支柱产业的第一资源给予高度重视,要像寻求资本、技术、资源一样,抓住各种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机遇,积极引进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改变用人上的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对各类人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通过在国内外创建医药研发基地、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等形式,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积极利用国内外医药教育资源,培养我省急需的新药开发与中药现代化人才。支持医药科研、生产和经营骨干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有关人员赴国内重点院校或出国学习先进的医药开发、生产和营销经验,培养高层次研发、生产和经营人才,为全面提高我省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企业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金融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的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全社会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政府投资的强度需要提高,主要支持新药研发活动、科研基础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中心建设、基地建设等)和成果转化的启动资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通过国内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筹集新药开发风险资本,积极吸引国际风险资本投资于我省医药产品的研发。继续支持有条件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募集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的医药新产品开发工作。引导医药企业加强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和商业银行的联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促进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增强云南医药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提高云南医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要加强中药新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和实施,普及中药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提高中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进行中药国际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中,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规和国际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技术和产品的合法权益。善于利用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价值手段,维护中药的合法权益;并主动利用在国外获取专利、商标、版权等最新信息和动向,最大限度地扩大申请国外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为树立国际名牌产品和商标创造条件;熟悉和掌握出口国的药品管理法、专利法、版权法、商标制度和国际规则的最新信息,切实有效地保护我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优势、保持优势和发展优势,为让更多的云南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用于医疗保健事业的总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在我国,目前全社会卫生保健总费用约600亿人民币。公费、劳保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高达23.2%,明显高于国家财政的年增长率(约10%),逐年飞涨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和国家沉重的负担,而药物作为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中的消耗更是令人瞩目。如何利用有限的医药经费,运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药物在防病、治病中的费用-效果。考察疾病防治方案,研究和评价每种(类)药物与药物治疗的经济背景,为合理用药、药政管理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显得更具现实意义。现就个人观点论述如下。
1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
在院内广泛宣传、认识药物经济学,选择治疗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或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案,使药物高效、安全而又经济地为患者服务。这对减轻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有重要意义,这也需要药剂人员重视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用经济发展的眼光对医院药品的供应、药品管理、合理用药赋于新的理解和要求,有目的地运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药品管理和使用更趋于合理。
2 提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面对药品市场迅速的更新换代,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审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基本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品中经过科学评价而选出的同类药品中有代表性的药物,其特点是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由为重要的是该类药物绝大部分为医保甲、乙类,患者只需承担少许费用。例如头胞氨苄为乙类医保药,其疗效确切,医保患者仅需承担20%左右费用。同时列入基本药物的品种,国家将保证生产和供应,提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不仅可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的水平,也可以节约经费防止药品的滥用。
3 保留部分医院制剂
目前我国省、地级医院制剂室一般自配制剂在200~300种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与提高,价格政策的理顺,我国的工业制剂将会有较大的发展,而医院制剂也将随着工业制剂的发展逐渐减少,逐步萎缩。但有些制剂临床疗效好,用量少,还有些制剂仅供某些地区或某时期医院所需,工业化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同样会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可考虑以一个市、县为中心,建立地区性中心制剂室,降低成本,提高药物经济性,但基本条件和布局必须符合制剂验收标准,以保证自配制剂的质量。
4 增强医务人员的经济意识,改变只重视治疗效果,不讲经济费用的传统用药观念
收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新、老药物。调查分析病历和处方用药情况,努力制定出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能力都能承受的处方,不断提高用药水平。当昂贵药品与廉价药品相比优点并不明显时,就应少用或不用贵药,抗感染治疗时应做药物敏感试验,这不仅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用药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变当前药品广告误导医生对药品的选择而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有力措施之一。
5 临床用药力求兼顾高疗效与低费用
有些药物治疗方案,虽然在疗效、毒不良反应方面无可非议,但治疗成本一直比较高,也有的药物适应证相同,但半衰期、不良反应及疗效不同,而且更有费用之差。例如近年来ACE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大量上市,使高血压患者用药费用产生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也使抗生素的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但费用的增加是否能被健康的效果所替代,还缺乏资料证实。因此,提倡对不同来源的同一药物、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重视高疗效、低费用的全疗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