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景观设计构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构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构思

第1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三跨变截面连续粱 南运河 水西园 景观设计 结构特点

1 工程背景及概况

南运河综合治理项目是天津市政府实施南运河两岸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继海河之后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带。南运河治理段分三个部分:都市生活区、都市商业区、田园生活区。延安路桥工程是南运河治理项目八座景观桥梁工程之一,属田园生活区,同时该桥恰好位于规划的水西庄内,其交通位置重要性及景观造型独特性可见一斑。

延安路南起南运河南路,北至南运河北路。横穿规划的水西庄文化公园,与南运河南、北两路子交。修筑长度约为300m,为城市次干路。主桥长52,5m与河道正交。其所跨越的南运河为市级二级河道,正常通航水位2,Oreo 延安路桥为机非混行。机动车双向4车道,桥全宽30m,桥梁纵向共设4个墩位,墩位中线间距依次布置为:12m+24m+12m。 2,方案设计构思 南运河是我国古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接卫运河、下汇海河,全长348,3km,历史上兼有航运、输水、行洪和排涝功能。1953年开挖独流减河时,将天津界内的南运河截为上、中、下三段,延安路桥所在河道位置属于南运河的下段,该河段上接历史文化古镇杨柳青,下连天津发样地三岔口。拥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历史,同时也见证了天津的兴盛。延安路桥不但上跨南运河,而且贯穿规划的水西庄文化公园。 结合水西庄的园林景观特色,该桥上部变截面梁与下部实体墩通过支座相接,虽为现代结构形式,但从外观上型同中国古典式的拱桥,充分体现了园林桥的风格,同时避免了拱桥或刚构桥由于水平推力造成下部结构工程量大幅增加的缺点。 细部构思上,通过对桥梁立面材质、颜色、栏杆造型的小品装饰以及梁底和甬道侧墙配以体现水西庄历史文化的浮雕图案等一系列艺术处理,使该桥景观和水西庄景观融为一体。从总体布局上看,该桥与上下游的拱桥和廊桥共同形成水西庄文化公园一大景观亮点,是桥文化和公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考虑到延安路桥横跨南运河并贯穿规划的水西庄文化公园将其一分为四,造成公园内部四个方向沟通不畅,为此我们通过在桥两边分别设置8米宽的人行步道与园内甬道相接,实现公园东西联通;且在园内该桥上下游约150米处分别新建两座人行拱桥和廊桥,使公园南北联通,从而实现公园内四个方向的贯通,使行人尽享在园内及河岸散步游览之喻悦,成为南运河上一道亮丽的美景。 延安路桥,桥梁横向分为三部分:中央主桥面,专供行驶机动车,沟通南运河南路和北路,人行道在外侧,可以使游人一面休闲漫步、一面尽享全园美景。

延安路桥的方案构思,不仅显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还显示了人类对景观环境的日益关注。通过这一结构造型、景观照明以及沿河公园和下穿道路等不同视角,运河美景和天津现代改革开放之成果尽现眼前。 3,桥型设计构思 3,1上部结构 桥型主桥[部结构采用三跨12rn+24m+12m的变截面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长48m,梁底面呈类拱形曲线变化,分别由圆弧线及直线组成。箱梁横断结构为单箱七室,箱梁顶,板不设外探悬臂。箱梁两边有砼装饰外檐。 3,2下部结构及附属 为使该桥外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边墩基础采用桩接承台盖梁形式。中墩为实体墩,顺桥向墩身呈曲线变化并与上部箱梁外形成过渡和衔接,横桥向墩台两端分别探出桥边线,设置景观造型墩,顶面为半圆周锥形,下部为半圆柱形。

桥上栏杆为实体花岗岩立柱和镂空的花岗岩板组合而成,人行道采用花岗岩铺砌,桥侧面也用花岗岩进行装饰,使得桥梁的整体外观与周边景观相呼应。

第2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险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发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祉的功能,实现这些功能必须紧紧依赖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不断提升。

1.2 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适时提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这就需要在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促进社会保险工作快速发展。同时,面对庞大的参保人群和基金规模,加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要顺应形势不断加强其经办能力建设。

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现状

2.1 自身建设不完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般都是副职级的事业单位,且无行政管理职能,经办工作协调推进较难;伴随社会保险事业的纵深发展,经办需求与人员紧缺矛盾日渐加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各地经办机构的名称却不尽相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经费通常按一般性行政机关来预算拨付,导致工作经费紧张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

2.2 业务管理不规范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规范不健全,严重制约着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规范操作,缺乏统一性;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程序参差不齐,各自为阵,不能对外有机连接,缺乏协调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操作没有实现标准化、程序化,缺乏规范标准;服务设施和布局、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没有形成一体化,缺乏一致性等。这些业务管理的不规范、欠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2.3 政令传达不畅通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块块管理体制,必然造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只能是业务上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由于上级对下级没有人、财、物的管理权和话事权,必然导致上级不能指挥下级、下级不听从上级指挥,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影响着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执行。所以说,政令不畅通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致命杀手”。

2.4 信息系统不完备

社会保险各项经办业务均以计算机系统为载体进行信息管理,存在风险隐患;缺少统一的数据库和覆盖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导致资源不能共享;公共资源联网质量不佳,特别是与地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网水平较低,影响办事效率;没有充分发挥电子申报业务的优势,导致很多业务仍要手工输入;系统内控能力薄弱,缺乏正常的网上“警察”巡逻,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维护等。这些都将成为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瓶颈。

2.5 制度机制不健全

扩面有限和征缴不力难以缓解因退休人员抚养比迅速攀生而日益增加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政策滞后不能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要求;对社保欠费的治理仍举步维艰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将使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加强失去必要的制度支撑,可以这样说,社会保险制度的先天不足,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必然薄弱低下,有碍经办能力的提高。

2.6 法律法规不到位

社会保险稽核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唯一的执法职能,至今未有配套的规章条例作保障。《社会保险法》虽已颁布实施,但是在内容上并未提及到社会保险稽核,社会保险稽核的依据依然是《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基于此,社会保险稽核只是受委托执法,不过是执行部门政策而已,必然导致社会保险执法缺乏法律保障,从而大大减弱了社会保险的执法能力,给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带来障碍,严重制约着经办能力。

3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政府重视,增强人力财力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财力做支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编制确定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统账结合模式确立后,人员紧缺现象明显,增加编制迫在眉睫。同时,各级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首先,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明确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险补贴的额度或比例。其次,简化资金周转环节,加快缴拨速度。设立社会保险储备基金,以便应对支付危机。再次,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在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业务指标和管辖原则等方面,做出宏观规定,便于各地逐渐趋于同一。

3.2 科学绸缪,规范职能设置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因此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机构设置、理顺机构层级,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改建为独立的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同时,要统一单位名称,省级以下应统称为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模式,所有社会保险部门均参照或依照公务员管理;统一编制配置,市县级社会保险部门均按2000人/人的管理比配备人员编制,努力建立一支以中级职称为主体,高级职称为骨干,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3.3 着眼长远,优化业务流程

一是按照统一标准、简化程序的原则,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以规范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二是统一社会保险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操作从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三是设置统一的服务窗口名称和社会保险标志,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四是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人社行政部门业务职责分工,不断规范和加强业务管理,为社会保险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

3.4 抓住关键,加快信息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依托信息系统和多级网络,以实现科学有效管理。一是,实行“五险合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机系统和中央数据库系统支持下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二是,坚持计算机系统统一开发,建立跨险种、跨地区的统一数据库和覆盖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保与医院、银行、工商、公安户籍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埋平台;四是,积极探索“网上社保”经办管理模式;五是,加快推进“金保工程”向乡镇的延伸,建成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的四级网络系统。

3.5 健全制度,完善配套法规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保证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险;二是,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偏离实际的政策制度,要予以清除、纠正,对存有缺陷的政策制度要予以修改完善;三是,完善社会保险法配套法规,特别是对当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亟需操作依据的配套规章;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治社保,确保将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3.6 规避风险,提升自控能力

一是,强化内控管理力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业务痕迹保留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抽查机制和风险预测预警机制等,确保基金内控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社保稽核力度,切实加大对逃避参保缴费行为和欺诈冒领社保待遇行为的检查惩处力度;三是,加强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行管理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社保基金运行的风险预警制度,及时掌控基金运行动态,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实行网上“警察”巡逻,对业务操作系统加强巡视和检查。

第3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构想系统景观元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景观设计与系统性

景观设计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众多、问题复杂。景观设计的构想应针对地形设计、空间设计、绿化设计、道路及铺装设计、水体设计、设施设计、广场设计、装饰设计、与人类的关系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景观设计的立意、设计构想、分析过程以及表达技巧,从而建立系统性的景观设计。

笛卡尔的唯理论几乎成为了近论研究的标准方法。其特点是分析、解剖,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进行研究后,再把简单的合成复杂的。这种思路是建立在系统思想完全对立的“可分”与“可加”的基础上的。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对设计方法系统的元素进行分解研究,以期望达到对设计方法各要素的深入了解从而获得系统的设计方法。要系统的建立设计构想,我们就要运用这种“可分”、“可加”的系统思想,先针对构想系统下的子系统进行研究,再分析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系统地阐述构想的建立。

二、构想的系统性

构想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设计的立意、设计的构思、分析过程以及表达技巧。无论是立意、设计构思还是分析过程都是构想的要素,都是构想的子系统。要想系统的建立设计构想,必须先针对其子系统进行剖析与解读,深入了解每一个子系统后,再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组合成设计构想这个整体。

三、构想的系统元素

1.立意

设计的立意要有价值,要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达。立意在景观设计中是设计总意图的创作和设计师造景思想的表现。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整个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景观创作的主题和核心,好的设计在立意方面多有独到和巧妙之处。立意要有一定的标准与准则。立意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功能与目的、实用与经济、形式与风格、形象与含义。

立意要有设计依据。立意的设计依据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活动行为的需求、意想中的质量以及意想中的关系。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依据任务分析的结论、功能分析的结论、设计者的喜好以及文化含义的考虑。立意可以从许多角度出发,例如生态角度、地方风情角度、历史文化角度、技术材料角度等等。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设计方案具体针对的使用者有什么样的特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年龄范围从而推测以及调研出使用者有什么样的基本活动以及对此景观的使用需求;什么样的形式与风格能被受众人群所接受并能良好的与周围环境想融合;怎样能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关系,协调好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活动区域与流动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赋予景观丰富的内涵,使景观的形象与文化含义完美的结合;怎样在满足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的同时使所设计的景观更加经济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2.构思

构思是在立意的基础上对现实设计展开积极的思考。构思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不为造型损失功能不为功能损失造型(此句表意不明);二是相同的立意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

景观设计在构思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在功能方面需要依照及遵守相关的规范以及书籍。

针对已有的文件或现有的空间测量,熟悉已有的空间同时评价现实空间与土建图纸。

空间中的分析是主要的目的。景观场地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各个景观具体空间的设计。景观场地的布局是根据气候,交通,地形,人流等情况确定主要的景观建筑以及景观设施的位置以及将其他各个景观要素布置在场地内最为合适的地方。空间是由物体和感知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的时的前提就是找到发现符合场地特性的空间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空间形态对其进行划分,排列,渗透,设计等,以创造好的景观空间效果。

在尺寸方面要考虑分析面积的大小、局部物体的长宽高等。不同的尺寸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的景观空间的作用,景观空间的形成,是由尺寸直接制约着的。合适的尺寸影响景观平面布局趋势,尺寸是否考虑周全直接影响人们对户外空间范围和气氛的感受。

3.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为了实现立意所采用的手段。其中包含了比例、尺度、平衡、和谐、统一与变化、韵律、突出重点等诸多要素。每个要素对表达技巧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表达是设计师向其他人阐述设计对象的具体形态、构造、材料、色彩等要素,与对方进行更深入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设计师记录自己的构思过程、发展创意方案的主要手段。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比例与环境的关系,比例受它所处的环境的限制。明确比例是所有设计的评价条件,各物体之间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尺度上我们要考虑到人与景观的尺度关系、物与景观之间的尺度关系、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尺度关系等。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平衡的关系,这其中包括对称的、非对称的以及放射的等等。整个设计要找到设计要素的共性达到统一和谐,所涉及到的要素包括植物的色彩层次、所运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肌理、景观小品的形状、景观设计的整体寓意等等,整个构想要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要素的共性把设计连接起来,再经过仔细的布置取得设计的统一性。

四、构想的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

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既是构想的独立子系统,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表达技巧影响着构思,构思关联着立意,每个过程都不是独立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完成的。黑格尔说:“脱离人体的手不能说是人手。”这说明某些部分不能脱离整体,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的思想。在景观设计构想的这个系统中,对局部问题的深入了解是必要的,但是对局部问题的过度重视往往会使我们忽略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景观设计的构想必须以系统论作为指导,强调其整体性,才能解决景观设计这个总体系统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矛盾。景观设计构想的三个要素都是构想系统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只有把这些子系统和谐统一在景观设计构想的系统中,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的景观构想,从而设计出适合城市发展,适应人们生活的景观。

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展开系统性的景观设计构想的研究,再用这种系统的景观设计构想指导景观设计,完成对景观设计整体系统性的研究是必要的。用整体性观点来探讨景观设计问题、研究系统性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与实践中具有普遍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社会价值,同时,它也是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不断发展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L•V•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l版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4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1常见的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构景手法有九种之多:借景,对景,夹景,框景,漏景,抑景,透景,添景,障景。下面侧重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构景手法。

1.1借景借景是将园林外景色引入并与园林内景色相叠加的造园手法。借景可以弥补园林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过多财力的缺点。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比较有名的借景案例有颐和园的昆明湖远借玉泉山;江南的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甚是壮观,形成了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以及苏州的沧浪亭邻借园外的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景观。

1.2对景对景是指园林中的主客体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造园手法。例如在游人身处园林之中,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山、桥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等等。

1.3夹景中国园林中为了突出理想景色,通常在景观的左右两侧以树木、山石、或建筑等加以屏障,这样就形成了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使远处景观更显得有主有次。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工匠的设计构思意境和感染力,不仅能突出园林中主要景观的地位,而且能诱导游人视线的汇聚,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达到园林中景观的节点。

1.4框景框景是指工匠在构思设计园林时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引导游人在特定的位置通过这些框洞观赏景观的造园手法。这种造园手法曾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出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是对框景这种造园手法的最佳写照。

1.5障景障景是指在游览的路线上设置一些山石、照壁、花木等遮挡物,从而遮挡游人的视线,引导游人改变观赏的路线,从其他方向观赏园林中的景物的造园手法。障景的采用使园林的景观达到不重合的韵味,也进一步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障景运用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中巨大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寿门内,这样的构思使整个院落的景致显得富有层次感。

1.6漏景漏景从框景中发展而来,是指游人能够从疏透处观赏到园林中的景观。漏景能够促成园林空间的空灵与渗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例如苏州留园入口处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连续的玫瑰窗漏景等,这些都是漏景手法运用的佳作。

2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庭院发展到近现代时期,比较突出的变化有三点。一是功能日益复杂的园林类型增多;二是私家园林的减少,公共共享空间增多;三是建筑体量的增大使园林与建筑、室内与室外空间结合渐差。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我们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更多的是生搬硬套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也没有将传统的造园手法和现代景观设计生动的结合在一起。甚至有的设计师单纯的借鉴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再将中西方的造园手法杂糅在一起,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应有的整体感和和谐感。这样的作品往往背离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初衷,仅仅流于形式,造成了设计与理论的脱节。现代景观建立在“空间”中,那什么是“空间”?中国古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在这段话里阐述了“空间”的哲学概念:有形的容器和无形的空间。以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空间一般是指墙体围合起来的建筑物所形成的区域。当空间的概念从建筑设计延伸到了景观设计时,空间就是指通过景观材料和细部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区域场所。

2.1场地要素场地要素无论对于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来说,都是工匠首先考虑的。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营造基础,场地的选择应当考虑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安全舒适,大到园林的布局与选址,小到亭台楼阁的朝向与位置。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营造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这说明古代工匠在构造园林景观之前一定对所选场地周边的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再通过构思设计将周边的自然景观巧妙地纳入园林中来。中国传统园林讲求“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设计原则,在造园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场地一般按照其形态、规模、和坡度来归类和评估。从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场地的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场地的形态来说,园林就是所选地形和景观小品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的连续组合体。所选地形和景观小品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各种不同地形类型所制约:平地、凸地与山脊、凹地与山谷。(1)平坦的地形能够带给游客舒适和踏实的感觉,是游客聚集、休息最合适的场地(图6)。(2)凸地形在园林中一般被处理成土丘、丘陵、山峦或小山峰。凸地形的坡面和顶部限制了空间,提供给游客的外向型的视线范围,使游客可更广泛地观察周围环境。(3)凹地形在园林中可作为放置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建筑小品,特别是当其被较低矮、或垂直于等高线的设计形状所环绕时,还可作为理想的表演舞台。同样山脊与谷地就是凸地形和凹地形在自然界中的合理演变,其优缺点与处理方法类似。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设计时,应当从整体角度规划设计园林景观,更加注重融合在场地周边原有自然景色中。中国幅员辽阔、物资丰富,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我们在构思设计园林前,通过对场地内已有要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与勘查,再加上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色景观,营造出与场地周边地域特征相统一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

第5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在城市整体色彩中的感觉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功能决定结构。

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4)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5)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1)景观本体的形式美。

这是历来就受各方面关注的领域,如桥梁、引道的水平及竖向线形的美学设计;桥型的美学比选;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相关的桥塔或桥头堡或桥亭或收费站的建筑设计等。

(2)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

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观景系统。

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4、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5、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1)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新晨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符。这种情况若出现在建成后的桥梁景观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桥梁设计者为迎合社会风尚,使"伪桥型"变成一种设计。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2)由于我国桥梁设计以功用为主导的传统,专业设计部门中建筑师拥有量的不足,建筑师在其中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3)设计思路狭窄,模仿较多,自主创新设计意识较弱。有时设计周期过短,为了赶时间,就要生搬硬套,很少进行创新和论证。

结束语

以往的桥梁设计侧重于结构、经济与交通功能方面的优化分析,而现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桥梁的环境景观提高到一新的认识高度,如桥两侧的引道及桥头绿地的景观生态、桥梁工程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工程对水体生态的保护等。在设计中,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应以环境美、景观协调、速度快、质量好,来创建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桥梁美学》,樊凡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第6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景观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67-03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一个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符合或接近实际工作过程,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完成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真正教学生学会如何工作的教育模式。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随着人们对景观环境质量的重视,景观设计行业迅速发展,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景观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引领学生探索和理解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学会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的工作任务,符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特点,对培养优秀的景观设计技术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定位

景观设计基础是景区开发与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运用地形、植物、水体和建筑等景观要素,以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对各类景观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课程定位是:让学生在理解景观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景观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操作流程和方法,能够绘制设计方案图纸,撰写设计文本,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景观项目的设计。

二、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对景观设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要求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以景观设计的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景观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营造一种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将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用与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两个方面,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突出对从事景观设计职业的“干什么”和“怎么干”的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职业素质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包括基本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现代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和评价来看,往往将员工的职业素质看得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因此,课程教学在注重职业核心能力打造的同时,需加强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以实际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依据景观设计职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照完成景观设计项目的过程组织整个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按照从“项目承接―场地测量勘查―方案设计完成―方案的讲解竞标”的景观项目设计的实际工作流程,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过程与实际工作要求和流程一致,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教学安排上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章节概念。在课程教学的组织中,以真实景观设计项目为载体、以景观设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将学科体系课程转变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课程学习中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的章节内容大大减少,而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主,学生通过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熟悉和掌握景观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及要求,理论知识的讲授融合在设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以章节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实施上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采用真实或模拟的景观设计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使、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工作环境的创造可通过利用校内外设计公司、或者成立模拟景观设计公司,仿照真实设计公司的布局,让学生担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接待校内外真实或者虚拟的客户,完成业务洽谈交流、接单、设计等各项工作。

(五)“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以完成景观设计任务为中心、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强化了学生专业自学能力理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四、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开发调研分析。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调查与分析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经常组织课程团队的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和调研,参与一线工作,了解行业企业的现状、变化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跟踪调查、收集实习生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力要求及其变化状况等。在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资深教师等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类与整合,得到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等基本要求和内容(见表1)。

(二)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现代景观设计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从小范围的绿地环境设计、公园与城市景观设计到大面积的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等都包含其中。在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结合了社会实际需求、学生的经历以及就业后的工作实际情况,一方面选择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选题偏重于实用强、与生活结合密切、趣味性较高的设计项目,以激发学生对项目的研究兴趣、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庭院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等6个典型景观设计工作任务。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教学课程内容。根据景观设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景观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将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转换成对应的教学知识内容,按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和职业成长的循序渐进的规律,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见表2)。

五、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中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虽然每项工作任务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变化的,但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按照景观设计项目的工作程序,从“接受任务―资料收集―方案构思设计―模拟竞标―评价反馈”的基本步骤来完成。在教学的组织实施上,以真实或虚拟设计公司运营模式开展全真模拟的教学,参照景观设计项目工作程序,组织实施教学。

每项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接受任务,由教师讲解布置工作任务、提出要求,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第二步:利用真实的或者让学生自由分组成立虚拟的景观公司,明确各组成员分工责任,然后以公司的形式参与整个工作的完成。第三步:方案构思设计,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各个小组分别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完成设计方案的图纸绘制和文本撰写。第四步:模拟竞标,由教师、企业人员、学生组成评审委员会,以模拟竞标的方式,对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选出中标方案。第五步:评价总结,由教师、企业人员、学生分别对此次教学的组织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企业人员对学生在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点评,再结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和评价中,为了避免一次性最终评价带来的片面性,不再采取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试卷考试分数评价每个学生的方式,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在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评价的主体由企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在每个设计项目的学习完成后,按学生个人自评(1O%)、小组互评(25%)、企业人员评价(25%)和教师评价(40%)等四部分进行评定,最后将每个设计项目的得分汇总得出一个综合评价成绩。整个考核过程,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企业人员、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重点体现学生实际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情况。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确保了学生在校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作实际景观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通过一个个实际工作项目的完成,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工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对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信心加强了,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秦春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7)

[2]邓晓霞,徐江,张佳.高职《景观综合设计》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19)

[3]侯志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2(26)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A179);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度教改立项项目(JG11A08)

第7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策划;景观策划;桥梁作用

在国内,景观策划概念还是一个新名词,它的诞生是来源于建筑策划概念的发展。建筑策划从国外引进也只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为房地产开发的一部分――社区景观策划也孕育而生。相比而言,景观策划的纵向探索与研究还没有在本行业内被重视起来,而且它的横向应用领域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本文意在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述,希望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1. 策划的概念

从概念意义上说,策划就是谋略、谋划及战略规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的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战略蓝图,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应于计划、规划的宏观战略策划和对应于设计、项目实施的微观策划。

策划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创造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社会经济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策划流派有管理策划流派、行为策划流派、经济分层流派、人际关系流派等。

策划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理论融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分支理论体系,如政治策划、经济策划、形象策划、城市策划、旅游策划、房地产策划、景观策划等,策划学通过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嫁接,发挥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功能。

2. 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是策划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景观策划就是运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项目景观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学性、创意性、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程序性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要把景观策划和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分开。我们可以先简单这样理解:景观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而景观设计是微观层次的,景观策划则是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侧重各有不同,景观规划是面对政府或大的社会团体进行的,而景观设计则侧重于业主,个人使用者。景观策划则应该是由景观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它侧重的是客观,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调和。

3. 景观策划的作用

由于从区域规划到具体景观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景观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往往造成设计师的盲目设计,或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现时代强调科学、强调人、强调发展、强调经济、尊重土地的时代脉搏相悖的。景观设计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依据,这就是景观策划。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或者几个专家所制定的景观设计条件及拟订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设计师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

那么,当今时代景观设计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就是在策划景观,在景观领域内景观设计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景观学的科学角度出发,确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建立与巩固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减少浪费,寻找最优途径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的项目,强调科学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策划环节的导入正是以此为目的。一方面,景观策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国景观学体系更加完整而严密,形成一条由景观规划、景观策划、景观设计所组成的景观创作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依据和逻辑前提,又共同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进行交融,缩短与发达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策划的导入,使景观设计师的传统职能又得到了拓展,进一步深化了景观设计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摆脱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设计方式,使景观设计师亦得以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数理解析法、心理量实态调查等现代手段对景观空间、环境等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共同进行探讨和论证,使景观设计师的素质及科学地位得以提高,这也是探究景观策划理论及方法的意义所在。

4.景观策划的应用前景

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会使景观业逐步摆脱那种小作坊式的景观生产模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不仅是行业内相互竞争加剧的后果,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迫切要求的。这些也将直接导致现代景观生产的组织发生改变,使用景观的大众参与设计、干预设计和建造管理过程的现象日益增多。更会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景观策划的概念在业内的普遍认同感不高,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有在商品化发展比较快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应用比较突出,其实在其他的景观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

所以,景观策划无论在我国的景观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景观实践应用当中都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旅游策划和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社区景观策划,以及目前国内部分景观大项目中比较详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各种探索都是包含着景观策划概念,只是比较懵懂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将景观策划概念明确化并加以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这是景观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粲.策划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美)Robert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M].McGraw-Hill,1999

第8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立意

1引言

园林景观具体而言是指在设计前,设计人员对景观设计周围环境、功能需求和艺术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后而确定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设计需求、出发点和根据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意是文化、艺术、时代审美和思想的外在表现,能够反应当代的价值观。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对立意内涵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挖掘,才能够创造出独特、有韵味的园林景观。

2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的作用

与作画、写作一样,设计师在对一个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前,需要构思立意,分析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作。每个园林景观的设计都要围绕造园主题进行,而这个主题则控制着园林全局景观。在园林景观的施工过程中,均需要以置景以及构思立意为基础,实现景观的有机统一和情景交融,既能够表现园林的共性,又能够显示每个设计的的特性,从而实现大中有小,小中见大,展现景观的独特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立意关系着设计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也影响着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时所采用的具体构图方法与手段,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景观最终所呈现的效果和设计的成败。

3立意的相关理论

古代文人在书画设计中均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苏轼认为士人画之前已经有了士体的概念,而郭沫若、石涛等学者画家也提出“画者,从于心者”等理论,说明了创作必然离不开创作前的立意设想,而立意设想也决定着创作后期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与书画创作一样,若设计师心中无立意则无法进一步实施园林创作,若立意不明确,仅是胡思乱想,胡乱拼凑同样无法完成创作。设计师在确定立意前,需要对园林景观周边环境进行实际考察,同时掌握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园林设计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呈现的结果等,综合考虑后组织园林景观艺术形象,在创作时设计者需要对园林功能和任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喜好来设计园林立意。

4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选择角度

4.1从生态角度立意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热点,尤其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更加向往“生态”这一生活状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从生态角度立意顺应时展需要,表达民众的心声,同时“生态”立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域生态的重建和再生。以生态角度立意的园林景观以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观和长远发展来设计景观,从而更好的将生态这一立意主题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要实现生态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就需要以节能、健康和环保等作为设计方向,体现舒展大气的自然气息,形成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1]。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在对水园进行设计时,将节约水资源作为主题,充分自然中的雨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多个地下储水箱,充分利用水资源,之后经植物净化系统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2模仿相似项目立意

模仿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技能,人们通过模仿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创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许多成功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每个园林景观表达的主题不同,立意也不同。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好的事物学习、模拟并产生联想,潜移默化中设计到的作品会呈现出与外界事物所类似的形式或形态,这一模仿特性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模仿。园林景观的模仿就是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以自己的创作意图、立意方向等来对一些相似设计作品中的构成方式或形态进行模仿,而这些形体或构成方式就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比如在设计中,若其他的景观里以雕塑为表现形态,那么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就可以将其转化喷泉,若其他设计景观里形态是花坛,那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喷泉或雕塑,如波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就是在雕塑家安德拉“石之田野”的雕塑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模仿,通过雕塑中的石阵来表现喷泉的自然和谜一样的特质,这一作品也成为了沃克获成就最高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之一。人类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而非死板硬套,简单重复,园林景观立意的模仿指的是对其他景观的立意、精髓和表现方式等彻底了解后,提炼、充实自己的见解与观念,通过吸收学习他人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加入自己创新的立意,以创作出好的作用。

4.3从“诗情画意”立意

“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园林设计中融入“诗情画意”不仅能够反映造园艺术的高超与精湛,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园林设计体现的诗情画意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使景观设计富有诗意。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以山、水、建筑或植物等为主景,通过他们的象征意义、特征、色彩和姿态等引起联想,同时辅助壁面、碑刻和雕塑等与之呼应,创造意境,衬托园林主题。如苏州园林将石作为立意的线索,从四季景色变化中寻求不同的意境,不落俗套独树一帜。园林中融入“诗情画意:讲究“景生于象外”,是情与景的结合,通过园林的“诗情画意”能够使观景者享受到诗、画的美感。

4.4“历史文化”立意

选择历史文化作为园林景观的立意能够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怀,增加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可依据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和历史名人等进行创作,采用继承、借鉴、转化、保留、隐喻和象征等多方法立意,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结合,从而设计出美感与内涵兼具的园林作品,给人以心灵的碰撞。

4.5地方风情“立意

以“地方风情”出发来立意园林设计能够反应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性和风格特点,有助于弘扬地方文化和彰显地方内涵。不同地方,民俗风情也存在显著地区别,因此设计师要从“地方风情”立意,就需要实地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掌握。如园林若要体现热带风情,就需要对热带的景观元素、植被、建筑特点和色彩应用等充分了解;若要体现少数民族的特征,就要掌握当地少数民族的特征、图案、建筑元素和色彩等[3],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充分反映民族特色文化和时代特色。

4.6从设计理念和生活立意

设计师在园林设计的立意选择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感受,因人为异的构思立意。园林中的娱乐设施、休憩等均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兼顾美观和功能。

4.7从材料、技术立意

材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来源,而设计技术直接制约着园林设计的水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演变,水平不断提高,新材料不断出现,声光电技术、GRC人工假山制作、园林铺装、LED灯等新技术和材料在园林设计中广泛使用,使园林景观设计内容不断丰富,主题表达更加方便,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原理景观立意时可充分考虑可用到的技术和材料,更好的设计园林。

4.8从功能立意

园林功能是园林绿地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园林价值的体现,由于用地性质的不同,园林的性质、组成内容也不相同。从功能出发立意是对园林功能的主次、序列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分枝、串联、中心、环绕、混合等方法来划分功能分区,从而确立方案。这一角度立意适合初学者,然而这一立意角度容易制约园林创意设计。

5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师要从整体大局才出发,掌握全局,胸有成竹,综合考虑环境、人文、历史等多因素,善于观察与思考,提高审美能力,选择最佳的设计立意完成园林创作。

参考文献:

[1]侯艳.园林景观的立意与意境表达[J].科技信息,2009(9):25~26.

[2]杨滨章.昔日旧码头,今朝滨水园——丹麦哥本哈根市港口公园设计艺术探析[J].中国园林,2010(1):62~64.

第9篇:景观设计构思范文

[关键词]内部结算;价格;制定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内涵

桥梁景观设计包含对工程的线形规划、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平面布局、装饰搭配等内容。基于城市景观要求,在桥梁设计阶段中,不仅应确保结构可靠安全,还应树立美学观点,提升桥梁工程实用美观性。通常来讲,桥梁景观包含桥梁、自然环境及人等各层面关系,环境为桥梁建设的用地以及影响其样式、风貌的文化、自然、经济等因素。在自然环境中,桥梁工程并不仅仅是视觉对象以及交通运输载体,还包括各层面因素的全面渗透,因此其工程建设庞大复杂,景观则应体现美观与力量的集成,不应单纯注重装饰效果。对桥梁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不仅涵盖地理、艺术美学、建筑等学科,还包含社会心理学、实践行为学等理论。作为景观综合体,应将土地资源、自然景观、河流等全面统筹、完善规划,遵循人们需求,创建完善和谐的系统关系,才能真正提升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水平,优化设计效果。

2、桥梁景观设计目标原则

优质的桥梁景观设计应对其主体工程与引道设施,形式、布线、色彩样式等在基于功能需求、技术标准与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文化与艺术美观性的全面组织设计。针对当前现代化城市桥梁工程呈现出大跨度、鲜明形体特征的现状,将对整体城市景观形成显著影响。为此在景观设计阶段中,应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远处观势、近处看形的良好效果。同时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打造充满人文色彩、富含文化气质的美观桥梁工程,凸显设计的创新性与精细化。应全面结合地域环境特点,设计开发出凸显本地特征的桥梁景观。同时应以人为本,交叉运用生态学、艺术、环境学等理论知识,开发出真正实用、美观、环保的桥梁工程景观空间。同时应做好环境、经济等层面关系的良好调整,体现创造性,开展空间组合考察,提升整体桥梁工程的外观效果,内涵品质,并真正令其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及城市新一轮地标。

3、城市桥梁景观优化设计

3、1遵循城市桥梁景观技术美学性,做好结构方案规划

城市桥梁工程景观优质设计,应科学明确桥梁应用功能,相关技术标准,做好经济要求考察,并基于具体原则实施美学优化。例如,应进行良好的桥型特征及美学对比分析,完善桥梁体系结构的各个部件建设比例。确保桥梁工程选线同整体城市景观以及大地整体尺度的良好和谐。同时应做好桥梁防护涂装设计,令其与整体城市色彩和谐搭配,完善融入。桥梁景观该类基于技术与功能为核心的设计实践特征即为技术美学性。当体现的景观价值呈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可符合功能需求、并体现技术可行性,则经济因素可逐步向后移。例如位于城市风景区建设的桥梁工程,或在城市整体结构的要害区域设计的桥梁等,便可遵循该项设计原则。由此可见开展桥梁景观设计实践阶段中,一些关联域在各异环境状况下,我们应分清主次,做好优化设计规划。同时在结构设计实践中,即便是再完美的计算,也无法补充结构构思创设的方案内容中的缺陷。反之,科学合理的结构方案可有效补足结构计算实践中的缺陷,由此可见结构构思尤为重要。我们应明晰这一重要性,做好方案规划,把握前提基础,为优质的桥梁工程建设创设良好的条件。

3、2符合功能需求,由大处着手,促进桥梁工程同环境的完美融合

桥梁工程的基础功能在于跨越,这一标准决定桥梁需具备良好的桥跨结构,完善该环节设计。为支撑整体跨越结构,我们应进行支撑体系的科学布设,令桥梁承载的车流、人流以舒适安全的状态通过。因此在设计阶段中应全面考量荷载需求,确保桥梁服务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显著的变形影响功能发挥。另外,实践设计阶段中,我们不应盲目的追求美学,应首先确保桥梁工程发挥良好的通行功能,并进行技术标准与经济的良好优化,进而体现设计规范。对于主体桥梁与引道,在符合技术、应用功能与经济的基础上,应实施景观尺度、生态美观、文化内涵及美学等层面的综合布设与规划。再者,我们应由大处着手,促进桥梁工程同环境的良好协调。应明晰设计核心在于令桥梁同四周环境完美和谐,良好的融于自然,不仅凸显桥梁工程自身的美观性,同时又不造成独善其身的弊端。应由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科学合理的引入造型法则,通过精妙构思,合理规划,创设良好的桥梁空间与轮廓组合,进而体现工程规划设计的简明性、科学性。

3、3注重细节,促进附属结构与整体的统一

桥梁工程主体功能为通行服务,同时应体现美观实用性。其附属结构可为整体通行水平与景观效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例如栏杆可确保通行人员的安全舒适。为此应基于安全、耐用、便利、简单、易于维修更换的原则,进行科学设计,令其同桥梁整体协调统一,并令亮丽优美的色彩线条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的景观效应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基于其设计内涵,遵循科学实践原则,制定优质实践策略,才能全面提升桥梁工程整体质量,营造优质景观效果,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