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渠道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搞好调查研究,抓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其功能定位是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为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适应总体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办由主要领导带头搞调研,从工业发展政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5篇调研材料。认真落实去年11月召开的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协助区委、区政府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年度综合考核中,我办在配合做好对街道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投资等考核的同时,单独负责成长型企业和诚信民营企业的考核。为激励引导各街道抓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我办提出发展年度民营经济年度责任指标和考核细则,负责日常考核和牵头做好年终考核。自去年开始,把街道参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情况列入民营经济年度考核,在千分制中占到220分,调动了街道支持和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二、实施重点突破,提升工业发展水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工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准入门槛却越来越高。对此,我办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不断完善民营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落实全区工业发展战略措施。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能,搞好指导协调和服务,促进产业园建设。建立了产业园调度统计制度,先后三次带领有关街办到外地先进园区参观学习,帮助产业园制定建设规划和招商办法,形成了“产业园统一定位、三个板块分别实施”的建设模式,到目前,产业园三个板块总规划面积6900亩,已经完成配套3550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60万元;建成项目17个,在建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7.77亿元。大力协助乐埠山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引入金鼎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金鼎物联网节能环保科技示范基地。该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主要依托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发挥杰顺集团物流配送优势,分类规划、分区建设创意产业区、机械加工区、电子电器区、新型材料加工区、科研孵化基地、物联网交易中心;建设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以出租或出让方式吸引节能环保科技企业入驻产业园区,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二是狠抓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从政策、规划、协调、服务等环节入手,推动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调料、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经过我办准备材料和申请,已有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被确认为市级产业集群。三是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调度和服务,全区实行了区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从规划制定、土地供应、资金协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全力扶持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注意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对16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行月度统计,并从中筛选出30家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调度和服务。今年1-12月份,164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6亿元、利税9.28亿元、利润6.33亿元、实交税金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44.1%、43%和26%,占全部民营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提升到52%、71%和49%;3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利税2.75亿元、利润1.7亿元、实交税金1.18亿元元,同比分别增长31%、27.3%、23.7%和15%,占全区164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8.7%、29.6%、26.9%、39%,发展潜力和拉动作用都有明显提升。
三、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结构调整。采取政策引导、典型引路、联系帮扶等方式,促进骨干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发展路子。一是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帮助企业增强科研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全区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发展到23个。年,全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25%以上。帮助雷奇节能等7家企业申报全省中小企业“实施四项计划、推进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四项计划。帮助雷奇电器获得了了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帮助雷奇电器、绿特空调两公司3个项目申报列入了省技术创新项目(第四批)。二是推进企业机制创新。围绕促进企业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引导企业采取资本联合、技术联合、市场联合、上下游联合等方式,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到目前,全区股份有限公司达到6家,今年新增加瑞福油脂、鑫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雷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争取明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三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推行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帮助雷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善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被省中小企业办公室确认为全省精细化管理样板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到目前,全区已拥有29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其中省级16家、市级13家。四是推进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引导帮助企业抓住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机遇,优化营销流程,开展全程电子商务。加大对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力度,开展了巡回演示培训活动5次,分别到开发区、军埠口、北关、西关、城关、南关等辖区培训企业累计130人次;今年全年累计开展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培训450人次;开通了“企业信息化QQ群”,为企业信息化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在中小企业网上增加了优秀企业、优秀服务机构、企业数据库等栏目,为中小企业整体宣传和网上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组织区、街道两级企业主管部门干部学习平台使用方法,提高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能力。自省全程电子商务平台6月1日开通以来,已指导帮助470家企业在平台上免费注册会员、建立网站,供应、求购、合作、招聘等信息2500多条,扩大了宣传范围,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营销效率,降低了营销成本。会同邮政部门开展“直邮服务中小企业”活动,拓宽直邮营销的渠道;带领百乐源保鲜包装、宏昌五金两公司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都与国内外大客户签订了销售协议,实现了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宣传企业、拓展市场的目的。
四、搭建完善服务平台,构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面对量大面广、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上万家中小企业,区中小企业办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搭建起了政策信息、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四大服务平台,并列入了今年区委工作要点和区政府工作报告。一是依托中国中小企业网搭建完善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对中国中小企业网栏目进行完善,在管好网统一分配的7个栏目基础上,增加了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7个栏目。全年利用自管的政策法规、本地信息、通知公告等14个栏目共上传信息8035条,每个工作日保持25条以上。收集企业电子邮箱420个,开通了“中小企业飞信”传递系统,飞信用户发展到560个,用户免费加入和接收手机飞信。对网登载、电子邮箱发送的信息,通过飞信方式及时通知企业接收查看,对不超过180字的信息,则通过飞信系统直接发送给用户。逐步形成了利用网网上登载、发送电子邮件、电话通知、短信提醒、以会代训、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等向企业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的有效渠道。二是牵头搭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去年4月牵头并联合23家银行、担保、典当、培训、会计等中介机构,成立了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促进会,秘书处设在中小企业办。促进会围绕探索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加强协调服务,开通热线服务电话,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企业贷款需求调查7次,与银行等6家银行和4家信用担保机构开展“政、银、企、保”合作对接和考察企业活动,为96家企业提供贷款及担保2.96亿元。帮助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组织雷奇节能等3家企业参加全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申报,目前雷奇已经签订合作协议,预计直接融资3000万元。三是搭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去年7月,我办牵头并联合驻四所高等院校成立了区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促进会,搭建起“政府协调、校企合作”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培训、咨询服务。去年11月,中小企业办与工业技师学院联合成立区机电数控技术研究培训中心,为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积极引导帮助耶莉娅服装技术中心等企业科研机构争创国家及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区5家已经省市认定命名的服务平台为320个企业提供服务400多次。重点培育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帮助6家平台申请列入国家、省、市平台建设规划,争取列入上级培育扶持范围。今年9月份,又推荐2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已获得市级命名认定。四是搭建完善创业辅导服务平台。今年2月份,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我办牵头成立了区企业家联合会,服务范围扩大到区属工业企业。联合会立足会员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区企业搞服务,迅速扩大了影响力,成为区委、区政府联系企业、听取建议呼声的重要渠道和中小企业办服务企业的得力助手。联合会成立以来,分别在5月份、11月份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我办会同企业家联合会组织企业家参观考察区内外先进企业和座谈交流活动25次,参加人数超过400人次;组织了企业家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不到半个小时28名企业家踊跃捐款30万元,带动了更多企业奉献爱心;加强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为企业争取免费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机会。今年以来先后组织200多家企业的1300人次免费参加了移动信息化、全程电子商务、法律、财税政策、营销创新、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等20期培训。培育发展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新工作思路,依托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专业商城和特色街区兴办创业基地。全区已有节能环保科技等7个市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其中今年新增3个。注意引导企业开展网上学习,在中小企业网上链接了中小企业在线教育频道,为企业提供随时学习机会。今年6月1日,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启动时,组织50多名企业信息化人员集中在线收看,引起了企业的浓厚兴趣。
一、整顿基层组织和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实干的氛围正在形成。
近年来,我镇在村级党务、村务管理、镇村干部的管理和教育等方面,虽做了些工作,但由于不注重细节上的把握,不注重从严要求,从严考核,一段时期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管理上的散乱。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新的一任党委、政府班子从4月26日宣布班子组建开始,即迅速深入讨论,形成共识,首要的是要抓好规范村级财务、村务管理和镇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此为切入,达到凝心聚力、团结实干的目的,达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目的。我们于5月6日召开全镇基层组织、镇村干部队伍整顿大会,针对问题,出台措施,狠抓整改。一是针对镇村干部存在的“四个不强”的问题,整顿思想作风,整顿工作作风,整顿纪律作风。我们把党员副科干部全部下派到村任支部副书记,党员普通干部全部下派到村任支部委员,其中工作比较复杂的三畛、张家沟、北家庄、小泉沟四个自然村均派镇干部担任党小组副组长。这样,各村的两委会、两议会镇下派干部每次必须参加,每个重大事项必须提前和下派干部协商,强化了对村工作的监督。建立镇村干部会议制度、出勤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集体活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期间不得在工作场所,下乡期间不得在所在村打麻将、打扑克、打电脑游戏,不醉酒,不干与自身工作无关,有损镇村干部形象的事情,树立风清气正、人人争先、个个出力的工作局面。对全镇7名村官进行调配,剩余5个村按片各自选配兼任村官。发挥村官作用,各行政村、自然村会议记录本由镇统一收回,会议记录全部由村官记录,平时由村官保管,确保了村级会议的真实性。把7个村官选派协助镇政府6个站所工作,让他们长见识,学本领。6月份各支部均召开了由全体党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镇党委书记、镇长参加。2个村组织开展了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出台了村级年度工作千分考核办法,明确了8类20项重点工程镇村责任人,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针对村务、党务管理三个不规范的问题,开展找党员活动,“暖人心”活动,规范村务管理活动,加强阵地建设活动。组织镇村干部60余人到黄镇北塔地村、小屯庄村、古交镇城底学习新农村建设、支部建设,组织建立党建之窗专题博客,开通短信平台,组织开展党务资料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支部三基建设检查活动,组织开展支部阵地观摩活动。通过检查推动,因村而异确立不同的创建标准,达到了院内干净整洁,室内焕然一新、窗明几净,办公设施齐全,版面制度上墙,内容更新,档案健全,平时有人值守的目的。摸员底子,分门别类建立党员信息档案,联系外出务工党员,探望年老体弱党员,走访在村中青年党员,建立支委联系党员制度,党员例会制度,从而使党员找到组织,组织联系到党员。围绕四议两公开,严格重大事项提前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村务管理的会议制度,出台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管理办法,新建工程管理办法,村级合同备案、审管理办法,自然村财务管理办法,村民代表管理办法,两议会议事规则等有关村务管理的十项制度。
二、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基础建设,关键是产业发展,我们把这两项任务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切入点,作为凝心聚力,团结实干的切入点,注重从水、路、校等方面入手,注重在社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出力,注重在群众关心,干部关注,今后发展关连的实事用功,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是农村基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0年,全镇12个村,10个村在基础建设方面有工程、有重点,村村的环境面貌都有新作为、新变化。镇村干部积极争取立项支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敢于垫支工程启动工程,敢于赊欠推动工程,敢于先行试行拉动工程,经过我们的努力完成上原村、三畛村、北家庄村、安生村、李家沟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96万元,铺设管道12000米,改造农户水表、水井,入户管道416户,维修水管、供水站4个,建成蓄水池7座,清淤中干渠2600米,护坡5000米,投资7万元,完成三道村、三畛村淤地坝工程。完成上原村、南高庄村、卷子头村、小泉沟村主街道工程,村北龙口坡改造工程,大泉沟村—张沟—小泉沟乡村路工程。特别是上原村硬化工程,涉及三个自然村、战线长,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争议多,镇村干部一米一米坚持,一步一步坚持完成任务。村北龙口,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是我们的老大难,群众的关注点,村村干部垫支出力,为我们带了好头。总投资61万元,完成三道村文化大院,景庄村文化大院,启动建设上原村文化大院。总投资342万元,完成李家沟小学、景庄小学,金家岗小学、小学、南高庄小学、沙河小学等改建、新建工程,顺利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二是突出产业发展。三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在我镇新打深井6眼,铺设管道近万米,建水池6个。围绕已形成的基础优势,我们下决心发展蔬菜产业,尽管成绩不大,但毕竟起了步,入了轨。我们成立镇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选派工作扎实,善谋敢断的水管站站长朱保林任主任,年初积极做好大泉沟蔬菜片区的巩固发展工作,妥善处理因棚架受损引发的群众纠纷,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支付政府租地费用,妥善处理德米特蔬菜合作社和农户租地问题,确保了大泉沟蔬菜片区平稳发展。积极推动南高庄蔬菜片区启动建设,协调处理土块调整、棚模、供水等问题,新发展移动大棚50亩。全镇种植高产玉米43000亩,推广试验渗水地膜、少根蓄灌新技术500亩,新品种20个,举办奶牛养殖、沼气等科技培训31次,受训3000人次。三是社会帮扶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引导镇村干部走出去,争取上级资金,争取社会帮扶,争取多种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我镇的社会帮扶体现为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在喜跃发公司的带动下,棘针沟生态新村起步入轨,进展顺利。2008年,喜跃发公司承包棘针沟村东荒滩地80余亩开始新村规划,2009年开始启动建设。棘针沟生态新村围绕移动新村、棘针沟旧村、富士康敬老院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社会资金启动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建设,争取群众参与共同建设,喜跃发公司董事长刘跃不计名利,不说得失,不讲回报,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平整场地,完成环村路、新村主干道3㎞,修整东干渠1000m,栽植村木3000株,新建文化大院,完成移民用房12500㎡。2010年12月31日晚,棘针沟村在新落成的文化大院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喜跃发公司出资,演电影,放礼花,表彰劳动模范、五好家庭、拆迁模范,慰问困难户。第二个亮点是在市扶贫基金会的帮扶下,景庄村新建学校,改造卫生所,发展蔬菜大棚,推进规模养殖,2009年完成环村路工程,小杂粮加工厂投产启动。第三个亮点是市老区促进会大力支持沙河村发展,投资30万元新建文化大院,投资20万元新建养殖场,同时还绿化主街道,栽植枣树林。
三、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招商引资。
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我们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经济的引进落户。我们实现新引进项目的新突破,投资5000万元的吉港水泥启动投产,投资5000万元的氮化硅项目已经落地,我们实现旧有企业发展的新扩张,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黄泥线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但目前受到环保等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短期停产的不利局面。这两个重点企业,已成为镇群众务工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带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亮点,成为全县的骨干企业。
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综合整治环境。
我镇的城乡清洁是从迎接省市校安工程检查开始的,重点是高速出口到中学路段,在无资金,群众因收秋出工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动手,镇村干部连续劳动半个月,自加压力,抽调铲车、汽车清理堆积如上的废料堆,铲除残垣断壁,垫支砌墙、整理、粉刷,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了高速出口的彻底整治。这一仗,凝聚了干劲,展现了镇镇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城乡清洁是一场整治仗,一场硬骨头仗,更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持久战。镇的城乡清洁虽然比其他乡镇起步早,动手早,但战线长,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很大,从县委贯彻陈川平书记调研精神会议开始,到中间的校安工程检查,从成立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到中间的县四大班子检查,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贯彻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连续在晚上召开镇村干部会,连续抽调力量集中突击大泉沟、上原等重点村,连续召开外出观摩会,评比检查会,连续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评比。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思想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措施高度落实。上原村战线长,饭店、修车点凌乱,乱堆乱放集中,书记主任一南一北集中突击整治取得成效,沙河村广告标牌不规范,大冬天组织人硬是把外墙上的字全部铲除,南高庄整治标准高、是全镇的样板村,村投资力度大,新砌砖墙投入10多万,大泉沟、金家岗、东南窊从各自实际出发,彻底整治历史遗留问题,棘针沟、新村是全县的样板村,卷子头的整治效果是全镇做好的。特别是阳店村,整治前石头堆、石灰堆堆积成山,镇村干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面前不退缩,积极为石灰寻找堆放处,为石头寻找落脚点,几个白天,几个黑夜不知吃了多少苦,用了多少心血,才换来今天的整治成果。在连续几次的县四大班子检查中,由于镇的12个村8个处在大运线,4个处在城贾线,可以说每次检查村村到到,村村都要看,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全镇累计出动劳力5830人次,出动机具、铲车、挖机、汽车、小四轮、三轮车1580台班次,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57660余方,拉运黄土1600余方,垒砖墙800米,规定垃圾处置点31处,垃圾池43个,投资130余万元。
五、以社会稳定为重点,以教育为主攻,和谐社会建设有序进行。
保稳定始终是我们全年工作的重点,保稳定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体现到平时的点点滴滴,反映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不论是护林防火、安全生产、防汛防疫、还是地质灾害、危房排查和农村财务,不论是群众上访还是干部矛盾,都需要我们坚持原则,严格把关,都需要我们细心细致、灵活应付。从处理解决遗留问题,保重点工程顺利进行,从上原、南高庄、小泉沟等村启动基础工程建设,从村间伐树木,从妥善处理蓝顿旭美薯业因施工与大泉沟群众纠纷,从制定有关村务管理的管理开始,一桩一桩、一件件,镇村干部无不细心、用心、费心,无不阳光、公正、公开,真正做到让群众放心,让上级放心。
教育始终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建设特色文化名镇的主攻方向,我们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配备了专兼职保安,完善基础设施,明确规章制度。我们成功举办中学新教学楼落成,修复庆典活动,成功借省市校安工程检查的契机,高标准整治中学校园,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高标准硬化操场,高标准布置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中学成为全省一流的乡镇中学。我们成功举办太原市志愿服务活动,成功举办太原市送书下乡活动,成功举办棘针沟古庙会,成功获得地税杯篮球赛第三名,特别是9月31号,在晋商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籍家乡在外人士联谊会,成立建设新同乡促进会,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凝聚力。
大力推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抓好计生工作,全面完成手术、结扎、社会扶养费征收三大任务。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完成养老保险金征缴任务。以扶贫济困为手段,做好民政残疾人工作,关心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生活生产。
六、以农廉为抓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产业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以来,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使我市国民经济实现了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跨越。
1、建立起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围绕壮大经济实力,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市依托矿产资源丰富优势,通过铁矿、石灰石等开发,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工业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带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5.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4.4:62.6:33,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9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9.8%,远远超过了一、三产业所占比重。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第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十一五”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快1.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双推动”格局,三次产业步入梯度发展的良性轨道,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制造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采掘业向制造业延伸,制造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形成了以钢铁制造业为支柱,装备制造、焦化、轻工、建材等制造业为补充的制造业产业格局。到年底,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5%。其中钢铁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1%;以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以焦炭生产为主的焦化及化工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亿元;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服装、地毯、造纸包装为主的轻纺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以水泥、玻璃、新型墙材为主的建材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
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围绕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努力推进服务业协调发展,物流业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商贸餐饮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等发展步伐加快,金融等社会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到年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63.4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42.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十一五”以来,物流业年均增速达到21.2%,超过服务业增速2.6个百分点,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商贸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1.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
4、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不断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60.6%。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正元包装集团、弘业地毯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1万元/人,比年增加19.7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408.2%,比年提高了136.9个百分点。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数1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数10个。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3.405吨标准煤,比年下降12.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5.908吨标准煤,比年下降22.3%。大力实施“百矿披绿工程”,扎实推进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产业集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全市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构建产业集群,产业空间集聚化程度大幅提高。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1个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野鸡坨产业园区、杨店子产业园区和津唐铸造园区4个镇乡级工业园区,其它各镇乡也都按照企业集中建设、集聚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其中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占地14平公里,已开发4平方公里,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较大项目入园建设,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载体。以建城区为主体的服务业中心和西部北部旅游经济圈基本形成,以四大创业带为布局的现代农业经济正在加速建设。
6、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以建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迁曹铁路使间接拥有了出海港口,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沙河驿火车站集运能力不断增强,京秦高速公路支线、地方铁路即将建设,津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滦河站正在加紧施工,便捷的交通网络使直接融入了环渤海经济圈。境内拥有3座220KV变电站,北500KV和北营、扣庄、康官营220KV输变电工程即将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区域性副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形成。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以及城市开发步伐的加快,必将极大地增强的经济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成现代产业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根据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都达到60%以上。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三次产业之间还不够协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徘徊在32%左右,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增反降,年比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采选及钢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88.2%,且产品档次偏低。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高新技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明显特征。而从产业发展情况看,工业经济仍主要以原料工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加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仅为0.1%,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应用比例也不高;占服务业主体的物流业仍以传统物流为主,尚未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从物流主体上看,第三方物流比重较低。
3、产业集群效应偏低。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域,但产业集群效应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由于的产业链功能还不够完善,集聚区域内的企业生产并联较差,企业间配套协作机制仍不健全,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发挥还不够明显。
4、能源消耗依然偏高。我市正处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趋势明显,造成我市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资源、能源消耗较高。虽然我市万元生产总产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大幅下降,但仍远远高于全国、省和市的水平。同时,受技术条件制约,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和广度有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足60%。此外,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市土地、矿产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也提出了较大挑战。
5、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虽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同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4家,而高新技术企业仅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5家。而且,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远远低于国家、省和市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产业体系向高端迈进的步伐。
6、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企业和产品的名牌化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我市工业产品主要分布在采选、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产品档次偏低,名牌产品相对较少,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创建尚有较大欠缺,没有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数仅有1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也不多,特别是作为支柱产业的钢铁业尚无一家有注册商标,与江、浙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产品附加值不高,有待于发展高端产品。
(三)面临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发达经济体向我国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以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链条化、品牌化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为产业结构实现高层次跃升提供了历史机遇,可充分发挥与欧美日等国家建立联系与合作的优势,大规模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内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全面深化,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国内外资本和产业持续向京津唐“金三角”地区集聚,处于“金三角”核心地带的我市,可以通过吸纳引进,承接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产业的高端化、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大城市成为了区域产业链发展的控制中心。在中小城市成为区域产业链中关键节点的趋势引领下,我市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型,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分工协作,找准产业定位,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参与全国和国际竞争。省、市也均做出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既给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政治保障,也要求我市必须构建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支撑省、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缺乏具有创新型高端产业人才、国际国内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动力,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核心,全面落实省、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发展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核心的主体产业群,把建成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技术自主化、产业竞争力制高化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立足产业基础,发挥区位、资源、技术、人文等比较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打造特色,积极融入区域、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发展之中。
改革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改造提升。抢占竞争制高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强增量、调优存量,把传统产业培育成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集聚集约。吸引、整合、集聚市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工合理、资源高效利用、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基地。
开放合作。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内外资的利用水平,引导产业资本更多地投向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领域。
协调有序。正确理顺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现代产业与社会事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带动产业的全面振兴。
生态优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现代产业体系描述
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基本框架是体系与机制并重;对外表现在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上。
第一,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具备以技术、管理、质量、人才等因素为支撑的持续竞争优势。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寻求占领技术制高点,形成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产业这三个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打造“三足鼎立,多业并举”的新型产业格局;通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研发、生产、销售效率,形成效率优势;通过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结构优势,推进今后的三次产业沿着“二三一三二一”的轨迹升级,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断推进外向化,充分利用国内乃至全球资源发展自己,形成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不断推进产业绿色化,寻求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持久优势,让在多业并举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体系与机制并重。
主要包括:一是具有产业实力的产品结构,即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等各产业的大部分产品或服务均处于产业高端,并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二是体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力的三大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一起,形成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演进系统,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三是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产业联盟等,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四是搭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支撑平台,包括区域创新网络支撑平台、企业融资支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平台等;五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需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政府产业政策引导,遵循产业市场协调机制,形成产业自动快速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产业体系运行的方向。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架构。
第三,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外在表现在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上。
从最终结果看,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强大;产品层面的精优和高附加值。
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包括:一是建设服务业发达、制造业先进、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二是三次产业内部产业向产业链条高端上移,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层次的中高端;三是主导产业不断转换,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后备产业等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发展系统。
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强大包括:一是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大企业发挥着引领行业发展、分配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龙头作用;二是形成有较强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产业技术联盟,发挥聚集发展、组织竞争、技术创新的作用。
产品层面的精优和高附加值包括:一是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支撑的产品群,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二是形成一批以精优产品为特征、以著名品牌(商标)为标志的产品群,既包括集中打造的名牌产品,也包括具有传统产业、特色的精优产品。三是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形成产品更新换代机制。
2、主要奋斗目标
到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技改步伐加快,产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到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模式明显转变,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趋于成熟。到年,形成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技术自主化、产业竞争力制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区域性现代产业示范区。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框架趋于成熟。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5:61.5:35,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比年年均递增17%以上,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主要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家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到年,力争培育出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5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30个以上。到年,名优产品占全部产品品牌的50%以上,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8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45个以上。
产业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园区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集约、集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达到3家以上,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达到5家以上,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成人类宜居的优美城市。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年下降15%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年下降2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2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立足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找准产业定位,积极培育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努力构建具有发展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精做优精品钢铁产业
立足建设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坚持“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实现路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生产经营集约化、主体装备现代化、主导产品精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为重点,推进钢铁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布局结构调整,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工艺先进、装备精良、品质卓越、高效环保的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力争到年,钢铁产业总体规模控制在3500万吨,钢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0%左右。
1、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和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钢铁企业重点向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的区域转移、聚集,培育建设以西部“百里矿山”为基础的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和青龙河附近的东部精品钢材制造基地两大钢铁产业集群。其中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规模控制在2500万吨,东部精品钢材制造基地控制在1000万吨,除上述两个区域外,不再支持钢铁企业在其它区域布点建设。
2、推进产业内部重组。依托长城钢铁集团等骨干企业,推进境内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步伐,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鼓励长城钢铁集团与宝钢、首钢等企业联合,成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控股公司,提升今后发展空间。继续完善长城钢铁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完成集团内“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统一规范的实质性重组,努力培育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支持首钢迁钢公司整合其它所有制企业。搞好轧一钢铁集团内部规范运作,尽快发展成为在产品细分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力争到年钢铁企业整合到2家,年钢铁企业整合到1家。
3、努力优化产品结构。按照“专、精、特”的思路和错位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钢铁品种,加强质量管理,注重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于推广自身品牌,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占有重要市场份额的特色、优质品牌产品,提升钢铁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十大振兴产业规划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机械装备、汽车、船舶等用钢市场对钢材品种质量的需求,加快推进首钢迁钢冷轧薄板、长城钢铁集团九江公司高强度螺纹钢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等级管线钢、冷轧硅钢、涂渡层钢板、高强度轿车用钢、H型钢、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等关键钢材品种;鼓励长城钢铁集团子公司发展特色专用钢材以及专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实施燕山公司卷板、荣信公司中厚板、鑫达公司型材、松汀公司线材、轧一公司板材、津安公司棒材等项目建设,与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错位竞争,满足下游用户对钢材品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力争到年,冷轧板、涂渡板等高档板材比占板材比例达到30%,400MPa以上高强度钢筋占建筑用钢比例达到40%。
4、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按照淘汰落后与装备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2010年底前全部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2011年底前全部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30吨以下转炉,同时,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加快长城钢铁集团2000万吨技改提升和首钢迁钢基地填平补齐项目建设步伐,推进轧一集团落后产能技改置换,用更加先进的装备替代落后生产能力,实现主体设备的大型化、连续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力争到年,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装备占主体装备的比例达到40%以上。
5、规范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矿山资源开发秩序,加快矿山整合步伐,统一规划、统一开采,合理配置与开发有限资源,加快实施“百矿披绿”工程,促进铁矿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矿山采选业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鼓励支持企业利用外埠铁矿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开发铁矿资源,组建进口矿贸易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进口铁矿供应渠道。
(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
抓住国家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机遇,以钢铁产业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和首钢配套产业搬迁为契机,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依托钢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冶金矿山设备为核心,以工程装备、基础部件、电工电器为支撑,加紧发展和引进一批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龙头项目,加快现有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集成度和产品成套能力,培育区域品牌,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打造成环渤海经济区域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倒逼钢铁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带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力争到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大力发展冶金矿山设备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支持首钢机械制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品牌,带动全市冶金矿山设备制造的壮大。立足区域钢铁企业技术改造,放眼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市场需求,以现有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现有冶金设备制造生产规模,积极研发大型球磨机、矿山自动控制系统、带式输送机等高科技含量的矿山采选设备和铁前成套设备、冷热连轧机、转炉托圈、混铁炉板坯连铸机等大型冶炼设备制造,把首钢设备结构公司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同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冶金设备生产企业,发挥出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带动作用。
2、发展壮大工程装备。加快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开发重型矿用汽车、载重车、地下铲运机、挖掘机、推土机等成套设备,发展重型工程设备制造,把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北方最大的矿用车生产企业。围绕国家重点项目设备需求和“三年大变样”、曹妃甸港区、京津唐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大型水轮机组铸锻件、大型船舶用铸锻件、大型压力机、大型锻钢件等重型装备配套产品。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我市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3、加强基础部件开发。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公司的密切合作,加快铸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铸件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份额,加强铸锻件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以铸铁件、铸钢件为主体的铸锻造产业体系。积极引进精密机加工设备和先进机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汽车轮毂、发动机部件、法兰、大型精密轴承、精密机加工等配套零部件生产,积极发展泵阀、风机、液压元器件、燃烧器、机械仪表等部件,为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夯实基础。抓好津唐10万吨汽车铸件、金沙工贸机加工、海钺精密铸件、卓越消失磨铸件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津唐铸造产业园发展壮大,提高零部件加工能力。
4、提升电工电器生产水平。结合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制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比例。进一步巩固电线电缆市场规模,积极引进先进线缆生产技术,加大企业研发力度,重点发展耐高低温电缆、安全防火电缆、耐油防腐电缆、抗风阻水电缆、船用电缆、机车车辆电缆、核电站用电缆、计算机电缆、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以及高端连接电缆等中高端电线电缆和特种电缆产品。充分发挥“冀东牌”线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现有线缆企业,探索组建以冀东线缆公司为龙头的线缆集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按照“产业互动、立足、辐射周边、融入京津”的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基地,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网络,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集聚发展,构建起国内外联通、第三方物流为骨干、钢铁物流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把建设成为“冀东物流通道”上的物流节点城市。力争到年,现代物流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
1、建设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集聚化发展,加快构建以“一个平台、三大基地”和曹妃甸物流中转基地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合理布局一个平台和三大基地,使各基地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现代物流环状产业带包括:一个平台、三大基地。一个平台建设是:在河东区建设物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三大基地建设是:把河西区建设成为以钢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钢铁物流基地;把沙河驿建设成以煤炭、焦炭及钢铁制成品为主的钢铁物流基地;把上庄乡建设成为以煤炭储运、装备制造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带外向型体现在利用曹妃甸飞地政策,在曹妃甸建设物流对外中转基地。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钢铁物流品牌。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和环渤海地区巨大的物流需求,按环状外向型物流产业整体布局,走专业化、集聚化发展道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打造区域钢铁物流品牌,增加物流服务半径,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原则是:以物流基地为平台,依托钢铁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当地物流企业发展,打造钢铁物流品牌。主要路径:一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物流理念、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标准,引进一批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适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基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新兴物流主体。力争到年,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40%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二是积极发展专业化、品牌化物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培育发展钢铁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三大专业物流体系,打造钢铁物流品牌。加快中铁联合物流、顺天诚通物流、九江煤炭储运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华北、东北、内蒙等钢铁、煤炭中专配送、钢材精加工、原材料供应等物流业务,优化钢铁生产原材料到产成品销售的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区域性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服务品牌;结合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等园区建设,积极建设以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零部件、整机配送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网络,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型物流。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物流建设,提高商贸物流规模和水平。加快以连锁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汽贸市场行业,发展综合型汽贸物流企业;推进邮政物流发展,支持中通、申通等快递公司开展各类快递业务;不断完善农村集贸市场,改善农村物流交通环境。
3、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加快信息化进程,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障。优化和完善通信网络、宽带接入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着力加强广电、电信、移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加快宽带接入网改造工程,形成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的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的接入网系统,为客户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形成规模”的思路,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构筑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取得明显成效。
1、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积极开发以医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脑心康系列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加快中药现代化;加快双歧因子产业化步伐,推进传统生物制药向高新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跨越;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特色非专利药的研制,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抑郁类、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等药品进行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原料药,最终形成以制剂、原料药深加工和现代中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格局。
2、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威豪镁粉有限公司,发挥拥有球型雾化镁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在巩固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上下游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的配套完善,延伸产业链,开发无定型硼粉、无铅焊料、铝镁合金粉、轻烧镁粉、硫酸镁等新产品。以强韧化、轻量化、精密化、高效化为目标,大力发展铸造复合新材料、特种合金新材料、优质铝合金材料、新型压铸合金等铸铁新材料。
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晒阳太阳能电池基板、力通磷酸铁锂电池等项目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加快实施永唐秦输气管道分输站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培育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大型电子元器件、精密电子元器件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扶持金泽电子有限公司、踏是道工贸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新拓大型电子元器件等项目建设,研制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石英晶片和晶体、大型LED显示屏等产品,扩大高新技术的发展领域。
5、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构建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长城钢铁集团等企业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在钢铁产业上,重点开发应用高效低成本纯净冶炼、大型板坯连铸、近终形连铸、连铸坯热送热装、无头或准无头轧制等提高流程连续水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应用高效选矿技术、小球烧结和厚料层烧结技术、高效冶炼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高精度轧制等高效生产技术;重点支持高炉长寿等长寿技术。在化工产业上,推广应用炼焦节能与环保、干法熄焦(CDQ)等技术,提高焦炉的生产能力;引进、开发煤焦油深加工技术。在建材产业上,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泥窑外分解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新型高效水泥助磨剂、新型高效生料助磨剂、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
(五)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按照“增量调优、存量提升、名牌带动、做大做强”的思路,积极在轻纺、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中推广高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与转移,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提高煤化工加工深度。按照“清洁生产、降低污染、配套建设、链状发展”的思路,加强现有焦化企业节能减排治理力度,加快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200万吨焦化、宏奥110万吨焦化、中化煤化工三期等项目建设,在满足钢铁产业发展焦炭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建单独炼焦项目;积极推进焦化企业与钢铁企业、焦化企业与玻璃企业联合与重组,实现焦化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焦化生产企业加工深度,加快化产步伐,积极打造煤气制甲醇、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加工、合成氨深加工等煤化工产业链,把打造成冀东地区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2、合理发展建材产业。按照“加强技改、调整产品、提高品质、循环利用”的思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钢铁、电力企业的矿渣、钢渣、粉煤灰、电石废弃物和铁矿企业的尾矿砂等工业固废,发展特种水泥、矿渣微粉、微晶玻璃、新型墙材等新型建材;加快润安优质浮法玻璃、耀华玻璃、明晶玻璃等项目建设,积极利用焦炉煤气的热能发展优质玻璃产业;进一步加强现有水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特种水泥、高标号水泥、预制混凝士等水泥产品,适度控制利用石灰石等原始资源发展水泥生产,把建材业建设成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产业。
3、加快发展特色轻纺工业。一是印刷包装业。发挥中国包装龙头企业—正元集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地位,大力推广印刷数字化和印刷新技术,积极发展瓦楞纸板浅盘、瓦楞纸板箱、复合纸板罐、可烘烤纸板容器包装、真空镀铝纸和纸板包装等纸和纸板包装产品,开发以镀锡薄钢板、铝合金板、铁皮等为原料的各种金属包装容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把正元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彩印包装企业。二是做强地毯加工业。以弘业地毯集团为中心,全力抓好高档次的手工地毯生产,突出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提高附加价值;积极引进先进地毯编织技术,进一步扩大机织地毯生产规模,开发不同品种、规格、花色的系列地毯、挂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弘业牌”地毯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把“弘业牌”地毯打造成国际品牌,把弘业地毯公司培育成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地毯出口基地。三是壮大纺织服装业。加快翔远帽业、弘业服装等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北京以及国内品牌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克服服装业发展所面临的设计和品牌两大制约,从加工制造和贴牌生产起步,逐步发展到研发和产品设计,并创建自己的品牌。
4、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立足环渤海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努力将打造成以生态、休闲度假和民俗文化游为特色的中国北方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进一步搞好黄台湖景区、滦河休闲度假、龙山公园等城市景区开发,建设以城市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游,打造成旅游的龙头;围绕明长城资源,积极推进白羊峪景区、红峪山庄景区开发,利用展现独特自然风光、体验农家风情等方式,建设北部民俗风景休闲度假区;搞好挂云山、五彩石峡谷等原始生态保护,突出绿色和原始特色,建设西部自然环境原生态体验旅游区;进一步加强上庄等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积极开发东北部农业观光度假游。在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要。
5、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商贸、餐饮等等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一是调整提高商贸服务业。按照“一个中心商业区、三大商业功能分区、四大小城镇商业区和三类批发市场”的要求,积极推行先进营销理念,改造现有商贸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性商场,培育大型综合性商场,推进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商贸服务水平。二是壮大餐饮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商务酒店和特色餐饮,在市区商业中心区大力发展高档餐饮、酒店设施,在滦河生态观光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住宿,有步骤地发展河西河南住宿餐饮,积极发展旅游沿线农家餐饮建设。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支持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吸引民间资本,探索组建市民营银行,增强金融对全市经济的服务能力。四是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规范会计等经济鉴证服务行为,积极发展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商务营销服务、房地产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管理咨询、资信服务、咨询培训等咨询服务业。五是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和农村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房产地投资,抑制投机,满足广大市民的住房需求。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加强社区组织、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经营全产业链、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用流通带动模式,加快完善农副产品物流网络,打造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直至最终销售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一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搞好土地整理,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进粮食生产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增加名贵精细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抓好上庄、杨各庄等设施蔬菜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设施蔬果菜发展。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农业科研观光基地,开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经济。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生态养殖、循环养殖、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安全、高效、节能的“养殖—沼气—种植”综合生态治理模式。积极推进阳光农牧公司等农业循环经济示点建设,通过典型带动,促进全市农业循环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链条化”的思路,紧密依托“122”富民工程,以产业链发展为手段,加快奶(肉)牛、生猪、肉鸡、甘薯、特色杂粮、干鲜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到年,把建成北方最大的甘薯制品加工基地、省重要的乳制品基地、生猪供应基地、肉鸡生产加工基地、特色杂粮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加强农业经合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积极推进奶(肉)牛、生猪、肉鸡等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奶粉、液态奶、乳饮料等乳制品业,积极发展粉丝粉条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特色杂粮加工等食品加工,加快发展以果蔬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和酒类制造,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
(六)大力推进产业绿色生产
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倒逼机制,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进产业绿色生产。
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广治金煤气回收利用、焦炉煤气回收利用、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梯级利用;加快首钢迁钢公司水渣综合利用、首钢迁钢公司含铁尘泥综合利用、长城钢铁集团九江公司矿渣微粉、燕山公司矿渣微粉、轧一钢铁集团矿渣微粉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冶金渣、粉煤灰、尾矿沙等固体废物再资源化进程,最终实现资源的循环式利用、企业的循环式生产和产业之间循环式组合,构建起循环经济网络。力争到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2、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实施“三定一改”(定能耗限额、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指标,开展综合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工作,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标准的企业,污染物总量排放超标的企业,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超限额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运行机制。
3.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快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和政府机构节能等国家确定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钢铁企业脱硫、电厂脱硫、中水回收利用、钢铁企业高炉转炉煤气发电、即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以上。
四、产业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下,依托重大项目,高效配置资源,有序整合空间,形成“一区五带”产业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四大产业基地”和“五大服务平台”,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产业集聚的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
(一)打造一个服务核心区
充分发挥河东区的交通和人力资源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服务、研发服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和和创新网络建设,把河东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基地和自主创新核心区,使河东区成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中心、科研中心和发展引擎。
(二)构建五大产业经济带
按照优势互补、合理布局、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和产业合理集聚,促进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五大产业经济产业带
1、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进一步协调河西区和马兰庄镇、蔡园镇、大五里乡、木厂口镇、赵店子镇、沙河驿等镇乡产业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加快长城钢铁集团、首钢迁钢公司、轧一钢铁集团发展步伐,推进杨店子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精品钢铁科技研发,积极发展精品钢铁项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协调推进钢铁物流建设,打造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2、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带。积极推进太平庄乡、沙河驿镇、野鸡坨镇、夏官营镇和彭店子镇5个镇乡协调发展,高标准建设野鸡坨产业园区、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加快沙河驿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建材、煤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和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
3、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按照我市经济发展目标,围绕主要发展区域,积极推进一个平台、三大物流基地和曹妃甸物流中转基地建设,形成一个连接我市西部及北部、中部及东部、南部和曹妃甸港口的环状外向型物流发展带,培育钢铁物流服务品牌。
4、东北部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杨各庄镇为重点,辐射大崔庄、建昌营镇、上庄乡、扣庄乡和阎家店乡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镇乡,在抓好精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工艺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业,促进同类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专业化生产基地。
5、西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充分利用西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强化蔡园、大五里、五重安等镇乡的生态保护,整合现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原始生态景观、民俗景观等各种旅游资源,在积极建设民俗、风景休闲度假游和自然环境生态体验游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打造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经济带。
(三)培育四大产业园区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深层次整合已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重点培育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园,使其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1、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加快完善科技、物流、金融等服务平台,强化对外资和项目的吸引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打造成全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区。
2、杨店子产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总体规划,围绕为全市钢铁产业服务,大力发展以钢铁产业设备检修服务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冶金机械零部件、钢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物流等产业,打造成现代物流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3、野鸡坨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交通便捷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重点发展专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钢铁物流结算中心、钢铁产品交易平台等现代物流业,打造成商贸仓储和钢铁物流配送中心。
4、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规模,依托海钺精密铸造公司,引进相关配套产业,积极发展耐磨零部件加工、大型锻铸件加工、合金铸件、金属结构制造等产业,打造成园区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的典范。
(四)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1、首钢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推进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积极开发生产冷轧硅钢片、高强度汽车板等高强度、高质量的精品板材,把首钢迁钢基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板材生产企业,提升我市板材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板材基地的集聚效应和技术辐射,带动市其他钢铁企业调整板材生产品种,实现板材生产由量到质的转变。
2、长城钢铁集团长材生产基地。依托长城钢铁集团现有长材生产能力,积极推进九江线材、松汀线材、鑫达型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线、螺纹钢、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槽钢、角钢、型钢等长材,形成品种齐、规格全、规模大的系列化、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长材生产基地。
3、津唐铸造产业基地。改变粗放型生产企业集合方式,对铸造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津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铸造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精密铸造、精密机加工、泵阀等产业,实现园区内企业上下关联、污染物集中处理、资源相互利用,将津唐铸造园打造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基地。
4、沙河驿现代物流基地。依托沙河驿钢铁物流基地项目,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加快中铁联合物流等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入驻,建设集钢铁仓储、加工、销售、配送、结算于一体的贸易集群式区域性钢铁物流中心,承接华北、东北等地的钢铁原材料储运、钢材加工配送、钢铁仓储销售等业务,培育建成煤炭、焦炭及钢铁制成品物流基地和我国北方的“内陆无水港”。
(五)构筑五大服务平台
1、装备制造产业研发平台。依托首钢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津唐铸造园、海钺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和省级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以冶金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搭建装备制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2、精品钢铁产业研发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国家钢铁研究总院的战略合作关系,适时在长城钢铁集团、首钢迁钢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中组建技术研发管理中心,积极开展钢铁冶炼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钢铁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对其它钢铁企业的技术研发、人才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实现技术资源共享,提高我市钢铁冶炼技术水平。
3、物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在河东区建设物流园区信息管理中心,包括货运交易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配载系统、疏运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全程信息服务,以增加货物流转过程中的透明性,提高运输和配送效率和安全性。以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基础,组织实施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产业信息平台建设,以适应各类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多样化需求。
4、项目融资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建立分支机构,搭建银企对接、银行项目对接等服平台,发展金融资金的主渠道作用,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发挥资金充足的优势,组建民营银行、民间借贷公司等企业,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
5、农副产品流通服务平台。整合我市分散的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及加工资源,加强对各类农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指导,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创新流通模式,加快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按照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等已出台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级各部门、各重点企业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超前规划和培育市域战略产业,继续强化精品钢铁、冶金矿山装备制造、现代钢铁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市域综合竞争能力。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引擎。
(二)实施产业支撑项目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推进现有精品钢铁项目、装备制造项目、现代物流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在未来七年,实施重大产业支撑项目300个以上,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二是加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在加推进现有谋划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抓紧谋划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成长性能好的高端制造业项目和占据先进技术制高点、主导未来市场新增长极的高技术项目以及支撑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三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主导产业和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由市级领导带队,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一套专门机构的办法,强力推进。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引导。制定和完善《市重点产业支持目录》,筛选以高端化、规模化、战略化为特征的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将人财物等紧缺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严格落实争创名牌、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等现有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市财政投入的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导向基金,集中力量投向重点产业,尤其要加大对精品钢铁、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重点产业导向的项目,运用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租金补贴及引导担保机构进行融资担保等方式给予扶持。三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充分运用政府手中的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配置。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大项目,在电力供应上,优先跑办电力增容;在交通运输上,纳入交通建设规划,确保物流畅通;在环境容量上,优先给予配置;在淡水资源上,优先给予供应;在管网配套上,优先给予支持。
(四)确保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按照本规划要求,积极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留足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优先保障精品钢铁、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明确向重点产业行业、产业支撑项目、产业基地倾斜。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推进产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工业项目进入产业园区发展。三是调整生产业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标准。对现代物流项目在用地出让等方面与工业用地同等对待,适当提高现代物流项目规划中的建筑密度上限,提高容积率。四是加强用土管理。进一步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完善产业用地“绿色通道”,强化产业高端项目跟踪推进服务机制。制定低效和闲置产业用地加快流转奖惩结合的管理办法,鼓励低效和闲置土地的二次开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五)强化产业人才保障
一是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依据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制定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目录,大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汇集机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我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回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办高技术企业的扶持和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建立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引进、企业挂职科研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力度。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加快理工学院和职教中心搬迁项目建设,开设与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积极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高技术工人。继续实施农民工免费培训和职业工人岗位培训工程,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四是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全市企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321”培育工程,锻炼和造就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培养200名职业经理人才和100名企业中高层后备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建立统一的外商投资政策。研究制定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和全市统一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聚集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咨询和推进公司,做到策划一批,推介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完善和落实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国有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跟踪研究,积极寻找与我市产业的对接点,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转移。根据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变单个项目引进为产业集团引进,单个企业招商为产业链上下游组团式招商。四是进一步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加强与铁路、港口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利用周边资源市场。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指导功能,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实施行政服务提速工程,依托市政府网站建设,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对各类行政许可,开通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等通道,加快建立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新型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审批环节,简化固定资产投资许可流程,减少不同部门间的前置审批,实行联合审批,缩短审批周期。二是加大产业支撑项目和产业领军企业的保护力度。全力支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格查处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促进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步伐。筛选确定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和重点支柱企业,进一步规范各执法机构进入企业执法行为,杜绝乱罚款、乱检查等现象发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积极支持各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使其在维护行业稳定、政府产业政策辅导与解读、行业发展信息共享、咨询评估、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八)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裂变扩张、上市嫁接、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产业延伸、协作配套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提升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领军企业。力争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5家以上。二是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把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确定为培育壮大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上项目、搞技改,开发一批拳头产品,扩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产业延伸、产品配套、生产流通等方面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三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加大现有品牌的司法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品牌提升档次,打造一批竞争能力强、知名度高、占有率大的名牌产品;鼓励支持有实力企业和拥有著名商标的企业利用品牌影响力,打造成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通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方式,努力创建知名区域品牌。力争到年,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达到8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达到45个以上。
(九)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一是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加强以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抓好地方高速公路、城市大外环等交通干线建设,在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增加村道密度,建设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道路的维护与升级,力争到2010年,主要干线达到一级公路标准,重点村通村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充分挖掘已有铁路站点的潜力,加快铁路网络建设,做好津秦高速铁路客运站建设服务工作,积极谋划实施地方铁路建设积极发展铁路运输,构筑公路、铁路联运网络。二是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不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继续加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鼓励大唐热电做大做强,谋划实施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加强电网建设,构建以220KV变电站为中心,以110KV变电站为骨架的电网结构,加快北500KV、北营220KV、扣庄220等输变电建设步伐,谋划实施康官营220KV、陈官营110KV、孟官营110KV、刘东庄110KV等输变电项目建设,提高输变电能力和水平,力争到年实现市区配电网络自动化和双电源供电。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加强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建设,提高煤炭供应能力。三是建设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以节约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和确保防洪安全为重点,稳步推进水利建设。继续加强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建设,谋划实施青龙河等较大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加强小流域的治理,加快北部山区集雨水窑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水库、塘坝效益,遏制水土流失。加强与上级水利部门的联系,争取大黑汀、潘家口、桃林口水库用水指标。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注重开发空中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