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第1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袁贵仁指出,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袁贵仁提出五项工作要求。

第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是开足上好体育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二是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三是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第二,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一是加快体育教师配备。在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中单列体育教师专项,鼓励体育教师走教,聘请社会体育技能人才和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二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三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新一轮“全面改薄”工程中,加大支持力度,统筹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第三,开展健康测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一是大力推进测试工作。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所有学校都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二是切实保证测试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采取学校自测、教育部门审核、社会监督等方式,促进测试有序开展、数据真实可靠。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测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三是充分发挥测试作用。学校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成绩,学生个人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和家长。县级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并逐级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教育部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进行现场复核,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第2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破解择校难题,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全员育人。探索建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课堂等体验式德育机制,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示范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施中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深化“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制定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体育艺术特长。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和考试频次,严禁节假日补课。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控制度,推广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经验。研究制定中心城区小升初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研究制定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研究制定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完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三是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幼儿园,建设一批“阳光乐园”,启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及图书配送项目。研究制定幼儿园办园标准、教职员工配置标准、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保教质量管理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第3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年级体育课程,为了稿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课间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教材的学习,注重领会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3、加大体育班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体育班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力争每个学生高考考出好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两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认真负责督促、管理训练队工作,关注每个学生,制定好每天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任务,督促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更新观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进取性,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教学模式,努力探讨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模式,同时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理论学习、加强师德规范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加强团体教研、备课活动与相互听课、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的交流,加强体育教研、课题、体育特长生的突破。

  三、工作重点和举措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

  2、认真制定各项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和课时计划,职责到人。有计划、高标准地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上报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

  3、加强团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

  全体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与目标,每位教师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计划,制定执行教案,完善体育资源库。认真检查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课后小结,促进每位教师学习和提高。

  4、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制度,严格规范教学常规行为,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景,认真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5、加强课外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安全教育工作。

  本学期计划开展年级花球啦啦操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做操质量,既到达锻炼身体的效果,又要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强各项活动的宣传、制定活动方案。进取开展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严格要求、刻苦训练、进取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并激励有体育特长和爱好体育的学生进取参加比赛,为班级、学校争光。尤其是各种活动的安全问题要放在首要位置,由专人负责。确保各种活动都在有安全防护的情景下进行。

  6、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对部分体育器材进行增添和更新,使体育场地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做好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与上报工作,并提出改善的提议。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教研组计划》,《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对自我所任年级的体育教材疏通学习。

  2、检查体育器材设备(及时上报需要修理和添置的体育器材设备)

  3、做好学生体育课安全教育计划、根据教材及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堂课教学的组织实施计划。

  4、按照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做好测试工作。

  5、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北海市学校民族体育及“学校啦啦操”教师培训。

  十月份

  1、继续抓好学校大课间操、啦啦操的训练、检查、评比活动。

  2、按质按时完成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

  3、抓好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

  十一月份

  1、继续抓好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

  2、体育课安全教育。

  3、组织参加第四届合浦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十二月份

  1、进取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和《20__年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的上报工作。

  2、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

  3、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4、组队参加第三届合浦县教职工“园丁”杯篮球比赛。

  5、组织参加合浦县中小学啦啦操比赛。

  一月份

  1、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评价工作,要求有纸质资料上交体育教研组存档备查。

  2、清理体育器材,对废旧,报废体育器材进行统计。

  3、做好学期体育工作总结和资料的归档工作。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由于发育的原因,很少参加激烈的运动项目,但考虑到某些女生的天性,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男女均衡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投掷与跳远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过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田径类的跑、跳跃和投掷、体操类的马上动作、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基本知识。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习并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如通过体操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学习跳远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使学生基本能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四、课时安排

  每课3课时,共60课时。

  五、教学措施

  1、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强调了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的怎么样,不管学的如何,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第4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一、种类

请示报告类公文,从行文方向来说是上行文,凡是送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文件,都属请示或报告。从目的和作用来说,一种是请示,一种是报告。

(一)请示。

下级单位向上级领导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使用请示。请示的目的通常有三种:①请求指示。下级不能自行处理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向上级请示,求得上级的指示。例如《XX小学关于20xx年招生工作的请示》,就属此类。②请求批准。按上级规定要求,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例如《XX学校关于组织学生春游的请示》。③请示帮助。工作遇中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例如《XX学校关于解决“新三室”建设所需资金的请示》。

(二)报告。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使用报告。报告从形式上分有总结报告、情况报告、检查报告等等。从时间上分有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等。根据内容上分,一般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

二、特点

(一)有严格的使用范围。

这类公文只能用于下级机关、单位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请示或报告。如果需要联系事情、商恰工作,只能用函件形式。请示和报告之间,使用范围有严格界限。凡是需要上级批准、答复、审核的,必须用请示而不能用报告。凡不需上级批复、答复,纯属汇报工作或情况的,则用报告而不能用请示。不能请示与报告不分,或请示报告合用。

(二)有严格的内容要求。

无论是下级向上级的请示,还是下级向上级的报告,都是是事关重大的问题,或者是按上级的明确要求所办的,内容是重要的,形式是严肃郑重的,都要按规范划的格式正式行文。使用请示报告类公文一定要慎重。不该行文请示的事项不要随意行文请示,不该行文报告的事项不要随意行文报告。能口头请示(包括电话请示)当面汇报的工作,应尽量不用行文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行文,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请示报告类公文的严肃性、郑重性。请示必须严格执行一文一事的制度,不得在一份文件中请示数事,也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的内容。

三、作用

(一)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工作中,因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或上级虽然有规定,但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容易出现偏颇,或事关重大等,都需要向上级领导机关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机关经过答复、批复,把握方针政策,工作中有所遵循,正确贯彻执行。

(二)是下级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的重要途径。

基层的每个单位,在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都应该认真地搞好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作出汇报,书面报告是一种主要形式。报告要紧紧围绕中心,有重点的说明基本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作出科学的评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全局,科学决策和指挥。

(三)是总结工作、推广典型经验、指导全局的有效形式。

如果总结的经验、提出的意见对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就会被领导机关批转,从而起到推动指导全局工作的重要作用。

四、写作技法

(一)请示的写法。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发文机关是“谁”请示,事由是“请示什么”,文种是“请示”。例如,《XX学校关于急需体育教师的请示》。有时请示的标题也可省略发文机关,只由事由和文种两部分,落款要注明发文机关。

2、主送机关。即受文机关,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下同)。例如“船营区教育局”、“区教育局”。关于工作方面的书面请示,一般情况要主送给有关部门或者组织,由有关部门或组织呈送给有关领导,不宜主送给领导个人。特殊情况除外。

3、正文。撰写请示正文一般要掌握三个要领。一是正文开头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陈述情况,阐述请示的理由和依据,要把为什么要请示写清楚,从而引起审批机关的重视。二是提出意见、要求,这是请示的目的。意见和要求要写得明确、具体,便于领导机关认真考虑、审议。三是结尾要根据请示的目的写上“请指示”、“请批示”、“请审核”等字样。

4、落款。注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发文机关名称要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例文:

XX学校关于急需解决购买

冬季取暖用煤所需资金的请示

区教育局:

今年冬季供暖期将至,我校正在进行冬季供热的准备。除供暖煤由于学校资金困难没有到位外,其余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根据往年学校冬季供热的规律,今年学校供热需标准煤50吨,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吨300元计算,需资金总数15000元,恳请局里解决为盼。

妥否,请批示。

XX学校

X年X月X日

(二)报告的写法。

报告是陈述性文件,无论是综合报告还是专题报告,一般都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报告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例如《XX学校关于贯彻落实局第六次党代表会精神的情况报告》。有时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同前)。

第5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1.1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

10所大学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不同学校在表述和侧重点上略有不同,总体上看贪大求全.在实际执行上培养目标定位为学术型培养的较多,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突出时代特征和自身特点,没有形成师范类院校的个性特色,造成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致使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不高.

1.2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过程较粗放

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造成了各校在课程学分分布上针对性不强,具体课程设置上较为随意,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4],具体表现为1)课程学分分配不合理公共课和专业基础学分占比过重,选修课和实践课学分占比较低,“重理论、轻实践”,与目前社会对体育类研究生人才需求不匹配;2)课程内容过时课程内容停留在本科阶段,不能与时俱进,反映不出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造成研究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3)选修课范围受约束目前选修课大多局限在本学科或本专业内,学生不能完全按照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跨学科的课程;4)授课形式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大班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思维、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的状态;5)缺乏教师指导技术课是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导师参与不多,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6)缺乏课程质量管理由于各课程教师对课程质量掌控自由度较大,而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管理,造成教师在教学和考核上较为随意.

1.3学制缺乏弹性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这10所大学中,有4所大学能执行严格的固定学制管理,规定不能提前毕业,其余的6所大学尽管实行弹性学制,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有的学校还规定学生申请提前毕业而未能提前毕业的按结业对待.这种较固定的学制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一定的教育资源浪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目前,一是各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学科带头人缺乏,导师队伍没有形成梯队,导师组没有跨学科教师参与的现象;二是有些导师自身学术素养不高,责任心欠缺,表现为讲课内容缺乏前沿性,“大锅饭”式的培养方式较普遍;三是有的导师参与各种社会及学术活动较多,精力分散,对学生指导互动不够.同时,这10所大学缺乏全面衡量培养模式的评价和反馈系统,学校只管在校培养,学生毕业后是否受欢迎、社会和市场的评价如何不得而知,极大影响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和市场的紧密联系.

二、培养模式改进策略

2.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应突出应用型社会需求的是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因此,围绕培养目标,应设计相关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的系列指标体系,体育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放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5];2)培养目标应注重宽领域目前体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扩充,急需增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宽泛的高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人才.

2.2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和加强培养过程管控

1)实用性和新颖性原则要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优势,注重增加实用性和新颖性的课程.重视方法论教学,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各种技能和创新能力;2)个性化和前瞻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多地与新兴、边缘学科结合,减少必修课的专业课程份量,增加学生选修课的自,设置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课程[6];3)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创业课程,将第2课堂纳入课程化建设并实行创新学分认证,规定获得一定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4)规范性和灵活性原则尊重教学规律,既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允许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建议开设平台课程和方向课程,并按1级学科打基础、2级学科进行培养;5)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研究生教育要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实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适当减少保送生比例;6)加强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完善学生培养各环节质量综合测评制度,实行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加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考核淘汰力度;7)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毕业后跟踪评价制度.

2.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增加导师数量即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且已具备从事指导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采取外引、外聘的方式改善目前导师队伍结构,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解决目前跨学科导师缺乏的问题[7];2)提高导师队伍素质鼓励导师通过自学,培训、进修、访学等途径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指导能力[8].开展教育质量月活动(包括公开课、常态课、学术争鸣活动),要求教师针对现实、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3)加强考核监督严格导师准入门槛,对研究生导师条件作硬性规定,改革研究生导师评定办法.既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学术水平,又要考虑师德表现、教学质量,加强履职考核.对导师履职情况实行跟踪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导师的任职资格、职称等级等挂钩[9].

2.4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模式评价反馈机制

第6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百度百科对“热门”一词提供了4种解释,分别是:1.比喻兴盛的、吸引人注意力的事物;2.指能吸引许多人的事物;3.形容事物受众人关注、欢迎等;4.比喻时兴的引人注目或吸引人的事物。虽然,每种解释之间还有细微的差别,但能提取公因式得到一个解释,那即是:所谓“热门”是“吸引许多人注意的事物”。为什么能吸引许多人注意呢?每个人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环境等不同,因此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那为什么他们都对同一个事物感兴趣呢?所以,用另一个“热门”词汇来指代“热门”也许更为合适,那就是“流行”;流行是指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直至消失的过程。流行是会过季消失的,变得不流行,当然,经过一段时间又有可能重新变得流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盲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盲”是指没有全面的信息来源或信息不充分,而“从”则意味着跟从周边他人的行为举动。科学松鼠会解释到:盲从本是自然界的生物群体生活中一种相互提供信息迅速决策的生活方式,靠同伴提供信息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种群的延续,本身不应该是一个负面词语,不应该让“盲从”有了如此不堪的名声。

热门背后的社会心理

考生和家长在填志愿时,为什么会选择热门专业,也是一个盲从的表现(中性的表述,没有价值评判)。他们会想,既然这个专业就业前景这么好,既然众多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既然这么多人选择这个专业,那为什么我们不跟从众人的选择?特别是当信息不充分时,更是如此,这本身不应该被批评,反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也颇有股市中“追涨杀跌”的意味。或者说是专业选择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越多人选择的越热门,越热门的越多人选择,反之亦然。众人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自然是某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好,但具体原因又不一样。即每一个个体对热门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好比盲人摸象,大家看到的都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有人认为就业率好是热门,有人认为就业薪水高是热门,有人认为容易出国和学术深造是热门,也有人觉得某专业是某学校的王牌专业那就是热门。尽管不同的个体看法不一,但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特定行业和职业的供需比会出现差异,当供小于求时,自然就会变成热门,同时理性决策就是选择增加供给;而当供过于求时,马上变成冷门。所以,冷与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怎么把握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专业的理性分析,自然相信多数人的选择,只可惜有时真理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热门专业与重点专业

教育主管部门的法律和政策中都没有出现过“热门专业”的表述,但对专业而言确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当然,重点学科(专业)是要看各校具体的教学科研实力来判定,是一种从教育规划建设上去考量和评价的,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无关。教育部2006年的文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主要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2.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3.应有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的博士生质量和数量位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4.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已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5.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6.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从这个表述中,一般人很难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学科专业才能达到国家重点学科的标准。当然,省市层面还会有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和评选。所以,重点学科和专业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但这是否是热门专业的评价指标之一还因人而异。

热门专业是否意味着高就业率?

“热门专业为何遭遇就业寒流?”网络、报刊、杂志经常出现这样吸引人的标题。但是理性一想:为什么热门专业就不能遭受就业寒流呢?高中选报志愿的热门专业就等同于就业市场中的热门专业吗?逻辑并非如此。根据麦可思《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告中还指出了2011年度就业预警本科黄牌专业为艺术设计、美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从选报志愿到毕业,至少有4到5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段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很难被准确预料。况且,市场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并不是仅仅是要这个专业毕业的人,而是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训练的人才。所以,人才市场中也是有看不见的手去调节供给关系的,某个领域和行业的人才缺乏,市场中的人才通过培训和实践很快会转行进入这个领域,而不是一定要等四年后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而且高校输送的不一定是合格的人才,即使某个专业毕业也不一定有能力从事相关的工作。

因此,对于职业和行业的相关度问题有必要再作一个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L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为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两大类,租赁业又分为机械设备租赁和文化及日用品出租,而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中又细分为娱乐及体育设备出租、图书出租、音像制品出租和其他文化及日用品出租。而目前为止高校里并没有一个图书出租专业。即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也很难和教育部门专业设置来进行一一对应。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理解职业与专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职业所需要的是专业培养出来的能力,而不简单是这个专业毕业的人。如果这一点不好理解,家长和考生们可以看看每年国家或省市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时,招考公告里对专业的需求,看看职位与专业的相关度,能总结出多少是热门专业,多少是冷门专业,又有多少是不限专业。

此外,关于专业与就业率的争论,最近也是如火如荼,源起则是教育部的一纸公文。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这一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形成两派鲜明的观点。根据中国网“高校专业废存就业说了算?”的专题报道,占据主导地位的反对声音有:“对历史、哲学、古典文学、数学等就业率稍低的冷门专业而言,‘红牌’制度可能是一种伤害,专业设置固然要把就业作为刚性目标,但也应该同时实现教育传承的功能,对于某些专业而言,教育传承的意义甚至要大于促进就业的意义,如果一味地追求就业率,一刀切式地压缩甚至喊停就业率低的专业,那么,就可能会妨碍教育传承功能,就会对一些专业不公平”;“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将停办”有把大学异化为“职业技能培训工厂”的嫌疑,道理很简单,上大学仅仅为了找工作吗?隐藏其后的逻辑就是社会心态的普遍功利化、实用化和大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支持者则认为专业设置就是要因市场导向而设置专业,不能就业,就应减少停招,减少大学入学率。我们很难直接判断孰是孰非,问题涉及到非常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一、大学专业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到底何在?二、为什么要统计就业率?为什么要设定就业率的目标?如何评价就业质量?教育部历年的文件中都表示:“确保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2012年);“力争保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1年);“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0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此功利化地设定目标,意欲何为?就业率不应当是大学教育的指挥棒,不同专业的就业率自然有高低之分,也不能简单地从就业率的高低来判断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

热门专业是否意味着通向幸福生活捷径?

我们分不清专业的冷与热,或者说我们不能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变幻莫测,所以我们应当抓住能让我们安心的真实体验。职业本身只是生涯的一部分,虽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除了工作,我们还有家庭,还有朋友,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在一生中要做许多选择,或大或小,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高考这次选择的重要性。高考志愿只是一次选择,与别的选择一样,我们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不断权衡最终决定。所以,如果只以某个热门专业的就业率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来决定确实是不明智。

第7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一、目标任务

根据《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学前教育。全区幼儿三年入园率达到93.5%以上;新建、改扩建4所镇乡中心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毕业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毕业率达到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达到86%以上。

(三)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普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普惠化。

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幼儿园建设目标及任务,如期推进建设进度。继续抓好公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软件资料管理,加大对新建中心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体系,逐步开展学前教育质量检测督导评估。结合城乡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规划我区2所较大规模、规范性幼儿园积极争创2015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2、义务教育均衡化。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规范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好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异动手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将条件具备的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2017年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验收准备工作。

3、高中教育优质化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将高中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制定好学校招生计划,落实定向计划,加强招生过程管理。抓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视导,认真组织高中毕业班诊断性考试,对诊断性考试的问题及时总结,研究策略,加强高考考点的分析研究,全力做好高三备考工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二)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区域教育综合能力。

1、树立法治观念,形成依法治教新格局。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系统法律素养,进一步规范教育执法行为。突出校长带头,破解学校内部管理陈旧的“人治观”、“德治观”,树立依法治教新意识,抓住教育综合改革与法治工作的契合点,处理好教育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新模式,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实施依法办学。

2、打造生态教育,强化教育管理效能。按照区域内生态教育建设目标,指导各校树立“三全”、“三特”的办学思想(“三全”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三特”,即“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四条禁令”、“三个一制度”、“三条底线”、“三项治理”、“两个计划”等制度相关要求(“四条禁令”即:禁止乱收费、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走读;“三个一制度”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每周召开一次学生会;三条底线即:安全底线、稳定底线、质量底线;三项治理即: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治理,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解决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开展学校管理专项治理,解决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两个计划即: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校长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深入推进校长“高峰论坛”、骨干“名师论道”、教师“大练兵”等活动。继续实施校级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3、落实常规督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各直属学校、镇乡教育管理组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常规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到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细节,加强检查评比,提升管理效果。督促各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及非毕业班教学工作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指导。进一步完善并执行《区201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质量评估、年终绩效考评制度,采取有效的竞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一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4、打造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品质提升年”。各校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文化设计、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马鞍九义校、一小、二小、七小要充分发挥省、市、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继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并带动区域内各级学校共同建设发展。各镇乡教育管理组要在普遍抓好所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至二所重点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学习的榜样。

5、创建示范学校,树立办学优质品牌。规划指导镇中心小学、保和镇中心小学、四小等学校创建“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规划指导镇初级中学创建“市校风示范学校”,七小创建“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指导已经创建达标的市、区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区级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九义校继续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1、加强招生管理,严格教育三乱治理。全力保证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任务完成,制发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新生入学工作文件通知,按照新生入学原则,严格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严禁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严禁分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成立2015年招生工作宣传小组,积极化解城区中小学入学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违规办学行为查处。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资雁教发〔2013〕22号),按照行风建设“五条禁令”要求,规范师德师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合依法执教,严格教育三乱治理,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迎接督导评估,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结合2017年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稳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有效整合为九义校。指导各校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细则》要求,统筹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完善相关材料,加强自查整改,进一步加强经费、人员、设施的投入,减小区域内薄弱学校发展差异系数,开展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互相结对帮扶。指导各校尽力进行班级均衡化资源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3、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学籍统一管理。组织开展2015年“两基”成果巩固提高自查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五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籍管理规定的学习,提高师生、家长对学籍管理的知晓率,切实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

(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涵品质。

1、加强课改宣传,转变教师观念。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年,各校要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宣传课改意义,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和畏难思想,提高课改意识,大刀阔斧开展活动实践,做到“学校要校校参与,教师要人人行动”。继续推进各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使用,深入开展各种课改活动,加强学科组研究,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进行多层次的研讨、交流、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快乐的学习乐园。

2、深化课改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本学年将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科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将邀请知名专家、课改基地一线教师到讲学;3月将邀请知名专家李镇西到开展《课改-班主任的角色》专题讲座;同时继续选派校长、教师到山西太谷、广州深圳、广西、宜宾、广元等课改优秀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课改现场。2015年,将在老君镇、东峰镇、迎接镇等3个乡镇学校开展片区课改研讨会,促进农村区域课改经验交流。指导各校强化参培教师回校后组织有效二级培训,把学到的课改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3、落实课改措施,构建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增添课改具体措施,落实课改专项经费,强化教师课改培训,切实开展课程改革主题活动,教研工作要服务课改,课改工作促进教研,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区域生态教育建设课堂研究,要大胆探索研究切合本校实际的课改新模式,强力打造生本课堂,构建课改管理体系。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构建三层管理网络:以校长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重点的管理层,以课改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执行层。实行层层负责纵向管理,使课改各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五)狠抓课堂效率,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1、层层督查到位,狠抓高中教学常规。认真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局机关包联人员坚持督查到位,区教研室坚持专项视导到位,各校负责人坚持目标管理到位,各学校领导蹲班联系指导到位,各科任教师包联督促关爱学生到位。落实“高一抓起、一抓三年”的管理措施。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认真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成效。指导各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一方面研究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以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课堂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训练的综合培养,全力打造快乐高效生态课堂。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好高三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指导,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与复习课效率。同时组织好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3、加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督查。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区3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认真做好复核确认验收工作。2015年3月,市教育局将对我区三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复核确认,学校要再次整理相关资料,及时梳理整改初验反馈的问题,确保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复核验收。

(六)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各校干部、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国梦”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抓好德育骨干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加强未成年人“心海护航”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保证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配置基本设备设施,提供物质保障。各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校报、橱窗、板报等阵地的育人作用,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3、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校要做到有标语、有专栏、有活动、有记录。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加强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举办法制警示教育巡回讲座,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雷锋“五个一”活动,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爱心小天使”、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4、加强德育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程、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有效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抓好社会实践及校外教育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园地;落实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管理;大力推进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确保5月份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定期定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周周参与,注重少年宫软件资料建设,认真筹备2015年5月召开的全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

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及特殊群体学生关怀。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要做到有牌子、有阵地、有队伍、有措施、有记载。全区拟于3月下旬召开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继续组织指导多所学校进行“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工作,指导二中作好“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迎检准备。各校要与社区、家庭配合,特别关注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失依儿童、单亲学生、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抓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7、加强德育教科研工作,规范德育目标管理。加强德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德育教研活动的评比、竞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继续推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或奖励,对德育工作薄弱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各校严格执行学生期末德育成绩考核评价。

(七)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继续规范体育常规管理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率达100%,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成绩逐年上升;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推进工作,抓好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长跑活动;督查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好相关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各校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和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认真组织好运动会、艺体节、体实考项目和各项比赛。指导各校做好迎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和比赛期间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华文轩杯”第六届中小学生艺体节;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教育局2015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认真开展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新增项目的训练,积极参加省、市、区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等比赛。

三是认真实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2012〕53号、川办发〔2013〕6号、川教〔2014〕7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50号)等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问责机制。各学校要尽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逐步实施本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

四是积极开展体育工作评估、阳光体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常规检查、指导。督促各校10月底前完成国家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工作。继续开展市级和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并逐步把“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列为评估各类示范性学校的必备条件。2015年指导二小和马鞍九义校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学校”,指导三贤九义校、绵阳中学育才学校和老君镇初级中学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力争年内圆满通过评估验收。

五是开展足球教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指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足球教学辅导,规划指导中学、七小等6所学校积极争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学校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6-7课时,达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的“六有”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岗位职责,加强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狠抓学校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校园内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预防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及禁毒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学校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划指导七小创建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开展全区中小学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专项督查。组织中小学参加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和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至二种乐器、培养一至二项艺术爱好。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剧进校园活动。指导各校搞好“五四”、“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继续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组织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全区中小学生诵读比赛和合唱比赛,“牵手国寿,梦想家园”少年儿童绘画评选和“美丽中国梦”第三届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

4、科技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指导各学校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活动,活动要有方案、有总结、有简报、有过程记录。与区科协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区中小学中认真开展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征文与制作评选活动。做好科普调查统计工作。

5、学校国防教育。

认真落实学校《国防教育法》规定,提高国防教育在地方课程中的开课率和军事训练的开课率。进一步贯彻《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确保高中阶段新生参加军训面达100%,有条件的初一新生也要组织军训,同时要提高军事理论的开课率,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认真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关心国防、支持国防、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开展双拥工作,落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配合区人武部做好征兵宣传、文凭审核等工作。

(八)以教科研促发展,彰显学前教育特色。

1、以科研为契合,促进城乡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

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实践研究》中期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六片区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六片区城区示范园与镇乡中心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一是强化城区示范性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游戏化、特色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幼儿园健康、优质发展;二是规范镇乡中心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新建幼儿园在初始阶段管理工作必须套模发展,常规管理基本制度要求基本一致,达到规范化的基础后再进行变通发展;三是加大中心园教学教研工作专项辅导。建立完善园本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与教学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

2、加强内涵提升,努力追求优质化发展之路。

以“片区推进,个体培育,特色发展”为原则,在统一要求镇乡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搭台子、引路子,促进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内涵。指导一些教学条件成熟的中心幼儿园,开设本园特色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大胆构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3、狠抓幼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继续抓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培养,组织公办幼儿园教师专题全员培训,举办第四届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会。进一步加强镇乡中心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邀请省级知名专家赴讲学,专题辅导幼儿园教材教法,定期组织全区公、民办教师开展幼儿教学研讨课、片区交流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第8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关键词】学生 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 培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05-03

职业素养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比较顺利,更容易得到提升,幸福指数也相对较高。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积累、沉淀和升华才能达成。当前,企业不但注重员工的技能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员工在职业进程中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因此,职业院校学生除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富有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有责任、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能够较好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探索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一、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意识。所谓职业意识,就是人脑对职业的反应,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它来自具体的职业实践,是职业人通过对职业实践的总结分析形成的本职业约定俗成的职业认知和主要观点,它包括目标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岗位意识等,通俗地说就是对各种职业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反应程度,对职业生涯中各要素关系的总体反应。

(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可看作职业活动中的“公序良俗”,具体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程度、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程度以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要求是员工要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有认同感,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希望员工热爱本职的岗位工作,能够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同事的关系融洽友好团结互助,有一定的钻研进取精神,能给企业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最终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当中,同舟共济共命运。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密不可分,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意识。

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当前,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逐渐重视,探索建立多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在职业技能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每年举办的技能大赛,包括市赛、区赛和国赛,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能选手。但是,如何系统有效地去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时间的安排上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相对不足。

(一)部分学生的陋习难改,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没能较好地培养起来。当前,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在扩大,导致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中职学生,由于采用注册入学,学生素养整体有所下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上课玩手机或睡觉,实训课看网络小说、聊QQ、发微信。在生活中,有的学生为小事争执打架,如在饭堂吃饭不排队而动粗等;为小挫折无病;乱丢垃圾、损坏公物等。部分学生创新有限、守旧有余,好猎奇、喜刺激,格调不高。在团体活动中,部分学生沟通不畅通、团队合作意识差,拉帮结派、恃强凌弱。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讲工资待遇,不图长远发展,频频“跳槽”。同时,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技能至上”、“能力越位”和片面追求“零距离上岗”的倾向,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较而言没能做到系统化。

(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轻视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比较容易显现出来的素质,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来提高、出成果。职业学校将大部分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上,当然容易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等起关键性作用的隐性职业素养,学校则相对忽视,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规范,体系不健全。在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方面,学校的教育工作系统性不强,组织构架不明确,设计意图不明显,主要有三大缺失:一是无组织制度保障,无领导、层级设置,无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无人员保障,教育工作者本身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恐难以胜任这方面工作;三是缺乏提炼,学校学生教育活动囊括了主题教育、文娱、体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但没有设置为专项工作,与考核脱节,资源分散,无经费预算,活动主题不突出,目的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形式守旧,内容单薄。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步骤应该是环环相扣、逻辑紧密的,而不是有远大目标,却缺乏操作性。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由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大多采取“2+1”或“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短,因而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尽量完成必修课,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像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能不开就不开,而职业道德、礼仪等课程的课时也是一再压缩,得不到足够重视。学生最后一年大多是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但往往监控不到位,或存在假实习现象。再者,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很少,导致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缺失。

三、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白自己进入职校不仅仅是学习一技之长,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培育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与技能。特别是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挫折”感往往让其进入到职校后也没能较好地定位自己,因此在入学的前阶段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其职业位置是技术工人的岗位,学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及早做好准备、做好计划。可以组织学生到有较多较集中顶岗实习生的企业去参观,看看师兄学姐们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从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状况,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意识。入学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军训、参观、听讲座等教育方式,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教育,学生有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确的职业动机,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专业老师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脑海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使学生逐步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更热爱自己的职业。

(二)以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德育管理,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比较差。学生中染发、留长发,说脏话、痞话,乱扔垃圾、抽烟、没礼貌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和习惯较为突出。帮助学生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将“职业道德、人文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等位置上,融入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德育上,一方面,要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反复强调,常抓不懈,利用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各种行为规范,如打饭就餐、内务整理、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要有严要求并作为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出台学生在校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成分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或自行开发的系统进行相应管理,在执行到位的情况下能够较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7S”管理活动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所谓“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与企业广为推行的“5S”管理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学生和员工的角色不同及企业把安全放第一位做单独强调,可以说推行“7S”管理活动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方式之一,也比较容易建立起培养体系。

(三)推进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各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改革,比如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件教学法、角色办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对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确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相比的,但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不能新瓶装旧酒,换个名称算是教学改革。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育也是企业所需要的。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都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吻合。但也不要拘泥于以上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的汽车维护课程采用“12221”教学模式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到4S店汽车维护工作马上就能上岗,因为课程的项目设置与4S店的工作任务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学生在4S店做的操作内容在学校实训室已做过,而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的元素,把职业素养的培育也贯穿其中。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对各种爱好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在活动中无形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学校开办业余团校和党校,培养学生骨干,积极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创优良学风、校风”等文明评比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模拟求职大赛、书法比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如有的学校开展醒狮队和舞龙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校性的学生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如某职校开展的创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活动,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学校只有把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五)以实习实训为突破,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服务企业的生存之本。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不仅能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技能训练的各项规范要求无疑是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技能比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职业课程教学之中,将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实习实训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故应真正落实好、抓好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及时做好跟踪、巡点和回访工作,以稳定学生的在岗实习。

(六)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校企联办的企业里实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联合办学,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通过订单办学能使学生较早了解到企业文化,懂得提高自己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和宣传等文化载体,宣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播企业文化,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在校园开设联合办学企业宣传园地,制作宣传板,使学生和家长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对于校企合作,很多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有些做得较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边热一边冷,企业的热情度并不高。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或许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阵痛后会有所改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提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合作配套政策的制订等,这会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综上,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是靠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来共同完成的。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应让学生明白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使学生在往后就业中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工作上能较快地融入企业当中,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工作要求,进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顺利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2]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3]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4]汪涛,郭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5]麦克斯研究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第9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圆寒门学子求学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纲要的表述,包含两个主要改革指向,其一是放权,即高职院校入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从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级政府;其二是分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实行单独考试,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综合来看,目前升入高职主要有高职单考单招、高考+会考统招、高职自主招生三种途径。其中,单考单招只针对技校、中专和职高毕业生;“高考+会考”针对高中毕业生,高职自主招生面向所有考生。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试点近年来已在我国一些省份逐步展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经贵宝表示,近年来,当地一直在探索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并明确了扩大学校自、灵活多样、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他介绍说,江苏在针对不同生源进行分类考试方面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针对中等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技能+知识”的考试。即先进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合格后再考文化知识,技能考试占总分的30%,考试的组织者由职教集团进行,省教育厅进行监控。二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江苏有15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自主招生,并正在筹划将这一政策放宽到省级示范院校。自主招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主招生的学校以全省统一考试成绩为参考,自主选择若干门考试成绩作为入学依据。另一种是完全由学校自主设定考试方案来招考,考试方案须报省考试院、教育厅审核通过。

他指出,尽管高职院校的招生主体上还是要通过统一的高考来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有益的补充,江苏今后可能会有30%~40%的高职学生会通过分类考试入学。

伴随着各地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更为可喜的是,通过招考制度改革,更多的寒门学子得到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数据显示,近三年,高职教育让全国近850万户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高职毕业生中,12.7%来自贫困地区,22.2%来自西部地区,16.2%来自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高职毕业生23%是在本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高职教育为被传统高等教育招生边缘化的青年群体找到了人生发展与事业成长的新天地。

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表示,分类考试,一方面体现了制度公平,改变了高职一定要在本科之后入学,成为“失败者”的考试现状;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机会均等。但是作为一种制度探索,其实施过程和所带来的后续效应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在自主招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招生人群、招生定位,形成个性化的招生宣传,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招生计划。另外,通过对高职院校入学新生跟踪调查发现,通过不同考试方式入学的学生,其在入学后的适应性不同。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好,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则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较少。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招生途径学生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实施差异化教学和德育等方面工作。

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作为首批示范校之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4年前就探索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司徒渝院长表示,自主招生采取的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实现了人才评价的创新性和入学渠道的多样性。4年来,学校已经有20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健全了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

但他同时也坦言,高职分类招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组织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在1~2天内,对几千人进行多样化考试,很难保证试卷泄露等作弊现象得到完全杜绝,怎样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很好地维护学校形象值得深入思考。二是要继续探索多样性的综合评价。目前普通高中适应高考改革要求,也在进行学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改革。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时,可在更大程度上,将学生高中三年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三是随着生源的减少,各地政府行政部门要思考建立有效政策,通过分类招生把企业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的员工招到高职院校中,通过形成既规范又灵活的学制,把青年工人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为青年插上成就事业的翅膀

2010年毕业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严诗晴,通过刻苦努力从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天科技集团的一名车间主任。张华敏,淄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通过不断学习与摸索,已经成为广东眼镜直通车超市有限公司周村店店长。在“读高职有我的事业”论坛上,两个学生的实际案例,让人们看到了高职毕业生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

除这些个案外,据《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与本科毕业生接近,实现连续两届较快增长。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82元,比2009届上升了近三分之一。过去三年,高职院校培养了近18万创业人才,创业理想、项目质量和预期收入成为其自主创业的三大驱动力。这表明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在显著提高,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传统社会观念对于高职毕业生蓝领工人的定位,随着这一群体的全面发展必将被转变。

是谁为他们插上了成就事业发展的翅膀?严诗晴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我要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为我们职业生涯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作为常州信息职院的管理者,邓志良院长对严诗晴的职业发展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学生能在岗位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所做的尝试是分不开的。学校构建了“一中心,一园”的综合素质训练体系,一中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中心,一园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园。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包括思政课、体育课、专业课在内的11个教学模块,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曾经培养出王洪军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楷模。校长魏巍在介绍该校人才培养经验时表示,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要求教学要通过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等基本内容,来养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改善的基本能力。

他介绍说,为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学校建立了“职业能力证书”制度,对学生实际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资格、外语口语能力、品格素养水平、体能体魄水平、企业实践能力6方面进行考查,合格者由企业集团颁发证书。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和企业共同设计了三个成长通道:一是技能通道。毕业后先从基层工人做起,逐步发展成为技师、高级技师。二是技术通道。也是先从基层工人做起,然后是工艺员、技术总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第三是管理通道。从工人到班组长、工段长、服务总监、车间主任、职业经理。他指出,让学生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其成就事业的关键。

对于如何成就学生的事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也有高招。丁金昌院长表示,一是按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培养不可替代性人才。围绕温州市产业特点,学校重点开办的阀门设计与制造专业、汽摩零部件制造技术专业、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等特色专业,吸引当地企业主动上门招聘人才。二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特色人才。学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岗位数是学校教室座位的两倍以上。还设计了“单一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意识培养”这一有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三是全学程育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努力实现“三课堂”有机结合。第一课堂(课内):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二课堂(课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第三课堂(暑期):通过有集中度的暑期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培育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

丁金昌指出,只有学生的职业能力、行为习惯、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得到全面培养,学生毕业后,社会才能更欢迎,也就肯定会有自己的事业。

学以致用 人人成才

“假如现在要招聘一个员工,有两个学生应聘:一个学生手持一部短片作品;一个学生手里的简历是学习成绩和各种各样的表彰。你要哪一个?”在“学以致用 人人成才”论坛上,主持人将这个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场抛给了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午生。

“我会先看下片子,在现场要求制作5秒钟的短片,眼见为实。”冯总的回答简单干脆,但也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企业用人非常讲究实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让学生真正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必须在教学上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这必须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实现。

对于如何加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用与企业“合伙培养”人才予以阐释。所谓“合伙培养”,陈建民说,就是学校按照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招生、培养学生。一要做到学以致用,二要保障每个学生成才。如学校和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针对企业在动画片制作需要剧本岗位、分镜头岗位、录音岗位、场景设计岗位等,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并实现现场考核。

对于“合伙培养”产生的效果,冯午生总经理用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他介绍说,2010年,国家发改委要求该公司制作一个展示中国古老城市文化的影片。这个片子一共只有21天时间制作,有关领导要拿到意大利作为礼品赠送。时间紧、任务重,企业想到了合作的两家高职院校,北京工业职院是其中之一。合作之初,以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带动北京1000家有规模的动漫单位,代表一个行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由于顺利完成项目,目前双方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模式。

冯午生表示,通过这次合作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合作形式的突破。实现一家单位代表一个行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二是合作内容的突破。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操作发展到从剧本、分镜头、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和配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工作。三是合作质量的突破。每周一召开校企合作例会,谈学生工作能力的变化,思想的变化,通过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让学生积累更深的文化底蕴。

学生是学校的“VIP”,学生的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灵魂。与会代表在交流中纷纷表达出着眼青年学生就业有质量、职业有出路、未来有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人文修养、人格品质和职业态度,体现高职教育对学生人生成长可贵价值的未来发展愿景。

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第五届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示会印象

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以“创意高职”为主题,设立“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读高职有我的事业”、“成长导师、职业翘楚”、“学以致用、人人成才”及“学生全面发展与社团建设”等分论坛,意在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一是通过学生的职业发展体现教育对人生成长的价值;二是通过办学特色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价值;三是通过社会服务体现助力社会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