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风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高耸入云 波澜壮阔 水秀山明 江山如故 千山万水
3、枝繁叶茂 奇峰罗列 山高水长 高山仰止 顿失滔滔
4、筚路蓝缕 白练腾空 冰消雪融 绿水青山 跋山涉水
5、繁荣富强 香飘蝶舞 锦绣河山 北国风光 风景如画
6、登山临水 烟波浩渺 红叶似火 山明水秀 惟馀莽莽
7、万紫千红 草长莺飞 空谷幽兰 微波粼粼 山舞银蛇
8、有山有水 欣欣向荣 绿树成荫 山高水低 一碧千里
9、绿草茸茸 奇山妙水 名山大川 虚怀若谷 汹涌澎湃
10、相距远远 大好河山 怪石嶙峋 郁郁葱葱 穷山恶水
11、中流砥柱 锦绣江山 万里雪飘 浩浩荡荡 风光秀丽
12、豪迈壮丽 碧波荡漾 大江东去 草木皆兵 危峰兀立
13、人山人海 高山流水 名山胜川 山清水秀 绿草如茵
14、崇山峻岭 惟余莽莽 婀娜多姿 重峦叠嶂 姹紫嫣红
15、千山万壑 春意盎然 原驰蜡象 风和日丽 江山如画
16、大河上下 巫山云雨 奇花异草 春暖花开 青山绿水
17、湖光山影 巴山蜀水 表里山河 峰峦雄伟 千里冰封
18、银装素裹 鸟语花香 花红柳绿 一丘之貉 千山一碧
【精美词语】
秋风萧瑟、秋色宜人、一叶知秋、春种秋收、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风习习、秋雨连绵、秋雨无声、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高气爽、秋月绵绵、秋雨知寒、秋雨淅沥、秋雨阵阵、秋雨潇潇、秋雨蒙蒙、秋雨如烟
【绝妙句子】
1、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2、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3、秋风沙沙地吹来,染黄了田野,染红了枫叶,带来一丝凉意。
4、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5、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6、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7、飒飒的秋风轻悄悄地牵起柔柳的手臂,伴着草丛里金铃子的歌声与蟋蟀的琴声,翩然起舞,夜来香和米兰幽然开放,散发出丝丝清冷的香味。
8、秋雨沙沙地下着,这是它在演奏。奏黄了一片片稻田,奏红了一棵棵枫树,奏出了遍地金黄,奏出了象征着成熟丰收的秋色。
9、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
10、那秋风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给树叶涂上浅红嫩黄深紫翠绿各种各样的色彩,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山水画。
11、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3、清风涤荡你的肺腑,天籁拨动你的心音。一泓流水,一弦丝竹之音和鸣,你便知道,你该去看看秋天了。
14、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15、秋风,像把锋利的镰刀,从柳树梢上刮过,半绿半黄的树叶,刷刷地飘落下来。
16、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华彩语段】
1、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2、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其中,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无论是社会环境描写还是自然环境描写,最终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
一、熟悉环境描写技巧
小说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抓住特征,或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等手法,或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等表现手法,着力描写环境。
二、把握环境描写意图
环境描写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意图:
1.环境本身:(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突出季节特征,表现地域风光。(2)反映、暗示社会环境。(3)营造、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1)烘托心情。(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等。(3)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1)转换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3)前后多次描写,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1)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2)丰富、深化主旨。
三、掌握解答方法
环境描写对象与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越来越多样化。为此,我们须掌握必要的解答方法。
1.注意描写对象,关注选用词语。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在自然环境描写时,作者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凸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冷雨、落叶、夕阳、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表达出迥异的环境效果,从而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联系情节发展,理解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不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和主题相关联的,因此必须把景物描写放到具体情境中来考虑。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作者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揭示作品主题。明白了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3.注意辩证关系,提高分析能力。一些小说中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而丰富,小说中的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但是作者并未直接表现出来,为此,须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透过环境描写深入分析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1.汉字组串
汉字笔画组串,关注长短变化。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笔画和写法时,教学就不能停留在单一笔画的指导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教学的“梯度”。因此,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教师以“左”“右”为例,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相同之处和变化特点――两字结构相同,但是“左”横短撇长,“右”横长撇短。教师进一步引出了相关组串“左、友、在”“右、有、布”,在比对中发现笔画组合的变化规律,达到了教学一组、通晓一类的目的。
汉字结构组串,聚焦占位特点。《司马光》一课的生字特点鲜明,“别、到、那、都、吓、叫”都是左右结构,且可以按照部首两两归类。教学中,基于立刀旁、右耳刀和口字旁三种部首,形成“刚、刻、利”“部、邻、邮”“吃、叶、吗”三个组串,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发现部首占位的细节特点和普遍规律。
2.词语组串
文内词语组串。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雾”是烘托氛围的环境描写。教学中,由“薄雾弥漫、愈来愈浓、沉沉夜雾”词语组串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味道,感受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义变化。然后,以这组词串为依托,跳转到其它小说中的经典描写,形成环境描写中的句子组串,再次印证环境描写的妙用。
内外词语组串。教学《剪枝的学问》时,先引导学生说出“种桃能手”是谁,适时渗透“一字多义”的知识,再依次呈现“升旗手”“火炬手”“赛车手”等画面,启发学生理解“赛车能手”的含义,进而理解“种桃能手”的意思。此处教学,使学生理解了“手”“能手”的含义和用法。
3.句子组串
文内句子组串,感受“言语精妙”。《琥珀》一文教学中以“阳光、松脂”等句子组串为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同一事物前后照应、不同事物彼此兼顾的特点。接着,顺势拎出“海”的语句组串,引导学生在前后比对中发现“伏笔”的价值和布局谋篇的奥妙,在缩句对比中进一步感受用字的精妙和妥帖。
内外句子组串,揣摩“语序奥妙”。在《第八次》教学中,首先将“丝断了,网破了”与“网破了,丝断了”进行比较,领悟语序的妙处,接着创设“秋风起,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的语境,实现了从文本到运用的迁移,最后落脚在《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文化传承中。三组句子,由“文本”到“言语”,再提升到“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序组串。
4.段落组串
文内段落组合,着力环境描写。《小英雄雨来》以环境描写开篇,又在环境描写中结束。教学中,采用倒推手法,先把结局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拎”出来,然后紧扣情节推进的关键节点――“芦花村里的人听见河沿上响了几枪”,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感受色彩描写和声音描写的悲壮。最后,首尾的环境描写相互呼应。
内外段落组合,指导外形描写。《翠鸟》教学中,首先从文本出发,以“橄榄色”“翠绿色”等词语为抓手,理解“翠鸟”之名的由来。然后,引入《美丽的丹顶鹤》中的外形片段,进一步印证名称与羽毛色彩的关系,适时渗透“察其色,得其名,传其神”的表达方法。最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方法迁移到仿写练习中,形成了“认识、实践、迁移”的完整流程。
5.篇章组串
bō lànɡ shēn tǐ yǐ jīnɡ xiū xī
( ) ( )( ) ( )
chéng shì mín zú hù xiānɡ huān qìnɡ ( ) ( ) ( ) ( ) biǎo shì qí zhì
( ) ( )
二、 我会组词(10分)
其( ) 壮( ) 弯( ) 访( )
奇( ) 状( ) 湾( ) 纺( ) 刚( )钢( )
三、我会补充词语(6分)
( )苗( )长 风( )( )美 七( )八( )
绿( )成( ) 徒( )无( ) 三( )二( )
四、我会归类并抄写(6分)
有名 复杂 欢乐 安全 办法 轻重 方法 危险 快乐 简单
反义词:( )—( ) ( )-( ) ( )-( )
近义词:( )—( ) ( )-( ) ( )-( )
五、我能加标点符号,写在( )里。(3分)
1,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
2,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3,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六、我会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6分)
飘着 蓝天上 几朵 高高的 白云
凶残的 怎么会 狼 跟小羊 呢 讲道理
七、我会填空(14)
1,梨树挂起金黄的_____________,苹果露出红红的_____________。
稻海翻起金色的_____________,高粱举起燃烧的_____________。
2,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56个民族,我是______族人。我还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雨绵绵﹑一叶知秋”是描写秋天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
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画上“_______”。(4分)
蜻(qin qing)蜓 扇着(shan shanɡ)
乘凉(niang liang) 捉住(zhuo zuo)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漂亮---- 喜欢----
3、作者在描写大蜻蜓的外形时,具体地写了蜻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 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4分)
4、抄写短文中的比喻句(打比方的句子)。(4分)
在这个句子中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4分)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ABB式形容词 修辞功能 语言运用 特点
迟子建,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北极村童话》、《雾月牛栏》、《亲亲土豆》等。她的小说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描写黑土地上的风土人情,表达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关注。因此,它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汪曾祺先生曾说:“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①迟子建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尤其注意语言问题。本文仅从词语运用的一个侧面――ABB式形容词的修辞功能,探讨迟子建小说中语言运用的特点。
一、ABB式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结构形式独特的形容词,一般被称为ABB式形容词,它是由单音语素A和叠音成分BB构成的,如“绿油油、红彤彤、干巴巴”等。从结构方式上看,A是词根,具有明确的词汇意义,多数是形容词语素,也有一少部分是动词或名词语素,但不论A语素的性质是什么,只要和叠音成分BB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ABB式词语都是形容词性的。BB是词干,大多词义模糊,只有附在A后才显示出一定的意义,如“傻乎乎、懒洋洋”等。它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在A后,使整个ABB式词语成为形容词;二是使整个词语在感情、形象、程度等方面的附加义更为丰富。
ABB式形容词构词较为灵活,相同的A可以和不同的BB组合成词,如“白茫茫”、“白皑皑”、“白花花”等;相同的BB也可以和不同的A组合成词,如“胖乎乎”、“傻乎乎”、“辣乎乎”等,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由组合音节。这种词通俗易懂、形象性强,在修辞上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因此,受到人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普遍青睐。
二、迟子建小说中ABB式形容词的修辞功能
迟子建小说中的ABB式形容词运用非常丰富,不仅使语言朴素自然,而且使得表达形象逼真。具体而言,它主要用来摹写性状,描绘色彩,描写体感和味感。
1.摹写性状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一部分ABB式形容词用来摹写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加强事物的形象性。如:
(1)柴旺就像接到了福音书一样,喜滋滋地连声道谢,回到街上。(《福翩翩》)
(2)莫老师阴沉着脸,他一把夺过胡萝卜,把它一扬手撇到讲台上,脆生生的胡萝卜就被摔得四分五裂了,接着,莫老师揪着小磨盘的领子,把他连拖带拽地弄到讲台西侧靠近门口的地方,让他罚站。(《疯人院的小磨盘》)
(3)到仓库的袋子里抓一把小米,把它撒在纸箱里,小鸡就傻乎乎地跳进去,唧唧唧地点头啄着吃。(《北极村童话》)
例(1)中的“喜滋滋”,描写柴旺连声道谢时的情态,生动传神,如见其人。例(2)中的“脆生生”用来表现胡萝卜易碎的属性,这样摔后才会变得“四分五裂”,形象生动,使人眼前立刻浮现出这种情景。例(3)中的“傻乎乎”描写小鸡跳进纸箱吃米时的神态,使人如睹其状。
2.描绘色彩
迟子建还善于运用ABB式形容词来描绘事物的色彩,从而把一幅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如:
(1)梦见东头的大木刻楞房子里住着一个老太太,她站在黄灿灿的葵花下,抛给我好多好多的石子。(《北极村童话》)
(2)所以盛夏时许多光着脊梁的小男孩的脖子和肚皮都是黑黢黢的,好像那上面匍匐着黑蝙蝠。(《清水洗尘》)
(3)白茫茫的雾气使它刚熟识的人和场景变得恍惚的时候,它就现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雾月牛栏》)
例(1)中的“黄灿灿”不仅描绘了葵花的颜色,而且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例(2)中的“黑黢黢”形象描绘小男孩身上脏兮兮的颜色,语带贬义。例(3)中的“白茫茫”,描绘雾气的色彩,也非常形象,但表达的感情却是中性的。
3.描写体感
迟子建小说中的ABB式形容词,还可以逼真地表现人体的种种感受。如:
(1)暖洋洋的太阳,照得菜园泛着一层青光。(《北极村童话》)
(2)回答我的是一个火辣辣的嘴巴:“看我不把你送姥姥家!”(《北极村童话》)
(3)天已经十分黑了,风仍旧冷飕飕的,吹得她的脸颊有些疼,她便抄着袖倒退着走。(《旧时代的磨坊》)
例(1)中的“暖洋洋”描写太阳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例(2)中的“火辣辣”描写挨打后脸上生疼、发烧的感觉。例(3)中的“冷飕飕”描写寒风带给人的冰冷之感。
4.描写味感
迟子建小说中的ABB式形容词,除了描写体感之外,还可以描写味感。如:
(1)小磨盘一落座,她就歪着脑袋盯着他看个没完没了,看得嘴角流出了涎水,仿佛小磨盘是块香喷喷的鱼,而她是只猫似的。(《疯人院的小磨盘》)
(2)吃起来沙凌凌、甜丝丝的。(《北极村童话》)
例(1)中的“香喷喷”形象地表现了鱼香气扑鼻的味道。例(2)中的“甜丝丝”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西瓜香甜可口的味觉。
三、迟子建小说中ABB式形容词运用的特点
迟子建在小说中运用ABB式形容词进行描写,有两个特点。
1.两个ABB式形容词连用
(1)桦树皮毛茸茸、白莹莹的那面做了灯罩的里子,灯一亮,犹如照耀着一片起伏着的血场,投下的光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微风入林》)
(2)豆油,黄乎乎,粘稠稠,滴上一滴,星星准会眨眼睛的!(《北极村童话》)
(3)至于酒气,不但刘年不烦它,来店里的人也多半是不烦它的,它的气息总是给人一种过年的感觉,热辣辣的、暖洋洋的。(《酒鬼的鱼鹰》)
例(1)中的“毛茸茸”和“白莹莹”分别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桦树皮的特点。例(2)中的“黄乎乎”、“粘稠稠”是从颜色和浓度上描写豆油。例(3)中的“热辣辣的”和“暖洋洋的”都是从体感上来描写过年带给人的感觉。
2.ABB式形容词和其他叠言式形容词混合使用
(1)它的毛黄黄的、茸茸的、长长的,风一吹,泛着金灿灿的光。(《北极村童话》)
(2)浮溜浮溜得一碗,粘稠稠的,啜一口,甘甜甘甜,像软软的胶皮糖。(《北极村童话》)
(3)迎接那把大钥匙的果然是一把闷头闷脑的黑漆漆的大锁。(《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例(1)用3个AA式形容词和1个ABB式形容词,共同描述“毛”所具有的特性。例(2)用2个ABAB式、1个AA式和ABB式形容词搭配使用,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写米汤。以上两例,作者均采用短句形式,使语言错落有致,富有很强的节奏性。例(3)用ABAC式和ABB式来描写“大锁”,不仅描绘锁的颜色,而且把它拟人化了,使得“大锁”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综上,我们论述了迟子建小说中ABB式形容词的修辞功能及运用特点。ABB式形容词作为现代汉语叠言式的一种,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极具特色。它不仅能形象地描绘人和景,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而且使得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注释:
①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2.
参考文献:
[1]迟子建.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二十世纪作家文库.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2]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文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3]王晓炜.论汉语词汇中“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3,(4).
[4]杨国学.形容词“ABB”结构的修辞特点.修辞学习,1999,(1).
描写静态的词语:清澈、无暇、湛蓝、碧绿、恬静、碧波浩渺、风平浪静、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水波不兴。
描写动态的词语:暗流涌动、水波粼粼、波光潋滟、琉璃千顷、溪流淙淙。
(来源:文章屋网 )
那么作文中如何打造一个个闪亮的细节呢?
一、注意观察。细节来源于生活,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的细节。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往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此段细节的形象描写,得力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二、巧用修辞。作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此处描写,将闰土的手比作“松树皮”,形象地写出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劳累,艰难的生活让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中年人。
三、精选词语。在细节描写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可以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好了,我已经不多了’。”和“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罩”字形象地写出孔乙己迫不得已的无奈动作,表现了他的心地善良;而“排”字则提示了孔乙己穷得要命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可见一个词语的恰当的使用,就像一滴活水,生动了整幅画卷。
【关键词】分类摘抄;朗读背诵;听;说;积累
本人长期在壮族农村地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深知壮族学生学习语文比汉族学生难,因为壮语则与汉语相差甚远,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音上都少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壮族学生大多都是住在偏远的山区,从小操的是壮话,很少用普通话交流,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汉语,而这个时候,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机。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往往学了数年都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话所说的“夹壮”。壮族学生不光是说不好普通话,据我校做的调查报告,他们在词语积累方面也比较薄弱。为此,为了提高壮族学生词语的积累,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分类摘抄中积累
壮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汉语词语量贮存较少,再加上汉语的音、形、义比较复杂。而汉语词汇量多,壮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词语分类,以便同学们进行分类积累。分类积累是学生知识的概括过程,既可提高脑库的容量,又便于学生记忆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分门类别,收集资料,进行摘抄,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1.1 汉语读音和壮语读音的区别积累。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只要是壮话没有送气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我们可以制作表格,列出汉语拼音与壮语读音的区别表格,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分类出壮语没有的读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等。让学生分类积累,分类区别,摘抄成册。
1.2 同格式的词语积累。汉语词语同格式比较多,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格式给分类,如:
【AABB】类型的词语:例如:忙忙碌碌、朝朝暮暮
【AABC】例如:喋喋不休、鼎鼎大名 滔滔不绝
【ABAC】例如:挨门挨户、碍手碍脚 慌里慌张
1.3 细节描写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表示喜爱、高兴、悲愁、惊恐的词)、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1.4 环境方面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词、描写风霜雨雪的词。
1.5 成语积累。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有关人容貌体态的成语、寓言故事类的成语。
壮族学生在对词语的分类摘抄积累过程中,在大脑里就无形的积累了词语。我们可以分时间段进行,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老师跟随检查。只要抓住语文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得当,坚持积累,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下来,相信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都会有一定效果的。
2.在朗读和背诵进行词语积累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经常被别人嘲笑,所以有些学生就懒得朗读或者干脆不朗读,他们越是不朗读就越说不好普通话,所以教师必修要求学生放声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胆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
针对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的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初中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时语气语态,学生都很容易模仿,而且还可以纠正他们平时错误的读音。朗读分为多种形式,有领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提高了壮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应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背诵是促使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的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语言材料,这才能和词语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教材范文中的精美文章,光有反复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背诵,典范文章、精美段落,如《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精美的文章大量烂熟于心,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就会自然知道话怎样说,词怎样用,文章怎样写。
3.在听说中进行词语积累
学生的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听中积累起来的,听的水平高低对语言积累有很大影响,怎样通过听来积累语言呢?
3.1 广泛地听,在多渠道的听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听,学校里听,还要在社会上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听广播、电影、电视的语言;不但要利用条件听,还要创造条件听。变有声的语言的世界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
3.2 正确地听,在高质量的听中积累语言。①要认真听,这样才能听得清、记得牢;②要边听边记,不能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③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中的几个词语。或者是播放电视解说画面,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留意解说中使用了哪些词语和成语,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使用到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使用是否得当。
4.在说中积累词语
一个人说话时,必须借助词句等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快速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积累语言的目的。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一般都不喜欢发言,上课也是沉默寡言的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人交流也多是词不达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多说话,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新颖的方法,开展多彩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我们可以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 ,采用他们比较感兴趣能完成得了在练习。如成语接龙、抢答词语、填词造句、 睹物说词等这些词语游戏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词语的目的。
比如:成语接龙文字游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如老师说出“常胜将军”,学生就往下接:军令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 ,老师说出“一马当先”,学生就接出“一”字开头的成语:一干二净、一筹莫展、一箭双雕”。每堂课前3分钟的成语接龙,促使学生主动课下就聚在一起锻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看成语词典,做到有备而来,战无不胜。看着同学们手中常备成语词典四处游走,心中感到莫大的高兴。